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8成第二胎是意外 醫:哺乳期也會懷孕

8成第二胎是意外 醫:哺乳期也會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嘿咻雖然有助於增進伴侶間的情感,但大部分的人對於避孕仍存在著許多迷思,導致非預期懷孕的人高居不下!根據統計指出,全球每年有2.08億人懷孕,其中有4成是非預期懷孕,若以台灣來說,不僅非預期懷孕率遠超於他國,達到7成外,每年更有高達40萬人服用口服墮胎藥,加上接受手術者,墮胎量恐不容小覷。年輕人「意外」懷孕 多是沒有落實使用保險套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陳菁徽醫師表示,年輕人與產後婦女是非預期懷孕的主要兩大族群,第一是因為年輕人的生育力強,又加上多數人不是抱持著僥倖的心態,就是沒有落實使用保險套等,使得20~40歲的女性中,平均每2人中就有1人是非預期懷孕。至於已婚婦女,雖然據門診經驗來看,超過6成夫妻都是有計畫性的生第一胎,但卻高達8成的第二胎是意外懷孕,主因除了有哺乳期不會懷孕的迷思外,還有採取體外射精、計算安全期失敗等,最後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的生下,或是忍痛墮胎。兩胎間隔太近 對母嬰都不好「哺乳期間明明就沒有月經,為什麼還會懷孕?」陳菁徽醫師表示,產後婦女哺乳初期確實沒有月經,但因工作忙碌及開始使用副食品後,就可能開始來月經,若此時沒有做好避孕措施,就很容易意外懷孕,且懷孕間隔時間太短,還可能會帶給產婦生理、心理、社會的負擔,包括產後憂鬱症、骨盆鬆弛、胎兒體重過輕、早產等。然而,過去也有研究發現,若女性在疲勞、子宮尚未恢復的狀態下,再度懷孕對媽媽及寶寶來說都不好,所以,建議18個月內不要再懷第二胎,應間隔2年為佳。保險套、避孕器 避孕方式選擇多若想避免意外懷孕,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避孕方式,除了一般常見的保險套、避孕藥外,也可在子宮內裝上避孕器,婦產科林思宏醫師表示,傳統的含銅避孕器是透過金屬銅對子宮內膜造成發炎反應來避免懷孕,長期對子宮內膜的環境不好,不適合還想繼續生育的婦女。而目前新型的子宮內投藥系統,則是利用低劑量黃體素,緩慢釋放低劑量黃體素,防止精子進入子宮、可抑制精蟲活動及功能,避孕效果約可維持3~5年,但需自費7000元,只要經由醫師取出,仍可恢復排卵,雖然避孕方式多種,但每種各有優缺,建議民眾依自己的需求來做選擇。

開學後童互動頻繁 腸病毒疫情恐擴散

開學後童互動頻繁 腸病毒疫情恐擴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暑假已經過了一半,而腸病毒還沒退燒,疾管署憂學童開學後頻繁接觸互動,恐引爆另一波腸病毒疫情,提醒家長,若孩童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嘔吐與呼吸急促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夏令營及托育機構 增接觸腸病毒機會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監測台北市學校腸病毒感染人數及停課家數資料顯示,今年度累計通報5800人次,停課學校累計461家次;依據疾管署本年度第31週監測資料顯示,全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共計通報55例、確診4例。預估開學後學童接觸互動更頻繁,將出現另一波腸病毒疫情。目前各級學校雖然已放暑假,然而學童參加夏令營及暑期活動,於公共場所接觸腸病毒的機會仍會增加,且托育機構於暑假期間未停班,學童於機構內仍有機會感染腸病毒,校方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消毒,若發現學童有疑似感染腸病毒之案例時,立即通知家長並送醫就診,且為防範學童交互傳染擴大流行,診斷為腸病毒,應請學生請假至少七天,以降低疾病傳播機會。發燒、嘔吐、手腳無力 是腸病毒徵兆提醒家長注意幼兒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務必儘速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或大醫院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北市衛生局因應腸病毒流行期,已針對國小、幼兒園與托育機構及孩童經常出入之大型公共場所進行2次洗手設備查核與輔導工作,呼籲開學在即,教托育機構及家長仍應加強防範腸病毒不可輕忽。

