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每日運動3分鐘 助舒緩關節炎疼痛

每日運動3分鐘 助舒緩關節炎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因免疫系統異常,引起關節自發性的發炎反應,雖然臨床的症狀總是令人苦不堪言,但其實只要規律服藥以及每日養成運動3分鐘的習慣,不僅能緩解關節不適外,也能改善關節的活動度、維持肌肉力量等,有益無害。口服藥物、生物製劑 RA治療選擇多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張婷惠醫師表示,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選擇多,輕、中度的患者通常依賴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NSAIDs)、類固醇,或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來減緩關節疼痛及不適感,但每個患者疾病進程不同,少數可能因傳統治療成效不佳而引起關節病變。所以,民眾也可選擇使用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進行治療,但生物製劑治療需長期打針,對有些患者來說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和不便,至於小分子口服藥,對害怕打針的患者來說,可望提高治療意願,不必至醫院施打也能有效控制病情。藥物+運動 治療效果加倍提升除了藥物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平時規律運動很重要,張婷惠醫師表示,運動搭配醫囑適當用藥,將使治療效果加倍提升,且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RA患者多做伸展及強化肌肉耐力的運動,有助於增加關節的靈活和柔軟度,減少受傷的機率。但運動的類型相當多元,也不是每種都適合RA病友,所以,建議與醫師討論運動方式與頻率,並依照自身關節的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以免造成關節更嚴重的損壞。

更年期失眠10年 中醫治療解「睏」

更年期失眠10年 中醫治療解「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調查,約有4成以上的更年期婦女會有睡眠干擾的問題,而且停經後期顯著高於前期。像是53歲的鄭女士,停經3年,但有失眠困擾已10年,失眠的特點是入睡困難,雖於晚上11點多上床,但常等到凌晨2-3點才可以入睡,睡不著時會伴隨煩躁感及腳熱感。除此之外,也有腸胃不適及頭暈的狀況。經中醫師診斷為慢性失眠,服用中藥處方數週後,入睡時間逐漸縮短,煩躁及腳熱感改善,目前繼續服用中藥治療。盜汗難入睡    清熱藥助眠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楊添麟醫師表示,婦女在45到52歲間將會面臨更年期。而更年期婦女最常抱怨的睡眠問題是入睡困難,有的人還會有夜眠容易醒來和白天疲倦想睡的困擾。據台灣一項研究發現,更年期症狀困擾的嚴重度為:失眠、腰酸背痛與關節酸痛。由此可見,失眠是更年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不同的人所表現的睡眠干擾症狀也不盡相同。楊添麟醫師表示,若是因為潮熱、盜汗而造成入睡的困難,一般會用中藥的清熱藥來抑制潮熱的現象,方能改善入睡的情況。若有焦慮或憂鬱的傾向,還得加強中藥的疏肝理氣藥,同時給予心理上的疏導才行。免除荷爾蒙療法疑慮  中醫調理好安心目前治療與潮熱相關的睡眠困擾仍以荷爾蒙補充療法為標準,但因為已有研究發現使用超過5年,會顯著的增加乳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而近年來愈來愈多的中醫藥臨床實證顯示,中藥方劑在改善更年期失眠上沒有戒斷的現象,也很少會造成白天昏昏欲睡的副作用,所以是一個值得嘗試的療法。但除了服用醫師的處方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包括定時入睡及起床,睡前少看電視、用電腦,不強迫自己入睡,避免在床上思慮規劃事情,並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等,如此一來才有望達成逐漸減少用藥,甚至停藥的目標。

