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要活就要動!每天快走15分鐘 可延壽3年

要活就要動!每天快走15分鐘 可延壽3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為此,體育署自103年起推動「SH150」,鼓勵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及運動習慣,以預防學童因課業繁重經長久坐念書,而忽略運動的重要性。運動可增加學習專注力 高中生僅2成達標S指的是Sport,H則為Health,SH150主要鼓勵學生除了學校的體育課外,每週應累積運動150分鐘以上;根據體育署學生運動參與情形的調查,102學年每週在校運動有達到150分鐘的學生,在高中職僅有21.1%,是所有學制裡最低的。另外高中職學生體適能,則有接近半數的學生未達中等比例。體育署王漢忠組長表示,透過肢體活動能帶動大腦功能也動起來,增加專注力、反應力和創造力,同時釋放壓力讓心情愉快,後續的學習自然更有效率,也有助於學生生理和心理雙方面的健康。高中生課業繁重,空閒時又常3C不離手,導致身體活動量愈來愈少。藝人炎亞綸認為,透過運動不但可以強身、消耗多餘熱量,還能讓精神變好,並提升反應力、專注力,更有助於釋放壓力、保持心情愉快。不運動死亡率竟高過肥胖根據研究發現,不運動的死亡率為22.7%,竟然高過肥胖的21.9%、腰圍超標的15.8%。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鼓勵高中生趁年輕時多增加肌肉量,因為隨著年紀增加,50歲後體內肌肉將逐漸流失,增加罹患慢性疾病及死亡風險。而根據國衛院2011年針對台灣人所進行的研究調查,相對於完全不運動的人,每天以15分鐘走完一公里的速度,只要每週六天,總死亡率可減少14%,約增加平均壽命3年。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表示,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強度、維持骨密度、增加免疫力與抵抗力、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對於生活緊湊的現代人來說,還能幫助穩定情緒、舒緩焦慮,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睡再多還是累?當心慢性疲勞上身

睡再多還是累?當心慢性疲勞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你累了嗎?35歲的張先生是上班族,近年來因為成家立業、工作忙碌,加上是雙薪家庭,回家也會幫忙整理家務、照顧小孩,蠟燭兩頭燒的結果是,身體不時出現腰痠背痛、精神不濟、咽喉疼痛、莫名疲倦、總是覺得睡不飽等,於是決定前往醫院檢查。在排除其他內科疾病影響的情況下,西醫診斷是「慢性疲勞症候群」,且並無特別藥物可以使用,於是轉往中醫門診尋求幫忙。現代人慢性疲勞多 中藥+針灸助改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張琮瑋表示,個案經施以針灸、中藥調理,並配合規律作息,此外也搭配健康茶飲如:生脈益氣飲、參鬚杞菊茶、祛濕養神茶等,目前已改善不適症狀。一般人排除其他內科疾病影響下,只要經由適當休息,身體就可消除疲勞感。不過,若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在休息後疲勞感仍然無法緩解,甚至覺得全身肌肉痠痛無力,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就要當心是「慢性疲勞症候群」。而慢性疲勞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多於男性,以中醫來看,這些人大多是生活節奏快、作息不規律、壓力較大、睡眠時間不足,才會導致肺脾氣虛、肝腎陰虛。3茶飲補元氣、消疲勞張琮瑋醫師也提醒民眾,疲勞其實是身體發出的一種警訊,告訴自己該休息了,不要無視於身體的抗議,所以若有容易疲勞症狀,可飲用以下3茶飲,並搭配按壓百會穴、神門、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保健。1)生脈益氣飲材料/黨參三錢、麥門冬二錢、五味子五分、蜂蜜少許作用/補氣生津、平緩緊張心悸2)參鬚杞菊茶:材料/參鬚三錢、菊花一錢、枸杞三錢、蜂蜜適量作用/滋補肝腎、清肝明目、益氣生津3)祛濕養神茶材料/紫蘇二錢、藿香二錢、廣陳皮一錢作用/健脾利濕、提神醒腦

