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肥胖傷膝!BMI超過30 骨關節炎風險增

肥胖傷膝!BMI超過30 骨關節炎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時常聽聞說「要活就要動」,人的關節就像機器中的零件,在機器運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機器運轉超過負荷,自然而然就容易故障,人體亦然如此,一旦面臨肥胖、高齡或是不當使用,關節也會跟著受損。骨關節炎3大高危險群:女性、肥胖、老人阮綜合醫院骨科李宗穎醫師指出,在骨科門診最常見的骨關節炎,是關節內軟骨長期受損、增生及滑膜液減少而造成的疾病,女性、肥胖、高齡等都是罹患骨關節炎的高危險群,台灣社會正面臨著老年和肥胖人口同時在增加,當兩者合併將造成身體負重關節嚴重受損。罹關節炎BMI是關鍵   嚴重恐難行尤其根據研究,當身體量指數BMI大於30時,也就是體重超過膝蓋所能負荷,會增加罹患膝退化關節炎的風險。罹患關節炎會有哪些症狀?常見有負重關節(膝蓋、髖關節、脊椎)在活動時會受到限制、活動後疼痛加劇,嚴重時甚至出現關節積水、無法行走。一般在治療上會以改善疼痛、增進關節活動力以及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李宗穎醫師表示,目前所採用治療方式,分為藥物治療,如使用止痛藥、注射類困醇及玻尿酸及非藥物治療,但大多只能減輕病痛,無法延緩疾病進展。預防骨關節炎惡化 先減重!當上述治療,始終無法改善症狀時,會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及手術治療。但是對肥胖者來說,維持適當運動、物理治療以及減重等,不但可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即使已經出現關節炎,減重仍可改善症狀,並延緩骨關節炎繼續進展。疾病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健康,間接也影響生活品質以及生命的延續,但有些疾病卻是可以預防,如骨關節炎就是其中之一,即使罹患也可以透過自身努力而延緩惡化,已有分析指出減掉體重的5%就能有效改善症狀,證實減重確實可以減少骨關節炎的發生。

便秘別輕忽!比常人多2倍罹腸癌機率

便秘別輕忽!比常人多2倍罹腸癌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便秘問題困擾許多人,只要一排便不順,身體也跟著受影響,除了皮膚會變差,脾氣也不由得暴躁起來;根據調查,全台約每10人就有5人有便秘問題,醫師更指出,有便秘者得腸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2倍。易增加肝臟、心臟負擔若超過48小時沒有排便,或是一周排便不到3次、排便有困難,就可算得上是便祕。而糞便組成份不只是食物的殘渣,還有許多代謝後的廢物或毒素,經由「腸肝循環」將這些毒素送到肝臟,增加肝臟負荷。且便祕的人常有腹脹、食慾不振、口臭、痔瘡、疲勞等問題。此外便祕者在解便時,腹腔壓力急速增加,大幅提高了心臟負荷,使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大增,尤其是老年人,若有便祕問題,最好盡速改善。便秘恐致腸癌、大腸憩室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說,容易便秘的人,毒素也會在腸子中堆積,會讓人感到煩躁,長期下來甚至可能造成大腸憩室、或是大腸癌的發生,千萬不可小看便秘,應積極處理。3蔬2果+大量飲水 膳食纖維助排便現代人生活緊張、經常外食,且纖維、水分均攝取不足,是導致便秘的最大原因,想要改善便秘,務必遵守每日攝取三蔬二果、作息正常、每日飲水2000毫升、多運動促進腸胃蠕動,必要時也可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菌叢,非不得已不要亂服用藥物。董氏基金會呂蕙如營養師也表示,想要避免便秘上身,除了均衡攝取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外,民眾可多補充富含有天然膳食纖維與酵素的水果,如奇異果、木瓜,維護腸道健康,避免便秘找上門。

