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擾人清夢 6原因害你半夜腳抽筋

擾人清夢 6原因害你半夜腳抽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半夜睡覺睡到一半突然出現腳抽筋,造成腿、足部疼痛和突然地肌肉緊繃,可能持續數秒或數分鐘,疼痛程度更會讓人從睡夢中驚醒,導致睡眠品質不佳,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表示,此種狀況在成人、孩童身上都常發生,尤其隨著年齡增加,肌肉自然耗損,抽筋的次數可能更加頻繁。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表示,夜間出現腳抽筋可能是因為以下幾大原因:1)足部的結構不正常,如:扁平足、膝關節不正常彎曲。2)坐姿不正確。3)長時間維持同一坐姿、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在太堅硬的地板,如:水泥地。4)體內水分不平衡,如:正在服用利尿劑、洗腎患者、大量流汗過後。5)正服藥中的某些疾病患者,如:巴金森氏症、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6)孕婦。伸展肌肉+輕緩搖晃腿部  以助緩解而周醫師也表示,在抽筋的當下,可以慢慢的伸展抽筋的肌肉、輕緩的左右搖晃腿部、足部,小心的將身體轉至正躺、腳朝上,避免腿部壓迫。建議經常發生抽筋狀況的民眾,應改善生活型態,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補充足夠的水分、均衡飲食、勿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如果因為腳抽筋而影響睡眠、異常疼痛或者抽筋的部位改變時,如:上背、腹部,可是其他原因或疾病,應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  

享用美食要當心 高油高糖恐讓你糖尿病上身

享用美食要當心 高油高糖恐讓你糖尿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台灣飲食彷彿世界的大廚房,不管中式、義式、美式等,只要想得到的應有盡有,但在品嘗美食時前,若忽略的血糖控制,恐怕吃下肚的全都是負擔,輕者三高上身,嚴重者則引發糖尿病的併發症以及造成急性併發症,危及性命。熱量、糖水攝取過多 血糖易失控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表示,在享用美食前,如果不多留意油脂的熱量,反而吃進了大量的油炸物,恐怕血糖會因熱量升高,膽固醇則因反式脂肪酸而增加,漸漸的血糖失控,三高就會找上門。除此之外,夏天多數人愛喝的含糖飲料也存在著一大隱憂,因為500c.c的糖水一下肚,血糖就會立刻飆高在緩降,但糖尿病患卻會無止境的上升,所以,提醒民眾在吃東西時,要多留意種類與分量,以免長期血糖失控引起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免疫力降低、各種急性感染症等糖尿病併發症,以及增加老人癡呆症機率。治療、控制血糖 穩定病情降併發症風險若不幸罹患糖尿病,在治療方面首先是早期發現,立即治療,可試著經由非侵犯性治療、運動加上均衡而定量的飲食,讓血糖降下來,維持正常糖化血紅素小於5.6%,接著則是密集治療血糖,回復正常新陳代謝,包括血糖、血脂、適度蛋白質及血壓與尿酸等。洪建德醫師表示,初期服藥治療血糖時,需短期回診,注意服藥的反應、有無不適,所以,一開始不能使用慢性病處方籤,倘使用藥物在3個月內,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應考慮使用胰島素。早期打胰島素,不會造成洗腎,反而還可減緩慢性病併發症、末期肝病、老人痴呆症、胰島素阻抗等,且部分主動治療的病人,在控制良好後,還有停用胰島素的可能,反之,若拒絕使用胰島素,恐怕會影響治療成效。

