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感冒燒退仍咳不停 原來是肺結核

感冒燒退仍咳不停 原來是肺結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咳嗽發燒都數人都會認為是感冒,但若持續2周以上,小心是得到肺結核!一名50歲婦女因咳嗽發燒掛急診,經診斷是A型流感,服藥後,燒是退了但咳嗽並未因而改善仍持續數週。經胸腔科醫師再次檢視胸部X光片,發現肺部有異常白點。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及驗痰後,確診為肺結核並投予抗結核菌藥物,症狀已改善。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劉冠霆醫師說,肺結核是肺部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感染者可能出現久咳、咳痰、胸痛、咳血等呼吸道症狀,以及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易疲倦等全身性症狀。肺結核的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傳染。如果吸入含有結核菌的飛沫,便有可能感染結核病。結核病能治癒   服藥2周失去傳染力劉冠霆表示,塵肺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不全、營養不良、老年人等抵抗力較差,都是感染的高危險族群。檢驗確定的肺結核患者,在接受兩個禮拜治療後,痰內的病菌數便會下降至1%,傳染力也大幅降低,連續接受6至9個月的治療後,有9成以上的患者可以痊癒。他也提醒,平時增強抵抗力,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並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可預防感染肺結核。若有長期咳嗽、有痰、胸痛等肺結核症狀,也可利用7分篩檢法,自我檢測是否需要就醫及早接受治療。

每次大便「擦出血」 當心罹患結腸直腸癌

每次大便「擦出血」 當心罹患結腸直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編譯)現代都市人10人中8個就有便秘問題,但可別以為只要耐心等待、慢慢培養,便便就會出來,其實便秘是疾病的徵兆,不管是便量的多寡、顏色、黏硬度都在傳達身體健康與否的訊息。便秘為健康警訊  血色暗示不同危機一般來說,不管是男生女生都會有便秘,但其中女性的機率又高於男性,造成小腹微凸、臃腫等情況,而6歲到8歲的兒童,如果有便秘,也會比沒有便秘的小孩長得矮。其實,便秘影響不只反應在我們看得到的地方,便血顏色更暗示體內不同問題:1) 深色/胃、食道2) 鮮色/小腸、結腸多數人都有便後擦拭肛門見血的經驗,但可別忽略這小警告,其實從血的顏色就可看出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專家表示,如果血的顏色較深,屬於消化道,也就是胃或食道的出血,表示體內有潰瘍,不過潰瘍情況十分普遍,不需太擔心,只要服用正確藥物、減輕壓力,減少菸酒都可醫治。若看見鮮紅色的血,代表小腸、結腸出狀況,而鮮紅色的血也可能是大便通過肛門時造成的撕裂傷,稱為肛裂。家有胃腸道癌症史 發生機率更高專家提醒,如果每次大便都會「擦出血」,要當心可能罹患結腸直腸癌,特別是家中有胃腸道癌症史,比一般人發生機率來得高,因此,醫師建議,最好在50歲前到醫院檢查,他強調,排便出血絕對不是正常的情況,一旦出現,且多次發生,應立刻就醫治療。

抗癌、延緩老化 快吃番薯、黑木耳7食物

抗癌、延緩老化 快吃番薯、黑木耳7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科學研究證實,人的正常壽命應該可以達到120歲,但是能活到這個年齡的人卻很少。人們只有透過強身健體抵抗疾病的侵襲,才有可能堅持到正常壽命。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是如果能夠做好飲食保健,就可以延緩衰老,提高生命品質。1)營養全面,平衡膳食/長期絕對素食會使蛋白質供給不足,導致精神萎靡、反應遲鈍、大腦退化、患癡呆症等。所以,要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平衡膳食。2)常吃有益血管健康的食物/如魚類能改善血管彈性,促進鈉鹽排泄;黑木耳及含吡嗪類物質的食物,如大蒜、洋蔥、蔥、茼蒿、香菇、草莓、鳳梨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3)常吃抗衰老食物/這類食物有核桃、芝麻、松子、桑椹、無花果、蓮子、紅棗、奇異果、桂圓、荔枝、杏及杏仁、木耳、黑糯米、蘑菇、胡蘿蔔、鵪鶉及鵪鶉蛋、蜂蜜、黃豆、花生、海參等。抗衰明星營養素核酸/核酸不足是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適當補充核酸,可以延緩衰老。胡蘿蔔素/具有抗癌、抗氧化作用,能發揮益壽延年的功效。抗衰食材聰明選1)豆類/營養全面,尤其適合老年人。2)番薯/抗癌益壽。3)穀類/清除體內有害物質。4)羊肉/益腎強身。5)胡蘿蔔/提高免疫力。6)黑木耳/預防心血管疾病。7)金針花/健腦。(本文摘自/吃好三餐,吃出健康/果禾文化出版)

