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杜鵑後登革熱日增4百例 環境整頓不可少

杜鵑後登革熱日增4百例 環境整頓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杜鵑颱風過境,最讓人擔心登革熱疫情是否再飆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日(9月29日)全國新增40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中台南市新增297例、高雄市99例。呼籲民眾風災後務必做好環境整頓。死亡病例報告出爐 37歲男無慢性病史整體而言,目前仍為登革熱流行高峰期,但台南市本土病例數成長趨緩,高雄病例數則持平。指揮中心對整體疫情保持審慎樂觀態度,並持續加強防疫作為。總計全國確定病例累計18365,其中台南市佔15793例,高雄市佔2266例,累計病例持續增加,目前仍有57人於加護病房治療中,包含台南市45人、高雄市11人及屏東縣1人。另外上週全國新增14例登革熱確定死亡病例(台南市13例、高雄市1例),全國累計死亡人數為56人,包含台南市50人、高雄市5人及屏東縣1人,仍有38例待審。上週新增死亡個案分別為10女4男,年齡介於37歲到96歲之間,多數個案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多重慢性疾病,唯一名37歲男子無慢性疾病史。清除輪胎、鐵鋁罐積水 避免疫情攀升指揮中心表示,杜鵑颱風造成部分道路積水或淹水,可能形成孳生源,呼籲民眾風災後務必做好環境整頓,澈底清除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戶內外積水容器,確保防疫成果,避免疫情再度攀升。民眾到國內外登革熱流行地區旅遊或活動後,應做好自主健康監測,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如經確診感染登革熱,務必遵從醫師指示服藥、多補充水分,儘量在家休息,並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蚊蟲叮咬,以減少病毒藉由蚊蟲散播。

登革熱疫情擴大 寵物也應注意病媒蚊感染

登革熱疫情擴大 寵物也應注意病媒蚊感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登革熱疫情持續擴大,全台灣已達破萬例的警戒,其實蚊子對人類是一大威脅外,對於寵物的犬心絲蟲感染也是主要途徑。曾有一隻5歲的黃金獵犬,飼主發現牠最近活動力下降,經常咳嗽,起初原以為天氣過熱影響行動力,後期卻越來越嚴重,才驚覺不對就診,檢查才發現心臟已佈滿了犬心絲蟲,經過緊急治療後仍回天乏術。台灣蚊蟲無所不在 寵物驅蟲不應分季節全美動物醫院院長暨新竹市獸醫師公會陳明遠理事長表示,常見的寄生蟲區分為體內與體外,像是體外的壁蝨、跳蚤或是疥癬蟲是屬於接觸性傳染,寵物在外活動或是經由飼主帶回家中因接觸到病菌而感染;另外則是體內犬心絲蟲,傳染途徑是由感染心絲蟲的蚊子經過叮咬後感染,進而附著於犬貓體內,初期症狀非常不明顯,只會些微的咳嗽,但經過感染至半年或是一年後,就會發現犬貓有明顯的活動力下降,食慾減退或是明顯呼吸急促,飼主必須高度懷疑是否已感染心絲蟲,並盡快帶寵物就醫。陳理事長說明,台灣屬於亞熱帶的氣候,無論是在什麼季節,蚊蟲在日常生活都顯而易見,從這次登革熱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就可得知病媒蚊其實無所不在,若是飼主如果不做定期的預防,將很有可能威脅到寵物健康,甚至嚴重威脅至生命。陳明遠理事長表示,寵物感染心絲蟲也須小心併發症,在診間曾經碰過6歲大的犬隻,併發急性腔靜脈症候群,症狀出現血尿,黃疸和呼吸困難及肝腎衰竭等現象,治療非常困難及複雜,若是不小心感染此疾病,寵物死亡率非常高,可見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千萬不可不慎。寵物驅蟲不輕忽 「每月一劑」保護毛小孩健康陳明遠理事長提醒飼主,市面上有許多預防性的產品可以阻斷心絲蟲感染,包括使用咀嚼錠、口服藥錠,也有許多飼主使用每月一劑的滴劑預防感染,無論是使用哪一種方式,飼主除了注意犬隻對於藥劑的選擇與使用,也應了解驅蟲不僅是心絲蟲的感染,體外的寄生蟲也應定期進行預防,兩者都一樣重要,缺一不可。另,居家環境方面也應常保乾淨,避免滋生病媒蚊和寄生蟲,寵物健康即刻不能等。

久坐懶動 當心關節退化更快速!

