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運動後鐵腿非正常 恐是運動過量所致

運動後鐵腿非正常 恐是運動過量所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運動風氣的興起,不管是路跑、馬拉松等都相當盛行,但也因此在臨床上,出現了許多因平日疏於訓練,結果為了搶搭熱潮,造成肌肉、韌帶拉傷的患者,對此醫師表示,其實運動後隔天出現鐵腿現象,就表示已經運動過量了,因此,對於久未運動者,建議從應從健走開始,讓自己習慣動起來後,再循序調高強度,以避免產生反效果。正常運動量 應已隔日不影響生活為主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陳弘洲醫師表示,這些因瘋馬拉松來求診的人,明明已經跑得很累了,還勉強繼續跑,使得運動量超過自身負荷不適而求診,一般來說,合理的運動量,應該是以運動隔日不會影響日常生活為原則,但有些人運動隔天,整個鐵腿,甚至連走路都有困難,這樣的反應就表示已經超過負荷量了。肌肉反覆拉傷 長期累積恐會形成肌腱炎鐵腿其實就是內部肌肉、韌帶小拉傷,通常一、兩天後即可自然修復,但跑馬拉松者甚至在跑完四、五天後,鐵腿的情況仍存在,醫師表示,這類情況會先開立消炎藥物緩解,但若肌肉拉傷的情況一再出現,長期下來可能就會形成慢性肌腱炎或慢性韌帶發炎。運動可從健走開始 避免傷害又可達到效果運動好處雖多,但為了避免傷害,建議民眾可先從國民健康署最推薦的運動「健走」開始,除了容易進行外,還可預防慢性疾病、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加速代謝脂肪、強化肌肉組織與功能、提高腦內啡釋放、降低情緒壓力等,以累積的方式,朝每天走一個小時的目標前進為佳。

口齒不清又嗜睡 九旬嬤顱內出血險要命

口齒不清又嗜睡 九旬嬤顱內出血險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高齡90多歲的奶奶,平時不良於行,且失智的情形,但平時仍能與家人談笑風生,直到某天,家人突然發現她口齒不清、越來越嗜睡,驚覺不對便趕緊將她送醫檢查,結果發現左側顱內有大片的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必須透過手術來治療。但家人一聽到要開腦,萬分地不願意,覺得「年紀大了插管開刀,不是很危險嗎?」,最後,在醫師的解釋下,捨棄了插管全身麻醉的方式,以局部麻醉作為取代,接受了開顱穿孔手術,所幸順利地將血水引流出來,目前已康復出院。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好發60歲以上老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外科王奐之醫師表示,顱內出血雖然可說是人人聞之色變,但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可說是所有類型中手術治療預後最好的一種,一般來說,此種出血好發於60~70歲以上的老人,雖有部分病人可回想數週之前曾經有過頭部外傷,但也有約一半的病患完全問不出創傷病史。而這類受過頭部外傷的患者,通常在前一、兩週,電腦斷層上並看不到明顯的出血,或是僅有很少量的血塊,但當慢性血腫的內外膜形成後,液化的血水可能就會慢慢變厚,一旦超過某個程度後,就會對腦子開始造成壓迫,症狀就會慢慢開始浮現,也因此,若光外在症狀來辨識的話,恐會無法得到正確診斷。接受手術治療 能達到九成以上恢復率在治療方面,王奐之醫師表示,手術僅需在出血側以鑽頭製造一至兩個小洞,便可將液化的血水引流出體外,雖然大多數以插管全身麻醉的方式進行,但若病患無法接受全身麻醉,使用局部麻醉來進行這類手術也是可以辦到的。雖然手術能達到九成以上的恢復率,但仍經常聽見,家屬不願讓病患接受手術,最後因此陷入昏迷而往生的憾事,對此提醒民眾,若發生出血問題時,應與醫師詳細討論,千萬別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影響了病患恢復的機會。 