女性不只肌膚想凍齡 私密處更「要緊」

女性不只肌膚想凍齡 私密處更「要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年齡增長,許多婦女朋友,因為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逐漸流失與失去彈力,內在私密處, 常面臨鬆弛問題。但以往女性若遇到私密處暗沉、鬆弛、乾澀、漏尿等問題,大多會以美白藥膏、陰道緊縮手術、賀爾蒙療法或是凱格爾運動來處理。然而,這些方式不僅需要花費時間,效果也不一定顯著,再加上私密處問題較難啟齒,常常讓女性卻步而延緩治療時間。年齡增長、生產 「妹妹」常出現鬆弛漏尿奇美醫學中心整形外科葉敬淳醫師表示,女性隨著年齡增長、生產,私密處會漸漸失去原有的彈性與緊緻,逐漸出現暗沉、鬆弛、乾澀、漏尿等問題,這時可考慮透過較溫和、免動刀的環狀雷射來改善問題,但每次治療須自費3萬元。而這類私密處的雷射治療,可去除黏膜上皮老廢組織,並刺激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重組,進而幫助解決鬆弛、乾澀問題。但葉敬淳醫師也不忘提醒,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減少抽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習慣,注意日常清潔,定期保養私密處,才能由內而外持續維持年輕美麗。 

3C盛行!白內障年輕化 人工水晶體3大Q&A必知

3C盛行!白內障年輕化 人工水晶體3大Q&A必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3C產品盛行,許多人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過度,高度近視者也逐年增加,併發白內障的機率也越高,當視力模糊檢查後必須接受白內障手術來改善視力時,要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 ?書田診所眼科廖昶斌醫師表示,門診病患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是透過手術更換人工水晶體。所以在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上,不但要考慮兩眼平衡,也要考慮不同的水晶體選擇是否造成生活上的不便。1)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廖昶斌解釋,人工水晶體的種類,主要可分為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長焦段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2)有何不同、差別性?●非球面人工水晶體/能降低球面像差,提升夜間視力,減少夜間眩光與光暈,主要可改善夜間遠距視覺品質,適合要求夜間的視覺品質者。●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降低白內障手術後對老花眼鏡依賴程度,白內障手術同時改善老花,適合術後不想戴老花眼鏡者。●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可降低術後散光殘留值,術後視覺品質提升,白內障手術同時矯正散光,對於有散光的病患,在術後不想戴散光眼鏡來矯正散光者可以考慮。●長焦段多焦點、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都可降低術後的老花眼鏡依賴程度,改善夜晚時眩光與光暈等問題,全天候改善遠近視覺品質,適合全天候要求高品質、方便的生活者。3)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廖昶斌指出,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多,且特點不同,在選擇時要考慮患者的生活習慣以及對視覺改變的接受程度,是否常閱讀、常開車、經常有夜間活動、不想戴眼鏡等不同的需求,選擇也會不一樣。完全不想戴眼鏡的人,就必須選擇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長焦段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或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最後,廖醫師也提醒,市面上人工水晶體種類多,各種功能也不同,患者可依生活需求及習慣與醫師討論選擇。更換人工水晶體後,在視覺品質上,多少會和手術前的眼睛不同,同時術後可能會有殘留的度數,因此在術前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手術的內容及可能改善的程度。

