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一張篩檢傳單 意外讓他發現第三期大腸癌

一張篩檢傳單 意外讓他發現第三期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61歲的陳先生,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罹患大腸直腸癌,直到去年收到一封成人癌症篩檢宣傳單,起心動念接受檢查,沒想到這一驗竟發現自己罹患了第三期大腸癌,嚇得他立即接受手術及化療。不料,因體質的關係,在第七次化療時,竟發生過敏、皮膚紅疹發癢,險些休克、喘不過來,所幸立即處理,才未發生憾事,雖然發生不適,但他擔心如果沒有完成療程會因此復發,表示願意承擔後果,所以,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下,他改用了口服化療藥物,目前病情控制良好,並未發現其他癌細胞。擔心化療掉髮 多數人竟選擇直接落跑「大腸直腸癌已成為國人健康的頭號公敵!」高醫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醫師說,大腸直腸癌平均每35.1分鐘增加一例,連續七年居十大癌症榜首,每年新增近1萬5千多人,罹患人數持續上升。特別是新診斷大腸直腸癌病人中,近五成發現時已進入晚期,治療較為棘手,且存活率較低,晚期腸癌主要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若無法手術切除,目前的治療方式則包括化療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但患者往往擔心作化療會掉髮、副作用多、又得常常住院,所以,有多數患者在得知要接受化療後,就直接落跑、不再回診。注意!腸癌化療也可口服 健保有給付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腸癌化療也出現了口服劑型,副作用明顯減輕許多,王照元醫師進一步表示,化療目前有2種給予方式,一為「針劑靜脈注射給予」,患者需等床、需住院施打兩天,對另一種則為「口服給予」,不僅可居家服用外,還可取代針劑化療作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亦可作為第三期結腸癌患者手術後輔助性治療,目前健保皆有給付。口服藥易有手足症候群副作用 每天最少要檢查兩次至於哪些患者更建議使用口服化療?高雄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瑞和醫師表示,像是社會生產主力、害怕住院化療者、距離就醫地點較遠、就醫便利性不佳,或需要家屬陪同的、病況較差或對針劑化療不適應者,都可改用口服化療,降低治療中的不便及不適感,避免中斷治療。只不過,在接受口服化療時,可能會出現手足症候群副作用,所以,建議患者每天最少檢查兩次手掌及腳掌皮膚,並做好手足的保養防範,如塗抹含綿羊油的乳霜或含尿素的藥膏,同時應避免手腳泡太久的熱水及激烈摩擦,重要的是不能自行處理或停藥,以免導致病情惡化。

先天性心臟病作祟 男童一出生就全身發黑

先天性心臟病作祟 男童一出生就全身發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出生全身黑漆漆,他心臟病上身險丟小命!這名楊小弟弟產前就被診斷出「法洛氏四重症」,原先計畫出生後替他進行手術,不料,在31週時卻早產,不僅體重只有1390克,還因血氧過低,導致全身發黑,出現呼吸喘、心臟擴大等問題,就連藥物治療、呼吸器也無法獲得改善,因此,在他一個月大時,決定冒險開刀,所幸術後恢復良好,體重也逐漸增加,目前是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血氧過低 易使人發黑陷入危機台大醫院外科部黃書健醫師表示,法洛氏四重症是先天性心臟病的其中一種,有主動脈跨位、右心室肥大、肺動脈狹窄、心室中膈缺損四大問題,像楊小弟就是屬於肺動脈狹窄較為嚴重,所以,才會使他血氧降至30、40,一天比一天黑,甚至出現呼吸喘、心臟擴大等問題,就連藥物治療、呼吸器也無法獲得改善的情形,不過,只要及時接受治療,大部分都可以緩解不適。早產兒心臟開刀 風險、死亡率皆高雖然說接受治療大部分的患者都可以解決問題,但兒童先天性心臟手術的複雜、困難度高,特別是早產兒,因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不管是不跳、亂跳都會增加危險性,可堪稱是心臟疾病手術最具有高風險、死亡的族群。不過,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張重義醫師表示,當兒童體重超過2公斤時,基本先天性開刀的成功率高達85~90%,反之,若低於2公斤時就要特小心,因為患者心臟發育不全又小,加上手術需藉由體外循環來進行,傷害性高,所以,對於此類的患者都建議分段來進行,以降低風險。

