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女性較易中風!國健署:7招有效預防

女性較易中風!國健署:7招有效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3位,相較於男性,女性中風的風險較高,罹患中風之死亡率較高,中風所導致的認知功能傷害也較嚴重,中風後有更高的憂鬱與住院的風險;另女性與懷孕相關的糖尿病、子癲前症、使用賀爾蒙避孕藥物、更年期的賀爾蒙補充治療等,亦會增加女性中風的風險。國健署邱淑媞署長呼籲民眾,只要把握以下7招,就能夠降低罹患中風之風險。1) 健康飲食/三餐定時、少吃零嘴,多喝白開水來取代含糖飲料,飲食上可多選用蔬菜、糙米、全穀雜糧,堅果、少油、少鹽、少糖,減少高飽和脂肪食物,避免攝食過度加工或精緻食品,烹調則建議以蒸、煮、川燙代替油炸。挑選低鈉飲食,助控制血壓,拒反式脂肪、動物脂肪,以天然植物油代替。2) 規律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伸展操、做家事、陪小孩玩、跳舞、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不嫌晚,可以從每天運動 15 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多動多流汗,對身體健康益處多。3) 控制體重/建議成人要維持BMI 18.5~24的健康體位;另在代謝症候群防治上,成年男生腰圍不超過90公分,成年女生腰圍不超過80公分,遠離肥胖,以降低發生腦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風險。4) 無菸害生活/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鼓勵吸菸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現在國民健康署提供二代戒菸服務,使戒菸不再是難事,只要下定決心戒菸、拒菸以及避免親友暴露到二手菸的危害,就是重拾健康的開始。5) 紓解壓力/學習情緒管理,並安排閱讀或旅行等休閒活動,如有情緒不適問題,除可求助專業醫師外,也可找家人、朋友傾訴心事或主動尋求支持性團體協助。6) 定期健康檢查/善加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內容包括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檢查,以及早發現身體異常,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遠離疾病威脅。7) 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有三高問題且正在服藥的民眾,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以外,應該要遵照醫師指示定期服藥及回診,與醫師討論三高控制數值,以降低罹患中風的風險。 

睡飽了還累!當心是6種疾病在搞鬼

睡飽了還累!當心是6種疾病在搞鬼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能夠睡到自然醒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不過怎麼會睡飽依舊哈欠連天?正常來說,疲憊多數是因為睡眠不足導致,但若調整後還是精神不濟,恐怕就不是「睡飽」能處理,當心是以下6類型疾病在搞鬼!1)慢性疲勞症候群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一旦持續或斷斷續續疲勞長達6 個月以上,經過充足睡眠及休息後,依舊提不起勁還無法找到答案,很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這令人相當不解的疾病,可會迅速造成強烈疲累,導致無法正常活動,且可能伴有頭痛、肌肉關節痛、虛弱及淋巴結疼痛。2)貧血不只如此,長期疲勞找不出原因,還可能是貧血造成;這是因為人體中把氧氣從肺部送到組織及細胞的紅血球減少,容易讓人感到疲倦及無力。而最常見也最容易讓人聯想的莫過於「睡眠呼吸中止」影響,如有睡眠干擾的問題,不管經過多長時間的休息,起床後都還會感覺疲憊。3)甲狀腺疾病此外,本身患有甲狀腺疾病者,會明顯感到肌肉疲勞,特別是大腿最為明顯。4)糖尿病如長期勞累又伴隨口渴、頻尿、飢餓等,恐是罹患糖尿病。5)憂鬱症另,憂鬱症患者會因為睡眠及進食模式改變,導致記憶和集中力有問題,也是影響睡眠的原因之一。6)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後一項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雖此疾病症狀與其他病例相似又不易發現,但若時常無精打采、食慾不振加上關節疼痛,應及早尋求風濕病醫師求助。而除了利用藥物減輕病痛外,運動健身絕對是降低困擾的不二法門!建議選擇適當的運動改善,如游泳、瑜珈、體操和太極拳,另外也可以利用按摩、針灸、泡溫泉等自我放鬆的活動輔助,但盡量以不增加疾病風險為原則。 

