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宅」也有好處?研究:在家看電視竟可防流感

「宅」也有好處?研究:在家看電視竟可防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天氣只要一轉涼,流感病毒就會開始蠢蠢欲動,因此,為了避免染上流感,民眾各個無所不用其極,但日前在美國有項最新研究指出,只要待在家裡不出門,不管是看電視、打電動等,都可以藉由自我隔離,來阻止傳染病的蔓延,達到預防流感的效果,且若與勤洗手、戴口罩等各種措施相比,在家仍是較有效的方式。待在家不出門 可避免染上病毒2009年墨西哥爆發的禽流感,使得原本的病毒突變,造成人與人之間也會受到傳播,因此,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造成了大流行,且病例數、死亡數還差點創下歷史新高,只不過到2009年底時,美國與歐洲疫情陸續趨緩。除了醫療技術進步、疫苗問世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墨西哥的民眾在此時,電視收視率以及時數是呈現增加的狀態,由此可見,當民眾收到政府停班、停課的消息後,都乖乖待在家,進而降低疫情擴大範圍。雖然研究顯示待在家,可降低病毒在人與人間的傳遞,但研究人員表示,民眾仍可藉由做好個人衛生安全,包括洗手、戴口罩等,來降低病毒傳播機會,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BMC Infectious Diseases》。

罹罕病又貪吃肉 他小腦血栓險中風

罹罕病又貪吃肉 他小腦血栓險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代謝性肝臟疾病患者,飲食習慣要注意,一不小心恐引起多種併發症!日前,一名28歲的陳先生,在出生後因新生兒篩選,診斷為高胱胺尿症,肝臟代謝異常,尿液中會排出大量的高胱胺酸,因此,終身不得接觸魚肉類等高蛋白食物,但忍了數十年後,開始吃起大魚大肉,結果卻使得他陸續出現眼球水晶體脫位、韌帶脫臼、小腦血栓等症狀,差點險中風,直到後來接受肝臟移植,狀況才逐漸好轉。若無接受治療 平均壽命只有20歲而已台北榮總兒童遺傳代謝科牛道明醫師表示,代謝性肝臟疾病是因肝臟基因缺陷,造成肝臟無法產生足夠代謝身體廢物,以及營養生成物的酵素,導致許多神經、血管等系統的疾病,雖然每種罕見疾病發生率大於十萬分之一,但對病童及家屬而言,是個極為沈重的負擔。在治療方面,某些代謝性肝臟疾病,可用特殊配方食物及藥物控制,若以高胱胺尿症為例,若無飲用特殊奶粉、接受治療的話,除了會面臨智力受損、失明外,平均壽命也約在20歲左右而已。此外,某些疾病則以肝臟移植治療效果較佳,代謝性肝疾病本身肝臟可能除了缺少特定酵素產生以外,並無肝硬化的狀況,肝臟移植主要是補充其所缺少的酵素。

瓶裝果汁添加營養素助健康?研究:假的!

瓶裝果汁添加營養素助健康?研究:假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特別添加維他命C、富含花青素、添加維他命E能夠抗氧化,你曾被這些超商所販售的瓶裝果汁外包裝的廣告標語,誘惑的眼睛閃閃發亮,毫不考慮就把口袋中的鈔票,掏出來買一瓶嗎?根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指出,這些飲料所宣稱的營養添加物,對身體助益極小,甚至還可能對身體形成負擔!飲料添加營養素 對身體毫無助益研究直指,對於那些市售宣稱能夠抗氧化、提升免疫力等包裝飲料,讓人容易與健康二字聯想在一起,但這些添加養分,對人體的一日所需營養而言,簡直是多餘,甚至早已超出人們一天所需的營養量。研究人員指出,這些額外的營養素,對身體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反而若消費者遭誤導,過度飲用將會帶來負面影響。果汁多添加養分真的比較好?根據研究的結果,來看看台灣超商所販售的「那些稱做添加許多營養素」的飲料,以果汁佔最大宗,而這些產品的外包裝,無不脫離天加維他命C、E,具有抗氧化功效,或是添加某某水果的萃取物,還有添加花青素等閃閃發光的標語,搭配上包裝所印製的新鮮水果,鮮豔色彩,眾多消費者,肯定甘願掏錢購買。不過,把這些瓶子「狠狠」的轉過來看看營養標示,熱量幾乎異常高,光是一瓶果汁,加總起來就是將近一碗飯,再看主要成分,「濃縮汁」寫得琳瑯滿目,香料也是硬要「湊一腳」,在強調「裸食」吃食物原貌,不吃加工食品的今日,市售瓶裝果汁,則與此觀念不同路,明顯背道而馳。值得注意的是,果汁經濃縮之後,其中所含有的營養素,也在濃縮又還原之中,早已遭破壞殆盡,又,若廠商想要讓果汁相對有風味,砂糖、色素、香料,很難避免,也因此若民眾下次想買這些外包裝寫得動人如詩的果汁,恐怕還得三思而行。 

