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500克長到7公斤 巴掌嬰展生命力

500克長到7公斤 巴掌嬰展生命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早產兒是提前降臨的巴掌天使,在還沒準備妥當之前,就必須面對一段艱難的成長歷程。中國有一名小寶寶九爺證明了生命的奇蹟,出生時孕齡只有24週、體重500公克。經過當地醫護人員精心呵護和搶救,目前矯正月齡5個月已達到6860公克重,而且生理發展正常,追上了足月出生的小朋友。按照正常預產期,九爺要在今年5月下旬出生,因為媽媽前置胎盤,陰道大量流血,在2月2日來到這個世界。緊急剖腹娩出時,他的體重僅500公克,各個臟器發育均不成熟,無法正常呼吸,因此出生時面色發紺,心率僅為足月兒的一半,新生兒科醫師馬上做氣管插管。缺氧情況短暫緩解後,轉入小兒加護病房治療。現在,九爺漸漸長大,從插管到不需要吸氧,鼻胃管餵食到自己吸吮,皮膚薄如紙到逐漸成熟,保溫箱內到可以適應外界的溫度。當地專家表示,其實目前國外不建議對孕週22至23週的早產兒進行積極搶救,因存活後併發症較嚴重,將存在倫理上的爭議。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證明了以前放棄的早產兒現在都有可能救活,別輕言放棄。早產危機「4」面楚歌 必要時住院安胎然而,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讓胎兒提早報到呢?根據早產兒基金會的衛教資料論述,以4個方面來分析,如果出現危機,應盡速就醫檢查,必要時需住院安胎。1)胎盤/前置胎盤、胎盤功能不佳或早期剝離。2)子宮/子宮畸形、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是接受過原位癌之子宮頸錐狀切除或流產手術。3)胎兒/先天畸形、子宮內生長遲緩、胎兒特別小、雙胞胎或多胞胎、胎兒過大4)母體/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孕期感染、孕期腹部急症、母親年齡超過 40 歲或者18 歲以下、不良生活習慣、孕期體重超過 80 公斤或小於 40 公斤。

6童狂咳4年 誤食塑膠碎片惹禍

6童狂咳4年 誤食塑膠碎片惹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小寶寶的好奇心旺盛,拿到東西就往嘴裡塞,若家長沒有注意居家安全,輕則局部梗塞,重恐致命。中國有一名6歲女童4年來反覆出現喝水嗆咳、咳嗽發燒等狀況,當時診斷為肺炎,給予抗生素治療,但情況未好轉。直到最近,醫師覺得異常,做電腦斷層檢查,當地醫生終於找到病因,原來是4年前誤食的一塊塑膠碎片。當地醫師透過胃鏡查病因,發現一顆表面發白的物體,而且異物完全嵌入管壁。5分鐘順利取出一塊1.5公分×2.5公分大小的塑膠碎片!預防小兒異物哽塞不能等 12招報你知如果孩童有不明原因持久性的呼吸困難、哮喘、嚴重咳嗽、聲音暗啞,必須就醫查明原因。由於這個年齡層的孩童無法清楚表達病史,因此小兒異物哽塞的預防更為重要,根據台北榮總新生兒科衛教資料顯示,有些氣管內異物,只產生局部性阻塞,所以臨床上沒有那麼急性的表現。以下提供12招供家屬參考,一起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1)將食物切成小塊,才食用。2)別讓小朋友離開家長視線。3)龍眼殼、橘子殼、花生等,勿任意散放。4)吃東西時禁止跑跳碰、唱歌說話或大哭大笑。5)購物後的塑膠袋收妥,避免因此造成窒息。6)小的玩具零件或家用物品如鈕扣、豆子、硬幣等避免玩耍。7)藥物用安全罐收好並置放高處,用過或不知用途的藥應該丟棄。8)家中的清潔劑、殺蟲劑、化妝品、樟腦油放在不易拿到的地方。9)購買安全合格的玩具,且考慮零件是否自脫落或拔除。10)避免圓又滑或黏性高的食物,像是硬糖果、年糕、口香糖、花生、湯圓、果凍。11)教導小朋友玩捉迷藏時,不可藏在廢棄的冰箱、木箱、紙箱或汽油桶等易導致窒息的地方。12)口內有異物時,別大聲斥責要他吐出,驚嚇之下,恐使口中異物滑到食道或氣管中。