驚!台男5成軟趴趴 勃起硬度竟如剝皮香蕉

驚!台男5成軟趴趴 勃起硬度竟如剝皮香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35歲上班族男,年紀輕輕竟然勃起硬度只有如蒟蒻般的1級!原來他2年前硬度問題還不嚴重時,認為只要靠情趣用品輔助就能挽救性愛,但因為久而久之「沒招」、害怕伴侶失望,造成性愛壓力過大,勃起硬度直直落。醫師表示,男性有硬度不足問題時,應該積極就醫諮詢。慢性病也會影響勃起硬度台北榮總泌尿部男性生殖科黃志賢醫師指出,勃起硬度分為4級,依序為小黃瓜、帶皮香蕉、剝皮香蕉、蒟蒻。勃起硬度不足的比例,會隨著年齡上升而增加,或是因心理因素造成,但不是必然的現象,臨床上有許多疾病也可能影響勃起硬度,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應優先找出原因。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調查,發現有高達5成受訪男性自認為是「香蕉男」,也就是勃起硬度如剝皮香蕉,等同2級,或是硬度3級如同帶皮香蕉;前戲、看A片助性 仍有6成不滿意根據「2015兩性健康觀念調查」,雖僅有1.6%受訪男性表示自己是硬度1級的舉弱佬,但高達5成男性勃起硬度僅達第2級與第3級的香蕉男,而其中約9成為30~45歲男性,顯示因工作、生活壓力,勃起功能障礙發生有年輕化趨勢。有超過4成「香蕉男」曾使用3種以上助性方式,包括前戲、看A片、換地點等,仍有6成未達滿意;黃志賢醫師說,面對勃起硬度不足問題,男性常會自我安慰只是一時表現不佳,或覺得自己還年輕、問題不嚴重,而不願積極治療,但若持續輕忽勃起功能障礙治療,加上心因性因素影響,可能讓勃起硬度每況愈下、退步為「舉弱佬」。網路求偏方 當心買到假藥更傷身黃志賢醫師指出,許多男性有勃起硬度問題卻難以啟齒、不想就醫,轉而透過網路尋求解決之道,當心因此買到假藥,且有傷身之虞;民眾若認為自己有硬度不足問題,可先至泌尿科諮詢專業醫師,透過處方領取口服藥,方可真正改善問題,幫助男性再展雄風!

量化診斷標準 思覺失調症家屬可預測發病

量化診斷標準 思覺失調症家屬可預測發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思覺失調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種,具有高度遺傳性,過去研究已證實患者大腦有異常之神經連結,以往只能靠醫生個別診斷,但國立陽明大學結合臨床、影像以及計算模型等領域,揭開隱藏在思覺失調症之大腦功能網路系統的內在表現型,日後家屬也能預測發病可能。圖形理論分析 量化大腦神經網路連結思覺失調症主要在情緒、思考與感覺產生混亂,常見的臨床徵狀包含幻聽、幻覺以及妄想等。近年來,功能性磁共振造影技術能藉由非侵入的方式偵測腦區之間的運作模式,將大腦描繪成由點與線所構成之網路系統。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研究所團隊,透過圖型理論分析,發現人腦神經網路系統具有高度群聚性以及高效率連結,也就是連結關係緊密且傳遞訊息快的小世界網路;而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大腦神經網路具有「較低的群聚性和過高的連結效率」特性,趨向於連結較雜亂之隨機網路架構。患者如同分工紊亂公司 早期發現預後佳研究人員林慶波教授表示,若用公司部門來做比喻,正常人腦部的網路連結,就像是部門分工良好的狀態,而思覺失調症患者,則像是分工較紊亂的公司,部門層級不清,每個人都越級上報,使得腦中網路連結顯得混亂,做出不為常人所能理解的表現。思覺失調症的內在表現型,是在發病前就存在的,若早期發現,可以阻止病情惡化。樂生療養院蘇宗偉醫師表示,其為不可逆性的疾病,當症狀開始出現時,若能越早投藥預防,不僅能使病人維持在較理想的狀態外,也能有較好的預後。量化指標做診斷 助揪出裝病民眾以往思覺失調症都是靠醫生個別診斷,但經常面臨的問題是,病人可能因為健保給付以及某些保險問題而裝病,因此找到量化的指標,一直是醫界努力的方向及目標。林慶波表示,用影像的方式,找到大腦裡面互相溝通的聯結來做指標,對病人來說可以觀察期治療是否有效果,對家屬也能做到預測或預防的功能,以定量的方式作診斷或早期預測是否可能發病。此研究在今年7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研究院院刊》。