4招強化身體軸心 養成易瘦體質

4招強化身體軸心 養成易瘦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初學者準備進行下肢肌力訓練之前,我還會特別強調這幾個重點:1)充足的熱身。2)活化核心與臀部重要肌群。3)正確的動作步驟。4)運動後的伸展。熱身做足是啟動燃脂的第一步熱身有助提升我們身體的溫度,活化神經系統、增加組織彈性,提升反應能力,並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不過,並不建議在運動前從事過於強烈的靜態伸展,這反而會削弱神經反射、短暫破壞肌肉肌腱系統的黏滯性,使肌力短暫下降、增加傷害的風險。一般而言,運動前做做動態伸展或是慢跑5~10分鐘讓心跳和呼吸速率微微增加、皮膚輕微冒汗,達到促進循環的目的也就可以了。核心與臀部肌群先活化許多人在沒有運動習慣的情況下或是因為受傷,讓疼痛抑制了應該收縮的肌肉,這時如果直接進行強度較高的運動訓練,可能會先運用到較表層、較大塊的肌群,反而容易對我們的脊椎或其他下肢關節產生剪力、無法提供適當的保護。因此在運動之前,建議大家要先喚醒腹部核心與臀部的肌肉,動作時就能預先保護脊椎與骨盆,還能增加運動時力學傳遞的效率,讓較多肌肉同時收縮、燃燒更多熱量!正確的動作步驟與姿勢正確的動作步驟與姿勢同時代表了正確的肌肉收縮順序,尤其在下肢的許多運動設計裡,都強調脊椎必須維持在正中央的位置,並且要優先啟動髖關節,才能避免脊椎承受過多的負荷而受傷。正確的姿勢也能減少不必要的代償動作,讓下肢所有的肌肉與關節平均分攤身體重量,動作就能更流暢、更省力。假如是集中在某一關節或是肌肉用力,長時間累積,則會產生慢性傷害。如何知道姿勢夠不夠標準呢?剛開始練習徒手肌力訓練的同時,最好能在鏡子前進行,透過視覺的回饋慢慢修正自己的動作。另外,書中所有動作都可以藉由角度的調整、重心的變化、改變支撐面積(如雙腳、單腳的變換)或是增加跳躍,增加難度或是變得較簡單。因此過程中只要有不適或困難時,就請回到較簡單的動作變化;當動作對你已不再具有任何挑戰了,就必須往難度更高的變化挑戰。運動後要伸展運動過後的肌肉經過一段時間收縮,容易產生緊繃;如果動作比較劇烈或是超過肌肉負荷時,甚至還會有發炎或微小撕裂傷的情況。加上要是缺乏規律性的伸展,結締組織內的成分便會逐漸改變,水分慢慢減少、失去應有的柔軟度。長時間累積會造成肌肉、結締組織縮短、鈣化或沾黏,活動時的角度因此受限,造成其他關節不舒服及代償。建議大家在緩和運動後增加被動式靜態伸展來延展肌肉,肌肉就能恢復原有的彈性與柔軟度,線條也會更修長。 (本文摘自/步驟練肌力,蹲出翹翹臀/瑞麗美人出版)

