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隱藏的暴力! 醫:霸凌增5倍自殺風險

隱藏的暴力! 醫:霸凌增5倍自殺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隨著網路發達,網路霸凌問題也時有所聞。而網路助長霸凌行為的原因有二:包括匿名及無法立即看到受害者的反應,所以會比言辭霸凌更過分。醫師也說,霸凌會增加受害者罹患精神疾病的可能,增加將近5倍的自殺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陳坤波醫師解釋,瑞典在四十年前首先注意到霸凌問題,當時霸凌的定義包括:強欺弱、身體或語言的負面行為、蓄意傷害他人,而且持續發生。受害者不僅面臨直接身體傷害,同時還要間接面對受排擠,失去同伴的間接脅迫。而陳醫師也曾觀察門診患者發現,平均約每10人當中,僅有1人自認未受過霸凌,但多數青少年不太會選擇向家長或師長反應,因此提醒教師,應多方面觀察學生的身體外傷、心靈創傷、逃學逃課及學習變化等,研判學生是否被霸淩。如何遠離網路霸凌? 關掉或重辦臉書然而陳坤波醫師也表示,一般人若受到網路流言霸凌攻擊,可以選擇關閉部落格、臉書,或再重辦一個新帳號,也建議遇到網路霸凌,可向家人傾訴。至於很多年輕人會選擇向閨蜜訴苦,但他說若非能完全信任,很容易又錯把敵人當閨蜜,所以還是向家人傾訴較佳。

長期腰痠背痛治不好 當心是僵直性脊椎炎

長期腰痠背痛治不好 當心是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早上起床猛然腰痠背痛,跑遍各大中西醫診所,早已神農嘗百草,還是無法改善,當心罹患的是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多好發於二十到四十歲的年輕人,發病起初不少人會誤認是運動傷害或是生長痛,時常拖到病情惡化,痛不欲生時才正確診斷。好發於年輕族群 關節紅腫熱痛是警訊亞東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醫師吳建陞說明,僵直性脊椎炎屬於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40歲的成年人,青年發病居多,臨床上最常見症狀即為下背痛、早起晨僵與肌腱附著點發炎,常侵犯的發炎部位包含脊椎關節、薦腸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肩關節。門診觀察,不少青少年患者常誤以為是痛風所造成的腳踝腫脹,就診後才發現竟是僵直性脊椎炎併發所致的周邊關節炎。他指出,約有10~20%患者會合併週邊關節的紅、腫、熱、痛。由於僵直性脊椎炎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除了會侵犯關節外,也會其他器官或組織,常見的脊椎關節外病變包含,眼睛病變,如虹彩炎或葡萄膜炎;接骨點病變,常見肌腱與韌帶附著於骨頭處的發炎,嚴重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劇痛不敢動?病情會加重惡化觀察僵直性脊椎炎可能發生的病變十分廣泛,門診中大部分患者常是因為眼睛發紅、皮膚斑塊紅疹等症狀無法痊癒,才轉而求診於風濕免疫科,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吳建陞提醒,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標最主要是減輕疼痛、控制發炎及維持脊椎、關節的正常功能,因此重視用藥遵從醫囑性、維持定期伸展運動為延緩脊椎和關節僵硬、變形的最好方法。此外,臨床上常會見到僵直性脊椎炎緩者,因劇痛感而長期休息或不敢活動,不過倘若長期休息更會使症狀更加嚴重,建議病患還是得定期做伸展運動,才能減少關節變形的風險。

