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他小便疼痛、灼熱感誤以尿道炎 結果竟是淋病

他小便疼痛、灼熱感誤以尿道炎 結果竟是淋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林先生,最近發現小便會有灼熱感、刺痛、且排尿疼痛,自覺是工作壓力大,常憋尿造成尿道發炎,就醫吃了些藥只好幾天又再復發,後來醫生將尿液做篩檢培養,結果卻是得到了「淋病」。性行為不潔所致   有潛伏期別輕忽基隆市衛生局指出,淋病是性行為或接觸到感染的粘膜分泌物傳染的疾病,傳染方式是由帶有淋病雙球菌(N. gonorrhoeae)的病人藉性接觸傳染他人,而引起泌尿生殖器官發炎反應,感染的部位主要是泌尿道跟生殖器,潛伏期約2至10天,有些女性會更久才發病。成人的感染大都是因為不清潔的性行為所致。嬰兒也可能會因為媽媽得到淋病,生產經過產道時,使新生兒的眼睛感染結膜炎。因此,基隆市衛生局提醒,為防止感染,應避免多重性伴侶,性行為過程應正確且全程使用保險套,如果出現淋病臨床症狀或懷疑自己感染淋病,請至醫療院所泌尿科、皮膚科、婦產科等科別看診。

他走路不穩、手無力 竟是脊椎長10多顆瘤

他走路不穩、手無力 竟是脊椎長10多顆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19歲的沈同學,自一年前起開始出現走路身體無法平衡、手部無力的症狀,經過檢查後發現是神經纖維瘤,壓迫頸椎神經所致,若不切除恐會有致命危險,因此,在醫師的建議下,他以開刀方式摘除2顆腫瘤,而目前症狀已獲得緩解,不過,他的脊椎還有10多顆大小不一的纖維瘤,仍需持續追蹤。纖維瘤壓迫神經 若不治療恐會造成癱瘓臺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黃國烽醫師表示,沈同學頸椎上有2顆神經纖維瘤,壓迫到神經,且其中一顆相當巨大,幾乎填滿著脊髓腔,影響腦脊髓液分流循環,因而出現下段發生脊髓空洞症,若不開刀恐會造成癱瘓,甚至致命。但高位頸椎手術的風險很高,稍有不慎可能會有呼吸衰竭、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死亡等併發症,因此,醫師以顯微鏡輔助頸椎腫瘤切除手術,成功摘除頸椎上的神經纖維瘤,而目前沈同學肢體不平衡的狀況已經消除。神經纖維瘤 為遺傳性疾病多發性神經維纖瘤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疾病,黃國烽醫師表示,依照臨床表現和致病基因不同可分為2型,第一型發生率約為4000/1,第二型則更為罕見,發生率為40000/1。第一型的病徵主要出現在周邊神經系統,最常見的就是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神經纖維瘤和牛奶咖啡斑,而第二型的神經纖維瘤,則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但因它無特定生長部位,所以,像是腦部、胸椎、腰椎、脊椎都可能長出腫瘤。成長速度緩慢 患者需定期追蹤神經纖維瘤現今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但因屬良性腫瘤,成長速度緩慢,且通常要好幾年才會長到一、兩公分,所以,只要不壓迫到神經,患者定期追蹤即可,然而,在診斷及預防方面,可藉由抽血檢查基因是否有變異,如有生育計畫,則可請遺傳諮詢醫師協助提供建議。