颱風過境水質、食安堪憂 清潔、煮熟5原則

颱風過境水質、食安堪憂 清潔、煮熟5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蘇迪勒颱風過後,各地已發生停水、停電狀況及淹水災情頻傳。食藥署籲請民眾於颱風過後注意飲食衛生安全,食品業者於此時應更加強衛生管理,飲用水務必經過煮沸,儲水也應加蓋以避免細菌孳生。食藥署表示,水災時水源易受汙染,飲用水需煮沸後才可飲用,切記勿生飲自來水、井水或天然水源的水;如需儲水時則應加蓋,防止孳生細菌,造成二次污染。停電地區,注意冷藏、冷凍食品的保存溫度,避免溫度升高使食物變質腐敗。清潔、消毒 5要原則維持食品衛生食品業者之作業場所及容器具、設備若經泡水,應落實「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及營業場所環境衛生。食品製造及餐飲調理更應把握「食品安全五要原則」,為食品衛生把關。1) 要清潔/調理食物前雙手應徹底清洗消毒,調理器具、容器均應保持清潔。2) 要生熟食分開/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3) 要徹底煮熟/食物要徹底煮熟後再食用,避免生食。4) 要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飲水須煮沸至少1分鐘,必要時喝市售包裝水,並使用新鮮的食材與乾淨的水烹調食物。5) 要注意保存溫度/冷藏溫度需低於7度C,冷凍溫度需低於-18度C,室溫下放置不可超過1小時。

迷思恐害死人!她拒打胰島素 兩度從鬼門關前走一遭

迷思恐害死人!她拒打胰島素 兩度從鬼門關前走一遭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糖尿病患都存在著一種迷思,總是認為施打胰島素會傷腎,但其實這種錯誤的觀念,很可能讓你命喪黃泉!日前,一名54歲的女性,患有20多年的糖尿病,因不願接受施打胰島素,長期都以口服藥物組合治療,但效果並不理想,且多次因藥物副作用住院,甚至還有2次引起全身水腫、心臟衰竭,差點喪命。服藥效果佳 僅針對早期糖尿病患收治這名患者的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表示,該名女子因對胰島素存有迷思,不管如何勸說,心理就是相當抗拒,直到某次糖化血紅素已逾10.9%就醫時,才接受了接受胰島素,不過,從此之後便不再回診。但提到抗拒胰島素,該名患者並非第一例,在台灣還有很多人都以為吃藥比較安全,事實上並不然!對於早期糖尿病患而言,因血糖比常人稍高一點,所以,還能藉由藥物、運動以及均衡而定量的飲食來控制,一旦服藥效果變差,無法有效穩定血糖時,就得施打胰島素。早期打胰島素,不僅不會造成洗腎,還可以減緩慢性病併發症、減輕末期肝病、老人痴呆症、胰島素阻抗等,且部分主動治療的病人,在控制良好後,有可能停用胰島素,所以,提醒民眾別在陷入錯誤的迷思中了。

他下背痛復發難耐 內視鏡手術助改善

他下背痛復發難耐 內視鏡手術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56歲的男子,過去因椎間盤突出合併坐骨神經痛,接受過腰椎手術,沒想到數年後下背痛復發,且疼痛強度屬於持續、嚴重,不僅久坐時抽痛會由腰部傳到屁股,並合併小腿麻痛感,無法久站或行走外,劇痛時甚至連坐著吃飯都有問題。直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鄰近椎間孔狹窄合併神經粘黏,最後,在醫師的建議下,透過脊椎內視鏡進行施予椎間孔整形術及神經粘黏分離術,而術後疼痛大幅減輕,目前已逐漸重回日常生活。下背痛患者中 近4成會發生粘黏的情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龔家騏醫師表示,據研究發現,腰椎手術後發生鄰近脊椎退化病變的發生率約為14%~36%,另術後下背痛的患者中,也約20%~36%有脊椎硬脊膜外粘黏的情形,而兩者皆有可能引發由背痛傳到大腿或小腿的神經根痛症狀。藥物、復健若無效 內視鏡也是種選擇在治療方面,脊椎內視鏡手術屬微創手術的一種,在輕度鎮靜的情況下,施以局部麻醉藥物,自椎間孔導入內視鏡,將鄰近脊椎退化造成的狹窄處,予以磨除後擴大,使得擠壓的脊椎神經得以舒緩,而達到減緩疼痛的目的,所以,醫師建議民眾,若經過藥物、復健等保守性治療後,效果仍不佳的話,內視鏡也是另外一種選擇。