第二型登革熱大流行 病毒交互感染恐增死亡率

第二型登革熱大流行 病毒交互感染恐增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一年比一年嚴峻,特別是日前爆發於台南的第二型,不僅社區傳染力很強外,就連出現的症狀也多以腸胃道為主,不一定會發燒,屬於非典型症狀,因此,提醒民眾需多加留意。感染登革熱 體內將對該型病毒產生免疫安南醫院林瑞模醫師表示,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並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每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如果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終身免疫,但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通常約為2~9個月短暫的免疫力,待這段期間後,還是有機會再感染其他型別。病毒交叉感染 致死率達2成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感染登革熱時,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的反應,也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到發燒、出疹、嗜睡、躁動不安、肝臟腫大等,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雖然典型登革熱的症狀,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但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的病毒,則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風災後一週 是登革熱防治關鍵期上週末因颱風挾帶狂風豪雨過境,造成多處道路積、淹水,其中又以台南、高雄累積雨量最多,若未及時清除積水容器,將利於病媒孳生,提高登革熱疫情風險,所以,林瑞模醫師提醒民眾,應定期巡查醫院環境整頓整潔,並加強戶內外積水容器的清除,以防登革熱疫情蔓延,特別是風災後一週,更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

婦人突然腦中風 竟是甲狀腺亢進所致

婦人突然腦中風 竟是甲狀腺亢進所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腦中風除了心血管疾病者是高危險群,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甲狀腺功能異常也會導致。一名50歲的陳姓婦人,並無心血管病史或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子,近來因右半側視力模糊與肢體略微無力,症狀加劇因而就醫,醫師證實是缺血性腦中風,影響右側中大腦動脈,且顱內與顱外的血管都有相當嚴重的阻塞,檢查出甲狀腺機能亢進以及彌漫性甲狀腺腫。年輕腦中風隱憂   甲狀腺亢進風險增5成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周志和醫師說,一般腦中風大多發生於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的人,也就是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但是年輕人如果發生腦中風,其風險因子常與老人大不相同。年輕型中風的病因包括凝血功能異常、頸動脈或脊椎動脈剝離、自體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但約有3分之1的年輕腦中風病人找不到致病原因,已知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尤其是血管阻塞,過去的研究風險約增加四到五成。周志和醫師也說,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多數是青年人或中年人,大部份病人可以藥物控制,少數病人則需手術或用放射性碘治療。但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所以定期追蹤與檢查心血管健康是最重要的。

感冒燒退仍咳不停 原來是肺結核

感冒燒退仍咳不停 原來是肺結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咳嗽發燒都數人都會認為是感冒,但若持續2周以上,小心是得到肺結核!一名50歲婦女因咳嗽發燒掛急診,經診斷是A型流感,服藥後,燒是退了但咳嗽並未因而改善仍持續數週。經胸腔科醫師再次檢視胸部X光片,發現肺部有異常白點。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及驗痰後,確診為肺結核並投予抗結核菌藥物,症狀已改善。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劉冠霆醫師說,肺結核是肺部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感染者可能出現久咳、咳痰、胸痛、咳血等呼吸道症狀,以及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易疲倦等全身性症狀。肺結核的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傳染。如果吸入含有結核菌的飛沫,便有可能感染結核病。結核病能治癒   服藥2周失去傳染力劉冠霆表示,塵肺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不全、營養不良、老年人等抵抗力較差,都是感染的高危險族群。檢驗確定的肺結核患者,在接受兩個禮拜治療後,痰內的病菌數便會下降至1%,傳染力也大幅降低,連續接受6至9個月的治療後,有9成以上的患者可以痊癒。他也提醒,平時增強抵抗力,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並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可預防感染肺結核。若有長期咳嗽、有痰、胸痛等肺結核症狀,也可利用7分篩檢法,自我檢測是否需要就醫及早接受治療。

