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辦公室通風佳不缺氧 工作效率增2倍

辦公室通風佳不缺氧 工作效率增2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空氣汙染的侵襲讓國人開始重視環境問題,環保署甚至要民眾減少外出,但其實營造一個健康的室內環境也是同等重要。根據哈佛最新研究顯示,辦公室對工作有重大影響,如果通風條件良好、室內污染程度和二氧化碳含量都低於平均水平,那麼工作者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都會提高,致使效率提升兩倍。哈佛研究人員讓參與者處於不同的室內工作環境,就基本任務、危機處理以及信息搜尋等方面進行測試。最後結果顯示,身處污染比較少的工作環境能使他們的決策能力平均提升61%。除此之外,在辦公室內種植植物也能使工作者更有熱情地投入工作,讓效率提升15%。慢性缺氧症候群  空氣不乾淨惹禍因此提升效率要從根本做起,追求工作者身、心、靈的平衡就是很好的方向,先從最基本的身體健康而論,根據《優活》曾報導,環境污染嚴重、工作壓力龐大與緊張的生活型態,已使得許多現代人處於慢性缺氧狀態,長久累積下來引發的症狀很多,包括手麻、皮膚缺乏光澤、頭昏、眼花、無力、創造力降低,或工作一整天後感到頭昏腦脹,思考能力變差等現象。真簡單!腹式呼吸遠離缺氧危機要減少「慢性缺氧症候群」對身體的影響,可透過增加呼吸量來提升身體的含氧量,許多研究都顯示「腹式呼吸」可刺激副交感神經、緩和心跳進而增強效率,然而正常來說,一般女生都是使用胸式呼吸,所以一開始會比較不習慣,腹式呼吸的正確方法是吸氣時將腹部往外鼓,吐氣時腹部往內縮,以擴大胸腔空間,要注意頻率與深度要自然勿勉強,吸氣2秒吐氣3秒,由於會吸入至較深的肺部,應在空氣新鮮的地方採用,否則會吸入更多的髒空氣。

剝皮地獄!男乾癬苦達8年 全身脫屑抓流血

剝皮地獄!男乾癬苦達8年 全身脫屑抓流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你有過那種癢到骨頭裡的感覺嗎?」一名44歲乾癬患者無奈說。這是他8年來所經歷的痛,常常早上被癢醒、痛到爬不起身,夜晚左躺右躺都難已入眠;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感覺卻在心裡深刻烙印著。對乾癬患者而言,皮膚癢已非最痛苦之事,而是內心害怕無法痊癒的悲鳴。肚臍下方始脫屑 全身到處「掉白粉」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呈芳指出,有些乾癬患者雖屬先天基因但後天並無誘發因子,一輩子都不會顯現症狀;卻也有不少人因為飲食習慣、用藥及肥胖導致乾癬病。他說,臨床上有些病人因為內心自我封閉,無法接受疾病的打擊而輕生;因此照顧患者除了外在治療外,其實內心關照也是重要ㄧ環。44歲的溫先生,在36歲那年發現肚臍下方出現3至5公分的脫屑,且下意識抓癢,豈料接著5年間,全身竟不規律出現搔癢、乾屑,就診發現是罹患乾癬病;他說:「若人的手掌為1%,那麼我全身上下總共有10%的地方都出現乾癬,幾乎到處都在癢!」秋冬乾癬復發高 進補易併發心血管疾病經過長年治療,溫先生的病情終於控制下來,他說過去最痛苦的就是洗澡;因為常常抓到破皮、流血,澆水那刻根本是「剝皮地獄」,洗完之後雖然用毛巾擦身體,但等水分蒸散時又是一大折磨,常常都在想「今天到底要不要洗澡」。但個性樂觀的他,堅信有一天會好起來且決不聽信偏方,只接受專業治療。現在,雖然身體還有些地方尚未痊癒,不過他終於可以不再癢到睡不著覺、無法工作,並且勇敢站出來告訴大家,乾癬是相當值得重視的疾病。對此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秋冬是乾癬容易復發季節,再加上不少人會在冬令進補養身;因此也很容易併發心血管疾病,且多發生在30歲族群,有年輕化趨勢,若忽視共病不治癒,恐引起其他病變。 

愛用髒手擠青春痘 當心細菌擴散冒更多!

