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生蠔染諾羅病毒 綠島遊客102人上吐下瀉

生蠔染諾羅病毒 綠島遊客102人上吐下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綠島餐廳今年6月底傳出遊客食物中毒事件,共計造成102人上吐下瀉,76人送醫慘況,經食藥署調查證實為生蠔引起諾羅病毒食品中毒,已下令綠島地區餐廳6月30日起暫時停止供應生蠔,7月份未有新增通報病例。抽檢諾羅病毒呈陽性 1萬6千公斤封存台東縣衛生局於6月26至30日間,陸續接獲7起疑似食品中毒案,經調查發現,7起案件患者都曾到訪綠島「池塘有魚」餐廳用餐,並曾食用生蠔,台東縣衛生局立即進行流行病調查,抽樣的2件生蠔皆檢出諾羅病毒陽性,隨即封存業者涉案生蠔共約70.7公斤(1244顆),並退運至最終供貨業者高雄市「佳品水產有限公司」與「佳富水產有限公司」。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調查確認,2家上游水產公司分別在今年4月及6月,向韓國進口生蠔,共計16447.5公斤,目前已全數完成下架、回收並封存,依食安法可處6萬以上2億以下罰鍰。防諾羅有撇步 肥皂洗手、避免生食食藥署解釋,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易受污染之食品有即食食品、沙拉、冰品、生鮮魚貝類等,並進一步強調,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是預防諾羅病毒造成食品中毒最重要的措施,平時應常用肥皂洗手,並且避免生飲生食。

夏天中暑患者增2成 快喝冬瓜茶來消暑

夏天中暑患者增2成 快喝冬瓜茶來消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日高溫炎熱,雖然有多數民眾都會藉由冰品、冷飲來消暑,但在門診上仍發現,頭暈倦怠、昏昏欲睡、肩頸不適、胸悶口渴、食欲不振,甚至噁心想吐的患者增約2成,且不少人明明已經出現中暑症狀而不自知,因此,為幫助民眾對抗酷熱夏天,醫師提供了中醫消暑的小秘方,只要利用冬瓜、西瓜,就能簡單自製清涼飲品來解熱消暑。口渴身熱冒然吃冰 恐會影響腸胃道消化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鄭宜哲醫師表示,中暑在中醫上俗稱為「發痧」或「中暍」,一旦出現症狀時,千萬不要因為口渴身熱就冒然吃冰,以免原有的頭痛、鼻過敏症狀會更嚴重,女性的經痛會加劇,也會影響腸胃道消化。如果真的很想吃冰,建議可利用細嚼慢嚥的概念,先把冰品含在口中,讓溫度回溫到接近體溫再慢慢吞嚥,不但品嚐食物美好風味,有涼爽感,也不會影響心肺呼吸、腸胃消化系統,既消暑又不增加身體負擔。西瓜、冬瓜飲 夏天喝這最對味至於飲料,醫師則建議民眾可買冬瓜磚或是西瓜,回家熬煮,再用環保杯盛裝,不僅喝的安心,更對身體有害無益。因為冬瓜利水、消暑,遵循古法製作不會有許多化學添加物,且糖尿病人還可選擇低糖或是無糖冬瓜茶,避免攝取過多糖份。西瓜皮清熱、解渴、利尿,削掉西瓜最外層綠皮,可熬湯有類似冬瓜的香味,如果覺得平淡無味可加一點點糖,消暑效果甚至比冬瓜還好。氣喘過敏、生理期 喝冷飲易加重病情拉肚子最後,鄭宜哲醫師提醒,女性生理期或懷孕、氣喘過敏、有呼吸系統疾病、頭痛、血壓偏高、腸胃消化功能不好者,都不適合吃冰品冷飲,因為很容易加重病情甚至拉肚子,需多加留意。