去旅行吧!世界教會我們的11件事

去旅行吧!世界教會我們的11件事

1)持之以恆的前進方能抵達目的地/我們經常難過於停滯的狀態,苦惱為何抵達不了目的地。以為高鐵誤點人生就此毀滅,卻忘了還有火車、客運可搭。其實是我們太急著抵達目的地。2)充分體驗生活每個片刻/生活的痛苦大多來自無感:對讀書沒感覺、對工作沒感覺、對愛情沒感覺。我們被生活訓練成只想得冠軍的跑者,最後都忘了享受跑步當下的喜悅,以及陪著我們一起跑步的人,甚至是跑步的初衷。真正能獲得幸福的人,往往是能充分體驗生活每個片刻的人。3)在世界的洪流中,鼓起勇氣做自己/遭遇不順心的人事物與外界批評時,我們總是在乎別人比在乎自己更多。別人叫你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情緒永遠陷溺在別人的泳池裡。其實我們可以打造一艘自己的方舟,不被洪流吞噬。4)保有對世界的同理心/批評別人,也是責備自己;關心外在世界的變化,也是對內在世界的同理。5)在既有的世界中找尋新世界/不一定非得毀滅舊世界才能創造新世界。有一種世界既可以保有舊世界的渠道,也可以流淌新世界的活水。6)和工作培養感情,主動創造熱情/工作像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不能老是被動等待鏡子裡的人給你熱情,要學習主動給予。 7)人類的文明歷史會提供生命養分/世界是一本生命教材,是一棵大樹,對世界歷史愈深度了解,愈能獲得深層養分。一座古城、一位歷史人物或一段故事,都可能指引未來的路。8)不被世界的改變所改變/我們不一定有能力改變現世界現況,但至少努力不被世界所改變。9)在混亂的世界中保持冷靜/世界是一個方向盤,若突發狀況發生時沒有冷靜掌握住方向盤,常會造成嚴重意外。保持冷靜的人才有更多時間排除混亂狀況。10)學會合作/航行在世界的河流中,工作、家庭與生活是同一艘船,一個人是一把槳,需要同心協力划槳才能前進,若只用一把槳,會在原地打轉或偏離航道。再厲害的船長或水手也無法獨自一人駕駛大船。11)旅行不是愈多愈好/如果工作是太陽,旅行是雨水,兩者都是滋潤心田的養分,但有一方過於氾濫或乾枯都會造成傷害,彼此均衡與適量才會健康成長。有時,過多的工作或旅行都是負擔。人生沒有最好,只有剛剛好。(本文摘自/給回來的旅行者/天下雜誌出版)

想預防骨質疏鬆?這三樣缺一不可!

想預防骨質疏鬆?這三樣缺一不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上了年紀之後,有些人一被醫生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就焦急地想攝取鈣質,而每天喝下好幾杯牛奶。但如果只攝取鈣質,卻沒有一起攝取能促進鈣、磷吸收的維生素D,就無法使身體有效吸收。努力喝牛奶卻達不到效果,實在是得不償失。「想吸收鈣質,就要一起攝取維生素D」先把這個重點記起來吧!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當中,一般常見的就是香菇。以日本人為例,在食材的搭配變化上總會加入香菇,只要稍微刻意地多吃一點香菇,就能充分攝取到維生素D。攝取維生素D之後 還需要晒太陽但維生素D不是進入腸胃後,就能馬上發揮作用,攝取完後還要透過日照,照一照紫外線才能讓它活化。維生素D進入體內、在身體表面的血管中流動時,照射到紫外線就能變成活性型的維生素D3。像一直待在辦公室裡工作的上班族,或整天窩在家中的老人、長輩,即使攝取再多維生素D也幾乎沒有意義。如果可以的話,儘量走到戶外曬曬太陽吧!在不造成曬傷的情況下,適度的日光浴可以活化維生素D,進而促進鈣質的吸收,這是非常適合用來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還有,除了鈣質之外,蛋白質等也是構成骨骼的營養素。因此,不只是牛奶和香菇,也必須吃少量的肉,一定要有少量的蛋白質和鈣質、維生素D一起搭配攝取。總之,組合搭配和均衡都很重要,因此,建議攝取小魚等可以整個吃下去的食物。將小生物完整吃下去,就能均衡攝取到蛋白質和鈣質。小沙丁魚、柳葉魚、小魚乾、吻仔魚等,在這方面可說是相當優異的食物。(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一滴血讓黏寶寶躲不了!新生兒免費篩檢7縣市開跑

