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夏季消水腫 按壓3穴位改善代謝

夏季消水腫 按壓3穴位改善代謝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覺起來,兩頰、下肢及眼下浮腫,是許多人的困擾。中醫師表示,除了要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其實要消除水腫,就要從最關鍵的「脾」著手,其次才是肺與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吳修安醫師表示,夏天養生著重養脾,因為脾臟主導水的運輸,同時也掌握體內濕氣的去留,所以顧好脾臟的健康不僅可消水腫,還能兼顧養生。4個壞習慣   使循環、代謝變差但中醫講求預防,在治療之前,應該先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包括:缺乏運動、 暴飲暴食、吃太多冰品冷飲以及喜好重口味、過鹹的食物,都會傷害脾腎的陽氣,引起水液的代謝異常,最後引發水腫。穴道按摩、食療  加強排水因此除了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外,可多喝水以利排汗小便,將多餘的水分代謝外,吳修安醫師教導民眾,平日可透過按壓3穴道,如:位於肚臍上方1個大拇指寬處的 水分穴,適度按壓助於消水腫、促進新陳代謝,可避免食用冰飲造成氣血循環不佳和肥胖問題。及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的陰陵泉,也助於消除下半身的水腫;還有按壓湧泉穴,也可調理脾胃,加強吸收和排洩的功能。此外,吳修安醫師也建議可食用薏仁、紅豆、赤小豆、冬瓜、薑絲絲瓜等利水食物;或用10克車前子以熱水沖泡成一杯,直接飲用,不僅可有利尿功能,又可治療高血壓,泌尿道感染。

病從口入!生食海鮮冷盤 竟害她染上A型肝炎

病從口入!生食海鮮冷盤 竟害她染上A型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由於公共衛生條件的改變,目前30歲以下的年輕人,大多都不具有A型肝炎保護抗體,但近年來,隨著外食人口增加、食安問題多,使得感染A型肝炎的潛在風險相對提升!舉例來說,像是一名今年即將升高二的小涵(化名),因某次外食吃了遭到A型肝炎汙染的海鮮冷盤,導致肝臟發炎導致肝功能飆至900以上,經過檢查才發現他感染了急性A型肝炎病毒,所幸經過一週治療已痊癒。台灣A型肝炎有增多趨勢 施打疫苗助防範台大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陳慧玲醫師表示,A型肝炎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通常經由食入受汙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潛伏期約15至50天,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等症狀,大多數病患會自然痊癒,並具有終生免疫力。雖然A型肝炎常流行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如中國大陸、東南亞及非洲等國家,但台灣近5年來有呈現增多的趨勢,所以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呼籲未具A型肝炎抗體的民眾,應自費接種2劑疫苗,以預防可能感染及傳播,且此疫苗對身體的保護性抗體,最少可維持20年甚至更久。

她全身70%燒燙傷 用樂觀拼出新人生

她全身70%燒燙傷 用樂觀拼出新人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燒燙傷後的復健修復期是一段漫漫長路,過程中身心靈的重建,常常讓患者們吃盡苦頭,曾經全身70%以上三度灼傷,歷經三次截肢手術,昏迷了兩個月的莊雅菁說,在傷後醒來發現自己臉已毀容、四肢僅剩下右手,大家都說能活下來算是個奇蹟,但當時的她卻不這麼認為。復健生不如死 新生疤痕像螞蟻爬嚴重的灼傷,使她在醫院躺了167天,復健時的伸展、拉扯讓她痛不欲生,到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是心有餘悸,她形容當時自己脖子右側新長的疤痕像一隻隱形的手,把她的頭部往右邊拉,復健師為了改善頭歪的狀況,使力把頭扳回左邊,那感覺就像是脖子即將被扭斷般的疼痛。燒燙傷的皮膚萎縮速度快,使雅菁的雙腳呈現向上彎曲狀態,為了不讓狀況惡化,天天都必須在雙腳膝蓋吊1.2公斤的沙包,透過向下的力量,讓緊縮的疤痕鬆懈,讓彎曲變形的雙腳,正常垂下,然而這還是眾多復健中,最有人性的一項了。 除了復健的疼痛外,新生疤痕更像是全身長了成千上萬隻的螞蟻在身上爬的搔癢難耐,以至於必須在別人裹著棉被睡覺的冬天,開冷氣外加電風扇最強風來減輕不適。20次手術仍無鼻子 用樂觀找回自己陸陸續續歷經20次重建手術後,莊雅菁期待許久的鼻子重建手術,仍因身體燒傷面積太大,找不到健康的皮膚而無法進行。她知道自己永遠換不回一張完整的容顏了。但她仍然堅強面對,因為唯有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讓自己更好。甚至用拼豆藝術,開啟新的人生道路,曾被人預言只能當乞丐的雅菁,並沒有因為自己只剩下一隻手而放棄自己,因一次樹脂土創作被陽光基金會的社工看見,並送去參賽,得到1000元獎金的激勵後,她從「拼豆」開始,慢慢賺到了自己的義肢費用,也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拼鬥出不一樣的人生!她期望自己的故事,能夠鼓勵和她一樣曾經少不更事、對生活感到迷惘、對生命失去盼望,甚至是差點活不下去的人,她說,奇蹟不是活了下來,而是有勇氣活下去!