睡姿也能防失智!研究:側睡效果最好

睡姿也能防失智!研究:側睡效果最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人說從睡姿,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但其實睡姿還可以預防疾病上身!日前,在國外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側睡比起趴睡、仰睡,更能清除白天在腦中所留下的廢物,進而維持大腦健康、預防失智症上身。睡覺時 大腦會清除腦中的毒素根據《每日郵報》指出,當我們在睡覺時,大腦會清除白天清醒時產生的毒素,以免毒素累積,造成阿茲海默症、神經系統疾病等問題上身,過去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就曾發現,不同於身體,大腦有清除自己垃圾的方式,且需花費很多能量,也會阻礙思考,所以,必須在睡覺時來進行。而現在,紐約羅徹斯特大學更與石溪大學合作,利用老鼠進行研究,並藉由核磁共振成來觀察老鼠側睡、趴睡、仰睡時,大腦清除毒素的過程,結果發現,發現側睡可以更有效消除腦中毒素,降低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且人和動物最常見的睡姿也是側睡。研究人員海倫表示,許多類型的失智症都與睡眠有關,包括入睡困難,所以,透過此研究結果,民眾應該正視自己的睡眠問題不要輕忽,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神經科學期刊》。

屁股痛冒腫塊 他會陰部壞死險奪命

屁股痛冒腫塊 他會陰部壞死險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屁股莫名疼痛,竟差點害台中慈濟醫院胸腔科醫師劉建明丟了小命!他本來只覺得屁股痛痛的,也找不到任何傷口,想不到隔天冒出腫塊,檢查罹患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福耳尼埃氏壞疽),死亡率高達5成,治療一個多月歷經8次清創手術,才順利闖過生死關。44歲的劉建明,本身是胸腔科醫師,近日先是屁股疼痛就醫,抽血也發現發炎指數異常高,確診為壞死性筋膜炎。主治醫師泌尿科謝登富醫師說:壞死性筋膜炎是細菌沿皮下組織的筋膜向上擴展,全身有筋膜的地方都可能發生,而發生在會陰部這個特殊位置的壞死性筋膜炎,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壞死性筋膜炎進程快  會陰部發作難防謝登富醫師指出,壞死性筋膜炎的病人大部份會以疼痛、發燒表現,也有些人不那麼典型,發生在生殖器官、會陰部的壞死性筋膜炎機率並沒有那麼高,只是來得又快又急,必須妥善處置。有些人可以找出原因,如肛門瘻管、睪丸、副睪丸發炎、泌尿系統感染,也可能是一個臨床上也不容易看到的小傷口,再進一步形成壞死性筋膜炎,但尤其位於會陰部位置,不容易看到,所以讓人防不勝防! 所幸在各科專家團隊努力下,積極治療三周,經歷八次清創手術、高壓氧加上抗生素治療,才能在狀況改善後轉到普通病房,保住一命。  

普渡祭品下肚前 復熱滅菌防食物中毒

普渡祭品下肚前 復熱滅菌防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農曆七月半是傳統祭拜好兄弟的月份,大家都會準備三牲好料來普渡。由於夏季氣溫炎熱再加上傳統普渡祭拜的時間都過長。衛福部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祭拜的食物常因溫度及時間造成細菌繁殖導致變質。因此,在選購時要注意食材的新鮮度,處理祭拜後的三牲食品手部要注意清潔衛生,料理烹調的具要生熟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引起食品中毒。罐頭蓋隆起、凹陷  當心肉毒桿菌汙染蔡玉思營養師表示,食物要食用前需測底的加熱復熱以殺滅病原菌,並注意儲藏溫度以利食物保存,盡量在一至二天內食用完畢。至於其他像飲料、餅乾及罐頭等食品,就要特別留意製造日期,挑選保存期限較久的較好,如果發現蓋子隆起或有其他凹罐等現象,表示已有細菌污染,尤其要當心肉毒桿菌的汙染,如發現有異味或腐敗情形千萬別食用。避免造成腸胃道不適及食物中毒等情形。 蔡玉思營養師也呼籲,祭祀其實不需要大魚大肉購買太多,肉品盡量少量,以減少食物損壞與食物中毒的機會。並且注意,餅乾、零食熱量的攝取,若有食用就應在正餐時減少白飯及麵食,而魚類肉類等應適量食用及注意新鮮度,並增加青菜攝取才可維持均衡飲食。

