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南市登革熱飆破3千例 蚊蟲最愛停在衣服上

南市登革熱飆破3千例 蚊蟲最愛停在衣服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近來連日大雨,讓登革熱疫情越演越烈,疾管署公布最新病例數,今年5月入夏後共計3686例本土登革熱,分別為臺南市3234例、高雄市389例、屏東縣17例、另有14縣市出現零星本土病例共46例,其中19例為疑似因登革熱死亡個案;學者指出,清掃時應注意衣服、暗色家具有無蚊蟲停留。疑19例因登革熱死亡 1例排除疾管署表示,臺南市今年入夏以來登革熱病例數飆破3千例,8月31日新增病例數231例,病例區33區,其中玉井區為新增病例區。目前累計19例,疑似登革熱死亡個案,包括高雄1例,其中12例完成初審,11例可能與登革熱有關,1例排除,另有7例調閱病歷中。疾管署表示透過此審查機制將會使登革熱死亡病例資訊更為透明,審查更為嚴謹。微量積水也藏孑孓 衣服、傢俱易有斑蚊台南市衛生局副局長林碧芬表示,因連日大雨易積水,在進行孳清時發現許多家戶習慣將水桶或畚斗置於陽台,曾在僅1公分的微量積水中發現孑孓,故再次呼籲民眾,孳清時務必確實清掃細微處。林副局長進一步指出,曾有學者實驗發現,有33.2%的埃及斑蚊會停在衣服上、32%停在暗色家具上、18%停在牆壁上,另16.8%停留在天花板上,所以請民眾在清掃時要特別注意這些地方。工地管理 需學習登革熱防治環保局長李賢衛表示,昨日防疫中心會議中市長裁示要加強工地自主管理,即刻起現有施工中的工地,所有的工地主任都必須上課學習登革熱防治正確觀念,而即將申請施工的工地,除原需檢附之申請資料,需增附登革熱防治計畫書,通過審理後才發給開工執照。

美國專家:運動不足也成現代「流行病」

美國專家:運動不足也成現代「流行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許多人為追求苗條身材,會採取減肥節食,但效果卻不盡理想,反而越減越肥;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其實,最大原因在於運動量的多寡,而他們也大膽定論,運動不足已是現代人的「流行病」。長期久坐、熬夜加班、吃宵夜等,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積,若沒培養運動習慣,體重可能不小心就一路直飆。除了最明顯的數字,運動不足還會增加慢性病風險,對此,美國專家直接將運動不足,歸類為現代人流行病,成為時下最威脅人體健康的因素。中等強度運動 可減少人體飢餓感美國專家表示,肥胖並不是能量攝取問題,單純減少食物攝取量,雖然可在短時間降低25%左右的體重,但若恢復正常飲食,體重會加倍上升;研究發現,中等強度以上運動後,人體會抑制「飢餓激素」分泌,對食物的需求會跟著降低,經數據顯示,受測人群降低了2成的能量攝取。運動好處多 還可減少3成醫療開銷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控制體重,研究人員發現,運動還能「省錢」;有運動習慣的人,在醫療開銷上減少3成,也就是說,他們生病的機率比較小、降低許多疾病風險。因此,想擺脫現代人流行病,應培養運動習慣,不只能維持健康體態,還可降低不必要的支出。

男生就是幼稚?研究:女生兩歲半就獨立

男生就是幼稚?研究:女生兩歲半就獨立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在成長階段,女孩總是比同齡男孩成熟,不管是個性、想法、態度,都比男生「長大」一些,因此「幼稚」這詞就常出現在男性身上。雖然許多人還是無法接受此說法,但挪威這項調查,可能要讓反對者大吃一驚,因為研究發現,女性從2歲半開始,就比男性還獨立。2成女孩可擺脫尿布 語言、社交皆略勝一籌「成長最殘酷的就是,同齡女生永遠比男生成熟!」這句話雖得到多數人贊同,卻也引來反對聲浪,但其實,男女間成熟度差別,打從幼兒時期,就有跡可循。挪威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從2歲半開始,就比男生還獨立,甚至連語言能力、社交技巧都略勝一籌。研究人員調查1000 名兩歲半左右的小孩,結果發現,21.3%的女孩到兩歲半時,已不再需要包尿布,並且知道自己要大小便,且能獨立完成;但卻只有7.5%的男孩可以做好這件事。此外,獨自吃飯、喝水及換衣服,這些女孩也都比男孩表現得好,而女孩在語言表達及溝通也占上風;因此,女孩比同齡男孩成熟的跡象,其實從幼兒時期行為就可發現。 