每次大便「擦出血」 當心罹患結腸直腸癌

每次大便「擦出血」 當心罹患結腸直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編譯)現代都市人10人中8個就有便秘問題,但可別以為只要耐心等待、慢慢培養,便便就會出來,其實便秘是疾病的徵兆,不管是便量的多寡、顏色、黏硬度都在傳達身體健康與否的訊息。便秘為健康警訊  血色暗示不同危機一般來說,不管是男生女生都會有便秘,但其中女性的機率又高於男性,造成小腹微凸、臃腫等情況,而6歲到8歲的兒童,如果有便秘,也會比沒有便秘的小孩長得矮。其實,便秘影響不只反應在我們看得到的地方,便血顏色更暗示體內不同問題:1) 深色/胃、食道2) 鮮色/小腸、結腸多數人都有便後擦拭肛門見血的經驗,但可別忽略這小警告,其實從血的顏色就可看出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專家表示,如果血的顏色較深,屬於消化道,也就是胃或食道的出血,表示體內有潰瘍,不過潰瘍情況十分普遍,不需太擔心,只要服用正確藥物、減輕壓力,減少菸酒都可醫治。若看見鮮紅色的血,代表小腸、結腸出狀況,而鮮紅色的血也可能是大便通過肛門時造成的撕裂傷,稱為肛裂。家有胃腸道癌症史 發生機率更高專家提醒,如果每次大便都會「擦出血」,要當心可能罹患結腸直腸癌,特別是家中有胃腸道癌症史,比一般人發生機率來得高,因此,醫師建議,最好在50歲前到醫院檢查,他強調,排便出血絕對不是正常的情況,一旦出現,且多次發生,應立刻就醫治療。

抗癌、延緩老化 快吃番薯、黑木耳7食物

抗癌、延緩老化 快吃番薯、黑木耳7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科學研究證實,人的正常壽命應該可以達到120歲,但是能活到這個年齡的人卻很少。人們只有透過強身健體抵抗疾病的侵襲,才有可能堅持到正常壽命。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是如果能夠做好飲食保健,就可以延緩衰老,提高生命品質。1)營養全面,平衡膳食/長期絕對素食會使蛋白質供給不足,導致精神萎靡、反應遲鈍、大腦退化、患癡呆症等。所以,要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平衡膳食。2)常吃有益血管健康的食物/如魚類能改善血管彈性,促進鈉鹽排泄;黑木耳及含吡嗪類物質的食物,如大蒜、洋蔥、蔥、茼蒿、香菇、草莓、鳳梨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3)常吃抗衰老食物/這類食物有核桃、芝麻、松子、桑椹、無花果、蓮子、紅棗、奇異果、桂圓、荔枝、杏及杏仁、木耳、黑糯米、蘑菇、胡蘿蔔、鵪鶉及鵪鶉蛋、蜂蜜、黃豆、花生、海參等。抗衰明星營養素核酸/核酸不足是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適當補充核酸,可以延緩衰老。胡蘿蔔素/具有抗癌、抗氧化作用,能發揮益壽延年的功效。抗衰食材聰明選1)豆類/營養全面,尤其適合老年人。2)番薯/抗癌益壽。3)穀類/清除體內有害物質。4)羊肉/益腎強身。5)胡蘿蔔/提高免疫力。6)黑木耳/預防心血管疾病。7)金針花/健腦。(本文摘自/吃好三餐,吃出健康/果禾文化出版)

妙齡女長期貧血 竟罹胃癌末期

妙齡女長期貧血 竟罹胃癌末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蹲下起身就頭暈、疲倦、無力,感覺一動就快昏倒,這些都是貧血象徵,更是不少女性的困擾;醫師提醒,千萬別小看貧血造成的危害。中國一名20歲妙齡女子因長期貧血,未曾做過檢查,近日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胃癌,且已錯過最佳治療機會。以為吃多就能「補回來」 錯過黃金治療期對於貧血,多數人都認為只要吃點東西「補回來」就可以,而這名女子也不例外。當地醫師表示,病患送到醫院時,全身皮膚呈現乾燥脫水樣、頭髮乾枯、臉色慘白等症狀,且有腹部腫大、左側鎖骨淋巴結腫起,胸腔積水等現象。檢查確認,已是胃癌末期,且錯過黃金治療時期。根據女子描述,前陣子就因貧血而住進醫院,但當時以為是平常吃素,加上習慣偏食,才造成貧血的問題,醫師曾建議她進行檢查,好判斷真正原因,但家人和自己都認為只要多吃一點就能補回來,而拒絕檢查,拖延治療時期才釀成悲劇。貧血隱藏消化道疾病 導致慢性失血平常就能注意的小病竟成胃癌末期,令人震驚,醫師說明,其實人體消化道疾病或婦科疾病導致的慢性失血,就是貧血。看起來很小的問題,卻隱藏身體慢性疾病,實在不容小覷,因此,若發現自己有貧血症狀,經作息及飲食調整,都沒有太大改變,還是及早就醫,避免造成不可挽救的情況。