消渴症≠糖尿病 中醫控制血糖分階段

消渴症≠糖尿病 中醫控制血糖分階段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3歲的周姓婦人,罹患糖尿病已2年,不願服用西藥控制,但最近食量增加,常失眠又煩躁,因而求助中醫。經血糖檢測發現空腹血糖值大於200,糖化血色素9.2,合併口渴、舌紅瘦、苔薄白等症狀,確診為「胃熱」體質;採取針灸和中藥調理,血糖逐漸下降,兩個月後飯前血糖恢復正常。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雄醫師表示,以往中醫常依「消渴症」模式來治療現代的糖尿病,事實上,古代所描述的「消渴症」只佔現代糖尿病的一部分,且病程都偏中後期。主因古代營養狀況差,且沒有儀器檢測血糖值,患者往往罹病多年後,身體狀況漸衰,併發糖尿病腎炎、蛋白尿等,出現身體逐漸消瘦、多尿、多喝等陰虛躁熱的症狀,才會被歸類為「消渴症」。糖尿病分4階段 消渴症偏中後期反觀現代,大部份糖尿病患者體質偏胖,當還沒有特別症狀時,就透過儀器檢測出血糖升高,所以出現的症狀並非「消渴症」所能概括。陳建雄醫師指出,目前中醫對糖尿病的病程發展可分為「鬱、熱、虛、損」4大階段:●鬱/血糖升高的早期,此為「中焦鬱滯」,可適度控制飲食,避免暴飲暴食,以利減輕消化道負擔。此外,生活步調急促、工作壓力等情形導致情志不調,此為肝鬱氣滯,治宜舒肝解鬱。●熱/熱是在鬱期沒有適度調整,進一步「鬱而化熱」發展而成,此時期表現為口渴、容易飢餓、便祕、情緒煩躁、失眠等,可依據不同狀況選擇適合的清熱瀉火藥。●虛/當熱期持續會耗傷氣陰,導致元氣受損,身體由熱轉虛,形成虛實夾雜,治宜一邊清熱、一邊補虛。當進入虛的階段,可能已經出現明顯的痰、濁、瘀阻滯血管等現象。●損/虛進一步發展,導致經絡臟腑的損傷,出現大小血管的併發症。此時可見肝腎陰虛、脾腎陽虛、陰陽兩虛等證。適時搭配中藥  穩定血糖而在經過辨證論治後,依照患者症狀與體質對症下藥,常用藥物如:黃連、知母、石膏、芍藥、烏梅、生地、葛根等,以協助穩定血糖。陳建雄醫師也呼籲,糖尿病患生活的調整很重要,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逐步將偏差的體質調整正常,才能達到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

健檢項目獨漏腸鏡 他「腸」滿腫瘤

健檢項目獨漏腸鏡 他「腸」滿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糞便潛血檢查若出現陽性千萬別輕忽,認為只是痔瘡造成,首要任務為排除是大腸癌;根據國健署公佈2015年癌症資訊,大腸癌連續七年高居癌症排行第一,創下七連霸的驚人紀錄,其更是台灣成長速度最快的癌症。更有一37歲男子每年健檢,卻獨漏大腸鏡檢查,導致大腸佈滿腫瘤。年年健檢仍出問題 37歲男罹大腸癌37歲的謝先生因為工作時間緊湊,飲食不正常,時常忙起來一餐當做三餐吃。自去年4月底開始,有左上腹疼痛情形,但自認為每年都有做健康檢查,身體不可能會出問題,而沒有特別處理。直到今年8月因為腹脹,再次接受全身健康檢查,並做了大腸鏡檢,才在距離肛門口50公分處驚見佈滿了大腸腫瘤,切片結果證實為大腸癌,馬上安排開刀。飲食西化、少運動 是大腸癌暴增原因腸胃科醫師劉輝雄表示,大腸癌連連奪冠,歸咎於國人飲食西化、過多的燒烤油炸、紅肉、高脂低纖飲食、不愛運動,再加上工作壓力大、熬夜、喜沾煙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讓大腸癌成為台灣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而其所誘發的血便和腹痛症狀非常容易被民眾輕忽,錯判為痔瘡所引起或尋常的胃痛,導致治療時間因輕忽而耽擱,使得結腸或直腸癌患者呈現迅速攀升的趨勢。別把便血視為小病或痔瘡劉輝雄醫師強調,大腸癌成長快速,健檢項目千萬不可缺少大腸鏡檢查;便血不容忽視,別以為只是小病或是痔瘡,就曾有一位82歲的奶奶,因為大便有血,經過檢查發現是早期大腸癌;因此呼籲民眾一定要接受大腸內視鏡精檢,確定不是癌症、大腸瘜肉或潰瘍,且看到只有痔瘡,才能安心,否則容易錯失根治早期大腸癌的時機,令人悔恨終生。

