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音樂調節身心!避免癲癇發作、舒緩疼痛

音樂調節身心!避免癲癇發作、舒緩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一顆心噗通噗通的狂跳,一瞬間煩惱煩惱煩惱全忘掉」、「聽海哭的聲音,嘆惜著誰又被傷了心,卻還不清醒」隨著音樂的種類、曲調不同,所帶人的感覺也有所不一,對於有些人來說特地的歌曲,可以幫助他們入眠、舒壓,亦或者是更能有效率的完成工作,但不管怎樣,音樂對人的影響,總是不斷受到矚目,而日前在國外也有項研究發現,傳統治療加上音樂,可避免癲癇發作。聆聽莫札特 可降低癲癇發病率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醫學中心,針對21名癲癇患者與非癲癇患者進行音樂測試,首先請他們聽10分鐘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及其他樂曲,並觀察腦波變化,結果發現,癲癇患者聽音樂時,腦波不僅比較穩定外,異常放電的情況也變少,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心理學期刊》。聽音樂好處多 3大點報你知為幫民眾更加了解音樂帶人的影響,《優活》整理出以下3點,但要提醒民眾效果因人而異,並非對所有人都有效,此外,也要避免音量過大,以防打擾到他人或對耳朵造成傷害:1)睡前聽音樂有助於入眠/一項刊登在《輔助與另類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人的睡眠大致分為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兩者於睡眠時間內交替出現,在快速動眼期時,大腦處於如清醒時的活躍狀態,而非動眼期又分為四期,第1、2期為淺睡期,第3、4期為熟睡期,而睡前聆聽舒緩音樂,可增加睡眠周期中第3、4期之熟睡期,尤其對於需要較長時間入睡者,有較大幫助,2)邊工作邊聽音樂,可提高工作表現/根據國外公司,針對受測者進行連續五天在工作期間聆聽不同性質的音樂發現,聽流行樂能增加檢查類型工作的速度、古典樂能提高工作的細膩度、環境音樂能提升邏輯力,至於舞蹈樂則能提升整體工作的綜合表現。3)健身聽音樂,助於緩解疲累感、疼痛/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發現,音樂能使大腦分泌出一種類似嗎啡的物質,有助於止痛,如此一來,鍛練過程中就不會覺得太疲累或是有任何疼痛感了。

別小看洗臉 清潔不足加速肌膚老化!

別小看洗臉 清潔不足加速肌膚老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這幾年,因霾害的議題引起大眾關注,也使民眾開始瞭解細懸浮微粒(PM2.5)對呼吸系統的傷害,但可別以為PM2.5(Particulate Matter 2.5)只會對肺部造成傷害,你可能不知道,就連暴露在外的肌膚,同樣會被PM2.5所傷。皮膚科蘇承偉醫師解釋,所謂的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因為直徑非常小,一旦吸入會直接進入肺泡中,增加肺部疾病的機會;同理可證,當肌膚長時間暴露在PM2.5的環境之下,若清潔做得不徹底,更會加速肌膚老化的機會。因此,喚起肌膚健康的第一步,就是洗淨!你以為用手洗 臉就乾淨了嗎?「回家用洗面乳洗乾淨,就不用擔心PM2.5對肌膚的傷害吧?」對此,蘇承偉醫師遺憾的表示,存在毛孔的PM2.5不論來自空氣污染或其它來源,因為顆粒太小了,僅用一般手洗方式有時真的難以完全去除,建議容易接觸有害微粒的民眾,必要時可使用適合的洗臉機輔助洗臉,加強肌膚的清潔排除有害物質。洗臉機傷皮膚?「音波共震科技」可避免傷害不過,相較當洗臉機剛推出時造成民眾大批搶購的熱潮,近期因為新聞頻頻出現洗臉機傷害肌膚的消息,讓愛美人士為之退卻。蘇承偉醫師強調,事實上,每一台洗臉機的機器、清洗肌膚的作用方式都不同,如果使用的洗臉機是以摩擦的方式來清洗皮膚,那當然不建議使用,肯定會傷害皮膚,甚至會加速肌膚老化的可能。蘇醫師進一步說,倘若洗臉機是以音波共震科技的方式來洗淨肌膚,洗臉過程不需要重壓,讓刷頭以高速微震,進而帶動水的流體作用力將髒污帶出;比起單純用手洗的清潔力還多出6倍以上的清潔力,除了能夠淨化肌膚外,後續的保養品的吸收也會更好。如何選購洗臉機?市面上洗臉機那麼多,民眾該怎麼選擇?蘇承偉醫師建議,可參考以下3點選擇,較有安全性:1)清潔原理/採用音波共震科技原理的洗臉機,非摩擦型。2)品牌/建議選擇有專利、醫學臨床證明、有銷售歷史口碑的品牌。3)刷頭/具有抗菌、非滲透性刷毛、圓球狀設計的刷頭。其中,在抗菌刷頭部分,蘇承偉醫師說明,很多人在使用洗臉機時,忘記要定期更換刷頭,但其實刷頭跟我們的牙刷一樣都會滋生細菌,應該每隔三個月更換一次;而市面上出現內建「智慧晶片」刷頭,搭配能夠自動計算更換刷頭時間的洗臉機,能較一般刷頭孳生的細菌還少,不過仍然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更換。最後蘇醫師提醒,想要擁有健康的肌膚,清潔一定要做好,才能保持水噹噹。