把握發育黃金期 搭配「轉骨方」登大人

把握發育黃金期 搭配「轉骨方」登大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我家小孩怎麼都比班上同學矮?是不是長不高了?」這是許多父母希望子女高人一等的心態。 中醫師申一中說,女生約10~16歲、男生約12~18歲是發育的黃金期,除了注意飲食、作息、加上充足的運動,也可服用「轉骨方」輔助成長發育。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申一中醫師表示,坊間轉骨方,不見得適合所有小孩、青少年,因為轉骨方不是只針對長高,所用藥物以補脾、疏肝、補腎為主,因此,改善重點在於調整腸胃功能與整體身體狀況。轉骨方也要看體質  亂吃恐便祕、失眠申醫師舉例說,有的小孩有過敏問題、腸胃功能不好,或是女孩子月經周期不正常,就可以考慮以轉骨方進行改善,因為長高只是其中一環,身體健康自然身高發育也會較理想。所以他也提醒,坊間轉骨方可別亂吃,應尋求專業、合格的中醫師開立。以免體質偏熱者,又吃溫補藥可能出現便秘、口乾舌燥、燥熱、失眠等問題。轉骨方使用好時機? 醫:第二性徵出現申一中醫師說明,轉骨方服用年齡也需要注意,最好等男女第2性徵出現再使用,男生開始變聲、有喉結、會陰長毛,女生乳房開始發育、月經來、會陰長毛,此時年齡時機較為適合。另外,就季節而言,夏天是成長的季節,所以也是轉骨的好時機。但由於夏天炎熱,因此不太適合使用溫補藥轉骨方,但還是可以由醫師調配其他藥物或針灸來進行。但他也強調,小孩要長高,飲食、睡眠、運動都非常重要。應減少吃含糖飲料、澱粉類、高熱量食物,並養成早睡早起,因為熬夜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也可多做上下垂直的跳躍運動,例如跳繩、打籃球等,促進骨骼生長。 

中醫活血化瘀藥 助燒燙傷皮膚修復

中醫活血化瘀藥 助燒燙傷皮膚修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八仙樂園粉塵燃燒事件,造成大量傷患,燒燙傷的治療再度成為社會上熱門的話題,許多偏方紛紛不脛而走,這樣的大量傷患往往也形成嚴重的社會醫療資源問題,讓人不禁想探究,中醫是否也能輔助治療,幫助患者更快速恢復?醫師表示,適當藥物,有助皮膚修復。16%燒傷 需掛30包點滴奇美醫院中醫部張仁旭醫師表示,民眾必須了解,皮膚是人體很大的外在保護器官,一旦有大面積遭受損害,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體液流失,緊接著會快速引起休克、必須緊急做插管等生命維持措施。因此對大面積二級以上燒燙傷病人,醫護要立即做的是輸液,一般佔全身16%面積的二級以上燒燙傷大概就要準備15公升的輸液,大約是30包點滴,可想而知,大面積中重度燒燙傷更是危及生命,也可見這麼多的燒燙傷病人,一瞬間造成所有急診室大量的負擔。在緊急處置過後,各種可能發生的器官衰竭,以及因感染造成的敗血症,都可能在中重度燒傷者身上發生。當病人有幸生存,皮膚恢復過程形成的蟹足腫或者肢體損毀及顏面傷害,迫使他們必須接受漫長的復健過程,更是折磨病人及家屬的身心。保存津液+潤肺益腎藥 皮膚恢復效果好張仁旭醫師說,如此嚴重的燒燙傷,病人立即面對的是大量體液喪失,除了正規的西醫治療外,傳統中醫最重視的,恰好是人身「津液」的保存。所謂津液,就是指人體除了血以外的各種體液。中醫將人體內運作的各種液體,概分為氣、血、水,而津液則泛指貫穿運作於這三種形質中的液態物質。一旦缺損或不平衡,人體的運作會立刻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中醫的治療,大多數體現於對津液的重視,若病人能使用管灌進食,當對保存病人體內津液有相當幫助,再合併適當的活血化瘀及潤肺益腎的藥物,甚至可能對皮膚的恢復有良好效果。此外,病人在復健過程,各種疼痛問題和肢體障礙,是目前中醫比較確定可以提供幫助的方向。張仁旭醫師最後強調,中重度燒燙傷病人的臨床問題極為複雜,致死率也高,希望這類不幸遭遇的病人,都能接受正規的醫療、不要誤信偏方。

