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女性注意!年過35懷孕大不易

女性注意!年過35懷孕大不易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近年女星懷孕、生子的消息接踵而來,其中,透過人工受孕求子的女藝人更不在少數!像是7月出版新書、分享高齡求子的藝人范瑋琪,就在書中透露為了懷孕的心路歷程,也終於在今年1月喜獲雙胞胎。郭綜合醫院院長郭宗正表示,年齡是女性懷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過了35歲,因為卵巢功能開始退化,不僅自然受孕的機會逐年下降,人工受孕的成功率也相對較低。頭胎生育平均年齡 從27歲提升到30歲!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全台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已達到88.6%,在短短的10年間,共激增約2.5倍;而頭胎生育平均年齡,更從原本的27.66歲,提升到30.51歲,十年間增加了3歲,而現代人晚婚是造成不孕症的重要因素。郭宗正醫師強調,年齡是女性懷孕的大敵,35歲後若想要懷孕,會因為卵巢功能不如從前,影響自然受孕的機會,就連人工受孕的成功率也會有所差異。根據臨床經驗發現,35歲以下的女性,人工受孕懷孕率達到5至6成、35至40歲懷孕率下降到3至4成、40歲以上僅剩2成、到了43歲僅剩下5%。懷孕大不易 4族群女性應特別注意!除了年齡的因素之外,郭宗正醫師也點出4類女性要特別注意!1)生殖系統問題/像是患有多囊性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等族群。2)壓力、情緒/工作壓力太大、情緒低落、有焦慮感的女性也不容易受孕。3)賀爾蒙失調/這類的女性平時明明吃不多卻很容易胖,而且常伴隨著經期不正常的問題。4)肥胖/BMI超過標準的女性容易影響懷孕機率,建議可先減重調理身體,才容易受孕。人工受孕可分人工授精及試管嬰兒「不孕絕對不是單方面的問題!」根據臨床數據指出,約4成的不孕原因來自男性,郭醫師建議,若有想要懷孕的男女性,婚後可先進行不孕症篩檢;假使發現不孕的問題,也可及早利用人工受孕的方式求子。其中,人工受孕又可分為人工受精及試管嬰兒,前者的臨床成功率約15%,而試管嬰兒雖成功率高,但卻因年齡而有所影響,因此呼籲想要利用人工受孕懷孕的女性,應該也要將年齡一併考慮進去,把握黃金生育期。把握35歲的生育年齡最後,郭宗正醫師提醒有孕事規劃的夫妻,應該把握35歲前的生子黃金期,若超過35歲不僅不容易受孕,就連孩子生下來先天性異常的比例也會多出5~10倍,這點可不能輕忽。此外,除了透過不孕症篩檢,生活調理也相當重要。像是抽菸,因為菸會影響精子與卵子的健康,當然不容易受孕;而飲食習慣也應該吃清淡些,養成運動的習慣,放鬆心情,才是自然受孕的最佳溫床。