吸二手菸一甲子 竟害老婦罹膀胱癌

吸二手菸一甲子 竟害老婦罹膀胱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膀胱癌最主要的症狀是無痛性血尿,一名94歲的潘姓婦人,一年前開始出現血尿情形,但不以為意,近來血尿狀況嚴重,決定就醫治療。經檢查發現患者,膀胱長了一個5.2公分左右的巨大腫瘤,膀胱的一半都被腫瘤所佔據,造成排尿困難。但考量腫瘤大及生長位置,加上患者年紀高齡等因素,決定使用汽化刀進行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而最後經病理科切片檢查,確定罹患膀胱癌第一期。童綜合醫院泌尿科陳祥來醫師表示,膀胱癌發生主因與抽菸和接觸化學藥劑有關,而個案患者並無遺傳史或不良嗜好,推測原因可能與患者的丈夫是癮君子有關,患者近60年時間長期吸入二手菸加上體質關係,所以導致腫瘤細胞的產生。膀胱癌上身  無痛性血尿是警訊而治療方式,一般傳統內視鏡切除手術容易造成大腿肌肉內縮,且針對巨大腫瘤,因為手術時間較長也較容易引起水中毒;而汽化刀較不會傷到輸尿管出口,能將腫瘤刮除較乾淨,為治療方式帶來了多的選擇。陳祥來醫師也呼籲,膀胱癌最主要的症狀是無痛性血尿。血尿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外傷、泌尿道感染、結石、腫瘤等,都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一個警訊,所以如果發現有血尿症狀,民眾必須進行徹底的檢查,以利早日找出病因即時治療。

罕見!10歲童腹痛血尿 竟是結石上身

罕見!10歲童腹痛血尿 竟是結石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輸尿管結石好發青壯年男性,兒童罹患較為罕見!日前有一名10歲的小學男童,持續腹痛一週,家長帶至小兒科醫師評估是便秘,改善便秘的狀況之後,仍然持續有肚子劇痛、血尿的症狀,送至醫院後,醫師安排X光後,發現男童上腹部有一鈣化點,檢查發現輸尿管有0.5顆結石,確診為輸尿管結石,立即安排手術將結石取出。結石易復發 多喝水有「解」南投醫院泌尿科林合興醫師表示,輸尿管結石是國人常見的泌尿道疾病之一,好發在20至40歲間的年輕男性,兒童有結石的情況較顯罕見,但也不無可能。而此個案原本給予口服止痛藥,並要求多喝水、多運動,但男童並沒有自己解出結石,因此使用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將結石擊碎取出。提醒對於兒童輸尿管結石的患者,需進一步懷疑是否有新陳代謝異常等相關問題,例如副甲狀腺亢進、高尿鈣症等,而且曾罹患過過結石的患者,其復發的機會高。而林醫師也建議,結石的成因很多,病患可針對結石的成分來配合醫療、調整飲食以改善症狀,要預防結石的產生,首先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維持足夠的尿量,才能預防再復發的可能性。

「媽媽手」疼痛無力 中醫針灸有解

「媽媽手」疼痛無力 中醫針灸有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媽媽手不是媽媽的專利,工作中需要長時間並且重複使用拇指施力者,都是易罹患「媽媽手」的族群。一名56歲的黃小姐,工作常需搬重物,右手腕拇指側疼痛已三週,疼痛感延伸至前臂,扭毛巾時不僅拇指疼痛、還會出現無力感。經檢查發現是「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經中醫師以針灸治療後,右手腕拇指側疼痛已減輕一大半。媽媽手為過度使用所致媽媽手的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它是指位於手背橈側(拇指側)的支持帶出現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和滑膜,引起的發炎腫脹。典型症狀為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甚至無法使力。郭綜合醫院中醫科蔡文嘉醫師表示,「媽媽手」主要是由於不正常的用力方式及反覆性的用力過度所造成,因此長時間打字、握筆的職業、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等都屬於高危險群。中醫以經絡系統 針灸治療媽媽手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與復健運動外,針灸療法提供了另一選擇。臨床上,中醫會運用特有的經絡系統來治療媽媽手,以手陽明大腸經為主要選擇,搭配手太陰肺經。根據經絡循行,透過病人疼痛反映的區域,而選取適當經絡上的穴位。蔡文嘉醫師也說,除了針灸治療,平日也須搭配適當的休息、避免長時間或重覆過多使用拇指的動作、多做伸展運動。如果必須應付工作或日常生活所需,可以穿戴護木或護具,也可達到保護的作用。