非老人專利!高血壓年輕化 壓力、飲食所害

非老人專利!高血壓年輕化 壓力、飲食所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誰說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專利,在現代的社會裡,隨著高壓生活、不正常的飲食及作息,使得文明病「三高」如影隨形,不但患者人數持續攀升,就連罹患高血壓者更突破了430萬人,且在年齡層上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對此,小兒科張金石醫師表示,在診間上就曾遇過22歲的年輕患者,原本他只是因為氣喘定時回診,孰不知在某次檢查下,才意外發現罹患了高血壓,且身高173公分的他,體重竟然高達103公斤,因此,便囑咐他先從降低體重、多運動來控制血壓,結果經過一個月後,絲毫不見改善,才開始服用藥物,而目前血壓狀況控制良好。高血壓患者 罹腦中風率為常人2.8倍根據國健署的統計資料指出,高血壓患者五年內罹患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9倍、2.8倍以及1.7倍,但雖然如此,目前普遍民眾對高血壓仍處於冷感的狀態,往往也因為這樣而延誤治療,特別是年輕人,張金石醫師表示,近年來飲食習慣西化、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缺乏病識感等情況下,患者人數才會比2年前增加近七成左右。因此,提醒民眾只要收縮壓高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高於90毫米汞柱時,就要盡速就醫檢查,一旦確診後除了要依照醫師的指示用藥外,也要控制體重(BMI值18.5~23.9間)、均衡飲食(避免高油脂食物、每日不超過2~4克的鹽)、規律的有氧運動(每日40分鐘,每周至少3~4天)以及控制飲酒,才能防止併發症產生。簡單三步驟 自我了解血壓好安心不管如何,萬病之源「高血壓」總歸一句就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為了避免它上門,中華民國醫師公會蔡明忠秘書長表示,只要透過簡單的三步驟來了解自己的血壓狀況,時時保持平穩,如此一來,就能永保健康之本:1)評/評估家族病史、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等,只是身體質量BMI值超過27、每天運動少於3次、久坐型、食用高鹽高鈉食品、飲酒等是高血壓潛在的高危險因子。2)量/建議25歲以上的民眾,每天養成測量血壓的習慣,幫助自己了解狀況。3)診/若發現血壓異常,應盡速就醫檢查,以免錯失最佳時機。

老年人罹糖尿病有傷口輕忽!當心慘截肢

老年人罹糖尿病有傷口輕忽!當心慘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家有罹患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老年人,務必提高警覺,有傷口就要趕快處理!苗栗就有一名百歲人瑞爺爺,日前小腿處出現傷口,癒合狀況一直不佳,雖有在家自行換藥處理,但情況卻仍是日漸惡化,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醫師提醒,罹患糖尿病的老年人,勿輕忽身上的任何一個小傷口,若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引起感染。老年人血液循環差 傷口容易缺氧蔓延大千綜合醫院高壓氧中心林澤村醫師指出,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問題傷口已成為高壓氧治療中常見的適應症。除了糖尿病會影響傷口癒合的好壞之外,血液循環、感染及營養的狀況也是影響傷口癒合與否的重要關鍵。他進一步說明,第一個決定傷口癒合的因素是血液循環,當人體循環系統不佳時,促進傷口癒合的物質及氧氣無法有效地循環到傷口周圍,更無法透過良好的循環進行代謝。第二個因素是感染,循環差導致缺氧,進一步影響白血球的殺菌能力,如果再加上罹患糖尿病,還會有免疫功能不全的問題,因此可能發生感染導致影響傷口癒合。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取太少 也會影響傷口癒合最後一項因素則是營養,營養是促進傷口癒合的最佳原料,尤其是血中白蛋白的濃度,假使白蛋白過低的病人即便有好的循環及感染控制,仍會影響傷口癒合。這些因素發生時都可能會使傷口癒合速度減慢,因此在照顧傷口及促進恢復時,都必須考量這些狀況,以確保傷口癒合的情形。林澤村醫師呼籲,如果民眾有傷口癒合的問題,請儘早尋求高壓氧專科醫師的評估,可適時的給予高壓氧治療,儘可能減少問題傷口所造成的嚴重併發症及避免截肢的命運

搶救猝死危機 抓緊黃金4分鐘

搶救猝死危機 抓緊黃金4分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平時看起來很健康,卻突然驟逝,這種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猝死」。南投縣衛生局指出,當猝死發生時,只有4分鐘的搶救時間,必須緊急施行人工復甦術,若在初期能儘速以電擊器緊急去顫,也是治療的關鍵。  預防猝死 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而猝死有4大危險因子,除了抽菸之外,分別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三高」,要預防猝死,飲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現代人普遍攝取過多動物性脂肪,再加上抽菸、運動量不足等問題,不僅對心血管疾病不利,甚至對於整體的健康都會造成傷害。因此,衛生局提醒,掌握戒菸、控制體重、定期量血壓與追蹤血糖值等原則,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猝死是可以預防的。