視力模糊、影像扭曲 竟是眼睛長皺紋所致

視力模糊、影像扭曲 竟是眼睛長皺紋所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皮膚會長皺紋,但你知道眼睛也可能會起皺褶?當眼前的景物扭曲變形,就算戴上眼鏡看東西卻仍然很模糊,就要當心可能是黃斑部皺褶。醫師指出,黃斑部皺褶指的是在眼睛的黃斑部位置有不正常增生膜,會造成視力模糊或看東西時物體扭曲,嚴重還可能喪失視力!黃斑部好壞   影響視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陳少鈞醫師解釋,眼睛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影像資訊,而視網膜就像是影像的訊號處理站,透過視網膜作用,才能完整呈現視覺得品質。一般來說,黃斑部的感光細胞密度及數量是整個視網膜最大區域,也因此,黃斑部好壞將會很有感的影響視覺品質。術後仍會復發  定期追蹤為首要而黃斑部皺褶,指的就是在眼睛的黃斑部位置有不正常增生膜。這種增生膜主要是產生在視網膜和玻璃體的交界區域。增生膜可能是自然生成或是因眼內發炎、出血、手術後所造成,主要是由纖維細胞組成。黃斑部皺褶對於視覺不一定會造成影響,臨床上常見症狀除了視力會下降外,最為明顯的影像扭曲。目前診斷方式主要是透過視網膜檢查以及光學同調斷層儀,一旦視覺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可能就需要治療。不過,醫師也提醒,即使術後也可能會有再發的可能,因此仍須持續追蹤檢查。

基因突變致腸癌 息肉切除恐再復發

基因突變致腸癌 息肉切除恐再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國人外食多,常常高油高鹽,導致罹患大腸癌的人更勝過死亡率第一名的肺癌,醫師表示,大腸癌的發生與遺傳、飲食有關,然而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癒的機率比其他癌症來的高。APC基因突變 大腸癌機率爆增國泰綜合醫院腸胃內科簡乃宣醫師指出,大腸癌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包含基因、日常生活層面等,而造成癌症的主要原因,就屬於基因的突變,當身體中的「APC腫瘤抑制基因」發生變化,其發生大腸息肉的機率大增,進一步就會形成所謂的大腸直腸癌。一旦基因發生突變,就算將息肉切除,仍然會有復發的機率,因此有家族史,以及曾長過息肉的民眾,都是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被列為應定期追蹤的對象,他也提到,追蹤的時間不一定,依息肉切片報告中,惡性細胞的比例決定,從半年到3年或5年都有可能。日常生活中,則可能受到外來的刺激,包括飲食高油脂、吃太多紅肉、抽菸、喝酒、糖尿病等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另外飲食纖維攝取不足,造成腸道中的廢物無法排出,堆積在大腸中,也會導致大腸癌風險跟著提高。初期症狀不明顯 免費篩檢好安心簡乃宣醫師表示,目前仍以遠端的腸癌較為常見,初期可能會有大便變細、排便習慣改變、糞便不成形或變的稀水狀、有便意卻上不出來、糞便有血、體重減輕等,但如果腫瘤在近端大腸,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因此,政府提供50~75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醫師呼籲大家務必把握自己的權益,定期檢查,他也強調,國人飲食西化,罹患大腸癌者的年齡有下降的趨勢,保持生活正常、多攝取高纖蔬果、減少紅肉、高油脂食物,並且多運動,以期有效預防大腸癌。

