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孕期盲腸炎快就醫 當心嚴重恐致流產

孕期盲腸炎快就醫 當心嚴重恐致流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懷孕25週的孕婦,日前睡覺時突然覺得胃痛,過一陣子便轉移成右下腹部偏上處劇烈疼痛感,因此在凌晨時由家人趕緊陪同送至急診治療,經由驗血報告、觸診確認是急性闌尾炎,緊急安排腹腔鏡手術後,現已康復出院,醫師表示孕婦闌尾炎診斷不易,相對危險性較高,且嚴重還可能會導致流產,呼籲孕婦有症狀應盡早就醫。收至此病患的南投醫院外科李博彰醫師表示,傳統手術傷口較大,根據臨床經驗,腹腔鏡手術對孕婦,相對來說是較安全的,因此現在多採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是微創手術,此手術方式侵入性較小、手術傷口較小,恢復較快,對胎兒以及子宮的影響相對較小。當心!孕婦症狀不典型   並非皆是右下腹痛李博彰醫師也說,典型的闌尾炎會出現右下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而懷孕期間,罹患急性闌尾炎的症狀較不典型,腹痛的位置不見得會在右下腹,因此不可大意,若孕婦有出現症狀,需盡快處理,尋求專業、有經驗的醫師確診、治療,如果延誤就醫,病情可能惡化,盲腸破裂很可能會併發腹膜炎甚至導致流產,不可不慎。

太熱也會引起頭皮危機?脂漏性皮膚炎易上身

太熱也會引起頭皮危機?脂漏性皮膚炎易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夏天只要一走出冷氣房,相信不管是誰都會瞬間爆汗、油光滿面,怎麼擦都擦不乾淨,但其實這方面的困擾,不僅會出現在臉部,就連頭皮在夏天裡也會飽受汗水、油垢之苦,甚至拉起一波「紅、腫、癢」脂漏性皮膚炎的警報。氣溫上升一度 頭皮油脂分泌量就會增加10%中國附醫國際醫療美容中心邱品齊醫師表示,近來在門診上出現許多脂漏性皮膚炎、頭皮出油過多、毛囊炎、敏感性頭皮的患者,而這都與高溫導致頭皮微血管擴張有關,根據研究顯示,氣溫每上升一度,頭皮油脂的分泌量就會增加10%,營造出適合皮屑芽孢菌、痤瘡桿菌生長的環境,一旦細菌大量滋生後,就會引發頭皮搔癢、紅腫、頭皮屑等問題上身。皮屑脫落 也可能是乾癬在作祟除了皮屑芽孢菌容易產生頭皮屑外,日前還發現有民眾把乾癬誤認為頭皮屑的案例,一名30歲的吳小姐,自五年前起發現自己有頭皮屑的困擾,於是改用去屑洗髮精,也到美容院接受多次進千元的頭皮去角質,殊不知,情況不但沒有好轉,還開始有大塊的皮屑脫落,甚至還延伸至脖子後方、四肢,就醫後才發現她原來罹患了乾癬。因此,邱品齊醫師提醒民眾,健康的頭皮平常並不會感覺到不適,一旦出現刺痛、騷癢、紅腫、膿包、疹子、紅斑、掉屑等情況,就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慎選洗髮精成分,以免引發嚴重的頭皮災難。