離奇!老翁左腿遭毒蛇咬 竟害右腿截肢

離奇!老翁左腿遭毒蛇咬 竟害右腿截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夏季是毒蛇出沒的高峰期,不論在山區、自家庭院,只要雜草叢生處,都要特別注意。日前,中國一名老翁遭毒蛇咬傷,左腿上出現咬痕後傷口潰爛;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幾天後,卻是右腿出問題!經檢查發現,病患右腿發黑且動脈血栓栓塞,害他逃不過截肢命運。左腿傷口潰爛 右腿動脈硬化遭血栓明明是左腿被咬傷,怎麼截肢的是右腿?半個月前,這名老翁在自家庭院遭蛇咬傷,家人得知後隨即帶他就醫,而除了左腿腳趾有明顯咬痕外,傷口還潰爛,幾天後,奇怪的事情發生,老翁右腳趾竟出現滲水現象,且從腳趾發黑至整條腿,嚇得他再次就醫。如此離奇的事情,實在令人不可置信,老翁送醫緊急治療後,手術卻不盡理想,醫師發現,病患整條右腿動脈已遭血栓栓塞,搶救後還是殘留許多血栓於腿內,花了5天時間,只打通一根血管,還有2根必須捨棄,最終還是面臨截肢。足部疼痛、行走困難 恐是下肢動脈硬化醫師表示,老翁的狀況相當特殊,因為大部分被毒蛇咬傷,只要及時處理,頂多有局部症狀,極少患者會因此出現血液凝固的情形。醫師進一步說明,由於個案的右腿本身存在動脈硬化問題,加上毒液引起血液凝固,最終使右腿動脈系統廣泛血栓,才造成此遺憾。事實上,此狀況正暗示「下肢動脈硬化」潛藏的危機,醫師提醒,若足部感覺異常疼痛、行走困難,這就是前期表現;而如果腳突然感到灼熱、刺痛、麻木等,很可能是神經缺血病變的徵兆,兩者都屬於不正常現象,應儘速就醫。

別再當夜貓子!研究:熬夜恐增糖尿病風險

別再當夜貓子!研究:熬夜恐增糖尿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對許多人來說,夜晚才是一天的開始,不管是熬夜趕工、打電動,還是與愛人情話綿綿到天亮,所謂「越夜越美麗」,已成為現代人「晚睡晚起」的代名詞。不過,韓國一項研究發現,其實熬夜就像慢性自殺,不只傷身,還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韓國研究人員調查1600名中年男女的生活作息,發現其中95人習慣熬夜、480人是早睡早起,其他人則介於兩者之間,經數據顯示,有熬夜習慣的人,體脂肪比例及血脂都比生活作息正常者高,且肌肉量也比其他人來得更少。熬夜易使男性血糖上升 女性腹部肥胖一般人都知道,熬夜可能出現肥胖、長痘,體力變差等現象,而這項研究將男女熬夜後,可能造成的危害分別整理,發現有熬夜習慣的男性,與早睡早起的男性相比,前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高;而習慣熬夜的女性,脂肪量也比作息正常的女性來得多。專家表示,由於有熬夜習慣的人,通常會搭配久坐、抽菸、吃宵夜等行為,因此罹患糖尿病及肌肉衰退的風險,就會比一般人高。事實上,熬夜對人體無疑是有害的,男性若不想增加糖尿病風險、女性不想腹部肥胖,還是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否則現在享受夜晚,恐怕之後只會「越夜越沒力」!