驚!20歲男大生 跑步測體適能竟猝死

驚!20歲男大生 跑步測體適能竟猝死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目前已進入秋冬交替季節,早晚的溫差較大,為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做好保暖工作之外,民眾應定期做健康檢查,因為猝死案例的發生已不再是老人家的專利。在中國有一名20歲男大學生,在測體適能的過程中突然倒地,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據目擊者稱,此學生是在測試1000公尺的過程中,突然暈倒在地的,當時已跑到700公尺左右,倒地後出現抽搐症狀。據了解,為了防止學生出現突發狀況,學校安排了醫師進行值班。發現學生出現倒地抽搐症狀後,值班醫生迅速對學生實施了胸外心臟按壓,但學生已經失去意識,也沒有了脈搏和呼吸。當地醫師解釋,在運動中發生的猝死,最常見的是因為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導致的心因性猝死,指在沒有其他明顯原因下,因心臟血管系統問題,突然意識喪失並在一小時內非預期性的死亡。噁心、胸悶、容易喘 3大警訊恐猝死相對於長者來說,年輕人往往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了解,反而容易發生類似的悲劇,然而心血管疾病又是造成猝死的高危險因子,對此,國健署曾提出三項心臟病的徵兆,讓民眾能及早注意到身體發出的警訊,如有以下狀況,盡速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1)心絞痛/胸悶,範圍約半個手掌,位置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2)心律不整/心臟蹦蹦跳,容易喘、耐力變差,若為心房顫動,中風機率高達常人的五倍。3)心血管過於狹窄/吃飽飯後、生氣或有壓力時、季節轉換、運動過後,出現喘不過氣、心悸、持續幾分鐘以上的噁心和冒冷汗。 

研究:新衣化學物殘留 恐增罹癌風險

研究:新衣化學物殘留 恐增罹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嶄新漂亮的衣服,買回家能否直接穿?紡織印染的過程中會用到大量的化學物質,它們到底會造成怎麼樣的危害?瑞典最新研究發現,日常穿的衣物中存在大量化學物質殘留,其中一些有害物質可能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除了對皮膚造成刺激,嚴重則恐致癌。啥!運輸竟會造成化學物殘留研究人員檢測了60件衣服,初步分析發現,這些衣服中含有數以千計的化學物質,約有百種化學物質成分被初步識別,其中,有些物質並非來自於生產者,而可能是由運輸過程導致的化學物質殘留。瑞典分析化學博士焦萬娜․盧翁戈表示,與這些化學物質的接觸會增加罹患接觸性皮膚炎的風險。根據這些化學物質的出現率、數量、毒性以及滲入皮膚的難易程度,研究者選定了4組物質進行進一步分析。以聚酯纖維衣物中殘留最多的化學物質為喹啉(quinolines)和芳香胺(aromatic amines),其中芳香胺因具有致癌性,是一種被禁用的化學染料,苯并噻唑則具有中等毒性,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棉質衣物中殘留最多的化學物質為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s),具有急性毒性,會刺激眼睛和皮膚,並輕度危害水質,就連有機的棉織品衣服中也有殘留。美皮膚專家:新衣先洗再穿根據華爾街日報曾報導,不管要給大人、小孩穿的新買衣服,最好都要下水洗過至少1次再穿,因此美國專門研究接觸性皮膚炎的教授貝爾西多建議,新買回家的衣服放到洗衣機洗兩次,有時候只用清水洗,並不加洗衣劑。他指出,蝨子會在布料停留,他就曾遇過患者因為試穿衣服而感染的案例,某些傳染疾病也會透過衣服布料而傳染,他曾碰過的病例是疥瘡。另外,布料常有染料、甲醛樹脂等殘留,而這些物質都屬於過敏原,因此新衣一定要先下水洗過再穿。

餐餐吃水果減肥 小心越來越胖

餐餐吃水果減肥 小心越來越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素食主義者」是指完全不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人,同樣道理,「水果主義者」則是指把水果當三餐吃、幾乎不攝取其他營養的人。我身邊也有不少水果主義者。很多老年人習慣在飯後來盤水果,飯後不吃水果就全身不對勁。我認為這和他們的兒時經驗有關係,水果在戰後是很難吃到的高級食品,因此老年人通常都有「吃水果有益健康」、「水果富含維生素C」、「吃水果好處多多」等觀念。果糖是導致卡路里超標的兇手之一然而,日本人普遍缺乏的營養素並非維生素C,而是鈣質。我並不是說吃水果不好,水果也有很多好處,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水果中的大量膳食纖維還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人體吃飽飯後血糖會急速上升,就這一點而言,飯後吃水果的習慣其實也並非空穴來風。然而,水果當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考慮到人體一天的卡路里需求量,一天吃多種水果將可能導致卡路里過高。一天吃一次飯後水果就夠了。蘋果、梨子、葡萄柚等一天以一個為限,柳橙、橘子、奇異果則最多吃兩個,香蕉則以兩根為佳。三餐只吃水果不吃正餐對身體有害無益。(本文摘自/下半身,決定你的下半生/平安文化出版)