研究:治療失眠、過敏藥恐增失智風險

研究:治療失眠、過敏藥恐增失智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民眾失智盛行率約5%到8%,20年來失智人口增加2.6倍。雖然失智症所引發的原因目前仍無法確切證實,但根據美國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某些常用藥物,例如治療失眠、花粉症等藥物,與罹患失智症Dementia有關,而這些常用藥都屬於抗膽鹼能類藥物。大量長期服用這類藥物的老年人,可能增加失智症風險。此研究針對3434多名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了10年的調查。而在調查開始前,所有參與的老年人都沒有失智症的跡象,但在10年的研究過程中,發現797名參與者患上了癡呆症。此類藥物易對神經傳導物產生障礙而研究人員也表示,將接受試驗老人服用的抗膽鹼能類藥物的種類、劑量和服用時間進行記錄,然後與失智症發病率的平均水平作比對。結果發現那些每日服用治療失眠、過敏、憂鬱等藥物達3年或更長時間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上升。雖然任何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抗膽鹼能類藥物(anticholinergic)也不例外,它的副作用是對一種叫乙醯膽鹼的神經傳導物造成障礙。一般來說,抗膽鹼能類藥物的說明書上,通常都會告知服藥後可能導致注意力變差、記憶障礙或感覺口乾。但研究人員說,現在還應該提醒服藥者,這類藥物也可能與增加罹患失智的風險!

子宮頸「難緊閉」 她懷孕十次流產9次

子宮頸「難緊閉」 她懷孕十次流產9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結婚10年、懷孕10次,她終於能如願生下寶寶了!日前,一名41的陳小姐,因患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症,使得她在求子的過程中非常辛苦,雖然曾有接受過六次的傳統子宮頸縫合術,但全都失敗流產,直到最後準備拚第10次懷孕時,在醫師的建議下,先接受腹腔鏡子宮頸環紮手術再懷孕,結果在去年12月時,順利產下一名男嬰。對此,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蕭勝文醫師表示,陳小姐不僅過去曾有多次流產經驗,更是位合併妊娠糖尿病、高血壓的高齡產婦,所以,這次在20週時,因腹部疼痛,且不規則性子宮收縮入院安胎,所幸在醫護團隊的照顧下,讓她在33週時,以剖腹生產方式產寶寶,如今,手裡抱著得來不易的小孩,心中湧現無限的感激。子宮頸自發性擴張 易造成胎兒提早產出蕭勝文醫師表示,所謂的子宮頸閉鎖不全,指的是在懷孕16~28週,在無任何子宮收縮的症狀下,子宮頸自發性擴張,容易使得胎膜及羊水囊因重力作用,而掉入陰道中,進而導致胎兒產出。且子宮頸閉鎖不全症,通常第一胎懷孕沒辦法事前得知,但可從超音波測量子宮頸長度,通常短於2.5公分則屬於高風險群,最好在12~18周左右時,進行子宮頸環紮術。環紮術 有助於抵抗子宮壓力為避免孕婦因子宮頸閉鎖不全,導致流產或早產,一般會採取子宮頸環紮手術,利用不吸收的縫線,將子宮頸作一個環形的縫合,等到足月時再將之剪開取出,便可以自然生。然而,蕭勝文醫師表示,傳統的McDonald子宮頸縫合術,主要是透過陰道進行縫合,但像陳小姐這樣多次流產,或子宮頸過短、有裂傷者,則建議採用腹腔鏡微創手術,經由高位的子宮頸,進行環形的束綁,如此一來,就可避免過短的子宮頸,隨子宮逐日增大而發生閉鎖不全,更能有效抵抗子宮壓力,幫助患者增加成功懷孕生產的機會,而目前此微創手術,健保有給付。