歡度七夕杜絕愛滋 安全有一「套」

歡度七夕杜絕愛滋 安全有一「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七夕情人節是浪漫節日,臺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在享受充滿羅曼蒂克的氣氛中,避免讓激情沖昏了頭而進行「不安全」性行為,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免於感染愛滋病及性病等傳染病的恐懼。驚!台灣每天6人  診斷感染愛滋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指出,截至104年6月底,全國感染者已累積29,836人,104年1~6月新感染HIV人數已累積有1126人,相當於台灣平均每天有6人被診斷感染愛滋病,而其中更有8成以上是經由性行為感染!現代人相對於以往對性的態度比較開放,但保護措施卻相對不足,根據衛生署衛教推動委員會的調查,有高達5成8的受訪者最近一次性行為沒有使用保險套;年輕族群強烈好奇心的驅使,根據103年度的統計青壯人口罹病率高達7成3,這些顯示不安全性行為是感染愛滋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並且「年輕化」的警訊。因此衛生局也提醒年輕人,應學習足夠的知識保護自己、正確的安全性行為觀念等相關訊息,將愛滋病防治觀念生活化。

取代BC肝!肥胖、酗酒成為新一代肝癌殺手

取代BC肝!肥胖、酗酒成為新一代肝癌殺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肝癌目前為居於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男性罹患肝癌死亡比例為女性2倍以上,且好發年齡介於45~65歲之間,據國健署統計,每年有近8000名男性罹患肝癌,平均少活13年!雖然B、C型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但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生活型態的改變,未來因病毒性肝炎所導致的肝癌恐會逐漸淡出,被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所取代之,成為下一波致病主因。脂肪肝盛行率高 飲食習慣改變為主因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簡榮南會長表示,近年來因飲食習慣的改變,吃進來的熱量遠比身體消耗的還多,進而堆積於肝臟,一旦發炎就可能會導致肝臟腫脹,甚至造成肝細胞纖維化,嚴重時還會出現肝硬化以及肝癌等情況,以目前來說,台灣脂肪肝的盛行率有26~34%,遠高於B、C型肝炎,且男性罹患脂肪肝的人數約為女性的2倍,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有脂肪肝。除了男性須多要多留意外,全國肥胖盛行率最高的台東、花蓮、雲林、高雄、彰化前五大縣市的民眾也要當心,因為有研究發現非病毒性肝炎相關危險因子具有地理顯著性,所以,建議民眾應落實每餐七分飽,多吃蔬菜水果,養成運動等好習慣,以免脂肪肝找上門。台東、花蓮 酒精性肝炎風險高至於酒精性肝炎,台灣肝癌醫學會王鍾貴理事長表示,因酒精及其有毒代謝物乙醛對肝臟造成直接影響,進而導致酒精性脂肪肝,一旦長期攝取酒精,極可能演變為肝纖維化及肝癌,根據衛福部統計指出,男性平均喝酒率比女性高26個百分點,尤其是宜蘭、花蓮、台東的偏山地區,因此,建議民眾,男生每天乙醇的攝取量不得超過60克,女性則為30克,以防酒精性肝炎纏身。

運動後30分鐘進食 助降體脂增肌肉

運動後30分鐘進食 助降體脂增肌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多數人努力運動的背後,不外乎就是想要減肥瘦身、維持體態,但每次運動完後,總是不敢進食,深怕只要一吃東西,剛剛所消耗掉的熱量就會瞬間補回來,甚至還可能增加更多,對此營養表示,其實只要把握運動後的黃金30分鐘,不僅塑身減肥的效果不會大打折扣,也不會影響肌肉恢復。運動後攝取適當營養 不發胖還可減體脂肪林若君營養師表示,一般民眾經常錯誤認為運動後吃東西易發胖,事實上運動後及時補充營養,減脂效果好,同時也能增加肌肉,因為運動會大量消耗肌肉中的肝醣,運動後的1~3小時內肌肉中吸收儲存能源的機制會大量提高,合成脂肪的酵素活性會明顯下降。所以,運動後吸收好對肌肉是真的、對脂肪組織則完全相反,運動後攝取適當的營養不但不會發胖,更應該在運動結束後儘速攝食,根據一項人體實驗發現,與隔4小時後相比,運動後立即用餐,體脂肪可減少25%。營養師教你 運動前中後該怎麼吃除此之外,營養師更針對了運動前、中、後,提供了營養補充建議,幫助愛運動的民眾加強運動成果,增加肌肉、減少體脂:1)運動前/運動前一小時補充,挑選容易消化、體積及重量小的食物,或者可選擇高纖、低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可穩定運動時的血糖,維持體力。2)運動中/每10至15分鐘補充150~200c.c.的水分,也可選擇含有電解質的飲料。3)運動後/建議於30分鐘內早點用餐,比延後用餐相比,體脂肪減少效果多25%,肌肉增加效果多6%。因為運動後是肌肉對養分競爭最強的時機,故養分被脂肪吸收的配額減少,就能產生明顯的塑身效果。

