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罕見!10歲童腹痛血尿 竟是結石上身

罕見!10歲童腹痛血尿 竟是結石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輸尿管結石好發青壯年男性,兒童罹患較為罕見!日前有一名10歲的小學男童,持續腹痛一週,家長帶至小兒科醫師評估是便秘,改善便秘的狀況之後,仍然持續有肚子劇痛、血尿的症狀,送至醫院後,醫師安排X光後,發現男童上腹部有一鈣化點,檢查發現輸尿管有0.5顆結石,確診為輸尿管結石,立即安排手術將結石取出。結石易復發 多喝水有「解」南投醫院泌尿科林合興醫師表示,輸尿管結石是國人常見的泌尿道疾病之一,好發在20至40歲間的年輕男性,兒童有結石的情況較顯罕見,但也不無可能。而此個案原本給予口服止痛藥,並要求多喝水、多運動,但男童並沒有自己解出結石,因此使用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將結石擊碎取出。提醒對於兒童輸尿管結石的患者,需進一步懷疑是否有新陳代謝異常等相關問題,例如副甲狀腺亢進、高尿鈣症等,而且曾罹患過過結石的患者,其復發的機會高。而林醫師也建議,結石的成因很多,病患可針對結石的成分來配合醫療、調整飲食以改善症狀,要預防結石的產生,首先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維持足夠的尿量,才能預防再復發的可能性。

「媽媽手」疼痛無力 中醫針灸有解

「媽媽手」疼痛無力 中醫針灸有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媽媽手不是媽媽的專利,工作中需要長時間並且重複使用拇指施力者,都是易罹患「媽媽手」的族群。一名56歲的黃小姐,工作常需搬重物,右手腕拇指側疼痛已三週,疼痛感延伸至前臂,扭毛巾時不僅拇指疼痛、還會出現無力感。經檢查發現是「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經中醫師以針灸治療後,右手腕拇指側疼痛已減輕一大半。媽媽手為過度使用所致媽媽手的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它是指位於手背橈側(拇指側)的支持帶出現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和滑膜,引起的發炎腫脹。典型症狀為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甚至無法使力。郭綜合醫院中醫科蔡文嘉醫師表示,「媽媽手」主要是由於不正常的用力方式及反覆性的用力過度所造成,因此長時間打字、握筆的職業、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等都屬於高危險群。中醫以經絡系統 針灸治療媽媽手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與復健運動外,針灸療法提供了另一選擇。臨床上,中醫會運用特有的經絡系統來治療媽媽手,以手陽明大腸經為主要選擇,搭配手太陰肺經。根據經絡循行,透過病人疼痛反映的區域,而選取適當經絡上的穴位。蔡文嘉醫師也說,除了針灸治療,平日也須搭配適當的休息、避免長時間或重覆過多使用拇指的動作、多做伸展運動。如果必須應付工作或日常生活所需,可以穿戴護木或護具,也可達到保護的作用。

腹瀉必有因!調查:5成國人飯前未用肥皂洗手

腹瀉必有因!調查:5成國人飯前未用肥皂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夏季氣候潮溼炎熱,是腸道傳染病的流行季節,根據疾管署調查結果顯示,有約五成民眾吃飯前不會用肥皂洗手,近四成民眾上廁所後未使用肥皂洗手。疾管署呼籲民眾,暑假不論出國旅遊,或參與國內休閒活動,應時常洗手及注意飲食衛生。百起腹瀉群聚 4成民眾廁後竟未用肥皂洗手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104年迄今共通報205起腹瀉群聚,近期以諾羅病毒感染為主,其次為沙門氏菌及腸炎弧菌,主要發生於餐飲旅宿業者。據調查顯示,有半數民眾吃飯前不會用肥皂洗手,近四成民眾上廁所後未使用肥皂洗手。另外,五成民眾誤以為真空包裝的食品可完全避免細菌,近四成的民眾誤認不小心吃了不安全的食物應該馬上催吐,還有近四成民眾沒有使用不同砧板處理生熟食。雖然大部分民眾知道海鮮類食物需煮熟後再吃,但仍有三成的民眾不知道貝殼類的海鮮,煮到殼開了需要再多煮3到5分鐘。提醒民眾,避免生飲生食,尤其貝類海鮮務必烹煮至全熟;餐飲業者應確保遊客飲食安全,處理食材也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降低感染疫病的風險。出國勿買路邊冷飲 注意個人衛生疾管署提醒,養成良好飲食及衛生習慣,切勿生食生飲,用餐前務必洗手,以維護自身健康。尤其暑假出國旅遊,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向衛生條件不佳的攤販購買食物及冷飲,並盡量飲用瓶裝水,降低腸道傳染病的感染風險。返國後若出現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並確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醫師診療及通報。

