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怦怦亂跳!心房顫動者 中風機率多5倍

怦怦亂跳!心房顫動者 中風機率多5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時序入秋,目前台灣共有約23萬名心房顫動患者,應小心防範中風危機。一名80歲的邱先生,幾年前再一次膀胱癌手術前評估時,意外發現患有心房顫動,心跳一分鐘只跳了47下,甚至最長時間有3秒鐘完全不動。他百思不解,怎麼心臟有問題,卻一點症狀都沒有,但事後回想,之前曾經因為走幾步路就頭暈、眼前一黑。他覺得自己雖然已高齡,但不菸不酒、每天運動,若因為心房顫動反而中風,那可真冤枉,因此積極接受抗血栓治療。不可輕忽!小血栓引致命危機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林立人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造成腦中風的重要危險因子。因為心房顫動時,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滯留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剝落,跟著血液流到腦部,就會引發腦中風,甚至死亡。而心房顫動如果未投藥及早預防,其中風機率將超過一般人5倍以上。持續服藥  降低中風發生率                                            所以,心房顫動患者需服用抗血栓藥物,降低血栓形成以預防中風。林立人指出,傳統抗凝血藥物,雖可有效降低中風的風險,但易與許多食物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例如常吃的深色蔬菜、花椰菜、大蒜,及中老年人常用的葡萄糖胺、銀杏、魚油等保健食品,都可能影響藥效,造成出血風險。因為擔心出血,導致國內心房顫動患者服用傳統藥物的比例偏低,可能因此身陷中風危機。林立人醫師進一步說,近年來有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不易與食物、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且有健保局條件式給付,提供心房顫動患者多的選擇;但須注意不適用於重度腎功能障礙及瓣膜性心臟病的病患。他也呼籲,心房顫動患者不要任意停藥或調整藥量,若發生出血事件應儘速回診,以免危及健康及生命。

男子果園遭蛇咬傷 手肘留青竹絲吻痕

男子果園遭蛇咬傷 手肘留青竹絲吻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別以為蛇類只會在夏季出沒!天氣漸漸轉涼,秋天已經悄悄到來,一名中年男子趁著天氣佳,到果園工作,一個沒注意卻遭蛇吻,幸在緊急送醫注射蛇毒血清後,已順利出院;醫師表示,據統計,十月份仍有相當比例的民眾遭蛇咬傷,外出或前往山區活動,千萬不可大意。蛇毒血清治療後無大礙林先生家中務農,一天想趁著早上時間天氣涼爽,又可避開蚊蟲咬傷的時間,前往果園巡視,過程中不時撥弄枝葉,忽然間感到右側手肘部位相當能痛,仔細一看,原來是遭一條赤尾青竹絲咬傷。當下手肘處紅腫、疼痛難耐,他立刻放下工作,立即前往部立南投醫院急診就診。醫師診視後,發現林先生手肘處有一明顯毒牙痕跡,確定是出血性毒蛇咬傷,立即給予林先生蛇毒血清注射治療。所幸,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林先生得以順利出院,無須立即進行相關清瘡手術。歷年十月 零星蛇咬傷事件民眾常誤以為蛇類較常出沒於夏季,但是根據國內統計,十月份仍有相當比例的蛇咬傷事件發生,民眾前往山區活動仍需多加留意。南投醫院急診黃士賓醫師表示,青竹絲喜歡棲息於樹枝上,頭呈三角,有一對大管牙,屬出血性蛇毒;若被咬傷,通常會在瘀傷紅腫當中,留下兩個明顯咬痕。幸林先生到診後,立即給予相對應血清治療,減輕蛇毒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而無發生憾事。

