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戀愛讀心術!4動作看出女生是否喜歡你?

戀愛讀心術!4動作看出女生是否喜歡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休閒方式,每個人都懂得讓自己高興地度過美好的閒暇時光,並為此不遺餘力。不過從人們五花八門的休閒娛樂方式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因此識別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那些看似無足輕重的興趣愛好入手。很多人都用「女人心,海底針」來形容女人的心思難以琢磨。其實,你只要細心觀察女人一些細微動作,就能發現她內心的祕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1)女性拍異性肩膀傳達的是友誼之情/拍肩膀這種行為雖然在男人當中居多,但有些女人也會拍異性肩膀。這個動作並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傳遞了一種友情與關懷,或者她把對方當成小孩或者弟弟。2)女孩把寵物抱在懷裡暗示她不可能接受你/抱寵物在懷其實是女性的一種巧妙暗示,表明他不可能接受你。因為她將心愛的貓、狗或者絨毛玩具抱在懷中,就已經表明她已經有心愛的東西了。如此抱著自己的寵物,也是為對方設置了一道障礙。她這樣做是有意拉開距離,讓你沒有進一步接觸她的機會。3)女性摸耳垂表明她對你的話題感到厭煩/一般來說,那些有事沒事摸耳垂的女性是最難讓人捉摸的。有時候,她對你正在進行的話題感到厭煩,但又不好直說,便會摸耳垂;有時候,她認為沒必要表現出來,就會下意識地摸耳垂。4)女性摸鼻尖表明她不相信你/喜歡摸鼻尖的女性一般成熟大方,女人味十足,頗有神祕色彩。假如你遇到了這樣的女性就很不幸。因為在與人交談時,頻頻摸自己的鼻尖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她很可能不相信你說的話。(本文摘自/不要跟我耍心機/九韵文化出版)

醫美療程當母親節禮物 醫師:小心掉入優惠陷阱

醫美療程當母親節禮物 醫師:小心掉入優惠陷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就要來臨,你已經想好如何寵愛勞苦功高的媽媽了嗎?若你打算安排醫美療程,讓媽媽能夠回春,可要多加當心!醫學美容醫師周德財表示,每年只要碰上母親節,眾多醫美診所也會推出各種優惠,以招攬客人,讓母親節也成了醫美糾紛的高峰期,提醒民眾若要選擇醫美療程,務必多方比較,並找尋專業醫師操作,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日前,有一名48歲的婦女,其子女見某醫美診所推出玻尿酸優惠療程券,買來送給她,希望能祝她永遠美麗,不料前往施打填補淚溝才過沒幾天,婦女的臉上竟出現一塊塊瘀青,還長出一條像毛毛蟲的凸起物,讓她嚇得趕緊就醫,還多花一筆冤枉錢來解除副作用。亂打玻尿酸 術後副作用極高周德財醫師指出,門診上見過不少施打玻尿酸而失敗的案例,這些患者不外乎都是在沒做好功課的情況下,遭優惠特價療程所吸引,貿然施打,進而引起嚴重的瘀血、皮膚凹凸不平整,甚至是施打部位的玻尿酸位移,造成大眼袋等問題發生。他進一步解釋,整體而言,一般劑型的玻尿酸,因無法選擇分子性的大小,所以並不能依照不同的症狀進行填補,若再加上醫師技術不純熟,施打位置拿捏不準,很容易出現嚴重副作用。玻尿酸分子式注射 減少術後副作用周醫師說,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老化問題,不同的部位更須用不同分子大小的玻尿酸填補,這種作法是近來的微整形趨勢。玻尿酸分子式注射的優點是,能針對不同的部位選擇不同分子大小的玻尿酸,於不同的皮膚深度施打,進而改善皺紋、肌膚塌陷的問題,以及修飾輪廓。像是上述案例,若用在淚溝填補上,維持時間大約6~9個月,1~2年後則會完全被人體吸收分解掉,會比較建議以間歇的方式進行填補,也就是說第一次施打後,在玻尿酸未完全吸收分解掉,就進行第二次追加填補,可降低玻尿酸的使用量,並延續效時。周德財醫師說明比起一般市場上的玻尿酸,因分子大小不一,而無法適用於皮膚深淺層所需的差異性,較無法量身訂作。市面上已有瑞典非動物性的玻尿酸,可分為大、中、小分子,針對不同的皺紋及塌陷部位使用相對應分子大小的玻尿酸填補修飾,並通過衛福部核可,較有保障。他呼籲,現今醫美診所競爭激烈,導致價格落差巨大,醫師技術品質良莠不齊,手術的風險也隨之而來,建議在進行療程前,選擇有執照的診所和專業醫美執照醫師,並且經過詳細的諮詢及確定施打的劑量,以及使用的玻尿酸廠牌,才能降低術後副作用風險,送媽媽一個最棒的母親節禮物。

