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空汙加速肌膚乾燥、老化 加強保濕為首要

空汙加速肌膚乾燥、老化 加強保濕為首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你討厭台北的理由也是交通嗎?那麼,接下來的事恐怕會讓你更不悅!原來繁雜的交通環境不只造成停車困難、浪費時間,還會讓皮膚變差、加速老化!皮膚科醫師表示,許多人感覺空氣差時只會注意呼吸道問題而戴口罩、足不出戶,但事實上這些細懸浮微粒因為顆粒小、穿透性高,一般口罩和衣物根本無法有效杜絕空汙對皮脂膜的傷害,加強保濕才是解決之道!溫度降1度 皮脂分泌減少10%「台北不是我的家!」一名24歲的女性上班族,自從北上工作後,每天都要走15分鐘的路程去搭乘大眾交通,而台北的髒空氣卻讓她3年下來痛苦不已;只要出門就會感覺眼睛周圍疼痛、搔癢。近日進入秋冬時節,更使症狀加劇、讓她苦不堪言,直說好想離開台北!經過診斷後發現,女子就是因為乾冷天氣加上PM2.5細懸浮微粒的環境刺激,造成肌膚受傷。不只如此,皮膚科醫師趙昭明還說,由於秋冬氣候乾冷,只要溫度下降1度,皮脂的分泌就會減少百分之10,此時若再加上空汙傷害,會造成肌膚乾燥;臨床上不少人以為肌膚變乾、敏感是因為年齡影響,但事實上PM2.5更需要付上責任。外出避免大濃妝 不易清潔增加刺激由於皮脂膜的酸鹼值多維持在pH4.5~6.5之間,屬於微酸性狀態,若外出回家後沒有加強清潔及保濕肌膚,可能會造成二度傷害。因此趙醫師提醒,首要任務就是回復皮脂膜健康;出外時盡量避免上過厚粉底、大濃妝以免造成刺激,應保持淡妝即可;此外,選擇符合皮膚酸鹼值pH5.5的乳液及面霜,才能讓肌膚有自然防禦和保濕功能。

手足無皮脂保護易乾裂 空汙來襲恐比臉慘

手足無皮脂保護易乾裂 空汙來襲恐比臉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伸出手、抬起腳,仔細看看手足是否還跟以前一樣細皮嫩肉、光滑緊實?隨著東北季風帶入許多境外汙染物,加上本島工廠排放、汽機車氣體等,內外汙染加劇了台灣的髒空氣;對此皮膚科醫師提醒,除了臉部一定要做好保養外,手足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無油脂分泌 易因水分蒸散乾裂雖然手足不像臉部,一旦出現變化就會發現,但卻是人體最常使用的部位;因此更容易因為環境和氣候改變引發問題,再加上不易察覺,往往到了嚴重乾燥才開始補救。對此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因為手腳不像面部會分泌油脂跟水分,也沒有皮脂膜保護,更容易因角質水分蒸散而造成龜裂、破皮,應留意。洗手用清水即可 減少使用肥皂、清潔劑因此除了加強面部保濕外,也不忘要呵護一下四肢!趙昭明醫師說,可以選擇符合肌膚酸鹼值pH5.5及含抗發炎成分、加強鎮靜的護手足霜,改善乾裂問題。此外他提醒,平常清潔手部時只要用大量清水沖洗即可,肥皂、清潔劑應盡量減少,除非有嚴重汙垢時再使用。護手足膜含化學物質 恐加深破壞而市面上販售許多護手膜、護足膜能否加強保濕?趙醫師說,由於手腳不像臉會分泌油脂和水分,若使用太多面膜導致化學物質殘留,恐會加深乾澀情形,應減少使用為佳!另外,選用護手足產品時也要找偏油、含有保濕成分,才能加強潤滑、預防乾裂且手腳使用同一種即可,無須分開。

啥!才29歲竟中風 壓力太大惹禍

啥!才29歲竟中風 壓力太大惹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寒冷的秋冬正逢高峰期,據統計,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人一生中可能中風,而且,這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40歲以下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前幾天,一名中國29歲男子因為工作壓力大、長期抽菸酗酒,結果竟引發腦中風。據了解,男子工作壓力大,頭常不明原因脹痛,在就診的前一天,頭痛突然加重,還出現了抽搐,雙眼上翻,嘴唇發紫的情況,但過一下子就好了,可沒過幾個小時,他的病情又出現急劇變化,突然意識喪失,左側肢體抽搐,口吐白沫,同事連忙把他送至急診。中風年輕化? 不運動、吃太好是主因中風的族群為什麼越來越年輕化呢?當地醫師解釋,這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精緻化,肥胖加上運動不足,致使三高的發生率提升,且明顯年輕化。因此這些人都是腦中風的危險族群。除此之外,壓力大的工作也是原因之一,在高壓下工作生活,容易使得血管痙攣,而且更容易出現鈣代謝紊亂、身體質量指數升高、血糖代謝受損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搶救腦中風 牢記「FAST」4大招中風的急救分秒必爭,民眾若出現症狀,應立即送醫,國民健康署提醒,牢記FAST辨別中風口訣,以辨識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1)「F」ACE/微笑或是觀察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2)「A」RM/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3)「S」PEECH/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4)「T」IME/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天涼易手腳冰冷 中醫推薦2茶飲助改善

