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預防便秘最佳方法!專家:蹲著上廁所

預防便秘最佳方法!專家:蹲著上廁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蹲著上廁所,或是坐著上廁所,前者腳會痠,後者有馬桶蓋不潔的風險,但不管是用哪一種方式上廁所,然而,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同樣都有不少的擁護者。不過,就有國外學指出,若要預防便秘以及痔瘡的產生,其實應採蹲式馬桶,才能讓排泄物一路暢行無阻,速速出來!坐著上廁所 比較容易長痔瘡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指出,德國微生物學家指出,人類的腸道彎彎曲曲,如果是站立或坐下時,腸子會難以放鬆,進一步導致排便困難,需要施以更多力氣,才能將糞便排出,而這會使便秘或是長痔瘡的風險增加。專家進一步指出,如果蹲著上廁所,反而會減少腸道的壓力,讓排便過程更加順暢,因此她推斷,習慣蹲式馬桶的亞洲人,得痔瘡的人較少!只不過若要習慣坐式馬桶的西方人,改以亞洲較為常見的蹲式馬桶,恐怕會讓眾多阿多仔大喊吃不消!

麻疹事件連環爆!免稅店4員工集體遭殃

麻疹事件連環爆!免稅店4員工集體遭殃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管署日前確認3名麻疹病例,為上週公布25歲女性之3名接觸者,分別為24歲、26歲女性及25歲男性,皆因出現咳嗽、發燒、出疹等不適症狀數度至診所及醫院就醫,醫師通報麻疹,經檢驗確診。由於4名個案均位於同一工作場地,發病日期相近,且均無國外旅遊史,故不排除為同一個感染源。追蹤人數達1223 預計觀察至6月3日疾管署表示,該4位感染者之工作場所為免稅商店,平時接待眾多外籍旅客,感染來源最有可能是前往參觀採購之外籍旅客,而衛生單位現已掌握4名個案之接觸者共1,223人,包括親友、同事及就醫時曾接觸之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尚未有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這些接觸者將追蹤觀察至6月3日。由於4名個案於可傳染期間曾坐過916、藍50公車以及高鐵等,目前疾管署已將4人可傳染期間的活動史公佈,因此,呼籲該時段出入該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若出現發燒、出疹等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麻疹傳染力高 出疹前後都要提高警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6例麻疹確定病例,5例為國內感染、1例可能為中國大陸境外移入。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疾管署提醒,接種疫苗是預防的最佳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醫院接種MMR;不確定是否曾感染麻疹的中壯年人,及部分幼年曾接種疫苗,但擔心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青年族群,可諮詢醫師評估。

三歲娃發燒多天、草莓舌 川崎氏症上身

三歲娃發燒多天、草莓舌 川崎氏症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到6月不但是腸病毒好發的季節,最常見的小兒後天性心臟病「川崎氏症」也好發在四到六月,醫師提醒,如果小朋友發燒五天以上不退,就要進一步檢查是不是川崎氏症,以免錯過黃金時間,引發冠狀動脈瘤,成為健康的不定時炸彈。一名3歲的黃小妹,一開始發燒,家人以為只是感冒,沒想到高燒多天不退,就醫時兩眼結膜充血變紅,舌頭整片紅通通,變成草莓舌,加上嘴唇紅裂出血,手腳末端紅腫,四肢和軀幹也出現紅斑皮疹,經衛福部豐原醫院小兒科馬志豪醫師診斷為川崎氏症。而經超音波檢查,小兒心臟科林聖哲醫師也說,小妹妹血管因為發炎擴大,有心包膜積水情況,證實川崎氏症,如果繼續惡化,冠狀動脈就會瘤狀化。川崎氏症好傷「心」  好發4~6月馬志豪醫師表示,川崎氏症是全身性的血管炎,會造成冠狀動脈血管凸出變形,也就是瘤狀化,變成後天性的小兒心臟病,感冒或者泌尿道感染等,造成發燒的症狀都可能誘發。一旦形成血管瘤,小兒也可能發生有如老人家的心肌梗塞狀況,也有血管爆裂猝死的危險。嚴重恐致死   5危險指標助辨別台灣每年新增800個川崎氏症的病例,每個季節都可能出現,不過四到六月發生病例最多,這個季節得要特別小心,如果發燒超過五天,且有下列這5種特徵絕對不能輕忽,包括紅眼睛、草莓舌、頸部淋巴結腫大、四肢末端紅斑浮腫、以及身體出現皮疹,這都是危險指標。 