【免費講座】減鹽飲食輕鬆GO

【免費講座】減鹽飲食輕鬆GO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調味品、精製食品等都有它的存在,不過一不小心攝取太多,不僅會破壞味覺,更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多份研究報告顯示,許多慢性病與攝入過多鹽份有關。有鑑於此,高雄長庚特邀營養治療科沈采瑩營養師主講「減鹽飲食輕鬆GO」,告訴大家如何從玲瓏滿目的食品中,挑選出健康低鹽的食物,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減鹽飲食輕鬆GO時間:5月 6 日(三)上午10:00~11:00地點:高雄市鳥松區仁美社區發展會(高雄市鳥松區仁美里仁德路11號)洽詢: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龔千琇小姐(07)7317123轉2023

一工作就累?7方法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

一工作就累?7方法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醫學上,有一種「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或稱「神經衰弱」(neurathenia),指的是持續且無法回復的疲倦感,影響生活與工作,甚至造成失能,卻找不到確切的生理、心理疾病。療癒處方 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處方1)調整壓力來源/即使我們認為自己「意志」堅強,可以應付再大的壓力,然而,我們的「肉身」卻不是這麼堅強的。外在壓力的調整,也是需要的。處方2)改善失眠問題/挪威學者高仕達(Kallestad)等人研究發現,若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失眠問題,疲勞能有效改善,此改善是獨立於身體疼痛、焦慮、憂鬱的改善之外。失眠改善的患者,其壓力荷爾蒙可體松也可以更快地回復正常。失眠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維持因素,若能尋求專業醫療積極改善睡眠,能讓治療反應更好。處方3)漸進式運動治療/每天記錄活動量、卡路里消耗量,即使在病狀最糟的那一天,仍要運動,直到能夠忍受的最大活動量。你可以保持前一天的紀錄,但不能減少活動量。可以的話,逐日增加活動量。研究還證實,「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白天增加活動量,有助於夜間睡眠品質。處方4)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應用在「慢性疲勞症候群」,內容包含: □ 改變當事者對疲勞的不適當想法□ 增進面對、控制疲勞的自助技巧□ 增強當事者的自我效能感□ 減少對身體症狀的關注□ 逐步增加活動量□ 強化生理功能□ 提供人際心理支持接受治療的患者,疲勞和疼痛感都改善了。處方5)藥物治療/給予抗憂鬱劑,如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百憂解之類的藥物),即使沒有憂鬱的情緒症狀,也能夠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處方6)瑜伽訓練/如果患者接受了正規治療,卻沒有半點改善怎麼辦?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研究中,30位難治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維持正規治療,一組為正規治療外加瑜伽訓練。結果發現,接受瑜伽訓練者,在二十分鐘的瑜伽後,就有明顯的疲勞與疼痛改善,長期下來,疲勞分數大幅降低。這證實了瑜伽訓練對於難治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有很好的輔助療效。處方7)自然療法/深受「慢性疲勞症候群」所苦、尋求醫療卻沒改善的患者,根本的病因可能出在慢性食物過敏,可說是「病從口入」。若患者清楚知道自己的慢性食物過敏原,譬如:小麥、麵包、酵母、牛肉、花椰菜,甚至中藥如當歸、蓮子等,並且知道是屬於嚴重、中度或輕度過敏時,就能在每天的飲食中細心地迴避它們,讓各器官、組織、神經細胞都不再陷入發炎風暴;同時,搭配提升粒腺體功能、抗氧化、抗發炎的營養療法,「慢性疲勞症候群」是能夠改善的。(本文摘自/在工作中自我療癒/商周出版)

35歲新手媽不補鈣 你的骨質能撐到50歲伴兒上高中嗎?

35歲新手媽不補鈣 你的骨質能撐到50歲伴兒上高中嗎?

