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便祕也有「寒熱」之分 猛吃蔬果並非皆有效

便祕也有「寒熱」之分 猛吃蔬果並非皆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講到便秘,多數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吃更多的蔬果,因為他們認為蔬果含大量的纖維素。可是,卻有人吃了蔬果也沒效,甚至愈吃愈便秘,這是怎麼回事?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鍾玄夫醫師解釋,中醫把便秘分成很多類型,有上火、缺水的「熱」證,還有動能不足的「寒」證。至於要區分「熱」證和「寒」證,可以從形態來看:若大便乾硬、粗大或是結成一顆顆的小球,這種是「熱」證便秘,也就是陰液不足所造成。寒熱型可由外觀分辨 對症下藥才有「解」但如果大便軟軟散散不成形、或是大便很黏而解不乾淨,這種就屬於「寒」證便秘,也就是動能不足的「腸子沒力」所形成;還有一種情形是解便一開始是硬的,但後面卻是軟軟散散的,上完厠所仍覺得還沒有解乾淨,這種也是「寒」證。鍾玄夫醫師也說,「熱」證便秘與陰液不足有關,包括水分、纖維素、油脂、血液等,其中蔬果正是水加纖維質的最佳來源,所以「熱」證便秘可以多吃蔬果,但要記得,大量吃纖維質必須配上充足的水分,才能真正軟化大便。另外,陰液還包括油脂,適度地補充油脂有助於滋潤乾硬的大便。緩解「寒」證型 吃薑、咖哩+熱敷而「寒」證便秘因動能不足,無力推動腸道,造成腸胃蠕動不良,給予大量陰液,反而造成推動的負擔,便秘將因而惡化,也就是說,「寒」證便秘若吃太多蔬果,便秘反而可能更加惡化,所以「寒」證便秘不可以吃太多蔬菜,水果更要少吃。另外,所有冰冷的飲食都會加重「寒」的情形,因此要忌食,否則會使腸胃蠕動更加不良,因此醫師建議,應該吃點溫性的東西,如薑、胡椒、咖哩等辛香料,並多熱敷並按摩腹部,都有助於緩解這類型的便秘。 

怕沒錢過年!高達八百萬勞工族 只能打工苦賺外快

怕沒錢過年!高達八百萬勞工族 只能打工苦賺外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又辛苦了一整年,勞苦功高的上班族,能夠如願過個好年嗎?答案可能會讓人失望!根據人力求職網的調查指出,眾多勞工族因擔憂年關將近,錢不夠用,因此有高達九成以上的勞工族,想趁年節工時較高的時刻小撈一筆,才能安心過年,粗估,共八百萬人都曾動過此種念頭。放年假也不得安寧 一堆人想打工渡日就連放長假也不得安寧,勞工族群真有那麼苦?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有高達90.3%的勞工透露,想利用羊年春節期間賺外快!如果以「受僱就業者」870.8萬人換算,大約有786.3萬人有意願「春節上工」。其中六成三(62.5%)想兼兩份工作,31.8%找一份就可以,平均要兼1.7份差!至於春節想賺外快的主要原因,有過半數(50.8%)是因為「年關近,擔心缺錢」;也有50.3%「覺得春節期間,工資會比較高」;以及超過三成,分別認為「馬年沒加薪,想補貼所得」(32.8%),或是「擔心年終獎金不如預期,想靠兼差彌補一點」(32.3%)。其中,賺外快的熱門工作,主要為以下內容,「年貨大街銷售人員」、「觀光景點服務人員」、「大賣場銷售人員」,以及「客服人員」、「遊樂園服務人員」。如果是擺攤,主要想賣的東西有「衣服、裙褲」、「配件、飾品」、「年貨」,以及「小吃」、「玩具」。平均希望能在年節時期,多撈17,085元。