注意!每約4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

注意!每約4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指出,目前全台約有250萬B型肝炎帶原者,是全世界B肝帶原率最高的地方,平均帶原率約15%~20%,另也約有40萬C型肝帶原者,帶原率約2%~5%,肝病每年奪去國人上萬人性命。換句來說,平均約40分鐘就有一個家庭的成員因肝病往生而致家庭破碎,由此可見,肝病對於國人而言是個健康殺手,不僅會造成個人及家庭的損失,也會成為社會醫療資源的重大負擔。B、C肝病毒 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元兇國人癌症死亡率中,肝癌是第二位,男性肝癌死亡率更高居第一,且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也列於前十大死因,而B、C肝病毒是最大元兇,不容輕忽。對此,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許振榮表示,肝癌發生的三步曲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但因為肝臟本身沒有神經,大部份的肝病都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被忽略,因此,在面對這個這個無聲無息的殺手時,定期健康檢查非常必要,尤其B、C型肝炎民眾,更需定時回診複檢。

聚焦夜市文化!你不可不知的台灣飲食毒瘤

聚焦夜市文化!你不可不知的台灣飲食毒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承璋/專題報導)台灣小吃,價格實惠、多樣化,且在每個不同地區,更有著獨特風味,因此,不管在夜市、路邊攤、餐廳都能見到其身影,甚至近年來更逐漸躍升為享譽國際的特色之一;只是這樣的美食王國,卻屢屢傳出食安問題,使得民眾對於食品安全上產生了許多疑問,其中台灣特色小吃,不論是保存問題、清洗問題、烹飪問題等,更是有著眾多灰色地帶。仔細想想,你曾到訪過的夜市,那些眼前所販售的食材,已經放了多久?在老闆叫賣之中,無論從水果到鹹酥雞,你印象中的這些食材,都曾用透明壓克力板加以覆蓋?鏡頭持續聚焦,你曾看過攤販真有仔細將每一款蔬菜細細清洗?更重要的是,若將焦點放在夜市常見的煎煮烤炸烹飪方法,你是否想過裏頭的致癌物有多少?然而,很不幸的,夜市文化卻是台灣美食盛名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食材曝露空氣中 恐將「苯並芘」吃下肚為什麼夜市文化,會對健康有風險?最是顯而易見的是,「所有食物皆未加蓋的危機」!沒人想得到,原來食物加蓋的重要性,竟攸關國人健康甚重,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楊振昌醫師直指,台灣空汙嚴重,其中的多種懸浮微粒以及有害粉塵,事實上除了能透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同時也能透過飲食,悄然進入體內。他說,空汙中的「苯並芘」就是一級致癌物,在動物的實驗中已經發現該物質與大腸癌有著密切的關連,若讓苯並芘沾附在所有未加蓋的食材上,再吃進肚子裡,對人體也會產生危害性。夜市小吃的隱憂性,當然不只一個,在台灣只要想做小吃生意,隨時都能輕鬆把攤子推到街上扯嗓叫賣,倘若價格便宜,更能引來眾人爭相購買,如果從食材保存的角度以及蔬菜清洗的問題來看,則有兩種題:1)為降低成本選用品質較低的食材,恐有食物中毒風險/當攤販透過低成本購滿食材,食物不新鮮時,就容易產生食物中毒的問題,特別是夏天,食物在高溫中放置時間過久,就會加速細菌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例如:澱粉類食物就會產生仙人掌桿菌、冷凍食品會產生大腸桿菌、生鮮食品會產生沙門氏桿菌。2)食材價格低廉,恐有農藥殘留風險/雖然蔬果在種植過程中,多少會噴灑農藥防蟲,但食材價格較便宜時,農藥的殘留量恐會是個隱憂,如果又加上清洗不實,就會大幅增加農藥吃下肚的機率。此外,國內也曾針對有機磷農藥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長期暴露於低降量的農藥中,除了可能會影響認知、運動功能與神經發育外,也會造成神經系統退化,近年更有研究顯示,如果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間接觸有機磷的話,可能會增加過動症的發生率。3大食材不適合高溫 當心用錯方式增危害從保存的基本功到食材的清洗問題,最後談到烹調方式,放眼夜市小吃,大多少不了煎、油炸、燒烤等高溫所製成,但其實不是所有食材都適合於這種高溫烹調,一旦將食材用錯誤的方式烹飪、煮的時間又過久,就會增加產生許多對身體危害,因此,楊振昌醫師同時列出以下三種不適合高溫烹調的食材,包括油脂、蛋白質、澱粉:1)油脂類食物/油脂種類多,若在油炸的過程中選用單元不飽和的油脂,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當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受熱時也會分解出較多的苯並芘,進而增加腸胃道癌症、肺癌等風險。2)蛋白質類食物/當肉類食物加熱時,其中的胺基酸、肌酸酐等就會產生致癌物質「異環胺」,而目前在研究上已異環胺可能與攝護腺癌、大腸癌、胃癌等有關。3)澱粉類食物/高溫雖然有助於殺菌,但當澱粉類食物超過120度以上,就會產生丙烯醯胺,而這種物質前陣子也被國內的一項研究證實,與膀胱癌、腎上腺癌、甲狀腺癌等有關,且烹飪時間越長,所含的致癌的濃度越高。最基本的保存都問題重重!何來再談食安綜觀台灣夜市小吃,從最基本的保存問題都難以解決,更別提到烹調方式,然而,當近幾年來,政府揮著夜市文化的大旗,藉以刺激國內觀光活絡,卻無法實際控制這宛如「觀光核電廠的運作」,眼看夜市文化對於國人健康的失控,各種癌症節節升高,若政府對於小吃攤販的衛生管理持續消極漠視,何來續談食安?