天氣悶熱淋冰桶降溫 壯男心肌梗塞致死

天氣悶熱淋冰桶降溫 壯男心肌梗塞致死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不論是來場冷水澡,還是淋上一桶冰涼的水,只要能讓身體在高溫下快速降溫,都是多數人喜愛的方式,但現在,卻不能再嘗試如此激烈的行為。中國一名53歲男子,因為受不了高溫折磨,決定淋上一桶冰水,卻引發心肌梗塞死亡,令人不可置信。以為中暑延誤就醫 心肌已缺血壞死近日中國高溫炎熱,該男子因為不堪悶熱,就淋上一桶冷水,2小時後便感到胸悶不適,起初,以為只是中暑,幾天後,胸悶情況不但沒改善,反而嚴重,才決定前往醫院。檢查發現,男子心臟肌肉已經產生缺血性壞死,情況並不樂觀。當地醫院隨即進行手術治療,但因為時間耽擱太久,僅管手術成功還是無法挽救男子生命。想用冷水澡降溫 先沖四肢待身體適應而正值壯年的男子,怎麼會因為一桶冰水而致命,醫師說明,人體如果突然感受冰冷刺激,不僅會造成外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甚至會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塞。因此,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別讓身體處於忽冷忽熱的狀態,若想利用冰水、冷水澡來降溫,應先沖四肢,待身體適應後再沖全身,解緩悶熱。心肌梗塞好發群為40~70歲男性令人驚訝的是,男子平常有運動習慣、身體健壯如牛,怎麼會因為一桶冰水失去生命,醫師表示,由於心肌梗塞好發於40至70歲的男性身上,特別是有抽菸習慣、血脂高,肥胖的人,是高危險族群,而亞洲人機率又更高。該男子因為有抽菸習慣,加上正處易發年紀,在不注意下,又延遲就醫時間,才會造成此悲劇。

懷孕6月沒寶寶!原來是葡萄胎來攪局

懷孕6月沒寶寶!原來是葡萄胎來攪局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嘔心、腹痛、停經,三者若同時發生,多數人都會確定是喜事將至,不過中國這名女子,卻沒有這麼幸運,她懷胎6個月後,肚內竟然一個寶寶都沒有,嚇壞眾人,檢查發現原來懷的是葡萄胎。懷胎6月未曾到醫院檢查 女:看別人都這樣中國江西省一名女子,6個月前感到腹部疼痛、月事久久沒來,且聞到油煙味就想吐,身旁生過小孩的親友紛紛送上祝賀,告知她一定是懷孕。但女子卻沒有到醫院檢查,並說,看身旁朋友都這樣,也健康產下嬰兒,想說應該一切正常,就放任肚子日漸變大。今年7月底,女子突然大量出血,嚇壞丈夫,便趕緊前往醫院,經檢查發現,肚內竟然一個寶寶都沒有,卻是充滿水泡狀的東西,外觀就像一顆顆葡萄,醫師說,女子懷的不是寶寶,而是葡萄胎!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 葡萄胎發病機率為1/1000懷胎6個月竟然懷得不是寶寶,而是一顆顆外型似葡萄狀的水泡,如此罕見的情況令女子與丈夫不知所措,當地醫師說明,葡萄胎是指妊娠後,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相連,外型就像葡萄一樣,一般發病機率為1/1000,簡單來說,就是胎兒沒有正常發育,若發現肚子懷得是葡萄胎,一定要馬上處理,不然會有生命危險。女子手術後表示,相當後悔當初沒到醫院檢查,才會發生此遺憾。

菸不離手、過度吃藥 10種人恐早死

菸不離手、過度吃藥 10種人恐早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積極的心態會延長你的壽命;消極的心態會縮短你的壽命。健康只能靠自己,無法靠別人。在美國人看來,保持健康意味著均衡的飲食、充足的休息、定期運動、不抽煙、不吸毒、少喝酒、安全的性生活,但遵循這些指南,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困難。有句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人該什麼時候死,能有多少財富,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然而,拋開所謂的無稽之談,什麼樣的人最容易早死?日本醫學家經過大量研究,已經證實下列10種人容易早死:1)嗜煙如命的人。2)心胸極度狹窄、嫉妒成性、動不動就大發脾氣的人。3)經常酗酒的人。4)個人生活規律無常,根本不講養生之道的人。5)生一點小毛病就吃藥,一年裡吃藥打針不計其數的人。6)有了毛病卻硬熬,不去診治、聽天由命的人。7)性生活過度的人。8)成天心神憂鬱不振、悶悶不樂或悲喜過度、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的人。9)一個朋友都沒有的人。10)從來不參加任何戶外活動和不運動的人。不過,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養生觀念已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因為健康的成本越來越高,疾病的負擔越來越重,萬一不幸癌症找上門,龐大的醫藥費和痛苦的治療,常會讓人無法忍受而痛不欲生。身體上的疼痛也許還能咬緊牙關撐過去,最可怕的是心理上意志的消沉,更容易加重病情的惡化。許多醫學研究發現,一些戰勝癌症的勇士,不是老天特別眷顧他們,而是他們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使得體內的抗癌細胞相當活躍,這說明了心理與免疫具有明顯的相關性。(本文摘自/心靜的力量/好的文化出版)

