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麥君豆乾檢出二甲基黃 9款產品下架

麥君豆乾檢出二甲基黃 9款產品下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去年12月17日接獲麥君食品有限公司通報,9至12月因自行生產豆皮量不足,曾提供元宏豆製品的乳化劑,請辰昇食品公司代製豆皮,由於辰昇也製造銷售芊鑫乳化劑做成的豆皮,現場使用設備為同一生產線,恐有交叉污染。因此12月17日當天已請業者預防性下架,現場並就有疑慮川味麻辣豆乾、沙茶豆乾、黑胡椒豆乾3個品項責付業者保管。另12月30日晚間接獲高雄市衛生局抽驗麥君食品的「大溪豆干(四川包干)」產品,經檢出二甲基黃。經查該項產品為麥君食品自製,其使用之乳化劑為元宏豆製品乳化劑(經食藥署檢驗合格),雖該公司已依法向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提出複驗程序,為確保食品安全,已責令該項產品立即下架,並現場封存三百公斤。 

低溫易誘發心臟病、中風 胸悶痛、手無力是徵兆

低溫易誘發心臟病、中風 胸悶痛、手無力是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寒冬到來,受到冷氣團及輻射冷卻的影響,出現攝氏10度左右低溫,而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衛生局呼籲加強保暖,手套、襪子及保暖衣物不可少,戴帽子和圍巾來保暖頭部也非常重要,尤其長者與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留意低溫的天氣,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的情形,一定要儘速就醫。  對溫度遲鈍   糖尿病患使用保暖產品易燙傷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因此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而晚上睡覺時,可先備妥衣物在床邊,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衛生局特別提醒,心臟病徵兆  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要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另使用暖暖包、熱水袋做局部保暖時,要避免長時間使用於同一個部位,尤其糖尿病或有周邊血管疾病的病人,對溫度的感覺較遲鈍,使用時更應特別小心以免燙傷。 

元旦起公費流感疫苗 開放50歲以下慢性病者接種

元旦起公費流感疫苗 開放50歲以下慢性病者接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南投縣衛生局指出,公費疫苗自104年1月1日起將開放施打對象為未滿50歲具有慢性病者之候補對象,包含糖尿病、慢性肝病(含肝硬化)、心、肺、血管疾病(不含單純高血壓)及腎臟等疾病門、住記錄者等。流感高峰   老人小孩要當心疾病管制署也表示,依據監測資料顯示流感疫情持續上升,依往年經驗,研判流感疫情即將進入高峰期。衛生局呼籲,家中若有易發生流感併發症之高危險族群,如嬰幼兒、年長者及具慢性疾病患者,於感染流感後應多加留意並儘速就醫治療,避免併發嚴重併發症,須特別注意是否出現呼吸困難、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 小時等流感危險徵兆,如有上述病徵應立即前往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掌握治療的黃金時機。 

金上豆干謊報沒問題 衛生局開罰30萬

金上豆干謊報沒問題 衛生局開罰30萬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桃園縣衛生局指出,於103年12月初追蹤臺南芊鑫乳化劑下游業者時,103年12月16日在大溪稽查金上豆干店,其時現場已無相關產品,業者並表示汙染產品已然停用兩週之久且已無市面流通,103年12月19日臺北市抽驗該業者市售豆干產品並驗出含工業色素二甲基黃,顯有涉嫌規避稽查隱匿事實,已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予以重罰30萬元。 衛生局持續追查芊鑫實業社下游業者共計33家,並監督德昌、黃大目等問題豆干產品迅速下架問題產品,數量共計12,352公斤。 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於發現產品有危害衛生安全之虞時,應即主動停止製造、加工、販賣及辦理回收,並通報主管機關。若涉「規避、妨礙或拒絕本法所規定之查核、檢驗、查扣或封存」將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成功的相反並非失敗 而是什麼也不做