百日咳疫情創新高!2個月以下嬰兒最危險

百日咳疫情創新高!2個月以下嬰兒最危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去年國內共發生77例百日咳確定病例,較往年高,且又引發17起群聚感染事件,其中家庭群聚為主要感染原因,對此,疾管署表示,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在臨床上不易區別,發病至通報平均約20天之久,又可能會忽略症狀,所以,往往在通報時,已有接觸者受到感染,進而引發群聚感染。百日咳群聚事件頻傳 民眾應提高警覺依據疾管署資料統計,去年77例確定病例中,以2個月以下嬰兒為最多,其次為3個月大到2歲幼兒,其餘年齡層分別為3~10歲、11~20歲、21歲以上。其中,發病前未曾接種疫苗之嬰幼兒共33例、成人或已過疫苗保護年限者共22例。17起群聚事件中,16起為家庭群聚、1起為校園群聚,主要發生於北部,而100~103年間百日咳確定病例數分別為77、54、51、77例,歷年百日咳確定病例死亡計3例,均為未滿2個月大嬰兒。按時接種疫苗 才是預防的最佳辦法疾管署表示,按時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現行預防接種政策為出生滿2、4、6、27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所以,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請務必按時帶嬰幼兒前往接種,才能獲得足夠的保護力。百日咳主要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症狀為咳嗽持續超過兩週,並伴隨陣發性咳嗽、吸入性哮聲或咳嗽後嘔吐等症狀,但青少年或成人的症狀較不明顯,所以,常常被忽略而未就醫,進而傳染給免疫力較差的嬰幼兒,一旦嬰幼兒受到感染,症狀通常較為嚴重,特別是1歲以下的嬰兒更為高危險群。注意衛生、勤洗手 降低感染發生率最後,疾管署提醒,家長或家中較大的兒童,應務必注意自身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自外返家在接觸嬰幼兒前,應先更衣洗手,並盡量避免帶嬰幼兒出入醫院、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機會。如發現自身或家人出現百日咳疑似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按醫囑確實完成治療,勿任意停藥,且進行防治措施,切勿隱瞞病情,以免傳染給家人。

跌倒以為骨折 檢查竟是乳癌末期轉移

跌倒以為骨折 檢查竟是乳癌末期轉移

(撰文/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一名40多歲婦女騎車跌倒骨折,本以為只是碰撞受傷並無大礙,沒想到經醫師詳診後,才發現骨折其實是因乳癌骨轉移引起。根據統計,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高達六至七成,初期不一定會出現骨轉移症狀,其中有少數患者甚至出現骨轉移症狀才驚覺自己罹患癌症。 骨轉移的徵兆一開始可能是極輕微的狀況,如喪失食慾、失眠及腰酸背痛等,特別是癌症患者如果沒有相關認知,對於輕微不適就容易輕忽,等到演變為持續性疼痛、坐也痛躺也痛,甚至可能發生骨折、壓迫到脊髓等症狀。因此,乳癌病患與家屬對骨轉移應有預先的了解,以期能及早發現及早對症下藥,減輕骨轉移的症狀與延緩病程。 針對第三期以上的乳癌病患,應該至少半年要做一次全身性的骨骼掃描,因為骨轉移很可能會出現在脊骨、肋骨、骨盆或是四肢長骨,規律地進行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灶提早治療。一般發現骨轉移時,除了評估原本的乳癌治療是否需要調整外,還建議加上骨轉移治療療程。另外也提醒患者,目前治療骨轉移所使用的藥物,可能產生顎骨壞死的副作用,因此,在治療期間更要注意口腔健康,如要進行拔牙與植牙等齒顎手術,請務必諮詢治療醫師,也千萬不要因害怕藥物副作用發生而不進行治療。 想了解更多乳癌與骨轉移相關資訊,歡迎查詢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愛的骨勵網站:http://tbcaevent.tw/index.html。