天涼易手腳冰冷 中醫推薦2茶飲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涼,冬天的腳步也不遠了,每年這個季節,氣溫下降,許多身體虛弱、貧血者,就容易出現感冒、手腳冰冷等「症頭」,有些人會藉由沖泡熱飲來改善,南投醫院中醫科顏素美醫師表示,桂圓紅棗茶、薑母茶等2飲品,製作簡單,且飲用後可以維持身體的溫暖,並促進血液循環,是冬天暖身的最佳養生茶代表。●桂圓紅棗茶/桂圓性溫味甘,益心脾,補氣血,對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眩暈等有很好的效果。而紅棗具補養身體、養血安神等功效。桂圓紅棗茶可改善身體虛弱和貧血者的睡眠品質。做法:紅棗兩顆剖開,加上五六粒桂圓肉,用沸水沖開即可。●薑母茶/黑糖,性溫味甘,入脾,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補中益氣、緩中、化食,健脾暖胃功能,又俱行血止痛、散寒活血的功效,蕭曉安營養師表示,老薑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加強腸胃蠕動。薑母茶能預防治傷風感冒,還能溫胃止嘔,是冬天暖身養生的推薦飲品,特別是在女性生理期,下腹悶脹不適,喝了能有效改善。冬季易手足冰冷者,喝了可以促進血液循懷,讓手足回溫。做法:將拍碎老薑一塊及適量黑糖,加入適量水,煮20分鐘即可。

糖尿病患視網膜病變 失明機率高20倍

糖尿病患視網膜病變 失明機率高20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尿病會引起全身微小血管及大血管的病變,視網膜上的血管因血糖升高的破壞會造成滲漏或者阻塞,引發病變。而糖尿病造成的視網膜血管病變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患者眼睛還沒有出現不舒服症狀時,通常不會到眼科就診,此時眼底可能已經悄悄發生變化。一般來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患約占糖尿病患者總人口的50%,但糖尿病若未予治療,引起失明的機會為一般人的20倍,不可不慎!血糖過高  誘發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安南醫院眼科吳馨芊醫師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真正的致病機轉,仍未十分明瞭,是一種「血管病變」,因為血糖濃度過高,使微細血管壁受損,引起微細血管局部膨大,滲漏、出血、和阻塞等現象。而視網膜是人體看東西最重要的構造,因此網膜上只要有任何溢出物,就會影響視力。黃斑水腫、青光眼皆是併發症當血管內血糖高,也會使血管壁增厚、硬化導致血管阻塞,引發視網膜缺氧。不僅會造成視網膜視覺細胞缺乏氧氣及養分,因而功能不良、看不清楚,還會誘發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這新生血管本是眼睛代償地用來彌補正常血管之不足,但這種血管的管壁更為脆弱,極易破裂、出血,一旦玻璃體出血,視力就會急遽惡化。也因此,目前依新生血管的有無,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大致分為2期:1) 「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早期之糖尿病視網膜症,尚未有新生血管的增生。但病態的小血管會滲漏,形成滲出物沉積於視網膜。此時之視力仍未受到很大影響。但若繼續惡化,特別是滲出物集中於黃斑部引起黃斑水腫,則視力將減退。2)「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新生血管在視網膜表面開始生長。由於這些新生血管的血管壁較脆弱,容易破裂造成血液流到玻璃體,玻璃體出血混濁會擋住光線,引起視力模糊。更甚者會導致視網膜剝離或頑強的青光眼,終致嚴重的視力喪失。血糖控制+定期檢查為首要糖尿病眼底病變的治療,首重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不良,就算眼科醫師再怎麼努力,也很難阻止眼底病變的進行,另外,高血壓、高血脂及腎臟病變等會加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需加監測。而通常在一發現有糖尿病後,應立即到眼科作詳細檢查,以確知眼睛的健康情況。如眼睛無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建議1年追蹤一次;倘若是非增殖性的病患,應3至6個月就醫追蹤;若為增生性,則應每1至3個月就要追蹤一次。  

