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吐翻了!諾羅病毒好發初春

吐翻了!諾羅病毒好發初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季與初春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好發的季節,目前國內正流行病毒性腸胃炎,且已造成多起群聚事件,嘉義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應特別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傳染力極強。輪狀病毒好發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主要症狀為水瀉、嘔吐,並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其中諾羅病毒感染病患嘔吐的症狀較為明顯,而輪狀病毒感染則以水瀉及發燒症狀為主,病程時間也較諾羅病毒長。注意個人衛生!諾羅病毒尚無疫苗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因此澈底勤洗手為最有效之方法,不生飲、不生食,不用手接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以預防諾羅病毒感染;此外為了預防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尤其是餐飲業者,應於症狀解除至少  48  小時後才可上班。衛生局也提醒,一般人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後都可以康復,但嬰幼兒、老年人、免疫不全的人感染後可能出現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口服疫苗,民眾如有需求可諮詢醫師評估後自費給予,但諾羅病毒及大部分的腹瀉病毒尚無疫苗可施打。

甩掉過年肥!健走5大保健功效

甩掉過年肥!健走5大保健功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學界對於健走運動大力推崇,並針對健走對於各項慢性病的影響做了許多臨床實驗,顯示健走對增進健康的效果極為廣泛。關於健走的保健功效,歸納起來有下列幾項:1)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2)促進大腦活化,預防健忘症與失智症。3)降低血糖值,預防糖尿病。4)降低乳癌罹患率。5)提升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世界上還有一些尚未開發的國家,國民的交通大部分靠走路,因而能夠保持身體健康。就像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台灣鄉下,大家都是靠著兩條腿上山下田,平時村裡的老人家走路都尚稱便捷,從未看到有人坐著輪椅,也沒有人在吃鈣片、維骨力;而且那時代的人也比較健康,很少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見在生活中常走路的重要性。除了預防或改善上述病症之外,健走還能讓腦部分泌大量的β腦內啡,可以令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放鬆我們的心情,有助於消除生活所帶來的壓力,並減少得到憂鬱症的機會。醫學界樂意推薦健走運動還有一個最主要因素:健走產生運動傷害的可能性較低,而且對體能的消耗也比其他運動來得小。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庭棟很重視「動以養生」,他在《老老恒言》一書中載有散步專論,對走路的作用和要求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現代坊間書店裡擺滿了許多醫師、運動專家及健走人士的著作,詳述健走運動的健身原理,也有專家針對個人不同的需要,研創了不同的健走方式,以期充分發揮健走的功效,提供喜愛健走人士參考。總之,健走是一種簡單易行、效果卓越的運動,值得人人做為養生之道。安全性高的北歐式健走/一九九七年芬蘭發展出「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採用兩手拄著類似滑雪桿手杖的健走方式,藉著健走杖可以減輕下肢的負擔,適合關節痛的患者使用;老人家使用健走杖則可降低跌倒的危險,這項發明是基於健走運動安全方面的考量,而且可以鍛鍊全身的肌肉。(本文摘自/健走功/商周出版)

