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她血壓高居不下 甲狀腺機能亢進惹禍

她血壓高居不下 甲狀腺機能亢進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血壓吃藥仍降不下來,當心是其他病因造成!一名33歲的陳小姐,多年前懷孕期間血壓稍微偏高,生產結束後恢復正常。去年年初開始,發現血壓又開始上升,很擔心自己是開始要一輩子吃降血壓藥?於是至家醫科就診。檢查後發現脈搏頻脈、容易感覺體熱、胃口大增,但體重減輕,經診斷是高血壓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之「次發性高血壓」。經過治療甲狀腺後,目前血壓已恢復正常,不必再吃血壓藥。血壓難控制、體重掉   皆是徵兆台南市立醫院家庭醫學科王威傑醫師指出,高血壓分兩種,年紀大了,血壓高,開始吃藥或運動飲食控制,大部分是「原發性高血壓」所引起。但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壓,稱為「次發性高血壓」。而常見「次發性高血壓」的原因有:腎性高血壓、甲狀腺機能異常、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急性壓力症候群、主動脈窄縮、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庫欣氏症候群、嗜鉻細胞瘤等。所以,當發現有血壓高的情況,別輕忽了「次發性高血壓」可能性,不僅是單純控制血壓,要找出正確病因,避免延誤治療時機。而王醫師也呼籲,若發現難以控制的高血壓、腎功能短期內急遽變化、雙側肢量測血壓差距過大或有心搏過速、體重減輕、月亮臉等症狀時,一定要找醫師詳細問診與檢查。

小撇步防登革熱 一條孔雀魚可吃200隻孑孓

小撇步防登革熱 一條孔雀魚可吃200隻孑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登革熱流行期,目前南台灣疫情正持續升溫中,提醒民眾需多加留意!聚集管署統計指出,7月14至20日國內共新增44例登革熱病例,其中38例為本土病例,分別為臺南市32例、高雄市4例、嘉義縣及臺中市各1例。台南安南區、高雄左營區 為病例數較多的區域目前台南市北區、安南區及高雄市左營區及楠梓區為病例數較多之區域,民眾若欲前往,應先做好個人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福部核可之防蚊液,若有發燒、頭痛、出疹、眼窩痛、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應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或旅遊史。定期刷洗容器 可將病媒蚊的卵洗淨近日常有午後雷陣雨,嘉義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應主動巡視居家環境,並清除戶內外孳生源,如輪胎、寶特瓶、盆栽墊盤等,保持水溝通暢及盆栽底盤乾燥也不可忽略。除此之外,戶外的水缸、儲水容器或屋內的花瓶,至少每週要倒棄一次,並予清洗,清洗時必須用刷子將容器內壁用力刷洗,才能將病媒蚊的卵洗淨;有些大型容器若無法倒除,可以選擇餵養大肚魚、孔雀魚等食蚊魚種,1條食蚊魚每天可吃60~200隻孑孓,是環保又有效的防治方法。

快注意!桃市高國中生HPV施打已延長

快注意!桃市高國中生HPV施打已延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保護青少女的健康,桃園市政府提供設籍本市國中一至三年級、高中職三年級女生,可免費子宮頸癌(HPV)疫苗!原應於104年6月30日前完成第1劑疫苗的接種,畢業後才可憑接種手冊接受完整3劑次的免費疫苗接種服務,但考量到應屆畢業生,日前準備升學考試忙碌,恐致錯失疫苗接種機會,特別將疫苗接種的時間,延長至8月31日。高3、國3生 應盡速完成接種第1劑疫苗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疫苗接種已接近10萬人次,今年畢業的國三及高三女學生接種率分別為66.49%及66.40%,因此,提醒若家中有符合資格之應屆國中或高中職(包含五專)三年級女生,仍未接種第1劑疫苗者,儘速攜帶身分證(或戶口名簿)、健保卡及學生證影本(或畢業證書),前往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完成疫苗接種。之後則可享有完整三劑次免費接種的服務,至於國一及國二女學生,仍持續享有疫苗接種福利。預防子宮頸癌 疫苗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由於子宮頸癌為國人十大癌症之一,101年統計發生率及死亡率皆為全國癌症排名第七名,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是最簡單有效的預防方式,同時也提醒30歲以上的婦女,每年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女兒打疫苗,媽媽做抹片,關心自己及家人健康。