化妝品無防蚊功效 認明DEET遠離病媒蚊

化妝品無防蚊功效 認明DEET遠離病媒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緊繃,又適逢學校開學,家長們為預防學童被蚊蟲叮咬,防蚊液產品也成了開學必備用品。食藥署提醒民眾,市面上防蚊液產品種類多元,主要含有DEET,並強調,化粧品不具有防止蚊蟲叮咬效能,選購前要認明產品的標示及使用方法,才能購買到符合需求的防蚊液產品。精油防蚊效果未確認 民眾購買應注意標示食藥署表示,目前市面上用於人體皮膚之防蚊液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包含「具藥品許可證之防蚊液」及「精油類防蚊產品」。1) 具藥品許可證之防蚊液/主要含有DEET(diethyltoluamide)成分,目前列屬藥品管理,其上市前須經審查其效用、安全及品質,正常使用不致產生毒性,可影響蚊蟲嗅覺,塗布身上後通常藥效可維持數小時,建議需長時間待在戶外或至蚊蟲較多的地方時,應優先選用此類產品。民眾購買時,可檢視其產品包裝是否有衛生福利部核准字號。2) 精油類防蚊產品/常見的精油成分包括香茅精油、檸檬胺精油等,列屬於一般商品,例如民眾於市面上常見販售之草本防蚊精油、防蚊噴霧及防蚊手環等產品,惟其具揮發性作用短暫,需時常補充才能持續發揮作用,但該類產品防蚊效果並未經確認,倘市面上販售該類產品宣稱可預防登革熱者,則違反藥事法,可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二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鍰,其違法物品沒入銷燬之。防蚊非化妝品功效另外,化粧品不具有防止蚊蟲叮咬效能,且前行政院衛生署已於102年3月26日發布修正,明文規範「減少/防止蚊蟲叮咬、防蚊」,非屬化粧品效能之宣稱,民眾購買這類產品,更應該小心留意,看清楚產品標示,依產品說明正確使用。食藥署提醒民眾,使用防蚊液產品前須詳閱產品說明書,並依說明書所列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使用,以達預期之作用及安全性。