(撰文/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專家諮詢/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趙安祥)(圖片來源: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國民營養調查報告、優活健康網)現代女性30歲前,受限於忙碌生活與工作壓力,再加上考量婚後經濟與未出生孩子的將來,不敢輕易踏入家庭;然而,等到30多歲有所把握,能一同撐起整個家庭、幸福產下寶寶的時刻,赫然發現自己早已年近40歲。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的妳,真能一路陪伴孩子快樂長大嗎?以上正是現今眾多「晚婚媽媽」所會碰到的一大難題!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102年女性頭胎生育年齡平均為30.35歲,較10年前晚3.2年,若估算女性35~39歲初為人母,當小孩15歲正踏進成長的黃金階段時,媽媽卻已邁入50-55歲中年期,此時,年紀增長所帶來的骨質流失問題,可能會成為阻擋陪伴孩子長大的夢想。陪伴孩子的黃金時期 可別被骨質流失影響!想像一下,當孩子小學畢業正處於精力旺盛階段,40歲的妳,能有好的骨骼四處遊走嬉戲?時間再往後推進,當孩子進入高中,50歲的妳能陪他/她一起拓展視野?為了考上好的大學,一同努力,撐起孩子的未來嗎?如果未趁著35歲的黃金階段,好好照顧自己的「骨頭」,骨質流失所帶來的各種可怕症狀,恐會讓妳錯過陪伴孩子的成長時光!35歲骨質每年流失1%不可逆 年過50歲骨質竟每年流失3-10%根據《2013亞太地區調查: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病學、費用以及負擔》的報告顯示,隨著人口日益老齡化,國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增加,估計未來臺灣50歲以上人口中,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將因骨質脆弱而發生骨折。所以,為什麼要如此強調預防骨鬆的重要性,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趙安祥指出,骨質流失不可逆,35歲過後骨質每年流失1%,女性在停經後,鈣質的攝取趕不上流失的速度,更會急速減少,建議應在中年時開始加強補充,若等到身體缺鈣才開始補充,恐怕為時已晚。 圖說:35歲之後,85%的女性有骨質流失的危機/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35歲才生育的晚生媽 50歲恐近4成已罹患骨質疏鬆症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報告統計,50歲以上男女骨質疏鬆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再結合目前普遍晚生現況,推估年過35歲產子的晚生媽,15年後近4成恐已罹患骨鬆疏鬆症,終日腰痠又背痛,更有骨折風險,導致當面臨到孩子升學的重要階段,就只能帶著骨鬆、護腰,伴兒女考高中基測;若孩子期盼著親子共遊,到時恐將難以實現。 圖說:50歲以上男女骨質疏鬆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資料來源: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9成8 成人女性鈣質攝取不足 醫師:食補不足就應補充鈣片然而,要勤勞補鈣讓自己的骨頭猶如鐵打,單靠飲食補救效果有限!根據102年最新國民營養變遷調查顯示,成年人鈣質攝取不足率達8成以上,而19歲以上的成年女性高達9成8每日鈣質攝取不足。趙安祥秘書長也強調,人體一般只能由膳食中吸收30%的鈣質,過了35歲的女性,平日可從日常飲食來補鈣,還是有可能不足,適時用營養補充品來攝取鈣質不失為一種簡便的方法。 圖說:9成8女性鈣質攝取不足 醫師:食補不足就應補充鈣片/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35歲就應及時灌「鈣」 每日鈣+D3幫助延緩骨質流失現代人工作忙碌外食頻繁,飲食中難免有鈣質攝取不足的狀況,趙安祥秘書長呼籲30歲以上女性、尤其有兒女的媽媽們,除了注意高鈣食材的攝取之外,利用鈣片補充保養也是個積極的辦法!建議也可搭配添加「維生素D3」和「鎂鋅銅錳」的鈣片,促進鈣質吸收,保有健勇骨骼,陪著孩子走過每一個珍貴的黃金成長期。免費骨質密度篩檢:http://goo.gl/nxG9QX