愛用髒手擠青春痘 當心細菌擴散冒更多!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擠痘痘可是一大學問!每當看見臉上出現煩人青春痘,邪惡的小手便會不自主上前觸摸、硬摳、偷擠;但其實這些動作都是加速其擴散至臉部其他位置,演變成細菌感染及發炎,造成同一地方不停循環冒痘的最大原因。每當看見似乎「成熟」的青春痘,多數人都會趕緊就緒,準備與其奮戰到底;接著就是用兩隻萬能的食指,對準痘子、用力一擠,直到噴出黃色膿汁後,趁勝追擊再擠出血,才算大功告成!不過這雖是一貫的擠痘秘方,但卻不代表可以讓青春痘永遠消失,若沒做到事後修護,可能會造成色素沉澱,甚至產生痘疤。反覆擠壓易加重 皺紋、疤痕全都來因此若不想變成「地球表面」,得先改善擠痘前後的習慣;美國皮膚科醫師表示,一旦沒有做好事前清潔及後續修護,很可能在擠痘過程中將細菌推入更深,造成青春痘不停出現於同一位置的悲慘循環,而這也是多數人最為煩惱的地方。首先,在處理青春痘前,務必確保手部乾淨;應用肥皂徹底洗滌後且不再觸碰任何東西,才可進行「除痘儀式」。否則骯髒的手會將細菌帶到痘痘及臉部其他位置,引起細菌大量擴散,造成滿臉痘子的悲劇!而擠出黃色膿汁後,也不宜再用力擠壓,否則易加重傷口面積導致皺紋、疤痕形成。手不自主摸臉 恐將細菌帶入而相信不少人都要擠痘痘後,在臉上留下疤痕、色素沉澱的經驗,醫師解釋,這是因為沒有做好事後修護;擠完之後,應儘速塗抹抗生素軟膏,來加速傷口癒合。此外,在傷口尚未消失前,也不可塗抹粉底液、遮瑕膏等化妝品。最後,醫師強調,雖然自行擠痘並不是最好方式,但礙於多數人為求外觀漂亮、等不及青春痘消失;因此除痘前因謹記清潔原則且事後使用藥膏,並且切忌手不自覺觸碰臉部,這樣會將細菌帶入臉龐,導致更多痘痘產生。 

別再說沒時間!4大久坐族必學「坐」運動

別再說沒時間!4大久坐族必學「坐」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好,但是每個人都會說「我每天坐在辦公室,要怎麼做運動?」、「上班好累,回家就想坐著!」??既然每天有這麼長的時間是坐著的,何不利用坐著的姿勢來運動,每天花5~10分鐘「坐」運動,讓你更健康有活力!久坐四大族群 一定要看本文所設計的各種運動,經由專業物理治療師設計,既安全又有效,各種動作大部分都是坐著或是利用椅子撐扶的運動,讓你平常上班上課、開車、通勤、看電視,隨時隨地都能「坐運動」,讓沒時間的忙碌現代人也能重拾健康的身體!1)忙碌上班族:坐著就能動一動/每天上班都坐著,根本抽不出時間去運動、上健身房,讓屁股越來越大、小腹也越來越凸了嗎?其實你只要在辦公室裡坐著就能運動瘦全身!例如「軀幹扭轉」,只要每天跟著動一動,就算每天坐在辦公室裡8小時,也能擁有好身材!沒時間運動?其實坐著就能運動!2)通勤搭車族:搭車也能動一動/通勤族在坐公車時,別再低著頭玩手機啦!可以參考「雙腳打節拍」,就能增加腳踝的活動,減少下半身水腫、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讓你就算坐著也能運動到腿部的肌肉,打造出完美的下半身曲線!3)長途開車族:邊開車來動一動/開車族在開車的時候也可以動一動喔!可以參考「縮頭頂椅」,只要做出身體拉回、往後靠的來回動作,就能有效增加頸部肌肉力量,改善肩頸疼痛與痠痛,讓你身體更健康有活力!4)電視沙發族:邊看電視來運動/喜歡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沙發族們,可以趁電視廣告空檔的時間來動一動,例如「沙發單腳蹲」,這樣能提高基礎代謝,加速燃脂的效果。除此之外,因為腿部的力量被強化了,所以還能改善雙腳無力、膝關節痠痛的問題!坐運動注意事項1)年長者、剛進行過手術治療、孕婦,或是你不清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書運動,請於運動前先詢問相關的醫療人員或是運動指導員喔!2)雖然教的是「坐」運動,但畢竟這還是運動的一種,所以請不要在用餐後馬上進行,才能避免腸胃壓迫不適,噁心想吐的情況發生。3)「坐」運動前,還是要做暖身運動,先把身體準備好,再開始進行訓練,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喔!(本文摘自/整個辦公室都是我的健身房/瑞麗美人出版)