炸雞、飲料4大類食物 恐成情緒殺手

炸雞、飲料4大類食物 恐成情緒殺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吃進以下列舉的食物後,會感到昏沉疲倦、腸胃脹氣、胃酸過多,或容易鼻塞、過敏,這些食物可能就是造成你情緒低落的慢性殺手。1)麩質食物避開原因/小麥是日常飲食中麩質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麵粉的主要原料。幾乎所有以麵粉製成的食物,包括麵包、蛋糕、餅乾、包子、饅頭、餃類、燒餅、油條、義大利麵、披薩、啤酒、三明治等,都含有麩質。許多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想將耳朵自動關上,因為這樣不能吃的食物太多了。「麩質」是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等一般穀類胚乳中的蛋白質。由於麩質蛋白在腸道內不能被完全分解成胺基酸,因此會引發人體的免疫排斥反應。不論你對麩質的過敏來自天生或後天,都會造成沮喪、煩躁等症狀。替代品/對麩質過敏的人可用米類、豆類、堅果、蔬菜等食物代替,或者選用標示「無麩質」的食物。2)乳製品避開原因/乳製品中的酪蛋白常是引起過敏的主因。因為酪蛋白在腸胃中不易被分解,當分解不完全的分子被腸壁吸收後,就會變成過敏原,過敏原隨著血液輸送至全身器官,造成不同的過敏症狀。發現自己對乳製品過敏的人,除了牛奶之外,起司、優格、奶油、冰淇淋都最好避免攝取。替代品/牛奶的替代品其實有很多,包括:豆漿(黃豆豆漿、黑豆豆漿)、糙米漿、米豆漿、椰奶、堅果奶(杏仁奶、腰果奶)等,其中又以新鮮自製的品質最好,可用豆漿機或是料理機協助完成。你可以使用室溫浸泡四小時以上的糙米、五穀米、紅藜、小米,搭配黃豆、黑豆做成的米豆漿,這可提供人體完整的必需胺基酸與不飽和脂肪酸,而且黑豆的蛋白質是肉類的兩倍、雞蛋的三倍、牛奶的十二倍,又不會含有酪蛋白、抗生素、生長激素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你也可以喝種籽奶(南瓜籽奶、亞麻仁籽奶),並依照個人口味與需求,搭配冷壓亞麻仁油或冷壓芝麻油,做成美味的拌醬或是點心。3)氫化油、反式脂肪、油炸食品避開原因/氫化油、反式脂肪、變性油脂(過度加溫的脂肪)對人體都是不營養的,長期食用會成為健康負債,引發身心病變。氫化油是部份用氫化處理過的植物油,其耐高溫可重複油炸、久存不變質、口感不油不膩,可大幅降低製造成本,讓食物比較酥脆、提高賣相,但在製造過程中,容易產生「反式脂肪」,增加對人體的危害。氫化油常見於各種包裝袋中的麵包、薯片、餅乾、人造牛油、速食麵、奶球中的植脂末、珍珠奶茶中的奶精、甜甜圈、爆米花、餅乾、冷凍披薩、冷凍甜點(蛋糕、幕斯、肉桂捲、罐裝食材)、炸雞、炸豬排、炸薯條、鹽酥雞、油條、洋芋片等食物中。反式脂肪則是「部分氫化植物油」所產生的非共軛反式脂肪。食用反式脂肪,會增加體內的壞膽固醇LDL和三酸甘油脂TG,也會降低好膽固醇HDL。此外,還會影響嬰幼兒與青少年的生長發育、誘發氣喘、糖尿病、過敏等疾病。但衛生法規是以人體能夠正常代謝的標準訂定,只要反式脂肪不超過百分之零點三就可以標示為零。這意味著,當你喝下標示「零反式脂肪」的一百毫升罐裝飲料,實際上卻可能喝進零到三克的反式脂肪。所以,惟有少吃經油炸、烘焙過的食物,或上述零食,才是降低反式脂肪攝取風險的根本之道。至於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新陳代謝症候群、肥胖症的人,本身代謝力就比較差,吃進反式脂肪更容易影響代謝功能。孕婦、哺乳中的母體、嬰幼兒,更不宜接觸到反式脂肪。我們身處高污染的環境中,生活壓力又大,本身代謝、免疫、自律神經系統都承擔著比祖先更沉重的負荷,而因為現代栽種方式的演變,天然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又逐年下降,造成消化系統與肝膽代謝系統的負荷過重,較西化的飲食方式更增加了這一代人罹患胃食道逆流、腸躁症、大腸癌、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的比例。即使現行法規仍標示某些油脂耐高溫、可用煎、炸、烤等方式料理,但高溫料理後的食物成分難消化,最好減少食用的次數,以免吃進一堆美食,卻對身心帶來潛在的病變。替代品/平時用餐,我們可盡量少吃或不吃油炸或高溫烘焙食物,避開變性脂肪、氫化脂肪、反式脂肪造成的風險。而需要用油烹煮時,應該選擇含單元性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冷壓苦茶油、冷壓橄欖油、或冷壓椰油這種健康的脂肪,並以低溫烹調或用水油炒,就能避免高溫氧化對自由基的毒害。若想增加食物風味,可以透過蒸、煮等低溫烘焙方式讓食物熟成,再用有機香草或香料調味,就可以滿足口腹之欲,又不會造成身心隱憂。4)含人工添加物的食品避開原因/為了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延長保存期限,預防食物腐敗,現代食品中添加了許多人工添加物,包括食用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劑、甘味劑、膨鬆劑等。雖然添加物很微量,吃一點不會對人體產生立即性的危險,但長期累積下來,仍會對身心造成不可忽視的問題。人工添加物不僅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還會對中樞神經造成影響,誘發憂鬱、過動、易怒、失眠、頭痛、學習緩慢,或是過敏反應。所以,平常飲食應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減少攝取加工過的精製食品。因為愈是加工、精製的食品飲料,加入人工添加物的比例就愈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工添加物食品,例如:醬油、罐頭、高湯塊、鹹味零食等含有味精;飲料、糖果、蜜餞、酸梅等含有糖精;標榜無糖的食品、飲料、口香糖等可能含有阿斯巴甜;酒類、脫水蔬果等含有亞硫酸鹽;醃肉、熱狗、火腿等含有亞硝酸鈉。因此,飲料、零食、速食、罐頭、調味醬、醃製品都最好少吃。替代品/這些零食的最佳替代品以冷壓植物油、天然海鹽或玫瑰岩鹽、新鮮香料等自製拌醬的食物,輔以正確的食用方式,如:細嚼慢嚥,讓消化系統可以分泌足量的消化酵素與輔助因子來吸收營養成分。另外,有機栽培的天然食物既營養,也能滿足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享受。(本文摘自/我也曾憂鬱/三采文化出版)