2食物+3大招 教你輕鬆消水腫

2食物+3大招 教你輕鬆消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報導)最近螢幕上,有些女明星公開自己的「消水腫」方法,使得市面上飲品戰爭多了紅豆水,並瞬間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商品。但是水腫問題靠紅豆水真的能解決嗎?常常有人說「連喝水都會胖!」,雖然聽起來很誇張,但大多數女孩都曾面臨相同的問題,就是睡前多喝了杯水,隔天早上睡醒發現自己臉有水腫現象,這個時候,其實只要先瞭解自己水腫的原因,就可以迎刃而解。對於臉部浮腫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前晚喝太多水,或是飲食過於「重鹹」,尤其是有吃宵夜習慣的人,因攝取太多鹽分,導致鈉離子過高,因此體內需大量水分中和,就容易使水分滯留在體內,早上起床後的水腫現象,會因為身體開始活動而讓水分排掉,因此一整天下來,可以發現臉部水腫消退,但反而是因工作久坐、久站的關係,使得下肢出現水腫狀況。如何能讓水份不在體內滯留呢?台大醫師朱家緯提供一些方法可達到改善:1) 少吃鹽,鈉含量高的食物,容易體內累積過多水分,不易代謝,例如加工食品罐頭、醃製食物、蜜餞、泡麵、番茄汁、電解水等。2) 少碰甜飲,含糖飲料是導致下半身水腫的元凶,所以易下半身肥胖的女性最好少吃含糖量過高的食物,如蛋糕、手搖飲料等。3) 適時運動,平時只要有時間最好起來走動,增加下半身的循環代謝,以免長時間固定不動,造成下半身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腫。另外,除了紅豆水與薏仁可改善水腫問題外,還有其他天然食物可以讓身體循環變好,例如蘋果與木瓜。蘋果擁有水溶性纖維質果膠,可改善便秘,有助於代謝掉體內多餘鹽分,而所含的蘋果酸可代謝熱量。而木瓜裡的蛋白分解酵素可幫助分解蛋白質。且可適量攝取鉀離子食物,如香蕉、海藻類等,除了可獲取營養也能有飽足感。朱醫師也提醒,攝取營養不能單一,均衡飲食才不會讓身體機能失衡。

配戴假牙有撇步 助維護口腔健康

配戴假牙有撇步 助維護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缺牙多顆者的假牙贗復已是重要的課題,許多老年人因年紀增加,口腔中牙齒的喪失數目也越來越多,必須要配戴活動假牙來幫助進食及改善咀嚼等功能,所以,正確的假牙佩戴方式及清潔保養相關知識,對於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維持,更加彰顯重要。假牙可分為局部及全口活動2種新營醫院牙科張祥源醫師表示,一般來說活動假牙可分為局部活動假牙,以及全口活動假牙2種,局部活動假牙因口腔中有部分的健康牙齒,可提供做為支柱使用,故會有金屬支架及金屬鈎的設計,方便假牙的固定及取出。全口活動假牙則因牙齒喪失,以上下顎的組織及黏膜相接觸來佩戴全口活動假牙,活動假牙之主要功能為重建咬合、恢復咀嚼功能及幫助發音並改善顏面外觀,增加自信與提升生活品質。配戴假牙初期易有噁心、口腔潰爛問題佩戴活動假牙時,須順著假牙的配戴方向,以手指平穩的將假牙配戴至定位,不然容易造成支柱牙齒及軟組織受傷,或假牙容易鬆脫、斷裂等意外發生,除此之外,配戴活動假牙也需花時間學習與適應,因為有部分人於佩戴初期,口內會有異物感,容易噁心、嘔吐等情況出現;有些人則因軟組織受力過大,或假牙邊緣過長,而造成潰瘍疼痛等情形發生。所以,回診時需請醫師就使用有問題的部位做適當調整,另發生口腔潰瘍時,除了進食或外出外,暫時減少配戴時間,並塗抹口內膏於潰瘍部位,可減輕疼痛症狀及有助於傷口的癒合。每年定期1~2次回診 防假牙變鬆、不貼合戴假牙時,除了佩戴方向要多留意外,也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與清潔習慣,張祥源醫師表示,每日一定要養成刷牙的習慣,以免牙菌斑及牙結石的形成,活動假牙則以清水及軟毛牙刷輕輕刷洗乾淨,放置在清水或浸泡在含有假牙清潔錠的藥水中,隔日,需將口內的真牙及假牙洗淨後,再行佩戴。建議每年1~2次回門診追蹤及調整,局部活動假牙因每天的配戴,金屬鈎可能變鬆;全口活動假牙,可能因長期配戴變得鬆動或不貼合,可請醫師做適當的處置及評估。