青光眼好可怕!全球840萬人因它失明

青光眼好可怕!全球840萬人因它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熬夜、眼壓高要當心,青光眼恐會悄悄找上門!根據統計指出,全球約有6000萬人患有青光眼,但不幸的是,其中僅有半數知道自己有這方面的困擾,且又加上疾病徵兆不明顯,往往要到了晚期才會發現,因此,它又素有「無聲的視力小偷」之稱,成為全球不可以逆性失明的主因,而目前已有840萬人因它而失明。青光眼年輕化 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位台灣青光眼學會呂大文醫師表示,根據健保統計資料指出,從93年到102年間,短短十年青光眼人數以遽增近7成,且患者年齡正逐漸年輕化,平均每四位患者中,就有一人是青壯年,甚至是青少年,由此可見,青光眼問題已不單只是長者的專利了。而青光眼一般來說主要分為原發性隅角開放型及隅角閉鎖型兩種,前者是因眼睛前房的房液太慢流出,進而引起眼壓升高所致,約佔所有案例中的九成,且通常沒有症狀,並好發於台灣青少年;後者則是因虹膜與角膜間的隅角較狹窄,造成眼壓突然升高所致,症狀多以頭痛、眼睛痛、噁心、視力模糊等,常見於亞裔及遠視人士。眼壓高、60歲以上老人 皆為高危險群既然如此,民眾到底該如何做好防範措施?醫師表示,對於這個偷人視力於無形的眼疾,定期眼睛檢查才能真正做到預防,特別是眼壓高、近視600度以上、60歲以上、家族史、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心臟病、糖尿病等都是高危險群,再加上近年來3C產品的使用頻率高,近距離用眼的時間越來越多,種種因素加起來,都會催化眼睛老化速度。所以,建議民眾35歲以後應每年接受1~2檢查,而有家族史的人則是18歲開始便定期接受檢查。及早發現、治療 可預防失明發生率除了定期檢查外,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翁林仲醫師提醒民眾,只要能夠在黃金期內接受治療,其實都能透過藥水、雷射、手術來進行治療,抑制視力惡化,避免走向失明危機。

上吐下瀉不要來!輪狀病毒有疫苗可預防

上吐下瀉不要來!輪狀病毒有疫苗可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提及病毒型腸胃炎,人人聞之色變!加上年節期間各大醫院急診室便湧入許多嘔吐或腹瀉的病患,醫師表示,冬季是病毒性腸胃炎好發的季節,除了諾羅病毒之外,還有可怕的輪狀病毒,輪狀病毒的感染年齡較小,且症狀更加劇烈,但輪狀病毒有疫苗可以預防。南投醫院小兒感染科丁佩如醫師表示,不同於感染任何年齡層的人的諾羅病毒,輪狀病毒主要影響五歲以下的孩童、或年長者、免疫力不全(如癌症病患)的人,透過糞口途徑傳染,例如吃到或喝到被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或是與病人密切接觸。疾病的潛伏期約一至三天,發病頭兩天常見嘔吐、發燒等症狀,至於腹瀉甚至會持續五至七天,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調等併發症。 當心!嘔吐物、排泄物皆有傳染力丁佩如醫師表示,輪狀病毒感染是嬰幼兒腹瀉住院的主因,而目前此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市面上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皆是嬰兒滿6週即可服用。而他也建議,病人飲食方面以清淡少油膩的食物為主。因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皆有傳染力,照顧病人後應以肥皂洗手,被嘔吐物或排泄物沾染的衣物及環境皆應清洗消毒。患者也應避免為其他人準備食物,最好與嬰幼兒或年長者隔離至症狀緩解兩天後。

