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6成5控糖不佳 糖尿病新藥助降血糖

6成5控糖不佳 糖尿病新藥助降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名6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病友,罹患糖尿病8年,他飲食運動樣樣不缺,一直都很認真的控糖,但糖化血色素總是無法小於7%;據國際糖尿病聯盟資料顯示,台灣罹糖尿病人數已突破170萬人大關,盛行率約為9.8%,相當於每10個台灣人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且台灣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品管調查指出,約有6成5的患者控糖尚未達標。血糖控制不佳 易有中風、心肌梗塞風險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若未能妥善控制,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因此加速動脈硬化進行,激化大血管病變,以致糖尿病友發生心肌梗塞、中風、截肢的機會,較常人倍增。過去的傳統糖尿病藥物,都是透過促進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阻抗或直接補充體內胰島素等機制,來發揮降糖作用。有些藥物還會讓人發胖或造成不等程度的低血糖危險。體重增加不但會導致腹部脂肪變多,堆積在腹腔的內臟脂肪,還會因加強胰島素阻抗性,降低正在使用藥物的治療效果,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口服排糖藥 控糖佳體重跟著降而最新的口服排糖藥SGLT2抑制劑,透過阻斷腎小管對葡萄糖再吸收,讓身體每天從尿液排除約78公克的葡萄糖到體外,熱量約等於一碗白飯,經由排除額外的葡萄糖,不僅達到降糖效果,順便也降低了體重。此外,研究發現,使用此藥也能夠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變。以此個案為例,在一次回診調整服藥處方,短短兩個月內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降至6.5%,體重更從80公斤降至76公斤,回診前病友難以置信的發現失控多年的體重和血糖竟然同步下降,這些功效正是來自新型的口服排糖藥。新藥注意泌尿道感染問題蔡世澤醫師指出,此藥物易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問題,因此使用這類口服排糖藥物至少每天要多喝一杯水,才能將糖份從尿中排除,同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腎功能不佳者不建議使用。另外,年紀較大或者血壓功能異常者,使用此藥可能出現頭暈情形,過去也曾有外電報導因不當使用產生酮酸中毒的情形,因此使用前需由醫師評估,75歲以下且腎功能良好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視病情選擇使用,目前健保無給付,自費使用一個月約1500~1800元。

芽菜易藏菌 浸泡15分+漂洗5次才乾淨

芽菜易藏菌 浸泡15分+漂洗5次才乾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洗菜學問大,近年來生機飲食、蔬食沙拉等,以蔬菜水果為生鮮原料製備之供食方式倍受民眾喜愛。但食藥署指出,由於芽菜類莖葉細小易藏污納垢,因此民眾購買市售生鮮芽菜類商品,應充分漂洗或加熱後再行食用。生菌數超標 浸泡後再漂洗是關鍵食藥署調查市售非即食之豌豆苗(嬰)、苜蓿芽、豆芽等生鮮芽菜類產品,發現其衛生指標菌數偏高,未經過洗淨動作無法生食;為探討這類產品最佳清洗方式,進一步以小豆苗為檢體設計實驗,依不同清水浸泡及流水沖洗時間、漂洗次數後,進行衛生指標菌檢驗,結果發現「泡、沖、漂」是關鍵。經過實驗發現,以清水浸泡15分鐘後再漂洗5次;或是清水浸泡15分鐘,流水沖洗5分鐘後,再漂洗5次等2種方式,均可使小豆苗之大腸桿菌群含量明顯大幅下降,浸泡時間及多次漂洗是關鍵。包裝未標示食用前清洗 消費者易忽略食藥署強調,非即食生鮮芽菜務必充分清洗避免直接生食,市面上包裝精美之芽菜產品,僅有少數標示「須清洗後食用」,導致消費者有可能忽略清洗步驟而直接生食。因此建議消費者食用此類產品前務必充分清洗以降低食品中毒發生之風險,維護食用安全。