會生氣才健康!精神科醫師教你處理負面情緒

會生氣才健康!精神科醫師教你處理負面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心情感到焦躁時,即使眼前的人與自己並沒有特別恩怨,有時難免不由自主地,將怒氣發洩在對方身上。甚至還會因為這樣,破壞和對方的友情或關係。一旦陷入不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可思議地,大部分的人都會一致認為,一定是對方做了什麼,才破壞了彼此的關係。在生氣的一人世界中,總不免將對方認定為壞人。不隨便發洩負面情緒「是他不理解我的心情」、「他根本不需要用這種態度跟我講話」等,內心開始自言自語,這即是認知療法中的自動思考模式。我們不斷地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對方不講道理的部分。在這種狀態下,理所當然地,會在所有言行舉止上,表現出生氣的情緒。而承受情緒的對方,肯定會留下不愉快的記憶,因此,雙方的關係可能會更加惡化,心情自然無法平靜。心,是在人與人的互動下才得以作用。人與人之間,如此重要的互動關係,不該因為內心的焦躁感,而遭到破壞。所以,我們必須下工夫,學習無論因為什麼事情感到焦躁、不悅、生氣,也不將負面的情緒,直接發洩在對方身上。不隨便發洩、或爆發生氣的情緒在他人身上,是營造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但從來不生氣的人也不健康不過,生氣並非不好的情緒。我們的心,一定會受到喜、怒、哀、樂等情緒影響;一直保持歡樂的心情,或一輩子不生氣,都是很不自然的事。然而,許多心中有煩惱的人,對於生氣的情緒,總是表現得很壓抑;而且,他們總下意識地在抑制生氣的情緒。例如,為了訴說自己的煩惱而傳送訊息給親友,但過了好幾天,對方一點回音也沒有,大多數人對此都會感到憤憤不平。但是,傳送訴苦的訊息給親友,如果過了好幾天都沒有回音,不是應該要先擔心對方是否發生了什麼事嗎?等確認對方沒有發生任何意外,只是單純沒有回覆,再感到生氣也不遲吧?來我這裡看診的病人,最常訴說的是:「悲傷」。他們會想「對方一定覺得我的事沒有什麼大不了」,而感到沮喪。內心感到疲憊時,往往容易陷入自我責備的模式中,開始責怪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因此感到悲傷及沮喪。怨懟自己或對方,並不能解決問題,過度壓抑生氣的情緒,心情會更加難受。轉換想法的內心開關/生氣並不是不好的情緒。但不要責備自己或是對方,應該要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文摘自/一個人的心情整理簿/大是文化出版)

不油炸也美味!自製清爽烤黃金薯條

不油炸也美味!自製清爽烤黃金薯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烤黃金薯條除了可以當點心食用外,也可以作為主菜的擺盤。試著做做看原味和咖哩這兩種口味吧!材料/馬鈴薯2個、橄欖油4大匙、鹽1/2撮、香芹粉適量、咖哩粉適量。作法/1)馬鈴薯洗乾淨後,連皮切成半月形。2)切好的馬鈴薯丟入滾水中,煮3分鐘後撈起,分成兩半。3)一半的馬鈴薯用橄欖油2大匙、鹽1/2撮、香芹粉適量調味。4)另一半的馬鈴薯用橄欖油2大匙、咖哩粉、香芹粉適量調味。5)烤箱預熱至200度,放入2種不同口味的馬鈴薯烤10分鐘。(本文摘自/小倆口幸福餐桌/博碩文化出版)

