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爸媽要斷網路 國二生成癮嚴重鬧自殺

爸媽要斷網路 國二生成癮嚴重鬧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離不開網路世界,不管是在家用電腦,出外也要隨時用手機上網,導致網路成癮問題日趨嚴重,而浮現諸多後遺症,早已不是新聞。就有一名國中二年級的男學生,國一幾乎有一半時間沒進校園,也不和同學打交道。每天回家就開始玩網路電動遊戲,往往到凌晨還不停歇,最後乾脆請假窩在家裡打電動。爸媽因此決定停掉網路,沒想到孩子竟然威脅要跳樓反制。所幸經過一年的心理與家族治療後,他蛻變成另一個人,不但減少上網,愛上單車逍遙遊,且會主動結交朋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張倍禎醫師指出,造成網路成癮的危險因子很多,像是情緒低落、沒自信心、朋友不多、課業表現不佳,這類的青少年容易因為依賴網路世界,難以抽離。但其實成癮通常有跡可循,如果不用心處理,等到事態嚴重再採取極端手段扼止,結局很難皆大歡喜。青少年精神科針對這類社會現象,提供以下幾項網路成癮的警訊,當出現五項符合時,就應該積極求診,切勿放任惡化。 張倍禎醫師說,這幾項評估的指標,包括:「是否腦子裡想的全是上網」,「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是否會感到心神不寧、鬱悶或容易急躁」,「是否曾向他人說謊,隱瞞自己上網的程度」等,越多符合就要提高警覺了。網路成癮難自拔 6招避免而預防網路成癮,避免因沉迷網路遊戲而影響學業、家庭和人際關係;醫師也提供6道途徑可供參考:1)建議家長陪伴孩子上網,監控使用時間和內容。2)不以手機或網路為工具,拿來安撫孩子的情緒。3)帶孩子接觸戶外活動,別讓網路成為唯一的休閒。4)每天花十分鐘與孩子面對面談心,勿依賴社群拉近家人的關係。5)父母以身作則,不要自己整天掛在手機網路上。6)孩子長時間投注在網路上,已影響生活作息時,儘早找醫師諮詢。

營養師推薦!6大顧胃好食物

營養師推薦!6大顧胃好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營養師推薦以下食材,美味又有護胃效果,不妨今天開始加入日常菜單裡。1)高麗菜/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維他命C,營養價值高。更重要的是,高麗菜當中有維生素K1和維生素U,含有抗潰瘍因子,可修復體內受傷組織,保護腸胃黏膜,經常食用可減少胃部不適。腹脹患者不宜吃太多,容易引起脹氣。2)南瓜/含大量果膠,可保護胃壁,減少潰瘍。南瓜皮不好消化,消化不良的患者食用時最好去皮。3)木瓜/含木瓜酵素,是健脾胃、治胃痛好食物,有助於分解並加速蛋白質吸收,可緩解消化不良和胃炎。不建議空腹時吃。4)山藥/健脾胃、益腎氣,可促進消化吸收,黏稠質地有保護胃壁功效,還能促進食欲,胃部長期不適導致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多吃。5)薑/促進血液循環,可緩解天氣寒冷造成的胃痛;生薑在中藥裡也用以治療噁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助益。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患者少用。6)秋葵/含多種營養成分,果實間有果膠和醣類組成的黏液,可保護胃壁,還可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是健胃潤腸食材。(本文摘自/整腸健胃:中西醫聯手顧腸胃/天下雜誌出版)

