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誤食曼陀羅葉 男子產生幻覺妄想送醫

誤食曼陀羅葉 男子產生幻覺妄想送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東縣衛生局3月底接獲通報,民眾與朋友聚餐,食用自製的傳統美食「阿拜」(類似粽子)後1小時,開始出現喉嚨痛、頭暈、意識紊亂、妄想及幻覺等症狀。將剩餘的「阿拜」及包裹米食的葉片,送至食藥署檢驗,確認送驗葉片中混有「曼陀羅」葉。衛生局也呼籲民眾,不要自行採摘及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造成中毒。  衛生局也指出,曼陀羅植株全株皆有毒性,其中以果實及種子毒性最大,誤食會出現口乾舌燥、心跳呼吸加快、頭暈,接著可能出現幻聽、幻覺、意識模糊、妄想等神經系統症狀。而這起誤食中毒意外,經調查是民眾將有毒的曼陀羅葉,誤認為是平時製作「阿拜」的內層葉「假酸漿葉」所引起。葉片外觀相似易混淆兩種植物花型上雖有差異,但單從葉片外觀判斷極容易混淆。不同種類有毒植物所引起的中毒症狀不盡相同,輕則腸胃不適,重則傷害中樞神經系統,甚至危害寶貴生命。因此,民眾切勿自行採摘及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若因食品中毒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免費講座】健康吃素

【免費講座】健康吃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注重養生,追求健康,許多人會會選擇吃素,也有人認為吃素比較不容易胖,但少了肉類的營養素,再加上國人吃素講求精緻,素食中可能添加不少調味料及加工品,吃多了不僅無法達到養生效果,更可能丟了健康。為此,亞東醫院特舉辦「健康吃素」講座,邀請吳佳穎營養師主講,分析素食中缺少的營養素,教導大家如何健康吃素,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健康吃素時間:5月6日(三)10:00~12: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709

【免費講座】食道癌病友分享會

【免費講座】食道癌病友分享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食道癌是一位於胸腔,治療難度較高的可怕疾病,在初期可能毫無自覺症狀,一般最常被注意到的症狀就是吞嚥困難,然而此階段,通常腫瘤已生長一段時日,大多已是較晚期的癌症,癌細胞多已蔓延,較無法接受根除的治療。為了協助食道癌病友、家屬及一般民眾更了解食道癌的治療方式與營養保健,台灣胸腔腫瘤病友支持會特別舉辦「食道癌講座」,邀請台大醫院許峯銘醫師主講「食道癌的放射治療副作用處理」,胸腔外科李章銘主任主講「食道癌的手術治療」,與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老師暢談「健康生活,食在安心」;會中並有食道癌病友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食道癌病友分享會時間:5月9 日(六)中午12:40~5:30地點:台大醫院西址第七講堂(台北市常德街1號1樓)舊院區洽詢:0223123456(台大醫院)分機65071或65085

黃疸易增神經功能障礙風險!辨別卡助及早發現

黃疸易增神經功能障礙風險!辨別卡助及早發現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新生兒膚色改變勿輕忽,當心黃疸上身恐喪命!據統計指出,有6成的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若未及時治療,還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功能障礙,如認知障礙、過動或學習障礙,甚至引發腦性麻痺、聽力喪失及智障等。辨別卡觀察膚色 助及早發現黃疸為避免憾事發生,提升父母對新生兒黃疸的辨識度,台北榮總研發新生兒黃疸辨識卡,家長們只要在白色日光燈下按壓額頭皮膚,觀察其顏色,接著對照色卡上的顏色,即可辨別新生兒的狀況。對此,台北榮總嬰兒室羅佩佳護理師表示,當膚色號碼落於9~12號區塊,表示為危險期,建議回診,如為13~16號高危險期區塊,則須立即回診,此外,當寶寶的膚色號碼較前一天大3階時,也須立即回診。然而,在臨床上黃疸辨別卡不僅可作為輔助工具,幫助新進護理人員客觀評估,避免延遲治療外,家長回家照顧新生兒時,也能透過此卡,減少主觀造成的誤差,進而降低引發神經功能障礙、死亡等風險。