人體保鑣!皮膚可阻擋外物侵入又能當敷料

人體保鑣!皮膚可阻擋外物侵入又能當敷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從藝人Selina拍戲遭爆炸場面燒傷事件、高雄氣爆事件,一直到近日八仙樂園的粉塵爆炸事件,使得多數民眾開始關注起皮膚對人體的重要性,以及傷燙傷時皮膚的使用以及供需問題。對此,澎湖縣衛生局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主要是用來阻擋外來物入侵、提供保護,並維持體溫與體內水分含量,當皮膚受傷後,受傷體表接觸到空氣時,就容易被空氣中的細菌感染,若此時又加上免疫力降低,對細菌的抵抗力變弱,傷口就更容易受到感染,特別是燒燙傷,因範圍與深度不同,對人體的影響而有所不一。自體皮膚 是燒燙傷患者最佳的敷料為加強對燒燙傷病患傷口的保護作用,避免傷口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遭受細菌感染,醫師在為傷口處進行處置後,會使用經消毒的大愛皮膚或化學合成的無菌人工皮作為敷料,覆蓋在傷口表面成為體表屏障,這樣病患的免疫細胞只要對抗敷料下方的發炎反應,不必再額外分心對付外來的細菌,可以加速傷口復原的速度。但對燒燙傷病患來說,最佳的敷料其實是自己的皮膚,因為大愛皮膚及合成人工皮就如同「OK繃」,還是要定期更換的,只有自己的皮膚,身體才不會視為外來物,傷口會自然地與它們融合在一起,達到最好的療效。大愛皮膚只要滅菌 安全性別擔心國內各皮膚保存庫所保存的大愛皮膚,是緊急醫療處置的好幫手,衛生局表示,平時各個皮膚庫在大愛捐贈下都盡力地維持既定的庫存量以供不時之需,如果庫存量真的不敷使用,也會於專業的考量下為傷患選擇最適合的人工敷料做傷口處置。所以,無論是大愛皮膚或合成人工皮,只要是經滅菌,確認覆蓋處沒有細菌汙染的疑慮,都是好敷料,民眾不必過於擔心大愛皮膚安全性的問題。

慢跑前拉筋伸展未做好 當心罹患喀拉腿

慢跑前拉筋伸展未做好 當心罹患喀拉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國內運動風氣日漸盛行,有越來越多人紛紛投入單車、登山、路跑等行列,特別是路跑,日前,一名30多歲的男性,平常有慢跑的習慣,但因大腿外側經常疼痛,且彎曲伸直時易有異常聲響,經過檢查才發現,他罹患了彈響髖,也就是所謂的「喀拉腿」,因此,醫師提醒民眾,運動前務必做好暖身、拉筋伸展,以免各種腿部問題一一找上門。注意!喀拉腿多發生於長距離跑者身上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張凱閔醫師表示,喀拉腿多發生於長距離跑者身上,主要因運動前沒有徹底的伸展,導致髂脛束容易增厚,與附近的構造產生異常摩擦,才會喀拉作響。雖然過去在臨床上不易診斷出,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只要高解析度超音波,就能清楚呈現彈響發生時、骨骼肌肉相對位置的影像,並可利用增生療法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促進肌腱病變部位的新陳代謝,此外,再加上超音波導引水解離術,也可改善髂脛束與周圍組織間的不正常摩擦,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疼痛醫學期刊》。最後,醫師再次提醒民眾,運動前應確實做暖身,包括大腿前側伸展、大腿後側伸展、小腿後側伸展、大腿外側伸展等,每次最好10~15秒,如此一來,就能預防喀拉腿上身。

研究:看太多A片 恐會造成大腦萎縮

研究:看太多A片 恐會造成大腦萎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了增添生活情趣、增進伴侶間的情感以及調劑身心,有人都會藉由「愛情動作片」來達到此目的,但注意了,日前有項最新研究發現,A片、色情圖片雖然有助於提高性慾,但也可能會如同吸毒、酗酒般的上癮,進而增加大腦萎縮風險。長期處於高潮狀態 大腦恐會麻木根據《每日郵報》指出,科學家研究發現,看A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而這多巴胺主要負責腦中的情慾、感覺、傳遞興奮及開心資訊的傳遞,所以,當A片看太多,一直讓大腦處於高潮的狀態,等待一陣子後大腦就會變成「麻木狀態」時,就得靠更多A片才能尋求相同刺激了,而身體也會因此增加負擔,例如:發生親密關係時無法激起性慾、大腦中掌管認知、記憶的紋狀體會跟著萎縮。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對於色情成癮者來說,在看色情資訊時,大腦掌管「上癮」的部分就會亮起燈來,而該部位受到刺激產生的歡愉感,與吸毒、酗酒者相似,所以提醒民眾,適量即可,以免看太多得到反效果。