不小心就胖了!6大類隱藏脂肪食物大公開

不小心就胖了!6大類隱藏脂肪食物大公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不下廚,只能外出到餐館打牙祭的外食族,最容易出現「沒有所謂的正餐」、「經常以零食、泡麵填飽肚子」,或碰上餐館為了口感而加重口味、使用化學調味料等等,不但有害身體代謝,也會有營養不均、攝取過多油脂及熱量超標的危險。外食發胖陷阱多,小心以下食物,多吃只會讓你胖!三高一低飲食帶來肥胖、拖垮健康高油、高糖、高鹽、低纖維,是大部分外食者都有的飲食問題,長期會造成肥胖,還會引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等健康問題。舉例來說,許多上班族經常買個糖醋排骨便當、炸雞排或焢肉飯打發一餐,這些食物看起來特別油亮美味,背後其實都經過了多重的加工處理。高溫油炸、過度精緻的烹調方式、人工調味,使食物失去原味與原貌,營養流失殆盡、熱量更是爆高。隱藏性脂肪食物才可怕體重雖然不超過標準值,但是體脂肪卻遠遠超出正常,這就是所謂的「隱藏性肥胖」。而攝取過量的隱藏性脂肪食物,正是導致發胖的主要原因!這些食物包括:蛋塔、麵包、糕點等精緻飲食,以及餃子、貢丸、香腸等絞肉類加工食品,都有著高熱量的隱憂。可別小看一個蛋塔的威力,它的熱量高達300大卡!而貢丸因為是以「7分油3分肉」的比例製成,隱藏的熱量更是驚人(3顆貢丸等於半碗飯的熱量!)。此外,米飯、麵條或是麵包等等澱粉類食物,也是威力十足的「超級吸油機」;甚至連全脂牛奶、奶精、乳酪等乳製品裡,都含有豐富的隱藏性脂肪,而這些也容易造成膽固醇增加。下列幾大類黑名單外食,下次嘴饞時記得要先精打細算一番。1)碎肉製品/代表食物:鍋貼、水餃、火鍋餃類、餛飩、水煎包、小籠包。發胖原因:這些食物看似份量不多,但因為都是碎肉製品,包含過多肥肉,所以脂肪含量非常高。 2)傳統中式早餐/代表食物:飯糰、蛋餅、燒餅油條等。發胖原因:飯糰中夾的老油條,一根就含有19.2公克脂肪,而蛋餅餅皮本身就含有大量油脂,食用時還必須油煎過。3)醬料/代表食物:千島醬、沙茶醬、辣椒醬。發胖原因:生菜不含脂肪、熱量低,但只要一淋上醬料,熱量就立刻飆高。此外,塗麵包的美乃滋、小火鍋的沙茶醬、辣椒醬,都是讓人瘦不了的原因。4)勾芡料理/代表食物:燴飯、羹麵、濃湯等食物。發胖原因:此類食物多使用高湯烹調,再加上勾芡,使湯汁全部吸附在飯或麵裡,因此高湯中的脂肪當然照單全收、通通吃下肚。而玉米濃湯通常還會添加奶油增加香氣,相對脂肪含量就更多了。5)含糖飲品/代表食物:果汁、珍珠奶茶、含糖咖啡。發胖原因:1杯全脂牛奶(240c.c.)約有8公克脂肪,所以最好選擇脫脂或低脂牛奶;而咖啡、珍珠奶茶中添加的奶精與糖或是熱巧克力飲品,糖分、脂肪量也很高。6)堅果類零食/代表食物:芝麻、杏仁粉、花生粉、堅果類。發胖原因:這些食物屬於油脂類,例如10公克芝麻就含有5.3公克的脂肪。常用來抹麵包的花生醬,2湯匙就含有4.6公克脂肪;8顆花生或7粒腰果,所含脂肪也都高達1茶匙,慎食!(本文摘自/7天吃對順序肚子一定瘦/台灣廣廈出版)

求子把握好時機 醫:25歲最佳

求子把握好時機 醫:25歲最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今許多女星常因工作繁忙及壓力,導致婚後遲遲無法育有子女,尋求人工生殖的新聞屢屢出現在新聞版面,如白冰冰曾嘗試高達15次的試管嬰兒;流行教主藍心湄曾遠赴日本尋求精子銀行;主播林書禕定期施打排卵針,經幾番折騰後才終於懷上女兒。不孕症原因種種  常見壓力、作息、高齡生殖內分泌科醫師劉邦斌表示,不孕症的問題並不僅存在於女星之間,不少婦女也可能因各種因素而受到不孕症的困擾,如工作壓力、生活習慣不正常、高齡問題、子宮內膜異位沾黏、精子和卵子品質不佳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不孕。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不孕症?劉邦斌醫師說明,根據統計數據顯示,85%夫妻在未避孕狀況下會懷孕,若夫妻在一年內無刻意避孕的情況下進行性行為,仍無法懷孕,就可能是不孕症,建議可諮詢婦產科醫師或人工生殖中心。不孕症主要解決方法 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目前不孕症的解決方式為體內人工受孕和試管嬰兒。體內人工受孕的做法為取出精子,並以人工方式在女生排卵周期時,將精子注入子宮中使其受孕,此種方式成功率約為1至2成;而試管嬰兒則分別取出卵子和精子,以人工方式在體外受精,養成胚胎後再放入子宮中,此種方式成功率則約為3至4成。劉邦斌醫師指出,在台灣人工生殖技術已相當成熟,胚胎活產率年年攀高,能幫助想要生育下一代的夫妻圓夢。醫:即時檢測 並把握25歲最佳懷孕時機「想生要趁早!」劉醫師提醒,女性適合懷孕最佳時期為25歲,此時卵子品質高、子宮機能較良好,容易受孕,若年紀超過35歲後,子宮內卵子品質會開始降低,子宮機能、黃體功能等也會逐漸低落而影響受孕機率。因此,若是發現自己有不孕症,應及早就醫並接受檢查,了解自己不孕的原因,並透過醫師安排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以避免延誤了生育的黃金時期。