自認吃2種藥效果加乘?竟害他乳酸中毒

自認吃2種藥效果加乘?竟害他乳酸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72歲的王先生,平常有「逛醫院」的習慣,且因血糖升高,前後分別至兩家醫院看診拿藥,回家後他認為兩家醫院開的降血糖用藥長得不一樣,一次吃兩種效果會加乘,殊不知服用完藥物後,便出現意識不清、呼吸困難等症狀,被家人送急診,經過了解及檢查後,評估可能是過量使用降血糖藥品,導致乳酸中毒所致。老人家生理機能退化 恐影響藥物代謝率大林慈濟醫院藥師劉祐瑋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機能退化,使得藥品代謝速度也會跟著受到影響,所以,民眾在服用藥物時需格外小心,特別是老人家,不僅罹患慢性病的機會高於年輕人外,也經常因為自我照護能力降低與環境等因素,出現許多用藥問題,例如:跨科或跨院看診,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導致藥物過量、藥物間產生有害的交互作用、自行服用偏方、捨不得丟棄藥物等。藥物、保健品一起吃 當心產生交互作用除了這些錯誤的用藥方式,有些藥物也較容易在老年人身上產生副作用,使用時也藥需特別留意,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心臟血管用藥、抗生素、口服降血糖劑、胰島素等,另外,若是患者在服用藥物的同時,也併服中草藥、保健食品等時,恐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因此,建議民眾就醫時,將平日所服用的保健食品,請醫師或藥師確認是否可以同時併服。長者領藥時 應仔細詢問藥物的使用方式最後,劉祐瑋也提醒年長者,在看診時要清楚告知醫師不適症狀,是否曾經對藥物、食物或其他物質如花粉、動物皮毛、精油等過敏情形;領藥時要確認藥袋姓名一致,詳細詢問藥師有關藥品使用目的、用法與注意事項,必要時可請藥師以記號或圖示方式標註藥品使用時間,避免遺漏或服藥錯誤;至於服用藥物後,也要多留意身體對於服藥後的反應,如出現不適,應立即與醫師、藥師聯絡。

傳遞光明希望!盧廣仲用歌聲 為蒙古眼疾兒童打氣

傳遞光明希望!盧廣仲用歌聲 為蒙古眼疾兒童打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蒙古貧富差距極大,在遼闊大漠的孩子,眼睛生病或受傷了,幾乎沒有機會接受治療。因此,奧比斯基金會「光明大使」的音樂鬼才盧廣仲,於今年5月上旬前往外蒙古探望眼疾兒童。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拿起吉他為小朋友即興演唱,除了訪視慰問病童外,盧廣仲也直擊到的蒙古兒童眼疾的現況帶回台灣,希望為發展中國家弱勢眼疾兒童籌募醫療經費。外蒙兒童    9成眼疾問題嚴重蒙古貧富差距相當大,每天收入低於美金一元的人口佔全國的1/4。許多孩子深受屈光不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以及先天性白內障、斜弱視等眼疾所苦,卻因出生在偏遠、貧窮的地區,根本無法獲得治療的機會。由於當地配鏡相當昂貴,加上醫療資源集中在首都,因此有近9成患有屈光不正的眼疾兒童,無法進行配鏡。此外,隨著醫學進步,蒙古的早產兒的存活率提升,由於缺乏受過小兒眼科專業訓練的醫師進行臨床篩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機率也急遽攀升。巨大的城鄉差距,使得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被迫放棄治療,導致令人悲痛的失明結局。提供孩子清晰視力    號召蒙古護眼天使奧比斯基金會董事長蔡瑞芳醫師表示,非常感謝盧廣仲無償擔任奧比斯「光明大使」,以傳遞快樂希望的方式關懷當地貧困、缺乏醫療資源的眼疾兒童,希望邀請社會大眾一起響應,奧比斯全球防盲救盲使命,為眼疾孩童籌募醫療經費,只要捐款就可幫助30個蒙古孩子配鏡和治療屈光不正。期盼能招募100名蒙古「護眼天使」,幫助3千個孩子重見清晰世界。