研究:經常喝咖啡 有助預防便秘

研究:經常喝咖啡 有助預防便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人不把便祕當一回事,不過便祕與健康息息相關。腸道裡存在著與免疫有關的七成細胞,並分泌了所有荷爾蒙,其中包含了消化道荷爾蒙,還有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的血清素,故腸道也被稱為第二個腦,它是身體的司令塔。傳染病、過敏、腦部機能及老化、代謝症候群,另外還有糖尿病、癌症等等,要說腸道環境與這些疾病都有關係,其實一點也不誇張。近年來已得知,腸道內的細菌型態有肥胖型與纖瘦型。最近也開始認為,肥胖的原因或許不只是吃得多、動得少,腸道內的細菌型態失衡等因素似乎也有所影響。便祕的狀態下,腐敗的食物囤積在腸道內,故使腸道內的壞菌增生,成為腸道環境惡化的最大原因。為使身體的代謝順利進行、塑造容易瘦下來的身體環境,消除便祕問題具重大意義。有幾項以女性為對象的研究指出咖啡與便祕的關係。據研究報告所示,經常攝取咖啡的人,比較沒有便祕問題。在美國,以36歲至61歲的女性為對象、總人數超過六萬人的大規模研究報告指出,一天喝一至五杯咖啡的人,和完全不喝的人比起來,便祕的情形要來得少。但是在這項研究中,一天喝六杯以上咖啡的話,便祕的人又增多了,故可謂適度飲用能預防便祕,過度飲用則將造成便祕。而日本也進行了相同的調查。以全日本18至20歲的女性、總計一千零五人為對象所做的調查,提出了攝取咖啡較多者,便祕的情形較少的報告。在這項調查中,同時也對日本茶與中國茶進行了調查。但是該報告指稱,攝取日本茶和中國茶較多者,便祕的情形也較多。無論是哪一項調查,全都考量了身體活動量、抽菸、飲酒習慣、食物纖維攝取量等可能與便祕有關之影響因子。此外,還有研究針對同一人,比較喝咖啡時與未喝咖啡時的排便次數。熊本大學以19至22歲的46位女性為對象所做的調查,利用「一週內連續七天喝咖啡」與「一週內未喝咖啡」進行排便比較,得到有喝咖啡者一週的排便次數比較多的結果。為什麼咖啡具有預防便祕的效果呢?可以說因為咖啡具有刺激腸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而這是促使腸道功能活化的原因之一。除了咖啡因之外,其他的成分也被認為有活化副交感神經的功用。此外,咖啡香氣中所含的成分可使心情放鬆,或許也與預防便祕有關。(本文摘自/1天喝3杯咖啡會健康:如何喝?怎麼喝?/天下雜誌出版)

研究:小孩挑食 憂鬱、焦慮症風險恐增2倍

研究:小孩挑食 憂鬱、焦慮症風險恐增2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相信每個人的家中,都有一、兩個挑食兒童,可能是不喜歡青椒、苦瓜、胡蘿蔔等蔬菜,也可能是不喜歡水果等,但對於正在長大的小孩來說,各種營養的攝取卻非常重要,一旦開始挑食,不僅影響身高、保護力外,日前更有研究發現,小孩挑食可能與精神狀況有關,未來罹患憂鬱、焦慮症的機率也會高出2倍左右。兒童只要挑食 皆易有心理問題該研究主要是由杜克大學,在2007~2010年間針對3400多名平均2至5歲的研究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5分之1的兒童會挑食,且不論挑食狀況如何,皆有焦慮、憂鬱等其他心理問題。但若要以挑食程度來區分的話,問題較嚴重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將會增加2倍;中度者焦慮症增加1.7倍,外出用餐時也較容易有行為問題;至於輕微者,則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分離焦慮症。對此研究人員表示,此研究報告並不是想提升家長的恐慌,當然有些兒童長大後,挑食問題就會改善許多,但對於部分健康已經出現問題的兒童,希望能趕快找出解決辦法,而目前研究刊登於《小兒科期刊》。

擾人清夢 6原因害你半夜腳抽筋

擾人清夢 6原因害你半夜腳抽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半夜睡覺睡到一半突然出現腳抽筋,造成腿、足部疼痛和突然地肌肉緊繃,可能持續數秒或數分鐘,疼痛程度更會讓人從睡夢中驚醒,導致睡眠品質不佳,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表示,此種狀況在成人、孩童身上都常發生,尤其隨著年齡增加,肌肉自然耗損,抽筋的次數可能更加頻繁。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表示,夜間出現腳抽筋可能是因為以下幾大原因:1)足部的結構不正常,如:扁平足、膝關節不正常彎曲。2)坐姿不正確。3)長時間維持同一坐姿、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在太堅硬的地板,如:水泥地。4)體內水分不平衡,如:正在服用利尿劑、洗腎患者、大量流汗過後。5)正服藥中的某些疾病患者,如:巴金森氏症、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6)孕婦。伸展肌肉+輕緩搖晃腿部  以助緩解而周醫師也表示,在抽筋的當下,可以慢慢的伸展抽筋的肌肉、輕緩的左右搖晃腿部、足部,小心的將身體轉至正躺、腳朝上,避免腿部壓迫。建議經常發生抽筋狀況的民眾,應改善生活型態,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補充足夠的水分、均衡飲食、勿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如果因為腳抽筋而影響睡眠、異常疼痛或者抽筋的部位改變時,如:上背、腹部,可是其他原因或疾病,應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  