南韓MERS疫情趨緩 12天無新增個案

南韓MERS疫情趨緩 12天無新增個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南韓MERS疫情雖從7月7日至今都無新增確診個案,且隔離觀察人數也日漸降低,所有風險醫院均已過觀察期未再有病例發生,由此可見,疫情目前正處於趨緩的狀態,其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也由第二級:警示調降至第一級:注意。只不過,新北市衛生局仍要呼籲民眾,前往南韓旅遊仍需正確勤洗手、咳嗽戴口罩,避免出入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場所,返國後14日自主健康管理,確保自身健康。沾濕雙手就擦乾 無法降低感染率依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自2012年9月至今年7月14日,全球累積1,368名病例,其中490例死亡,死亡率3~4成,以沙烏地阿拉伯病例數最多,南韓次之。衛生局提醒,現值暑假期間,若民眾前往南韓或中東地區旅遊,務必先瞭解當地相關疫情,並確實做好個人衛生及防護措施,不要聽信偏方和網路謠言,舉例來說,像是沾濕雙手就擦乾的「沾醬油」洗法的傳言就是不正確。正確勤洗手應是濕、搓、沖、捧、擦5步驟,或隨身攜帶濃度60%~95%的酒精性乾洗液,每次至少2~3c.c搓20~30秒搓乾為止,才可減少致病原感染機會。自中東、南韓返台 仍要自主管理14天衛生局呼籲民眾,自中東及南韓返國後應自主健康管理14天,若出現發燒、腹瀉或急性呼吸道等症狀,應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及相關接觸史等,以利及早診斷,防止疫情擴散;如無症狀,仍須自主健康管理14天,早晚量體溫,注意自身健康狀況。

挨餓、父母不睦 8大點及早發現受虐兒

挨餓、父母不睦 8大點及早發現受虐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週內連續發生5起兒童遭受虐待,震驚全國,更引發社會大眾對於兒少受虐議題的關注,保護服務司呼籲民眾,多多關心身邊親友,尤其是有6歲以下未就學、未就托幼童的家庭,更需要大眾適時表達關心。受虐兒少比例呈現上升 盼民眾發揮雞婆心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近3年受虐兒少人數雖呈現下降趨勢,然而受虐所佔比例卻由20.8%上升至 22.6%,顯見在預防端仍有精進檢討之處,除了責任通報人員及網絡人員外,也呼籲社會大眾發揮「雞婆心」,展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見義勇為的精神。親友、鄰居提高警覺 一不對勁就通報保護司表示,自7月11日迄今發生的4例虐童及1例殺子後自殺案件,其中僅有2件為高風險家庭通報後服務在案,3件未有兒童虐待或高風險家庭通報紀錄,張秀鴛司長表示,受虐兒童除了遭受身體虐待外,也可能因被照顧者疏忽、受到精神虐待甚至性侵害等,因此,除了施虐者外,親友、鄰居更應該提高警覺,可以從基本需求8大點觀察起。1) 尿布/沒有經常更換。2) 居住條件/髒亂不堪、出現蠅蟲。3) 挨餓/孩童可能經常向別人討東西吃。4) 衣著/冬天穿著單薄,或是衣服破舊不堪。5) 父母感情不睦/照顧者經常吵架,孩子成為出氣筒。6) 可能遭受性侵害/孩子年紀漸長,卻還是全家一起睡,甚至一起洗澡。7) 受傷在不正常位置/照顧者稱孩子跌倒,但瘀青、受傷處卻在跌倒不會傷到的地方。8) 照顧者有精神方面問題/情緒負面、脾氣暴躁、吸毒或者有酒癮等,甚至拒絕、逃避社會局介入調查。若發現以上情形,可播打衛生福利部設置的「113保護專線」,24小時接受民眾諮詢及通報兒童保護事件,不怕報錯,只怕錯失通報機會,全民一起守護受虐兒少的安全。

中老年女性乳房檢查比例低 醫:3大迷思所致!