八旬翁一覺起來突然失語 竟是高血糖惹禍

八旬翁一覺起來突然失語 竟是高血糖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家都知道,罹患糖尿病會出現許多耳熟能詳的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腎病變等等,但是,也會有一些特殊和神經科相關的併發症,如半邊偏癱和癲癇性失語症。高醫神經內科劉立民醫師提到,有一位80歲男子,有一天起床被家人發現聽不懂也不能說話,但跟他說話時可以看著你、手腳力氣正常、可以用比手畫腳來溝通;一般而言,突然發生的失語症,要小心是否是由腦中風所導致,但是經過腦部影像學檢查並無明顯病灶,反而是抽血發現血糖值是381 mg/dl,糖化血色素是 13.5%,皆高出正常值。腦波檢查發現其左側大腦語言區有癲癇樣放電的情形,醫師把血糖降至正常值後腦波語言區的癲癇樣放電也完全消失,病患完全恢復正常。原來這類的失語症是因為高血糖引起的大腦語言區的癲癇樣放電所致。高血糖引起急性併發症  及早發現可治癒而除了會誘發失語症、也可能出現半邊舞蹈症、半邊偏癱這些都是因高血糖所引起的。劉立民醫師說,這些病例提醒平時作健康檢查的重要性,沒有過去病史不代表就一定沒有疾病,利用健康檢查早期發現問題才能早期治療,其預後也相對會好。以高血糖引起的這幾個急性併發症,如:半邊舞蹈症,癲癇性失語症和半邊偏癱而言,早期甚至是及時的治療都有痊癒的可能。

工時長、壓力大 職場「三低」族陷憂鬱危機

工時長、壓力大 職場「三低」族陷憂鬱危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林小姐外型亮麗,曾任職於國內電子大廠業務,外人很難看出她長年飽受憂鬱、躁鬱之苦,3年前,林小姐任職的公司景氣影響,不得不開始裁員,再加上本來的業績壓力,讓原本樂觀的她漸漸變的鬱鬱寡歡,睡眠品質也大幅降低,最後不得不離開職場,並且開始足不出戶,把自己關在家中。林小姐就醫後才發現自己罹患了重度憂鬱症,持續3年的治療,終於讓她重拾笑容,也回到職場,恢復正常生活。身心科診所黃偉俐醫師提醒,憂鬱症患者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造成情緒大幅波動,但透過專業協助及正確的診斷,並且搭配用藥治療,患者就能夠抒發心理壓力,讓憂鬱的症狀得到改善。職場壓力大 身心科門診量漸增他表示,景氣不佳帶來工作壓力,統計有2/3民眾會因為減薪或裁員,造成的焦慮和壓力的情形,進而可能使自殺率上升。全球需求放緩,在產業調整與市場瓶頸下,台灣出口飽受影響,呈現負成長,甚至不少大企業傳出實施無薪假、裁員減薪,造成「職場三低族」的出現,也就是低薪資成長、低生活期待以及低身心耐受。黃偉俐醫師進一步說明,面對大環境情況普遍低落,隨著「三低」族群增加,身心科門診量也逐漸增加,可以預見未來面臨壓力,身心出問題的個案數將越來越多,且恐出現「三高」風險,即是無薪假人數增加,進一步造成失業風險高、工作時間長而導致感情與失婚風險高,另外則是壓力太大造成身心健康風險高。適時尋求諮商 培養興趣抗壓身心科醫師賴虹均也表示,培養興趣,調劑身心狀態和釋放壓力,並且維持適度並良好的社交,也有助於減少壓力荷爾蒙;必要時尋求諮商,她強調,諮商不代表病情嚴重,其內容可以包括職場、職涯、家庭、人際等領域,做一番整理,再重新出發。