她經血如瀑!大姨媽駕到 整箱衛生棉才夠「服侍」

她經血如瀑!大姨媽駕到 整箱衛生棉才夠「服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每次月經到來,猶如血崩,須要不斷更換衛生棉,對於女性而言,最令人感到崩潰,但如果大姨媽駕到,每兩小時就須用衛生棉服侍服侍,甚至遭大姨媽虐待得臉色慘白,頭暈目眩,就要注意是不是經血早已超量,得趕緊上婦產科一趟,以免失血過多,終日昏沉,影響到工作或課業表現!別人日用型就夠 她整天都須貼加長型衛生棉就有一名三十歲的魏姓小姐,大姨媽實在難以伺候,她說,每次月經一來,兩個小時就要到廁所換衛生棉,就連晚上睡覺也不得安寧,半夜都要起床兩三次,辛苦更換,其中,白天與晚上所用的衛生棉,都要挑夜用加長型,才能避免一不小心就外漏,她苦笑,每次買衛生棉,別人買一包即可,但她都要去大賣場扛一整箱才夠用。像魏小姐一樣,經血如瀑的女性,可真不少!根據統計指出,全台約有一成五左右的女性,有經血過多的困擾,換算下來,每個月有超過六十萬名女性,成為衛生棉廠商眼中的「大媽」,購買衛生棉毫不手軟。月經天數超過七天 就算月經量過多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醫師陳怡仁表示,整體而言,經血過多的判斷標準,只要月經來潮經血量超過80c.c,每兩小時就須要換一次衛生棉,經期天數長達七天以上,就可確定為經血量過多。他說,長期經血過多是導致女性貧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貧血會造成臉色蒼白、身體疲倦,甚至莫名昏倒,影響生活品質及危害身體健康,呼籲長期因經血量過多飽受困擾的女性,千萬別亂「補」,例如過度食用山藥可能加重經血量或貧血症狀,應該盡快就醫檢查,才能對症下藥,擺脫經血過多的困擾。

躲不掉!關門窗、開風扇 無法杜絕三手菸危害

躲不掉!關門窗、開風扇 無法杜絕三手菸危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多數民眾對三手菸的認識並不多,因此有吸菸者會開窗以驅散菸味,但他們卻不知道菸草的有害物質已殘留在衣服上。所謂「三手菸」是指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污染物。菸品燃燒後會釋出潛在的毒性化合物,附著於頭髮、地毯、窗簾、衣服、食物、傢俱等各種物體的表面。即使菸味散去,這些肉眼看不到的毒性微粒,依舊會存在吸菸的環境中,一旦不小心經由接觸進入人體,會帶來可怕的致癌風險;而且即使關窗、關門、打開電風扇等,也都沒有辦法杜絕這些有毒物質! 菸害不容忽視 有毒物質殘留於家具、衣物新竹市衛生局解釋,過去不吸菸的人所吸到的菸稱為二手菸,或稱為被動吸菸。一般人常誤以為只有當吸菸者正在吸菸時,旁人所吸入的菸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有些吸菸者會採取一些措施保護其他人,例如:打開窗戶吸菸,跑到其他房間吸菸,打開電扇吸菸,或不在孩子或家人面前吸菸,以為這樣就不會對孩子或其他人造成傷害,或使傷害大大降低。但這其實是錯誤的放心。 因此衛生局提醒,如要吸菸,務必要到室外空曠可吸菸處,以免傷害親愛的家人和朋友,由於曝露於菸品煙霧並沒有安全程度可言,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著想,吸菸者應盡快戒菸,才能確實的保障家人免受二手菸及三手菸毒害。

天冷大發威 類流感就醫逼近4萬人

天冷大發威 類流感就醫逼近4萬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疾病管制署統計顯示,臺灣自103年12月28日至104年1月24日止,共計3萬9,551人因類流感症狀就醫,其中19人引發重症,2人死亡。顯示全國已進入流感流行期。桃園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如規劃於農曆春節期間旅遊,享受家人團聚的同時也應儘早接種流感疫苗,並於旅遊途中注重個人衛生防護,避免受到流感病毒侵襲。 衛生局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全市已有28萬6,683人接種,幼兒流感疫苗(0.25mL劑型)已全數用罄,即日起配合中央政策將成人0.5mL劑型公費流感疫苗減半後使用於6個月至3歲以下幼兒。衛生局也呼籲,因氣候變化大常導致流感發生,市民應持身分證及健保卡儘速前往各衛生所或合約醫療院所免費流感疫苗。