葡萄糖胺不再是唯一 關節保養靠UC-II更能修復軟骨、減少摩擦

葡萄糖胺不再是唯一 關節保養靠UC-II更能修復軟骨、減少摩擦

(撰文/Megan Chen) (專業諮詢/亞東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骨鬆與骨腫瘤科主任吳凱文醫師)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白蘭氏) (膝關節退化的患者在上下樓梯時容易出現無力或痠痛感。) 隨著年紀增長或是過度頻繁使用關節,膝蓋容易出現無力或痠痛感,如果你發現上下樓梯時膝蓋會有不適感或出現喀喀聲,代表可能已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我們經常以為保養關節,補充葡萄糖胺是唯一的方法,不過,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凱文醫師表示,根據美國一項人體研究發現,每日僅需補充40毫克的「非變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對關節保養的效果更優於傳統葡萄糖胺的2倍以上。 自我檢測 您的關節還行嗎? 吳凱文醫師表示關節退化的問題發生年齡有越來越下滑的趨勢,假使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關節退化的症狀,吳凱文醫師要大家不妨做個簡易運動來測試,也就是試著蹲下以及上下樓梯,來判斷膝關節有無出現異狀。假使膝關節開始發生退化,蹲下時膝蓋應該會不太舒服,上下樓梯時也會感到無力感,甚至伴隨著痠痛、疼痛。 (膝蓋經常發生喀喀的聲響,若伴隨著不適感,則要特別注意關節了。) 另外,一般人經常出現的關節喀喀聲,若伴隨著不舒適、疼痛、無力的症狀,或是發現關節活動角度受限的問題,就可強烈懷疑可能患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更要特別注意保養。 葡萄糖胺不夠看?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才能讓行動不卡關 過去我們總以為,要保養關節、軟骨組織,必須得補充葡萄糖胺才行,不過,單純補充葡萄糖胺的保健效果,並不是人人都有效;最近哈佛醫學院研究指出,適度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更有助於減少軟骨磨擦,以及修復軟骨的作用。 「非變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是一項以專利低溫技術,從與人體關節軟骨組織極為相近的雞胸軟骨中,萃取出完整保有三股螺旋結構的活性膠原蛋白,是全球唯一的「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有助於修復軟骨、舒緩發炎反應;並且在一項由美國休士頓大學藥學系和加州大學Davis分校醫學系的共同研究中更發現,每日補充40mg「非變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效果為1,500mg葡萄糖胺加1,200mg硫酸軟骨素的兩倍以上。 (適度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讓行動不卡關。/取自白蘭氏) 像是早過知天命之年,卻依然行動力十足的抗老化保健學會理事長謝明哲博士,也曾透露自己的保養之道很簡單,除了每天早睡早起,保持固定運動的習慣,飲食均衡以外,還藉著補充「非變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來維持自己敏捷的行動力。 而這個「第二型膠原蛋白」到底是何物?吳凱文醫師說,人體中膠原蛋白主要分為一、二、三型等20多種,而其中只有第二型是存在於關節軟骨的膠原蛋白,由於軟骨存在於骨頭和骨頭之間的連結處(關節部位),一旦關節中的膠原蛋白含量不足,軟骨就會萎縮、變形,相鄰的兩根骨頭因為摩擦而造成疼痛、行動不便,而且更會進一步磨損軟骨,加遽關節不適惡化。也因此,假使能夠藉著適度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可說是一種不錯的關節保健方式。 哪些人適合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吳凱文醫師說,每個人膝關節退化症狀不一,如果你是處於第一、第二期的症狀,雖然上下樓梯會吃力、伴隨痠痛感,但沒有到需要拄拐杖的地步時,這些人就很適合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相反的,假使你的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已經到了第三期,必須要拄枴杖才能活動時,建議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配合維生素C、E 可降低關節發炎 (骨骼保養需軟硬兼顧,才能達到全方位的完整保養。) 除了藉著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之外,吳凱文醫師說,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本身就是一種關節發炎的表現,所以假使平時飲食中能夠多攝取富含能夠抗發炎的維生素C、維生素E,或者是膠原蛋白類的食物,有助降低關節發炎的症狀。 最後,吳醫師提醒,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每個人都不同,不過最常發生位置是在膝關節,假使民眾想要維持靈活的行動,應該要避免傷害膝蓋的運動,建議從事比較緩和的快走、騎腳踏車、游泳、滑步機等這類的運動較為適合。 當然要行動靈活,除了關節軟骨的保健外,吳凱文醫師也呼籲,還要搭配良好的支撐力,也就是「骨頭(硬骨)」的部分,才能勇健有力、四處趴趴走,所以建議民眾適量補充鈣質,以維持骨骼與牙齒的生長發育及健康;如此「軟硬兼顧」,才能達到全方位的靈活保養。