研究:吃重鹹罹胃癌風險會增加

研究:吃重鹹罹胃癌風險會增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對於鹽巴與疾病的聯想,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個反應,都為高血壓以及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但歐洲近期來,觀察到其實高鹽飲食,也與胃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四分之三胃癌 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根據統計,歐盟國家每年約八萬人確診罹患胃癌,其中四分之三被認為與幽門螺旋桿菌,反覆使胃部發炎有關,但目前歐美的科學家普遍相信,四分之一的胃癌,都與食用過量的鹽巴有關。重鹹飲食 會使幽門螺旋桿菌更加活躍歐洲腸胃病學聯盟秘書長John Atherton指出,幽門螺旋桿菌再加上鹽巴食用過量,對腸胃尤其危險,他說,現在雖不知為何會有此種結果,但過量的鹽的確會使幽門螺旋桿菌更加活躍。目前許多歐盟國家,已經著手宣導低鹽飲食,並建議成人每日食用鹽量不超過五公克,而醃漬產品也盡量少碰為妙,除了能減少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更可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

龐大壓力導致 單親媽媽自殺率高出4倍!

龐大壓力導致 單親媽媽自殺率高出4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又一位單親媽媽攜子自殺!新北市一名單親媽媽,為了養育一歲大兒子,每天沿街兜售養樂多,生活過得辛苦仍咬牙堅持,未料她與前夫疑因撫養費及孩子監護權起爭執,1月25日她抱著孩子回到當初簽字離婚的大樓,抱子從七樓頂跳樓,媽媽送醫不治,孩子仍在加護病房。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一般精神科景瀚儀醫師表示,單親媽媽不容易,需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如撫養小孩、處理家務、工作等,且單親爸媽們鮮少有時間,甚至無法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失落與孤單的感覺會時常縈繞心頭。這些長期、持續的壓力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引起頭痛、疲倦感、肩頸腰背痠痛、口唇潰瘍、容易感冒、胃痛、白頭髮或落髮等問題。而且從國外的一些資料也顯示,單親媽媽的自殺率是已婚族群的4倍,大多數有自殺意念的人,其實並不避諱討論自殺的議題,反而非常需要有人傾聽他們的痛苦。醫籲:多利用自殺守門員 減少憾事景瀚儀醫師提醒,周遭的親友都可以擔任自殺守門員,主動提供關懷,千萬別迴避自殺議題,必要的時候,要先確認環境的安全,移除任何危險物品如:藥物、刀、酒精、木炭等。若察覺身邊自殺者親友有憂鬱傾向或情緒困擾等問題時,除持續聆聽、給予關懷與支持,必要時可提供心理健康相關資源及衛生福利部免付費安心專線,當發現有自殺想法時,應盡快協助轉介至醫療單位或精神衛生機構。另外,民眾亦可善用心情溫度計測量情緒困擾程度,目前心情溫度計應用程式APP已上線,可免費下載使用,就手機族群而言更為便利,歡迎民眾多加

注意!這6個時間點 心血管疾病最容易找上門

注意!這6個時間點 心血管疾病最容易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心臟病會挑時辰發作?沒錯,美國《預防》雜誌專欄作家、邁阿密大學心臟學家Arthur Agatston根據研究發現,以下是容易心臟病發作的情況:1)吃完大餐後。牛排、甜點、吃到飽自助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大量下肚,直接收縮血管、血壓上升。2)用力上大號。幾乎每個人都有用力解便的經驗。臉漲得通紅、憋氣、肚子用力,壓迫胸腔,回流到心臟血液減少,很容易造成心臟當機。3)異常激烈的運動時。休息時,心臟每次收縮打出約90c.c血液,大量且激烈運動時,心臟就得馬力全開,多打出3倍的血液到全身,這時心跳次數、血壓上升、耗氧量大增,若有隱藏性心臟問題的人,很容易出狀況。4)壓力大、太緊張、作息亂時。因為極度緊張、腎上腺荷爾蒙飆高,對心臟是沈重負擔,因而常有人在會議報告、表演舞台上突然心臟病發作。5)若以一天來看,最常發生心臟病的時間是在早上。特別是星期一早上。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分析了800多位心臟病發作患者的數據發現,早上發作的病人數最多,有269位在早晨6點到中午時段發作,半夜到凌晨6點最少。而且,早上心臟病發作的病人心臟肌肉損傷也比較嚴重。哈佛大學的研究則指出,早上心臟病發作風險比其他時間高40%。因為早晨睡醒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血壓上升,也需要比較多氧氣,加上整晚沒有喝水,身體比較容易處於脫水狀態,血液較濃稠,易引發血栓阻塞。若以星期為單位,星期一早上尤其容易讓人心臟出狀況。有20%的心臟病發生在週一,推論是因有收假的沮喪、還有時間、塞車、工作壓力,加重心臟負擔。6)以季節來看,冬天、通常是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心臟病猝死高峰期。因為氣溫降低,血管受到冷空氣刺激容易突然收縮,造成血流供應中斷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心血管病發作。(本文摘自/護心:中西醫聯手顧心臟/天下雜誌出版)

