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登革熱APP 隨時了解疫情助預防

登革熱APP 隨時了解疫情助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防治登革熱人人有責,且為因應多媒體時代來臨,現在政府也結合了網路科技及行動裝置,除了可快速傳遞政令外,對於民眾而言更能即時查詢所需資訊,所以,高雄市衛生局研發「登革熱民眾即時通」及「登革熱定位即時通」兩套系統,只要下載民眾即時通,就能得知疫情資訊及衛教專區,至於定位即時通,則有助於幫助防疫人員,快速定位查詢孳生源列管點等資訊。為加強防疫,這兩款App皆能在Android及iOS兩大行動裝置平台運用,只要輸入關鍵字「登革熱」搜尋後即可下載安裝,或以掃描QR code下載使用。主動清除積水容器 助於降低感染率雖然透過App可得知疫情資訊,但衛生局仍要提醒民眾,隨著時序漸漸進入夏季,又加上梅雨季節來臨,各地陣雨導致戶外積水容器大量增加,所以,務必主動清除居家室內外積水容器,做好環境管理及孳生源清除,並定期巡查可能積水的場域。另外,雖然各地紛紛進入第三階段限水,但民眾切莫恐慌性大量儲水,以避免水質惡化、浪費水資源;若有儲水,應於儲水容器上方加蓋或鋪設細紗網,以避免孳生病媒蚊導致登革熱。

四成媽媽體重暴表!母親節請勿餵食

四成媽媽體重暴表!母親節請勿餵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母親節將至,你要買給親愛的媽媽什麼東西?若是一整桌的精緻佳餚,外加一顆外觀華美到捨不得吃的蛋糕,那就請「免」了!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指出,台灣的眾媽媽們,肥胖盛行率竟高達三成六,熟齡媽媽肥胖比例更是達到四成以上,也因此,母親節若要送媽媽好禮,建議可送相關運動器材,若蛋糕免不了,則可挑選減糖蛋糕,餐點也可改以高纖高蔬果為主,才能在過節之餘,也能顧及健康!媽媽過胖何來重要?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比維持健康體重者高出3倍以上,另腰圍能反映腹部脂肪的多寡,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酯濃度及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也因此,以下列出母親節健康吃三撇步,讓媽媽能清爽過節:1) 低脂少油少鹽/減少高脂食材及加工食品,儘量挑選清蒸、川燙等烹調方式,減少油炸、過油、油淋、勾芡的菜色,減少沾醬的使用量,並以吃到八分飽為原則。2) 高纖多蔬果/建議挑選2道以上的蔬菜菜餚(蔬菜佔該道菜餚量一半以上者),多以全穀類(如五穀米、雜糧米飯糰、胚芽米壽司)取代精製白米、白麵製品,餐後也別忘選擇一道時令水果當做點心。3) 蛋糕淺嚐即止/一個6吋的黑森林蛋糕或乳酪蛋糕,熱量就高達2,500大卡,切6塊分6個人吃的話,一人份就可分到約400大卡。蛋糕不但熱量高,其糖分及油脂含量也都高,若業者使用含反式脂肪的氫化植物油,更會大幅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減少選用油炸、奶油及糖霜表層、夾層或內餡製作的蛋糕及點心,並且酌量食用,以避免攝取過多糖、油脂及熱量。

老人口腔功能倒退嚕 恐影響營養吸收

老人口腔功能倒退嚕 恐影響營養吸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全球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中,根據內政部統計指出,截至103年3月底為止,台南市65歲以上老人佔12.76%,高於全國的12.14%,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人健康議題也越受到重視,特別是老年人牙齒疾患及口腔衛生更是不容忽視。牙周病、齲齒 為牙齒2大無形殺手牙醫師江峪表示,牙周病及齲齒是牙齒2大無形殺手,一旦牙齒鬆動、缺牙後,若不及時填補,除了會影響自信心外,更會影響營養吸收狀況,長久下來身體就會變得虛弱、機能變差,因此,建議民眾應每半年定期接受檢查一次,並且飯後立即刷牙、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以及使用含氟牙膏、牙齒塗氟或於飲水中加氟,以確保口腔健康。每天10分鐘健口操 可延緩口腔退化速度除了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以及定期檢查外,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過去也曾推動長者健口操,只要每天10分鐘,不僅有助於延緩口腔機能退化速度外,還可加強攝食與吞嚥機能,預防窒息、誤嚥及吸入性肺炎,進而提升生活品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對中老年人牙齒保健的80歲時,至少有20顆牙能正常咀嚼的目標。