享用美食要當心 高油高糖恐讓你糖尿病上身

享用美食要當心 高油高糖恐讓你糖尿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台灣飲食彷彿世界的大廚房,不管中式、義式、美式等,只要想得到的應有盡有,但在品嘗美食時前,若忽略的血糖控制,恐怕吃下肚的全都是負擔,輕者三高上身,嚴重者則引發糖尿病的併發症以及造成急性併發症,危及性命。熱量、糖水攝取過多 血糖易失控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表示,在享用美食前,如果不多留意油脂的熱量,反而吃進了大量的油炸物,恐怕血糖會因熱量升高,膽固醇則因反式脂肪酸而增加,漸漸的血糖失控,三高就會找上門。除此之外,夏天多數人愛喝的含糖飲料也存在著一大隱憂,因為500c.c的糖水一下肚,血糖就會立刻飆高在緩降,但糖尿病患卻會無止境的上升,所以,提醒民眾在吃東西時,要多留意種類與分量,以免長期血糖失控引起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免疫力降低、各種急性感染症等糖尿病併發症,以及增加老人癡呆症機率。治療、控制血糖 穩定病情降併發症風險若不幸罹患糖尿病,在治療方面首先是早期發現,立即治療,可試著經由非侵犯性治療、運動加上均衡而定量的飲食,讓血糖降下來,維持正常糖化血紅素小於5.6%,接著則是密集治療血糖,回復正常新陳代謝,包括血糖、血脂、適度蛋白質及血壓與尿酸等。洪建德醫師表示,初期服藥治療血糖時,需短期回診,注意服藥的反應、有無不適,所以,一開始不能使用慢性病處方籤,倘使用藥物在3個月內,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應考慮使用胰島素。早期打胰島素,不會造成洗腎,反而還可減緩慢性病併發症、末期肝病、老人痴呆症、胰島素阻抗等,且部分主動治療的病人,在控制良好後,還有停用胰島素的可能,反之,若拒絕使用胰島素,恐怕會影響治療成效。

颱風過境水質、食安堪憂 清潔、煮熟5原則

颱風過境水質、食安堪憂 清潔、煮熟5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蘇迪勒颱風過後,各地已發生停水、停電狀況及淹水災情頻傳。食藥署籲請民眾於颱風過後注意飲食衛生安全,食品業者於此時應更加強衛生管理,飲用水務必經過煮沸,儲水也應加蓋以避免細菌孳生。食藥署表示,水災時水源易受汙染,飲用水需煮沸後才可飲用,切記勿生飲自來水、井水或天然水源的水;如需儲水時則應加蓋,防止孳生細菌,造成二次污染。停電地區,注意冷藏、冷凍食品的保存溫度,避免溫度升高使食物變質腐敗。清潔、消毒 5要原則維持食品衛生食品業者之作業場所及容器具、設備若經泡水,應落實「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及營業場所環境衛生。食品製造及餐飲調理更應把握「食品安全五要原則」,為食品衛生把關。1) 要清潔/調理食物前雙手應徹底清洗消毒,調理器具、容器均應保持清潔。2) 要生熟食分開/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3) 要徹底煮熟/食物要徹底煮熟後再食用,避免生食。4) 要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飲水須煮沸至少1分鐘,必要時喝市售包裝水,並使用新鮮的食材與乾淨的水烹調食物。5) 要注意保存溫度/冷藏溫度需低於7度C,冷凍溫度需低於-18度C,室溫下放置不可超過1小時。