中老年女性乳房檢查比例低 醫:3大迷思所致!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日前新聞報導1名40多歲婦人,腫瘤撐破乳房皮膚,發生潰爛、惡臭等症狀,卻噴香水掩飾而未就醫,直到被家人發現前往診療時,已是乳癌第三期。乳房專科池永昌醫師表示,臨床發現,中老年人面對乳房檢測時態度的確會比較消極,甚至乳房發生病變也不予理會,容易延誤就醫治療的黃金期。3大迷思延誤乳癌治療黃金期乳癌一直高居全台女性癌症第1名,不過初期診斷率卻不高。而中老年婦女在面對罹患乳癌後,治療態度並不積極,就連乳房定期健康檢查人數也偏低。對此,池醫師表示,門診上也曾遇到一名37歲的婦女,一樣發現乳房有腫瘤,卻不肯就醫,後來因腫瘤大到連穿內衣都有困難、並有惡臭,才前來求診。為什麼有些人生病卻遲不就醫呢?池醫師說,主要有三個錯誤迷思導致。1) 迷思一:以為癌症是不治之症,再活也沒幾年?池醫師說,這個觀念大錯特錯!乳癌是所有癌症中可治癒機率高的一種癌症!根據資料顯示,到了乳癌第二期,五年存活率可達85%;到了第三期,還有一半的機會可以存活。所以,這類族群常會面臨「延誤治療時機,反而折磨了自己與家人」的狀況。2) 迷思二:一旦檢測出乳癌,乳房就須切除?池醫師表示,在醫學不斷進步下,許多乳癌病患都接受「乳房保留手術」,民眾不必擔心罹患乳癌就須將乳房整個切除,應視每個人病況而不同,且乳房保留手術技術越來越純熟,民眾不應過度擔心。3) 迷思三:乳房X光攝影必須擠壓乳房,反而使癌細胞擴散?池醫師說明,在臨床上,有少數中年女性認為透過乳房X光攝影,因必須擠壓乳房,除了怕痛,還擔心癌細胞因擠壓動作而擴散;事實上,傳統的乳房X光檢查的確需壓迫乳房,不過並沒有醫像醫學研究顯示擠壓會造成癌細胞擴散。子女陪同乳房健康檢查 保障長輩乳房健康根據新英格蘭雜誌報導指出,WHO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定期進行乳房X光攝影的女性,死亡率可降低40%;池醫師說,若能再搭配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乳房的健康可以更加有保障。池醫師呼籲,「家中有長輩的子女,應勸導家人進行定期乳房健康檢查。」中老年婦女的乳房健康檢查比率一直很低,若經濟能力許可,乳房健康檢查應該進行至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為止,才是保障乳房健康的正確作法。

B肝醫療費高!婦人負擔不起拖成肝硬化

B肝醫療費高!婦人負擔不起拖成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戰勝肝病,除了要有正確的治療觀念外,健保上若能放寬治療限度,對於患者而言,將會是一個最大的助力!一名60歲的婦人,因患有慢性肝病需長期接受治療,但因健保只給付兩次療程,使得她無法支付後續的醫療費用,導致病情進展為肝硬化。對此,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呼籲,只要B肝病患符合治療標準,就要放寬治療限制,以免增加肝癌風險。停止服用B肝藥物 病毒將複製、復發「健保給付期滿停藥不代表治癒,後續復發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肝硬化、肝癌!」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表示,B型肝炎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何時開始治療與結束。雖然B肝藥物雖能抑制病毒複製,但治癒率低,一旦停止治療病毒後,就有再複製、復發的風險。且若未能即時接受治療,還可能會導致嚴重型的肝炎,如黃疸、凝血功能異常;若肝纖維化嚴重者,更可能會演變成肝衰竭、肝癌,造成病人、家屬與社會龐大負擔。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 C肝藥物副作用多除了B肝患者外,台大醫院內科高嘉宏醫師表示,C型肝炎也是肝癌高危險群,目前國內C型肝炎患者約有40~60萬人,但卻只有一成的患者接受治療,其餘則是因害怕副作用中途放棄治療,或不適合接受傳統治療的患者,而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健保給付的C型肝炎標準治療,是注射長效性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藥物,C肝患者必須接受治療至少半年至1年的時間,大約7~8成可治癒,但卻有持續發燒、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情緒低落等副作用,讓部分患者感到相當不適而選擇停藥,所以,呼籲健保署應盡速開放給付新型口服藥物。