酒後嘔吐細菌從口入 竟害他得肺炎

酒後嘔吐細菌從口入 竟害他得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黃湯下肚後,先去廁所吐個三遍,再戰幾回!這是不只是應酬人的無奈,更是對身體一大考驗。這名60公斤男子,咳嗽長達2個月都沒改善,體重甚至掉了10多公斤;日前,他突然感到胸悶、呼吸困難,檢查發現禍首竟是2個月前喝的一杯酒!引發肺積水 抽出2千c.c膿液2個月前,男子與朋友聚會小酌後,不勝酒力的他沒多久就吐得唏哩嘩啦,回家感到頭暈、咳嗽、流鼻水,原以為只是感冒不太在意;不料,最近開始感到胸悶、嘔吐,連呼吸都有困難,甚至爆瘦10多公斤。送醫發現,原來是早已罹患肺炎,導致肺積水,才出現這些情況。經過5天治療後,醫師從男子體內抽出2000毫升的膿液,目前已無大礙。肺炎症狀似感冒 體重莫名掉要當心男子狂咳2個多月,竟然是因為一杯酒所致,連自己都不敢相信。醫師解釋,其實喝酒後嘔吐,很容易把嘔吐物裡面的細菌吸入肺部,造成長期咳嗽,最後咳出肺炎;如惡化將導致敗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後果,危及生命。而此症狀與感冒相似,但不同的是體重會莫名下降,應特別注意。 

玩手機不只傷眼 她還「滑」到胃痙攣

玩手機不只傷眼 她還「滑」到胃痙攣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對適孕年齡的女性來說,時常噁心、嘔吐似乎正預告新生命即將到來;但這跡象若長達半年恐怕就不是「喜訊」,而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一名36歲女子因長期頭暈目眩,以為是胃病纏身,沒想到竟然是太常「玩手機」惹禍,導致她的平衡中樞失調,引起胃痙攣。交感神經受到刺激 引發胃部不適據了解,女子每天都拿著手機「滑」不停,不管是在家休息、通勤時間都機不離手,導致她的平衡中樞失調,引起噁心、嘔吐及胃痙攣,才讓她「害喜」半年之久。醫師表示,若長時間噁心、嘔吐,很可能引起胃食道粘膜撕裂,應儘速治療;不過病患發病的原因不在胃而是頸椎,必須到骨科就診才行!檢查發現,原來女子是因為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出現幽門擴約肌過度緊張、無力舒張,造成胃及十二指腸逆向蠕動,使膽汁回流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適。醫師說明,若長時間低頭玩手機,之後用力抬頭恐出現腦缺血,造成暈眩、想吐等情形。4大點預防胃痙攣現今因智慧手機引起的病例暴增,視力衰退、頸部受損,連胃痙攣都有可能!而所謂的胃痙攣,主要表現為腹痛及嘔吐,一旦出現症狀就要及時處理,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以下整理4點預防方法:1)規律飲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可採用少量多餐;盡量避免吃生冷、油膩、纖維過多等食物。2)細嚼慢嚥/吃飯時切忌狼吞虎嚥、暴飲暴食,應細嚼慢嚥,有助消化。3)擺脫脹氣/減少攝取咖啡、茶、酒等,並少吃易脹氣食物。4)保持愉悅/避免緊張、焦慮及憂鬱情緒,可降低風險。 