肥胖危害問題多!中風、糖尿病易提早上門

肥胖危害問題多!中風、糖尿病易提早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肥胖症除了會影響外表、社交外,更會對健康造成傷害,有許多研究調查皆發現,肥胖所帶來的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等三高問題,對健康造成威脅,尤其年輕人更比一般人早承受中風、糖尿病等風險,若能及早減重,有助於改善健康狀況。只是,坊間的減重方法千奇百怪,若想要瘦得持久又不失健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大林慈濟醫院為了幫肥胖者健康甩肉,成立了減重整合式門診,藉由減重與代謝手術治療,讓病態型肥胖病患,享有健康的身體外、又能改變體態、變得更有自信心。限制型手術減少食量 又可改善腸胃道荷爾蒙減重與代謝手術治療中心尹文耀醫師表示,若因肥胖引起併發症或三高問題,又加上長期控制不佳,恐怕就無法順利透過其它方法來減重,因此,會建議民眾考慮用手術來降低體重及改善血糖控制。像是限制型手術,例如:胃袖狀切除手術或胃繞道手術,來減少食量,同時改善腸胃道荷爾蒙,術後只需服用少量藥物,甚至不再服用,目前手術均以腹腔鏡甚至單孔腹腔鏡進行,傷口小、復原快,讓患者早日恢復健康。開刀總是會有一定的風險,以手術方式來減重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術前必須謹慎的評估,術後密切追蹤相當重要。糖尿病控制不佳、影響生活 手術治療改善問題像是一名29歲的盧姓男子,因糖尿病長期控制不佳,血糖平時都在300至400 mg/d,且糖化血色素平均在10%以上,經常住院治療,也需24小時背著胰島素幫浦調整血糖,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經由新陳代謝科評估轉由外科治療,執行胃袖狀切除手術,術後經門診持續追蹤,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已正常控制,不用再吃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酯藥物,體重也明顯下降、 活動更靈敏。

比假油還毒!反式脂肪易阻塞血管、失智

比假油還毒!反式脂肪易阻塞血管、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你知道什麼是反式脂肪嗎?根據國健署一項最新調查發現,有1/3的民眾沒有聽過反式脂肪,有超過一半民眾沒看過反式脂肪標示。反式脂肪其實是一種比假油還毒的東西,因為耐高溫油炸、且保存期限長,所以,常被用於酥炸及糕點餅乾類食物中,讓人不知不覺吃下肚,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乳癌、失智等風險。仍有1/3的民眾 沒聽過反式脂肪近年來,民眾雖然已逐漸重視起食品對健康的影響,但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發現,仍有1/3的民眾沒聽過反式脂肪,有超過一半民眾沒看過反式脂肪標示,甚至有高達2/3的民眾更不知道政府有要求包裝食品必須標示反式脂肪含量,由此可見,民眾對於反式脂肪的認知仍有不足。每天少量攝取 增加23%心血管疾病風險國健署表示,人工反式脂肪並非天然的營養素,人體並不需要,且據研究證實,每天只要攝取少量(4~5公克)的人工反式脂肪,就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還會增加三酸甘油酯,讓血管容易阻塞及發炎,並提高23%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也有研究發現,人工反式脂肪與不孕、失智、乳癌、糖尿病等都有關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若將總熱量2%反式脂肪的熱量,完全以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取代,就可減少23%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若於總熱量中降低0.5 %來自反式脂肪的熱量攝取,可減少3%中風死亡、6%冠心病死亡機率。由於停用反式脂肪已經是世界的潮流,不論是國外的證據都支持停用反式脂肪,才能真正防制反式脂肪對健康的危害,因此,為了民眾的健康著想,國健署將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全面停用人工反式脂肪的目標。