複方中藥改善體質 促進代謝助減重

複方中藥改善體質 促進代謝助減重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採訪報導)現代女性把瘦身當成一輩子的課題,然而,有的人瘦的下來,有的人卻試過了各種方法仍然無效, 亦或是瘦到一個程度就停止。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瘦的下來? 中藥專家張長生說明,大部份的肥胖問題可以分成四大體質類型(肥人痰濕、油膩停聚、便秘宿便、代謝失調),而『漢方診療醫典』中早有記載,可用於治療肥人痰濕、油膩停聚、便秘、多汗的傳統故方-「防己黃耆湯」,是能促進代謝幫助減重又不傷身的傳統固方。要打造輕瘦體質,除了必須先了解自身的肥胖型態後,才能對症下藥。針對四大體質中藥專家張長生藥師進一步說明,肥人痰濕者,多因體內、臟腑的水氣異常積留,導致陰陽失調及下身水腫,飲酒、生冷飲食都可能使水腫更嚴重。因此,要針對肺脾腎三內臟來調理、利水、健脾及潤腎。油脂停聚者,多是腰腹較肥胖、面部皮膚油脂較多,汗多且黏,須著重在促進消化、去除多餘腸道油脂,利用中藥油性潤滑成分,如郁李仁來使油膩、脂肪容易排出。宿便堆積者,則應加強腸胃機能、促進腸道蠕動及排空、潤滑腸道,改善便秘。代謝失調者,多是綜合型肥胖體質,通常是前三種病灶都有,也是最易胖的體質,除此之外,這類型的人體內常伴隨著代謝循環差,、四肢冰冷、老化速度快及易感到疲勞的狀況,則需注意補氣,中醫調理身體上常使用人參。綜合上述可得知,複方中藥對於改善人體體質及症狀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像黃耆可幫助身體利水,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少水腫發生;而郁李仁可使身體油膩與脂肪分解,並加以排出,降低體內過多油脂停聚;有的人老覺的四肢冰冷、頭暈虛弱,可利用人參進行補氣調理,其他像是防己、白朮、甘草等都能協助改善症狀,中藥藥性多溫和不刺激,也降低身體的負擔。張藥師建議,有上述肥胖現象者,可以「防己黃耆湯」來改善,其中黃耆、防己、白朮、甘草等天然中藥材,多係藥性溫和不刺激,就可改善多於油脂堆積、痰濕體質、便秘及多汗等肥人症狀。而開業診所院長劉明偉醫師則表示,若將四大體質用西醫角度來解釋,即為肥人痰濕之水腫體質、油脂停聚之腰腹肥胖體質、宿便堆積之便秘體質、代謝失調之綜合型肥胖體質。建議民眾不同的肥胖形式,應使用不同的減肥方式,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減重、運動方式,避免極端地少吃或過度激烈運動,才能瘦得健康與長久。 