南市登革熱單週破3百例 颱風過後恐再飆升

南市登革熱單週破3百例 颱風過後恐再飆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南台灣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上週末颱風挾帶狂風豪雨,造成多處道路積水,使原本登革熱疫情嚴重的台南、高雄疫情又變本加厲,疾管署公布,上週全台新增347例登革熱病例,其中台南單週新增313例,為前一週的3.1倍。台南疫情最嚴重 病例數飆3倍高疾管署公布登革熱最新疫情,8月4日至8月10日共新增347例登革熱病例,4例為境外移入,343例為本土病例,分別為台南市313例、高雄市24例、屏東縣4例、新北市及嘉義縣各1例。台南市上週新增病例數為前一週的3.1倍,病例數快速上升,其中個案居住地以北區168例最多,疫情最為嚴峻,且新北市新店區,及嘉義縣朴子市,亦有該區移入病例;南市其他區疫情,也均較前一週升溫。此外,高雄市上週新增病例數為前一週2.4倍,疫情亦不可輕忽,且多為當地疫情,個案居住地以左營區增加7例為最多,需嚴防疫情再起。屏東縣上週新增4例,個案居住地均為屏東市,為在地疫情且有家庭群聚,應嚴防疫情擴大形成社區流行疫情。豪雨過後 除積水為防疫重點颱風過境,帶來的狂風豪雨,造成多處道路積水,其中又以台南、高雄累積雨量最多,若未及時清除積水容器,將利於病媒孳生,提高登革熱疫情風險,呼籲民眾災後應加強戶內外環境整頓,清除積水,以防疫情蔓延。國內自5月入夏後,共累計673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疾管署提醒,民眾務必落實病媒孳生源清除,除可避免自己遭受感染,也能保護親友鄰居的健康,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或活動史,以避免重症及死亡的發生。

滴滴答!女老師手汗淋漓 連粉筆都溼透

滴滴答!女老師手汗淋漓 連粉筆都溼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天高溫炎熱,讓人汗流如雨,如果汗水又匯聚在某處,會讓人更不舒服!就像一位35歲的女老師流汗都集中在雙手,有時連粉筆都濕透了,在黑板寫不出字來,尷尬萬分,幾年前雖然做過交感神經阻斷手術,嚴重的手汗又再復發。醫師以內視鏡手術切除交感神經一小段,總算還給這位女老師乾燥的雙手,快樂教課!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外科柯志霖醫師表示,這位女老師長年來深受手汗淋漓的困擾,不但拿粉筆要用衛生紙包著,批改學生作業時,也會把學生的作業簿滴得汗跡斑斑點點,多年以前曾做過交感神經阻斷手術,過了好幾年雙手無汗的好生活,沒想到半年前又故態復萌,雙手再大量流汗,不知如何是好。交感神經系亢進造成   內視鏡手術解困一般來說,手汗症是由於交感神經系統過度亢進造成的。手汗症經交感神經阻斷手術,由於採電燒方式,其阻斷處幾年後有可能因神經再生修復,恢復原先的手汗症狀。因此建議採取胸腔內視鏡手術,柯醫師指出,從內視鏡隱約看到患者胸椎第三、四節附近的交感神經有電燒阻斷的舊傷痕,但因神經再生已經恢復。經將兩側交感神經切斷約一到二公分,因為有這麼一段的小距離,神經再生的機率應該微乎其微,術後也立即還給女老師一雙乾燥的手,不再滿是汗水!