久坐懶動 當心關節退化更快速!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近幾年氣溫屢創新高,雖然已經進入秋天,但白天室外的高溫仍使許多民眾動也不想動。但你可能不知道,長時間待在室內不活動的後果,可能成為加重膝關節退化的重要因素!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謝霖芬醫師表示,的確沒有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會使得身體肌肉萎縮,當大腿肌肉無力負擔身體重量時,膝關節退化的情況便會越來越嚴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更應該活動!「小心!假使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身體多處肌肉容易沒有力量,間接就會導致關節的損害。」謝霖芬醫師就這樣說,她強調,尤其是本身就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千萬不要因為怕痛就不要動,而應該要視病況養成適當的活動量,透過增加下肢肌力、肌耐力以及維持平衡力,可以幫助減輕膝關節疼痛的問題!注意!爬山、爬樓梯、負重運動 通通不適合關節退化的患者事實上,膝關節退化的患者之所以要維持適量運動,是為了加強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藉著分散關節承受的壓力與重量。以這個角度來看,當你做的運動容易增加膝蓋負擔,如:爬山、上下樓梯、慢跑、負重運動等,就不適合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緩解退化性關節炎 復健、藥物雙管齊下是關鍵除了透過運動復健的方式來緩解膝關節受力的狀態,謝醫師也表示,假使復健運動也沒有辦法緩解疼痛狀況,則建議聽從醫囑指示,依據病症程度使用對應的治療方式。舉例來說,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以藉由補充葡萄糖胺做改善。她解釋,的確有研究報告指出,葡萄糖胺跟軟骨組成成分很接近,可以減緩軟骨摩擦的機會。但若關節退化已經到了走路有困難,甚至膝蓋已經到了積水的地步,則會建議使用非類固醇類的止痛消炎藥、施打玻尿酸潤滑關節,或者是施打高濃度血小板的血漿(PRP),幫助軟骨的癒合。其中,葡萄糖胺是最常被用來治療及修補關節退化,但謝霖芬醫師提醒,市面上越來越多標榜可以改善關節退化的葡萄糖胺保健食品,臨床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效,建議還是要聽從醫師建議,使用有效成分較高的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正確治療,對症下藥。

1/3胖童長大後仍過重 醫:恐增罹癌風險

1/3胖童長大後仍過重 醫:恐增罹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誰說小時後胖不是胖!根據研究指出學齡兒童肥胖,有1/4~1/3機會,成年後仍然肥胖,而青少年肥胖者則有50%~60%的機率繼續肥胖;醫師表示,肥胖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未來癌症及罹患文明病的風險。國小胖童達64萬人 社交也受影響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張家崙醫師說,十大死因多項與肥胖有關,我國的慢性病相關醫療支出,每年高達兩百五十億元到五百億元,肥胖對於國人長期的危害甚至影響國力。他進一步指出,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數已達到64萬人,尤其男童每3人就有一人體重過重或肥胖,兒童時期肥胖,不但會增加罹患癌症以及各種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對骨骼、呼吸、內分泌系統,以及社交學習上也多有影響,同時也使成年時肥胖的危險增加。胖童血壓、三酸甘油脂易偏高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起「好食小子」體控示範計畫,並邀請全國南北共4所國小實施體控示範校園計畫,將蔬果彩虹579的觀念自校園帶入家庭並落實,共塑健康遠景,打造健康下一代。張家崙醫師說,肥胖學童的血壓、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尿酸及丙胺酸轉胺酶值等,以及肝功能異常狀況,皆較正常體重學童為高,而保護型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則較低;此外,肥胖兒童最常面臨的是脂肪囤積於肝臟問題,看起來和飲酒過量者的相同,且肥胖兒童的染色體和組織都可看到老化的痕跡。足量蔬果攝取 9成5學童不及格過去大家都只注意肥胖與三高的關係,然而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體重過重的兒童會增加成年後罹患胰臟癌、膀胱癌、口腔癌的風險;而年長一點的學童過重,則會增加罹患全癌症的風險,包括大腸癌、乳癌以及攝護腺癌等。因此張醫師也特別強調飲食的重要,尤其是足量蔬果的攝取,多吃蔬果不僅可以獲得各種不同的「植化素」,更可以提供身體對抗疾病的生物效應,不只具有抗癌效果,同時還可以減少許多文明病產生,包括痛風、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中風、肥胖、關節炎及老化等。而飲食教育從小紮根有賴校園及家庭的共同配合,根據查資料指出,國小學童高達94.7%每天吃不到5份蔬菜水果,顯見健康飲食教育需再加強。