洗頭重點是頭皮清潔 柔順產品應少碰

洗頭重點是頭皮清潔 柔順產品應少碰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頭髮油膩、分岔、毛躁是普遍民眾所面臨到的困擾,因此,為解決這些的煩惱,市售產品開始推出不同功效的洗髮精,但其實洗頭最主要的目的是清潔頭皮髒汙,而非頭髮,因為它具有再生能力,皮脂腺也會出油,一旦清潔不全、接受太多刺激物時,就會引起頭皮屑、脂漏性皮膚炎、毛囊炎、濕疹等問題上身,所以,在挑選洗髮產品時,應針對頭皮性質,挑選最適合,且成分簡單的為佳。標榜香氣持久、滑順不毛躁產品 易增頭皮負擔中國附醫國際醫療美容中心邱品齊醫師表示,強調各種不同功效的產品,往往成份複雜,添加了許多頭皮不需要的東西,像是順髮成分矽靈或四級胺、香料等,進而增加頭皮負擔。特別是強調「香氣持久」、「滑順不毛躁」、「清涼止癢」更要注意,靜宜大學吳珮瑄博士表示,因為第一香料比染燙更容易傷害頭皮;第二標榜讓頭髮滑順光澤的洗髮精,通常會添加矽靈、聚季銨鹽及油脂等順髮成分,進而對開始發炎敏感的頭皮造成負擔;第三號稱清涼止癢的涼感洗髮精,所添加的薄荷、樟腦,其實不能解決大量出油、發癢及紅腫發炎等問題。把頭皮洗乾淨 是洗頭的基本訴求為了避免挑到錯誤的洗髮精,吳珮瑄博士提醒,在選購產品時不要再以香味作為選擇的條件,反而要謹記洗頭的基本訴求「把頭皮洗乾淨」,接著再觀察質地,若液態透明通常較少色素等添加物,而質地越濃稠則可能添加越多高分子膠,最後則是詳讀成分表,如無添加MI、MCI、Paraben、甲醛等高致敏性防腐劑者等,並注意pH值弱酸性,如此一來,才能避免頭皮處於亞健康狀態。

紅豆利尿消水腫 護腎自癒5大守則

紅豆利尿消水腫 護腎自癒5大守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調整腎的狀態,就必須消除內心深處的恐懼。講究飲用水,平衡體內的「水分」也是養護重點。護腎自癒五大守則1)不要看「負面事物」/別看灰暗的新聞,培養客觀看待事物方式。與其專注於負面事物,不如找出自己真心想做、而且會讓自己興奮的事。2)拿出自信/相信自己什麼事都做得到,體內自然會有勇氣湧出。這是揮別恐懼,強化腎功能的最佳良方。3)承認自己的弱點/就像有光明就有黑暗一樣,人也有優點跟缺點。肯定自己脆弱那一面吧,不管是怎樣的自己都要好好疼愛。這樣的心情會讓全身能感到溫暖。4)把一切「歸零」/回歸到一無所有的自我,可以增強腎功能。因為擁有才會害怕失去,拋去所有偽裝,就能回歸到「零」的狀態。5)盡全力生活/腎掌管生命力,因此面對死亡的恐懼會讓腎受到傷害。消極的生活方式也會削弱腎的能量,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感到後悔。利尿食物提升代謝促進代謝的食物,可以提升腎機能。與腎臟形狀相似的紅豆,有利尿的作用,消水腫效果很好,建議多多攝取。也可選擇芋頭、薑。排出多餘的水分、提升女性荷爾蒙若想避免掌管生命力的腎發生問題,可以消除水腫與提升女性荷爾蒙力量的香氛都很有效。身邊彌漫這些香氣也會讓人感覺變年輕!如:刺柏、玫瑰。多補充「乾淨的水」水分攝取過多容易水腫需特別注意,但身體還是需要有「乾淨的水」。可以用加濕器在日常生活吸收水分。負離子讓心情變清新因為小事就容易感到恐懼時,可以去瀑布、湖泊或海洋等大自然中有水的地方。特別是瀑布有負離子,可以帶走恐懼。(本文摘自/「氣內臟」自癒按摩法/采實文化出版)