兩週一次生物製劑 助乾癬患者清爽一夏

兩週一次生物製劑 助乾癬患者清爽一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氣候悶熱,常苦了乾癬患者,因全身皮膚紅斑遍佈、脫屑不斷,出門總是長袖長褲包得密不透風深怕被看見,皮膚長時間處在密不透風的環境下,往往使得患部更紅更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皮膚科陳盈君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發炎疾病,目前形成原因不明,多與後天環境、壓力及免疫系統有關。常見的皮膚表現為界線分明的塊狀紅斑與銀白皮屑。病灶好發於身體易摩擦處如手肘、 膝蓋等處,但全身皮膚包括頭皮都有可能會長出乾癬病灶,若因穿著長袖長褲讓皮膚處在悶熱環境下,恐使癢感及皮膚紅腫加速惡化。乾癬恐引心血管疾病纏身 兩週一次生物製劑逃脫「癬」境陳盈君醫師指出,除了皮膚上的乾癬症狀,若缺乏用藥控制的重度乾癬患者,出現肥胖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遠高出一般健康民眾的2倍之多,此乃因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下,容易合併新陳代謝及心血管系統等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此外,若疏忽乾癬的症狀控制,也可能合併關節發炎,時間久了甚至會造成不可逆的關節變形,不可不慎。乾癬治療上會先以局部外用藥膏如類固醇、A酸、維他命D衍生物,或照光治療,若症狀難控制會考慮生物製劑等療法。陳盈君醫師表示,目前生物製劑最常見的為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抗體研發而成,研究指出,藉由兩週施打一次生物製劑可幫助改善皮膚的乾癬症狀,並保護看不見的關節破壞。健保署自2015年4月1日起公告,乾癬生物製劑的給付期限從原本的6個月延長至2年,隨著治療給付時間延長,治療目標也應從只重視皮膚改善效果,開始與醫師討論如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以達到理想的疾病控制。陳盈君醫師提醒,乾癬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使皮膚保持通風外,並鼓勵可適度外出曬太陽,正常生活作息,紓解壓力,搭配醫師指令定時治療及回診,讓夏天不必再遮遮掩掩,至游泳池或海邊戲水也不再遙不可及。

乾燥症最愛中年婦女 口乾舌燥、眼睛乾澀勿輕忽

乾燥症最愛中年婦女 口乾舌燥、眼睛乾澀勿輕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多數人的觀念裡,總是以為出現口乾舌燥,就表示火氣太大;出現眼睛乾澀,則表示3C產品過度使用所致,但其實並不然,這種生活上常見的小問題,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在作祟。免疫系統攻擊腺體 各部位乾燥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黃光永醫師表示,乾燥症(修格蘭式症候群)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40~50歲的中年女性,免疫系統會攻擊產生潤滑效果的腺體,如唾液腺、淚腺、消化腺等,導致患者出現口乾舌燥、眼睛乾澀、皮膚乾癢、慢性咳嗽、身體酸痛、疲倦等症狀。抽血檢查免疫抗體 即可得知自己有無罹病到底怎麼做才能知道自己有無罹患乾燥症?醫師表示,眼睛乾可藉由淚液測試;嘴巴乾可由核子醫學科唾液腺閃爍攝影,或嘴唇小唾液腺切片,來進行確認,但最重要的是藉由抽血檢查是否有免疫抗體,因為大部分的患者,在還沒接受抽血仔細檢查前,就如同瞎子摸象,找不出真正病因,往往都等到發病多年,甚至延誤診療時間才被檢查出來。乾燥症雖不會影響壽命 但也可能會攻擊關節雖然乾燥症是自體免疫疾病中較輕微的一種,一般而言不會影響正常壽命,但有可能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也有極少數患者會產生嚴重併發症,所以,黃光永醫師提醒民眾,不要輕忽乾燥症的嚴重性,以免疾病攻擊關節、甲狀腺、內臟等,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初經不來又體毛茂盛 少女罹多囊性卵巢症

初經不來又體毛茂盛 少女罹多囊性卵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變胖、經期不準是每個女生都曾面臨過的問題,但要注意了,若是月經遲遲不來、體重增加、毛髮變多又容易冒痘時,可能就要小心是否有多囊性卵巢的問題了。日前,一名21歲的陳小姐,不僅月經從來沒來過外,臉上還長出男生才有的鬍鬚、甚至胸部、小腿也都長滿濃密的體毛,經過就醫才發現她罹患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所幸在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後,初經終於來了,鬍子和痘痘明顯減少外,毛髮也開始變細,血中的荷爾蒙也變正常。月經不規則又伴隨肥胖、毛髮濃密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魏佑吉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女性常見的荷爾蒙問題,一般罹患多囊性卵巢症的婦女,除了月經週期不規則來訪,從三個月來一次甚至變成一年來一次外,經常也伴隨著肥胖、不孕、毛髮濃密等男性化特徵。但是像陳小姐的情形,21歲了初經都沒有來,加上身上體毛茂密,生長又快速的狀況,其實相當罕見。忽略月經異常 不僅影響生育還增罹癌風險「月經超過2個月沒來,一定要檢查!」因為月經不規則、月經異常的原因多,最好就醫接受超音波檢查、抽血驗荷爾蒙等,確定是否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內膜異位,否則不僅影響生育功能,也會導致子宮內膜增生、不正常出血,若不積極接受治療,還可能提高罹癌風險。治療多囊性卵巢其實並不難,魏佑吉醫師表示,只要維持好作息正常,減少壓力,長期服用藥物,穩定體內的雌激素和黃體素,讓經期慢慢規律即可。

