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抽骨髓影響健康傷元氣? 醫:迷思!

抽骨髓影響健康傷元氣? 醫: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認為抽骨髓很痛、抽完骨髓要住院,也常聽聞骨髓穿刺傷元氣,但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樊聖醫師說,這是誤解,一般人的骨髓造血組織在穩定的狀況下,每小時約製作出約100億個紅血球與1億至10億個白血球,況且每次骨髓穿刺抽取的量不多,骨髓很快就能再生,所以對病人健康不會造成大損傷。僅數分鐘、些許酸痛感樊聖醫師也表示,骨髓是存在於骨頭內的海綿樣組織中的紅褐色濁樣物質。抽骨髓的適當時機為血球數目或形態異常、懷疑白血病或骨髓病變、檢查癌症細胞是否已侵犯至骨髓、腫瘤的分期判斷、以及臨床上無法解釋的肝脾腫大或者骨骼疾病等。而檢驗科陳怡靜主任解釋,骨髓穿刺整個過程僅花數分鐘即可完成,骨髓穿刺時,會局部注射少量麻醉藥,使用骨髓穿刺針穿刺入骨髓腔抽取少量的骨髓液(約0.5~1CC),穿刺過程中會有些許的酸麻或疼痛感,抽出骨髓後,病人休息約1個小時即可下床活動,呼籲民眾勿過度擔心。 

年底好忙!加班壓力大 婦人眼歪嘴斜

年底好忙!加班壓力大 婦人眼歪嘴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眼歪嘴斜,並非是中風!一位60歲的陳姓婦人,在一個月感冒未癒加上工作辛勞情況下,突然左臉口眼歪斜,前往醫院就診。經醫師中藥調理及一週三次針灸下,在兩週內恢復外觀,僅剩下噘嘴動作微有緊繃感,後來在一個月內恢復正常。疲累+天寒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林佳瑩醫師說,隨著年關將近,忙著考試和報告的學生,或是工作負擔重的上班族,加上天氣寒冷催化,可能突然半側臉部眼歪嘴斜,一側眼睛無法閉合、嘴角下垂流口水等症狀。最近眼歪嘴斜的問題前來就診民眾越來越多。這些民眾並沒有合併出現手足肢體活動障礙或麻木症狀或意識障礙時,所以非中風,可能是罹患顏面神經麻痺,其中最常見的是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中的「貝爾氏麻痺」。8成眼歪嘴斜  「針」能改善「貝爾氏麻痺」是相當常見疾病,任何年齡男女均可能發生,且頻率不一,原因不明,發病前常有感冒症狀。主要症狀為嘴歪、眼睛無法完全閉合、額頭抬眉紋消失、嘴巴緊閉鼓氣時會漏氣現象、流眼淚、味覺障礙、喝東西口水會流出來等,大約8成病人能恢復。林佳瑩醫師表示,貝爾氏麻痺相當於中醫所說的「邪中經絡」,由於正氣不足脈絡空虛,導致風邪入中經絡、氣血痹阻,與患者常於加班、準備考試及感冒過後等免疫力較不足情況下發病相符。一旦發病可先找神經內科檢查,並配合中醫針灸,能改善患者眼歪嘴斜情況。

「正大香」腐乳 4件檢出含有二甲基黃

「正大香」腐乳 4件檢出含有二甲基黃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接獲通報,正大香農產行產製之「蔴油辣腐乳」及「香麻油辣腐乳」兩款產品,皆被驗出含有二甲基黃,因此,隨即派員前往稽查。其中,位於新店的集慧行銷公司自103年6月18日起,即向正大香進貨「蔴油辣腐乳」迄今共252,847罐,全由物流業者直接送至全聯各門市,現場無任何成品,業者已於今日上午通知全聯總公司針對問題產品下架回收。二甲基黃越演越烈 江記蔴油辣腐乳也中標 衛生局同日亦接獲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通報,該轄新蓬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委託正大香代工之「江記蔴油辣腐乳」及「金饌辣腐乳」2項產品,亦含有二甲基黃。其中,江記蔴油辣腐乳則銷往本轄2家業者,今日均未營業,另金饌辣腐乳僅銷往家樂福,衛生局已要求家樂福立即下架。民眾可持購買憑證 至購買通路辦理退貨最後,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應自主管理,製造食品均應遵守相關規定,應使用合法之食品添加物,倘若尚有芊鑫公司之消泡劑或乳化劑應立即停用,下架相關產製品,並主動向衛生單位通報。若未通報而遭衛生單位查獲,將加重處分,最高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7條處300萬元罰鍰,食品業者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另民眾手邊如有該公司產製之豆腐乳產品,均可持購買憑證或產品至購買通路辦理退貨事宜。