「喝」出危機!汽水、熱茶恐增食道癌機率

「喝」出危機!汽水、熱茶恐增食道癌機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知道每天所喝的飲料,可能將你一步步推向癌症嗎?怎麼喝才能遠離致癌危機……水份是人體每天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夏天人們喜歡喝冰涼的汽水飲料來消暑,冬天則喜愛喝熱騰騰的熱湯、熱茶來取暖,但你可知道這些飲品,在某些情形下飲用,可能讓你的致癌機率大大提高。1)喝熱茶增加食道癌機率至少2倍?伊朗格列斯坦省(Golestan)的食道癌比率是全世界之冠,人們習慣喝熱茶,很少抽菸或喝酒,研究人員記錄了871名民眾抽菸、喝酒和喝茶情況,發現近期之內,有高達300名民眾被醫生診斷為食道癌,其中很大的關聯性是他們都喜歡喝熱茶。正解/高溫食物可能破壞食道黏膜,誘發罹癌機率。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翁孟仕解釋,高溫食物會破壞口腔、食道黏膜,提供致癌因子進入組織的機會,因此提高罹癌機率。另一方面是細胞本來就有修復機制,黏膜破壞時,免疫細胞會開始進行抵抗外來物及修復作用,高溫食物破壞食道黏膜的機會高,常會刺激細胞,反而有誘發此處細胞不斷增生的可能性。飲食建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侯雅苓營養師提醒,喝茶的溫度在攝氏65~69度左右的致癌率,是喝茶溫度在攝氏65度以下民眾的2倍,而喜歡喝溫度在攝氏70度以上的致癌機率是不喝溫茶民眾的8倍之多,所以若喜歡喝熱茶,茶溫最好為65度以下。不只喝熱茶,火鍋、濃湯、稀飯、湯麵、熱開水等熱的液體都要涼一點再喝較好。2)喝汽水增食道癌機率?國際間多個醫學研究單位最近提出報告,指喝太多碳酸飲料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危險。一組研究人員分析美國人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飲食習慣發現,美國人在2000年對汽水等碳酸飲料攝取量,與1946年相較,增加超過了4倍半,結果美國白種男性罹患食道癌的個案大增5.7倍。正解/的確如此。侯雅苓營養師解釋,食物從食道要進入胃的地方,有一處括約肌,目的是不要讓胃液回流到食道,但是高糖、高油脂、咖啡、酒精食物,很容易讓括約肌鬆弛,誘導高酸性的胃液回流到食道,所以可能增加食道癌機率。飲食建議/侯雅苓營養師指出,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不僅能降低飲食量,同時可避免吞食未完全咀嚼的食物,避免胃部堆積太多食物而延長正常的胃排空、增加胃消化的時間,引起回流。吃飽之後,最好適度散步,幫助消化,不要立即躺平睡覺。3)咖啡1天4杯,罹乳癌機率高?先前有研究發現,適量咖啡,可降低罹癌機率,但醫界現在出現新說法,擔心過多的咖啡因,可能會刺激雌激素異常增加,導致女性乳房病變。正解/是否會罹癌,尚需更多研究來探討。翁孟仕助理教授指出,早期研究發現,飲用咖啡因含量在100~200的飲料,會增加胎兒體重過輕、先天畸型的情況,含量更高,比例更高,但是否有罹癌的可能,尚未有明確的研究報告提出。不過咖啡含有興奮劑,下午4點以後,就要避免飲用,有心悸者,更需謹慎。飲食建議/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及侯雅苓營養師表示,每天咖啡飲用量不要超過3杯。最好喝不加奶精和糖的黑咖啡,或用鮮奶取代奶精,將更健康。4)女性每日1杯酒,罹癌機率多13%?英國一份最新報告指出,每日1杯酒,會使女性罹患多種癌症的機率增加13%,即使飲酒量少於1杯,引發癌症的機率仍可能增加。更別提飲酒過量所導致的乳癌、食道癌、喉癌、直腸癌和肝癌風險。正解/「每日適度飲酒」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是否會引發癌症,需更多研究證實。翁孟仕助理教授指出,之前有研究顯示,飲酒過量會罹患肝癌及心血管疾病,但是否會引發癌症,本篇報告的內容不盡完備,需更多的研究證實。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飲酒過量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飲食建議/賴基銘醫師及侯雅苓營養師強調,飲酒不要過量,酒精濃度不要太高。若要飲酒,紅酒、含多酚類的酒較佳。5)飲用過多含糖飲料,胰臟癌風險加倍?美國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科學家對新加坡6萬人進行研究,一共花了14年的時間追蹤調查60524名男女的健康狀況,其中有140名志願調查者罹患胰臟癌,每週喝2次或更多含糖飲料的人罹患此癌的機率比別人高87%。正解/的確如此。常喝含糖飲料,包括蜂蜜都是一種糖類飲品,攝取過量糖分,影響胰導素分泌,細胞會有過勞或發炎情形,罹患胰臟癌機率大增。飲食建議/若要喝飲料須懂得節制,白開水還是最好的飲品。(本文摘自/成功打造防癌力,調好體質不生病/大家健康雜誌出版)