守護孩童生存權 3行動預防兒虐再發生

守護孩童生存權 3行動預防兒虐再發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內近日重大兒虐事件頻傳,帶走四名未超過2歲的幼兒,在無力抵抗、無法對外求助的幼童身上,卻發生如此令人痛徹心扉的悲劇,家扶基金會沉痛呼籲,孩子的生命及生存權,需要大家一起來守護。受虐案件層出不窮 2萬家庭列高風險台灣雖然面臨少子化、家庭育兒數減少,但兒童疏忽、受虐甚至死亡的案件卻仍然層出不窮,從政府統計數據來看,兒童虐待的通報量持續成長,以最近五年來說,平均每年都有1萬6千多位受不當對待的孩子被轉介、及2萬多戶高風險關懷家庭。然而,在列入優先關懷家庭的孩子,正進行兒童保護及預防關懷的相關處遇與服務,卻也有些孩子在不被通報、轉介和幫助的情形下,就慘遭生命的危害、被剝奪了生存的權益。同居人、新手照顧者是高風險家扶基金會分析近3年因殺子後自殺、疏忽及施虐致死的死亡案件原因後,歸納3大因素,包含受害兒童年齡層下降,未滿兩歲受虐及疏忽致死的嬰幼兒,比過去更高出近2倍;此外,照顧者情緒失控、新手親職育兒知能不足與疏忽,以及不知求援或錯失通報良機,也是造成兒童受虐致死的原因;非典型家庭照顧者,如同居人、朋友成為施虐者的比例近年也逐漸攀升。虐童致死案件震驚全國,也讓相關團體痛心不已,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呼籲,請各界共同落實「守護兒童123行動」:1) 主動關懷/6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之轉介機制與追蹤流程,需全面篩檢和追蹤輔導,即早評估家庭是否具高風險問題,確保幼童的安全照顧品質。2) 通報轉介/發現有疑似兒童疏忽或受虐情事,或遇到符合「高風險家庭評估指標」的家庭時,盡速向113專線或縣市政府社會局通報。3) 網絡合作/社政、戶政、司法警政、心理衛生、醫療及教育保育等,跨專業分工與合作,讓援助與修復的工作更具整合、更加流暢。何素秋執行長再次強調,每一個孩子都是國家的產業,孩子的生命及生存不該輕易被剝奪,逝去的小小生命追不回,期盼兒童保護不僅只是口號,而是由社會各界共同付諸行動,營造孩子生存權益零忽略的安全網絡。 

愛吃糖!6成5學童有蛀牙 快塗氟預防

愛吃糖!6成5學童有蛀牙 快塗氟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甜食是小朋友的最愛,也因此,蛀牙成了學齡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醫師指出,除了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學童定期每半年塗氟,更能有效預防蛀牙。 童愛吃甜食又不刷牙 蛀牙比例逾6成臺北巿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一般牙醫科馬魁醫師表示,一般小朋友約65%有蛀牙,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因不懂刷牙的技巧,蛀牙率更高達95%。尤其是暑假期間,兒童容易攝取過多甜食,此時若疏於口腔照護,更易罹患蛀牙。醫師提到,牙齒、細菌、食物和時間等四大類因素,都是形成蛀牙的原因。醫師強調,正確的刷牙及保持口腔衛生的良好習慣,是最重要的口腔保健觀念。而塗氟可以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並可抑制細菌的生長和新陳代謝,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就像是為牙齒穿上防彈衣一樣,可以減少發生蛀牙的機會。牙齒表面塗氟 刷牙過後執行最有效飲水加氟、食鹽加氟、局部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都是使用氟化物的方式,而在牙齒的表面局部塗氟是目前經評估最有效、經濟的預防蛀牙方法之一。每半年一次的牙齒塗氟、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及飲食習慣,就能有效的預防蛀牙的產生。為了使塗氟達到最好的防齲效果,馬魁建議,要塗氟的兒童,應在塗氟前先將牙齒清潔乾淨,若有蛀牙,則應先治療完畢再塗氟,以免效果不佳。

女性一生5成機率染HPV 定期抹片防癌上身

女性一生5成機率染HPV 定期抹片防癌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子宮頸癌為台灣婦科疾病的頭號殺手,根據衛服部資料顯示,子宮頸癌為婦女癌症發生及死亡率第7位,醫師表示,子宮頸癌若能早期發現,幾乎能百分百治癒,並呼籲婦女民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是關鍵。抹片檢查 降6成致癌、死亡率研究顯示罹患子宮頸癌的成因是因為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推估女性終其一生約有50%的感染機會,而婦女感染HPV病毒後大多可以自行清除病毒,但仍有部分婦女會持續進展成為癌前病變或癌症。根據衛生統計資料顯示,自國內推廣抹片檢查以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死亡率下降皆達6成,驗證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早期發現子宮頸癌最簡便且有效的篩檢工具。害羞、自認健康 南市17萬人未做抹片但仍有許多婦女因自認身體健康、許久沒有性行為、忙碌、過於保守、害羞上檢查台等因素,致使臺南市截至104年6月尚有超過17萬人,6年以上未做抹片,其中連續10年以上未做者更多達8萬6千餘人。根據國民健康署篩檢資料統計分析,6年以上未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者,罹患高度子宮頸癌前病變的比率,高出每3年定期抹片檢查婦女的3倍,另外更讓人擔憂的是,統計發現每100位子宮頸侵襲癌患者中,6年以上未做抹片者就多達67人。抹片檢查 近9成為早期癌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能早期找出癌前病變給予適當的治療,從而阻斷其發展成為癌症。根據資料顯示,藉由抹片檢查發現的早期癌症高達89.3%,遠遠高於非檢查發現的50.2%,所以子宮頸抹片確實為有效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的篩檢方式。臺南市衛生局林聖哲局長呼籲,致癌性的人類乳突病毒潛伏期長達20年,千萬不要因為有打疫苗、身體無異狀,或是很久沒有性行為,就忽略抹片檢查的重要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