嚼檳榔助暖身?他一天吃400顆 結果竟罹口腔癌

嚼檳榔助暖身?他一天吃400顆 結果竟罹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寒流來襲,有許多民眾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禦寒,但日前有位捕魚的劉先生,每當冬天冷鋒來襲,在海上的他都會來顆檳榔驅寒,曾經最高紀錄一天可以吃上400顆,後來,因罹患口腔癌才戒了檳榔。爸爸嚼檳榔 孩子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增2倍過去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證實,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且咀嚼後會釋放致癌物質檳榔鹼,反而,變成吃在嘴裡、壞了身體,且研究顯示,每天10顆檳榔、持續10年以上者,就算戒掉檳榔,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仍會持續10年以上。嚼檳榔除易罹患口腔癌外,亦被研究證實,如果爸爸有嚼檳榔習慣,孩子罹患代謝症候群是一般兒童的2倍以上,對此,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過去大家都以為嚼檳榔頂多是危害自己,不會影響別人,但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檳榔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所以,為人父母千萬要拒檳。口腔癌、食道癌 死亡率逐年升高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佈的102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和嚼檳榔有關的口腔癌、食道癌標準化死亡率皆上升,另根統計顯示「10個口腔癌患者9個有嚼檳榔習慣」,由此可見,嚼檳榔嚴重影響健康。因此,國民健康署針對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含已戒)民眾,提供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服務,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則放寬至18歲以上接受檢查,透過口腔黏膜檢查,每年發現近5000名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早期癌症經由治療,五年存活率高將近8成。喝水不僅可取暖 還能清除體內廢物邱淑媞署長再次呼籲,寒流來襲,沒有熱量的白開水,是人體最健康、最經濟的水分來源,冬天喝溫開水,除了可維持體溫恆定,並透過排除尿液、汗以及糞便清除體內廢物,還能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海上作業漁民、陸上運輸業及建築工業,多加禦寒衣物是保暖最務實做法,面對冷颼颼的冬天,別再用檳榔取暖,為了自己及下一代健康,拒檳就從現在開始做起。

研究:氣溫低 鼻病毒更易繁殖

研究:氣溫低 鼻病毒更易繁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氣溫下降是否較容易感冒?大部分的人這麼認為,但卻沒有研究可以解釋這項「迷思」,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刊登了一篇論文證實,天氣冷確實更容易使人感冒。低溫利病毒生長 1/5人鼻腔內帶鼻病毒這篇研究來自於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採集了老鼠的呼吸道細胞,觀察並比較其在核心溫度37度與較冷的33度下,免疫系統對於鼻病毒的反應有何不同。結果發現,較低的溫度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反應能力,使鼻病毒較容易繁殖。論文中顯示,人類的鼻腔由於常接觸外界空氣,鼻腔的溫度會比人體核心溫度37度稍低,剛好是造成一般感冒的鼻病毒最適宜生存的溫度,因此,約有1/5的人鼻腔內平時就帶有鼻病毒。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教授認為此研究證據足以作為後續人體免疫系統研究的線索,並將在未來把此次研究的發現運用到預防、治療孩童氣喘病症上,而這項研究也提供了「天冷應注意保暖」最好的理由!

空襲警報!諾羅發威 糞口傳播傳染力強

空襲警報!諾羅發威 糞口傳播傳染力強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天氣冷,免疫力下降,是諾羅病毒侵襲的好時機!每當冬季與初春,是諾羅病毒好發時期,花蓮縣衛生局近期就接獲了三起集體腸胃道症狀群聚報案例,對此,局長林運金提醒民眾,做好個人衛生是最佳預防疾病的方法,若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並在家休息,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依疾病管制署疫情監視資料顯示,花蓮縣104年至今已接獲770人次因腹瀉急診就診,較去年同期高出了近3%的比率,顯示了此波諾羅威力強大。主要病徵:腸胃不適症狀+發燒肌肉痠痛林運金指出,感染諾羅病毒最主要的症狀是水瀉和嘔吐,同時也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痠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一至三天會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持續時間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免疫力。大多數得到病毒性腸胃炎者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易留下長期後遺症,但對於嬰、幼兒及免疫力降低、無法照顧自己的人,例如殘障或老人等,症狀通常會較嚴重。傳染力強 注意居家環境與個人衛生可有效預防諾羅病毒具有高度傳播能力,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包括受到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及食物等,也可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簡宏昌表示,預防諾羅病毒其實並不困難,謹記飯前和便後應洗手,蔬果要清洗乾淨,食物要煮熟再食用。另注意居家環境衛生,有效提升身體的免疫力,才能避免感染傳染病。