選對時機、種類不傷身 中醫師教你5原則健康吃冰

選對時機、種類不傷身 中醫師教你5原則健康吃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艷陽高照的夏天,總讓人想吃冰消暑,但又擔心造成身體不適。其實吃冰並非十惡不赦,也不需絕對忌口,只要選對時機、種類,吃對方法,吃冰也能不傷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指出,吃冰並非一點好處都沒有,在某些情況下,吃冰能補充熱量及水分,碰上咽喉炎、口腔黏膜破損疼痛、吞嚥困難時,少量吃一些冰淇淋、奶昔等冰涼食物可緩解口腔不適,補充身體能量。而實熱體質的人吃點冰品反而可以「以洩為補」,實熱體質的人由於身體健壯、火氣旺盛,冰可以降低過旺的陽氣,以涼補甚至寒補的方式達到陰陽平衡。不過,實熱體質的人畢竟是少數,從中醫觀點,冰品屬於「寒濕之物」,寒會傷氣,影響五臟六腑運行,使代謝機能下降,所以如果真的很想吃冰,必須有技巧的吃,才能消暑又健康。綜合專家意見,提供一些聰明吃冰的技巧,享受吃冰之樂無負擔。1)中午是最佳時機/「真的要吃冰,就選陽氣最盛的時刻!」幾乎所有受訪的中醫師都這麼說。中午時段不僅是一天中陽氣最盛,也是人體陽氣最旺、較容易中暑的時間,因此正午到下午3點是吃冰最適當的時機。2)飯後1小時再吃/清涼冰品一下肚,首當其衝的就是消化系統,所以空腹時不宜吃冰,也不適合邊吃飯邊喝冷飲,應該在吃飽飯後,至少相隔1小時再吃冰,避免短時間內一冷一熱刺激腸胃。澄觀中醫診所醫師張文馨說,就像一早起來,都要先喝些熱水或吃熱食喚醒身體的陽氣和動能,在飢餓或是身體狀況不好時,同樣需先有熱能協助身體運轉,這樣吃冰才不會損傷體內的氣。3)細細品嚐、慢慢吞/吃飯要細嚼慢嚥,才能幫助消化,吃冰當然也不宜狼吞虎嚥。冰品入口後,可先含在嘴巴前端,等冰溶化、接近體溫再慢慢吞下,以免太刺激咽喉、呼吸道。慢慢吃冰能減緩低溫對身體的刺激。陳朝宗解釋,如果吃冰速度過快,或者短時間內猛灌冰水,都會刺激交感神經,讓血管快速收縮誘發頭痛,就是所謂的「凍凍腦」、「冰淇淋頭痛」。另外,如果是只能低溫食用的食品,例如優格、優酪乳等,張文馨建議,可以先退冰15~20分鐘再吃,讓食品養分不致流失,也不會讓食品太冰冷就直接下肚。如果是有配料的冰品,建議先吃配料再吃冰,如此能讓冰融化一些,也讓身體循序漸進的適應冰品的溫度。4)天然、溫熱性食材製成的冰較健康/由於冰本身屬寒性,所以天然、溫熱性食材製成的冰品是比較健康的選擇,可以中和冰的寒性。張文馨醫師舉例,西瓜、葡萄柚屬寒性食物,若再加上冰,等於寒上加寒,相反地,桂花、荔枝、黑糖等熱性食材做成的冰,相較之下會溫和一些。依照體質選擇冰品也是一種好方式。陳朝宗說,一般或是偏虛寒體質的人,可選擇熱性、平性、糖分與澱粉比較高的食材製成的冰,例如桂圓、紅豆、芋頭等;體質偏熱的人,則選擇水果類的冰,或是愛玉、仙草等。5)注意熱量,適量吃冰/吃冰消暑的同時,也要注意吃的份量,才不致吃太多冰,身體跟著胖了一圈。其實大多數冰品的熱量高得驚人。2011年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顯示,冰品大多是高糖分、高熱量、高脂肪,以一碗白飯熱量約280卡來比較,一杯中杯思樂冰的熱量就高達523.6卡,將近2碗白飯,而巧克力冰淇淋裡的脂肪佔熱量比例也高達近六成(58.5%)。品峰中醫診所醫師余雅雯說,曾有女性患者在夏天吃冰減肥,把冰當正餐吃,結果愈減愈肥,因為冰品不僅熱量高,更影響身體代謝。(本文摘自/整腸健胃:中西醫聯手顧腸胃/天下雜誌出版)