善用6個時間點整理 擺脫工作窮忙一族

善用6個時間點整理 擺脫工作窮忙一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桌上總是堆滿許多物品。」「不知道如何保存堆積如山的文件。」乍看之下,這些煩惱雖與手帳扯不上邊,但其實只要善用手帳,就能輕鬆解決這些問題。現在,我們先從整理文件開始做起。一份文件 要用六個不同時間整理想要整理一份文件,最好安排六次的「整理時間」。或許有人會覺得「六次太多了!」不過,若是善用手帳,並不會造成太大負擔。記住以下六個時間點:(1)每天一次,(2)每周一次,(3)每月一次,(4)每三個月一次,(5)每半年一次,(6)每年一次。把「整理文件」當待辦事項,每天、每週、每月整理。容易將文件積成一堆的人,恐怕從未規劃並利用「整理時間」,將所有文件確實整理過。「上周用過的會議資料,應該還用得到,所以先保留起來。」「前陣子剛結案的專案文件,暫時先留著吧!」當你心中有這種想法,而將文件歸檔,結果卻愈堆愈多,最後才發現,過去一個月內,其實你都沒動過這些文件。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在手帳的上述六個時間點中,填入「整理文件」的待辦事項。接下來,我將一一解說為什麼要在這幾個時間點整理文件。1)每天一次/每天下班前,將當天使用過而且仍需用到的文件,分類成已處理、待確認、進行中。尚未養成習慣前,還是得每天在周計畫表下班前的欄位中,畫上勾選方塊,並寫上「整理文件」來提醒自己。別光是想著「要整理」,而是必須「記在」手帳上,實際寫下來才能加強執行的動力。2)每周一次/累積了一整周的文件,再分類成當下必須保存的資料,以及須處理掉的資料。可自行安排這個時間須在「每周星期○」進行,並記在月計畫表與周計畫表上,而且兩邊都要畫上勾選方塊。3)每月一次/整理一整個月的文件時,可養成習慣,將公司關帳日設定為「個人結算日」。倘若結算日不方便時,可設定於「每月○日」。這一天也要記在月計畫表與周計畫表上,而且兩邊都要畫上勾選方塊,如果月底可能較為忙碌時,不妨記在月計畫表旁邊的「本周活動清單」欄中。4)每三個月一次,5)每半年一次,6)每年一次/「每半年一次」的意思,是指上半年度與下半年度各進行一次;「每年一次」則是在年度結束時進行一次。兩個時間點合併後,就是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因此每年大約會在「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整理文件,合計共四次請在應該整理文件的月份,於月計畫表的「本月工作清單」欄中,記上「 整理文件」。六月及十二月須記上「 整理半年度文件」,三月則記上「 整理年度總結文件」。只要能落實這種循環方式,就能確保你的桌上,絕對不會出現搖搖欲墜的文件山。(本文摘自/一寫就成真!神奇高效手帳筆記術/核果文化)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得了癌症就想找原因,「飲食」常是代罪羔羊,總會有人認為得了癌症吃太好會使腫瘤長大,道聽塗說實在害人不淺!接受錯誤資訊往往造成患者們的體重直線下降,進而無力承受治療,後果常常令人不勝唏噓。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邀施淑梅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破除大家不正確的觀念,提供最正確的營養補充技巧,幫助您戰勝癌症,邁向健康之路,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時間:3月10日(二)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免費講座】肝癌的介紹與治療

【免費講座】肝癌的介紹與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初期肝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或不適,發現時通常預後都不會太好,癌症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而肝癌是好發的癌症之一,台灣同時也是B肝帶原盛行區,此癌症實在值得注意與警惕。為此,亞東醫院特邀肝膽胃腸科翁孟慈醫師,主講「肝癌的介紹與治療」,簡單介紹肝癌的形成,如何預防,以及目前的治療方式, 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肝癌的介紹與治療時間:3月10日(二)14:00~16:00地點:亞東醫院六樓第六會議室洽詢:02-7728-1709