抗生素濫用 腸道壞菌竟也會奪命

抗生素濫用 腸道壞菌竟也會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因抗生素的濫用,除了讓病菌產生抗藥性之外,在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抗生素的危害,更可能使其感染所謂的「困難梭菌」,導致腸道發炎,更嚴重,還可能有致命危機,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的浮濫,竟使我國困難梭菌的感染病例,激增近六倍左右,每年約有三十四萬名老年人身受其害,可見抗生素使用的頻率、時機值得國人省思。抗生素連好菌一同殺滅 壞菌有機可稱為什麼會感染困難梭菌?一般而言,正常人的腸道因有眾多的益生菌,能夠幫助腸道抵禦壞菌,但老年人因抗生素的過度投藥,連腸道好菌也會一同殺滅,外加年紀增加,抵抗力減弱,使得困難梭菌有機可稱。也就是說,抗生素的濫用,是讓老年人染上困難梭菌的主要禍首,根據健保的統計發現,六十五歲以上的住院老年人,抗生素的使用率竟高達六成五以上,讓這些老人,每個都陷入困難梭菌的感染危機之中。壞菌暴增 嚴重恐導致敗血症高雄榮總內科部醫師陳垚生指出,困難梭菌常見症狀為腹瀉,因此常會被民眾忽略,而自行買止瀉藥服用,但大部份止瀉藥會讓困難梭菌的毒素無法順利排出,會造成腸道嚴重發炎及併發症,包括嚴重的偽膜性腸炎、巨腸症及敗血症,有極高致死率。他解釋,困難梭菌名如其菌難培養、難診斷、難治療,只要曾經感染過困難梭菌的病人,腸道正常菌叢無法生長回來,因此腸道中仍有困難梭菌孢子存在,復發機率高,根據研究指出,曾感染困難梭菌的病患,有3~5成的治癒病人會復發。預防困難梭菌感染的疫苗研發,也在抗生素的濫用,醫療碰見瓶頸,顯得相形見拙之下,成為焦點。目前疫苗已在台灣各大醫院,高雄榮總、台大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奇美醫院等四家醫院,如火如荼的展開,藥廠則由賽諾菲主導實驗,預計兩年半後將有近一步的實驗結果,陳垚生樂觀指出,未來若有疫苗,對許多住院、住安養機構的年長者來說,應該很有幫助,而勤洗手及跟醫師討論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是目前避免患者感染的有效預防方式。

研究:咖啡特殊蛋白質 止痛效果媲美嗎啡

研究:咖啡特殊蛋白質 止痛效果媲美嗎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止痛成分,可望再添一員,一份來自國外的研究發現,他們在咖啡之中,找到了一種蛋白質,其止痛效果就如同嗎啡,未來可望運用於止痛與鎮定上。經老鼠實驗 止痛效果竟與嗎啡相等此研究來自巴西利亞大學、農業研究機構「英伯拉帕」,研究發現,在咖啡之中找到未知的蛋白質片段,有著類似嗎啡的效果,具備止痛和輕度鎮定特性。研究機構表示,此蛋白質目前已在老鼠身上進行實驗,其測試結果顯示,這種天然存在的生物分子,在老鼠身上似乎比起嗎啡還更有效果,未來可望用於相關醫療領域之中。這項研究也在眾咖啡研究中,再添一筆好處,過去來自各國的研究也同樣發現,咖啡在延緩視力衰退以及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有這極為正面的結果,但也提醒民眾,在看見咖啡有哪些好處的研究,可別盲目的亂喝,有心血管疾病、失眠、骨鬆等症狀,喝咖啡還是適可而止,才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