影像檢查誤判率竟可達40%?二次判讀才安心

影像檢查誤判率竟可達40%?二次判讀才安心

(撰文:陳詩婷)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 (採訪諮詢:影像診斷專科 池永昌醫師)   全球統計,在醫療檢查過程中,因為影像判讀錯誤而延誤病情的比例,最高竟可達40%;也就是說,當我們到醫院做影像檢查時,醫師判讀影像錯誤的機會,每100人中就可能出現40位!這麼高的錯誤比例,患者能安心嗎? 真實案例:腦中有白點 擔心罹癌徹夜難眠 根據一名年近30歲的林小姐透漏,日前因為常發生不明原因的偏頭痛,經過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後,醫師發現她的腦部有些微白點,雖然告訴她如果沒有其他症狀時,這些白點應該暫時沒有關係,但腦部發現有白點的事實,仍然困擾著林小姐,擔心自己是否罹癌而徹夜難眠。 後來,她選擇讓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進行影像二次判讀,專科醫師向她解釋,腦部的白點其實只是腦部血管與週邊組織的縫隙,並詳細解釋造成頭痛的成因,可能是心理壓力或內分泌失調等因素,這才解除林小姐一直以來的困擾與擔憂。 以上的案例,相信不少人都曾經歷過,因為影像判讀結果的不確定性而擔憂。影像診斷專科醫師池永昌表示,檢查影像若發現異狀時切勿驚慌,建議可再讓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進行影像二次判讀,除了能夠及早瞭解真正病因,也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及杞人憂天之苦。 影像判讀錯誤 比例最高竟可達40% 因為健康意識的抬頭,愈來愈多人會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鑒於檢查儀器的進步,執行健康檢查的流程雖日趨簡單方便,但後續的影像判讀卻不見得容易。池永昌醫師說明,根據全球統計,醫療院所判讀影像錯誤的比例為7~40%不等,發生這樣的原因不難推測,多因為由非影像診斷專科醫師來判讀影像報告,發生錯誤的比例當然不低;若第一步的影像報告就判讀錯誤,更遑論後續的治療方式是否正確。 池永昌醫師接著說明,自己就曾經碰過一位案例Y先生,因為頸椎時常不明原因疼痛而就醫檢查,當時的醫師告訴他頸椎的椎間盤突出,如果再不開刀治療,很有可能會造成頸部以下失去知覺,嚇得他天天睡不著覺。 「後來在一個因緣際會下,Y先生將檢查的影像給我看後,我告訴他的確是有椎間盤突出的狀況,但還不至於要開刀治療,建議可以先復健半年後再做決定。」池永昌醫師分享,為了讓患者能夠得到更客觀的醫學診斷,經患者同意後,同時交由一位荷蘭的專科醫師進行影像判讀,荷蘭醫師的意見也與池醫師相同,這才讓Y先生的心中放下一塊大石頭。 避免影像判讀錯誤 建議尋求第二方客觀意見 池醫師表示,為避免因為醫學影像判讀錯誤而深受其擾,當出現以下這幾種情況時,建議患者可以找尋第二方的客觀意見,以影像判讀的專科醫師尤佳,除了可避免影像判讀錯誤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或是選擇不妥當的治療方式,也可讓患者本身感到安心。 1)醫師為非影像診斷專科醫師時:若你所看診的醫師非影像診斷專科醫師,建議可尋求影像診斷專科醫師,再一次進行影像判讀,透過第二方的客觀意見,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罹患的疾病,以及應進行的治療方式。 2)病情須開刀治療時:因開刀手術治療涉及範圍較廣,當你的病情屬於非立即性的手術治療時,建議尋求第二方的客觀意見,避免病情的誤判。 3)醫師間意見相佐時:當病情較為嚴重時,大部分人多半會找尋其他醫師來進行二次診斷;若兩位醫師間的意見不同時,也建議尋求醫學影像診斷專科醫師,再做第三次的影像判讀。 「台灣的醫師其實很優秀,可惜看診的時間都太短了。」池永昌醫師就這樣感嘆,因為台灣健保制度的關係,使得每次醫病關係變得很匆促,在這樣的情況下,難保不會出現錯誤判讀的可能;為了避免影像判讀錯誤,國外就很流行患者利用網路請醫師二次判讀影像。其實台灣也有這樣的二次判讀專門機構,利用網路就可以獲得國內外影像診斷專科醫師的資源,一來可以得到中立的第三方意見,二來也能降低患者的恐懼,避免影像判讀錯誤而延誤病情。 更多二次判讀資訊:https://goo.gl/4QUDmN      