成功的相反並非失敗 而是什麼也不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庭園規模變大之後,一定會需要別人幫忙。路過的人替自己澆水。鄰近的人替自己修剪伸得太長的樹枝。陌生的旅人,送給自己異國的藍色花種。就這樣,庭園逐漸成形。當然,你也一樣,成為別人庭園的幫手。愈是漂亮的庭園,愈是與許多人產生關係,所以這樣的庭園正是「讓人不假思索便想伸手幫忙的庭園」。說得具體一點,愈是勇於挑戰,而且積極採取行動的人,愈讓人想要幫忙他的庭園,想要貢獻力量。成功的相反,並非失敗,而是「什麼也不做」。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想成功,就要採取行動,放手做做看,勇敢挑戰。若有人對那樣的態度產生共鳴,受到感動,就會來相助。就這樣,行動充滿動能,又更朝向成功的目標邁進。我們必須提防的是,光只考慮或思考,卻什麼也不做、動也不動。「真想做做看那種事,做了這件事之後結果如何呢?」有人僅僅從事調查或詢問別人,就心滿意足罷手;也有人只是在腦海裡反覆想像。有些人被問到:「你以前不是想要做那件事嗎?什麼時候付諸行動呢?」結果竟然回答說:「目前還在考慮。」我根本不想伸出援手幫那種人。我覺得,那只會白白辜負我一番好意而已。以棒球為例,最羞恥的演出為未揮棒三振。最完美的演出是揮棒落空三振。使出全力,奮力揮棒。有很多人會受到那份鬥志感動,熱烈鼓掌。我這麼一說,有人會問:「令大家感動的,不是全壘打嗎?」的確,讓大家熱切期待,大聲喝采的是全壘打。但是不可能隨時都打出全壘打。全壘打也好,揮棒落空也好,「勇於迎向挑戰」這一點是同樣美麗的。奮力揮棒,出洋相一屁股跌坐在地,是美好的。我覺得那是足以撼動人心的姿勢。我們都能夠以成功去感動別人。但是,失敗也能使別人受到感動。總之,放手做做看。拚命去做。沉迷其中去做吧。想到點子的話就試試看。不要想「這是什麼玩意兒」,悉心去培育吧。對於拚命努力的人,一般人都會感覺想替他做些什麼、想伸出援手。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美國是個民族大熔爐,美式的做法是,對於有點子的人、有幹勁的人,大家都會為他加油,大力支持,事情就這樣不斷推動進展。拚命挑戰的話,總有一天,將出現就算拋下自己的事不顧,也會伸出援手的人。我以各式各樣的形態,親身體會過那樣的經驗,所以那是我確實的感受。有許多為自己加油打氣的人,就在身邊。(本文作者/松浦彌太郎)(摘自/綻放幸福花朵的小種子/天下雜誌出版)

「2014希望在這裡」 季芹、王仁甫以行動關懷全台癌友

「2014希望在這裡」 季芹、王仁甫以行動關懷全台癌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是每個癌友家庭和全台灣的共同挑戰。自1982年起,癌症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逾32年,每5分40秒就有1人罹癌,超過47萬個家庭正面對癌症的嚴峻考驗,從治療到追蹤,癌友必須經歷漫長旅程。複雜病情、生活與未來方向驟變,往往使癌友家庭陷入焦慮和沮喪,甚至導致放棄治療、依賴偏方。一旦家中有人罹癌,整個家庭隨時都需要獲得支援與陪伴。就是這樣的需要,促使一群不忍心癌友家庭走冤枉路的醫護人員、癌友及家屬,決定播下為癌友需求挺身而出的種子,成立了「癌症希望基金會」,期望藉由專業醫療背景與過來人的經驗,提供癌友及家屬易懂的正確醫療知識、資訊、各方資源和完整的支持網絡,陪伴並協助癌友家庭爭取「活下來、活得久、活得好」的機會。希望以更建全的組織架構,整合資源並提供各樣所需服務。季芹身為癌友家屬更能體會 希望透過活動幫助更多家庭今年季芹、王仁甫更在繁忙的行程中,擔任年度募款活動「希望在這裡」的最佳代言人,希望能號召社會大眾關注全台47萬個罹癌家庭的需要,並以實際行動給予支持。本身是癌症家屬的季芹表示:「因為家人罹患癌症,所以我很能明白癌友及家屬的心情,也希望基金會可以把服務擴大出去,幫助更多罹癌家庭。」愛家護家的王仁甫也說,除了癌友,家人也同樣需要鼓勵!癌症希望基金會的《癌友家庭康復計畫》不只關注癌友的需要,針對家屬(包括學齡兒童)各面的身心需求,開設紓壓、對話、自助互助的活動,提供癌友與家屬面對生命劇變與漫長康復過的程後盾、加強自助助人的信心,提升積極應對生命與生活變化的動力。為幫助癌症希望基金會募集《癌友家庭康復計畫》服務經費,提供癌友家庭全方位的照護,為其編織安全網,邀請各界愛心人士一同響應「希望在這裡」癌友家庭康復計畫募款活動,透過捐款關懷,看見更多不放棄的希望。為感謝愛心人士的參與,若捐款至一定金額,會贈予幾米系列相關贈品,讓大家都能過個充滿愛心的新年!若想瞭解更多活動資訊,可至癌症基金會網站或上網搜尋「希望在這裡」。