登革熱疫情燒 醫籲4招清除孳生源

登革熱疫情燒 醫籲4招清除孳生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暨去年高雄市登革熱疫情,隨著冬季來臨稍有平息,近期南部再度傳出登革熱疫情,尤以台南市為最,部立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南投區域雖無埃及斑蚊分佈,但仍有白線斑蚊,且南北往來頻繁,民眾仍需做好相關預防措施,如有相關症狀立即就醫診治。發燒頭痛恐非感冒   是登革熱感染廖嘉宏醫師表示,登革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染的急性感染症,經病媒蚊叮咬的患者,經過3~8天的潛伏期後,開始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出疹等症狀,如果得到不同型別的登革熱感染,有較高的機會出現重症及休克等情況。目前僅有支持性療法,目前尚未有上市疫苗可作預防。蚊子叮咬到發病前一天到發病後五天的病患,經過8至12天增殖後,即可能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登革熱受到病媒蚊分布而地理特性。埃及斑蚊在台灣的分布多在熱帶地區,如屏東,高雄,台南,台東,澎湖等地區,而白線斑蚊在台灣中低海拔以下區域皆有分佈。此外,廖嘉宏醫師也提到,台灣最主要的病媒蚊即為埃及斑蚊,埃及斑蚊習性喜棲息室內,並在在滯留的積水中滋生,而白線斑蚊喜歡棲息在室外。因此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環境病,如環境中有病媒蚊的孳生,就有流行的可能性。因此做好居家環境預防,如裝設紗窗,紗門,蚊帳等,落實「巡」檢環境,「倒」掉積水,「清」潔容器,「刷」洗去除蟲卵,都能避免病媒蚊孳生。 

開學恐掀腸病毒疫情!近2年增2.5倍

開學恐掀腸病毒疫情!近2年增2.5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內各級學校開始陸續開學了,新北市衛生局呼籲家長,加強小孩勤洗手習慣,以免腸病毒上身。衛生局指出,近2年9月份開學後,因幼童互動與接觸更加密集,每週通報腸病毒個案數,皆為當年度7、8月份每週通報的2.5倍,家長及學校務必提高警覺加強防範。萬一併發重症,要馬上送大醫院診治。衛生局表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可引發多種疾病。主要經由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潛伏期約3到5天。感染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或只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但有時會併發重症,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等,甚至死亡。開學後孩童互動頻繁  慎防腸病毒疾管科陳小燕科長指出,每年的開學期間,都是感染腸病毒的高峰期,教托育機構依規定於知悉機構內有腸病毒感染(含疑似)學幼童,應於48小時內通報。統計102年、103年7、8月份暑假期間,平均每週通報人數分別為79人、55人,但當年度9月份平均每週通報人數則分別為200人、129人,通報人數增加平均2.5倍。他也提醒,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留意有否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要立即送大醫院以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逾60歲糖尿病患罹登革熱 增10倍死亡率

