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3穴位+1茶飲養好體質 拒絕感冒

3穴位+1茶飲養好體質 拒絕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感冒時,因擔心西藥的副作用,因此會改為尋求中醫治療。而中醫認為感冒的主要原因,外邪趁著人體虛弱時入侵,外邪即病原體,在侵襲人體後會產生風熱風寒等一連串令人不適的症狀,肺往往首當其衝。中醫師表示,現代人作息不正常,飲食習慣改變,再加上季節變化的反常,都使得身體無法好好發揮協調功能,讓人變得容易生病。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鄧佳明醫師指出,根據中醫的辨證論治,出現鼻塞、鼻流清涕、頭痛與身體寒冷等症狀時,屬風寒證;而出現痰涕色黃、咽喉疼痛、惡寒發熱與咳嗽等症狀時,則屬風熱證;若是出現頭暈重脹、鼻涕黏稠、心下痞悶與腸胃不適等症狀時,則為暑濕證;中醫師依據證型的不同給予相對應的方藥,例如葛根湯、銀翹散與藿香正氣散等。增強免疫力打擊感冒     快喝防風黃耆飲另外,在針灸與按摩療效方面,選用風池、鼻通與足三里等穴位,都可有效減輕感冒所帶來的不舒服症狀。當然,也可以服用防風黃耆飲,改善身體體質,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防風黃耆飲材料/黃耆6.0克、防風6.0克、甘草3.0克。作法/將藥材洗淨後混合,再分成三等份,用茶包袋裝備,加熱水沖泡,即可飲用。功效/益氣固表,疏散風寒,可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發生。

23天無新增MERS病例 南韓旅遊解禁

23天無新增MERS病例 南韓旅遊解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南韓MERS解除警報!經過23天無新增MERS病例,南韓總理今日宣布疫情將結束,籲民眾回歸正常生活,疾管署考量南韓疫情已獲得控制,今日解除南韓MERS旅遊疫情建議。23日無新增病例 南韓解除警報南韓自今年5月20日公布首例自中東地區移入之MERS病例後,已累積186例病例,其中36例死亡;該國自7月5日公布最後一例確診病例後,已連續23天沒有新增病例,相關接觸者全數解除隔離,疫情復發風險低,另南韓政府宣布MERS疫情實質上已結束,疾管署解除南韓MERS疫情之旅遊疫情建議。暑假旅遊要小心 中東仍為警示區另南韓首例病例曾造訪巴林,該地迄今均無病例通報,故亦解除其旅遊疫情建議。疾管署表示,目前感染MERS風險仍以中東地區最高,提醒國人赴中東旅遊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及手部清潔,於人潮密集或空氣不流通處可配戴口罩,並避免接觸駱駝及生飲駱駝奶,以避免遭受感染。目前針對旅遊疫情建議,沙烏地阿拉伯旅遊疫情建議為警示(Alert),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卡達、伊朗、阿曼等國列為注意(Watch)。疾管署呼籲,計畫出國旅遊的民眾,出發前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若前往MERS流行地區,則應避免接觸駱駝,或生飲駱駝等動物奶,若非必要也避免前往醫療院所;回國後2週內出現發燒症狀者,請主動撥打1922免付費防疫專線,遵循防疫人員指示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

不僅腹瀉!夏天冰品吃太多 便秘也會找上門

不僅腹瀉!夏天冰品吃太多 便秘也會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在熱呼呼的夏天裡,若不來碗刨冰、不喝杯冷飲,總是感覺不對勁、無法消暑緩解不適,但醫師提醒民眾,不要為逞一時的涼快,攝取過多冰品、冷飲、冰涼水果,以免造成腸胃道的功能運作失常,腹瀉、便秘、頭暈、疲倦等問題紛紛上身。夏天消暑 喝西瓜汁最對味新營醫院中醫科陳建閔醫師表示,攝取過多寒涼、生冷食物,會讓脾胃受寒,雖然大部分人想到的症狀是腹瀉,但其實還有頭暈、疲倦、脹氣等,且在臨床上還觀察到有便秘的情形產生,特別是夏至前後,因過食寒涼而飽受便秘之苦的人較多。因此,建議民眾若想飲料消暑的話,則可選擇西瓜汁,有助於清熱、解渴、利尿,如果覺得平淡無味可加一點點糖,但容易拉肚子者不適合,此外,也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關元穴、天樞穴 減緩寒積聚體內造成的便秘導致便秘的原因多,有寒積聚體內、體內實熱,所以,一旦出現便秘情形時,仍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獲得緩解,陳建閔醫師表示,若是因寒積聚體內造成的便秘,則建議先暫時幾天別吃生冷食物,若無改善則可溫敷肚子穴道,例如:關元穴、天樞穴、氣海穴、中脘穴等,但此方法不適合孕產婦。最後提醒民眾,夏天氣溫雖然炎熱,但也別為逞一時舒緩而攝取過多冰冷食物,以免消暑不成,反使更多問題早上門。