定期篩檢、少用塑膠製品 9方法降低乳癌風險

定期篩檢、少用塑膠製品 9方法降低乳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了解自己是否為乳癌高危險群以及避開危險因子,可減少乳癌發生的危險性。而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首要之道絕對是定期篩檢。除了每個月自我檢測、注意乳房是否產生變化之外,也要定期乳房檢查。許多人主張30歲以下有乳癌家族史者,每年應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但我認為,女性朋友從20歲開始,每年就應該做1次乳癌篩檢,特別是高危險群的女性朋友,因為國內乳癌患者愈來愈年輕,不乏20幾歲就罹患乳癌的例子,我一再強調,發現罹癌時,癌細胞在體內多已潛藏一段時間。所以,不管是否為高風險群,女性朋友應該從年輕開始就建立乳癌篩檢的觀念。此外,針對飲食、生活型態等可以避免的乳癌危險因子,及早修正自己不良的習慣也很重要。1)健康的飲食/青少年時期攝取過高的含脂肪食物,得乳癌的機率相對較高。因此,父母應注意子女從小時候開始,就要避免油炸、油煎食物、減少紅肉的攝取,以高纖低脂的飲食內容為主,多吃魚、多補充鈣質、多攝取蔬菜水果等富含抗氧化物食物。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飲食時更要注意脂肪含量,少攝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會累積較多雌激素,進而提高乳癌發生率。2)規律的運動/養成運動習慣對更年期婦女來說,尤其重要。每天做有效運動(所謂有效運動是指妳會感覺到心跳加快,呼吸有點喘,加上身體會流點汗,例如游泳、健走、有氧運動、騎單車等),30分鐘可降低50%的罹癌風險。因為運動可造成血清中的雌激素減少,同時運動也能減重,而體重減輕,體脂肪比率隨之下降,連帶也會降低雌激素,進而減少乳房的細胞癌化。此外,規律的運動還可降低乳癌患者復發的機會。3)維持適當的體重/成年後應維持理想的體重(理想體重《kg》=身高《m》x身高《m》x22),可減少罹癌機率。特別是停經後的婦女,體重每增加10公斤,得乳癌的機會就會增加80%,所以更年期婦女更要注意避免體重過重。4)禁止或少飲酒/乳癌患者或高危險群者,避免飲酒。一般婦女若習慣使用佐餐酒,一天以不超過2杯葡萄酒為宜,且每天攝取400~600mcg的葉酸,如此可稍微降低罹患乳癌風險。葉酸可從綜合維他命或食物中獲得,如綠色葉菜類、含穀類或全麥食品、蠶豆、扁豆、蘆筍、甘藍等。5)戒菸/有抽菸習慣的婦女,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及早戒菸為宜;一般婦女則應遠離菸區,以免受二手菸之害,也才能遠離乳癌的威脅。6)減少工作壓力/壓力增加會改變免疫系統,導致乳癌發生率上升。女性朋友應放鬆心情,減少工作壓力,盡量提早入睡,而不超過半夜12點為宜,多以愉悅的心情面對生活。7)多攝取維生素D/照射太陽使體內產生維生素D或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菇類、含酵母菌食物、魚肝油、肝臟、蛋黃等),都可減少乳癌的發生。尤其50~70歲婦女如果能每天攝取400IU的維生素D可降低50%的乳癌發生率。8)使用賀爾蒙類藥物前應與醫師討論,由醫師開立處方服用,並加強定期接受乳房檢查。9)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生活用品很多都含有環境荷爾蒙,想要遠離環境荷爾蒙的威脅,應盡量選用較天然的製品及食物,降低加工製品使用量,特別是是塑膠製品,能不用就不用,使用時亦應多注意使用須知。(本文摘自/預見/百香果出版)