女子左臂老是痠痛 竟是乳癌細胞轉移淋巴

女子左臂老是痠痛 竟是乳癌細胞轉移淋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乳癌,一直是威脅所有女性健康的禍首之一,而做為女性的你,可不能掉以輕心!高雄一名四十四歲的吳姓小姐,日前有一段時間,左側乳房總是容易瘀青,左手臂更是莫名腫脹,原以為是筋骨痠痛,多次進出國術館喬骨頭還是仍未見效,就在女兒發覺不對勁,三催四請之下,到了醫院檢查,竟發現罹患乳癌第三期。 禍不單行!她乳癌治療五個月 癌細胞竟突變吳小姐經檢查後,確診為HER2陽性乳癌,經標靶藥物治療,禍不單行,五個月後背部開始長出一粒粒的肉瘤,再蔓延至全身,遂醫師察覺有異,再次做切片後驚覺乳癌竟突變成最為可怕的三陰性乳癌,讓她頓時陷入絕望。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癌症中心外科陳芳銘醫師表示,乳癌治療已走向個人化趨勢,台灣約有1/4乳癌患者屬HER2陽性乳癌,目前針對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已有標靶藥物,顯著提升治療反應率及延長疾病無惡化時間。不過針對另外3/4的HER2陰性乳癌患者,如果單用化學治療,腫瘤反應率僅有兩成、疾病無惡化的時間平均少於6個月。所幸,吳小姐經過化療與新生血管抑制劑的治療,目前狀況暫時趨於穩定。  醫師呼籲,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之首,根據統計報告顯示,高雄市一年有1,252位女性罹患乳癌,是全國乳癌新增人數第三名的城市,其中以45~54歲之間罹癌人數最多,此族群多身兼母親的角色,因此母親節除送上康乃馨表達謝意外,子女、丈夫也記得提醒媽媽們定期做乳癌篩檢,送給媽媽最重要、最實在的「健康」。

【免費講座】女性乳房自我檢查與乳癌防治

【免費講座】女性乳房自我檢查與乳癌防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人隨著生活形態改變以及飲食西化的關係,為健康帶多危害,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乳癌目前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也因此政府提供45~69歲婦女,每兩年免費做一次乳房篩檢,以期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推廣免費四項癌症篩檢、增加民眾對癌症篩檢認識及正確觀念,桃園長庚特舉辦本講座,邀請一般外科蔡秀佩醫師主講「女性乳房自我檢查與乳癌防治」,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加。名稱:女性乳房自我檢查與乳癌防治時間:5月7日(四)上午10:00~中午11:0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1樓中央大廳洽詢:桃園長庚癌症篩檢辦公室 徐小姐(03)3196200轉3355

【免費講座】中醫觀點論痠痛

【免費講座】中醫觀點論痠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長期姿勢不良或是運動傷害,都有可能造成肌肉筋骨痠痛,中醫把筋骨痠痛歸於「痺症」,是因為氣滯血瘀、閉阻不通等所產生的症狀,如何暢通筋絡氣血,才是避免筋骨痠痛的不二法門。有鑑於此,高雄長庚特別舉辦「中醫觀點論痠痛」,邀請中醫部高照為醫師主講,增進長輩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中醫觀點論痠痛時間:5月13 日(三)上午9:30~10:30地點:高雄市大社區保社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大社區保社里中正路367-1號)洽詢: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龔千琇小姐(07)7317123轉2023