他氣喘仍抽菸 血管嚴重痙攣險奪命

他氣喘仍抽菸 血管嚴重痙攣險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51歲的江先生,某日在便利商店,突感胸痛以及呼吸困難,頓時失去意識,店員隨即替他施行CPR,並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到院時發現仍無呼吸與意識,心臟超音波顯示,病患有嚴重心臟衰竭狀況,於是裝上葉克膜,檢查發現所有三條冠狀動脈嚴重血管痙攣!但休克情形仍然嚴重,須仰賴高劑量的強心劑支撐血壓。但自主呼吸無法完全恢復,於2周後作氣切手術。無聲無息!休息時發作的心絞痛更危險收治此病患的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林中行醫師指出,病患有嚴重心臟衰竭,於是替他裝上葉克膜及主動脈氣球幫浦,接著做心導管檢查,發現冠狀動脈有嚴重血管痙攣的狀況,於是使用血管擴張劑後痙攣消失。在住院後2日心臟超音波顯示收縮功能恢復,5日後拔除葉克膜。但住院過程中,常有陣發性氣喘。經詢問後發現病患過去有糖尿病,高血壓,氣喘病史,且仍在吸菸。林中行醫師說,常見的猝死事件,70%都跟心血管疾病有關。而血管痙攣型心絞痛,其疼痛程度劇烈,且常發生在休息或睡眠時,尤其是在午夜至次日清晨這段時間。除了疼痛外,亦有可能造成心肌梗塞、昏厥、心室性心律不整等。氣喘用藥恐加重痙攣病況林中行醫師表示,血管痙攣型心絞痛與抽菸、飲酒過量、毒品濫用相關。低溫天候,換氣過度症候群、運動也有關係。加上有研究顯示,容易冠狀動脈痙攣的病人,也有較高的支氣管敏感性。上述這位病例極可能是此類病因。而且,某些治療氣喘用的支氣管擴張劑含有交感神經乙型受器促進劑的成份,容易引起心跳快、心肌缺氧、心律不整等副作用,會使此類心絞痛發作時的病情雪上加霜。他也提醒,冠狀動脈痙攣嚴重可致命。所以平日應戒菸戒酒,避免濫用毒品,並定期健檢,才能遠離猝死危機!

婦人眼瞼下垂顯老態 手術後明亮有神

婦人眼瞼下垂顯老態 手術後明亮有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眼瞼下垂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會影響生活品質,造成肩頸酸痛等問題上身!日前,一名78歲的曾張女士,因兩側眼只能張開3~4毫米,屬嚴重型的上眼瞼下垂,又加上前額滿佈肌肉皺紋,使得她總是看起來疲憊蒼老、鬱鬱寡歡,直到接受切除鬆弛皮膚、提眼肌縮短手術及雙眼皮成形術後,現在眼睛不但明亮有神,整個視野恢復正常,已從過去的憂鬱婦人變成了歡喜婆婆。3C使用盛行 退化性眼瞼下垂提早上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賴春生醫師表示,退化性眼瞼下垂的成因,有提眼肌退化及提眼肌筋膜附著點脫離,主要發生在50歲以上,但近年來手機及電腦的使用盛行,低頭族的退化性病變已悄然提早在40多歲發生。眼瞼下垂並非單純的眼皮鬆弛,而是整體上眼瞼下垂,因遮蔽了部分或全部的虹膜而影響視野,其特徵包括抬眉、眼皮變薄、雙眼皮拉高、瞇瞇眼,合併抬頭紋加深、下巴上揚及頸椎後彎等,且下垂愈嚴重,頭部後仰愈厲害,造成生活不便與肩頸酸痛。在治療方面,若想矯正眼瞼下垂,首先須評估患者提瞼肌功能和眼皮下垂的程度,來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如提眼肌縮短術、提眼肌及米勒氏肌肉切除縮短術、前額懸吊術,幫助改善患者的視線、治療症狀。