神經內分泌腫瘤皆為惡性 藥物治療可助控制疾病進展

神經內分泌腫瘤皆為惡性 藥物治療可助控制疾病進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幾年隨著診斷技術進步及疾病衛教意識提高,醫界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NET)不再像過往感到陌生,經由有經驗的臨床醫師提早察覺症狀,可提高疾病確診率並及早治療。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楊陽生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症狀多變,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在診斷及治療上需賴腸胃科、內分泌科、一般外科及血液腫瘤科的通力合作,才能訂定完善的治療方針。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惡性腫瘤嗎?神經內分泌腫瘤為體內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所致,腫瘤常會分泌過量的荷爾蒙類似物,而依荷爾蒙不同的生理特性及分泌多寡,患者產生的功能性症狀不大相同,如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盜汗及起紅疹等。診間中患者常詢問醫師「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預後好嗎?」對此,楊陽生醫師表示,根據2010年WHO公布,神經內分泌腫瘤依照惡性度等級及疾病進展分為G1低惡性度、G2中等惡性度及G3高惡性度,當腫瘤細胞分化不良或腫瘤出現轉移,皆會影響病患預後好壞,因此呼籲患者應定期做影像學檢查及抽血追蹤CgA數值,才能監控疾病進展。 腫瘤轉移無法手術 可選擇長效型體抑素力抗腫瘤值得留意的是,楊陽生醫師指出,近9成的患者到血液腫瘤科看診時已出現腫瘤轉移,最常發生轉移的部位為淋巴結及肝臟,也會轉移到腹膜、縱膈腔、肺臟等。當腫瘤出現轉移,無法靠手術完全清除時,可考慮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來緩解大量荷爾蒙類似物分泌造成的功能性症狀。根據研究證實,長效型體抑素除了可幫助控制臨床症狀外,同時,無論是否有功能性症狀發生的患者,皆能延緩腫瘤惡化。楊醫師表示,曾有一位60歲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每個月施打一劑長效型體抑素控制臨床症狀,後來發現有其他新的病灶出現時,增加長效型體抑素劑量,對於控制其病情進展也仍有改善。另外,除了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外,也可使用標靶藥物口服mTOR抑制劑合併治療,同樣能控制臨床症狀及延緩腫瘤惡化,目前皆已有健保給付,大大降低患者醫療經濟負擔,也鼓勵患者,面對疾病勿過度擔憂,遵照醫囑,定期追蹤,才是控制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不二法門。

謹記3大伸展操 有助於遠離跑者膝

謹記3大伸展操 有助於遠離跑者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風靡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不論是路跑或健走,只要事前暖身沒做好,就容易造成跑者膝找上門,特別是冬天!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劉建廷醫師表示,冬天其實是「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好發季節,因為冬天人體肌肉、肌腱血液循環比較差,加上天氣冷使血管更容易收縮,導致氧氣、營養供應不易,肌纖維、膠原纖維比較沒有彈性。民眾常因沒有做好暖身運動與保暖,而導致肌肉發炎或受傷,且路跑愛好者,膝蓋受傷的原因多半與訓練不恰當有關,如熱身不足、太急於增加路跑距離等都有可能造成傷害。伸展練肌5大招 冬天路跑不用怕為避免民眾引起「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劉建廷醫師提供3招伸展運動與2招肌力訓練,幫助跑者膝的困擾,跑得健康又安心:●伸展運動,可以依據週遭環境來選擇適合的伸展方式,不需要全做,視時間許可每天做幾組,伸展時不要閉氣,保持正常呼吸,不要過度伸展以免肌肉拉傷。1)站姿伸展一/要伸展的腳在後側,雙腳交叉,膝部伸直互相接觸,身體前彎並且偏向前腳那一側,靜止維持15秒,重複5次。2)站姿伸展二/要伸展的腳靠近牆壁,以手推牆,身體向牆壁傾斜,靜止維持15秒,重複5次。 3)坐姿束伸展/一腳平放,要伸展的腳跨過平放的腳,用對側手肘推膝蓋,使上半身轉向要伸展那一側,靜止維持15秒,重複5次。4)臥姿束伸展/仰躺,要伸展那一側膝蓋彎曲,用對側的手把彎曲的膝蓋壓向對側,靜止維持15秒,重複5次。●肌力訓練1)肌力訓練一/側躺,要訓練的腳在上方,膝蓋伸直向側面抬高,靜止維持5秒,休息10秒,重複10次。如果做起來很輕鬆,可以在腳踝上加上一些重量(沙袋或鉛塊)。2)肌力訓練二/以手扶牆保持身體平衡,將要訓練的腳向側面抬高,維持5秒,休息10秒,重複10次。運動除了暖身外 也別忘了要保護雙腿最後,醫師提醒民眾,天氣冷千萬要記得暖身收操並伸展筋骨,除了活絡筋骨,更保護自己雙腿,另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肥胖的病人,可別一頭熱的報名健走或路跑,一定要先諮詢醫師依照身體狀況才可參與。