逾60歲糖尿病患罹登革熱 增10倍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狂燒,全台累計病例破2千,並出現4名死亡病例,民眾萬不可輕忽,尤其60歲以上長者是高危險群!根據研究發現,60歲以上長者與第二型登革病毒是引發登革出血熱的危險因子;此外,60歲以上有糖尿病民眾若罹患登革出血熱,死亡風險則增加10倍。大於60歲者 易併發登革出血熱疾管署與國立臺灣大學方啟泰教授合作,在近日出刊的台灣衛誌期刊發表「2003至2013年台灣地區登革熱併發登革出血熱危險因子分析」,針對142位登革出血熱病例與568位未併發登革出血熱之登革熱病例,依發病時間及居住縣市進行配對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年齡大於60歲者感染登革病毒後,併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為年輕人的4.5倍;大於60歲的長者,如果感染第二型登革病毒,則併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為年輕人感染第一型登革病毒的24倍。另外,患有糖尿病之60歲以上的民眾,若感染登革出血熱,其將會增加10倍的死亡風險。南市多為第二型登革熱 長者應注意疾管署提醒,目前南台灣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其中台南市疫情以第二型登革病毒為主,依據研究結果,呼籲臨床醫師務必提高警覺,於診治60歲以上且有慢性疾病長者,如感染登革熱需嚴密追蹤照護,以降低引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重複感染不同型別登革病毒時,可能引發較嚴重的登革熱重症,但若能夠儘早正確診斷並治療,死亡率可低於1%。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或活動史,以利及時通報與治療。另外,務必落實戶內外病媒孳生源清除,除可避免自己遭受感染,也能保護親友鄰居的健康。

男性賀爾蒙低下 恐增1.45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男性賀爾蒙低下 恐增1.45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提到男性賀爾蒙,大多都會聯想到與性功能、生育力相關,但鮮少人知道其實男性賀爾蒙指數,也與血管疾病與冠心病的發生機率有關!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有睪固酮低下症之病人相較於正常人,5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將增加1.45倍,因此醫師提醒,去年台灣前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就佔了7個項目,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等,所以,在預防上可要多加留意。過胖、過勞、壓力 都會加速賀爾蒙減少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陳皇光醫師表示,男性從青春期開始會分泌睪固酮(男性賀爾蒙),但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的荷爾蒙會隨之減少,若在日常生活當中出現過胖、過勞、壓力過大等現象,身體會製造出過多二氫睪固酮,引起攝護腺肥大,出現排尿困難等症狀,而這些就是男性賀爾蒙指數急速下滑的明顯徵兆。一旦睪固酮製造能力下降,可能會導致內臟脂肪增加,外觀出現啤酒肚,以及性慾下降、勃起困難等情況發生,更是心血管疾病出現的前導部隊,整體健康狀況大受影響。多吃牛肉、香菇多運動 有助於提升睪固酮濃度為避免體內的荷爾蒙減少,在飲食上,國泰健康管理中心李宜芳營養師建議,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E與EPA、DHA等抗氧化與抗發炎食物,並適當攝取富含鋅之食物,如生蠔、牡蠣、貝殼海鮮類、小麥胚芽、牛肉、羊肉、豬肝、豬肉、芋頭、香菇、茼萵、韭菜、山藥等。至於在日常生活上,則建議戒除菸酒、改變工作與生活型態,積極減肥與規律運動(如跑步、游泳、快走),做好體重上的控制,如此一來,對睪固酮濃度不足之改善均有幫助。維持睪固酮含量 可抗老、防骨鬆最後,陳皇光醫師強調,實際年齡並不等於身體年齡,維持提升睪固酮能夠有效抗衰老、維護心臟血管健康、預防糖尿病、降低骨質流失、提升性慾、保持苗條身材、促進活力等。所以,不論老少年齡之男性,若進行男性賀爾蒙檢查後,證實睪固酮不足已進入更年期狀態,應請醫師評估並開立賀爾蒙補充,並從日常生活習慣中來改善,積極維持男性健康生理機能之平衡。