愛吃肉不碰蔬果 男童挑食染皮膚病

愛吃肉不碰蔬果 男童挑食染皮膚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暑假進入尾聲,許多生活習慣都得「調回來」,不論是晚睡晚起、愛吃零食、看電視等行為,一到開學,就得「回歸正常」。不過,中國這名男童,恐怕沒辦法好好接上正軌,因為他整個暑假只吃肉,蔬菜、水果完全不碰,挑食過頭害他染上白色糠疹,貌似一隻小花貓。三餐不見蔬果 缺乏多種維生素中國湖北省一名7歲男童,因暑假期間挑食過頭,三餐離不開肉食,餐桌上不見蔬果,兩個月來,讓他臉上長出硬幣大小的白斑,甚至連脖子都逃不過。母親見狀,趕緊帶他去醫院,診斷發現,病患因單一飲食,尤其不吃蔬菜,而導致體內缺乏維生素,引發白色糠疹。8成病患為挑食引起 好發兒童 當地醫師解釋,白色糠疹是常見的皮膚病,由於暑假期間,天氣炎熱,人體臉部容易出汗,若配上飲食不均衡,很可能引發此疾病,特別是兒童屬好發族群,機率更高。雖然目前對於白色糠疹,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引發原因,但臨床顯示,8成的病患都有挑食毛病,多半因為營養不均,導致體內缺乏多種維生素,才有此狀況。此外,醫師提醒,兒童要特別留意臉部清潔,且不要使用強鹼性肥皂揉搓,若罹患白色糠疹,切忌塗抹藥膏,應及時就醫;症狀輕微者,可透過飲食調整作改善。

女童頸部腫塊兩個月未消 竟是淋巴管瘤

女童頸部腫塊兩個月未消 竟是淋巴管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19個月大的蔡姓女童,罹患頸部淋巴管瘤,父母擔心一般手術無法徹底清除淋巴管瘤,且怕傷及頸部的重要血管與神經,選擇經由機械手臂來進行手術,當天術後就可下床活動,讓父母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原來這名女童日前跌倒、結果左側的脖子瘀青且腫了起來,醫師判斷是一般的碰撞紅腫,給予藥膏回家擦,沒想到過了兩個月腫大部分並沒有消去,經由超音波掃描,醫師告知為女童長了不好的東西,家屬非常擔心。避免傷及血管、神經  選擇達文西手術後來在童綜合醫院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管瘤,近5公分大且位置在外頸靜脈下方,雖然是良性腫瘤,但若不及時治療,水瘤將會持續長大,且有壓迫頸靜脈導致腦部血液輸送問題。醫師建議經由開刀將水瘤切除,女童父母擔心一般手術無法徹底清除淋巴管瘤,且怕傷及頸部的重要血管與神經,加上術後傷痕近10公分,所以主動詢問並要求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手術。  水瘤不治療  恐壓迫頸靜脈、喉部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蔡青劭醫師表示,頸部淋巴管瘤是一種淋巴組織的先天性疾病,大多在出生時已存在,9成都是在2歲以前發現,不儘早治療水瘤會越長越大,會造成頭頸部活動受限、壓迫喉部及氣管導致呼吸困難,也可能會影響咀嚼與吞咽。蔡青劭主任指出,因為女童體積小,進行一般手術時,切口必須夠大才能進行分離水瘤,術後傷痕明顯且大,若有傷及血管或神經風險時,則只能選擇部分切除。但使用機械手臂進行切除手術,藉由影像放大10倍,並僅由機械手臂進入切口內進行手術,在不傷及組織細胞與神經下,可完全切除水瘤。

家有氣喘兒別禁足!美研究:運動有助控制病情

家有氣喘兒別禁足!美研究:運動有助控制病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的小孩氣喘,能不能讓他體育課多休息?」不少氣喘兒的家長因為孩子運動後出現胸悶、咳嗽與呼吸困難等症狀,擔心相同情形再次發生,而不鼓勵孩子從事運動。其實氣喘兒不運動,體適能狀況會下降,對於氣喘的控制反而會惡化,家長更害怕讓孩子運動,產生惡性循環。但據美國研究,其實規律與適度的運動可以明顯改善氣喘患者的運動能力、肺功能及呼吸道過度收縮反應症狀!只要能把握運動三準則:充分熱身、規律運動、避開誘發因子,不但不用擔心氣喘發作,反而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家長憂發作   氣喘兒少運動症狀更惡化!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葉國偉理事長表示,當孩子確診氣喘時,由於擔心氣喘發作,父母、師長通常都不鼓勵兒童參與運動,久而久之,氣喘兒參與戶外活動的機會比一般的孩子少,體適能鍛鍊較為不足,導致體能狀況較一般健康學童差,反而不利於控制氣喘,形成惡性循環。運動改善肺功能、呼吸道異常反應葉國偉進一步補充,許多國外的研究都已證實,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氣喘患者的健康:觀察氣喘病患在運動訓練後,發現可減少呼吸道異常反應、減少運動誘發性氣喘及最大攝氧量增加;甚至也能提高氣喘兒童生活品質,例如:增加心肺耐力、幫助睡眠、減少因氣喘發作而缺課的機率。針對氣喘兒開始運動前,他特別提出三大準則,必要時搭配藥物的使用,也能健康運動:1)充分熱身和緩和運動/建議應包括10-15分鐘短暫、重複的熱身運動,和結束運動後,至少要有10分鐘的緩和運動。2)規律運動/每日從事規律性運動,慢慢增加運動時間與強度,待氣喘狀況改善後,其他如游泳、棒球、體操等亦可考慮。3)避開誘發因子/不要在空氣品質不佳、氣候劇烈變化的地區運動,另外,也應注意空氣中是否可能有含量較多的過敏原(如:粉塵)。破除迷思  控制病情也能快樂動因此,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今年舉辦「樂踢一夏 足球小將養成營」,教導患有氣喘的學童足球運動的技巧,希望能透過台北、台南兩場足球營活動破除大眾對於「氣喘兒無法正常運動」的迷思,讓家長們了解運動對氣喘的病徵控制及肺功能、生活品質等皆有實際的幫助。