補水型面膜保濕 乾冷季節每日敷也可以

補水型面膜保濕 乾冷季節每日敷也可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在冷風與空汙雙重襲擊下,保濕絕對是修護肌膚的不二法門,除了塗抹乳液外,最為方便且多人選擇的就是敷面膜了!但相信過去至今,大家都聽過不可天天敷臉的道理;事實上,面膜大致可分為補水型、功能型及清潔型等3大類,只要選擇正確且膚質許可,天天敷上一張都沒問題!敷面時間不宜長 10~15分鐘為佳轉眼間,「秋意濃」已悄悄邁向冬季,而肌膚也將隨著氣候變為乾燥,若沒做好保養,恐怕一不小心就成為「乾美眉」。而膚質保養最佳方法不外乎保濕及清潔,因此多數人都會選擇保濕面膜加強;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敷面應掌握5要點,從選購到使用都得謹記,以免美容不成反而傷害皮膚!首先,在選購產品時應認清標示並詳細閱讀說明書;其次為敷面前先做皮膚敏感性測試,若發生過敏反應則不宜使用。而如肌膚有傷口、發炎或過敏情形也不可敷面膜,當心化學物質感染;此外,敷面前也要徹底清潔臉部肌膚,避免讓面膜與髒汙「共處一室」;最後一點,使用時間不宜過長,10~15分鐘最為洽當。清潔型面膜較刺激 乾性肌膚兩周1次此外,面膜的使用次數也值得注意;過去報導都指出,每周敷面應維持1~2次即可,過多恐使肌膚受損。但事實上,面膜只是一個籠統說法,並不代表所有面膜都不能天天使用;大致來說,面膜可分為補水型、功能型及清潔型等3類,因為功能不同,使用方法及頻率都有差異:1)補水型面膜/主要為保濕功能、具有補水效果,此種面膜不會帶給肌膚太多負擔,因此可天天使用;特別是秋冬乾冷季節,更能用來加強保濕。但若出現不適,則須立即停止或減少頻率。2)功能型面膜/市面上常見的美白和除皺面膜等都屬功能性面膜,此種不宜每天使用,最多一周3 次即可。3)清潔型面膜/由於此面膜用於清潔皮膚深層髒垢,對肌膚有一定傷害,絕對不可使用頻繁;一般來說,油性及中性肌膚約每週使用1次、乾性肌膚則兩周1次為佳。 

小心隱性貧血!鐵質不足恐致憂鬱、自律神經失調

小心隱性貧血!鐵質不足恐致憂鬱、自律神經失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請試著想想看,自己的身體是否有「鐵質」(薪水)含量不足的情形呢?是不是為了應付最低所需鐵質(固定支出),就已經很吃力了?如此一來,你沒有多餘的「置裝費」,必須領出「活期存款」甚至必須解除「定期存款」才能維持生活開銷。這種狀態稱為「潛在缺鐵性貧血」。儲備用的鐵質,會存在肝臟、脾臟裡,身體鐵質不足會從此處取用。當儲備用的鐵質逐漸減少時,身體狀況會邁向潛在缺鐵性貧血的初期,完全用盡儲備鐵質,就會轉而消耗血清鐵質。若一般健康檢查結果為「輕度貧血」時,即表示身體已經開始消耗血清鐵質。等到血清鐵質消耗完畢,則輪到組織鐵質,這時會診斷出「缺鐵性貧血」。等驗出「缺鐵性貧血」才開始想辦法補救已經太晚。健檢的數據,無法呈現「潛在缺鐵性貧血」,因此,即使健檢數字在標準值內,仍可能覺得身體不適。由於這時的不適程度,多半屬於「忍一忍就沒事」,因此很少人會想到要認真治療。若是放任身體持續缺鐵,那麼貧血會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等。不要以為健檢沒有問題就可以安心,若有身體不適情形,請在還沒有演變成為疾病之前,好好照顧身體,盡力打造不容易罹患疾病的體內環境。鐵質不足檢查表□ 久坐站起時常常頭暈目眩,容易耳鳴。□ 情緒不穩。□ 早上容易賴床。□ 食慾不佳。□ 皮膚容易出現濕疹。□ 常常想吐。□ 動一動身體就覺得喘、心悸。□ 一年四季都會打噴嚏、流鼻水。□ 休息以後仍覺得「疲倦、發懶」。□ 臉色暗沉、上妝感覺不服貼。□ 容易感冒。□ 身體總在不知不覺間多出幾道瘀青。□ 牙齦會出血。□ 覺得腦袋很沉重、常頭痛。□ 洗髮很容易掉髮。□ 有水腫問題。□ 經常腰痠背痛。□ 容易便秘或腹瀉。□ 有時會感到胸口悶痛。□ 眼皮粘膜泛白。□ 容易嘴破。□ 不容易集中精神。□ 個性變得神經質,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心浮氣躁。□ 覺得沒有精神。□ 記憶力變差。□ 生理期經血變多。□ 生理期曾在一個月內報到兩三次。□ 生理痛很嚴重。□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本文摘自/斷糖飲食打造燃脂體質/世茂出版)