誤判血糖值險昏迷 你不可不知的血糖機操作錯誤要點

誤判血糖值險昏迷 你不可不知的血糖機操作錯誤要點

(撰文/Megan Chen)(圖片/優活健康網提供)(專業諮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糖尿病衛教室吳月珠衛教師)您真的知道怎麼正確使用血糖機嗎?不少報導指出,許多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機操作錯誤,差點釀成大禍,本篇特別整理出糖尿病友使用血糖機時,經常發生的錯誤操作,提醒病友們應正確使用血糖機,以免一時疏忽而釀成遺憾。 日前平面報導指出,一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張小姐,每日都會固定時間量血糖,某次發現測出偏高的血糖值,打了胰島素差點昏迷,才發現是血糖機沒有調整編碼而造成血糖值誤判。根據多份美國實驗結果顯示,由於大多時間的血糖監測來自於居家自我測試,最大的操作錯誤來自於採血及使用試紙的過程,其次為手動血糖機調碼,此因素造成高達9-16%的不正確血糖測量機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糖尿病衛教室吳月珠衛教師表示,以她個人在多年做病人衛教的經驗看來,病人使用錯誤性以試紙受潮及過期最為常見,吳月珠衛教師同時整理說明病人常見的血糖機操作錯誤行為,以及建議正確的使用方式如下: 照過來 照過來 血糖值錯誤常見原因(1) 採血及試紙順序搞錯:很多病患採血時會先放試紙,正確做法應是先採血後,才放試紙,否則可能會導致血糖機斷電後滴入血液樣本,因而出現血糖值錯誤訊息。如果血糖機斷電,請將試紙先取出並重新插入,重啟電源後再進行滴血。(2) 血糖機在更換試紙批號時沒有進行調碼:一般血糖機在更換試紙批號時需要用校正棒(片)進行調碼,以確認試紙上的批號與機器上顯示的編碼一致,如果編碼不一致可能導致血糖值誤差。(3) 血糖機沒有定期質控校正:血糖機應要定期做質控液校正,但因目前每家血糖機校正期限都不一,通常為半年至一年校正一次,建議患者購買時,應詢問廠商何時須校正,又該如何校正,以維持機器的準確性。(4) 試紙受潮:試紙受潮是血糖值誤差最常見原因,提醒民眾要確認購買的血糖機廠牌是否有要求試紙開封後在期限內必須用完,有些血糖機公司的試紙會要求3個月內用完,建議可選擇防潮性較佳的品牌試紙或者是單片包裝試紙可用較久,否則試紙受潮時,會造成血糖值的誤差。(5) 採血前手部清潔不佳:民眾在採血時會先擦拭酒精消毒,若手上酒精在還沒完全乾的情況下採血,也會造成血糖值的誤差。(6) 採血量過多或過少:血量過多或過少都會造成血糖值的誤差,尤其冬天時,因末梢血液循環不佳,比較容易有採血不足的情況,建議採血前先甩甩手,讓循環變好後再進行採血。(7) 採血時過度擠壓: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採血量不夠時,患友會本能的擠壓手指;或者當採血針沒有擺好時,年紀較大的患者看不清採血針的深淺度,若過度擠壓,造成體內組織液滲出,就可能造成血糖的誤差。 測量血糖 試紙是關鍵吳月珠衛教師特別提醒,臨床上最常見的血糖誤差原因,問題就出在「試紙」身上,她說明,一般試紙保存期限為一年左右,然而,有些試紙包裝的保存性較不完善,一旦開封後,就必須在3個月內使用完畢(大約是一星期測四次的量),否則可能會有受潮的可能,造成血糖值的誤差。她分享,有些病友沒有固定測量血糖的習慣,導致有些試紙開封後3個月還沒有用完,不少人為了節省試紙繼續使用,不知道試紙已經受潮了,差點釀成大問題;又或者部分患者會將新的試紙,倒入用不完的舊試紙盒裡,造成血糖試紙受潮的可能性,導致試紙開封後無法分辨到期的期限,這些都是常見的錯誤方式。 正確使用血糖機 血糖安全不擔心吳月珠衛教師說明,正確使用血糖機乃是控制血糖值的重要關鍵,以下請衛教師分別告訴病友們,哪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1) 注意試紙保持期限:試紙保存期限越長越好,盡量不要選擇開封後必須在短時間內使用完畢的試紙,若發現保存期限距離開封後使用日期少於3個月,更不應購買;也不要將新舊試紙混裝。建議可以使用單片包裝試紙,上面清楚記載每片試紙的有效期限就沒有混裝或開封後盡快使用完畢等受限的問題。(2) 試紙保存應小心:試紙盒打開後應立即蓋回,也應避免手部濕濕的狀態下取試紙,否則其他試紙都有可能會受潮。(3) 採血前應趕血:為避免採血量不足導致的血糖值誤差,採血前應將手甩一甩,手指朝下,將血趕到指尖末端,當指尖充血後採血,就不會有採血量不足的情況發生。建議在選購血糖機時最好有血液足夠才啟動的功能,否則血液量不足時,所測出的血糖值會不準確;另外,也可選擇有補血功能的血糖試紙,血液不足可在有限時間內補滴血到試紙上繼續測,減少試紙的浪費。(4) 血糖機在更換試紙批號時要調碼:一般血糖機在更換試紙批號時需要用校正棒(片)進行調碼,以確認試紙上的批號與機器上顯示號碼一致;近期市場上有免調碼或自動調碼的新機種可供參考,也省去不用執行手動調碼的步驟。(5) 血糖機定期質控校正:目前各家血糖機校正期限都不一,建議病友購買前應詢問廠商何時應校正,該如何校正,又何時應回原廠校正等問題。