父親節拒當腹爸爸 小心過胖惹癌症上身

父親節拒當腹爸爸 小心過胖惹癌症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肥胖不是病,但過胖會要命,依據國健署2014年調查發現,職場男性員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52.2%;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者較一般人多出3倍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且罹患癌症的機率也大幅增加;今天就是父親節,慶祝的同時也別忽略爸爸的健康。 工時長、運動低 職場腹爸爸爆增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賴基銘醫師分析,職場男性有「工時長」、「壓力高」、「運動低」、「蔬果少,油脂熱量高」等四大障礙,造成職場腹爸爸高居不下的現況,更埋下癌症及文明病的未爆彈。他進一步指出,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就已經屬於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較一般人易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等疾病,若再讓腹爸爸比例失控,影響的不僅是個人健康家庭幸福,更影響國家生產力。練5功、4攻略 擺脫負部肥胖現場還有藝人黑人陳建州分享自己為人父的角色,了解職場爸爸的壓力有多大,不斷學習如何在職場與生活中取得身體健康平衡,並落實「全民練5功」,包括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害、定期篩檢等,還現場教導4個除腹攻略,只要做簡單的生活調整,就可以教大家擺脫腹爸爸。1) 健康餐點自由配/肥胖與吃脫離不了關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吃到足量蔬果者,較沒有吃到足量蔬果者可以降低30-40%罹癌機率,只要懂得如何搭配健康食物,即可瘦得健康又安心。2) 忙碌腹爸爸運動沒藉口/腹爸爸們最困難的莫過於如何在忙碌的上班時間抓空檔做運動,因此黑人也建議可以運用生活小空檔讓運動量增加,例如提前2站下車,或是邊看電視時邊伸展,等方式將運動融入生活。3) 體重控制/減少1公斤,則需消耗7700大卡,若70公斤成人,每日減少一杯手搖奶茶、快走30分鐘,再加上伸展運動20分鐘,則預期一個月可減2.7公斤。4) 提早篩檢,防微杜漸/男性勞工十大死因其中就有六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應該要透過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潛在的致病因子,同時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危險因子產生。

健康迎父親節!高市推腸癌篩檢

健康迎父親節!高市推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父親節到了,不妨送爸爸健康好禮。高雄市衛生局鼓勵50-74歲的男性,可到鄰近的診所接受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據統計高雄市還有近18萬50至70歲男性市民,從未接受過免費腸癌篩檢,在高雄市每篩檢347人即發現1大腸癌個案,早期大腸癌5年治療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因此衛生局表示,愛爸爸有撇步,陪他「健康吃、快樂動、定期篩」,珍愛爸爸就從健康篩檢開始。篩出高市4千多位民眾癌前病變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高居國人及高雄市十大癌症第3名,103年高雄市大腸癌標準化死亡率為17.6人(每十萬人口),高於全國15.3人。資料也顯示,103年高雄市共147,482人接受大腸癌篩檢,有4‚772位市民,因預防篩檢而提早發現癌前病變,提高了存活率。健康防癌有4撇步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主要危險因子,佔癌症死因的3成。衛生局也呼籲,健康防癌應少吃燒烤紅肉、多吃蔬菜、多運動維持健康體位,以及定期篩檢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健康就是家庭幸福的根源,愛爸爸好簡單,就從陪爸爸健康防癌一起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