立夏飲食減鹹多吃苦 避免消化不良找上門

立夏飲食減鹹多吃苦 避免消化不良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的開始。人們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節氣食俗: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福建閩東吃「光餅」/閩東周甯、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成菜肴,有的地區會將光餅切成兩半,和豆芽、韭菜炒熟,加入煮好的肉、糟糠菜一起食用。江浙吃「七家粥」/七家粥是彙集左右鄰居各家的米,再加上各種豆子及紅糖煮熟而成的大鍋粥,大家分而食之。蘇杭「立夏見三新」吃「野夏飯」/所謂的「三新」,就是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在立夏這天品嘗這些東西,表示夏天已經來了。杭州的孩子會在這天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討米、肉,然後到野地裡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自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意為自比乞丐,以躲避災禍。上海立夏吃蛋、煎餅/立夏當日,孩子們脖子上會掛一個用紅色網子套著的蛋。此外還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黃花苜蓿製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飲食調養原則:增苦減鹹,調養胃氣1)飲食原則是「養陽」,夏季屬火,在五臟上對應心臟,養心可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其泄熱作用有利於心氣不為火熱所傷,其燥和堅的作用也有利於心氣內守。多食酸味、甜味、辣味食物,一可以清熱消暑,二可增加體內水分,以補充出汗的消耗。夏季應多吃養心安神之品,如茯苓、蓮子、百合、棗子等。火氣大的人宜多吃養陰生津之品,如藕粉、銀耳、西瓜、鴨肉等。2)宜採取增苦減鹹、養心助陽、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飲食宜忌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如洋蔥、馬鈴薯、冬瓜、山楂、香蕉、蘋果、芝麻、泥鰍、黑木耳等。多吃酸味食品,還也清淡平和、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芹菜、番茄、黃瓜、草莓、鯽魚、瘦肉等。適量補充蛋白質,如絲瓜、山藥、桃、西瓜、核桃、花生、蛋奶類等。忌/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不要過早或過多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動物內臟、蛋黃、肥肉、魚子、蝦等。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立夏常見病飲食指南立夏時節有很多常見病容易發作,如腎炎、肝硬化、尿路感染、閉經及流行性結膜炎等,而且夏天風多雨少,人體容易出汗,故易導致生理失常。節氣常見病症的飲食指南肝硬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粗硬食物、煎烤食物、帶碎骨的禽魚類,減少攝取動物脂肪、動物油。宜食高蛋白、高糖類、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瘦肉、魚、蛋、蔬果等。晚期肝硬化並有肝昏迷者,應採用低蛋白飲食。浮腫較重或伴有腹水者,應少鹽飲食;如伴便祕,可多食麻油、蜂蜜、芝麻、香蕉,以保持大便通暢。尿路感染/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多飲水。忌辛辣刺激性食品,如酒、辣椒、薑、蔥、蒜等。閉經/虛證的人宜多食具有滋補作用的羊肉、雞肉、豬瘦肉、桂圓、核桃、棗、栗、蓮子、枸杞、山藥等。血瘀的人宜吃清淡、易消化,具有活血通經作用的山楂、青江菜、黑豆、黑木耳、墨魚、柳丁、橘餅等。流行性結膜炎/宜吃清淡、易消化、有營養的豬瘦肉、豬肝、羊肉等。以及果汁或新鮮水果如香蕉、雪梨、蘋果、哈密瓜、葡萄、楊桃、桂圓等。忌酒、洋蔥、韭菜、芥末等辛辣之品,忌黃魚、鰻魚、剝皮魚、鱖魚、鱔魚、烏魚、魴魚、蟹蝦等腥膻發物。(本文摘自/按節氣顧五臟,吃出好體質/時報出版)

醫藥費與生存的十字路口 肺癌病友苦惱

醫藥費與生存的十字路口 肺癌病友苦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標靶藥物的出現也為癌症患者帶來更佳的治療效果與更好的生活品質;其中,近期問世的ALK標靶藥物,對肺癌晚期患者無疑是一大福音。然而,一個月將近20至30萬的醫藥費,卻對癌友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對患者及其家屬也是另一個打擊。 肺癌晚期患無法自主呼吸 用藥10天能下床走動近期出現的ALK標靶藥物,對肺癌晚期病患而言可說是一大福音。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主任郭漢彬醫師分享一個令自己訝異的案例,一位年紀47歲,罹患肺腺癌晚期的男性,當時情況很危急,無法自主呼吸,必須用高濃度的氧氣治療,但經過基因檢測後,發現有他帶有ALK基因的變性,於是就改用標靶藥物治療,用藥三天後這名男患就能正常呼吸,10天後甚至能步行回家。為什麼標靶藥物對病情能有如此大的轉變?郭漢彬醫師表示,過去治療肺癌多半是以化療為主,但有些病患的治療成效不好,研究就發現這些肺腺癌患者大約有5%的人存在ALK基因突變,這個基因會刺激癌細胞不斷的生長,不是現有化療藥劑能夠阻擋的,而利用ALK標靶藥物,便可直接抑制刺激癌細胞生長的激酶。臨床統計,大約用藥兩星期,病情就能逐漸得到改善。副作用低 提高病患生活品質病患最想知道的是,這個ALK標靶藥物是否有副作用問題。郭醫師說明,比較明顯的副作用是眼睛與腸胃問題,可能會有閃光、飛蚊、視力模糊、腸胃敏感、噁心、嘔吐等狀況,每個人狀況不一樣,患者不必過於擔憂,而且比起化療的副作用而言少了許多,相對肺癌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會比較好。最後郭醫師表示,因為ALK標靶藥物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目前病友一個月的醫療費高達20至30萬,龐大的費用對癌友無疑是一筆龐大的經濟負擔,所以臨床發現,很多癌友因為醫藥費的問題,不願意配合治療,因而耽誤病情,實在是很可惜。在健保尚未給付的情況下,郭漢彬醫師說明,大部分病患在兩三個月內都會積極治療,但後來都會因為費用太高而中斷治療,在這樣的情況下,實在無法評估此藥物的整體成效,因此站在醫學的角度上,也期待健保局盡快通過給付,造福更多的肺癌患者。

影像檢查誤判率 最高竟可達四成!