每3男童就有1人過重 4要點助遠離肥胖

每3男童就有1人過重 4要點助遠離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學童過重及肥胖數飆升,調查指出國小男童每3人就有一人體重過重或肥胖,兒童時期肥胖,不但會增加罹患癌症以及各種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對骨骼、呼吸、內分泌以及社交學習上也多有影響,同時也使成年時肥胖的危險增加。營養師提供4要點,帶給學童及家長正確的飲食觀念。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張心怡指出,健康教育和一般教育一樣,關係到人們知識、態度和行為的改變。而營養教育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則是飲食文化中的核心角色,所以應該及時給予父母及學童適當的教育,幫助學童遠離肥胖、減少癌症及文明病罹患的風險。1) 兒童一日飲食攝食概念需具備/張心怡營養師說,孩子與父母都應有正確的營養知識與六大類食物份量攝取概念,尤其是蔬菜、水果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豐富的纖維,每日攝取量要足夠,還可幫助兒童維持健康體態。所以在為孩子準備三餐時,一定要注意攝食種類與份數的充足。2) 共廚共食享原味/父母和孩子一起下廚及用餐,除了可以發揮示範作用,亦有助於親子關係建立,然而,許多父母想以「原味食物」教育孩子如何吃得健康,不吃零食,還有只吃水煮蔬菜與肉類,減少調味等等,卻忽略了其實吃東西是一種享受,所以造成孩童認為健康就是不好吃的錯誤觀念,更時常在家長看不到的地方自行購買「美食」,其實聰明家長應該要學習的是帶著孩子一起瞭解天然食材,認識蔬菜在五顏六色下隱藏的不同營養,了解哪些加工食物有害健康,並提醒孩子避開過度加工品,3) 替換高油脂 技巧加點菜/張心怡提到,與孩子共廚還可以一起討論學習,用料理方式技巧性的替換掉高油脂、高熱量的攝取,並且增加蔬果入菜,既可享受美味,還可控制熱量。例如:主食類可在白米加雜糧(如五穀、糙米),增加纖維質;肉類選擇去皮瘦肉,減少脂肪攝取;蔬菜攝取可以半葷半素配菜,增加蔬菜攝取量;水果可作為兩餐之間點心,取代高糖精緻甜點;點心則先比較營養標示,選擇相對低糖、低油、低鹽的點心,如低糖優格。4) 以身作則不挑食/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食物,並且鼓勵嘗試新食物,父母應做好良好示範,攝取適量及均衡的食物。