豆干防腐劑超標比例破表!吃多恐傷肝

豆干防腐劑超標比例破表!吃多恐傷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民眾上菜市場採買食品,可要再三留意食品品質,店家衛生還有食物賣相,台中市衛生局針對傳統市場以及量販店的各種食品,花生、豆干、發糕等進行抽查,竟發現多項食品防腐劑、殺菌劑、保色劑、黃麴毒素嚴重超標,其中,豆干不合格比例最為嚴重,就連知名一心豆干,包括沙茶、黑胡椒等口味,也同樣中標,吃多恐怕引起肝腎危機。台中市衛生局指出,此次抽查的結果發現,1件花生檢出黃麴毒素超標、1件玉米檢出農藥殘留、1件發糕違法使用不得添加的防腐劑、5件豆干檢出防腐劑超出法規標準。花生保存不好 黃麴毒素易超標不合格的花生來源是彰化縣業者,被驗出總黃麴毒素75.51 ppb,除立即通知販售業者下架外,並已移請彰化縣衛生局辦理;1件玉米農藥檢出芬佈賜,玉米來源是雲林縣業者,已移交雲林縣衛生局追查源頭。黃麴毒素對肝臟具有高度的毒性,長期攝食污染黃麴毒素的食品會導致急性肝中毒及致癌。而芬佈賜是殺螨劑,接觸量大時會引起頭痛、頭昏、噁心及嘔吐。另外,不合格的1件發糕及5件豆乾,發糕被驗出去水醋酸0.483 g/kg,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去水醋酸不得使用於發糕中,食用小劑量的去水醋酸可能傷肝,大劑量且長期暴露恐致腎衰竭。豆干防腐劑超標多 小心挑選為上策5件違規的豆干則是添加過量苯甲酸,來源都是同一業者,依據法規標準苯甲酸添加量只能在0.6 g/kg以下,長期食用苯甲酸會導致食慾差、肝功能損傷、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反胃或嘔吐,大量則會發生代謝性酸中毒。衛生局呼籲,民眾選購年糕、發糕、調味豆乾及花生及花生這類年節食品時,應優先選擇完整包裝的產品,慎選有品牌的廠商,看清楚外包裝標示是否完整標出品名、內容物及食品添加物名稱、有效日期、營養標示及廠商資訊。花生則應選帶殼的、無發黴或破損、注意保存在適當環境,避免發霉、避免囤積,若有變色、皺皮,應丟棄勿再食用;只要多看一眼,保障一定多一點。

結婚9年流產多次 高齡婦喜獲麟兒

結婚9年流產多次 高齡婦喜獲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在台灣平均每10個新生兒中,就有1人是早產兒,且人數正逐年增加中!日前,一名41歲的劉小姐,結婚9年懷孕過四次,但先前三次的經驗,不是流產,就是寶寶早產出生後不幸離世,使得她根本不敢奢望這輩子能有機會當媽媽。直到一年前,劉小姐下定決心在試看看,只是沒想到女兒在26週時,仍提早來報到,體重僅有1020克,比一個寶特瓶還小,且更歷經了嚴重呼吸窘症候、腸胃道出血併消化障礙、肺動脈導管未關閉、急性腎衰竭、敗血症等,但所幸她都一一克服,目前身體況狀相當良好。早產兒要注意 發生併發症機率高雙和醫院小兒部吳君山醫師表示,劉小姐之所以會不斷流產、早產,主要是因為她患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症,當子宮無法閉鎖,胎兒就容易從中掉出來,造成流產或早產。一旦發生早產,約一半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是需要仰賴呼吸器維持呼吸,而其他的早產兒,也有極高的機率會發生併發症,例如:黃疸、敗血症、呼吸道疾病、視網膜病變、或顱內出血所遺留的神經傷害及腦性麻痺等。年紀大、多胞胎 都是造成早產的因素之一除了子宮閉鎖不全症易早產外,吳君山醫師表示,目前發生早產的原因,僅有5成可以找得出來,包括生活行為(如抽菸、喝酒)、孕前狀況(如年齡大、曾流產過)以及懷孕期間的身體狀況(如多胞胎、妊娠毒血症)。而另外的5成原因不明,且經評估為高危險群者,也並非一定會早產,因此,提醒懷孕中的婦女,只要出現早產徵象,例如: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夾雜紅色血絲、腹瀉、腸絞痛、陰道流出清澈透明的水漾液體等,都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檢查,如此一來,才能降低早產的發生率。