長時間久坐 上班族「癬」卡關

長時間久坐 上班族「癬」卡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班族壓力大,每天一進公司打完卡,除了喝水、吃飯、上廁所,坐在辦公桌前長期維持同一姿勢,常有肩頸僵硬、腰酸背痛的問題,特別是罹患乾癬患者,若有上述症狀或莫名關節腫脹更要小心!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陳俊雄醫師表示,門診中曾遇到一名罹患乾癬的上班族,長期腰酸背痛,原以為是姿勢不良造成,但隨著時間越久,發現全身關節開始腫脹發炎,手指關節疼痛難耐,不但工作時無法敲鍵盤打字,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診後才發現除了乾癬症狀外,也罹患了乾癬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難分辨事實上,乾癬性關節炎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常見症狀為關節腫脹、疼痛及僵硬等。陳俊雄醫師表示,臨床上一些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初期會誤以為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然而,類風溼性關節炎與乾癬性關節炎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前者的關節炎好發在手腳的周邊關節,而後者除了手腳周邊關節有腫脹如香腸一般,更可能會延伸至中軸關節,如:脊椎及腰背等,同時伴隨指甲病變,像是指甲有小凹洞、增生變厚,或是溶解破壞等症狀。   放任乾癬性關節炎惡化 小心恐發合併症根據乾癬國際聯盟組織(IFPA)最新發表的資料顯示,有5成的乾癬患者也同時伴隨乾癬性關節炎,另外,有5成的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會有大於1個以上的合併症,如:心臟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脂肪肝、克隆氏症及眼睛病變等症狀,提醒患者千萬不容忽視!    陳俊雄醫師呼籲,乾癬患者若發現有關節疼痛腫脹的症狀,尤其早晨起床關節特別僵硬,應及早至風濕免疫科求診,以免關節遭受不可復原的損傷,甚至是失能或其他共病。而目前在藥物的選擇上,除了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外,已有生物製劑可改善乾癬的皮膚症狀,同時對於看不見的潛在關節病變,亦有保護作用,減少關節組織可能遭受進一步的侵蝕損害。陳醫師強調,藉由兩週施打一次生物製劑,搭配定時回診,了解目前疾病控制狀況,提供適當的治療方針,才能幫助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生活不卡關!

凍齡少年!16歲男怪病纏身 外表體型似10歲

凍齡少年!16歲男怪病纏身 外表體型似10歲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孩子是否健康成長是父母最關心的事情,一旦發現家中小孩發育遲緩,千萬別大意,應及時就醫。中國廣東省出現一名「凍齡少年」,原本應是16歲的小大人,但身高、體重卻只有10歲大,醫師診斷後,是罹患「炎症性腸病」及「克羅恩氏症」,才害他「長不大」。醫師誤判腸胃炎加重病情 國中時停止發育「凍齡」對30歲的人來說,可能是件好事,但對青少年來講,就是一個頭疼的問題。這名少年從小學4年級開始,身體發育就比一般同學來得慢,父母原先以為只是營養不良,到醫院檢查後,醫師只說是腸胃炎,經多次治療,還是無法確認症狀,到國中時,少年的發育彷彿停止一般、不再長大。少年今年滿16歲,但身高只有137公分、體重不到25公斤,看上去就像個10歲的小孩,輾轉多家醫院都找不到原因,終於在最後一家醫院找出答案,當地醫師說,是罹患「炎症性腸病」及「克羅恩氏症」。兒童常被誤診腸胃炎 應更加注意當地醫師表示,少年罹患的炎症性腸病,需要透過手術治療,但少年目前已出現腸道阻塞的症狀,無法正常進食,並且嚴重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症等,必須等待腸內吸收夠多營養才可進行,且術後需要服用克羅恩氏症的藥物。至於少年的怪病從何而來,醫師說,目前還無法找到確切的證明,但可能來自平常的生活習慣、環境,例如生活壓力大、飲食西化、喝酒、抽菸都有可能,通常發病年齡在20~30歲左右,若發生在兒童身上,常常被誤診為腸胃炎,而影響到生長發育。炎症性腸病屬終生性 復發機率高雖說炎症性腸病並不會影響智力發展,但對一個人來說「長不大」,就是生活的一項阻礙。醫師說,這是由多種病因所引起、免疫系統異常導致「腸道慢性」、「復發性炎症」,且屬於終生發病傾向,只要曾有過病例,就有可能再復發,常見的症狀是腹痛、腹瀉及體重下降,必須長期服藥、打針才行。因此,醫師提醒,一旦發現小孩發育遲緩,且找不出原因,應儘速就醫,以免拖到病情惡化,引發其他症狀,後悔一生。