50歲婦情緒不穩、大哭 原是更年期作祟

50歲婦情緒不穩、大哭 原是更年期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更年期是一般女性一生中必經的過程,常會出現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陰道萎縮、憂鬱等症狀,許多人會透過荷爾蒙療法來改善,然而醫師表示,只要增加鈣質攝取、適度戶外運動與日曬,就是改善更年期症狀的好方法。50歲的王媽媽常因為燥熱、失眠、情緒不穩而與家人吵架,家人都以為是因為空巢期導致,然而時間流逝,情況卻都不見改善,且還發現她時常躲在無人處大哭,甚至一整天都提不起勁做事。家人懷疑是憂鬱症而帶她至精神科就醫,醫師問診後發現,她還有月經不規則及盜汗的現象,經由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更年期作祟。失眠、憂鬱都是更年期症狀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部梁玉玲醫師表示,更年期是女性生命發展的自然階段。卵巢從定期的排卵轉變為不定期的排卵,而卵巢分泌的性荷爾蒙開始逐漸減少,包括雌激素、黃體素、雄激素等。也因此,有些女性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現象,如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陰道萎縮、憂鬱等稱之為更年期的症狀。綜合前述,如何認識更年期,進而改善更年期症狀,成為近代婦女保健的重要議題。更年期在先 停經在後生理性停經大約發生在年紀45~55歲左右,一般而言,在停經之前的兩、三年月經就會開始不規則。而從最後一次月經算起,一年以上不再有月經,即可稱為停經。一般症狀有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通常有18%的更年期婦女沒有症狀或一年內症狀消失,56%的人症狀會持續1~5年,更有26%的人症狀可持續5年以上。多吃小魚乾、加強日曬梁玉玲醫師表示,想改善更年症狀,要先從改變生活型態做起,例如增加鈣質攝取,多吃牛奶、小魚乾、豆類食品及深色蔬菜等,如有需要,可再依醫師指示服用鈣片。而煙、酒或碳酸飲料會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適度的戶外運動與日曬,選擇適合自己運動或參加運動團體,一方面較能持之以為恆,同時也能拓展人際關係。雖然更年期服用荷爾蒙會有一些立竿見影的成效及可預期的效益,但長期服用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健康上考量,況且並非每個人的體質皆適合採用荷爾蒙療法。建議及早至婦產科門診就醫,且搭配適當的檢查和經驗性療法,才是改善更年期症狀最根本的方法。

久坐族腰部受難 當心慢性下背痛

久坐族腰部受難 當心慢性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腰酸背痛不僅影響工作品質、導致睡眠困難,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功能,醫師表示,下背痛是病人來醫院診間治療常見的症狀,大多是維持不當姿勢,如久坐但下背處無靠墊或粗重工作後造成下背肌肉關節系統急性發炎,引起疼痛。下背痛持績超過3個月  即為慢性部立南投醫院神經外科葉國球醫師說,急性下背痛可以藥物治療併休息數日即可改善症狀。部份病人的下背痛斷續的復發,藥物治療時症狀改善,但停藥時下背持績疼痛,此類病人如症狀超過三個月,即稱為慢性下背痛。慢性下背痛需考慮某些較特殊的狀,如腰椎椎間盤退化引起的疼痛等,腰椎椎間盤疼痛是因退化,造成含水量減少、彈性變差,一旦增加其壓力(如搬重),即造成椎間盤疼痛;病人會感覺下背部深層疼痛,身體往前傾前更加明顯。而目前的治療方式,葉醫師提到,椎間盤疼痛治療上可用藥物治療,並同時合併復建,以增加療效。也可考慮燒灼術,屬微創手術,傷口較小、復元快。