影像檢查誤判率 最高竟可達四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全球統計,在醫療檢查過程中,因為影像判讀錯誤而延誤病情的比例,最高竟可達40%;也就是說,當我們到醫院做影像檢查時,醫師判讀影像錯誤的機會,每100人中就可能出現40位!這麼高的錯誤比例,患者能安心嗎?腦中有白點 擔心罹癌徹夜難眠一名年近30歲的林小姐表示,日前因為常發生不明原因的偏頭痛,經過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後,醫師發現她的腦部有些微白點;雖然告訴她這些白點應該暫時沒有關係,但腦部發現白點的事實,仍然困擾著林小姐,擔心自己是否罹癌而徹夜難眠。後來,經過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進行影像二次判讀後,專科醫師向她說明,腦部的白點其實只是腦部血管與週邊組織的縫隙,並詳細解釋造成頭痛的成因,可能是心理壓力或內分泌失調等因素,這才解除林小姐一直以來的困擾與擔憂。影像診斷專科醫師池永昌表示,檢查影像若發現異狀時切勿驚慌,建議可再讓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進行影像二次判讀,除了能夠及早瞭解真正病因,也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及煩惱。 影像判讀錯誤 比例最高竟可達40%因為健康意識的抬頭,愈來愈多人會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檢查儀器的進步,讓健康檢查的流程日趨簡單方便,但後續的影像判讀卻不容易。池永昌醫師說明,根據全球統計,醫療院所判讀影像錯誤的比例為7~40%不等,發生這樣的原因不難推測,大多因為不是由影像診斷專科醫師來判讀影像報告,因此發生錯誤的比例當然不低;若第一步的影像報告就判讀錯誤,更遑論後續的治療方式是否正確。避免影像判讀錯誤 建議尋求第二方客觀意見 池醫師表示,為避免因為醫學影像判讀錯誤而深受其擾,若病情須開刀治療、看診醫師為非影像診斷專科醫師,或醫師間意見相佐時,都建議患者可以找尋第二方的客觀意見,以影像判讀的專科醫師尤佳,除了可避免影像判讀錯誤,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或不妥當的治療方式,也可讓患者本身感到安心。 最後,池醫師說明,台灣的醫師其實很優秀,但因台灣健保制度的關係,使得每次醫病關係變得很匆促,在這樣的情況下,難保不會出現錯誤判讀的可能;為了避免影像判讀錯誤,國外很早就盛行患者利用網路請醫師二次判讀影像。目前台灣也有二次判讀的專門機構,建議有影像判讀需求的民眾,可利用網路獲得國內外影像診斷專科醫師的資源,一來可以得到中立的第三方意見,二來也能降低心中的恐懼,避免影像判讀錯誤而延誤病情。 