日飲兩杯茶 抗發炎還能延年益壽

日飲兩杯茶 抗發炎還能延年益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許多人都有喝茶的習慣,不管是在精神不濟時來杯茶提神醒腦,還是吃太油膩時來杯茶去油解膩,只要提到茶,想到的都僅有好處而已!而日前在澳洲更有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女性若想延年益壽,每天喝2杯的茶,五年後竟可以降低4成死亡風險。每天兩杯茶 才能達到保護功效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澳洲的研究團隊,針對1000多名75歲以上的女性進行分析,其中包括喝茶與咖啡的總量,結果發現,飲食中攝取較多類黃酮者存活率較高。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因為茶葉中的類黃酮,有助保護身體,避免受到心臟病、癌病等疾病的破壞,且透過研究發現茶葉中的類黃酮,對女性而言特別有益,只不過一天要攝取350毫克,等同於兩杯茶的量才能達到此效果,而目前此刊於《臨床營養學期刊》。巧克力、水果、紅酒 皆含有類黃酮類黃酮對身體的好處,除了可降低死亡的風險外,先前的研究還發現,它可降低卵巢癌風險、活化掌管學習與記憶的海馬迴、抗發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功能、預防動脈阻塞等,好處多到數不盡。只是要特別注意,含有類黃酮的成份的食物多,包括巧克力、水果、紅酒等,所以,在食用含有類黃酮的水果時要小心,如柚子、葡萄柚,因為它在體內會轉化為香豆素,進而抑制代謝作用,與降血壓的鈣離子通道阻斷劑、statin類降血脂藥、抗心律不整藥及免疫抑制劑、部分安眠鎮靜劑與抗憂鬱、焦慮藥物等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男子3顆腎瘤齊發 達文西手術半小時切除

男子3顆腎瘤齊發 達文西手術半小時切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9歲的銀行經理在健檢時,發現右腎長了1.5至3.5公分不等的腫瘤,三顆齊發極為罕見,手術難度也特別高。腎臟缺血缺氧不能太久,手術壓縮在30分鐘內,才不至於損傷剩餘腎臟。因此,醫師為病患清理腎臟的3顆腫瘤,運用達文西手術和時間賽跑勝出,達成完全切除病灶,也成功保留半顆腎臟,腎功能幾乎不受影響,且追蹤一年至今沒有復發跡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黃志平醫師說,由於腎臟血管及血流豐富,直接切除腫瘤,容易大量失血,因此動刀前須以血管夾阻斷所有進出的大血管,待腫瘤清理乾淨且縫合止血後,才能放開血管夾,恢復腎臟血流。另一途徑是,阻斷血管前,在腎臟周圍堆放大量冰沙降溫,讓腎臟承受較長的缺氧時間,以完成腎臟保留手術。男性罹患率高   腰背痛、血尿是警訊腎臟缺血的時間越短,腎臟保留的成效越好。所以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精準快速的摘瘤且多層縫合止血,成了選擇。黃志平醫師說,若用傳統開刀或單純腹腔鏡進行,絕無可能在30分鐘內完成,此時可考慮達文西手術,透過機器手臂,讓醫師可以充分掌握時間,完成手術。 黃志平醫師提醒,腎臟惡性腫瘤9成以上為腎細胞癌,年齡分布從20歲到80歲不等,男性罹患率是女性的2倍。且腎細胞癌早期多無症狀,通常是到了中後期,腫大的惡性腎壓迫到腎臟周遭的神經,才會出現單側背痛或腰痛。而腫瘤侵犯到腎臟集尿系統時,肉眼可見的血尿也是警訊之一。腫瘤初期無症狀階段,可由影像檢查現形,所以每年定期健檢,有助於早發現治療。