竹市二次抽查年節食品 仍有2成3不合格

竹市二次抽查年節食品 仍有2成3不合格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農曆年節將至,民眾忙辦年貨,新竹市衛生局為維護食品衛生安全,對年節應景食品進行第二波抽驗,抽查傳統市場、大賣場、商店的年節食品,檢驗結果有23件合格,合格率僅76.7%,不合格的7件產品,除請業者即刻下架,並已移請製造商所在地衛生局依規處辦。亞硝酸鹽過量 頭暈、嘔吐、腹瀉樣樣來竹市衛生局此波年節食品檢驗,特地於傳統市場、大賣場、商店進行抽驗,其中包括臘肉、肉乾、肉鬆、香腸、火腿等30件,檢驗項目則包括有已二烯酸、苯甲酸、去水醋酸、水楊酸、對羥苯甲酸、亞硝酸鹽等,結果發現,不合格的7件產品(香腸、臘肉)為亞硝酸鹽過量,現已由各轄區衛生局依規處辦。亞硝酸鹽為食品加工(香腸、臘肉)常被用來當作防腐劑的合法添加物,可用來預防肉毒桿菌生長及維持食品顏色外觀,但若食入過量可能會造成頭暈、想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民眾應多加注意。包裝標示很重要 低溫冷藏保風味新竹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採購年節食品時,儘量把握以下原則選購,才可買得安心、吃得放心:1) 不買來路不明之食品/購買商品時可請業者提供發票或收據。2) 選擇包裝、標示完整之產品,並注意中文標示的完整性/商品須標示品名、內容物名稱及重量、食品添加物名稱、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廠商地址、有效日期及原產地,若要挑選散裝食品應注意需有中文標示「品名」、「原產地(國)」、「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製造日期或有效日期」等事項。3) 選購肉製品要注意/香腸、臘肉、火腿等請勿挑選顏色過於鮮紅,易有亞硝酸鹽(保色劑)超量之危險,香腸、火腿、臘肉等請務必貯存於冰箱之冷藏或冷凍庫以保風味,也可避免微生物之生長。 

他用抗生素治療肺炎 出院回家竟狂腹瀉

他用抗生素治療肺炎 出院回家竟狂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年紀大、長期服用抗生素者要當心,腸道菌叢減少,恐會增加困難梭菌大量繁殖,進而陷入感染風險!日前,一名67歲的老翁,因肺炎住院長達3個月,康復回家後,卻老是往廁所裡跑,每天總要來回跑個3~4趟,起初原以為是吃壞東西所致,因此,自行服用腸胃藥,但症狀仍不見好轉,直到復診檢查才發現,原來他是因為抵抗力低,加上住院時使用抗生素,才會造成腸道內感染困難梭菌。住院患者中 有64.4%的人在使用抗生素高雄榮總內科部陳垚生醫師表示,困難梭菌是一種經由腸胃道繁殖的致病細菌,一般來說,正常的腸道內,有益生菌抑制生長,所以,感染困難梭菌的機會較少,但年紀大或住院病患者,暴露於抗生素使用後,就會減少腸道菌叢生長,進而導致困難梭菌有機會大量繁殖。根據國內研究指出,全台困難梭菌感染患者之中,65歲以上患者就佔了73%,對此醫師表示,老人常因小感冒、輕微感染或各種疾病住院,並使用抗生素治療,且根據健保統計指出,住院病患中抗生素的使用率竟高達64.6%,換句話說,就是全台約34萬名老人,恐因使用抗生素,而身陷困難梭菌的感染風險。腹瀉為症狀 輕忽恐造成嚴重併發症然而,困難梭菌常見症狀為腹瀉,因此民眾經常會被忽略,而自行買止瀉藥服用,但大部份止瀉藥,會讓困難梭菌的毒素無法順利排出,反而造成腸道嚴重發炎及併發症,例如:偽膜性腸炎、巨腸症及敗血症等,嚴重者甚至有極高的致死率。勤洗手、少用抗生素 有助於降低感染率困難梭菌名如其菌難培養、難診斷、難治療,只要曾經感染過困難梭菌的病人,腸道正常菌叢無法生長回來,因此,腸道中仍有困難梭菌孢子存在,復發機率高根據研究指出,曾感染困難梭菌的病患,有3~5成的治癒病人會復發。所以,醫師建議民眾勤洗手,及跟醫師討論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是目前避免患者感染的有效預防方式。