膀胱過動作祟!她尿急憋不住 一天跑廁所15次

膀胱過動作祟!她尿急憋不住 一天跑廁所15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夜尿、頻尿、急尿一直來,當心恐是「膀胱過動症」在作祟!日前,一名38歲女性,近一年來總是不斷飽受排尿之苦,但沒有其他不適症狀,直到這2個月頻尿、急尿情況變得嚴重,一天得要尿上15、16次,晚上睡覺也得爬起來數次,經過就醫檢查後,診斷為膀胱過動症,所幸在接受藥物治療後,次數逐漸減少。特愛女性!65歲以上有近3成發生率書田診所泌尿科周固醫師表示,膀胱過動症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症候群,在診斷上須包括4個症狀以上,如急尿、頻尿、夜尿、漏尿等,且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三天內有三次急尿現象,並排除泌尿道感染、神經病變、其他明顯病變等時,才能確診。目前膀胱過動症發生原因目前不明,可能與膀胱逼尿肌過度活躍、上皮組織神經細胞刺激敏感有關,發生率隨著年齡越大而增多,特別是女性,根據統計指出,65歲以上女性有近3成會發生膀胱過動症。注意!症狀與夜間多尿症、多渴症相似易混淆由於膀胱過動症與夜間多尿症、多渴症、尿崩症、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症候群的症狀相似,所以,醫師建議民眾,應先排除心臟、肺病、肝病、睡前飲水過多以及各種疾病的因素,接著再利用症狀、驗尿、膀胱動態檢查、膀胱鏡、超音波、膀胱日記等來做來做鑑別診斷。少喝咖啡、多做膀胱訓練 助於改善排尿問題在治療方面,第一線治療要改變生活方式,注意調整水量的攝取,避免含咖啡因飲料、碳酸飲料、水分含量高的水果等,同時透過排尿日記了解自己的排尿習慣及排尿量,接著再透過膀胱訓練、凱格爾運動,來增加膀胱容量、強化骨盆腔肌肉,改善漏尿情況。第二線治療是口服藥物,因為沒有單一治療可完全解決膀胱過動症,但藥物副作用強,可能會出現嚴重口乾、嘴巴乾裂,失智症者服用後失智症狀會更加嚴重,因此,務必要與醫師密切配合使用,可嘗試各種同型藥物,選取最適當的使用。第三線治療則是在口服藥物治療無效,或是藥物副作用太過強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使用,可在逼尿肌注射肉毒桿菌、脛骨神經刺激、膀胱擴大手術等。肥胖、咖啡因攝取過量 都是危險因子最後,周固醫師提醒民眾,平常應盡量避免會引起膀胱過動症的危險因子,如:肥胖、咖啡因攝取過量、長期便秘、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等,一旦出現排尿習慣改變時,就要應盡速就醫檢查、治療,以免嚴重影響睡眠、工作、社交。

牛奶針戒毒不成 針頭共用反惹愛滋病上身

牛奶針戒毒不成 針頭共用反惹愛滋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牛奶針為全身麻醉的誘導劑與維持劑,同時也是第四級管制藥品,卻有不法人士宣稱牛奶針可戒毒癮,吸引藥癮者購買;然疾管署表示,該藥無法解決毒品成癮問題,反而國內近期發生民眾因共用牛奶針,導致感染愛滋病毒事件。牛奶針無法解決毒癮問題 過量恐喪命疾管署表示,牛奶針的成分主要為「丙泊酚(Propofol)」,由於製劑的外觀是乳白色,故被稱為牛奶針。因使用該藥品後會進入昏睡,遭不法人士濫用,並曾在戒毒門診外,以宣稱可以抵海洛因癮,吸引戒藥癮者購買。然而,實際上該藥物並無法解決海洛因成癮問題。日前警方破獲暴力集團向藥癮者兜售牛奶針,有人因使用過量喪命之外,亦有人因共用針具而感染愛滋病毒。丙泊酚可作為全身麻醉的誘導與維持劑,或用於人工呼吸器病患、局部外科手術和侵入性檢查的鎮靜劑。抑制心跳、呼吸 丙泊酚已列為管制藥由於使用牛奶針後可能會導致心跳減緩、呼吸抑制而死亡,所以必須在具備相關急救的醫療設備的前提下使用,且須由專業醫師給藥,使用過程中必須有醫療人員持續監測病患的心臟及呼吸功能,以防止因藥物過量,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的風險。近年來牛奶針被毒癮者作為替代性毒品而遭濫用,為維護民眾用藥安全,行政院已於今年3月26日公告,將牛奶針列為第四級管制藥品,疾管署將持續疫情監控加強宣導,避免藥癮者共用針具感染愛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