做瑜珈要量力而為!當心拉傷筋骨只能坐輪椅代步

做瑜珈要量力而為!當心拉傷筋骨只能坐輪椅代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國內,瑜珈熱近期一直受到不少女性的推崇,除了能透過緩慢的舒展動作,凝神讓各種於生活上的煩躁,就此落塵淡定,還能活動筋骨達到運動的效果,不過 做瑜珈的時刻可要量力而為,以免出現反效果,換來運動傷害,得不償失!一陣拉腿動作 婦女多日都須坐輪椅代步就有一名48歲婦女近日勤練瑜珈,一陣拉腿動作後,突然鼠蹊部劇烈疼痛,以為是肌腱拉傷,因無法行走而求醫。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科醫師楊鎮嘉表示,經診斷是髂腰肌滑液囊炎,此症狀的疼痛很容易被忽略或誤診,其實只要精準注射一針劑,患者就可以健步依舊,揮別疼痛之苦。這位女性患者是坐著輪椅到復健科求診,她表示在做瑜伽拉腿動作時,突然感到鼠蹊部一陣劇烈疼痛,雖然立即停止動作休息,但疼痛並未緩和,也曾經看過醫師被診斷為肌腱拉傷,要她吃止痛藥和多休息,但幾天下來發覺自己竟無法走路,一邁步就感覺鼠蹊部更加疼痛。滑液囊發炎 易遭誤認肌腱炎楊鎮嘉表示,滑液囊普遍存在於身體關節的週邊,其功能是分泌潤滑液來幫助關節的靈活度,而在鼠蹊部附近的髂腰肌附近也有滑液囊,當鼠蹊部不當拉扯是有可能導致滑液囊受傷發炎,其疼痛的部位就會感覺是在整個鼠蹊部,容易被誤認為僅是肌腱拉傷,滑液囊炎很難以影像學檢查出來。他進一步解釋,滑液囊炎通常是因撞擊或小創傷造成,最常發生在臀部、大腿外側及肩膀,在鼠蹊部的滑液囊炎較為少見。楊鎮嘉提醒,滑液囊炎的疼痛感覺有時是悶悶刺痛,也有立即性疼痛到無法活動,有可能三、五天後會自然痊癒,也有患者幾年內都受其疼痛之苦。建議喜愛瑜伽的民眾,在做肢體彎曲或伸展時要量力而為,不要太過勉強,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會有所差異,若因不當動作而導致滑液囊受傷發炎,就失去運動的健身目的。

上班族小小心願:公司能加薪「兩千元」就好…

上班族小小心願:公司能加薪「兩千元」就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今天為各大公司行號新春開工的一天,擺脫陰霾,揮別過去,就此洗盡前塵,上班族在羊年有哪些內心新願望呢?根據人力求職網的調查顯示,上班族新春願望,不意外,最多人期待「老闆加薪」,其中,小小職員心中所求真的不多,不是高級房車也不是各式奢華包包,整體而言,勞苦的上班族只求能夠加薪百分之五,換言之加薪莫約兩千元,就能讓員工開心一整年!員工最想對老闆說:能幫我加薪嗎?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在農曆新春開工的第一天,一見到老闆時,員工最想對他說的話當中,排名第一就是「可以幫我加薪嗎?」;其次為「感謝您的照顧,但是我準備走人了!」,或是「您真是個好老闆,樂意繼續效忠公司」等等。 整體而言,在羊年上班的頭一天,大家最想許下的「職場願望」,仍以「升職調薪」為最大的願望,期待公司能替自己調薪5.2%,若以台灣實質經常性薪資估算,公司老闆只要加薪兩千元,就能滿足絕大部分的上班族。至於在企業端的態度上,調查指出,高達83.7%的企業表態,農曆年後有加薪計劃其中最有機會被調高薪水的職務,分別屬於「業務或銷售人員」、「產線工程師或技術型人員」、「一般內勤行政人員」,以及「研發人員」、「行銷或企劃人員」。