3原因情緒易失控 保持心靈平靜有訣竅

3原因情緒易失控 保持心靈平靜有訣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走在路上,一個陌生人撞到你卻沒有道歉,你會不會火冒三丈?回過頭一看,「是一位盲人」,那把火又瞬間消散得無影無蹤……曾經看過一段網路影片:一輛小客車無預警地衝入一個修車廠!修車廠的員工直覺地認定是仇家尋仇,紛紛手抄傢伙、橫眉豎目地逼近小客車……其中一位工人身先士卒,左手拿鐵棍,右手大力拉開駕駛座的車門......結果一位又瘦又小、滿臉驚恐的老奶奶,邁著發抖的雙腿爬出駕駛座,一邊說著:「我明明是要踩煞車啊!怎麼會踩成油門?!」最精彩的是在場所有修車工人的表情,從原本的「驚嚇、憤怒、甚至已經準備開扁」……在看到老奶奶的那一剎那,瞬間變成又好氣、又好笑!這樣快速的情緒轉變,雖然是由外境所引發,但外界的訊息進入眼睛、耳朵後,到頭來還是由「自己的大腦」決定情緒的收放。所以說,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有將情緒「收放自如」的能力!擁有這種能力,可以大幅縮短人生中受到情緒所困擾的時間,也能讓人能隨時保持心靈的平靜。但是,至少有三種原因,讓多數人彷彿喪失了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1)我們不相信自己擁有這種能力!對於自己有幫助的事情,卻壓根不願意相信,是人們不快樂、也不易改變的主因之一。2)即使知道自己擁有這種能力,情境來了也不想主動使用!這是最多人會發生的情況,心裡的OS常是:「他就是一個渾蛋啊!憑什麼是要我忍氣吞聲?」、「失戀難道不是一件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嗎?怎麼可能說不難過就不難過?」、「一想到飛機飛在這麼高的地方,一旦發生狀況想逃都沒處逃,怎麼可能不緊張呢?」3)知道自己擁有這種能力,也願意適時使用,只是尚未熟練!很多人會覺得,把情緒收回來,會不會太辛苦了呀?而且這樣憋著,會不會「內傷」呢?情緒越積越多,有一天爆發出來不是更可怕嗎?其實,有實際練習過的人都會發現,每次當你適時收回自己的情緒,你的感受將會是「我的脾氣更好了!」、「我的修養更上一層樓了!」,有人會因為自己的EQ更好了而內傷嗎?有人會因為自信心更上一層樓而不舒服嗎?重點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讓情緒收發自如,對自己、對對方、對事情本身,都是有好處的!何樂而不為呢?常騎車、開車的人,最有機會練習此一能力。下次當你碰到魯莽的駕駛人,用喇叭叭你、大燈閃你、故意超你的車的時候,試著把瞬間爆發而出的憤怒釋放掉看看。一次、兩次、三次、五次、幾十次、上百次之後,你可以觀察一下,除了對自己的修養、品格越來越有信心外,會不會出現其他的「副作用」呢?好好鍛鍊自己將情緒「收放自如」的本領吧!(本文摘自/心靈影像的力量/遠流出版)

食補不求人!枸杞、紅棗料理抗失眠、改善眼睛疲勞

食補不求人!枸杞、紅棗料理抗失眠、改善眼睛疲勞

1)枸杞(改善眼睛疲勞充血,增強體力)/枸杞可以緩和眼睛疲勞與足腰疼痛,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跟黃綠色蔬菜一樣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2)紅棗(治食慾不振、失眠、安神)/如俗話所說「一天吃三個紅棗不會變老」,紅棗有防止老化和美容的效果。豐富的鐵、鈣、鉀等礦物質,可安神改善失眠。3)白木耳(潤肺、滋潤肌膚、鎮咳)/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膠原蛋白,可以補充身體的水分。具有抗老化與美容養顏效果,傳說連楊貴妃也很愛吃。4)乾燥菊花(清目、解熱、安神)/因為能讓眼睛消除疲勞,特別推薦給一整天對著電腦的人。另外,睡前飲用菊花茶能放鬆身心,睡得更好。5)大薏仁(利尿、消水腫)/具利尿功效,因此可改善水腫,幫助排毒還能滋潤肌膚。也有防止痘子、黑斑和雀斑的抗老化功能。在家就能輕鬆食補1)黑白木耳沙拉(富含植物性膠原蛋白)/將泡水發過的乾燥黑木耳、白木耳和小黃瓜切絲,再加入雞胸肉絲,以日式美乃滋拌勻。2)雞翅紅棗膠原蛋白鍋/在鍋內放入雞翅、泡水發過的紅棗,加入醬油、砂糖、醋和水煮滾即可。3)大薏仁粥/大薏仁先泡水一晚,將泡過水的大薏仁和冷飯放到陶鍋裡燉煮。吃了對身體沒負擔。4)菊花茶(跟綠茶也很搭)/杯子裡飄著可愛的花朵,香氣四溢,是能讓身心放鬆的茶飲。5)蜂蜜漬枸杞(灑在優格上吃)/枸杞跟宮崎駿動畫《風之谷》中女主角吃的奇克果很像!感覺更有能量了呢。 (本文摘自/就是喜歡有活力的自己/遠流出版)