使用牙線、刷舌苔 7招消滅口臭困擾

使用牙線、刷舌苔 7招消滅口臭困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康健雜誌》曾對全台1080位民眾做電話調查,了解民眾對中醫藥的認知,結果發現67%的受訪者認為「口臭表示腹內有火(有胃火)」,但這其實是錯誤觀念。口臭不一定是胃火(腸胃發炎)引起,可能是民眾受到成藥廣告影響所致,而忽略口臭其實常來自口渴或蛀牙、牙周病等牙齒問題。口腔內的某些細菌存在於牙縫及舌頭背後,它們將唾液裡、食物中及壞死的口腔表層細胞的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再將胺基酸代謝成臭味。在這過程中也會產生含硫的揮發性氣體,當我們張開口,呼一口氣時,這些含硫氣體和其他臭味會一起呼出。牙周病和口臭相同,都是由類似的細菌所引起,這些細菌引起牙周組織的壞死、化膿,進而產生異味。其他如牙齦長出囊包的牙髓病或蛀牙,也是因為容易藏污納垢而造成口臭。不過,口臭並非全是口腔問題引起,也可能是肺部疾病、糖尿病或肝衰竭等疾病的警訊,如糖尿病病人,因為食物代謝不正常,身上常有一種乙酮的異味。有些方法有助改善或預防口臭:1)吃完東西就刷牙/可在工作場所準備牙刷,每天至少刷兩次牙,每次2~3分鐘。2)刷舌苔/輕輕刷洗舌頭,移除老廢細胞、細菌和食物殘渣。使用軟毛牙刷或舌苔清洗器,儘量將舌根部位清潔乾淨,因為細菌容易聚集在舌根部位。3)每天使用牙線/牙線使用得當,有利於清除食物殘渣和齒縫間的牙菌斑。4)清潔假牙/如果配戴牙套、局部或全口假牙,每天至少要徹底清洗一次或依牙醫師指示清潔牙具。5)少吃氣味強烈的食物/如洋蔥、大蒜和辣椒等氣味強烈食物,易停留在口腔裡久久不散。6)喝足夠的水/為了使口腔能夠分泌足夠黏液,應喝充足的水,而非咖啡、汽水或酒精飲料。7)嚼口香糖或薄荷葉/最好是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幫助清除食物殘渣和細菌。如果有長期口乾舌燥的問題,建議跟牙醫師或醫生討論,開立人工唾液製劑或口腔用藥,刺激唾液分泌量。(本文摘自/整腸健胃:中西醫聯手顧腸胃/天下雜誌出版)

豪雨後復家園 防治傳染病有撇步

豪雨後復家園 防治傳染病有撇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颱風蘇迪勒過境挾帶豪大風雨,帶來極大的破壞,在動手恢復家園前,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風災過後清理環境務必作好個人防護,注意飲食衛生,並落實防治傳染病3步驟,也就是「清潔、清除、消毒」,以遠離傳染病威脅。預防傳染病3招 當心鐵片割傷遭感染衛生局說明,防治傳染病3步驟,包括:清理家園做好個人防護,勿赤腳或穿拖鞋,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以及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消毒,預防腸道傳染病。衛生局指出,災後易產生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受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以利診療。清除積水防登革熱 漂白水消毒環境現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衛生局表示,雖然目前本土登革熱疫情集中於台南、高雄等地區,但全國都有登革熱病媒蚊分布,各地均有發生疫情風險,民眾於豪雨後應主動巡視居家環境,並清除戶內外孳生源,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此外,豪雨後飲用水可能受到汙染,若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澈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登革熱未退燒 去除積水容器以預防衛生局長徐永年也呼籲,南部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徹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是防治登革熱的不二法門,蘇迪勒颱風肆虐,造成部分地區淹水或積水,為防止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風災後民眾務必加強環境整頓,落實戶內外病媒孳生源的清除,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避免登革熱病毒傳播,也提醒民眾如有不適應立即就醫,以降低傳染病散播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