大翻白眼好幾圈!專家教你對付職場3種假掰人

大翻白眼好幾圈!專家教你對付職場3種假掰人

假掰同事1)愛PO文裝可憐,自怨自艾博取同情黨部金句/日久見人心,妖孽有天收琪琪的臉書頁面堪稱是最強「火種」,因為許多女人一看到就會馬上滿肚子火。比方某天感冒請假在家,琪琪也不好好休息,硬是上傳了一張皺眉嘟嘴的濃妝照,搭配「感冒好不舒服,一個人在家好孤單,誰想來陪我?」的文字,讓女性朋友翻白眼、男性卻像蒼蠅見到屎似的紛紛報名要陪她。有天琪琪的臉書無預警關閉了,原來有兩位「報名者」為了她爭風吃醋而大打出手,其中一個還跑去琪琪臉書上指控她拗了好幾個名牌包,要她還錢,逼得琪琪避不見面,處處留情的下場反而搞死自己,那些平時看她不順眼的人,倒是覺得出了一口氣。達人祕技/喜歡裝可憐的人,通常都是為了贏取讚美或認同,這種人最好還是離他們遠點,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的假掰到底是無心還是城府深。假掰同事2)明明不胖,卻說自己該減肥黨部金句/對付職場假掰人,千萬不要著了他的道!期待已久的公司聚餐終於到了,當天大家約好吃燒肉,一坐定位每個人開始瘋狂吃肉,唯有婷婷完全不碰烤肉,只吃沙拉。主管關心她怎麼不吃,婷婷回答:「我最近胖了0.8公斤,該減肥了~」此話一出,其他女同事幾乎都想捏碎玻璃杯,因為婷婷是公司裡最瘦的女生,搞得一付其他人很不知羞恥,胖成這樣還狂吃。傻大姐主管還說:「哪會啊!妳超瘦的!」婷婷又說:「我很胖啦!好羨慕你喔!身材好勻稱。」讓在座女同事白眼幾乎都要翻到後腦勺。只要是女人都知道,一旦有人講這種話,根本就不是真心覺得自己胖,只是想聽到「你明明很瘦」的恭維。達人祕技/既然這種人這麼做作,何必稱他的心如他的意呢?雖然別順著話吹捧她,但也不必故意說他真的好胖,你其實可以說「為了幫你減肥成功,你的份我來吃。」一來沒讓他聽到想聽的話,二來又可以無傷大雅婊他一下,心情總比只能翻白眼舒坦多了!假掰同事行徑3)明明老大不小,拍照還要裝可愛黨部金句/缺乏自信才要裝可愛,給她信心當做日行一善。大家私底下給公司的會計小姐取了「中古蘿莉」的綽號,因為她明明年過50歲,還熱愛穿超夢幻的蓬蓬裙,配上綴滿蕾絲的白襪,可是臉上的歲月痕跡讓她整個人看起就像個歷經風霜的娃娃。而且每次拍照時,她都會盡其所能的嘟嘴裝可愛,甚至用修圖軟體把自己修得毫無瑕疵,再上傳到臉書上。有好幾個同事覺得很不爽,認為中古蘿莉都故意挑其他人眼歪嘴斜的照片上傳,這時有個人跳出來說:「算了吧,她再怎麼修,還是比你們老啊~」大家想想也對,中古蘿莉是辦公室裡最年長的女同事,看到其他人青春的肉體,難免會有矮人一截的感覺,想要藉由裝可愛證明自己並不老,也是很正常的事。達人祕技/愛裝可愛的人乍看「表演慾」很強,事實上是很沒自信的,所以才需要這些外在的招式強化信心,代表她的潛意識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真的不是惡意要討人厭。既然你都知道他是擁有著一顆玻璃心,反正他裝可愛也沒礙到誰,頂多有礙觀瞻而已,那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別刻意去打擊他的信心。(本文摘自/上班這黨事/人類智庫出版)