小便會痛!泌尿道感染 多為大腸桿菌所害

小便會痛!泌尿道感染 多為大腸桿菌所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泌尿道感染是人體最常見的感染之一,尤其悶熱的夏天,更是好發季節,相較於男性尿道約15~20公分,女性尿道較短,僅約3~4公分,比男性感染的機率更高。醫師表示,大腸桿菌為最常見的泌尿道感染致病菌。童感染別輕忽 恐是泌尿結構異常童綜合腎臟內科張嘉玲醫師表示,泌尿道感染可分上泌尿道感染、下泌尿道感染與前列腺炎,多為逆行性感染,也就是存在肛門、陰道或尿道附近的病原菌自尿道上行,侵犯膀胱、腎臟,少部分為病原菌經血液至泌尿道造成感染。臨床上常見女嬰排便或排尿後,父母用濕紙巾擦拭會陰而造成泌尿道感染發燒的案例,建議用水沖洗或擦拭時由前往後的方式;然而也別輕忽兒童泌尿道感染,可能潛藏著泌尿系統結構異常,例如膀胱輸尿管逆流、尿道瓣膜、或尿路阻塞等,應早期診斷以避免腎臟的損傷。解尿疼痛+血尿 仍要多喝水、勿憋尿泌尿道感染症狀有解尿疼痛、尿急、頻尿、背腰部痠痛、發燒、血尿等,因大多為細菌感染,故一般先以經驗性抗生素治療,若有確切細菌培養報告,再看是否需調整抗生素,即使症狀已緩解,抗生素仍須按時注射或服用一定時間,以避免產生抗藥性細菌。張嘉玲醫師呼籲,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攝取足夠水分,每天至少要喝1500~2000毫升的水;並且切勿經常憋尿,以減少尿液停留在膀胱裡而感染,並藉排尿沖出在泌尿道中的細菌,降低感染機率;另外,避免穿著過緊或不透氣的褲子、排尿或排便擦拭時要由前往後擦拭,性行為前後多喝水以增加排尿等,都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原則。

寶寶黃疸雖常見 但當心恐潛藏重病

寶寶黃疸雖常見 但當心恐潛藏重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什麼時候該照光?黃疸到底會不會造成嬰兒腦部的傷害?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惑和夢魘。在台灣,將近百分之九十的嬰兒都會有新生兒黃疸,所以幾乎每一個為人父母都可能接觸到新生兒黃疸,但要當心,有些新生兒黃疸其實是罹患重病的警訊。就有一名嬰兒黃疸才幾天至醫院就診,結果檢查出來是膽道狹窄,但年齡已2個月,超過黃金治療期,即使開刀,成功率也大為降低,如果早在2個月以前開刀則成功率高達60%,若併發膽汁性肝硬化,只有等待換肝,甚為可惜。另一名個案是2周大的嬰兒黃疸,經檢查後是尿道感染,並且有先天的尿道逆流合併有腎盂腫大之現象,治療上更是複雜。中國附醫新生兒科林鴻志醫師指出,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現象,大部份約數天後就會自然消褪。這種新生兒的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並不需要治療,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紅血球數量多,壽命較短,加上剛出生前幾天肝臟的功能無法迅速處理大量的膽紅素,所以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黃疸,4~5天達到高峰,然後在10~14天才褪去。不可不慎!指數過高恐影響腦部但是仍有部份的黃疸,暗藏著一些可怕的疾病,如果沒有早日發現、及時治療,有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終身遺憾。最常見的有尿道感染、敗血症、先天性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先天溶血性疾病代謝異常。林鴻志醫師也說,一般黃疸指數超過15 mg/dl就應考慮照光。而指數超過20 mg/dl以上,可能會引起核黃疸影響腦部,所以要考慮換血,至於有黃疸是否該停止餵母乳?他強調,母乳對嬰兒是無可替代的營養品,除非是黃疸太高或太久,為了診斷上需要,醫師會依情況建議暫停餵母乳,以便了解病因,但並不需長期停止餵食母乳。