女被笑胸部像「蜜蜂螫」 婚前隆乳罩杯3級跳

女被笑胸部像「蜜蜂螫」 婚前隆乳罩杯3級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結婚不僅是終生大事,也是新人終於能夠以最美姿態出場時刻;而為了能塞進漂亮婚紗,不少女性都會在婚前一年實施減重計畫。不只如此,為了讓胸前的事業線能夠長到「太平洋」,一層層水餃墊當然也是必備單品,但效果總是不盡理想,而讓不少女性紛紛投向隆乳手術的懷抱。出血體質、乳癌患者 不宜接受手術一名26歲女子,由於先天乳房發育不完全,從小就受到朋友嘲笑,飛機場、平底鍋只要是關於平胸形容詞,幾乎全部都聽過;甚至某日與朋友泡溫泉時,被開玩笑說胸部根本是「被蜜蜂螫過」般,讓她相當受傷。而因預計明年步入禮堂,不想再含淚穿著「有點用」的魔術胸罩、塞上一層又一層的水餃墊;決定進行隆乳手術,讓罩杯升級!雖然常見的墊子、標榜能「集中托高」的胸罩相當方便,不過效果卻常讓人失望,不是看起來不自然,就是擠到滿頭大汗,輕輕一動又再度位移!因此不少人都會選擇隆乳手術來改造一番。而女子在專業醫師診斷過後,進行水滴形隆乳手術,原本不到A罩杯的大小就直接跳了3等級,搖身一變成為D-cup,令她相當滿意!術後勿吃中藥 以免胸部腫脹不適對此,整型外科醫師陳淑賢表示,其實進行隆乳手術也要看本身體質,若骨架小、脂肪少的瘦小女生是很難駕馭大胸部,因此在選擇療程上也要依照自己特質篩選;如屬於易出血體質、精神狀況不穩、未治癒之乳癌患者、孕婦和哺乳期女性都不可進行手術。此外,手術後2周內也不宜進行劇烈奔跑、重訓及游泳,洗澡則改以淋浴為佳。而因為中藥具有行氣活血作用,術後也不可採取中藥進補,以免造成胸部腫脹、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等不適。  

冷風空汙雙重襲擊 秋冬肌膚傷害多2成

冷風空汙雙重襲擊 秋冬肌膚傷害多2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秋冬保養真是不可掉以輕心!不只因為天氣乾冷,導致皮膚乾癢、脫屑等問題,連我們接觸的空氣都是膚質殺手!由於秋冬季節會受到東北季風吹拂,讓境外汙染物入侵加劇PM2.5細懸浮微粒,而過去大家以為這只會造成呼吸道功能損傷,其實這正是破壞肌膚保護因子的頭號敵人。吸附有毒微粒 眼周、兩頰易乾裂所謂的PM2.5是指大氣中的超細懸浮顆粒物,其多來自工廠、交通工具及機器設備的排放、燃燒黑煙及二手菸汙染;而當這些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有機碳化合物受到日照後,就會產生硫酸鹽、硝酸鹽等有毒微粒,形成二次汙染;一旦吸附到人體肌膚,很可能引起發炎反應造成皮脂膜、肌膚保濕功能受損。對此,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其實一年四季都會受到PM2.5的傷害,而秋冬季節因為氣候變遷,加上人體肌膚的油脂和水份分泌少,因此會比夏季多出2成傷害;最常出現問題的地方為眼周、兩頰及額頭等皮脂較少處,容易造成脫屑、乾裂等情況。照護肌膚3原則:防曬、清潔、保濕然而若長時間在戶外時間、接觸多髒空氣又沒有加強保養,很可能使皮脂膜受傷,導致肌膚保濕及防禦功能下降,此時再使用非肌膚自然酸鹼值的產品保濕,只會增加刺激、加重問題,接著很可能就造成敏感性肌膚、色素沉澱及加速皮膚老化等現象。因此趙昭明醫師說,最好的方法應是掌握防曬、清潔、保濕三原則,尤其是敏感性肌膚及膚質本身較乾者,更要注意PM2.5的傷害;而冬季選擇保濕產品也要將保濕、pH值屬弱酸性為首選,接著是選擇偏油性及無添加防腐劑。他提醒,唯有回歸皮脂膜健康、加強肌膚保濕,才能降低空汙對肌膚的傷害。  