老翁打嗝5年不止 竟是胃癌作祟

老翁打嗝5年不止 竟是胃癌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高齡70歲的王先生,身體硬朗的他,是大甲媽祖繞境隊伍的固定班底,數月前就在參與媽祖繞境活動時,中途因連續打嗝造成嚴重的頭暈及噁心感,就醫接受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症狀,組織切片結果竟是惡性腫瘤!胃灼熱感、打嗝 超過2周恐是警訊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宋天洲醫師說,王先生近5年來飽受打嗝不止困擾,一直以為是消化不良造成的,曾經嘗試用啤酒、高粱、水果醋等偏方來緩解症狀,卻不見效果,經檢查證實是惡性腫瘤。而對於胃部惡性腫瘤,手術是優先考慮,但考量老先生的體力負荷,所以醫療團隊決定採用3D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後ㄧ週順利出院,目前恢復良好。宋天洲醫師指出,打嗝是常見的生理反應,一般人較少會和胃癌聯想在一起,可能因腫瘤引起胃擴張,刺激迷走神經而引起打嗝。而胃癌初期病人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常被忽略,最常見的胃癌初期症狀包括消化不良、上腹疼痛、打嗝、噁心、反胃、胃灼熱感、腹脹等,通常症狀若持續2星期以上應速就醫檢查。

女童反常焦躁、易怒 罹罕見雷特氏症

女童反常焦躁、易怒 罹罕見雷特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16歲的璇璇,自出生後就安靜少哭鬧,但就在1歲8個月時,突然開始反常,原本安靜乖巧的她,變的焦躁、易怒,無視周遭的人事物,就連牙牙語所學的詞語、手勢也漸漸遺忘,後來還一度被診斷為自閉症,直到她出現了不停搓手、閉氣至嘴唇泛紫等症狀時,經過基因檢測,才發現她原來罹患了雷特氏症。然而,在治療的過程中,她的父母為了幫助她能早日恢復,還嘗試了許多偏方,包括針灸、民俗療法、求神問佛等,但卻弄巧成拙,使得她的身體亮起紅燈,雙手抖動厲害、雙腳癱軟無力,狀況更惡化,嚴重到幾乎只能仰賴輪椅行動,最後,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物理職能訓練,而現在的她已能自己上下樓、聽從部分指令了。雷特氏症雖為罕見 但好發於女生高雄長庚兒童神經科洪碧蓮醫師表示,雷特氏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罕見疾病,發病率約為1萬分之1,大多發生於女生身上,雷特氏症孩子在出生時,身心發展正常,但在病發後,各種身心功能會逐漸退化及出現發展遲緩的現象。絕大多數的雷特氏患者,都是由於X染色體上的MECP2蛋白基因突變所導致,且99.5%患者皆為無家族病史之新發生突變。MECP2蛋白若失常,會使一些腦部發展相關基因,在某些發育階段無法適當表現出來,因此,讓神經突觸的聯結與訊息傳遞產生問題,然而,目前僅知MECP2基因突變會破壞神經細胞的正常功能,但尚未不完全清楚這些突變如何導致雷特氏症。1歲後出現發展遲緩要注意 當心罹患雷特氏症雷特氏症在1歲以前多為正常,1歲後逐漸有頭圍生長遲滯、神經發展遲緩、語言發展遲緩與社交障礙的問題,約在一歲半左右病童會有雙手無目的刻板性動作,如洗手、扭手、彈手、類似數鈔票的動作等。隨後,病人會有一段時間長短不一的穩定期,當病人進入退化晚期,大多數病人會有嚴重的運動障礙,須長期臥床或使用輔具協助移動,以往雷特氏症沒有特別的治療,但隨著醫學的進步,目前國外對於雷特氏症已有效果卓著的人體試驗成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