爸媽要斷網路 國二生成癮嚴重鬧自殺

爸媽要斷網路 國二生成癮嚴重鬧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離不開網路世界,不管是在家用電腦,出外也要隨時用手機上網,導致網路成癮問題日趨嚴重,而浮現諸多後遺症,早已不是新聞。就有一名國中二年級的男學生,國一幾乎有一半時間沒進校園,也不和同學打交道。每天回家就開始玩網路電動遊戲,往往到凌晨還不停歇,最後乾脆請假窩在家裡打電動。爸媽因此決定停掉網路,沒想到孩子竟然威脅要跳樓反制。所幸經過一年的心理與家族治療後,他蛻變成另一個人,不但減少上網,愛上單車逍遙遊,且會主動結交朋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張倍禎醫師指出,造成網路成癮的危險因子很多,像是情緒低落、沒自信心、朋友不多、課業表現不佳,這類的青少年容易因為依賴網路世界,難以抽離。但其實成癮通常有跡可循,如果不用心處理,等到事態嚴重再採取極端手段扼止,結局很難皆大歡喜。青少年精神科針對這類社會現象,提供以下幾項網路成癮的警訊,當出現五項符合時,就應該積極求診,切勿放任惡化。 張倍禎醫師說,這幾項評估的指標,包括:「是否腦子裡想的全是上網」,「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是否會感到心神不寧、鬱悶或容易急躁」,「是否曾向他人說謊,隱瞞自己上網的程度」等,越多符合就要提高警覺了。網路成癮難自拔 6招避免而預防網路成癮,避免因沉迷網路遊戲而影響學業、家庭和人際關係;醫師也提供6道途徑可供參考:1)建議家長陪伴孩子上網,監控使用時間和內容。2)不以手機或網路為工具,拿來安撫孩子的情緒。3)帶孩子接觸戶外活動,別讓網路成為唯一的休閒。4)每天花十分鐘與孩子面對面談心,勿依賴社群拉近家人的關係。5)父母以身作則,不要自己整天掛在手機網路上。6)孩子長時間投注在網路上,已影響生活作息時,儘早找醫師諮詢。

營養師推薦!6大顧胃好食物

營養師推薦!6大顧胃好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營養師推薦以下食材,美味又有護胃效果,不妨今天開始加入日常菜單裡。1)高麗菜/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維他命C,營養價值高。更重要的是,高麗菜當中有維生素K1和維生素U,含有抗潰瘍因子,可修復體內受傷組織,保護腸胃黏膜,經常食用可減少胃部不適。腹脹患者不宜吃太多,容易引起脹氣。2)南瓜/含大量果膠,可保護胃壁,減少潰瘍。南瓜皮不好消化,消化不良的患者食用時最好去皮。3)木瓜/含木瓜酵素,是健脾胃、治胃痛好食物,有助於分解並加速蛋白質吸收,可緩解消化不良和胃炎。不建議空腹時吃。4)山藥/健脾胃、益腎氣,可促進消化吸收,黏稠質地有保護胃壁功效,還能促進食欲,胃部長期不適導致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多吃。5)薑/促進血液循環,可緩解天氣寒冷造成的胃痛;生薑在中藥裡也用以治療噁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助益。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患者少用。6)秋葵/含多種營養成分,果實間有果膠和醣類組成的黏液,可保護胃壁,還可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是健胃潤腸食材。(本文摘自/整腸健胃:中西醫聯手顧腸胃/天下雜誌出版)