一滴血讓黏寶寶躲不了!新生兒免費篩檢7縣市開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罕見遺傳性疾病總來的無聲無息,確診後卻又讓人感到驚天動地。而所謂的黏多醣症,就屬先天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不管是隔代、旁系,只要有血緣關係都可能造成不幸;因此,衛生保健基金會從今年9月起,提供約8百萬元經費免費替新生兒篩檢,盼每位孩子健康,及早發現、治療。黏寶寶初期徵兆:肚子大、頭髮粗糙黏多醣症屬隱性罕見遺傳疾病,患者通常出生時無異樣,但卻在皮膚及毛髮上出現變化,大多於1~3歲時症狀轉為明顯,其中包括關節疼痛、肚子明顯凸出、頭髮粗糙等。但也因為這些症狀多樣,導致患者往往需要花上大把時間才找出真正病因,以致拖延就診時間。對此,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醫師林炫沛指出,由於黏多醣症確診的時間不一,有些人出生不到兩個月就確診,但也有人經過10、20年才開始治療。對多數患者而言,幾乎都要花上1年半到3年的時間,才能確定罹患黏多醣症;而這時間往往也是家中喜得下一胎的時刻,因此若能及早確診、治療,就能避免生出第2、3個黏寶寶。出生後3天內 血液即可篩檢而為了遏止黏多醣症的悲劇在家庭上演,衛生保健基金會新生兒篩檢中心所長江傳箕表示,從今年9月開始,全台三間新生兒篩檢中心推動「黏多醣症新生兒公益篩檢」,新手爸媽只要在寶寶出生後48~72小時,參加溶小體儲積症篩檢,即可免費接受黏多醣症第2型與第6型篩檢。受檢率93% 盼不遺漏任一新生兒江傳箕說,只要由醫院或診所採取新生兒0.2CC的血液,滴在濾紙血片上送回檢驗中心即可知曉結果;而目前也在宜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台南市及屏東縣等7個縣市推動,截至目前受檢率已達百分之93。他強調,還有7%的家長沒有建立篩檢意識,盼能達到百分之百不遺漏任何一個新生兒。此外他進一步說明,早期篩檢也能及早診斷,加快確診速度並追蹤治療;利用酵素替代或接受骨髓、臍帶血移植,即有機會順利控制病情,協助病患家庭擺脫遺傳疾病的痛苦,擁有正常生活。 

靠咖啡提神卻失眠 專家:睡前10小時就要喝

靠咖啡提神卻失眠 專家:睡前10小時就要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不管是上班昏昏欲睡,或是趕報告提不起勁,只要來杯咖啡、提神飲料甚至灌點小酒,就能打起精神;這是許多戰勝「周公」的獨家妙方!然而,雖此能提高工作效率、振奮精神,但美國營養學家表示,因為多數人搞不清楚差別又過度依賴,常造成大腦不必要負擔,引發疾病。無論是坐在辦公室敲打鍵盤,或在家拼命趕工,只要感到睡魔來襲,許多人都會喝上提神飲品來幫助。不過,往往需要提神的時間過去,依然精神百倍,變成失眠之苦。因此美國營養學家特針對酒精、咖啡、提神飲料,分析其含量與提神時間,供民眾參考:●少許酒精/提高5個半小時工作效能黃湯下肚後,有些人會感覺大腦特別清醒,似乎充滿生命希望,彷彿就像攝取到維生素B一樣有力;這是因為酒精會抑制穀氨酸的釋放,使大腦暫時平靜。而當酒精進入體內經過45~90分鐘後,酒精會在血液中流串5個半小時左右,這時候能夠幫助大腦達到創作高峰,也是工作效能最佳時期。但如果飲酒過甚,會造成肢體不協調、慢性疲勞、反應遲鈍等症狀;另,太常利用酒精提升也可能引發血壓上升、貧血、憂鬱等疾病纏身。●輕量咖啡/延長5至10個小時好精神咖啡是最常見也是最多人喜愛的「提神好友」,由於主要含有的咖啡因能刺激腎上腺素、提高記憶力及創造力,集中精神遏止睡眠,因此即使與「周公的棋」已經下到一半,喝口咖啡就能成功擺脫!而一般來說,通常會在喝下咖啡15分鐘後產生效果,多數能影響 15分鐘至2個小時,相較於酒精只能在體內提振5個半小時左右;咖啡可以達到5到10小時。但如果長期依賴咖啡因,可能會導致情緒焦慮、容易緊張、煩躁。●提神飲料/保持12至24個小時亢奮提神飲料除了含有咖啡因、牛磺酸及維生素B能影響大腦外,還多了可提高專注力及警覺性的多巴胺。大約在喝下後 10 分鐘,身體會逐漸受到影響,而平均1 個小時,身體和大腦將會有更明顯感覺。與酒精和咖啡相比,提神飲料能夠增加12至24小時的「好精神」,為三者之冠。不過長期喝提神飲料可能出現便祕及頭痛等不適,過多會使過多咖啡因囤積體內而損害健康,造成焦慮、無力,甚至引發高血壓等其他病症。