冬天進補上火?8種清熱去火有效按摩法

冬天進補上火?8種清熱去火有效按摩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黃帝內經》中說:「經絡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透過中醫按摩的方式,可以疏通經絡、調補陰陽;找準對症穴位,便可達到清熱去火的作用。1)清除心熱• 按摩神門/用右手大拇指掐按左手神門穴5 次,再用同樣的方法換左手按摩右手神門穴5 次。• 作用功效/安定心神、瀉心火。• 神門穴/位於腕掌橫紋小指側端凹陷處。2)清肝膽熱• 推揉太衝穴/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每隻腳各3分鐘。• 作用功效/清熱除煩。• 太衝穴/位於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3)清瀉肺熱• 輕揉尺澤/用一側拇指指腹按住尺澤穴,輕輕揉動,以酸脹感為宜,每側各1分鐘。• 作用功效/清宣肺氣,瀉火降逆。• 尺澤穴/位於肘內側橫紋上偏外側一個拇指寬的凹陷處。4)清脾胃熱• 按壓伏兔穴/手指指腹端按壓伏兔穴,力度適中,用雙手互按對側穴位,每次3分鐘。• 作用功效/清熱潤脾,調理腸胃。• 伏兔穴/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5)鼻腔上火• 點按魚際穴/經常點按對搓,至發熱,連續搓3~5分鐘,每日2~3次。• 作用功效/清熱利咽,調理肺氣。• 魚際穴/手掌的大拇指根部肌肉明顯突起,形狀似魚際,是去火穴位。6)嘴角上火• 點按厲兌穴/用食指點壓此穴,每次點壓50次,兩腳交替進行2~3次。• 作用功效/有清熱利濕、通調腸胃的作用。• 厲兌穴/位於第三趾甲根邊緣下方約0.1寸處,稍微靠第二趾處。7)胃火牙痛• 掐按內庭穴/用大拇指指尖掐、壓,力度適中,每次1~ 2分鐘,然後再掐壓另一隻腳,如此反覆2次。• 作用功效/清胃泄火,去口臭、緩解牙痛。• 內庭穴/在足背第二、三趾的趾縫紋頭後凹陷中。8)尿黃澀痛• 點按至陰穴/用大拇指點按至陰穴,並堅持1~2分鐘,然後再換另一隻腳,每日2次。• 作用功效/清熱散風、通利下焦。• 至陰穴/足太陽膀胱經。在足小趾外側,趾甲角外約1分處。(本文摘自/不上火身體就健康/人類智庫出版)

甩開化學添加物!6種天然調味料 讓料理美味更升級

甩開化學添加物!6種天然調味料 讓料理美味更升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選購調味料時,請務必選擇品質優良的產品。在此呼籲各位,一定要重新認識那些遵循古法釀造的天然調味料,不要以價格作為選購標準。純天然釀造的調味料,是花許多的時間與工夫才完成的產品;相反的,市售的速成調味料,風味不但缺乏層次,甚至會用胺基酸等添加物蒙騙社會大眾。調味料是每天必須要食用的產品,更應該嚴格地把關,絕不能讓人工添加物摻雜其中。我做菜時使用的調味料相當簡單,只有醬油、味噌、酒、味醂、芝麻油和菜籽油等六種,因為種類不多,所以我堅持選擇品質優良又美味的產品。醬油/「醬油」是料理中最重要的調味料之一。以充分拌勻蒸熟的黃豆和炒過、磨碎的小麥製成醬油醪,接著將醬油醪倒入木桶中,每天攪拌均勻,用將近一年的時間耐心等待發酵,就能釀出香醇美味的醬油。遵循古法釀製而成的醬油,因為經過充分的發酵,嚐起來十分順口、醇厚且富有層次。家中最好準備濃醬油、淡醬油各一瓶,做菜時將兩者混合使用,更能增添料理的風味。味噌/「味噌」也是我做菜時最重要的調味料之一。雖然味噌的原料「黃豆」會使身體虛寒,但添加米麴、天然鹽,經過一到三年的釀造之後,黃豆就會徹底地分解成胺基酸,轉變為溫暖身體的良好食材。最好避免使用釀造一年的味噌,因為功效不佳;釀造兩年以上的味噌才具有食療的功效,不但能提高基礎體溫,還能發揮淨血與造血的作用。經過三年的長期釀造之後,味噌會慢慢地轉化為陽性食材。這漫長的等待絕對是值得的,這也是我每年都會自己釀造味噌的原因。我習慣將釀造三年與兩年的味噌混合使用,製成美味料理。先將味噌放在甕裡長期保存,做菜時再取出兩種以上的味噌加以混合,讓料理更美味。我不僅每天喝味噌湯,更積極地將味噌用在各種料理中,例如:用味噌炒菜或製成味噌串燒。此外,味噌也有助於提高體溫,非常適合體溫偏低的女性食用。酒、味醂、醋/市面上售有許多含有酒和味醂的調味料,這些調味料以各種添加物製成,為了身體的健康著想,請各位切勿選用這類的產品。請務必選購遵循古法釀造、富含天然胺基酸的「純米酒」,以及國產有機栽培、經過自然熟成的「味醂」。「醋」屬於溶血性食品,會溶解血液、導致貧血,所以在調味時,只要迅速地過火即可。此外,醃漬梅乾時剩下的梅子醋,富含有益健康的檸檬酸,不妨用水稀釋,取代一般的食用醋。芝麻油、菜籽油/至於食用油,我堅持只用國產的芝麻油和菜籽油。芝麻油是以女兒所種的芝麻為原料,榨成芝麻油之後,再放入罐子裡存放。只要使用品質優良的油,炒菜時就能充分地突顯食材的美味!(本文摘自/一菜一湯的健康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糖尿病患應定時血糖監測 避免引發酮酸中毒