妙齡女長期貧血 竟罹胃癌末期

妙齡女長期貧血 竟罹胃癌末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蹲下起身就頭暈、疲倦、無力,感覺一動就快昏倒,這些都是貧血象徵,更是不少女性的困擾;醫師提醒,千萬別小看貧血造成的危害。中國一名20歲妙齡女子因長期貧血,未曾做過檢查,近日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胃癌,且已錯過最佳治療機會。以為吃多就能「補回來」 錯過黃金治療期對於貧血,多數人都認為只要吃點東西「補回來」就可以,而這名女子也不例外。當地醫師表示,病患送到醫院時,全身皮膚呈現乾燥脫水樣、頭髮乾枯、臉色慘白等症狀,且有腹部腫大、左側鎖骨淋巴結腫起,胸腔積水等現象。檢查確認,已是胃癌末期,且錯過黃金治療時期。根據女子描述,前陣子就因貧血而住進醫院,但當時以為是平常吃素,加上習慣偏食,才造成貧血的問題,醫師曾建議她進行檢查,好判斷真正原因,但家人和自己都認為只要多吃一點就能補回來,而拒絕檢查,拖延治療時期才釀成悲劇。貧血隱藏消化道疾病 導致慢性失血平常就能注意的小病竟成胃癌末期,令人震驚,醫師說明,其實人體消化道疾病或婦科疾病導致的慢性失血,就是貧血。看起來很小的問題,卻隱藏身體慢性疾病,實在不容小覷,因此,若發現自己有貧血症狀,經作息及飲食調整,都沒有太大改變,還是及早就醫,避免造成不可挽救的情況。

複方中藥改善體質 促進代謝助減重

複方中藥改善體質 促進代謝助減重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採訪報導)現代女性把瘦身當成一輩子的課題,然而,有的人瘦的下來,有的人卻試過了各種方法仍然無效, 亦或是瘦到一個程度就停止。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瘦的下來? 中藥專家張長生說明,大部份的肥胖問題可以分成四大體質類型(肥人痰濕、油膩停聚、便秘宿便、代謝失調),而『漢方診療醫典』中早有記載,可用於治療肥人痰濕、油膩停聚、便秘、多汗的傳統故方-「防己黃耆湯」,是能促進代謝幫助減重又不傷身的傳統固方。要打造輕瘦體質,除了必須先了解自身的肥胖型態後,才能對症下藥。針對四大體質中藥專家張長生藥師進一步說明,肥人痰濕者,多因體內、臟腑的水氣異常積留,導致陰陽失調及下身水腫,飲酒、生冷飲食都可能使水腫更嚴重。因此,要針對肺脾腎三內臟來調理、利水、健脾及潤腎。油脂停聚者,多是腰腹較肥胖、面部皮膚油脂較多,汗多且黏,須著重在促進消化、去除多餘腸道油脂,利用中藥油性潤滑成分,如郁李仁來使油膩、脂肪容易排出。宿便堆積者,則應加強腸胃機能、促進腸道蠕動及排空、潤滑腸道,改善便秘。代謝失調者,多是綜合型肥胖體質,通常是前三種病灶都有,也是最易胖的體質,除此之外,這類型的人體內常伴隨著代謝循環差,、四肢冰冷、老化速度快及易感到疲勞的狀況,則需注意補氣,中醫調理身體上常使用人參。綜合上述可得知,複方中藥對於改善人體體質及症狀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像黃耆可幫助身體利水,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少水腫發生;而郁李仁可使身體油膩與脂肪分解,並加以排出,降低體內過多油脂停聚;有的人老覺的四肢冰冷、頭暈虛弱,可利用人參進行補氣調理,其他像是防己、白朮、甘草等都能協助改善症狀,中藥藥性多溫和不刺激,也降低身體的負擔。張藥師建議,有上述肥胖現象者,可以「防己黃耆湯」來改善,其中黃耆、防己、白朮、甘草等天然中藥材,多係藥性溫和不刺激,就可改善多於油脂堆積、痰濕體質、便秘及多汗等肥人症狀。而開業診所院長劉明偉醫師則表示,若將四大體質用西醫角度來解釋,即為肥人痰濕之水腫體質、油脂停聚之腰腹肥胖體質、宿便堆積之便秘體質、代謝失調之綜合型肥胖體質。建議民眾不同的肥胖形式,應使用不同的減肥方式,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減重、運動方式,避免極端地少吃或過度激烈運動,才能瘦得健康與長久。 