易怒也是病!男想拿刀殺全家 醫:需藥物治療

易怒也是病!男想拿刀殺全家 醫:需藥物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家有妻小的中年男子,平時靠祖產維生,近期因為祖產分配問題與家人發生爭執,且經常生氣,對兄妹惱怒,對小孩也感到不耐煩,甚至腦中出現想用刀刺殺家人的畫面,讓他心生恐懼,將家中所有利器搜出丟掉,並隨即到精神科就診。似病非病 臨床稱行為失控「醫師,我有病嗎?會不會好?」,這是個案自述病史時提出的問題,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陳家駒指出,男子就醫時,異常恐慌,生怕自己真的會鬧出大事來,但說話邏輯清楚,沒有錯亂,情緒也沒崩潰,判定應是行為失控衝動。他表示,日常生活及臨床診療中,有一群人都曾有過行為、情緒失控,造成不同程度的自我受傷,親人受苦受累,朋友離散,事業失敗,有些甚至侵犯侵害他人權益性命,為害自己他人及社會。這群人似病非病,在不知不覺間,行為失控衝動,臨床上稱為此類情況為行為失控、性格異常、性格疾病、極端人格、反社會人格等。出現性格異常特點 應及早就醫陳家駒說,倘日常行為出現重複逾越個人角色應有規範,或是擾亂、侵害自己及他人生活或工作的情形,則可能是行為失控、行為異常的特徵,若出現上述行為時,應及早接受輔導治療。縱觀原因,遠因可能為家庭教育及成長環境不良、學校社群教育不足、在未成年之前沒接受適當的照顧,影響人格發展,也未學習如何適應社會規範,加上生活環境處於弱勢,機會資源條件較少,會經常面對挫折失敗,而影響人格發展。近因則是人格功能退化,生活品質低落,工作不順受挫,人際關係困難,造成情緒壓力增大扭曲,使得生活混亂,引起行為反應失控異常。陳家駒表示,必要時可用藥物抑制各種不理性衝動行為反應,免生意外,有些合併酒精及藥物濫用,須同時治療濫用情況,再配合心理治療。短期目的為行為矯治,學習如何自我管控;長期則是修心培養健康人格。他強調,當出現行為失控、性格異常的特點時,應積極治療,預防各種不理性衝動行為反應,減少自身及他人危險及危機。

亂信偏方!類風濕關節炎自行停藥 她變腳殘

亂信偏方!類風濕關節炎自行停藥 她變腳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屬終身治療,患者可別誤信偏方而放棄正統治療,當心病情惡化。就有一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70歲阿嬤,原本以藥物及生物製劑控制病情,狀況良好,但因聽信民間偏方,突然自行停藥,改採民間排毒等療法,半年後再回診時,原本行動自如的雙腳已無法行走,只能靠輪椅行動。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呂明錡醫師表示,此患者長期服藥及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病情控制良好,但因親友介紹民俗療法,強調可排毒,讓她決定停藥改採其他療法,期間醫院提醒她回診,但病人拒絕,直到停藥半年後,才又回到門診,但原本行走自如的雙腿,已因為關節破壞,而必需坐輪椅,經過治療後,雖然恢復部份行走能力,但活動力已大不如前。 呂明錡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會侵犯手腳的關節以及週邊組織發炎,最後造成關節破壞變形。但若是能及早治療,不只是可以將病情控制在關節不疼痛,更可以避免日後關節破壞變形,雖然需要持續用藥,但能維持與正常人差不多的生活品質。 亂停藥關節受損、肌肉流失  恐難行走不過呂醫師也強調,患者若是於治療中途停藥,關節將受到持續破壞,無法回復,尤其高齡患者若因關節破壞、疼痛而失去行動力,只要一段時間不活動,肌肉就容易流失,即使後續治療後關節狀況改善,流失的肌肉卻不易再找回,不可不慎。 因此,他也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需要終身治療的疾病,民眾一旦出現關節炎症狀,如手部關節腫脹等,應盡快尋求醫師的協助,以免延誤病情。

老菸槍植體周圍炎 30萬植牙差點不保!

老菸槍植體周圍炎 30萬植牙差點不保!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別以為植完牙後就可以一勞永逸!一名菸齡超過20年的吳先生,年輕時因沒有注意口腔清潔,右下顎陸續掉了四顆牙,只好花30多萬元接受人工植牙。但半年前,植牙處的牙齦出現紅腫、流血,且人工牙根外露讓植牙搖搖欲墜,就醫檢查是罹患「植體周圍炎」,最後採用雷射及噴砂進行清潔及治療,才保住人工植體。口腔清潔未做好   植體周圍炎易上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科陳俊呈醫師表示,近年來植牙人數快速增加,門診因植體周圍炎回診患者激增二成。植體周圍炎又稱植體的牙周病,發生原因是植牙後沒有定期回診檢查,加上口腔清潔不當,導致牙菌斑附著在植體表面,長時間就會造成植體周圍炎。陳俊呈醫師說,治療植體周圍炎的方法類似牙周病治療,由於金屬性的植體不能用洗牙機洗牙,只能以塑膠結石刮刀去除牙垢及牙結石,或者用氣動式噴砂器械進行菌斑清除,再者利用雷射針對植牙體死角部位進行清潔,如有必要會搭配服用抗生素。  所以他也提醒,人工植體周圍因沒有牙周韌帶及相關血管構造,因此對細菌的抵抗力較差,更需要平常做好保養及清潔,植牙後一定要養成回診檢查習慣,尤其是有抽菸的患者,更應該特別留意。如此才不會白花人工植牙的費用,並能夠延長植牙的壽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