未滿20歲懷孕 易生出早產、低體重寶寶

未滿20歲懷孕 易生出早產、低體重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七夕是浪漫的節日,許多小情侶們為感受甜蜜的氣氛,精心安排約會;國健署提醒青少年朋友們,要健康快樂度過情人佳節,務必要注意約會安全,遠離可能發生危險性行為的場所;根據資料顯示,未滿20歲產子,易生出早產、體重較低的寶寶。未成年少女產子 一年竟超過3千人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我國15~19歲未成年青少女生育率已由92年千分之10.89,降至103年千分之4.13。然依據出生統計顯示,103年未滿20歲青少女所生之新生兒仍有3109人,其中早產、低體重及死產比率,均高於全國平均值。由於未成年青少女懷孕不僅會對個人及新生兒的健康有負面影響,也有多數青少女因懷孕生子而中斷教育,間接影響到人生規劃發展。邱淑媞署長呼籲年輕朋友,避免在沒有避孕及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進行性行為。國中生逾3成未避孕 國健署訂約會3撇步依據100年及102年高中職及五專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顯示,15~17歲青少男女曾有性行為百分比從11%下降至10.2%,但有近15%最近一次性行為沒有避孕;另依據101年與103年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顯示,13~15歲青少男女曾有性行為百分比,從5.6%下降至4.9%,而高達35%沒有進行避孕措施。國健署提醒,約會A、B、C三撇步,A是Abstain「戒急用忍」,避免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B是Be-responsible,要能負責才做,別心存僥倖,或存心落跑,兩性關係須建立在互相尊重及愛護對方的基礎上。C是Condom,使用保險套等避孕措施,避免未預期懷孕及性病感染。校園講座及親善門診 培養青少年健康價值觀為促進青少年健康,國健署也已建置及提供多元的服務措施及管道,如辦理校園宣導講座及親職講座,以宣導正確、健康的兩性關係、性價值觀,並去除對性的負面態度,教導安全性行為。全國各縣市65家醫療院所也設置青少年親善醫師或門診,提供兩性交往、人際關係、情緒問題及生育健康、避孕方法等議題之服務及諮詢,使青少年獲得更友善及全方位的保健服務。

老菸槍喘不過氣 慢性阻塞性肺病上身

老菸槍喘不過氣 慢性阻塞性肺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若平時常會咳嗽、有痰,工作或活動量較大的時候就容易呼吸困難,而且有時會合併有哮鳴的聲音。胸腔內科醫師提醒,尤其是老菸槍出現上述現象,應盡速至胸腔科門診就診,進一步檢查是否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部立南投醫院胸腔內科施志宏醫師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由於長期的吸菸、職業上有害氣體或空氣污染等因素,引起呼吸道之慢性發炎而造成氣道阻塞,這種氣流的阻塞通常是緩慢的進行性發展,患者的肺臟會隨時間進展逐漸惡化,由於肺部的傷害多為不可逆性,不僅造成患者逐漸出現症狀、降低生活品質、甚至直接或間接造成死亡,也對家庭與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錯認菸害引起咳嗽  當心肺功能已受損惡化施志宏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臨床典型表現為慢性與漸進性的呼吸困難、咳嗽與咳痰;有些病人還會合併哮鳴與胸悶。慢性咳嗽及咳痰可能比呼氣氣流受阻更早出現很多年,因此病人往往會忽略認為是一般吸菸引起刺激性的咳嗽或咳痰,等到症狀逐漸嚴重造成呼吸困難甚至急性惡化此時才會就醫,但往往已造成不可逆的肺功能受損。因此提醒,如果民眾長期的吸菸或接觸職業上的有害氣體,同時又合併有慢性咳嗽、咳痰,或是呼吸困難的症狀時,務必到胸腔科門診就診,接受包括胸部X光片與肺功能等進一步檢查,診斷是否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並接受適當的治療與處置,尤其是戒煙,期望能減少肺功能進一步不可逆的受損。