520世界僵直性脊椎炎日 「藝」起運動傳愛

520世界僵直性脊椎炎日 「藝」起運動傳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僵直性脊椎炎為一種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大部分最先察覺到的症狀為下背晨間僵硬和酸痛,經常會先誤認是生長痛或運動痠痛,藉由活動伸展會獲得改善;相反的,若不動、長期休息症狀則會更嚴重。少部分患者的初期症狀則以兩側腳後跟或足底慢性疼痛、眼睛發紅為主。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高正理事長表示,當病友說出發病當時的辛酸與無奈,都激動不已,自己也是病友更能體會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為支持所有病友勇敢面對疾病的挑戰,今年協會以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的英文縮寫「AS」命名活動,舉辦『AS, YOUR FRIEND過關斬「僵」接力賽  72小時運動傳愛』的影片串連活動,期望社會大眾一同關心、支持AS患者,做他們的最大支持者。本身同樣是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的藝人阿緯,也透過影片分享罹患AS的心路歷程。他表示,一開始發病時,以為是跳舞過度所導致的腰酸背痛現象,後來下背痠痛加劇,進一步至就醫才發現原來是僵直性脊椎炎作祟。為了改善日漸嚴重的痠痛現象,阿緯除了尋求正確的治療外,也比以往更積極的鍛鍊身體,成功讓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狀況減輕到最低,也成為粉絲眼中的小巨人。截至目前,已有逾百名病友、醫師、藝人與網友加入此活動,藝人部分包含邰智源、陳漢典、阿緯、阿喜、潘若迪、JR紀言愷、戴祖雄、主播張雅婷等人皆共同響應,超過百萬位網友相挺。5月20日是世界僵直性脊椎炎日,高理事長呼籲國人以實際行動關懷相挺,並鼓勵病友,規律追蹤、依照醫囑用藥,並依照病情挑選合適運動,養成運動習慣是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此能夠減少併發症,擁有美好的生活。

咳嗽數週好不了 2月大男嬰染百日咳

咳嗽數週好不了 2月大男嬰染百日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咳嗽一週好不了,甚至症狀有加重的傾向要注意,恐是百日咳在作祟!日前,一名2個月大的男嬰,在就醫前二週開始出現咳嗽及流鼻水的症狀,且咳嗽愈趨嚴重,精神活力及食慾明顯下降,後來持續一個禮拜因發燒及呼吸急促入院檢查,才發現他感染了百日咳,所幸在接口服抗生素治療五天後,症狀明顯改善並康復出院。嬰幼兒罹百日咳 恐會造成肺炎、死亡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楊雯倩醫師表示,百日咳感染初期的症狀與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難以區分,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其傳染力強,但也因此常較晚才被診斷出來。而症狀在初期時,包括輕微咳嗽及流鼻水等,持續一週後,咳嗽會逐漸加劇,典型症狀為嚴重的陣發性咳嗽,甚至可持續數十秒不停,如機關槍式的連續性咳嗽,咳嗽結束後並伴隨有吸氣性哮喘聲。成人得到百日咳,症狀通常較為輕微,故容易掉以輕心,導致傳染給嬰幼兒,而嬰幼兒感染後症狀較為嚴重,可能會有嘔吐、呼吸暫停、發紺等現象,甚至可能造成肺炎或死亡。兩個月以下嬰兒未打疫苗 恐易受到感染根據疾管署統計資料指出,這幾年台灣百日咳確診人數逐年升高,近半數患者為尚未接受疫苗施打的嬰幼兒,若以我國目前現行的疫苗施打政策來說,百日咳疫苗包含在五合一疫苗之內,於兩個月、四個月、六個月,以及兩歲三個月時施打,如小於兩個月的嬰幼兒,尚未具有疫苗施打後的抗體保護,是容易受到感染的高危險族群。最後,楊雯倩醫師提醒民眾,由於疫苗施打後的抗體保護力可持續十年左右,部份成人的疫苗保護力隨著年紀增長日漸下降,因此建議孕婦、嬰幼兒主要照顧者,和較常與小嬰兒接觸的醫護人員施打成人劑型之百日咳疫苗,以保護還未接種疫苗的嬰幼兒。