長期胃潰瘍治不好 小心病因不單純

長期胃潰瘍治不好 小心病因不單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壓力大腸胃老是出問題?一位40歲的陳先生,從年輕時一旦遇到工作壓力,就會感覺肚子不舒服,剛開始並沒有特別介意,但長期腹瀉及胃潰瘍症狀並無好轉,讓陳先生開始警惕,至醫院進行檢查後,醫師告知陳先生罹患的是不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長期胃潰瘍、急性胃穿孔、出血,或是腹部疼痛久治不癒,應警惕罹患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可能性。」臺北榮民總醫院腸胃內科侯明志教授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與一般腸胃道症狀相似,因為無特異性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臨床上的患者大多是因為腹瀉、腹痛等不明原因到醫院就診,當症狀沒有得到緩解或者更加嚴重時,通常胃腸科醫師才會建議做影像學的檢查,以進一步尋找病因。診斷有其挑戰性 須賴專業醫師確診神經內分泌細胞存在於人體胸腔及腹腔器官,可能會產生各種內分泌荷爾蒙,包括胰島素瘤、胃泌素瘤等;有些神經內分泌細胞會產生癌病變,甚至轉移到身體各處。侯明志醫師提及,部分的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有早期症狀,例如胃泌素瘤會有腹痛、腹瀉或反復發作的消化性潰瘍;而胰島素瘤,則會表現低血糖症狀,早期的症狀取決於神經內分泌細胞所分泌的荷爾蒙造成的影響。不過,絕大多數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早期都沒有症狀,多數是透過進階健康檢查如胃鏡、大腸鏡、超音波等發現腫瘤或轉移後才診斷出來。因此,臨床上要及早診斷對於醫師有其挑戰性。若要提高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率,侯明志教授認為,需要醫病雙方通力合作,包含民眾及醫師對症狀的警覺,也就是說當出現腹痛、腹瀉、反覆性消化潰瘍、出血、低血糖、臉潮紅、心悸,或氣喘等無法解釋的症狀時,建議可至醫學中心抽血檢測CgA值,或藉由影像學、內視鏡等診斷工具輔助確診。此外,若民眾有類似相關症狀,或希望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更深入的瞭解,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查詢更多的相關資訊。

他切除口腔癌影響外觀 3D列印重拾面容

他切除口腔癌影響外觀 3D列印重拾面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3D列印無上限,幫助口腔癌患者重拾面容!日前,一名58歲的平先生,五年前確診罹患口腔癌,今年初癌症復發再度,但因癌細胞已侵犯到下顎骨,需切除右側臉頰,且切除後還要再移植小腿骨,予以重建,手術過程困難又複雜。因此,為降低手術的困難度與時間,醫師利用3D列印技術作出病患下顎骨模型,模擬手術過程,提高手術精確性,而目前平先生術後恢復良好,並於1星期內順利出院。模擬手術過程 降低手術時間、增準確性北醫附醫口腔顎面外科吳家佑醫師表示,以往手術雖有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資料輔助,但影像資料與實際情況可能存在落差,因此,包括確切的切除範圍,移植小腿骨傷口癒合期間所需的金屬鈦板位置,多由臨場判斷、定位及調整,手術時間較長,若以平姓病患的情況為例,手術全程約需10小時。然而,透過3D列印機,先將病患的下顎骨石膏製模型印出,不僅可清楚呈現腫瘤侵犯的範圍,還可利用模型模擬,以導引版定位腫瘤位置、調整金屬鈦版,訂定手術計畫,如此一來,就能提高手術精確性、縮短手術時間,以及減少對病患的體力負擔。

提槍不到3分鐘就發射 早洩男有藥可醫

提槍不到3分鐘就發射 早洩男有藥可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早洩」是所有男人最大的天敵,也是致命傷,據調查發現,在台灣平均每三名男性中,就可能有一人太快射精,但其實以目前的醫療科技來說,只要不害羞,勇於接受治療,大部分的人都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舉例來說,像是一名37歲的男性,雖然已育有一子,但多年來仍飽受早洩之苦,不管任何偏方都無效,直到就醫服用藥物後,已逐漸獲得改善。早洩各年齡層都有 3分鐘內射就算書田診所泌尿科沈秉慶醫師表示,早洩者各年齡層都有,一般指的是陰道內射精的前驅時間,在3分鐘以內就屬於早洩,嚴重者甚至還沒進入陰道就射精,有些人則是因為受到A片影響,而不滿意行房時間,以為自己時間太短有早洩。但其實早洩是一種疾病,與自我的射精控制力有關;而射精控制力則與大腦控制射精的血清素訊號有密切關係。只要影響日常生活 民眾都應盡速就醫在治療上,主要是透過外用藥或口服藥來延長射精時間,只不過,外用藥主要是麻藥,用來降低敏感度,如果在使用時若無配合保險套的話,伴侶也會受到影響;至於口服藥物部分,目前國內已核可專門治療早洩的短效型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藥物(SSRI),能延長約4倍的射精時間,但可能會有頭暈、頭痛、腹瀉、噁心等副作用,屬於自費藥物。最後,沈秉慶醫師提醒,只要早洩影響到自己或伴侶心情、有明顯的社交障礙,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要盡速就醫。