反省不孕症問題!女方不應默默承受 男方更要負起全責

反省不孕症問題!女方不應默默承受 男方更要負起全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整理)對於過年二字,在不少人的眼裡,宛如惡夢,其中以「妳哪時候要生」最應受到社會關注,在台灣,不少抱有傳統觀念的父母,碰到子女有不孕症的問題,受罪的絕大部分都是「女方」,各種怨言怨語,就如台語八點檔那般,毫不客氣擲在女性身上,以致始終煎熬,壓力從沒少過,面對內心的鼻青臉腫,罹患憂鬱症以及步入自殺一途,在不孕夫妻中的女性一方,處處可見!不孕症病人 絕大多數都有身心問題就有一名家住在台南的羅姓小姐,為了解決不孕症問題,捨近求遠,開車跨越三個縣市來到彰化的婦產科,希望讓肚皮有所動靜,好能脫離公公婆婆夜以繼日,那討債追魂般的壓力;治療這名不孕症婦女的婦產科醫師蔡鋒博回憶,婦女前去門診時,手臂上欲自殺的刀痕結痂,清楚能見。蔡鋒博說,可見她的壓力極大,且有重度憂鬱的風險,從她甘願開長途車到彰化接受治療,就能清楚知道,她無非想逃離台南是非之地,一解不孕症的噩夢!所幸在一番辛苦之下,試管嬰兒終於成功,生下了一對雙胞胎。根據台北榮總的統計,承受不孕症治療的病人有很高比例都有精神上的徵兆或疾病,如憂鬱症或焦慮症,但是這裡面只有百分之6的病人願意尋求精神科醫師的治療。尤其以婦女所承受的壓力更是加倍嚴重。女性不應默默挨打!男性不孕也常見事實上,在台灣亦或放眼全球,不孕症的盛行率都愈來愈高,歸結所有原因,男女都該一同受檢驗,一同承擔問題,不該僅有女性一方默默挨打,據了解,目前每六對夫妻就有一對受到不孕症問題困擾,值得注意的是,不孕症的問題「男女比例各佔一半」,換言之,不孕問題,很可能是出在,男性精子活動力不足、精子數量過低、精子品質不佳,以下列出不孕症發生率直直竄高的三大主因:1) 全球精蟲危機/環境荷爾蒙等因素,讓全世界男性的精蟲數都大幅下滑,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精蟲數標準值,已經將每c.c精液精蟲數從兩千萬隻調降為一千五百萬,而這也正是導致男性不孕的最大原因之一!2) 當老卵子遇上少年精子/近年來晚婚比例逐漸上升,一般說來,34歲以上生產就算高齡產婦,晚婚對女性的生育能力影響很大。換句話說,卵子在女性出生時就已經存在,然而精子卻是天天都在製造,因此卵子與精子的結合都是「老少配」,而女性年齡愈大,卵子品質也就愈差,這就是為什麼女性年齡在不孕症的病因中,扮演如此重要因素。3) 全台3成人口過胖/在台灣,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條件的改善,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也逐漸增加,甚至已突破3成以上。事實上,周圍的脂肪組織也可能影響女性荷爾蒙的代謝,干擾正常的月經週期,同時增加不孕的機會。蔡鋒博也直言,有時候不孕症的問題是在於丈夫,但是因公公婆婆的不諒解,或者公婆老是把問題推給媳婦,使得媳婦承受不白之冤,在壓力無從宣洩下,假如自己抗壓性又不是很高的話,極有可能會採取比較極端的手段。觀察三種不孕症的主因,男女雙方都該一同面對,對於各種長輩殷殷期盼的壓力以及過於關懷的心,切勿太過在意,以免身陷苦思,罹患憂鬱症;而因社會環境的改變,晚婚趨勢不可抵擋,建議新婚夫妻或是結婚之前,務必先做「不孕症篩檢」,更重要的是「男女一併都要檢查」,切勿有「不孕都是女人的問題」想法,才能有助好孕,早生貴子。

小孩吃全穀類好處多 防蛀牙還能變聰明

小孩吃全穀類好處多 防蛀牙還能變聰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又硬、又乾,食之無味,比起許多精緻食物,全榖類就比較不受小朋友的喜愛,但新年新希望,如果作為家長的你,準備擬個全新計畫與目標,不妨能將全家都養成吃全榖類食物的習慣,納入願望清單之中,因為吃全榖類好處多,不僅能減少孩子發胖長歪的機率,更可促進唾液分泌,預防蛀牙!每日吃全穀類 有助減少發胖機率根據美國塔夫斯大學的研究,研究人員觀察近八百位國小學童的飲食狀況,發現每天吃全榖類的孩童,比起不吃的孩童,肥胖機率低上四成之多。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全穀類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植化素等,有助於增加及延長飽足感、維持與控制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及腸道癌症發生率、預防第二型糖尿病。 她進一步說明,現代孩子飲食過於精製,習慣吃軟不吃硬,剛接觸全穀時確實常覺得吃起來「乾乾的、較硬、難咬」等,但家長千萬不要完全停止供應,因為飲食口味與喜好可從小養成。 從小養成吃全穀類 可刺激口腔健全發育家長不妨從少量開始慢慢增加全穀比率,讓孩子漸漸習慣全穀較有嚼勁的口感,而且多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幫助消化、按摩牙齦有助牙周健康,還能刺激腦部發育,提升孩子的學習力,而學齡前的咀嚼還會影響口腔齒顎發展、舌頭與嘴唇等口腔器官靈活度,甚至會影響未來說話能力的發展。董氏基金會建議,改吃糙米飯最好,簡單又無油無糖,也可將紫米、全小米、全燕麥等入飯;點心可選擇紫米紅豆湯、糙薏仁湯等,而全麥、全榖麵包則要注意其全穀比例及油糖含量。