多運動、維持社交 5撇步預防失智症上門

多運動、維持社交 5撇步預防失智症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近日有報導指出,有午睡習慣者,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然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孫瑜醫師表示,午睡可能反映夜間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但若長期使用白天補眠,容易造成惡性循環、社交下降,因此她建議民眾,維持白天的活動量,多動腦、多運動、多社交,並採地中海飲食,以預防失智症找上門。1) 多動腦/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可降低5成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多閱讀報章雜誌、寫作、打麻將、規劃旅遊等。民眾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增強腦細胞間有效的神經鍵結,並儲備大腦認知功能。2) 多運動/每週規律地從事2~3次以上的運動,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等,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3) 採地中海型飲食/地中海飲食被證實可降低7成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建議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之魚類,並且不建議喝酒。4) 多社會互動/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4成罹患失智症之相對風險,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之風險。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則增加2倍以上。5) 維持健康體重/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介於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失智風險亦提高。因此建議,避免肥胖、過重或過瘦,維持健康體位為佳。此外,研究顯示,三高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建議調整飲食、運動,以維持正常血壓、血糖及膽固醇。嚴重的頭部外傷也是阿茲海默的危險因子之一,風險是一般人的4 倍以上,建議騎單車或機車時應戴安全帽,並避免其他頭部受傷之機會。提醒民眾,抽菸及罹患憂鬱症,都會使罹患阿茲海默症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因此建議民眾,應適時紓壓,並立即戒菸,以預防失智症上身。

眩暈反覆發作 中藥調理一個月改善

眩暈反覆發作 中藥調理一個月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蠟燭兩頭燒是現代人很普遍的生活型態,眩暈也就成為門診常見的主訴。醫師指出,眩暈已非樂齡族的專利,門診中越來越常出現的學生族群,還有血壓血脂偏高的年輕人,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的上班族,生活步調都硬生生被眩暈打亂,顯示其威力不容小觑。若透過中藥調理配合規律作息,將有助改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林欣瑩醫師指出,門診中接觸的眩暈多屬良性,只要休息足夠,就會自行痊癒。但令人困擾的是,眩暈會反覆發作,進而影響睡眠引起焦慮。愛吃甜食、睡眠不足易誘發其實眩暈和情緒壓力、睡眠不足、過度疲勞、不當飲食息息相關。尤其腸胃不好的人,攝取較甜、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時,症狀會步步加重。另外,感冒階段或遭逢溫差大的季節,也將誘發眩暈。女性在月經來潮前症狀更是明顯。 林欣瑩表示,中醫處理眩暈脈絡分明,會針對起因,調配天麻鈎藤飲、溫膽湯、半下天麻白朮湯、苓桂朮甘湯、益氣聰明湯、歸脾湯、六味地黃丸等,進行平肝、袪風、清熱、化痰、溫化水飲、益氣、補血及滋陰。一般來說,經過半個月左右的調理,症狀可望減緩下來,約一個月後就不容易再發作,睡眠品質也獲得改善。合併麻木、意識障礙 當心是腦血管疾病他也提醒,中樞性眩暈的病變發生在腦部,有些人只是感覺頭昏,但不適現象會持續很久,較難自行緩解。罹患三高、心血管疾病、頸椎問題等慢性病的老人家,是這類病變的最大族群。值得注意的是,當肢體麻木或意識障礙一併現身時,可能是腦血管疾病或腦部腫瘤的表現,切不可掉以輕心,應迅速就醫詳查原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