腹瀉必有因!調查:5成國人飯前未用肥皂洗手

腹瀉必有因!調查:5成國人飯前未用肥皂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夏季氣候潮溼炎熱,是腸道傳染病的流行季節,根據疾管署調查結果顯示,有約五成民眾吃飯前不會用肥皂洗手,近四成民眾上廁所後未使用肥皂洗手。疾管署呼籲民眾,暑假不論出國旅遊,或參與國內休閒活動,應時常洗手及注意飲食衛生。百起腹瀉群聚 4成民眾廁後竟未用肥皂洗手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104年迄今共通報205起腹瀉群聚,近期以諾羅病毒感染為主,其次為沙門氏菌及腸炎弧菌,主要發生於餐飲旅宿業者。據調查顯示,有半數民眾吃飯前不會用肥皂洗手,近四成民眾上廁所後未使用肥皂洗手。另外,五成民眾誤以為真空包裝的食品可完全避免細菌,近四成的民眾誤認不小心吃了不安全的食物應該馬上催吐,還有近四成民眾沒有使用不同砧板處理生熟食。雖然大部分民眾知道海鮮類食物需煮熟後再吃,但仍有三成的民眾不知道貝殼類的海鮮,煮到殼開了需要再多煮3到5分鐘。提醒民眾,避免生飲生食,尤其貝類海鮮務必烹煮至全熟;餐飲業者應確保遊客飲食安全,處理食材也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降低感染疫病的風險。出國勿買路邊冷飲 注意個人衛生疾管署提醒,養成良好飲食及衛生習慣,切勿生食生飲,用餐前務必洗手,以維護自身健康。尤其暑假出國旅遊,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向衛生條件不佳的攤販購買食物及冷飲,並盡量飲用瓶裝水,降低腸道傳染病的感染風險。返國後若出現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並確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醫師診療及通報。

天氣悶熱淋冰桶降溫 壯男心肌梗塞致死

天氣悶熱淋冰桶降溫 壯男心肌梗塞致死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不論是來場冷水澡,還是淋上一桶冰涼的水,只要能讓身體在高溫下快速降溫,都是多數人喜愛的方式,但現在,卻不能再嘗試如此激烈的行為。中國一名53歲男子,因為受不了高溫折磨,決定淋上一桶冰水,卻引發心肌梗塞死亡,令人不可置信。以為中暑延誤就醫 心肌已缺血壞死近日中國高溫炎熱,該男子因為不堪悶熱,就淋上一桶冷水,2小時後便感到胸悶不適,起初,以為只是中暑,幾天後,胸悶情況不但沒改善,反而嚴重,才決定前往醫院。檢查發現,男子心臟肌肉已經產生缺血性壞死,情況並不樂觀。當地醫院隨即進行手術治療,但因為時間耽擱太久,僅管手術成功還是無法挽救男子生命。想用冷水澡降溫 先沖四肢待身體適應而正值壯年的男子,怎麼會因為一桶冰水而致命,醫師說明,人體如果突然感受冰冷刺激,不僅會造成外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甚至會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塞。因此,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別讓身體處於忽冷忽熱的狀態,若想利用冰水、冷水澡來降溫,應先沖四肢,待身體適應後再沖全身,解緩悶熱。心肌梗塞好發群為40~70歲男性令人驚訝的是,男子平常有運動習慣、身體健壯如牛,怎麼會因為一桶冰水失去生命,醫師表示,由於心肌梗塞好發於40至70歲的男性身上,特別是有抽菸習慣、血脂高,肥胖的人,是高危險族群,而亞洲人機率又更高。該男子因為有抽菸習慣,加上正處易發年紀,在不注意下,又延遲就醫時間,才會造成此悲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