生理期量多到貧血 子宮肌腺瘤在搗亂

生理期量多到貧血 子宮肌腺瘤在搗亂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女性朋友注意!生理期量多、嚴重經痛,未必都是子宮肌瘤作祟,還可能是「子宮肌腺瘤」。就有一位40歲王小姐,在懷孕生子之後,每次生理期時總是劇痛不已、經血量過多且貧血頭暈。至醫院就診後發現王小姐罹患子宮肌腺瘤,經由醫師以子宮鏡部分肌腺瘤切除手術,並置入避孕器,手術後追蹤王小姐經痛減緩許多,經血量也明顯變少,大幅改善每個月不舒服的症狀。無法單獨切除   3原因導致肌腺瘤大千綜合醫院婦產科劉榮啟醫師表示,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瘤是不一樣的,肌瘤是呈現在子宮的局部位置而且有一膜網包覆著,可以完全切除;但肌腺瘤則是瀰漫性的散布在全子宮的每個角落,呈現點狀的肌內層變化,無法單獨完整切除。然而,目前對於子宮肌腺瘤發生的原因有許多說法及可能性,例如:1)胚胎發育時期,內膜混入肌肉層。2)月經倒流造成子宮內膜異位。3)因為剖腹產、流產手術、子宮手術或懷孕生產造成內膜侵入子宮肌肉層。無意再生產較適合   腹腔鏡切除杜絕後患劉榮啟醫師表示子宮肌腺瘤的治療方式需考慮病患的年齡、症狀及個人需求,而採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包含:使用止痛藥、止血藥、賀爾蒙或調經等方式來紓緩症狀,或是部分肌腺瘤切除手術及肌腺瘤切除減積手術。以及,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手術,此為根治肌腺瘤的治療方式,但僅限於年紀較長且已無生育計畫之女性,才適合接受此項治療。他也提醒,若女性民眾平時在生理期時有經痛、經血過多、腰酸背痛等問題,建議即早到婦產科接受檢查並治療。

對「症」下藥!經期腰痠、腹痛 不同穴位按摩

對「症」下藥!經期腰痠、腹痛 不同穴位按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每個月生理期的到來,對部分女性來說簡直是夢魘,除了情緒起伏嚴重,還經常伴隨討人厭的經痛,一整天下來不只做事情沒效率,還會影響到其他人;許多人會透過穴位按摩來改善不適症狀,然而作用卻不大,中醫師表示,經痛原因有很多,每個人不適的症狀也不同,找對方法才是緩解經期不適之道。經期不喝冰 平時也少吃寒涼性食物中醫師林沛賢表示,經痛有許多原因,例如:每次經痛必定會拉肚子,屬於脾虛型,平時飲食需要多注意,少吃冰冷食物並且多運動;若生理期比較容易腰痠者,則是腎虛型,就必須透過藥物治療,或是中醫針灸的方式才能改善;另一是肝氣鬱滯型,此類型女性經前症候群特別嚴重,若肝氣嚴重鬱滯的人,經常會出現小腹(肚臍下方)兩側疼痛的情形,平時應少吃冰冷、刺激性的食物,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情愉快。中醫師廖婉絨也指出,不只經期間要忌吃冰品、涼飲等生冷食物,日常生活也應避免食用寒涼性食物,包括西瓜、水梨、柚子、椰子水、橘子、香蕉、奇異果等寒性食物;及蕃茄、香瓜、白蘿蔔、苦瓜、黃瓜、絲瓜、冬瓜、空心菜、芹菜、萵苣、芥菜等涼性食物,如欲食用建議涼性蔬菜需加熱,或添加薑絲、蔥、蒜等辛香料,去除食物的涼性後再食用。平時充足睡眠 經期熱敷、穴位按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楊紓怡則建議,女性平時若有經痛困擾,除了應多喝水、多休息,保持睡眠充足外,還可利用毛巾熱敷,另穴位按摩,除民眾熟知的關元、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能舒緩期不適外,針對不同症狀,也有其相對應的穴位來幫助改善:1) 腰痠/可按摩位於脊椎旁兩指寬度,與肋骨下緣相平行的腎俞穴,能補益腎氣,治療腰痠。2) 腹痛/可按壓氣海穴、關元穴等,分別在肚臍正下方兩根手指和四根手指的位置,可減緩經期帶來的腹痛,平時多加按摩,對腸胃不通的人,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醫師提醒,雖然紓緩經痛的方法很多,但如果都無法舒緩經痛情形的話,還是應找醫師診斷治療,才能對症下藥。