3歲前學習 恐阻礙大腦發展、變笨

3歲前學習 恐阻礙大腦發展、變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媽媽共和國」這個名稱雖帶有負面意義,但是就像「韓國的教育熱忱」一樣,我們必須重新賦予正向的意義,導向正確的方向。只要能夠幫媽媽們重新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就有更大的空間能夠去超越猶太人媽媽或北歐風格媽媽(Scandimom),問題的重點並不在於媽媽共和國本身,而是在於她們採取的路線。當我們讓猶太人,或包括芬蘭在內的教育先進國家的父母們,看到韓國對嬰幼兒所施行的早期教育以後,他們的感想,是「震驚」一詞,因為這些才五歲的孩子,既要會讀、會寫,還要練習簡單的算數問題,甚至要學習外語,讓他們看了備受衝擊,有些人還用「虐待」來形容這種早期教育。而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先進國家的幼兒教育機構,主要都是讓孩子和老師一整天待在戶外跑跳玩耍,只會教孩子基本的社會規範與問題解決能力,頂多是以藝術類型的活動為主。所有認知學習的課程,都是在進小學以後才開始,所以看到韓國的嬰幼兒教育後,會感到震驚也是極其理所當然的。現今韓國的社會,陷入了「學習中毒」的狀態,韓國的父母因為恨不得能夠讓年幼的孩童多學幾樣東西,持續焦慮不安,讓小孩學韓文、學英語、學怎麼看書、告訴他們所有事物的正確答案,不管什麼事情,都想讓孩子學到一些教訓或啟示,誇張的程度簡直就像遊戲或賭博上癮一樣。韓國人自己因為處於韓國文化的氛圍之中,無法理解這是多麼嚴重的事情,然而學習中毒的現況,正引領著我們孩子的大腦,走向註定毀滅的道路。韓國教育開發院(Kore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KEDI)在2010年發表了一篇「幼兒課外補習教育實況暨影響分析」,當中指出全國家裡有滿三歲到學齡前幼兒,共2527戶當中,有99.8%正在接受補習教育,代表幾乎所有家庭都讓嬰幼兒補習,是一份相當具衝擊性的統計資料。不僅如此,從幼兒專門英語補習班的增加狀況來看,也可以發現正在逐漸成長的趨勢,從2008年的505個,一直到2011年的915個,三年之間增加率足足有80%,由此可見,補習教育已經形成了一股流行風潮。嬰幼兒補習教育的起跑線,正在逐漸往下延伸,關於這點,其中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從育兒政策研究所在2008年三月對出生嬰孩所做的追蹤調查報告,可以看到出生一年後,原本全職家庭主婦的托兒所使用率,只有微不足道的1.1%,在一年六個月以後變成7.9%、兩年以後24.8%,兩年六個月以後,竟激增到44.9%。現今的國家政策,讓親子之間情感關係逐漸疏離,對家庭與社會來說,也是沒有助益的事情,因此為了讓父母充滿喜樂的養育子女,確實有必要將育兒輔導政策,導往能夠真正幫助父母的方向。最近翰林大學洪賢周教授率領的團隊,以軍浦市的五所小學為對象,針對「課外補習對孩童心理健康的影響」展開調查,從結果可以得知,包括學科和才藝課程在內,一天補習四小時以上的孩子,有高達30%顯露出憂鬱症症狀。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小孩罹患憂鬱症比成人還危險。因為年幼時期罹患的憂鬱症,具有慢性病的性質,即使長大成人,也有復發的可能,加上這段期間是人格形成及人際關係基礎建立的關鍵,如果這時罹患憂鬱症,也會嚴重影響成長發育。首爾大學的徐有憲教授主張,過度的先行教育會阻礙大腦正常發展,人類的大腦必須要「階段性」的接受適當的教育,才可以正常發展。三歲之前是擔任旺盛精神活動的大腦皮層所構成的部分,也就是額葉、頂葉和枕葉均衡發展的時期,必須注意孩子情感和情緒上的發展。三到六歲,是調節人類大腦綜合管理思考、創造力、判斷力和情感部分的額葉,集中發展的時期,所以要注意孩子的禮貌和人格教育。徐教授也強調,早期教育中常出現的韓文或英語等語言學習,應該要在六歲以後,也就是擔任語言與聽覺功能的顳葉,及擔任立體空間思考功能的頂葉,開始快速發展後再正式實行。無論如何,最重要的就是若讓孩子負擔過多的早期學習,有可能會因為壓力過大,導致大腦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本文摘自/哈柏露塔,猶太人的教養祕訣/大是文化出版)