治乾癬不依賴類固醇!青黛膏+中醫藥方也有解

治乾癬不依賴類固醇!青黛膏+中醫藥方也有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乾癬不僅是種會侵犯關節,造成永久性破壞的一種皮膚病外,更會反覆發作、嚴重脫屑,進而影響患者社交、工作及求學,根據統計指出,我國乾癬的盛行率約為千分之2.35,且男性好發於女性。雖然目前在治療上有許多方式,例如:類固醇、照光、生物製劑等,但仍有患者在接受這些治療後仍無改善,像是一名患有乾癬10多年的古先生,因長期塗抹類固醇,產生耐受性,所以,逐漸失去療效,所幸後來在接受中醫治療下,才將症狀控制住。乾癬也分四大型 辨別後才可對症下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許春宏醫師,乾癬在中醫上俗稱為銀屑病,其特點為膚生紅斑、上覆多層白色鱗屑,但因消退緩慢、易反覆發作、病因複雜,所以,難以根除,不過大部分的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後,可獲得控制。在中醫治療上,需先經過辨證分型確定診斷後,才能擬訂治療計畫,除了內服方藥外,也需外塗藥膏,如青黛膏:1)血熱證/皮疹多、顏色鮮紅、鱗屑厚、癢甚搔抓流血水等,因此,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清營湯藥方。2)血瘀證/皮膚顏色暗紅、經久不退,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血府逐瘀湯藥方。3)血燥證/皮膚紅斑色淡乾燥、鱗屑較多或有龜裂,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當歸飲子藥方。4)火毒證/全身皮膚紅腫灼熱、大量脫皮或有密集小膿皰、伴發熱,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清瘟敗毒飲藥方。避免食用海鮮、牛肉 有助於治療乾癬乾癬的治療需要長時間的耐心治療,維持療效必須內外兼顧,在內,需保持心情愉悅、適當紓解壓力、良好的睡眠、規則的運動,飲食上以簡單清淡為原則,不一定要素食,但避免牛、羊肉、有殼的海鮮,不吃燒烤炸辣食物,可多食用蔬菜水果。在外,除了塗抹藥膏外,勤塗乳液維持良好的保濕可以減少脫皮及癢感,另外要減少皮膚的受傷,因為皮膚一旦有外傷,就容易引起乾癬。

不憋尿、不亂服偏方 有助遠離腎臟病

不憋尿、不亂服偏方 有助遠離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罹患腎臟病與糖尿病的人數正逐年提升中,因此,為了患者能夠有正確的自我照顧知識,大林慈濟醫院舉辦了講座,幫助民眾從如何控制血糖、飲食、運動,到胰島素、小便泡泡等一一了解。尿液中有泡沫就是腎臟病?醫:不見得「尿液中有出現泡泡」一直被視為腎臟病變的徵兆之一,但只要小便有泡泡,就代表腎臟出了問題嗎?腎臟內科黃振森醫師表示,小便有泡泡未必就代表罹患腎臟病,如同當水龍頭打開時,若自來水衝力太強也會產生一些微泡泡,不過,如果覺得泡泡量異常多,最好還是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此外,其實顧腎的方式很簡單,只要平時應控制好血糖、血壓,糖化血色素維持在7以下,血壓在130/80,飲食部分要節制,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加上不憋尿、不過勞、不吃來路不明的偏方或地下電台賣的藥物,就能讓腎臟常保健康。 胰島素注射量 須依血糖值來做為調整至於糖尿病方面,新陳代謝科連偉成醫師表示,胰島素如同一把可以開啟和關閉體內細胞的鑰匙,使血糖能進入細胞,並作為能量來源使用,但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而言,注射胰島素是一種賀爾蒙補充治療方法,以彌補其不足。 然而,胰島素注射方式,則盡量以模擬常人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情形,透過所監測到的血糖值,來調整胰島素劑量,因為每個人都有各別的獨特性,所以,他們的治療方式,會因人的胰島素分泌能力、敏感度、生活方式、活動量及飲食型態等而有所不一,不過,治療主要目標仍以維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範圍內為主。

三歲罹血癌 長大後她變身正妹護理師

三歲罹血癌 長大後她變身正妹護理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治療只要不放棄希望,也能痊癒獲得新生!台中一名二十三歲長相甜美,走到哪裡都成醫院目光焦點的護理師小芸,雖然個性活潑外向,但沒人想得到,其實在她三歲時,就因一場意外而確診罹患血癌,小小年紀就須經歷長達五年的治療折磨,然而,如今她的樣子絲毫看不出她曾是血癌患者,甚至因為從小受到眾多醫師與護理師的溫暖包圍,就立志長大也要當上護理師,現在果然如願,成為許多癌症病童心中的小天使!歷經五年抗癌歷程 成功痊癒當上護理師3歲時,小芸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孩,剛開始只是覺得疲倦,常倒頭就睡,皮膚也越來越黃,當時家人並不以為意,只擔心肝臟不好。有一天,她在幼稚園不小心撞到頭,頭上有個像雞蛋大的腫塊,爸媽趕緊帶她到醫院檢查,經過詳細的檢查,果然證實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危及生命,因此立即住院並展開一系列的療程,經過5年的治療,不僅救回一命,所有不舒服症狀也都消失。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兒童癌症中最常見的疾病,好發於2~5歲的兒童,男女比例相同且大多無家族遺傳病史。兒童血癌大多以臉色蒼白(貧血)、不明原因的出血點、瘀青(血小板過低)、淋巴結腫塊、不明原因的發燒(超過七天)來表現,抽血檢查可能發現貧血、血小板過低,而白血球則可能過低、正常或極高。血癌非絕症 積極治療仍可痊癒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方式主要是化學治療,藉由從靜脈注射、口服化療藥物來殺死癌細胞。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從50年前只有5%的病患治癒,隨著現代醫療的進步,利用合併多種化療藥物與分階段治療、脊椎給藥預防腦部轉移、長達2年的維持期治療後,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的預後可達到八成以上。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特別提出呼籲,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不是絕症,而是一個可以完全治癒的疾病,只要病人、家屬與醫護人員共同合作與努力,就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並且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