防治見效!台南登革熱日增219例 疫情趨緩

防治見效!台南登革熱日增219例 疫情趨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趨緩!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10月4日單日全國新增289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中台南市新增219例、高雄市新增63例,累計病例達20530例;台南市新增病例較上週同期減少25例,高雄市增加5例,疫情有延緩趨勢,然而疾管署也強調,目前仍有61人於加護病房治療中。此波疫情康復率84.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台南市過去一週平均確診病例數連續呈現下降趨勢,高雄市過去一週的平均確診病例數仍微幅上升。初步防治已見成效,但現已進入往年疫情流行高峰期,呼籲民眾仍務必保持警覺,澈底作好清除孳生源工作,以確保防疫成果。自入夏以來,全國登革熱本土病例已達20530例,其中台南市佔17497例、高雄市佔2699例、屏東縣佔83例,其餘縣市均為移入之散發疫情。昨日同時新增1例疑似登革熱死亡個案,目前累計死亡人數為56人,還有56例疑似死亡病例待審;全國仍有61人於加護病房治療中。此波疫情有17340確診病患康復,康復率達84.5%。發現疑似症狀 應立即就醫指揮中心提醒,清除病媒孳生源才是防治登革熱最根本的方法,民眾應主動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並定期巡查,以降低感染風險。民眾一旦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如經確診感染登革熱,務必遵從醫師指示服藥、多補充水分,儘量在家休息,並做好防蚊措施。

減輕登革熱症狀 中醫針灸來幫忙

減輕登革熱症狀 中醫針灸來幫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登革熱是一個古老的疾病,過去稱為「天狗熱」。古人只知道登革熱會傳染,並不知道登革熱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因此,將登革熱歸屬瘟疫一類的疾病。而瘟疫屬於中醫溫病的範疇,中醫師說,溫病中具有明顯傳染性與流行性的疾病即稱為瘟疫,而登革熱即是瘟疫的類型。 南市醫中醫部蘇守毅醫師指出,中醫認為溫病發病的過程,會經過衛氣營血四個階段,由外而內,愈見嚴重。而登革熱是由蚊蟲直接咬傷破皮而入,常常被認為病邪直入營血,所以一發病就非常嚴重。登革熱是屬於熱毒引起的疾病,常見身大熱、頭痛嚴重、目昏口乾、骨節疼或吐或瀉、皮膚發疹等症狀。 中藥搭配針灸   縮短登革熱病程過去治療登革熱,常常使用清營湯,犀角地黃湯或清瘟敗毒散做為治療,但這些藥方都含有犀牛角的成分,犀牛目前已列入保育類的動物,現今已不再使用。目前登革熱治療,仍是以清熱解毒藥物為主,但會拖延些許時日。 蘇守毅醫師指出,南市醫中醫團隊的醫師,首先加入針灸治療應用,治療的穴位包括百會、上星、通天、印堂、肩腧、曲池、外關、合谷、足三里、陰陵泉、崑崙、跗陽等,加速病況的改善。臨床治療從9月10日至9月30日止,共治療24例登革熱病患,共有20位成功治癒,包含其中2例重症病患。 他也提到,發燒48小時內的病人一日2次針灸,病情會改善許多,治療上通常會建議針灸4次比較保險。若屬拖延多日的病人,就可能需要加強針灸次數;如果症狀嚴重出現溶血症狀,仍是建議西醫住院治療,再會診中醫一同治療比較安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