抗老、釋放壓力 16個午睡好處

抗老、釋放壓力 16個午睡好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知道讓自己睡足合理的時間,並且讓身體睡到自然醒有多麼困難。有時,似乎這就是不太可能。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睡眠,你可以用寧靜、美好、恢復體力的小睡來補足。在你忙碌的一天當中,我想不出有什麼比睡覺更放鬆、更奢侈、更自我撫慰的方法。我幾乎每天都會擠出一點時間小睡一下(或至少躺下來)。這能幫助我當個更好的母親、妻子、治療師,以及身為人的存在。拉上窗簾之後,我在眼睛上放一塊布,放開所有的壓力,把自己關機20到30分鐘。根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精神科兼任助理教授暨《你今天小睡了嗎?》(Take a Nap! Change Your Life )作者莎拉‧ 梅德尼克的說法,小睡擁有許多已經科學證實的優點:1)提振心情。2)刺激創造力。3)使記憶力敏銳。4)減少壓力。5)提高警覺。6)加速動作表現。7)降低糖尿病、心臟病發與中風的風險。8)幫助你減輕體重。9)增強你的性生活。10)增進你的知覺、精力、動作技能和準確性。11)增進你決策判斷的能力。12)縮減你對高油、高糖食物的渴望。13)減低你對咖啡因和其他刺激物的需要。14)增進身體使皮膚和組織再生的能力。15)提高抗老化生長激素的濃度。16)讓你的外表保持年輕。真的很神奇,是吧?在其他的文化裡,小睡被視為上班的常態;然而在美國,小睡一會兒,不知怎麼地成為「像個孩子」的同義詞。但請從這週開始,找一、兩天打個盹。沒有什麼是最完美的時間,只要選擇你方便的時候,並且配合你的精神好壞。有些先進的工作場所備有安靜的房間,讓你可以躲進那兒瞇個15分鐘。如果你的工作場所沒有這種地方、但附近相當安全,你也可以到車子裡或在公園鋪個毯子打盹幾分鐘。如果週間小睡對你而言真的太過荒唐,那就從現在開始堅持在週末小睡,而且六、日兩天都要。倘若你有小孩,就能有絕佳的安排:跟你的孩子一起好好地睡個怡人的小覺,你們全都會愛上它的,而且因摟抱促發的催產素,會讓你們都得到極大的樂趣。(本文摘自/疼痛是你最好的心理醫生:好萊塢明星都風靡的正念自癒法/天下雜誌出版)

節食、不吃澱粉 小心復胖來的快

節食、不吃澱粉 小心復胖來的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報導)對於愛美的女性而言,能將衣物穿的合身好看,是件夢寐以求的事,因此,許多女性會以拒絕吃澱粉類食物,或是瘋狂地節食的方式來求的好身材,但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僅把自己弄得體弱多病、昏昏沉沉外,還可能會引發貧血、復胖等情形,而知名部落客老虎狗對此就有深刻的體驗。胡亂節食易復胖 了解自我體質有助減重「不吃澱粉、節食,雖然有助於快速達到減重效果,但復胖的機率卻是百分之百!」過去老虎狗也曾經試過這種減肥方式,但幾天後體重就暴增回來。直到參加瘦身講座後才了解,當脂肪變為深層,囤積在腰、臀部、大腿就可能會造成局部肥胖,所以,在減肥前得先了解自己的體質類型才是。至於要怎麼了解自己的體質,講座現場張長生藥師說,一般來說可分為肥人痰濕、油膩停聚、宿便堆積以及綜合體質4種。第一肥人痰濕,因體內含有濕氣,較易伴隨水腫;第二油膩停聚,雖然看起來不胖,但體脂肪卻高;第三宿便堆積,纖維攝取過少,容易有腹脹、便秘等情形產生;第四綜合體質,體內代謝循環不佳,易有局部水腫、多汗虛胖、老化速度加快以及容易感到疲勞等,還伴隨前面三種體質的症狀。亂吃減肥產品 傷財又傷身其實,現代的人在減肥過程中,除了控制飲食跟運動,還會借助一些減肥產品來加持減肥效果,然而,在這些產品中通常加了番瀉葉、蘆薈素及藤黃果等。雖然都屬天然藥材,但其實食用過多很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三種藥材都具有腹瀉的藥性,很容易造成腹瀉、脫水等現象。張長生藥師建議想要改善體質,可利用中藥「防己黃耆湯」來調養身體,因含有防己、黃耆、白朮、甘草、人參等天然中藥材,如防己、黃耆可協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改善腎臟活力;白朮、人參、甘草可健胃整腸;郁李仁是植物種子,可以潤滑腸道,將腸胃中可能的廢物與毒素排出,改善糞便排泄順暢性,多管齊下,瘦身路上才能健康無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