研究:常喝咖啡 可降低肝癌發生率

研究:常喝咖啡 可降低肝癌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關肝癌罹患率,男性有減少的趨勢,女性則持平。但是肝癌值得注意之處,在於罹癌後的生存率低。在日本,罹患肝癌的原因有九成是C型肝炎或B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中C型肝炎占八成、B型肝炎占一成,而酒精性肝硬化等因素則占一成。咖啡防癌的效果中,被認定最具功效的就是肝癌。針對咖啡攝取與肝癌的研究,日本有一項多目的世代研究,以居住在全日本各地區的人為對象,考察其生活習慣與癌症等生活習慣病的關聯,進行長時間且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咖啡與肝臟多目的世代研究的結果,最初在2005年發表。該研究報告提及,它也是讓我對咖啡產生興趣的契機。該調查以居住在全日本40歲至69歲的男女、共計九萬人為對象,至2001年為止追蹤了七至九年,並分析其追蹤結果。調查開始時,依據調查對象當時攝取的咖啡量而分成六組,比較其結果後。調查期間內罹患肝癌者有334人(男性250人、女性84人),並已去除飲酒、抽菸、蔬菜攝取等與肝癌發生有關的影響因子。該結果可得知,和幾乎不喝咖啡的人相較之下,喝咖啡者的肝癌罹患風險相對地減少。在該研究裡,一天喝五杯以上咖啡的人,其肝癌罹患機率是幾乎不喝咖啡者的1/4。而這項結果在日本其他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宮城世代研究,及三府縣世代研究的分析結果中亦獲確認。2013年,世界各地針對咖啡消費與肝癌為對象進行新研究,而後將之做了後設分析,其結果也顯示出咖啡消費量愈多者,其肝癌發生風險降得愈低。從這些研究結果來看──「咖啡喝得愈多,愈不容易得到肝癌」應該是千真萬確。報告指出,飲用咖啡能降低發生肝癌的風險。(本文摘自/1天喝3杯咖啡會健康:如何喝?怎麼喝?/天下雜誌出版)

刪除臉書好友 1絕招不得罪對方

刪除臉書好友 1絕招不得罪對方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這個社群網路的年代,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刪除某位臉書好友,又不因此得罪對方嗎?我不是不喜歡她,而是受不了她老是發布怨天尤人的臉書動態,或是分享一些無聊的網站,令人厭煩。有沒有可能在臉書上刪除她,但不傷害她的感情?埃爾頓先生……不但緊靠著她坐下來,更時時把他那張笑嘻嘻的臉孔湊到她眼前,一有什麼動靜,就非常熱心的與她攀談……她費了很大的勁才能保持風度。為了自己著想,她可不能做出粗魯的事兒來……埃爾頓先生的紳士禮節來得真不是時候,值得安慰的是,她雖然內心十分惱怒,外表依然禮貌周到。—《愛瑪》朋友這種「不斷把臉湊到妳眼前」的行為,可能讓妳不爽,不過妳還是要像愛瑪一樣,努力保持良好風度,同時想辦法擺脫面前的處境。雖然管理朋友圈的某些方法已經與過去有所不同,然而禮貌的原則與重要性並未改變。珍奧斯汀的姪女安娜撰寫小說時,內容裡犯了一些社交禮儀方面的錯誤,珍奧斯汀很熱心的寫信提點安娜:「介紹波特曼勛爵(Lord Portman)兄弟和葛里芬先生(Mr. Griffin)認識的那一段,我也劃掉了。鄉下醫生……是不會被介紹給貴族階級的,還有,P先生初次登場時,人家也不會在介紹時用『閣下』尊稱他。「場景最好別離開英國,讓波特曼兄弟去愛爾蘭吧,不過妳對當地禮俗一竅不通,最好還是不要寫太詳細,否則恐怕會出錯。妳還是專心寫巴斯和佛瑞斯特(Forester)一家子為妙,這些才是妳熟悉的題材。」珍奧斯汀言下之意是,禮貌看似小節,在日常生活中和寫小說時,地位卻是舉足輕重。她也告訴安娜,遵守社會規矩極其重要,規矩的意義在於人們可以藉此避免受傷或遭到冒犯。如果是言行舉止粗魯無禮的迪波爾夫人,必然想都不想就刪除臉書上的朋友。她根本不在乎這麼做會傷害對方或造成什麼影響,然而如此率性的作為,長遠來看對她沒什麼好處。迪波爾夫人的無禮簡直無下限,她對伊莉莎白‧班奈特說:「我不會向妳道別,班奈特小姐,我也不會問候妳的母親。」(《傲慢與偏見》,第五十六章。)伊莉莎白比迪波爾夫人聰明,事實證明在動盪詭譎的社交圈中,她也比迪波爾夫人吃得開。伊莉莎白明白,最好的辦法是一方面維持禮貌,另一方面巧妙的維護私人領域。莉蒂亞在驛站旅館和姐姐們碰面吃午餐時,急切的想要傾訴她剛聽到的新聞,可是姐姐珍恩和伊莉莎白首先將侍者遣離她們的餐桌,目的是阻止小妹在公開場合說人閒話。珍奧斯汀不會建議妳祭出粗魯的姿態,擺明趕走這個舉止討人厭的朋友。她會告訴妳秉持良好風度的基本規矩,然後靜悄悄的、不動聲色的封鎖對方喋喋不休的臉書動態。(本文摘自/珍奧斯汀的神回與已讀不回/大是文化出版)