職業婦女久站、負重 小心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

職業婦女久站、負重 小心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

(撰文:許家瑋)(採訪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職場婦女膝蓋疼痛時有耳聞,尤其是久站及負重的工作,長時間下來,關節受損情況日益加重,膝蓋關節退化現象就發生了。關節退化是正常的事情,然而要避免關節炎提早報到、或是減緩症狀,應該要從平日做起,而關節炎是如何發生的、罹患後又該如何治療、保養,也是現代婦女要了解的課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醫師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目前確定的因子如:肥胖、年齡、膝關節曾經受傷或膝關節手術等;再者,像是不當的體能活動、遺傳、抽菸或雌激素缺乏等因素,目前仍然有所爭議。他解釋,由於軟骨內的諸多結構性蛋白會因年齡增長而變化,使得分解大於合成作用,當關節軟骨的磨損越來越嚴重、軟骨修補功能跟不上破壞速度時,關節退化的情況就會出現。 男、女生理構造有差異 女性較易造成膝蓋負擔杜育才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盛行率則會隨著年齡而增加。根據研究數據顯示,年齡大於65歲的人口中,超過一半以上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值得注意的是,在45-55歲之間的男女罹患比例並沒有顯著差異,但過了55歲,女性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則相對高。對此,杜醫師提出3種看法:1) 女性因生小孩的天職,先天骨盆較男性寬,這樣的力學因素對膝蓋未必有利。2) 女性的肌肉力量普遍較男性差,較無保護關節效果。3) 有研究指出,雌激素與骨質和軟骨代謝相關。由於更年期過後會加速軟骨退化,而雌激素有破壞軟骨的作用,含雌激素高者較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但是此一說法仍待進一步研究證實。職業影響膝退化?長時間蹲、跪、久站要注意!而職業是否會加劇退化性關節炎產生?杜育才醫師解釋,仔細觀察之下,職業不一定是全然的因素,但職場上若有長時間蹲、跪、久站、提重物及穿高跟鞋等情況,的確會造成關節退化的可能;另外,對於長期從事衝擊性的運動(如:羽毛球、慢跑、籃球等),或是不愛運動、肌力不足的人也會產生影響。 輕忽膝蓋問題 恐引起腰部、腳踝毛病杜醫師進一步說明,退化性關節炎約有90%以上是以內側膝蓋退化為主,極少數才是在外側。他解釋,人體就像是一台火車,環環相扣,如果其中一節車廂出問題,那麼連結的車廂也會受到影響;同理可證,膝蓋若出問題,長期下來,相關的力學構造像是腰部、腳踝、髖關節等都容易出現問題。 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方式多 無單一黃金準則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杜醫師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 物理治療/當出現初期症狀時,建議先採取物理治療(電療、冷熱敷、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震波等)及適度的運動和減重,以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來說水中運動最佳。水中運動的好處是浮力可以減輕膝蓋壓力,阻力能增進全身肌力,是相當好的有氧運動,另外,游泳、健走、騎單車等對關節壓力較小運動都很好,可以增進心肺功能,骨質密度,強化肌肉關節。最重要的是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可以更好的保護膝關節。2) 藥物治療/假使物理治療仍無法得到緩解時,則可聽從醫囑使用藥物治療,如口服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劑),但需注意,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能會有腸胃出血等副作用,使用前仍需請醫師評估診斷。3) 保健品/有研究認為葡萄糖胺及軟骨素可能有幫助,其中,葡萄糖胺又可被分為3大類,包含硫酸鹽葡萄糖胺、不含鹽基的葡萄糖胺,以及鹽酸鹽葡萄糖胺,不同類別功能皆不同,僅有硫酸鹽葡萄糖胺為國內核准為指示用藥。以實證醫學來說,葡萄糖胺相關產品之療效爭議大,建議民眾服用前,諮詢醫師或藥師專業建議,且不宜攝取過量。4) 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豐富抗氧化劑的食物能減輕自由基對關節破壞;Omega3脂肪酸可以抑制前列腺素作用,減輕關節發炎,可從深海魚攝取;全穀類、柑橘類、綠茶等含有生物類黃酮能增強關節內膠質功能;另外,杜醫師強調,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或保健食品吃了退化性關節炎就會好。5) 針灸、乾針治療、注射治療(如:玻尿酸注射或增生療法)/杜醫師表示,玻尿酸有關節潤滑作用,也有專家認為可以營養軟骨及降發炎。臨床使用發現,約7成以上的病人覺得有改善症狀,但對於在關節內或周邊韌帶肌腱注射類固醇的方式,仍持保留態度。而增生治療是經由注射方式將增生藥劑打到骨頭與韌帶筋膜交界處(附著點),目的是修補受傷、退化、鬆弛或癒合不佳的肌腱韌帶,重新製造發炎修補再生的過程。增生療法能增加軟組織強度,減緩疼痛,重建正常的生物力學,但是,其療效仍有待高品質的醫學研究支持。6) 手術治療/若上述治療皆無法改善退化性關節炎,或膝蓋骨頭壞死等嚴重的患者,可再進一步考慮手術治療。 減輕膝蓋負擔3秘訣:飲食、運動、減重針對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杜醫師強調,首先須解除疼痛,也要避免關節再過度使用,減少對關節造成傷害的因素,如:過度的劇烈活動及體重過重等,以減緩進一步病變。建議民眾,除了要接受治療(藥物、復健、注射治療等)外,規律且適當的運動(如:股四頭肌訓練等肌力強化運動、有氧運動、伸展運動等),也是維持或回復正常關節功能的不二法門。 關心全天下辛苦的媽咪們!送一份特別的禮物五月份也適逢一年一度的母親節,若是媽媽也正好是容易膝關節受傷的工作族群或是55歲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高風險族群,不妨帶媽媽們來接受專業醫師診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送給全天下辛苦的媽咪們一份特別的禮物,就從陪媽媽開始做運動開始!關心媽媽骨關節健康:http://focus.uho.com.tw/arthritis/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