迷思恐害死人!她拒打胰島素 兩度從鬼門關前走一遭

迷思恐害死人!她拒打胰島素 兩度從鬼門關前走一遭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糖尿病患都存在著一種迷思,總是認為施打胰島素會傷腎,但其實這種錯誤的觀念,很可能讓你命喪黃泉!日前,一名54歲的女性,患有20多年的糖尿病,因不願接受施打胰島素,長期都以口服藥物組合治療,但效果並不理想,且多次因藥物副作用住院,甚至還有2次引起全身水腫、心臟衰竭,差點喪命。服藥效果佳 僅針對早期糖尿病患收治這名患者的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表示,該名女子因對胰島素存有迷思,不管如何勸說,心理就是相當抗拒,直到某次糖化血紅素已逾10.9%就醫時,才接受了接受胰島素,不過,從此之後便不再回診。但提到抗拒胰島素,該名患者並非第一例,在台灣還有很多人都以為吃藥比較安全,事實上並不然!對於早期糖尿病患而言,因血糖比常人稍高一點,所以,還能藉由藥物、運動以及均衡而定量的飲食來控制,一旦服藥效果變差,無法有效穩定血糖時,就得施打胰島素。早期打胰島素,不僅不會造成洗腎,還可以減緩慢性病併發症、減輕末期肝病、老人痴呆症、胰島素阻抗等,且部分主動治療的病人,在控制良好後,有可能停用胰島素,所以,提醒民眾別在陷入錯誤的迷思中了。

他下背痛復發難耐 內視鏡手術助改善

他下背痛復發難耐 內視鏡手術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56歲的男子,過去因椎間盤突出合併坐骨神經痛,接受過腰椎手術,沒想到數年後下背痛復發,且疼痛強度屬於持續、嚴重,不僅久坐時抽痛會由腰部傳到屁股,並合併小腿麻痛感,無法久站或行走外,劇痛時甚至連坐著吃飯都有問題。直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鄰近椎間孔狹窄合併神經粘黏,最後,在醫師的建議下,透過脊椎內視鏡進行施予椎間孔整形術及神經粘黏分離術,而術後疼痛大幅減輕,目前已逐漸重回日常生活。下背痛患者中 近4成會發生粘黏的情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龔家騏醫師表示,據研究發現,腰椎手術後發生鄰近脊椎退化病變的發生率約為14%~36%,另術後下背痛的患者中,也約20%~36%有脊椎硬脊膜外粘黏的情形,而兩者皆有可能引發由背痛傳到大腿或小腿的神經根痛症狀。藥物、復健若無效 內視鏡也是種選擇在治療方面,脊椎內視鏡手術屬微創手術的一種,在輕度鎮靜的情況下,施以局部麻醉藥物,自椎間孔導入內視鏡,將鄰近脊椎退化造成的狹窄處,予以磨除後擴大,使得擠壓的脊椎神經得以舒緩,而達到減緩疼痛的目的,所以,醫師建議民眾,若經過藥物、復健等保守性治療後,效果仍不佳的話,內視鏡也是另外一種選擇。

吸二手菸一甲子 竟害老婦罹膀胱癌

吸二手菸一甲子 竟害老婦罹膀胱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膀胱癌最主要的症狀是無痛性血尿,一名94歲的潘姓婦人,一年前開始出現血尿情形,但不以為意,近來血尿狀況嚴重,決定就醫治療。經檢查發現患者,膀胱長了一個5.2公分左右的巨大腫瘤,膀胱的一半都被腫瘤所佔據,造成排尿困難。但考量腫瘤大及生長位置,加上患者年紀高齡等因素,決定使用汽化刀進行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而最後經病理科切片檢查,確定罹患膀胱癌第一期。童綜合醫院泌尿科陳祥來醫師表示,膀胱癌發生主因與抽菸和接觸化學藥劑有關,而個案患者並無遺傳史或不良嗜好,推測原因可能與患者的丈夫是癮君子有關,患者近60年時間長期吸入二手菸加上體質關係,所以導致腫瘤細胞的產生。膀胱癌上身  無痛性血尿是警訊而治療方式,一般傳統內視鏡切除手術容易造成大腿肌肉內縮,且針對巨大腫瘤,因為手術時間較長也較容易引起水中毒;而汽化刀較不會傷到輸尿管出口,能將腫瘤刮除較乾淨,為治療方式帶來了多的選擇。陳祥來醫師也呼籲,膀胱癌最主要的症狀是無痛性血尿。血尿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外傷、泌尿道感染、結石、腫瘤等,都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一個警訊,所以如果發現有血尿症狀,民眾必須進行徹底的檢查,以利早日找出病因即時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