元凶!9成以上子宮頸癌 皆是感染HPV造成

元凶!9成以上子宮頸癌 皆是感染HPV造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HPV)是一種很普遍的病毒,婦女終其一生約有5成的機會感染,大多數可靠免疫力自行清除,不過,其餘未消失或持續感染的病毒,便有可能造成疾病。反覆感染高危險性HPV   當心成為癌前病變而約有30到40類型的HPV會透過性行為傳染到生殖器及周邊皮膚,其中有些會引起性器疣,也就是俗稱的菜花。若反覆感染某些高危險性,且又沒有疣等症狀的HPV,則可能發展成癌前病變,甚至是侵襲性癌症。家庭醫學科鄭鈞云醫師解釋,9成以上的子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相關的高危險型別約有17種,其中第16、18、52、58等型別為較常見的高危險型別。值得注意的是,不分性別、種族,人類乳突病毒都是普遍常見的傳染疾病。兩性盛行率已高達4成,長期遭到感染的男女都可能導致疣或癌症。男性感染沒症狀  易導致伴侶交叉傳染HPV感染對於女性的致病機轉幾已充分知悉,但男性也會感染嗎?鄭鈞云醫師說明,男性感染與女性一樣普遍,只是生殖器疣是男性感染的最顯著問題,較少引起嚴重健康問題,但也可能引起較少見的陰莖癌及肛門癌。由於感染後經常沒有症狀,一般男性並未接受常規篩檢,可能成為病媒而導致伴侶的交叉傳染。至於要檢測是否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可透過篩檢試驗(HPV testing)偵測出高危險種類的人類乳突病毒, 女性只要有過性行為,都可接受HPV檢測,可在做抹片時一起做,就男性而言,現時並無認可測試可檢測與HPV病毒有關的男性初期癌症的篩檢。HPV潛伏期長!持續感染者  10年後恐變癌但也別過度擔心,倘若檢測出病毒並不代表就有癌症,一般有性生活的女性,大約10至15%在子宮頸細胞可以偵測得到病毒。而大多數的病毒多於感染子宮頸7至8個月之後自行消失,但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會於日後10至20年間,發生高度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預防HPV有撇步:接種疫苗+定期抹片目前並無針對病毒本身的治療,但是對於病毒感染後所造成的菜花、子宮頸癌前細胞病變是可以治療的。因此,鄭鈞云醫師也提醒,要預防感染HPV,除了要落實雙方皆為單純性伴侶,也要全程使用保險套及接種 HPV 疫苗等都能降低感染的機會。並定期做抹片追蹤及病毒檢測,皆可早期發現治療。

最「瘦」用的母親節禮物 4招擊退腰內肉

最「瘦」用的母親節禮物 4招擊退腰內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媽媽平日辛苦照顧家庭,但隨著年齡增長,中年後往往腰圍變粗、身材變形,成為發福的「甜甜圈媽媽」。事實上,寵愛媽媽要從關心媽媽的健康開始,因此母親節不必送大禮,只要送給媽媽3項健康好禮:體重計、腰圍尺以及健康體重管理。阮綜合醫院家醫科潘咸廷醫師說,腰圍變粗、身材變形,幾乎是所有媽媽共同的煩惱,猶如「甜甜圈」的腹部肥胖,不僅是外型的考量,更透露出健康危機。研究調查顯示,女性進入更年期後,腹部肥胖比率遠超過男性,堆積在腹部的脂肪,不僅影響身體代謝功能,還會升高三酸甘油脂和血糖值,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荷爾蒙減少  更年期讓女性更易發胖台灣女性更年期大多發生在48至52歲間,重要的是更年期也是女性發胖的階段之一。更年期肥胖的主要原因在於女性荷爾蒙減少、身體活動力不足和基礎代謝率下降。但很多媽媽不了解為何食量沒增加,體重卻直線上升,反覆不適當的減肥反而造成身體機能受損,形成惡性循環。享「瘦」又健康  控制體重4要訣 因此潘咸廷醫師也提到,媽媽要健康甩油,控制體重不讓身材隨著年紀增長而走樣,可把握以下原則:1)飲食少油多蔬果/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少吃油炸類食物,避免過多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2)補充鈣質及維生素/更年期婦女因體內雌性激素分泌量減少,骨質流失速度變快,建議適量補充鈣質,如脫脂牛奶、維生素B群、維生素D3,幫助鈣質吸收。此外,五穀雜糧、豆類製品,芹菜、青色花椰菜、甘藷、牛蒡、山藥等蔬菜,都含有植物性荷爾蒙,能補充雌性激素。3)運動/減重沒有速成,建議以每星期瘦身1至2公斤的速度進行,規律且適量運動。至於項目,可選擇較低衝擊力的太極拳、瑜珈、健走、慢跑、游泳等。4)定期健檢/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生理機能快速退化,建議應定期做健康檢查,瞭解身體的變化,且多參與社交活動,提升整體生活品質,身心靈都健康。