小心別犯!職場大忌:亂回話、沒料

小心別犯!職場大忌:亂回話、沒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謹言慎行,是職場必修學分,但是話說得過滿,最後沒有達到,會被人笑話,說得淺了,又是半瓶水響叮噹,而且職場對談中,何時該回話,如何調整談話內容中的真實度,兼具輕鬆潤滑,小心發言而不失了禮貌,也是一門學問。最近在幾次的企訓課程當中,學生的程度大幅提升,對於「說故事」的能力,不是只會說而已,也要越來越嚴謹,在職場上隨便說說,等於沒有說。因為這樣,我研發了一個順口溜:「有才無口是啞巴,有口無才是喇叭,以上沒有是傻瓜!」因為實在太有趣,第一次聽到這段順口溜的學生,都會歪著頭想一下差別,到底什麼叫做有才無口?什麼叫做有口無才呢?學生回答:「講話沒有思考過就說出來!沒大腦啦!」學生說:「很多人講話都很檯面化,感受不到誠意,也許就是喇叭嘴吧,這種人在職場上有點令人討厭!」我忍不住笑了笑,讓大家去發言,七嘴八舌課堂上相當熱鬧。好的,大家想一想,學生跟學生究竟被歸類成哪一種呢?應該都是有口無才吧,在職場上說故事行銷的時候,要記得一個原則「七分真」,不論是在介紹商品,或是跟同事說話,真的不要太誇張,講話也要顧到真實性,萬一每回都是加了很多的料,但是跟事實差距很大,就真的是「喇叭王」,總是只喜歡嘴上說說,故事說得再好,說話技巧運用得再好,因為不是真材實料,牛皮吹久了,大家都知道浮濫了,自然也沒有人喜歡聽。「亂回話」、「沒料」是大忌在幾次幫企業內訓的狀況,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沒有不懂說話技巧的中高階主管,故事也不是說得不精采,卻不等於職場裡說話份量被「買單」的程度。企業內訓的時候,大家會發現我的課程跟一般講師不太一樣,我常問學生上過課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服務業主管答:「我們不敢亂回話,因為看對方表情,就知道自己糗掉了!」製造業主任答:「在教導下屬跟員工的時候,會先想想這件事情,我自己想要的方向是什麼,就要跟煮菜、炒菜一樣,先備好料,不然不如不要開口。」行銷專員也笑笑回答:「老師,我赫然發現,以前真的是傻瓜,因為不僅不敢開口,開了口只要被質疑,我就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難怪我怎麼說話都講不到重點。」好的,大家還記得嗎?說話為什麼要用故事來包裝呢?就是要讓大家可以印象深刻,而且增加信任感,尤其是在職場上,信任感也來自於專業度。我最欣賞的女明星是梅莉史翠普,梅莉在多部戲劇中,台詞跟對白都相當精準歐!沒有什麼贅詞,比方說穿著《PRADA的惡魔》這部電影,梅莉在戲中扮演時尚的重要主管角色,有一幕是挑選下季的春裝,在聽大家講解的時候,絕對不亂發表意見,一定要等到在場每個人將時裝的特色跟重點講完,她才會發言,而當她發言時,每一句台詞,都是可以讓人一直反覆思考的。身為一個企業裡的高階主管,講話如果可以吸睛又有料,說話就會有份量。當然回話時的禮貌,也是聽得出這個主管「有沒有料」,像上述的服務業的主管為什麼連回話,都要想過、思考過再回應呢?大家想想,如果身為一個專業的主管,沒有很深厚的服務業專業度,部屬在詢問的時候,對於「如何解決客戶狀況」提不出學理上或是實務上的解答,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牛皮吹大了也會有被戳破的一天,員工的觀感會默默在心裡幫主管打叉,那不如不要回答。有口有才代表高度我們回到一開始的那句順口溜,簡單地把故事力作個分類「有才無口是啞巴,有口無才是喇叭,以上沒有是傻瓜!」第一階段是啞巴,所以不論是在課程中或是第一本書裡面,我們都鼓勵大家要大量發言,寧可說錯話被笑,也要培養自信力,但是,在職場上,這裡有些小小不同,是要「因為職位不同」而有一點改變,就是寧可當啞巴也不要隨便喇叭。就像我昨天參加一場工作上的餐敘,因為以公司負責人的角色跟對方窗口吃飯,大家一開始聊地很開心,忽然,我們聊到了課程中的教育理論與心法,我才剛剛說完,對方覺得非常有興趣,當下就把手機拿出來查詢相關資料,大家想一想,現在網路搜尋這麼發達,專業的事情如果拿出來亂講,或是吹吹牛皮被當場抓包,我未來的工作專業度會不會受到質疑呢?後來,對方查詢了五分鐘,終於找到想要的答案,還被稱讚:「王老師,真的跟你講的一樣耶!」在聊天說故事的時候,有些軟性的東西是可以幫聊天話題加分的,比方說,員工人際關係、新聞、休閒娛樂,因為很輕鬆也有趣,當然聽過就算了,大家也不會特別在意,可是當自己的身分地位在職場上有一定高度的時候,千萬千萬要提醒大家,小心駛得萬年船,專家一開口,便知有沒有。【東明老師五分鐘錦囊】建議:職場上說話要先求真實性,才能在輕鬆氛圍中,創造自己的專業形象,話說七分真,三分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二步,在說話跟回應的素材上,要懂得分辨當下場合需要多少的專業,哪些話可查證,不能亂講,舉例來說:財經數據、專業醫療用語、產業行話等等。第三步,有時候講產業用語是要拉近距離,可是如果沒有經過確認過,就隨便濫用,反而會讓人質疑說話人的專業度,寧可當傻瓜!目的:講話有沒有料,是在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說話不專業,久了大家也就不當一回事,平常人際交際並沒有很大影響,但如果是職場上就會影響到業績表現跟績效,需要多多注意。(本文摘自/說出人緣,講入人心/智富出版)