研究:改變特殊基因 未來可望對抗失智症

研究:改變特殊基因 未來可望對抗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老年痴呆症,也就是所謂的失智症,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罹病的人數不斷攀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發佈的統計指出,全世界約有超過4750萬的失智症人口,每年並以770萬人的速度增加,而這種疾病目前在醫學上僅能延緩惡化程度,無法獲得痊癒,不過,日前在國外卻有項最新研究發現,透過基因改變,使老鼠變得比較聰明、減少焦慮感,未來將有望研發出新藥對抗阿茲海默症。阻斷特殊蛋白質 可強記憶、減少焦慮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英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透過老鼠實驗,發現只要改變一組基因來阻斷蛋白質「磷酸二酯酶4B(PDE4B)」,就能使牠們變得比較聰明,不僅學習速度快,記憶力變強外,也更擅加解決複雜問題,如找出迷宮出口等,除此之外,也減少了焦慮感,使牠們變得喜歡留在光亮的地方,降低了對貓尿的恐懼。而PDE4B在人體腦部以及不同器官中相當常見,所以,透過該研究結果,未來將有助於開發阻斷PDE4B的藥物,用來治療癡呆症、精神分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疾病,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神經精神藥理學》期刊。

油炸物、甜食好傷心 心臟病風險增56%

油炸物、甜食好傷心 心臟病風險增56%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雞排、漢堡、薯條等油炸食物,一直以來都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不但容易有飽足感外,若與蔬菜、水果、主食相比也較吸引人,只是這些食物吃多有害無益,除了普遍民眾知道的肥胖、營養不良、代謝症候群外,日前在美國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嗜吃油炸食物、含糖飲料者,比一般健康飲食者高出了56%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貪吃油炸物、加工肉品 心血管風險激增該研究主要是由哈佛、波士頓與阿拉巴馬大學,共同針對1萬7000多名45歲以上沒有特殊病史的人進行飲食調查,首先將這些受測者分類成5個類型,第1類美式南方飲食;第2類義大利麵、比薩餅、墨西哥菜等;第3類以沙拉、蔬果為主食;第4類甜食;第5類則為酒精、沙拉,接著每6個月打電話詢問健康狀況以及住院情形,維持6年。結果發現,嗜吃美國南方飲食者,包括油炸食物、培根、火腿等加工肉品、含糖飲料等,接下來6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高出56%,特別是心臟病,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循環雜誌》。

頭痛宛如被鐵錘敲 他竟惡性腦瘤上身

頭痛宛如被鐵錘敲 他竟惡性腦瘤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10歲大的劉小弟,在今年2月時,因常抱怨前額會痛,宛如鐵錘在敲般,有時不僅會失眠到天亮,還會合併嘔吐,害他原本瘦小的身軀更顯消瘦,原本以為是腸胃炎所致,但打完點滴休息後,症狀並沒有改善,直到後來做了電腦斷層掃,才確診為松果體惡性生殖細胞瘤,目前已進行過兩次開顱手術,現在正接受化學治療中,雖然整個療程長達一年,漫長又辛苦,但他有信心協助厚理打贏這場戰爭。松果體腫瘤 只佔兒童腦瘤8~9%北醫臺北癌症中心黃棣棟醫師表示,台灣的松果體生殖細胞瘤佔兒童松果體腫瘤的80%以上,但松果體腫瘤只佔兒童腦瘤8~9%,個案不多,而診斷年齡從一歲到十八歲都有,平均發病年齡約為十二歲。由於病灶深埋在腦幹後上方,與重要的深部靜脈為鄰,位置刁鑽,外科手術難度及危險性都很高,像是個案劉小弟,就先後接受兩次手術,切除大部分腫瘤組織,才繼續接受後續的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只要積極接受治療 治癒率可達8成北醫臺北癌症中心兒童腦瘤團隊劉彥麟醫師表示,松果體生殖細胞瘤至今成因不明,最近有研究報告指出,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只要透過外科手術將腫瘤儘量切除,再施以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通常有7到8成機率可治癒。但如果因為害怕或誤信偏方而放著不管,腫瘤就可能持續變大而使腦壓升高,或壓迫到腦幹,進而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積極面對,勇敢接受標準治療才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