連平躺也呼吸不順 恐是心臟腱索斷裂

連平躺也呼吸不順 恐是心臟腱索斷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體力變差、呼吸不順易氣喘要當心!一名61歲的何先生,日前發現自己的體力越來越差,只要平躺都覺得呼吸不順,甚至連爬樓梯都必須停下來休息才能繼續上樓,直到就醫後,才結果發現他二尖瓣閉鎖不全合併「腱索」斷裂,造成二尖瓣膜嚴重逆流引起心衰竭,所幸接受了微創手術,目前他已無大礙。腱索斷裂 二尖瓣逆流恐上身花蓮慈院心臟外科張睿智醫師表示,心臟的二尖瓣膜的外型就像降落傘,腱索就類似降落傘的線索,當心臟收縮時會牽動腱索,如果腱索斷了,就會造成二尖瓣逆流,導致左心室功能逐漸衰退,一旦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如氣促、端坐呼吸、夜咳等時,就表示已進入嚴重症狀。微創手術換置膜 傷口小、胸廓穩定性佳在治療方面,如果心臟沒有擴大、收縮功能還尚可的話,只要定期服藥與按時追蹤即可,但若已經出現心臟擴大、心臟收縮功能下降、肺動脈壓昇高,合併心律不整等情況時,就要考慮接受瓣膜修補術或人工瓣膜的置膜手術。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不用切開胸骨也不必打斷肋骨,只要透過微創手術就能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對此,張睿智醫師表示,只要在肋間切開肌肉就可進行手術,且傷口小、胸廓穩定性也較好,民眾可依自己的需求選擇治療方式。

提高基礎代謝率、增肌肉 躺著也能瘦

提高基礎代謝率、增肌肉 躺著也能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為展現姣好的身材、呈現完美的體態,不少人都會想盡辦法鏟肉,不管是尋找偏方、計算卡路里、吞減肥藥還是節食,只要聽說有效,大多都會嘗試一番。但其實想要戰勝贅肉不必那麼麻煩,只要將觀念重新釐清,簡化聚焦在「提升基礎代率」,以及「增加肌肉比例」上,不管是誰都能擁有易瘦體質,就連躺著都能瘦。養成易瘦體質 身體會不停的消耗熱量「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礎代謝率,是維持良好身形的重要秘訣」肥胖專科蕭敦仁醫師不諱言的說,由於激烈的節食減重方式,雖然能在短期間內看見成效,但因減去的是水份和肌肉,並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導致消耗熱量的速度變慢、多餘的脂肪易囤積,結果就容易復胖。反之,若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形成易瘦體質的話,不管日夜身體都能不停的消耗熱量,讓體重一步步健康的下滑,不過醫師提醒民眾,瘦下來的體重,每10公斤裡要有8公斤是脂肪為佳。減肥3大營養素 蛋白質、蔬菜、醣類為打造易瘦體質,李姿儀營養師建議,可透過蛋白質攝取來達到此效果,例如:無糖豆漿,因含有大豆植物性蛋白質,經實驗證明有助於增加肌肉比例;而當中的皂苷類能抑制吸收體內的脂質、醣類,並發揮燃燒脂肪的效果,只要喝對時間、份量,搭配主食控制,就能輕輕鬆鬆瘦下來。除了蛋白質外、蔬菜、醣類攝取也不可或缺,因為蔬菜高纖熱量低、具有飽足感,也可幫助腸胃蠕動、排除宿便,建議可多攝取地瓜葉、黑芝麻、糙米等;至於醣類則是身體每日所需的重要營養素。所以,面對減重,絕對沒有可以省略的途徑,唯有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並選對方式,提升基礎代謝率,增加肌肉量,才能讓你走到減重成功的最後一哩路。

人工生殖易有多胞胎 子癇前症、早產率大增

人工生殖易有多胞胎 子癇前症、早產率大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台灣晚婚率高,使得晚生、不孕、需透過人工生殖的人數也相對增加,根據統計指出,人工生殖出生子女數已由87年的2,317位嬰兒增加到101年的5,825位,成長近3倍。但國健署表示,雖然生殖科技能協助許多生育有困難之夫婦完成生兒育女的願望,但人工生殖造成的多胞胎現象,卻會讓母親與嬰兒風險大增,因此呼籲想生要趁早,以免錯過適合生育年齡,增加風險。努力一年無法懷孕 應盡速就醫檢查我國102年男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2.0歲、29.7歲;分析102年之生育情形,其中生母初胎年齡為30~34歲者高達40.4%,35~39歲為13.5%,遲育趨勢相當明顯,且人工生殖統計資料顯示,102年接受人工生殖治療者中,35歲以上者佔57.8%。據國健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101年的人工生殖治療週期數為16,041個週期,不孕因素為輸卵管因素13.4%、其它女性因素40.8%、男性因素20.0%、多種因素(男女雙方皆有一些問題)21.9%、不明原因3.9%。所以,國健署邱淑媞署長呼籲已婚夫妻,若發現在未避孕情況下,超過一年仍無法自然懷孕,最好及早就醫,瞭解原因,尤其是年過30的已婚夫妻,更是要把握生育時鐘。我國胚胎植入數偏高 恐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雖然我國人工生殖植入週期活產率,己超過先進國家水準,但胚胎植入數卻也相對的偏高,約有31.9%,因此,降低婦女發生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的併發症,在103年2月18日時修正人工生殖機構許可辦法,新增35歲以下一次植入2個以下胚胎達55%之規定,以減少一次胚胎植入數,避免多胞胎之發生。母親產後出血、胎兒早產 多胞胎風險多懷孕早期如有多胞胎,可能須進行減胎,其風險包括有3~7%流產機率、早產、出生胎兒體重較輕、早期破水、母體凝血功能不良、感染、敗血症、死亡等;而多胞胎生產的風險,則是產婦較可能發生貧血、高血壓、產後出血、敗血症、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等併發症的機率較單胎生產高。另外,多胞胎新生兒的早產、低體重及新生兒缺陷或死亡方面機率亦較單胞胎高。因此,邱淑媞署長提醒,在施行人工生殖時,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實施人工生殖的必要性、方式、成功率、風險及併發症等,並選擇較合適的胚胎植入數,降低多胞胎風險,對於提升婦幼健康。