噪音聽損無藥醫 5徵兆快留意

噪音聽損無藥醫 5徵兆快留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轟隆轟隆,震耳欲聾的工作環境,當心造成聽力受損。對此,醫師說,噪音造成的聽力損失並無藥物或手術可以治療,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及改善噪音作業環境,才是最好的防治之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游文茹醫師說明,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影響內耳毛細胞,造成感覺神經性的聽力損失。一般來說,損失通常是對稱性的,而停止噪音暴露,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也會停止而不再繼續進行。不只傷耳!高分貝噪音   恐造成血壓升高另,噪音會刺激交感神經,腎上腺素分泌升高,短暫高分貝的噪音暴露會造成血壓升高,因此醫師也提醒,若出現以下徵兆,當心是聽力損失的警訊:●離開噪音作業場所後仍有嗡嗡聲●談話時,覺得聽不清楚或聲音變小●別人覺得你講話聲音變大●收聽廣播或收看電視時需甚大音量●在吵雜的環境中辨識語音的能力變差 落實職場聽力防護計畫在降低職場噪音性聽力損失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醫師也建議,業者可經由醫師訪視工作現場環境、及取得噪音環測值後,進行後續配工及建議事業單位應進行聽力保護計畫。並教育員工對於噪音危害對健康影響的認知及正確使用聽力防護具。

過瘦又晚睡 罹骨鬆風險暴增2.5倍

過瘦又晚睡 罹骨鬆風險暴增2.5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加班加到半夜,亦或在家東摸摸西摸摸總是拖到凌晨才肯上床,成了現代人普遍的生活習慣,不過,根據最新的統計資料竟發現,晚睡會導致骨質提前流失,若體型又過瘦,罹患骨鬆的風險,甚至比常人多出2.36倍! 長期值夜班 骨質也會加快流失由台灣健保資料庫針對44,690位診斷為睡眠障礙患者的世代研究發現,相較沒有睡眠障礙者,其骨鬆發生率為2.44倍。此外,長期輪值夜班者,手腕及髖部骨折風險較從未輪值夜班者顯著提高1.37倍,若是BMI<24,風險更是增為2.36倍。針對睡眠與骨鬆的關聯,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志華醫師說明,夜間照射日光燈將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骨代謝;日夜顛倒或是日間過長的睡眠若導致日曬不足,影響維生素D3的生成,將致鈣質吸收效率下降;而減少睡眠及晚睡將抑制生長激素及刺激皮質醇的分泌,恐加速骨流失。停經後婦女更該注意 晚睡骨質流失更快然而,據統計,台灣週間每六人就有一位是熬夜超過0:00才睡的「暗光鳥」,周末更升高至每五位就有一位,不健康的睡眠習慣正侵蝕著國人的骨密度!陳志華進一步指出,國際研究顯示,停經後的婦女若就寢時間超過0:00,其骨鬆發生率為0:00前睡覺者的1.7倍,並且夜間睡眠不足及日間睡眠過長均顯示,其骨流失與骨鬆風險相較夜間充足睡眠者及無日間睡眠者的發生率分別是1.68倍與1.52倍。建議國人應注意自身睡眠時間及睡眠品質,才能減少骨鬆的發生率。

生機飲食夯!九成七芽菜類 大腸桿菌全超標

生機飲食夯!九成七芽菜類 大腸桿菌全超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由於近期來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各種生機飲食,開始出現在許多人的餐桌上,然而,像是苜蓿芽或是豆芽等生菜類等生食,若未經詳細清洗,直接入口,很可能把一堆細菌吃下肚!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所公布的最新資料指出,市面上豆芽類生菜,近百分之百大腸桿菌全都超標,其中,更有六件樣本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吃多恐食物中毒!生吃芽菜類 很容易食物中毒食品藥物管理署調查市售非即食之豌豆苗(嬰)、苜蓿芽、豆芽等生鮮芽菜類產品40件,結果39件檢出大腸桿菌群超過1100 MPN/g,5件檢出大腸桿菌菌數15~460 MPN/g,1件豌豆嬰、3件豌豆苗及2件苜蓿芽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數3.6~240 MPN/g,其中自1件苜蓿芽及1件豌豆苗分離之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腸毒素產生能力。食藥署指出,大腸桿菌及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評量產品的衛生狀況,金黃色葡萄球菌則常見於人體皮膚表面。此調查結果,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菌數偏高,且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之存在,顯示產品可能於生產、包裝、運輸過程有被來自於環境或人體之微生物汙染,不宜生食,必須充分清洗後方能食用,否則恐將提高食品中毒發生之風險。由於芽菜類莖葉細小易藏污納垢,呼籲業者加強此類產品之衛生安全,建議加註「須清洗後食用」之標示以提醒民眾,並建議消費者食用前務必充分清洗或加熱後食用,防止食品中毒之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