女主管對聲音過敏 日接百通電話惹禍

女主管對聲音過敏 日接百通電話惹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過敏是指人體對於外界環境刺激,變得過度敏感,民眾也許聽過氣候轉變,以至於鼻子又過敏了,但你知道聽覺也會過敏嗎?中國有一名40歲的女主管,每天接近百通電話,最近一個月發現,不管是腳步聲還是翻報紙的聲音,身邊所有的聲響都吵得耳痛難忍。求診後得知是壓力造成的聽覺過敏。據了解,患者是一家公司的主管,3個月前公司接一個大訂單,一天至少近百個電話,1個月後,她發現電話掛很久耳邊還是嗡嗡作響,不久之後,發覺自己的耳朵對一些細微的聲音變得異常敏感,甚至聽到開關門、關燈、馬桶抽水、炒菜、抽紙巾的聲音,耳朵都會疼痛難受,好像有尖銳的東西往裏面鑽,導致整夜失眠。對聲音異常敏感 壓力加劇焦慮惹禍當地醫師表示,這是典型的聲音過敏,因為人在重壓之下會變得敏感焦慮,長時間受到電話鈴聲刺激更加劇內心的焦慮,然而在無形之中,心理作用之下就會把聲音放大,讓聽覺對聲音變得異常敏感。常打電話、戴耳機 恐致聽力受損另外臨床發現,電話客服人員、銷售員和學生最容易出現聽覺過敏,其中,打電話頻繁、喜歡戴著耳機聽歌的人是高危險群,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用耳,持續同一種聲音的刺激,會導致聽力高頻使用過度,很容易受損,正常人的聲音傳輸是等比例的放大,高頻聽力受損的人聲音傳輸則是呈幾何倍數放大,就像在耳朵裡面安裝了一個擴音器一樣,也會讓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聲音變得異常敏感。許多民眾都是因為耳鳴無法忍受才來看病,但是只要出現對聲音煩躁,耳痛不舒服,甚至噁心頭疼、持續性耳鳴、聽力下降時,就要警惕聲音過敏的可能,盡早到醫院去檢查聽力,首先是調整心態,嚴重甚至需要進行聲音去敏感化的治療,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重新建立正常的聽覺耐受力,並且能恢復原本的生活品質。