旋轉肌袖破裂 害她手臂「不舉」半年

旋轉肌袖破裂 害她手臂「不舉」半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49歲經營早餐店的王小姐,因工作時雙手經常需要反覆平舉或高舉過肩操作。導致肩膀疼痛多年,近半年來症狀加劇,右肩無力且手舉不直,經醫師診斷為旋轉肌袖破裂,並接受關節鏡手術治療。同時也於手術4個月後進行職能復健及調整工作模式,以減少工作中反覆肩部抬舉、外展與前彎等動作,適當的休息後;王小姐在術後5個月多順利復工。長期舉手過肩  超過60度者要當心成大醫院職業及環境醫學部簡玉雯醫師表示,肩關節是人體中活動度最大的關節,旋轉肌群是包覆著肩關節的四條肌肉,扮演著穩定肩關節和讓肩膀可以做出各種複雜動作的角色。旋轉肌袖症候群的症狀可能從早期的肩部輕微酸痛,逐漸疼痛加劇無法施力而手舉不高,甚至半夜痛醒而嚴重影響勞動能力及生活品質。目前我國相關診斷指引認為,工作中長期重覆舉手過肩超過60度是重要的危險因子,但近年來國外研究顯示手臂反覆操作角度只要達到平舉高度、甚至小於90度的操作,以及肩部費力的操作也均是旋轉肌袖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應多加留意。

好扯!4成國中生首次吃檳榔 竟是長輩給的

好扯!4成國中生首次吃檳榔 竟是長輩給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但你知道嗎?多數青少年最主要的檳榔「供應者」,竟然是最親近的家人及朋友。據國健署調查結果指出,國中生嚼檳率為0.9%、高中職生總計為2.4%。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國中生首次嚼檳榔的來源,最多的是家人及長輩的42.7%,其次是同學及朋友的35.8%。學生對檳榔健康危害認知 有待加強國健署表示,根據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2003年已證實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在台灣,檳榔更是獨有的健康問題,每10個口腔癌病患就有9人有嚼檳榔習慣。加上調查結果發現,國中生嚼檳率為0.9%、高中職生總計2.4%,且有3成以上的國中生以及5成高中生竟不知道檳榔子就是致癌物。暑假即將結束,新的學期亦將開始,此刻更容易受到家人或新朋友的影響而開始嘗試嚼檳榔。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青少年朋友,當家人或朋友提供檳榔給你時,要勇敢說出「不」。而身為青少年的家長與長輩們,更不要提供檳榔給子女,有嚼檳榔者也要儘快戒檳榔,為子女樹立好榜樣。

雞屁股會致癌?施打生長激素?4疑雲大公開

雞屁股會致癌?施打生長激素?4疑雲大公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根據一項調查發現,全台灣每天銷售的炸雞排高達25萬份,以每份平均厚度2公分計算,一天就要吃掉超過10座台北101高度的雞排,相當驚人,但網路上卻總是流傳著許多未經證實謠言,如雞屁股含有致癌物,或雞的生長激素或抗生素,通常注射在雞翅膀等,使得民眾人心慌慌,因此,專家將為這些疑雲,幫大家一一進行破解。疑雲一/雞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比較好?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韓柏檉教授表示,致癌是一種機率問題,與強度大小、濃度含量、頻率、食用時間有關,但目前並沒有在雞的身上發現任何一種致癌物,所以,民眾無須過度驚慌,反而烹調方式、容器才有致癌疑慮,如油炸、火烤。疑雲二/雞的生長激素或抗生素,通常注射在雞翅膀,而雞腳則會囤積抗生素,要少吃雞翅膀或雞腳?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王淑音理事長表示,目前台灣的法令以嚴格規定不施打生長激素,且價格不斐,若施打成本遠高於市價,業者根本不可能施打,至於台灣雞隻為什麼生長較快速,主要原因在於種類、技術以及飼料配方。而抗生素則有分為預防性與治療兩種,前者全世界正逐漸禁止施打中,後者則是一定得用,通常會添加在水、飼料中,不會用打的,且須遵守停藥期才可販售,否則不合法會被公開並罰錢。疑雲三/爆發禽流感疫情時,要避免吃雞肉?韓柏檉教授表示,疫情爆發時,除了挑選有品牌標章的雞隻外,也要煮熟再食用,如此一來,就不會有感染的問題,只是,外食者要特別注意,因受到烹調方式、環境衛生的影響,在食品安全上的疑慮會比較多。疑雲四/認證的雞肉產品比較安全嗎?王淑音理事長表示,目前市面上的認證標章多,但並非所有都是強制性,建議民眾在挑選時可依屠宰檢驗、CAS以及產銷履歷為依據,另雞肉本身的顏色最好以淺粉紅為佳,不要太多血水或太乾。