孤獨恐提高45%死亡率 研究:多交友可增強免疫力

孤獨恐提高45%死亡率 研究:多交友可增強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天我坐在辦公室裡,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是一個很久沒有聯絡的朋友打來的。我們以前很要好,但是這幾年沒什麼往來。我們聊了兩人的近況,她告訴我:「我覺得自己從上禮拜開始,好像陷入了中年危機。雖然我的生活、工作、家庭生活都很順利,但我好像跟所有的朋友都失去了聯繫。」你也有同樣的問題嗎?完美主義者的人生重心圍繞在工作、健康、家人和照顧別人上打轉,但是和朋友相處卻總是要等到「有時間再說」。而且,在完美主義者忙碌的生活中,似乎總是挪不出可以跟朋友相聚的時間。「我發現人生成功的祕訣,就是朋友。」──喜劇電影《油炸綠番茄》(Fried Green Tomatoes)中潔西卡.坦蒂(Jessica Tandy)名言。擺脫完美主義小訣竅:戰勝孤獨你知道,就算你身邊有許多人,你還是可能感到孤獨嗎?我們會有孤獨的感覺,是因為覺得別人不是真正關心自己、或是沒有人真正了解自己。孤獨除了會讓你感到被孤立,還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孤獨會提高45%的死亡率。相較之下,肥胖會提高23%的死亡率,酗酒則是37%。不只是你,很多人都常有孤獨的感覺。有1/5或是大約六千萬美國人都受孤獨所苦。那麼該怎麼辦呢?如果想要過圓滿的人生,你就要從改善社交生活開始著手。試著去認識新朋友,可以報名參加有趣的課程、加入健身房或是訓練營、參加教會、或者是當志工都可以。如果你覺得跟人相處很害羞,不妨考慮到動物慈善機構當義工。試著強迫自己走出去,與人交談、了解別人,也跟別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你可能會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生活沒有興趣,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別人也都很擔心你不喜歡他們。朋友可以為你帶來許多好處。研究顯示,交朋友有益健康,它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抑制癌細胞生長,也可以讓你更長壽。交朋友能夠幫助你減輕壓力、跟你一起度過人生的難關、讓你不至於跟世界脫節。當你有好朋友的時候,你會更有自信、更快樂、更有彈性、活得更有意義。不僅如此,朋友會為你的人生增添許多樂趣,而娛樂經常是完美主義者所忽略的一個人生面向,雖然他們也想追求快樂的人生。我們年紀越大就越會發現,要跟朋友保持聯絡實在不容易。大家可能都很忙,或是搬家換工作之後就跟一些朋友失去了聯絡,你的生活圈也會隨著人生變化而有不同。那麼我們就來想想看,這個星期,你可以如何花時間跟朋友相處,或是交個新朋友呢?□ 跟朋友相約共進午餐或晚餐□ 加入社交團隊或組織□ 一起去健身房□ 邀請朋友或同事一起喝杯咖啡□ 請朋友來家裡玩 □ 參加社區活動□ 當志工 □ 加入社團或是宗教團體□ 出門散步 □ 報名參加有趣的課程(本文摘自/你比自己想的更完美/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