減肥不用再計算卡路里!咀嚼次數是關鍵

減肥不用再計算卡路里!咀嚼次數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編譯)減肥好痛苦!許多愛美人士們都希望自己的身型能再更好看一點,不惜少吃一餐,或是斤斤計較食物的卡路里,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的,其實減肥可以不用這麼麻煩,只要透過計算咀嚼的次數,就可以幫助欲減重者吃得更少,並減輕體重。每餐減少20%咀嚼次數 一個月減2公斤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項來自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不需改變飲食的內容,而是透過計算每一口咀嚼的次數,就能輕鬆達成減重的目的,此方法被美國疾管局視為健康減重法,主要研究者Josh West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再次證明了,減少食物攝取是有效的。研究找來61位受測者,進行為時一個月的減重計畫,請他們在每次吃東西的時後計算自己咀嚼了多少次,並在接下來的4週,每次吃東西時,都減少20%的咀嚼次數,結果顯示,受測者在1個月內減掉4磅的體重,大約是1.82公斤。不需改變飲食習慣 不用斤斤計較卡路里Josh West教授表示,並不是要大家用激烈的絕食方式減重,而是透過計算咀嚼次數的方式,每次進食都比前一次少一些,此方法不需要改變平時的飲食習慣,而是減少部分的進食量,即可輕鬆達成減重目的;想減肥的民眾,與其透過斤斤計較卡路里的多寡,不如從計算咀嚼次數的方式,來完成減肥的目的,此篇研究目前刊登在Advances in Obesity, Weight Management & Control期刊。

鉛排出速度慢 沉積骨頭毒性可達25年

鉛排出速度慢 沉積骨頭毒性可達25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鉛水管問題引起民眾的關切與恐慌,雖然自來水公司表示鉛含量符合標準,然而醫師指出,鉛是微量元素,且排出身體的速度很慢,如在人體器官如腦、腎、肝與皮膚需長時間累積才會出現中毒症狀,特別是沉積在骨頭中的鉛,半衰期更長達25年,容易讓人忽略而失去警覺。油漆、玩具也可能含鉛 兒童需嚴防部立南投醫院腎臟科莊宗芳醫師表示,環境中除了鉛水管的來源外,其他還有水龍頭、油漆、塗料、顏料、玩具、某些電池、來路不明的草藥等,少數職業也有更多接觸機會,如焊接工人、加油站員工等,是鉛中毒的高危險群。他表示,許多兒童喜歡啃咬玩具,而廉價玩具表面的塗料可能含鉛,且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骨骼等還在發育,特別容易受鉛毒影響。所以美國FDA在1990年建議,6歲以下孩童一天鉛攝取量上限為7微克,比成人的75微克嚴格許多。童發育遲緩 成人致高血壓、痛風鉛中毒症狀多樣,不具有特定性,臨床上易被忽略。孩童鉛中毒表現的症狀包括過動、注意力不集中、行為異常、學習障礙,發育遲緩等,鉛也會影響孩童的智力、聽力、語言發展。而成人鉛中毒會出現頭痛、肚子痛、頭暈、手發抖、手腳無力、協調性不佳、痛風、慢性貧血、高血壓、腎衰竭等症狀。莊醫師提醒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進行預防的動作,例如:避免接觸來路不明的玩具塗料、小心廉價玩具、遠離不明來歷的中藥,飲水如果不能確定管路是否老舊含鉛,也可加裝濾水設備減少含量或使用瓶裝水,顏色鮮豔的吸管也曾經被查驗出含有過量的鉛,而珍貴的冬蟲夏草也曾因為含鉛量過高,引起孩童和老人鉛中毒;如果民眾有明顯症狀及接觸史,應儘速就醫尋求協助。

研究:從小養寵物 孩子不易罹哮喘

研究:從小養寵物 孩子不易罹哮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家中飼養寵物的人不在少數,但很多家中有貓、狗的準爸媽,為了新生兒的健康常會將寵物送養,原因是怕引起孩子的過敏問題。許多人都認為寵物是家裡的過敏原,不過最新的瑞典研究推翻了這論述,專家指出,如果孩子在出生後,就經常和寵物狗接觸的話,童年時期罹患哮喘病的風險,將比同年齡的孩子低13%。據瑞典Uppsala University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家裡養寵物狗的孩子不易罹患哮喘病。研究人員針對65萬兒童進行調查,那些出生就經常和寵物狗一起玩的孩子,童年時期罹患哮喘病的風險要比同年齡人低13%。他們認為是寵物,能激發人體免疫力和抵抗過敏的能力。養寵物好處多 能激發免疫力此外,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飼養很多動物的農場裡,體內的免疫力會變得更強,罹患哮喘病的風險將會減少50%。因此專家表示,對於懷孕中或打算要生小孩的家長來說,別過度擔心家裡的寵物會影響小朋友,也先別急著送養。但研究人員也強調,如果孩子本來就是過敏體質,想以養狗來治過敏是沒用處的,而且甚至會讓原本過敏的情況變得更糟。加上目前此研究結果,仍需要更多證據來支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