情殺案頻傳!諮商心理師:男性較易爭風吃醋

情殺案頻傳!諮商心理師:男性較易爭風吃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高雄醫學大學發生情殺案,引起社會震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指出,男性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大多會被賦予獨立、超越、勇敢的角色期待,也因此,男性比較介意在男性同伴面前失去競爭力,感覺自己被比下去、不如對方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激烈的競爭情結,呼籲民眾若遇感情礁石,可嘗試透過心理諮商,亦或嘗試與親人朋友說出失敗與挫折感,才能走過情感難關!情關難過要學會傾訴 以免報復心遭合理化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林萃芬指出,主動追求者原本就要承擔被拒絕的風險,當男性告白被拒,愛上一個不接受自己愛慕的人,內心多少會受到傷害,這個時候倘若又得知,所愛的對象選擇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同窗好友,情緒很容易淹沒在羞恥感與孤單感中。此時最好及時協助他改變有害的羞恥想法與情緒,否則,一旦渴望報復的心理被嚴重合理化,就會覺得被害人要為他的痛苦付出代價。遇情傷?請找信任朋友一同度過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徐西森教授表示,大學生功課好、人緣好,愛情不一定順利,也不一定會處理感情問題。愛情是封閉而非開放、獨享而非分享、激情而非溫情的緊密關係,交往的過程與結果難免會牽動當事人的情緒起伏與動機慾望。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修慧蘭建議,若遇到類似情傷事件,此時先要找可信任的朋友訴說自己的難過、挫敗與失落,而身邊的朋友最好陪同當事人尋求諮商心理師協助,一是可評估當事人處在自傷或傷人的危機程度,協助度過此段時間,並在安全與信任的諮商關係中協助當事人尋回自我價值感。

癌症患者吃魚油加分!助抗發炎調節免疫力

癌症患者吃魚油加分!助抗發炎調節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病例數持續增加,在治療照護上就顯得極為重要,根據最新的調查發現,近六成的癌症病友,在治療過程中,會有進食困難的經驗,包括,反胃、味覺改變等問題,然而在與癌細胞對抗過程中,養分充足與否是戰勝癌症的重要關鍵,醫師指出,癌症患者的飲食,能適度補充魚油可調節免疫功能,有助病情改善。癌症治療會破壞黏膜 導致食慾降低台大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李章銘指出,癌症病友在化放療期間需要足夠的營養補給,如果營養不足,恐難以面對下一次的化放療。但化放療的副作用,常讓患者口感產生變化,食慾降低,或是口腔黏膜遭到破壞,而無法吞嚥,以致於影響營養補充,由專業醫護人員的營養治療介入相當重要。李章銘進一步表示,癌症病患體內細胞代謝改變,必須特別注重醣類、脂肪與蛋白質的攝取比例。低醣,可減低癌細胞針對葡萄糖所生成的乳酸,乳酸的堆積,會促進癌症患者體內的發炎反應或血管增生現象。治療飲食把握三則 增加傷口癒合速度另外,可提高優質脂肪攝取量,脂肪為癌症患者運用效率最高的營養素,脂肪要選擇好的脂肪來源,如中鏈脂肪酸、魚油等,以防止癌友體重變輕,讓營養不良的狀況減少在治療的過程。而補充蛋白質,可幫助幫助減少癌症患者肌肉耗損,幫助組織再生、傷口癒合及組織重建。其中,Omega-3魚油的好處多,對於癌友可協助抗發炎和免疫調節功能外,文獻也提到Omega-3魚油輔助癌症治療用藥的效果和對藥物耐受度的增強,而幫助病友維持體重與營養評估狀況都有較佳的現象。醫師呼籲,國內每年新增近10萬名癌症患者,專業營養的早期介入應為治療的一環,才能有助病情的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