出國水土不服 當心「旅行者腹瀉」來攪局

出國水土不服 當心「旅行者腹瀉」來攪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乘興而出,敗興而歸!暑期是旅遊旺季,許多民眾會去東南亞及海島國家旅遊,根據觀光局統計,104年1月至5月前往東南亞國家人數明顯較去年增加,尤其以泰國及菲律賓人數最多。藥師提醒民眾至開發中國家旅遊時,應注意當地衛生條件,除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類及海鮮,飲用水也盡量使用煮沸過後的開水,以免旅行者腹瀉問題發生。旅遊注意食物飲水清潔    避免症狀纏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賴彥安藥師指出,「旅行者腹瀉」9成為細菌感染所引起。感染患者容易發生發燒、噁心、嘔吐、虛弱、腹痛腹瀉等症狀,一般症狀約持續3~7天。若自國外旅行期間或返國10天內發生上述症狀,就必須考慮到旅行者腹瀉纏身。這期間最重要的是保持水分及電解質補充。飲食則應避免辛辣油膩食物,但不必特別禁食。抗生素治療適用   症狀嚴重、免疫力差者賴彥安說,因腹瀉情形大部分可自行痊癒,因此抗生素治療應針對症狀嚴重,如一天腹瀉4次以上或有血便、發燒等症狀及免疫功能差,老年人,營養不良等適用,且應至少治療3天以上,可於症狀緩解後24小時停藥。旅遊期間因飲食不潔所導致腹瀉著實令人掃興,因此賴彥安也提醒民眾出遊前應先做足準備,也可至醫院的旅遊門診,尋求專業旅遊醫療諮詢。

3C藍光超傷眼 童1個月近視狂增4百度

3C藍光超傷眼 童1個月近視狂增4百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隨著科技的進步,3C產品越來越來越氾濫,近視的人口比例也逐漸攀升,近年台灣的近視人口更達到8成以上,特別的是,造成近視的原因,現代多是3C泛濫所造成,和早期的光線不足導致,實在是大相逕庭。今昔近視原因大不同  光線太亮也近視眼科醫師林鴻原表示,近視的原因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先天遺傳,其次,由環境與自身的行為造成視力衰退,例如:長時間近距離閱讀、閱讀時光線不足等等問題引起,是近視比例攀升的主因。隨科技進步,以前的小朋友喜歡躲在棉被裡面看漫畫,或是在房間用小燈看小說,然而光線不足,容易在閱讀上的距離拉近,是因為睫狀肌長時間收縮而痙攣,所造成的近視。時至今日,不少孩童的近視,卻是由於過度使用手機、平板等3C產品而形成近視。使用小螢幕3C 每20分應休息3C產品帶來的危害甚大,林鴻原醫師提到,曾經遇過一位小朋友,一個月內近視度數狂增400度,一般的散瞳劑也無法改善,只能配戴眼鏡,也曾有4、50歲民眾因為長期使用3C產品,近視度數持續上升,且3C藍光的強度光線,更可能誘發黃斑部病變或早發性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因此建議民眾,想要遠離近視,使用電腦,每看50分鐘、休息10分鐘,但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光源強、字體小,使用時間應縮短,一次只能使用20分鐘,休息20秒;休息時,眺望遠方、眨眼、讓眼睛放鬆,且盡量不讓6歲以前的兒童使用螢幕,以降低近視危害。