春節旅遊不掃興 4類常備藥可別少

春節旅遊不掃興 4類常備藥可別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農曆春節假期,很多人會利用這段時間安排國內外旅遊,為了使旅途能更安心,藥師建議民眾,只要備妥消炎止痛藥、腸胃藥、防暈藥、外用藥等4類藥,就能讓旅行途中不因為大小毛病敗興而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陳玉倩藥師提出以下幾類實用藥物,供春節期間有意出遊民眾參考:1)消炎止痛藥/乙醯氨酚(如:普拿疼)是大家最常使用的止痛藥,雖然退燒效果好,但不具抗發炎效果,因此另外準備一些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對經痛、退燒、關節疼痛等都能有效緩解。但也提醒本身腸胃不佳或曾有胃潰瘍病史者須謹慎服用。2)腸胃藥/水土不服也很常見,可準備含止瀉藥水、消脹氣的藥品,對於腸胃菌發育不完全的小朋友,含有比菲德氏菌或宮入菌等益生菌也可改善腹瀉或便秘狀況。3)防暈藥/口服防暈藥物建議在旅行前30分鐘至1小時使用,外用貼片則提前5-6小時以上,使用72小時即可去除。東莨菪鹼的暈車藥或貼片不建議用於6歲以下、65歲以上的民眾,青光眼及心血管患者也避免使用,含有抗組織胺的止暈劑則有昏昏欲睡副作用。4)外用藥/可準備消毒傷口的優碘藥膏或優碘棉棒及生理食鹽水、預防感染的抗生素藥膏、蚊蟲叮咬的止癢藥膏等。慢性疾病患者  多準備一份藥較妥當陳玉倩藥師表示,除了上述常備藥外,若有慢性疾病民眾,也需注意在旅途間須服用藥品是否準備充足,可考慮多準備一份以備不時之需,另外像胰島素等特殊藥品,不建議放置於行李廂託運以免變質。每種常備藥都應向藥師或醫師詢問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必要時可洽詢旅遊醫學門診。

「化膿性肉芽腫」長得像痘痘 胡亂擠壓當心大失血

「化膿性肉芽腫」長得像痘痘 胡亂擠壓當心大失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果身上莫名長出類似痘痘的突起物,可別胡亂擠一通,小心血流不止!就有一名十九歲的男性,日前在右手臂發現一顆暗紅色的凸起物,原以為是青春痘,不料自行擠壓,破裂之後竟血流不止,異常疼痛,經檢查後確診為化膿性肉芽腫,醫生提醒,此種囊腫千萬別輕易弄破,當心大量血。囊腫為血管腫瘤 多發生在四肢處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醫師劉國威表示,化膿性肉芽腫其發生原因大多是外傷引起而非感染因素,它是一種迅速增大之血管腫瘤,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以孩童及青少年居多,孕婦也常有,經常出現於常摩擦或外傷處,如在身體及四肢,孕婦常在鼻中隔及牙齦發生。他說,化膿性肉芽腫外觀與青春痘相似,多呈紅色或粉紅色凸起,會逐漸變大,凸起物上不會有明顯開口,常常伴隨著疼痛,發生後容易長得很快,只要一點輕微外傷就容易引起流血。因此若擠壓破裂,更易流血難止。治療方面,劉國威進一步說明,化膿性肉芽腫常因輕微外傷流血被民眾誤以為可能是腫瘤而提高警覺。治療上以手術切除為主,並進一步作病理切片鑑別,其他方式為冷凍、電燒或雷射處理。他提醒,化膿性肉芽腫多是單顆發生,當發現身上有不明紅色凸起物,或是受傷後於傷口處有腫起物,應就醫鑑別診斷,正確治療,切勿自行擠壓,以免流血難止,不可不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