男子誤吞魚刺 腸穿孔險喪命

男子誤吞魚刺 腸穿孔險喪命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般人都知道,吃魚能顧眼睛、變聰明,只要提到吃魚,總是好處講不完,不過吃魚時要特別注意魚身上的刺,不小心吃進肚,恐怕小命不保。中國一名男子因誤吞3釐米魚刺,引發腹部疼痛,檢查後是魚刺刺穿迴腸,差點奪命。迴腸末端6穿孔 3釐米魚刺穿腸壁朋友聚會、聊天,常常沒注意杯子裡的東西,就大口喝下肚,喝進什麼,往往到發病時才知道,該男子正是因為參加聚會,一晚的大魚大肉,幾杯黃湯下肚後,感到腹部絞痛;以為只是吃壞肚子,沒想到幾天後疼痛加劇,決定到醫院檢查。當地醫師初步診斷為「右下腹侷限性腹膜炎」,二次檢查後,更發現在他迴腸末端有6處穿孔,最遠的穿孔竟有3釐米異物,且已穿出腸壁兩側。醫師將異物取出後,發現原來是魚刺在搞鬼;這時,男子回憶起聚會時喝酒都沒特別注意,才把掉入酒杯的魚刺一起喝進肚裡,引發腹部劇痛。誤吞魚刺3大NG迷思:喝醋、喝湯、吃飯不只這名男子,很多人也有誤吞魚刺的經驗,但可別聽信偏方,例如:喝醋、喝湯、吃飯等,就能軟化魚刺,醫師表示,其實這些方法會讓情況更嚴重。在魚刺尚未取出時,應減少吞嚥動作,以免將魚刺帶入更深處,刺傷其他器官;若魚刺久沒取出,還會導致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出現生命危險。因此,不論是在家吃魚、外出飲酒,都應小心魚刺可能造成的危險,以免發生同樣情況。

蚊子咬起包腫10年 竟是靜脈曲張所致

蚊子咬起包腫10年 竟是靜脈曲張所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遭蚊子咬腫起不稀奇,但如果一腫就是10年,恐怕真會要人命!中國浙江省一名80歲老先生10年前左腿被蚊子咬個包,隨手一抓就破了皮,結果導致傷口潰爛,竟常達10年之久,經醫師檢查,原來是靜脈曲張造成。傷口10年反覆結疤、流膿 甚發出異味10年前,老先生因左小腿被蚊子咬個包,便隨手抓幾下,不小心抓破皮,以為隔幾天就會好,沒想到傷口變大成1圓硬幣大小的潰瘍。10年來,有時會用藥膏塗抹止癢,或吃抗生素消炎,但這些方法都無法讓傷口痊癒,反而重複結疤、流膿且每況愈下,甚至發出異味,去過多家醫院都找不出原因,搞得自己和家人受不了。令人不解的是,怎麼一個蚊子咬個包就可讓左腿爛上10年?近日,老先生終於得到答案,經當地醫師檢查後,原來是患有靜脈曲張,才造成皮膚潰爛;醫師說,其實蚊子只是誘因,真正的原兇是靜脈曲張。腿部血絲為初期症狀 預防更勝治療多數人都認為,只有久站、久坐才有靜脈曲張的問題,其實長期勞動、家族遺傳,都是靜脈曲張的高危險群。醫師說,診所1星期就有70名女性因腿部出現血絲就診,而靜脈曲張初期就是腿部有血絲,若沒有及早治療恐怕情況嚴重,誘發病變。醫師建議,久坐時要保持正確姿勢,不可翹二郎腿、久站後也不可快速泡熱水。面對靜脈曲張,預防才是根本之道,因此,平常就該注意身體姿勢,必要時可穿著彈性褲,減少發生機率。