藥物保存不當易變質、傷身 3原則你不可不知

藥物保存不當易變質、傷身 3原則你不可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看完醫生拿了一堆大包小包的藥品,但這些五顏六色的藥丸和瓶瓶罐罐的藥水,到底該如何保存,才能確保藥品療效及品質?因為藥品不當存放,就可能會讓藥品療效降低、變質,吃下肚不但不能治病,還可能會傷身,甚至延誤病情。藥品因特性、劑型差異 保存條件皆不一南投縣衛生局表示,由於藥品之特性及劑型上的差異,以致每種藥品有不同的儲存條件及使用方法,所以,在使用藥品時,最好先詳細閱讀藥袋或藥品包裝上之注意事項及使用說明,如果對藥品有疑慮時,應詢問專業藥師人員,以確保使用藥品之品質安全與有效。至於藥品的保存,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避光、避濕、避熱」,藥品最好存放在乾燥且陰涼的環境,如暗處的抽屜;不可存放在潮濕、悶熱或陽光直射的地方,需要放置冰箱的藥品,要和食物分開保存。藥品應放置在原有的包裝內,內服及外用藥最好分開保存,以免混淆;保留說明書與原包裝,以易於辨識其有效日期與參考其用法、用量,有些民眾習慣將藥品領回後,將藥品分裝到藥盒內,這時需注意該藥品如為容易吸濕潮解時,則不可分裝。養成正確觀念 提升自我照護力最後衛生局提醒,民眾在拿到藥品時,可向藥師確認5項資訊,包括確認所服用藥品、藥品作用、藥品的使用方法、要使用多久、有沒有應該要注意的事情,透過用藥資訊的確認,養成正確用藥觀念,提升自我照護的能力。

經痛非常態 當心恐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經痛非常態 當心恐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許多女性都曾有過經痛的經驗,更曾有報導指出,一名50歲婦人從少女時期就深受經痛困擾,已經結婚生子都沒有改善,甚至近幾年受經痛加劇、腰痠、拉肚子、肛門抽痛等問題所苦,經過多項檢查後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醫師表示,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都會有經痛的症狀。子宮內膜到處長 最常見於卵巢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陳瓏仁醫師表示,所謂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因為子宮的內膜跑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大部分的女性或多或少都會有經血逆流的症狀,但若是免疫力不足,就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在其他地方著床,如在腹腔、腸道,甚至曾有發生在肺部的案例,然最常見還是在卵巢,俗稱巧克力囊腫。巧克力囊腫若小於3公分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但若大於5公分則隨時會有破裂的危險,如此一來可能導致刺激腹腔,造成嚴重腹痛,醫師才會建議手術取出,否則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腹痛、經血量大 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多數女性視經痛為理所當然,因此原因就醫者比例不高,陳瓏仁醫師說,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如果初經來時不會痛,長大後卻會,就應該檢查是什麼原因造成。除了經痛的症狀外,子宮內膜異位者也會因為子宮收縮能力降低,造成經血量多、經期長;而大家最害怕的不孕症問題,醫師則表示,子宮內膜異位雖會使受精卵不易著床,但不是每位患者都一定會不孕,民眾不必太過擔心。

脫離依賴!遲緩兒團體治療 助於早期復健

脫離依賴!遲緩兒團體治療 助於早期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遲緩兒彎彎到了兒童團體治療門口看到有另一個與自己同樣個子的「小朋友」在裡面玩,就連鞋子都沒脫就跑進去治療室,想看看其他小朋友在玩甚麼。衛福部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表示,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提供發展遲緩、自閉症、唐氏症等兒童治療、訓練,提升其各個領域的領域,而兒童團體治療是其中一項,其好處能夠使兒童脫離依賴、融入群體學習。曾有教育學者提出:孩童在愉悅、競爭中環境學習更能激發潛能。南投醫院洪麗珍職能治療師表示,藉由團體治療,治療師能快速地與來治療的孩童建立良好的關係,盡而快速地進入有目標性的治療活動。但對兒童來說,來到這世界剛開始的最親密人物就是媽媽,八個月大的孩童便可分辨出他人與媽媽的不同,對於媽媽的離開會覺得不安、焦慮。而「物體恆存概念」會讓孩童了解,雖看不到媽媽,但媽媽仍然是存在的。可是有些學齡前期的發展遲緩兒有「物體恆存概念」發展不完整的狀況,會產生分離焦慮。利用同伴觀摩學習    減少對復健治療恐懼感對於復健治療的孩童,洪麗珍表示,可採漸進式讓孩童試著與媽媽分開一小段時間與距離,多次重複這樣情形,讓孩童了解,雖然媽媽現在不在這裡,但過一下子媽媽還是會出現。這時如有同齡期的同伴一起玩,更能吸引孩童投入陌生的治療環境。因為孩童對同齡期同伴的興趣遠大於對治療師,可以一起玩耍又有互相觀摩學習的作用,更有助於融入治療環境中,這樣孩子心中對分離、陌生的恐懼感覺也會暫時消失。對治療環境有好的經驗,孩童會漸漸視治療室的學習為愉悅事件,不太會懼怕復健治療,有助於早期療育之復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