照顧小胖威利壓力大 父母幾乎足不出戶

照顧小胖威利壓力大 父母幾乎足不出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小胖威利」是一種罕見疾病,因染色體病變,飢餓蛋白較常人高出2~3倍,所以,身體經常飢餓,無法控制想吃的慾望,導致身體過度肥胖、甚至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除了學習能力弱、愛吃外,其實他們也有嚴重的行為情緒問題,使得照顧者非常辛苦,因此,臺中慈濟醫院舉辦了「小胖威利喘息人文營」,讓終年辛苦的家長能放心休息,讓孩子走入人群。只要看到食物就想吃 他不高體重卻有105公斤中華民國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蔡立平理事長表示,家有小胖威利的父母,因為孩子愛吃,以及行為情緒與學習能力等問題,幾乎足不出戶,以致社會學習能力被剝奪。舉例來說,像是一名28歲的小張,是營隊學員中年齡最長的大哥哥,在出生幾個月就被確診為小胖威利,只要看到食物就想吃,也會自己找東西吃,四處藏東西,最愛吃餅乾,國小高年級、國中後一直變胖,如今147公分,已長到105公斤。以前這些孩子壽命較短,但現在醫學進步,如果能好好照顧,活到五、六十歲不是問題,增進他們跟社會很好的互動,重新建立家庭功能,對他們未來成長是必需的,也是喘息營在進階上扮演重要的目的。所以,營隊舉辦目的一來讓家長喘息,二來透過活動,增加小胖威利跟人群互動,逐步帶他們進入社會。

醫療資源不足!偏鄉地區C肝異常比率高

醫療資源不足!偏鄉地區C肝異常比率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肝癌的發生率雖然在醫師努力衛教宣導及治療下,發生人數排名已由第2退居至第3位,但因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又加上偏鄉地區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使得肝癌這個無形的殺手,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掠奪健康。對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莊萬龍醫師表示,為了幫助偏鄉地區的民眾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院特地設立一個護肝計劃,盡可能找出南部地區肝炎帶原者並進行治療,結果發現,梓官區的民眾有超過15%的C肝異常比率,比起一般異常比高出1倍之多,但梓官區只是南台灣的一個縮影,恐怕仍有許多偏鄉C肝比例恐怕更高。偏鄉C肝發生率高 恐有30%帶原率高醫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醫師表示,肝炎是台灣的國病,B肝與C肝更是國人最大的生命威脅之一,自從全國實施B型肝炎疫苗預防注射計畫後,B肝帶原率已大幅度降低,但因不易治癒,只好在肝炎控制上繼續努力;至於C肝,帶原率約4~5%,但因偏鄉地區發生率高,所以,可能有10~30%帶原率。雖然C肝可治癒,但健保給付之長效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的使用,容易產生副作用,讓多部分患者無法接受,但根據以往所看過的研究論文顯示,治癒率依病毒基因型不同,可高達8~9成以上。另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治療C肝的藥物也日新月異,因此,民眾可依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定期接受檢查 C型肝炎不上身最後余明隆醫師表示,目前最重要問題是有一定比例的肝炎患者未接受篩檢而不自知,所以,為讓肝炎的預防治療有大幅度進展,提醒民眾一旦出現異狀時,都應立即接受檢查、治療,讓「肝炎」將成為過去式的名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