這4種夜市小吃烹調方式 吃多會致癌

這4種夜市小吃烹調方式 吃多會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專題報導)滷味、雞排、燒烤類等平價美食,一直以來總是另人難以抗拒、垂延欲滴,但實際上這些食物,卻潛在著許多有害物,且長久累計下來的毒素,恐不亞於食安問題所帶來的衝擊,由此可見,它的問題已不單單僅有高油、高鹽、高熱量這麼簡單,反而會在無形中摧殘身體,進而誘發癌症上身。因此,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這些烹調方式,《優活》特地與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顏宗海進行訪談,針對這油炸、燒烤以及滷味三種常見的烹調方式,一一點出危害。油炸、燒烤皆屬高溫烹調 易增致癌率油炸與燒烤類的食物,其實皆算是利用高溫烹調的方式所製成,只是前者多了一個油品反覆使用的問題,當油脂使用一段時間,都會產生氧化,此時若都不更換繼續使用,就會增加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至於其他的毒素,就與食物本身有關,因此,顏宗海列出以下三種毒素重點,包括蛋白質、澱粉以及油脂:1)蛋白質類食物,恐增大腸癌風險/像是雞肉、牛肉等肉品,只要在高溫烹調下,都會產生異環胺,進而增加大腸癌等風險,且在世界衛生組織奠定的致癌物質上,也屬於第二級。除此之外,經過高溫烹調後的肉品,也會釋放出一種糖化終端產物(AGES),增加器官老化、慢性疾病的風險。2)澱粉、碳水化合物類,恐增甲狀腺癌風險/例如:薯條、洋芋片、天婦羅,都會產生丙烯醯胺,而這種物質在先前也曾被國內專家證實,長期食用會導致基因突變,進而增加罹癌風險,像是膀胱癌風險、腎上腺癌、甲狀腺癌等,且要特別注意的是,烹飪時間越長,所含的致癌濃度也跟著越高。3)油脂類食物,恐增肺癌發生率/舉例來說魚類含有豐富油脂,對身體有益健康,但經過高溫烹調後,好的油脂都會跑光光,進而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增加罹癌發生率。滷味看似健康 卻存在著心血管疾病風險滷味雖然只是將各種不同食材,全都丟進一大鍋由中藥所煮成的湯中,藉由川燙後食用,看似簡單、快速又健康的美食,卻存在的高鹽、高油脂、高普林的風險,滷汁為了要在短短的時間內,讓食物充滿風味,勢必皆會添加許多鹽巴、味精來提味,此外,就算業者標榜著中藥熬煮,在民眾看不到的背面,是否會額外添加人工香料等就不得而知了。除此之外,像是青菜中的亞硝酸鹽、丸子類的磷酸鹽都是另外一種隱憂,青菜中的亞硝酸鹽,在烹調的過程中可能會跟著融入湯中,導致滷汁的亞硝酸鹽濃度飆高;而丸子類含有許多化學添加劑,其中磷酸鹽對腎臟病患而言,只要攝取過多就會增加高血磷症、心血管疾病風險。