糖尿病患應定時血糖監測 避免引發酮酸中毒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阿源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某天因頭昏想吐,就醫後發現血液中酮體濃度過高,引發酮酸中毒,經急診室醫師施打胰島素後,阿源的症狀即緩解,出院前,醫師特別叮嚀他,一定要按時監測血糖、血酮及使用胰島素,以免酮酸中毒再度發生,引起生命的危險。醫師指出,在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酮酸中毒比例約達65%,酮酸中毒症屬於高血糖併發症狀,尤其是胰島素缺乏的糖尿病患,更要小心酮酸中毒發生的危險。酮酸中毒死亡率約5~10% 5大高危險族群需小心什麼是酮酸中毒?中山醫學大學設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宜瑱醫師表示,所謂的酮酸中毒是由於糖尿病患體內的胰島素不足,而無法分解利用葡萄糖時,體內便會以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造成過多的脂肪分解因而產生酮體,當血液酮體濃度越來越高,身體會發生頭暈、噁心想吐等症狀,嚴重可能會脫水,造成意識混亂、昏迷,統計顯示酮酸中毒症死亡率高達5~10%。楊醫師說,糖尿病引發酮酸中毒,其實就意謂著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臨床上發現,酮酸中毒高危險族群包含:1) 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及青少年。2) 使用胰島素幫浦的糖尿病患者。3) 當使用胰島素注射的患者生病、處於壓力,或遭感染、發生嘔吐時。4) 使用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忘記施打胰島素。5)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懷孕婦女:嚴重恐會造成胎兒的死亡。自我管理4步驟 糖尿病患不煩惱很多人都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尤其以酮酸中毒而言,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比率有65%之高,也意味著台灣糖尿病患多數血糖控制不佳的事實,楊醫師表示,糖尿病患有規律的監測血酮,除了可以減少急診及住院事件發生外,也可以幫助醫師快速辨別病患的病情;對姙娠孕婦而言,也可以降低胎兒早產及死亡率的發生。為此,楊醫師提供糖尿病患自我管理關鍵四步驟,1) 飲食:依照營養師的建議監控飲食。2) 運動: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以333為原則,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130下。3) 藥物:依照醫師的指示服用相關藥物。4) 監測:定期使用血糖機測血糖及血酮,一旦發現血酮值過高,可先施打胰島素,補充水分、預防脫水,若已經開始喘、噁心想吐時,就建議立即就醫。楊醫師也提醒,透過良好的飲食及定期的運動習慣,並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同時定期測血糖及血酮值,才是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