晚上打鼾、白天頻瞌睡 小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晚上打鼾、白天頻瞌睡 小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位56歲的女子,BMI達28有高血壓病史,白天容易疲勞打瞌睡,甚至坐著就會睡著,家人也抱怨鼾聲擾人,熟睡時甚至有間歇數秒的呼吸停止。檢查婦人身材較胖、扁桃腺腫大,合併有口咽側壁塌陷,確診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在耳鼻喉科以手術治療後,即獲得改善。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醫師謝宇翔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率約為人口的5~10%。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居多,身形較胖,有高血壓病史。此外,扁桃腺肥大,下巴內縮也容易有此種疾病產生。僅1成被診斷出   嚴重恐猝死謝宇翔醫師說,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臨床表現非常多樣化,最常見為白天疲勞嗜睡。其次有打鼾、睡眠中斷或驚醒、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等。由於症狀並不非常特異,因此大約只有10%的病人能被確診。不可不慎!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致病位置多且常常不只一處,例如扁桃腺肥大、側咽壁塌陷、舌頭位置高、舌根肥大、下巴內縮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隨年紀增長惡化,升高併發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更嚴重的低血氧甚至會猝死危及生命。治療主要是連續陽壓呼吸道療法、手術治療,搭配減重、側睡、牙套等。醫師也建議民眾若出現白天疲勞嗜睡、打鼾、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他提醒如有持續的症狀,應速至耳鼻喉科檢查。 

老婦「目油」流不停 原來是鼻淚管阻塞

老婦「目油」流不停 原來是鼻淚管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0歲的許阿嬤時常「流目油」,整天淚汪汪,家人原本不以為意,有一天左邊眼頭突然紅腫痛,到醫院檢查發現是鼻淚管嚴重阻塞導致淚囊炎,經過抗生素治療及手術後逐漸痊癒。眼科師提醒,鼻淚管阻塞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若老年人有溢淚的症狀,應盡早就醫治療,以免日漸嚴重形成淚囊炎。許阿嬤的眼睛看起來總是淚汪汪,家人以為老人家「流目油」很正常。大約一個月後,阿嬤左邊的眼頭突然變得紅腫而且會痛,才到台北慈濟醫院求診,眼科何旻潔醫師用手指擠壓淚囊區,流出膿狀的分泌物,診斷阿嬤是因鼻淚管阻塞嚴重形成淚囊炎。大多是退化、慢性發炎感染導致何醫師說明,鼻淚管阻塞是老人常見的疾病,女性略多於男性。鼻淚管附近的組織因為年老而退化,其他如慢性發炎、感染、外傷修復、顏面神經麻痺或鼻淚管附近有腫瘤也可能導致,但以退化和慢性發炎感染的因素居多。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整天溢淚,若鼻淚管阻塞嚴重合併細菌感染則可能進展成急性淚囊發炎,造成眼頭紅腫痛和膿狀的分泌物。而治療方式隨著阻塞程度而不同,症狀輕微者點眼藥水或沖洗淚囊即可改善;稍微嚴重者需放置人工鼻淚管,若狀況更甚者則需進行淚囊鼻腔吻合手術。何醫師提醒,患者平時可以毛巾熱敷並按摩鼻淚管,避免症狀復發。