腹脹、排便不順 卵巢癌悄悄找上她

腹脹、排便不順 卵巢癌悄悄找上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下腹脹、排便不順要注意,恐是隱形殺手「卵巢癌」在作祟!日前,一名45歲的女性,因出現腹瀉、排便不順、體重增加,以為是腸胃問題及變胖所致,但後來卻陸續出現疼痛感、食慾降低等問題,經過就醫後發現,左側卵巢有顆約15公分的腫瘤,且腹部斷層掃也顯示骨盆腔腫瘤合併大量腹水,確診為卵巢上皮癌第三期,目前接受手術、化療後,定期門診追蹤中。7成患者被診斷時 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新竹馬偕醫院婦產科施川崎醫師表示,卵巢癌因早期無明顯症狀,導致約有7成的患者被診斷時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因此,建議民眾若有下腹脹、易飽食感、排便習慣改變等下腹部不適情形發生時,應先至婦產科追蹤,若等到有腸阻塞或是喘時,通常代表病情已經很嚴重、屬於晚期了。腫瘤侵襲範圍過大 恐需切除部分腸子卵巢癌的治療主要包含手術與化學治療,手術方面,屬於婦癌領域裡算是較複雜困難的,當腫瘤侵犯的範圍很大時,必須要切除部份腸子,然後再重新接回,有時更嚴重甚至需要做人工肛門;在化學治療方面,幾乎都以紫杉醇為主軸。另針對卵巢癌復發個案,分為二種狀況,「鉑金類藥物結抗」是指病患在接受首次開刀和標準化療後不到6個月即有復發情形,代表病患必須換藥,改為第二線用藥;「鉑金類藥物敏感」是指病患在接受首次手術和標準化療後超過6個月以上才復發,代表可以使用原來的鉑金類藥物。卵巢癌越晚發現 復發率越高施川崎醫師提醒,雖然目前醫療對於早期卵巢癌的治療已有顯著的進步,但仍有25%的復發率,至於第三期第四期的卵巢癌復發率更高達75%。因此,如何減少復發率,是當前婦癌領域一個待努力的課題。而婦女朋友們,在有下腹不適時,應及早至婦產科追蹤,以早期發現、治療。

學佛茹素20年 她排便不順竟罹腸癌第四期

學佛茹素20年 她排便不順竟罹腸癌第四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大家都知道,愛吃紅肉是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子,然而不吃肉,一樣可能罹患大腸癌!60歲林老師長年學習佛法,茹素20年,生活作息按鐘聲操課,大約一年半前,因排便不順暢、裡急後重,起初以為是便秘,經檢查竟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台灣腸癌發生率全球居冠 首要預防是篩檢大腸直腸癌不只是國人十大癌症榜首,台灣發生率甚至是全世界排名第一,每十萬人口標準化發生率為45.1人,打敗韓國45.0人,約每35.1分鐘就增加一名大腸直腸癌病例,且罹患人數逐年上升,平均壽命減少13年之多。由於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新診斷大腸直腸癌病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人已經轉移 。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陳鴻華指出,民眾常認為,只有生活飲食習慣不佳、嗜吃肉類者,才有機會得腸癌,但事實上,癌發生原因包括基因突變、環境及遺傳等因素,預防的不二法門就是定期篩檢,透過早期發現、治療,降低腸癌威脅。許多人發現腸癌時是晚期,就認為自己是末期,其實不然,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已從單純化療,新增多線標靶及化療合併治療策略,患者平均存活期已從原本的不到半年,提升到兩年半。目前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有血管新生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兩者都有助於延長存活時間。換化療不換標靶 能延長存活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不僅非末期,甚至有治癒可能。陳鴻華醫師表示,若能將轉移病灶切除乾淨,有很好的5年存活率。但如果一開始無法手術切除,也不要氣餒,先使用標靶合併化療,可提升治療反應率,更高機率將轉移病灶縮小後再進行手術,亦大幅增加存活機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魏柏立醫師表示,不論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癌細胞基因是否產生變異,在一線治療都可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即使治療一段期間後,腫瘤惡化,仍可使用相同標靶藥物,只需換其他化療藥物。研究發現,換化療不換標靶的治療方法,能夠延長患者存活期,第二線持續使用相同的血管新生抑制標靶藥物,可降低3成惡化風險、2成死亡風險,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延長近6個月,提供醫師、患者另一項新機會,不過健保尚未給付,患者需自費,患者可多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