陸客來台變美意願高 服務、品質是勝出關鍵

陸客來台變美意願高 服務、品質是勝出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近年來全球的經濟發展波動不斷,宛如三溫暖般起伏不定,唯獨醫美、整型外科這方面的產業,不僅沒受到影響,反而還扶搖直上!特別是台灣,隨著兩岸觀光的興起,因語言上較無隔閡且醫療技術進步,帶動來台醫美觀光的熱潮。對岸成長速度雖快 軟體、服務仍差一截多數人會想,明明大陸的醫療科技、設備進步速度快,為什麼還能突破重圍,讓他們願意捨近求遠來台修修臉?綜觀來看,對岸醫美的成長,主要侷限於硬體設備,軟體、服務未相對提升,如無照醫師、非法材料、手術失敗及引發併發症率高、價格不透明,相較之下,台灣的醫美水準就略勝一籌。品質、安全性 是吸引陸客來台的關鍵台灣醫美的優勢,就醫療技術層面來說,近年來透過不斷提升,與韓國、日本已不相上下,甚至有超越之趨勢,在國際上不僅有目共睹,更吸引海外人士紛紛來台進行療程。在品質上,除了醫師幾乎都有專業合格的執照,較無有山寨版醫師外,消保處也會定期對全台的醫美診所進行抽查,避免業者違反醫療法。其次安全性,因有相關法令嚴格規定,業者不敢隨意使用來路不明的醫療器材,在進行療程時多了一層保障,降低發生手術失敗及引發併發症的風險,且同屬於華語系國家,可直接與醫師進行溝通,減少發生不必要的紛爭,最後在價格方面,不僅透明、公開,也有相對應的價格範圍。旅遊兼顧變漂亮 來台一趟身心靈都變美了雖然台灣的技術、品質遠高於大陸之上,但來台進行醫旅時,仍建議民眾先做好功課,挑選信賴的醫美診所,或是有推出醫旅套裝行程的業者,如此一來,就能降低各種糾紛上身,例如:中頤信健康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不僅有與台灣聯合推出來台醫旅的服務,也會協助辦理醫療簽證、規劃精選環島旅遊等,讓民眾來台接受醫療服務的同時,達到身心靈都變美。

你的小便合格嗎?從顏色味道看健康

你的小便合格嗎?從顏色味道看健康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編譯)你有觀察過自己小便的顏色嗎?其實,生活中只要增加一個小動作,就可得知自己健康與否。有些人上完廁所,習慣馬上掉頭,隨手一壓,就把「證據」沖走,有些人則願意回頭一看,觀察幾眼;事實上,我們只要培養「多看」的習慣,就能從中發現蛛絲馬跡。小便顏色藏玄機 4大現象解密一般來說,多數人排出的尿液為淡白、黃色,但也有人在兩者之外,其實不管哪種顏色,都象徵身體不同問題:1)透明無色/表示飲水過多,使尿液中的尿色素比例變小、色澤變淡,屬於正常現象,不必過度擔心;但若喝太多水,可能導致尿崩症,要特別注意。2) 深黃色至棕色/代表飲水量過少,或有服用維他命、中藥等習慣,只要停止服用、正常排出就可恢復正常。3)橙、藍、綠色/很可能是服用某些藥物,或食用染料造成。其中,排出綠色尿液與服用消炎藥有關,或者是尿液中含有綠膿桿菌滋生,應特別留意。4)紅色/排出紅色尿液也稱為「血尿」,往往是泌尿系統及鄰近器官出現問題,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前兆。尿液含大量泡沫 恐是腎臟疾病除了觀察小便顏色,對於小便的味道,也要提高警覺,因為味道太過強烈,也是身體健康警訊。例如:味道屬於惡臭,代表食物吃得太鹹、油膩,應減少重口味飲食,轉為清淡;若味道帶甜,表示糖分攝取過多,很可能有糖尿病風險。此外,如果排尿時伴隨大量泡沫,很有可能是腎臟疾病的前期徵兆,要特別注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