台中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病媒蚊藏匿於豬圈

台中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病媒蚊藏匿於豬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日前疾管署公布,上週國內新增日本腦炎4病例,分別分部於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及屏東縣各1例,其中台中市更是今年首例個案,今年截至目前已累計19例確定病例,多集中於中、南部,疾管署提醒,目前為日本腦炎流行高峰期,請民眾除加強防蚊措施。上週新增4案例 台中市今年首發疾管署表示,新增4例個案,年齡介於24至55歲,發病期間出現發燒、頭痛、意識障礙等症狀。目前2名個案已康復出院,餘2名仍分別住加護病房及普通病房治療。其中台中市案例更為該市首發,染病的33歲男子家住太平區,無慢性疾病也沒有旅遊出國史,烏日區的工作地附近有豬圈,因發燒、頭暈、頭痛等症狀就醫,後確診為日本腦炎病例。疫情調查顯示,此次新增案例中,有3名個案住家或工作地2公里內有豬舍、鴿舍、水稻田或溪流等,研判感染源可能在附近,另1名南投縣個案,活動地點附近並無高風險場域,但於潛伏期間曾有南投縣及新北市活動史,目前仍在調查感染源。此4名個案相關接觸者均無不適症狀。黃昏與黎明時段 務必做好防蚊措施疾管署強調,每年6至7月為日本腦炎流行高峰期,日本腦炎病媒蚊主要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豬為病毒的主要增幅宿主,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於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燙傷患者補充6營養素 提升免疫力助修復

燙傷患者補充6營養素 提升免疫力助修復

(優活健康網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因八仙塵爆,國人對於燒燙傷的相關資訊更加重視。營養師表示,燒燙傷的患者比起平時約需要提高約2倍的熱量,而且蛋白質需佔總熱量的20%,如此才能應付肌肉及體蛋白組織的快速分解。此時若給予足夠的熱量以及必要的營養素就能幫助傷口組織修復、抵抗外來的感染與肌肉組織的耗損,幫助傷口早日復原。加強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大千綜合醫院鄭羽孜營養師說明,由於患者的嚴重度不同,腸胃道功能也會改變,從消化不良到腸阻塞,甚至無法進食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因此會依患者的狀況給予從流質、半流質、軟質到正常飲食等不同的營養處置。鄭羽孜營養師建議,當患者能正常由口進食後,除了基本高熱量高優質蛋白食物,例如:豆魚肉蛋類之外,以下這些營養素及礦物質也有助於傷口修復及提升免疫力:●蛋白質/可動物性蛋白質較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建議每餐可攝入2-3兩的肉類,例如鱸魚湯、粉蒸排骨或是珍珠丸子都是不錯的選擇。●維生素C/維生素C可參與膠原蛋白合成及提昇免疫功能,助傷口癒合,因此每天建議攝取兩次,每次500毫克,像是芭樂及柑橘類水果都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A是維持免疫功能和表皮生長的重要營養素,建議每天攝取10000IU,像是胡蘿蔔、甘藷、南瓜、深綠色蔬菜、肝臟、牛奶等都是富含的食物。●鉀/為了讓蛋白質有效的被利用,補充鉀是重要的元素,可從香蕉或奇異果中攝取,也可將紅豆、綠豆做成簡單甜品。●鋅/鋅是能量代謝和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輔助因子,建議每日補充220毫克的硫酸鋅,若是天然食物來源,像是瘦肉、牡蠣、肝、蛋、奶製品。●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可維持免疫功能,幫助能量、胺基酸與核酸代謝,也能協助蛋白質合成;像是糙米、全穀類食物、奶類、深綠色蔬菜、肝臟、動物性蛋白質等。燒燙傷的患者從傷口復原、復健到完全康復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個階段需要補充及加強的熱量與營養素會有差別。因此鄭羽孜營養師提醒,如果患者或家屬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詢問醫院的營養師或醫療人員,切勿聽信偏方而造成傷口或疾病的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