研究:檳榔如核廢料 會使突變基因一代傳一代

研究:檳榔如核廢料 會使突變基因一代傳一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吃檳榔會致癌,此種說法早已老掉牙,對於不少檳榔族,起不了太大的嚇阻效用,但如果說,吃檳榔會禍及所生的孩子,其未來的成長發育,是否能使你念及孩子的健康,而戒掉檳榔呢? 檳榔危害有「跨代效應」想像一個畫面,在你嚼食檳榔的同時,猶如嚼食核能廢料一樣,除了自身的罹癌風險會增加,更可能把突變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使得孩子基因也因著突變,長大後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將因此大為增加!根據台灣大學,來自陳秀熙教授的研究指出,有嚼檳榔父親的小孩較沒嚼檳榔父親的小孩有2倍以上的危險發生代謝症候群「跨代效應」,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檳榔子中的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引發人類DNA突變,透過男性的Y染色體影響下一代,導致代謝症侯群出現。即使戒掉檳榔 不良影響將持續十年此外,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證實,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且咀嚼後會釋放含有致癌物質之檳榔鹼,反而變成「吃在嘴裡、壞了身體」,且研究顯示,每天10顆檳榔、持續10年以上者,就算戒掉檳榔,但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仍會持續10年以上。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佈的102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和嚼檳榔有關的口腔癌、食道癌標準化死亡率皆上升;另根據統計顯示「10個口腔癌患者9個有嚼檳榔習慣」,足見嚼檳榔嚴重影響健康。國民健康署呼籲,為了自己的健康及家庭的幸福,拒檳就從現在開始做,此外,民眾除了積極戒除檳榔習慣,更重要的是嚼檳榔或戒除檳榔民眾應每二年接受一次口腔黏膜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健康。

春節掛急診 感冒最多、腸胃炎第二

春節掛急診 感冒最多、腸胃炎第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年假已尾聲,依台南市立醫院統計,從除夕到大年初四,急診每天掛號求診的患者平均近350人次,人數與往年差不多,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發燒及罹患急性腸胃炎求診病患佔前三名。台南市立醫院胸腔內科鍾國謀醫師說,年節期間正是流感疫情高峰期,這類疾病容易因為人際互動的增加而互相傳染、民眾返鄉南北交通的往來頻繁、讓許多病毒都伺機而動,所以造成流行性感冒的病患大增。高燒不退、全身酸痛  當心恐是流感前兆鍾國謀醫師也提醒,春天是感冒好發季節,免疫力不好的人,很容易在這段期間感冒。如有高燒不退、極度倦怠、全身酸痛、發冷等症狀,要考慮感染流感之可能,建議應立即赴醫院作快速篩檢;如感染流感的病患,也呼籲患者則應配戴口罩、勤洗手並定時服藥。急診部陳寶田醫師說,年節期間,民眾因為團聚,大吃各類年菜,吃得比較多、也比較油膩,以致腸胃無法負荷,以致腸胃炎找上門掛病號。他也呼籲,即使年節也應維持正常的飲食習慣,尤其本身腸胃就有問題的人更要注意避免大吃大喝、吃太飽、過多甜食與刺激的食物,才能「腸」保安康。