肝癌者福音!電腦刀治療提升存活率

肝癌者福音!電腦刀治療提升存活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惡性腫瘤自民國71年起,已連續33年高居國人死因首位,其中肝癌發生率雖然排名第三,但死亡率卻是第一名,且五年的整體存活率也僅有2成左右,在治療上相當棘手。而肝癌的治療方式非常多,如外科手術切除、射頻燒灼術、酒精注射等,但換肝仍是目前公認存活率最高的方式,只不過等候適當的肝臟捐贈者不容易,因此,近年來在醫學上經常運用電腦刀進行治療,為患者爭取時間,提升約1年以上的存活率。電腦刀 利用高能量X射線殺死癌細胞天主教新店耕莘醫院放射腫瘤科張立平醫師表示,電腦刀是使用高能量的X射線來殺死癌細胞,精準度高,患者在不用麻醉、沒有疼痛感覺的情況下進行,不管是良性或惡性腫瘤都適用。相較於過去傳統放射治療,需花6~7週共30至35次的X線照射,電腦刀僅需1~5天的療程,每天照射1次約耗費15至30分鐘,也沒有掉髮、嘔吐、食慾不振等副作用。多數實質性良性腫瘤、惡性腫瘤都適用電腦刀,如腦瘤、頭頸腫瘤、脊髓脊椎腫瘤、肺癌、肝腫瘤、胰癌、攝護腺癌及乳癌等,除此之外,轉移或復發的癌症也能用電腦刀治療,只要病人體力還好、腫瘤的個數不太多、腫瘤擴散範圍有限都可以選擇此方式。

標靶藥物接力使用 他成功擊退大腸癌又省錢

標靶藥物接力使用 他成功擊退大腸癌又省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不畏懼雙癌,也不聽信偏方,他積極接受治療,延長存活率!日前,一名80歲的陳先生,3年前被確診出大腸直腸癌,但當時以為只要手術切除後就沒事,孰不知,去年5月回診時卻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肝臟,面對雙癌的他,不但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積極接受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合併化療、外科切除手術,最後成功擊退腸癌,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也正準備前往大阪自助旅行。平均每35.1分鐘 新增1名個案據統計,大腸直腸癌已連續七年蟬聯國人癌症排行榜之首,平均每35.1分鐘就有一名新增個案,對此,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周斌醫師表示,在新診斷大腸直腸癌病人中,每5人就有1人已經轉移,五年存活率僅11%,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除了化療外,也有其他標靶及化療合併治療策略,幫助患者從原本不到半年的平均存活期,提升到兩年半。標靶藥物用對順序 治療效果有效又省錢目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在第一、三線皆有健保給付標靶藥物,第一線治療有2種健保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包括血管新生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第三線健保則僅給付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2種藥物都能帶來很好的治療效果,但如果用對順序,則有機會可以使用到兩次健保標靶,降低負擔。「兩次標靶接力使用,讓治療更有效,病患省錢,且活得更久」陳周斌醫師進一步說明,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若先以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當治療失敗時,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也有給付作為第三線用藥,但如果先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卻治療無效,因為血管新生抑制劑並無給付於第三線用藥,接下來就得自費。注意!健保療程完畢不代表治癒健保給付,加上全線標靶新式治療策略,有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黃金雙盾,更能勇敢地面對病魔,只不過,陳周斌醫師提醒,目前健保針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僅給付使用24週,但健保療程完畢不代表治癒,建議即使病情穩定仍應繼續使用標靶,爭取最佳存活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