鼻塞多年無解?竟是鼻孔藏26年豆子惹禍

鼻塞多年無解?竟是鼻孔藏26年豆子惹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敢不敢賭一局?」這是從小到大,不管在玩遊戲、過年時,都會聽到的一句話;有些人為爭一口氣、炒熱氣氛,紛紛上前玩一把,不過「賭什麼」,還是要謹慎思考。中國一名女子,因長年鼻塞,誤當鼻炎不在意,沒想到情況加重,近日就醫發現,原來是自己在童年時與人打賭,將豆子吸入鼻子從未取出,竟造成鼻腔結石。6歲吸進豆子未取出 長期鼻塞誤當鼻炎俗話說「年少不懂事,老大徒傷悲」,這句話正巧比喻在這名女子身上。今年32歲的她,鼻塞已經長達20年之久,過去以為是鼻炎,不舒服就用藥水消炎舒緩;沒想到近日情況嚴重,決定到醫院就診,發現罹患的並不是鼻炎,竟是鼻腔中有異物才導致鼻塞。當地醫師透過手術,將病患鼻腔中的異物取出,發現竟是一枚圓形豆子,這時女子才恍然大悟,表示自己曾在6歲時與同學打賭,比賽將豆子吸進鼻孔,看誰能讓豆子在鼻中停留最久;沒想到她一吸就吸了26年,到最後連自己都忘記。醫師說,因為個案從未將豆子取出,才讓豆子在鼻腔中變成結石,飽受多年鼻塞之苦。 

登革熱嚴峻擦防蚊液 醫:含DEET較有效

登革熱嚴峻擦防蚊液 醫:含DEET較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在大台南市持續發燒,截自8月底為止,今年度累積個案數已超過3千7例,並且還在持續增加當中。加上適逢開學日,返校開學的同學無不聞「蚊」色變,深怕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對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家醫科蔡忠紘醫師指出,若學校不強制要求,可鼓勵學生穿著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身體裸露的部位,可擦含有DEET(敵避)成分的防蚊藥膏或噴防蚊液。而現行市售天然或植物提煉的防蚊藥品,如樟腦油、香茅油、香茅等天然成分製成的防蚊液,雖有科學報告說明其防蚊效果,但整體而言其防蚊時效短,並無法與含DEET 成份之效果持久及廣泛使用相提並論。開學做好清潔   登革疫情快退燒而要杜絕登革熱疫情傳播,重點在於清除孳生源。日前台南市政府已明訂,每周六為「清潔日」,配合環保局或清潔隊人員把住家環境整理一次,徹底清除居家四周的孳生源。返校開學後,更需要在校園做一次徹底的環境清潔,特別是清除屋內花瓶積水、冰箱水盤、空屋、空地、落葉、以及其他堆放雜物等環境死角。並配合友善校園週活動,進行登革熱防疫宣導。 蔡忠紘醫師同時提醒,若身處疫區,鄰近居民有登革熱疫情,本身並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眼窩痛、紅疹、或腸胃道症狀等,應提高警覺,必要時可至醫院門診就診,目前也有登革熱快篩檢驗可提供快速診斷,及時通報疫情並接受治療,才是控制疫情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