保健食品吃多無害?食用禁忌眉角多

保健食品吃多無害?食用禁忌眉角多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王蒨茹/綜合報導)國人注重飲食保健風氣盛行,有部分的民眾竟對健康食品持有「少吃可惜、多吃無害」的錯誤觀念,而忽略過量攝取,恐為身體健康帶來不必要的反效果;慢性病患者過量服用健康食品,可能會使病情惡化。小心!越吃越傷身。吃多傷身!健康食品服用學問多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統計發現,購買健康食品的消費者,在服用過後會引發的不適症狀多為腸胃不適,其次為神經系統疾患及皮膚過敏等問題。藥害救濟基金會季美琴藥師表示,在選購健康食品時應注意,產品包裝上是否有衛生福利部認證的「小綠人標章」;產品功用有無符合食藥署明定的13項保健功效。食品非藥品 當心交互服用的危險季美琴表示,健康食品並非「藥品」,多數民眾易將健康食品當作治療疾病的處方,取代用藥,過度食用可能會引發腹瀉、腸胃脹氣等問題,她指出,有紅斑性狼瘡症的患者應避免使用有調節免疫力功能的健康食品,亦或者在購買前必須與醫師溝通,是否有服用的必要性;且在食用健康食品時,切勿與人蔘、靈芝等刺激性食物搭配服用,以免導致病情惡化。然而,還有哪些健康食品,容易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帶給患者反效果的影響呢?藥師陳文志整理出5項常見的健康食品類別,破除保健食品對身體無害的迷思:1)紅麴/內含Lovastatin成分具有降低血脂、血壓的成效。但如同時服用statin類降血脂藥物,恐導致血濃度升高,引發橫紋肌急速受損的副作用。倘若出現過度的肌肉疲勞、疼痛的症狀,請立即停藥,並盡快尋求醫生或藥師諮詢。2)魚油/內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血脂、抗血栓,且可預防心肌梗塞。但與阿斯匹靈及其他抗血凝劑使用,恐徒增出血的危險性。3)人蔘/有降血糖,促進免疫的功用。但搭配人蔘使用,恐減少抗凝血劑的療效,可能導致增加出血的危機;另外,由於降血糖功能,若同時使用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可能會增加低血糖發生率、降低免疫抑制劑的功效。4)銀杏/有預防心血管疾病、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但切勿與抗癲癇藥物一同服用,恐提高癲癇的發作機率,增加出血併發症的危機。5)甘草/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能,但有服用降血糖藥品的糖尿病患者應避免使用,以免抗血糖藥物的作用減少,導致血糖升高;且甘草具有讓鈉離子沉積在體內的作用,高血壓、服用類固醇或腎功能不好的患者應小心服用。保健食品選購之道 遵守停看聽原則健康食品僅作為預防疾病與身體保健的輔助用途,民眾切勿有吃多對身體無害的過度迷信,且不可替代正常飲食及藥物治療,否則可能會引發非預期的不良後果;季美琴藥師呼籲,民眾在購買健康食品時,應秉持「停看聽」守則:停下來思考是否有應當服用必要性、看清楚產品標示內容及功效、主動尋求醫生或藥師諮詢;遵守適量且正確的健康產品的食用辦法。

體脂囤積恐影響健康!研究:選對油為關鍵

體脂囤積恐影響健康!研究:選對油為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每天所攝取到的油脂,遠遠超過身體所需的含量,也因此體脂肪過高的人,正逐漸增加中,對此,營養學博士表示,油脂攝取過多,會以脂質形態囤積在體內,進而形成體脂,增加影響健康的風險,所以,建議民眾在挑選油品時,除了要選擇能減少囤在烹飪方面,也採用少油的烹飪、少吃油炸食物。油脂挑選要注意 調和油易囤積體脂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謝明哲博士表示,民眾若擔心體脂肪囤積,就要學習控制油脂攝取,特別是每天所會吃的食用油,因為常與各種食物一同攝取,所以,在選擇時要特別注意。一般油脂因在體內代謝的速度較慢,因此,容易形成體脂囤積,但日本日前針對食用進行研究,結果發現,82名每天早餐都食用含有中鏈脂肪酸油所製作的麵包者,經過12週後,在體脂肪囤積量上,比起使用調和油製作麵包的民眾,有顯著降低。減少用油、少吃油炸物 使健康遠離威脅具有中鏈脂肪酸成份的食用油之所以可降低體脂肪,主要是因為成分中的中鏈脂肪酸可快速被人體吸收,然後直接送到肝臟進行分解,轉換成能量代謝掉,所以,最後轉化成體脂的量就會降低。謝明哲博士表示,雖然選對油很重要,但新版國民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油脂攝取量不宜超過2湯匙,約30克的量,如果民眾做菜習慣多放油,可能一道料理油脂量就超標,而一份油炸食物,則可能就是一日建議量的好幾倍,所以,建議在烹飪時應減少用量,且避免攝取油炸食物,如此一來,才能真正使健康遠離威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