百歲嬤解血便以為是痔瘡 檢查竟罹直腸癌

百歲嬤解血便以為是痔瘡 檢查竟罹直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果突然解血便,可要趕緊到醫院報到,當心罹患大腸癌!台中一名百歲阿嬤,雖年事已高,但身體狀況仍然不錯,不過近日卻解出血便,帶至醫院檢查後,大腸鏡一照,竟發現升結腸長了3~4公分大的潰瘍,經病理切片檢查証實是惡性腫瘤。家人擔心手術傷口大 老嬤身體挺不住 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自諒,經詳細檢查後,所幸腫瘤並沒有轉移到其他部位的跡象,建議手術治療,但家人們都很猶豫,擔心老阿嬤的身體會挺不住,經解說後,老阿嬤同意接受3D 腹腔鏡手術人體自然孔右結腸切除手術,標本由自然孔取出。術後老阿嬤恢復良好,於術後7天後順利出院。大腸癌新增案例 逐年不斷攀升陳自諒說,隨著環境的變遷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台灣每年發生大腸直腸病變的個案數越來越多,尤其是大腸直腸癌,根據衛生福利部每年公佈的癌症資訊,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每年節節上升,在2011年的資料顯示,一年有14087個新診斷大腸直腸癌個案,平均每37.3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直腸癌。 陳自諒說,治療大腸直腸癌前病變及腫瘤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是手術切除治療。隨著醫療設備的進步更新以及手術技術的進步成熟,內視鏡微創手術已經成為治療大腸直腸病變以及腫瘤的最佳利器,由傳統的腹腔鏡手術演進到新式腹腔鏡手術,甚至是微傷口、人體自然孔道無傷口手術都提供了更高品質的治療技術,使得大腸直腸病變及腫瘤能夠得到最好的控制甚至是治癒。千萬別放棄任何治療希望。

男子指甲無故凹陷 竟是指甲長腫瘤!

男子指甲無故凹陷 竟是指甲長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美甲風氣盛行,許多女性都喜歡把自己的指甲精心妝點,不管是卡通人物、粉雕裝飾或節慶主題都常是美甲彩繪的指定款,可見美甲旋風橫掃眾人,但是當你的指甲出現不正常狀況時,你曾留意過嗎?日前台北市一名45歲的陳姓男子,一年來左腳大拇趾一直呈現暗沉、中間微凸的狀況,直到發現壓了會莫名疼痛,才趕快到皮膚科診所求診。醫師診斷後立刻安排進行手術,沒想到開下去竟是一顆小鋼珠大小的「栓塞靜脈瘤」(thrombosed vein)經過栓塞切除術小心切除後六個月,指甲凹陷疼痛狀況才慢慢恢復正常。 身體任何位置 都可能出現栓塞風險皮膚科醫師劉權毅指出,栓塞靜脈瘤較常發生於手臂或腿部,最常見的原因是外傷,例如:鈍挫傷傷及表淺皮膚的血管。及其他危險因子,包括懷孕、肥胖、抽菸、靜脈屈張病史、靜脈藥物成癮者、長期置放靜脈留置導管等。不過也有少數情況,栓塞靜脈瘤會發生在其他位置皮膚,例如:頸部、軀幹、手或腳底。如果合併發炎,就叫做「栓塞靜脈炎」。例如:發生在胸壁或乳房,叫做Mondor氏病,發生在男性生殖器叫做Mondor氏陰莖靜脈炎。指甲竟會出現栓塞!屬於極罕見症狀劉權毅醫師進一步說明,其實「栓塞靜脈瘤」發生在指甲附近的病例相當罕見,一般來說,指甲中央呈現凹陷稱為「匙狀甲」,通常大多是缺鐵性貧血的特色,患者可能在多處皆會出現指甲中央凹陷的狀況。但如果像陳先生這樣的案例,只是單獨一隻指甲凹陷,則要考慮是不是該處生長趾甲的甲基質受到干擾,就像個案的左腳大拇趾便是皮下腫瘤所導致。劉權毅醫師提醒民眾,指甲也是身體髮膚的一環,若指甲出現不正常異樣,要更加小心注意是否為身體機能出現狀況,應立即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斷,以免延誤治療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