防腸癌3步驟 少吃加工肉品、定期篩檢

防腸癌3步驟 少吃加工肉品、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加工肉品對人體危害大,曾有報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可能宣布將加工肉品烈為與菸、酒、石綿同等級之致癌物;國健署表示,大腸癌自民國95年起就是台灣民眾最常見的癌症,諸多研究指出,加工肉品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而紅肉也會增加罹癌風險,為了健康,建議民眾少吃加工食品及紅肉,並且定期做腸癌篩檢。少吃培根、火腿 改吃魚肉或瘦鷄肉加工肉品是指以煙燻、鹽漬或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的肉製品,如培根、香腸、火腿等,在加工過程中加入的添加物恐使致癌物質產生。國健署邱淑媞署長提醒,儘量減少含有培根、香腸及漢堡等加工肉品的餐點,以魚肉、瘦鷄肉取代。大腸癌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首位多年,且居癌症死因第3位。因此,國健署提醒民眾防癌3撇步:1) 聰明吃/遠離加工肉品,如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食品,及少吃紅肉,如豬、羊、牛等;飲食以當令、新鮮食物為原則,多挑選2至3道蔬食或半蔬食菜色;烹煮時盡量少油、少鹽、少糖,避免高溫燒烤肉類,以減少致癌物質雜環胺的產生。2) 快樂動/研究指出,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高出1~2倍,約有1~2成的乳癌及大腸癌可歸因於肥胖及運動不足。國健署表示,運動可從日常生活中時時執行、處處落實,建議每週做到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包括快走、做健康操、跳韻律舞、整理庭院及家務等。運動也可以分段累積,如每週5次、每天 30 分鐘,也可以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多動多流汗,有益身體健康,並可降低罹癌的風險。3) 定期篩/為維護民眾健康,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惜的是,這麼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卻因民眾常自以為很健康、沒時間為藉口,未參與篩檢。目前全國二年篩檢率為40.7%,顯示還有近6成民眾未接受篩檢服務。邱淑媞署長表示,此種新型檢查是安全、簡單又準確的篩檢工具,沒有侵入性、不會疼痛,不須限制飲食或灌腸,在家就可以採檢,民眾別漠視自己的權益。

身強體壯無三高 46歲男心肌梗塞險要命

身強體壯無三高 46歲男心肌梗塞險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年僅46歲的林姓藥師,日前突然覺得疲累、胸悶,休息後仍未改善,且出現胸部悶、痛情形加劇,和喘不過氣情形,趕緊請家人送醫,經心電圖檢查診斷為心肌梗塞,所幸經心血管支架放置治療,幸運檢回一命,於住院治療三天後,康復出院。熬夜、作息亂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向來自忖正值壯年、無三高病史、身體狀況佳的林藥師,對於這次突發降臨在自身的心肌梗塞,感到難以置信,親友和同仁們也覺得相當錯愕;經過幾天的休養,林藥師逐漸康復,心情也漸漸平靜,細細回想、檢視,發現自己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常開夜車、熬夜的習慣,作息不正常,加上不注重飲食和運動,這些都是促成自己心臟提早出狀況的危險因子。苗醫心導管室蔡貴嶔醫師說明,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緊張、壓力大、常熬夜,且普遍有高油脂飲食和缺乏運動習慣,讓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有日漸升高之趨勢,發病年齡層也愈來愈低。劇烈心痛、胸悶是警訊  應速送醫加上近來入秋,日、夜溫差大,血管容易收縮,血壓較不穩定,心血管疾病容易發作,其中急性心肌梗塞可說是奪命殺手,因為即便是在血管只有20、30%狹窄的情況下,也可能在某個時間突然瘢塊破裂、血栓形成而阻斷血流,一旦心臟因缺血或缺氧壞死,就會造成致命性的心肌梗塞。因此,蔡醫師則再次強調,對於心肌梗塞這項可能致命的急症,必須把握急救時間,愈早送醫,復原機率愈高。心肌梗塞發作時,心臟悶痛的感覺會比心絞痛更為劇烈,還可能有臉色蒼白、冒冷汗、四肢冰冷、噁心嘔吐、胸悶痛幅射到肩頸背等症狀,若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儘速送醫急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