3歲前學習 恐阻礙大腦發展、變笨

3歲前學習 恐阻礙大腦發展、變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媽媽共和國」這個名稱雖帶有負面意義,但是就像「韓國的教育熱忱」一樣,我們必須重新賦予正向的意義,導向正確的方向。只要能夠幫媽媽們重新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就有更大的空間能夠去超越猶太人媽媽或北歐風格媽媽(Scandimom),問題的重點並不在於媽媽共和國本身,而是在於她們採取的路線。當我們讓猶太人,或包括芬蘭在內的教育先進國家的父母們,看到韓國對嬰幼兒所施行的早期教育以後,他們的感想,是「震驚」一詞,因為這些才五歲的孩子,既要會讀、會寫,還要練習簡單的算數問題,甚至要學習外語,讓他們看了備受衝擊,有些人還用「虐待」來形容這種早期教育。而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先進國家的幼兒教育機構,主要都是讓孩子和老師一整天待在戶外跑跳玩耍,只會教孩子基本的社會規範與問題解決能力,頂多是以藝術類型的活動為主。所有認知學習的課程,都是在進小學以後才開始,所以看到韓國的嬰幼兒教育後,會感到震驚也是極其理所當然的。現今韓國的社會,陷入了「學習中毒」的狀態,韓國的父母因為恨不得能夠讓年幼的孩童多學幾樣東西,持續焦慮不安,讓小孩學韓文、學英語、學怎麼看書、告訴他們所有事物的正確答案,不管什麼事情,都想讓孩子學到一些教訓或啟示,誇張的程度簡直就像遊戲或賭博上癮一樣。韓國人自己因為處於韓國文化的氛圍之中,無法理解這是多麼嚴重的事情,然而學習中毒的現況,正引領著我們孩子的大腦,走向註定毀滅的道路。韓國教育開發院(Kore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KEDI)在2010年發表了一篇「幼兒課外補習教育實況暨影響分析」,當中指出全國家裡有滿三歲到學齡前幼兒,共2527戶當中,有99.8%正在接受補習教育,代表幾乎所有家庭都讓嬰幼兒補習,是一份相當具衝擊性的統計資料。不僅如此,從幼兒專門英語補習班的增加狀況來看,也可以發現正在逐漸成長的趨勢,從2008年的505個,一直到2011年的915個,三年之間增加率足足有80%,由此可見,補習教育已經形成了一股流行風潮。嬰幼兒補習教育的起跑線,正在逐漸往下延伸,關於這點,其中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從育兒政策研究所在2008年三月對出生嬰孩所做的追蹤調查報告,可以看到出生一年後,原本全職家庭主婦的托兒所使用率,只有微不足道的1.1%,在一年六個月以後變成7.9%、兩年以後24.8%,兩年六個月以後,竟激增到44.9%。現今的國家政策,讓親子之間情感關係逐漸疏離,對家庭與社會來說,也是沒有助益的事情,因此為了讓父母充滿喜樂的養育子女,確實有必要將育兒輔導政策,導往能夠真正幫助父母的方向。最近翰林大學洪賢周教授率領的團隊,以軍浦市的五所小學為對象,針對「課外補習對孩童心理健康的影響」展開調查,從結果可以得知,包括學科和才藝課程在內,一天補習四小時以上的孩子,有高達30%顯露出憂鬱症症狀。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小孩罹患憂鬱症比成人還危險。因為年幼時期罹患的憂鬱症,具有慢性病的性質,即使長大成人,也有復發的可能,加上這段期間是人格形成及人際關係基礎建立的關鍵,如果這時罹患憂鬱症,也會嚴重影響成長發育。首爾大學的徐有憲教授主張,過度的先行教育會阻礙大腦正常發展,人類的大腦必須要「階段性」的接受適當的教育,才可以正常發展。三歲之前是擔任旺盛精神活動的大腦皮層所構成的部分,也就是額葉、頂葉和枕葉均衡發展的時期,必須注意孩子情感和情緒上的發展。三到六歲,是調節人類大腦綜合管理思考、創造力、判斷力和情感部分的額葉,集中發展的時期,所以要注意孩子的禮貌和人格教育。徐教授也強調,早期教育中常出現的韓文或英語等語言學習,應該要在六歲以後,也就是擔任語言與聽覺功能的顳葉,及擔任立體空間思考功能的頂葉,開始快速發展後再正式實行。無論如何,最重要的就是若讓孩子負擔過多的早期學習,有可能會因為壓力過大,導致大腦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本文摘自/哈柏露塔,猶太人的教養祕訣/大是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