想了解心臟健康狀態 研究:測握力就知道

想了解心臟健康狀態 研究:測握力就知道

(優活健康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人與人見面的握手打招呼,竟然也可以預測健康狀況?日前,在加拿大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從握手的力量,就可推測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如果力道較弱,就會增加爾後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握力每掉5公斤 增17%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由究主要是由麥馬斯特大學,針對加拿大、瑞典、巴基斯坦等17國,年齡介於35至70歲的14萬名受測者進行長達四年的追蹤研究,結果在排除年齡、煙酒習慣、職業等因素後,發現相關風險並沒有改變,每當受測者的手握力每少掉5公斤時,就會增加16%早逝機率、17%心臟病發生率,以及9%的中風率。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當心臟的健康狀態不佳時,血管會硬化,導致肌肉的力量降低、握力減弱,由此可見,藉由握手這招來檢測健康狀態,其實比機器測量還好用、容易,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刺針期刊》。

每5分就有1件家暴 9成5受害者未通報

每5分就有1件家暴 9成5受害者未通報

(優活健康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們的家庭到底怎麼了?」去年,台灣共有11萬家暴案件被通報,平均每5分鐘就有1件。因此,現代婦女基金會在聯合國國際家庭日當天舉辦「受暴婦幼扶助計畫」開跑記者會,邀請戴佩妮擔任公益代言人,呼籲民眾捐款支持受暴婦幼服務,一起帶孩子回安全的家。然而家暴並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據資料顯示,全球約3分之1女性遭伴侶家暴。現代婦女基金會林美薰副執行長表示,家暴存在許久,但社會並未重視其嚴重性,台灣的家暴通報率低於5%,也就是說有95%的受害者未曾通報求助,家暴是受暴媽媽和孩子無法說出口的秘密,也因為隱藏於家中的特性,讓社會長期看不見家暴的存在。    5原因  受暴婦女懼怕求助通報林美薰也表示,來到該會求助的受暴婦女,往往都受暴多年才出來求助,在事發當下也不見得會對他人提起,不外乎有幾個原因:1)怕丟臉、擔心外界異樣的眼光2)怕讓親友擔心,覺得自己還可以處理3)不知道可以向誰求助,只能自己默默忍受4)沒有地方可以去、沒有經濟來源,孩子該怎麼辦5)親友的批評建議,會讓被害者感到被指責,壓力更大而公益大使戴佩妮說,在暴力家庭中的孩子也會受到波及,孩子也會擔心別人怎麼看他,不和他作朋友或嘲笑他。所以現場孩子比出「噓!」的手勢,更深刻表達家暴就是孩子心中的秘密。他也說,一般民眾可以「多多少少」幫助受暴家庭,包括多傾聽、多支持、少PUSH、少批評,提供資源鼓勵被害者求助,另外也可以捐款支持受暴婦幼服務。最後戴佩妮也邀請社會多給予支持,讓被害者勇敢說出來,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