40歲婦女乳房硬塊被誤診 險錯過治療時機

40歲婦女乳房硬塊被誤診 險錯過治療時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報導)一名40歲從事服務業的婦女在去年健檢時發現乳房有硬塊,經醫師判斷後為正常不需治療,但今年至別處檢查後,發現該硬塊有變化,為確認檢查結果,她透過二次判讀醫師與原醫師會診、討論前後影像,發現去年檢查影像並非正常,並建議該她需要馬上進行切片檢查。受理該案例的影像診斷專科池永昌醫師表示,該名婦女切片檢查結果為乳癌初期,幸好今年為婦女檢查的醫師認真慎重的與他討論,不僅解決了患者心中的疑慮,把握住及早治療時機,也避免後續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行為。一次誤診 可能造成病人與醫師的終身遺憾池醫師說,二次判讀在國外是一個趨勢,對醫師與病人來說同具重要性,最有名的二次判讀案例是2005年罹患乳癌的巨星凱莉‧米洛,她在初步診斷中被醫師誤判為正常,但經過幾個星期後的二次判讀會診,發現是乳癌初期,也因發現的早與後續積極治療,現在仍在舞台上大放異彩,她也呼籲,女性面對檢查結果需提高警覺,因一次的誤診,可能造成終身遺憾。二次判讀提供會診新選擇池醫師表示,醫師間的會診討論在大型醫院內非常常見,但對於一般開業醫師或不是在大型醫院服務的醫師若不便會診,建議也可使用線上二次判讀。一般民眾也可透過網路使用二次判讀,尋求不同醫師或跨專科醫師的診斷,蒐集完整醫療資訊與對病情的建議,若需進一步治療,也能透過收集不同專家意見來做適合自己的療程選擇。

研究:咖啡可防大腸癌復發

研究:咖啡可防大腸癌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不知從哪時開始,喝咖啡成了一項全民運動!早上來杯溫醇濃郁的咖啡,做為一天的開端;下午昏昏欲睡時,來杯咖啡提振精神;晚上加班、熬夜更少不了咖啡助陣,所以,對於現代人而言,一天喝三杯根本不足為奇。雖然大家常喝咖啡的主要原因在於提振精神,但據日前國外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飲用4杯或4杯以上咖啡者,可幅降低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者的復發率。每天喝1杯以下者 保護效果不大該研究主要是由波士頓達納法博癌症中心,在1991~2001年間針對1,000名曾經罹患過第三期大腸癌的患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每天飲用4杯或4杯以上咖啡(約460克的咖啡因)者,癌症復發的機率較沒有飲用咖啡者低了42%,因癌症或其他因素而死亡的機率也低了33%。至於每天喝1到2杯者,所感受到的益處較輕微;每天只喝1杯或不到1杯者,保護效果則不大,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咖啡之所以可預防大腸癌復發,可能與咖啡因有關,只不過,詳細的作用機制尚未不清楚,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臨床腫瘤學期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