研究:經常喝咖啡 有助預防便秘

研究:經常喝咖啡 有助預防便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人不把便祕當一回事,不過便祕與健康息息相關。腸道裡存在著與免疫有關的七成細胞,並分泌了所有荷爾蒙,其中包含了消化道荷爾蒙,還有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的血清素,故腸道也被稱為第二個腦,它是身體的司令塔。傳染病、過敏、腦部機能及老化、代謝症候群,另外還有糖尿病、癌症等等,要說腸道環境與這些疾病都有關係,其實一點也不誇張。近年來已得知,腸道內的細菌型態有肥胖型與纖瘦型。最近也開始認為,肥胖的原因或許不只是吃得多、動得少,腸道內的細菌型態失衡等因素似乎也有所影響。便祕的狀態下,腐敗的食物囤積在腸道內,故使腸道內的壞菌增生,成為腸道環境惡化的最大原因。為使身體的代謝順利進行、塑造容易瘦下來的身體環境,消除便祕問題具重大意義。有幾項以女性為對象的研究指出咖啡與便祕的關係。據研究報告所示,經常攝取咖啡的人,比較沒有便祕問題。在美國,以36歲至61歲的女性為對象、總人數超過六萬人的大規模研究報告指出,一天喝一至五杯咖啡的人,和完全不喝的人比起來,便祕的情形要來得少。但是在這項研究中,一天喝六杯以上咖啡的話,便祕的人又增多了,故可謂適度飲用能預防便祕,過度飲用則將造成便祕。而日本也進行了相同的調查。以全日本18至20歲的女性、總計一千零五人為對象所做的調查,提出了攝取咖啡較多者,便祕的情形較少的報告。在這項調查中,同時也對日本茶與中國茶進行了調查。但是該報告指稱,攝取日本茶和中國茶較多者,便祕的情形也較多。無論是哪一項調查,全都考量了身體活動量、抽菸、飲酒習慣、食物纖維攝取量等可能與便祕有關之影響因子。此外,還有研究針對同一人,比較喝咖啡時與未喝咖啡時的排便次數。熊本大學以19至22歲的46位女性為對象所做的調查,利用「一週內連續七天喝咖啡」與「一週內未喝咖啡」進行排便比較,得到有喝咖啡者一週的排便次數比較多的結果。為什麼咖啡具有預防便祕的效果呢?可以說因為咖啡具有刺激腸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而這是促使腸道功能活化的原因之一。除了咖啡因之外,其他的成分也被認為有活化副交感神經的功用。此外,咖啡香氣中所含的成分可使心情放鬆,或許也與預防便祕有關。(本文摘自/1天喝3杯咖啡會健康:如何喝?怎麼喝?/天下雜誌出版)

研究:小孩挑食 憂鬱、焦慮症風險恐增2倍

研究:小孩挑食 憂鬱、焦慮症風險恐增2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相信每個人的家中,都有一、兩個挑食兒童,可能是不喜歡青椒、苦瓜、胡蘿蔔等蔬菜,也可能是不喜歡水果等,但對於正在長大的小孩來說,各種營養的攝取卻非常重要,一旦開始挑食,不僅影響身高、保護力外,日前更有研究發現,小孩挑食可能與精神狀況有關,未來罹患憂鬱、焦慮症的機率也會高出2倍左右。兒童只要挑食 皆易有心理問題該研究主要是由杜克大學,在2007~2010年間針對3400多名平均2至5歲的研究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5分之1的兒童會挑食,且不論挑食狀況如何,皆有焦慮、憂鬱等其他心理問題。但若要以挑食程度來區分的話,問題較嚴重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將會增加2倍;中度者焦慮症增加1.7倍,外出用餐時也較容易有行為問題;至於輕微者,則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分離焦慮症。對此研究人員表示,此研究報告並不是想提升家長的恐慌,當然有些兒童長大後,挑食問題就會改善許多,但對於部分健康已經出現問題的兒童,希望能趕快找出解決辦法,而目前研究刊登於《小兒科期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