飲食西化 膽結石患者趨年輕、逐年增

飲食西化 膽結石患者趨年輕、逐年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日漸西化等因素,膽結石是越來越常見的疾病。根據研究,膽結石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傾向,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醫師表示,初期或較小顆的膽結石沒有明顯症狀,呼籲民眾不能掉以輕心,建議早期檢查、定期追蹤與飲食控制,以維持身體之健康。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賴馨吾醫師表示,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中產生的結石,來自於膽汁裡的膽固醇或膽鹽等累積形成的硬塊,一般認為膽結石的原因是膽汁內各種膽固醇種類濃度超過標準,使得膽汁不能維持在正常的液體狀態,進而形成結晶後沉澱在膽囊及膽管內,即成為膽結石。初期無明顯症狀   定期超音波檢查不可少值得注意的是,膽結石初期無明顯症狀,若有症狀,患者多半有右上腹疼痛、上腹部飽脹感或悶痛感、時而打嗝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進一步疼痛到後背或後肩,這種突然的劇痛往往令患者無法忍受。而膽結石阻塞在膽囊出口或膽道任何部位,會引起膽囊炎、膽道炎等病症,嚴重者甚至導致黃膽、敗血症及生命危險,絕對不能輕忽。賴馨吾醫師表示,臨床醫療上,由專科醫師進行詳細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是偵測膽結石、膽道結石等最適當的首選方式。建議有這方面疑問的民眾即早接受檢查,以瞭解是否有膽結石或儘早進行控制與追蹤。

水果當正餐吃 婦人血糖飆破千昏迷送醫

水果當正餐吃 婦人血糖飆破千昏迷送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日炎炎,水果正甜,但可別讓水果成為血糖失控的隱形幫兇!一名平時血糖控制甚好的糖尿病婦人,近兩週被發現精神不濟、疲倦不已,體重一下子減輕5公斤,因意識模糊被送至急診,量測其血糖值高達一千,甚至造成急性腎功能受損,被診斷為「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所幸及時住院治療,給予大量輸液及使用胰島素控制後,血糖回歸正常並順利出院。病人為何會血糖急速竄升?成大醫院內科部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林景翰醫師說,個案因家裡栽種的水果產量過剩,所以食用了大量的荔枝、鳳梨、西瓜,更有幾餐飲食以此代餐,導致本身血糖飆高,近而演變為需要住院的情形。水果潛藏高糖份   恐是血糖飆升殺手據國健署的監測報告,成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更潛藏部分尚未被診斷的個案;甚至有許多人自恃身強體壯,對於飲食習慣並不注意、毫無限制。加上大眾或許知道高血糖,與含糖飲料及甜點蛋糕等加工品的攝取相關,但往往輕怠疏忽水果其實也富含糖份,特別是台灣出產的水果味美汁甜,一旦大快朵頤而沒有節制,造成血糖飆高的例子比比皆是。糖尿病友應把握以下幾個注意事項,才能輕鬆控制血糖:均衡飲食、定時定量、維持體重、清淡低油、少糖少鹽、控制醣類攝取。6大類食物應該平均攝取:全穀根莖類、低脂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豆魚肉蛋類、蔬菜類,一樣都不能少。拿捏水果份量   糖尿病友也能享受美味而讓糖尿病友又愛又怕的水果,只要能夠謹記份量計算,依然可以享受水果的甜美滋味,而不會造成體內血糖的負擔。像是水果一份=1顆青龍蘋果(小)=3/4顆杏水梨=半根香蕉(中)=1顆柳丁=1片西瓜(連皮約半斤)=1顆土芭樂=1/3顆泰國芭樂=2粒蓮霧=13顆葡萄=9顆荔枝=2個半圓片鳳梨=1顆半奇異果。林醫師也提醒糖尿病友,平時應遵從醫囑,定時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自我監測血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多聽營養師及衛教師的建議,適時調整飲食習慣及建立規律的運動模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