海灘比基尼奔跑妹罹白斑症 穿著清涼成追憶

海灘比基尼奔跑妹罹白斑症 穿著清涼成追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如果身體皮膚突然出現東一塊白西一塊白,可要多加注意。就有一名三十歲的女性,原本充滿自信的她,夏天都會穿著清涼的比基尼到海灘去奔跑玩耍,然而,這一兩年大腿竟然開始出現不明白斑,更因此愈長愈多,讓她自信嚴重受挫,從此不敢再去海灘,值到經皮膚科診斷之後,才確診罹患所謂的白斑症。白斑症盛行率達百分之二!什麼是白斑症?白斑症顧名思義,就是皮膚上會長出一塊塊的斑點,整體而言,發生的原因,都和自體免疫疾病、遺傳、黑色素缺乏等相關,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曾興隆指出,在台灣白斑症的盛行率,大約落在百分之二左右,換算下來,全台還是有十多萬人有白斑症,人數不算少數。大致上,白斑症的治療,大多藉由光照以及擦含類固醇的藥膏,而依症狀嚴重程度,治療的時間又有所不同,症狀較輕可能一至二個月就能治癒,但若症狀較為嚴重,斑塊更已蔓延全身,治療就會顯得較為棘手,時間恐怕拉長到好幾年。白斑症好發年齡 多半落在青壯年曾興進一步說明,頭臉、四肢、眼、鼻、嘴、腋窩及下背部較易出現白斑,大小、數目、範圍會因人而異,嚴重者甚至可能遍佈全身。從小朋友至老年人都可能患病,最常發生10~30歲間年輕人,50%的患者會在20歲前發病。由於白斑症的患者,皮膚受到黑色素的保護較少,若久曬太陽,罹皮膚癌的風險就會增加,曾興隆指出,雖然白斑症不會對生命造成立即性的影響,但若久拖不管,當疾病蔓延全身,不僅治療困難度會增加,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門診上有過白斑症患者罹憂鬱症的案例,所以提醒身上如果出現白斑,就要及早尋求醫師診斷!

非吃止痛藥就好!9大頭痛症狀別輕忽

非吃止痛藥就好!9大頭痛症狀別輕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頭痛是非常常見的症狀,每年有7到8成的民眾有頭痛的症狀,而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有過頭痛的經驗,大多數的民眾都有自己處理頭痛的方法,有人選擇忍耐過去,有人選擇好好大睡一場;有人自行服用成藥止痛;也有喝咖啡或喝酒緩解疼痛;而找醫師求助者反而是少數,但簡單的頭痛也可能暗藏危險。腦部疾病常以頭痛表現    當心有致命危機成大醫院急診部林士豪醫師說明,大腦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腦細胞一旦受損後難以復原或再生,而腦部疾病最常以頭痛表現,但也因為頭痛過於常見,往往民眾容易忽視而不就醫。有些頭痛甚至可能有立即致命危險或嚴重後遺症,例如顱內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腦膜炎、顱內壓上升、腦腫瘤、腦靜脈竇栓塞、顳動脈血管炎等。因此,林醫師也提醒民眾,若有頭痛伴隨以下症狀,可別以為吃止痛藥就好,請務必立即就醫:1)突然劇烈的頭痛,你覺得這輩子最嚴重的頭痛。2)頭痛伴隨意識變化。3)頭痛伴隨有無法解釋的發燒。4)有局部的神經學症狀,例如講話講不清楚、複視、手腳無力等。5)在劇烈運動時發生的頭痛。6)最近曾有過頭部外傷的病史。7)頻率和強度比過去的頭痛更激烈,或是服用平常的止痛藥卻仍然無效。8)50歲之後才發生新的頭痛。9)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問題,例如有惡性腫瘤的病人。

大隻雞慢啼? 2歲還不會說話應速就醫

大隻雞慢啼? 2歲還不會說話應速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老一輩的人總說「大隻雞慢啼」或者「大器晚成」,但經常有家長擔心的表示,家裡的孩子2歲了還是不開口說話,或者只喜歡用手比或用肢體方式請大人協助,有時候甚至容易發脾氣。對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兒童復健中心團隊提醒,家長若察覺家裡的孩子比同年齡的兒童出現明顯落後的現象,須安排就醫諮詢、評估,別錯過了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100名兒童,便約有6至8名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表示,若家長能夠即早發現,盡早帶孩子進行早期療育的服務,這樣除了可以避免惡化,對於輕度障礙的兒童甚至可能經過適當療育而能夠生活自理。孩子滿2歲   應該具備約50個詞彙南投醫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表示,大部分1.5歲至2歲的孩子正慢慢地學著成人的說話,開始有單字、詞彙的出現,例如:爸、媽、狗狗、車車、不要等。滿2歲左右應該具備約50個詞彙,如果孩子的表現明顯落後,建議尋求復健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等早期療育團隊的評估,找出問題的所在。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也表示,在南投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主要治療類別為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治療師會根據評估兒童的結果,針對兒童設立復健的目標,並進行治療、訓練。希望能夠透過治療活動,提昇兒童各個領域的能力,使發展遲緩的兒童能把握療育的最佳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