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糖尿病患當心 罹肺結核機率多5倍

糖尿病患當心 罹肺結核機率多5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防治結核病在許多國家都是重要衛生議題,以台灣來說,結核病仍是發生率最多的傳染病,據疾管署資料,2013年的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為49.4人,每年新發生個案約1萬多人,而其中約5分之1的人有糖尿病。衛福部胸腔病院胸腔病科簡順添醫師說,因生活習慣改變,台灣的糖尿病患也不斷的增加,目前20歲以上的人糖尿病發生率約10%,約有170萬人。但糖尿病人得到肺結核的機會約正常人的3至5倍,故推估即500個糖尿病人就有一個人會得到結核病。控制血糖助預防  定期檢查不可少而且糖尿病人得到肺結核,較不易治療。其治療失敗率會提高到1.8倍,死亡率可提高至5倍,復發率為1.24倍,所以重點是不要得到肺結核!但糖尿病患罹患結核病的風險較常人高,該怎麼辦呢?醫師表示,如果血糖控制在糖化血色素7%以下,便較不易罹患結核病。另一種危機是根本不知自己有糖尿病,很多病人是在被診斷有結核病時,醫師幫他測血糖才知道有糖尿病,故糖尿病的早期監測是相當重要的。他也提醒,如果有咳嗽超過3個星期或不明原因發燒,體重減輕,則須至胸腔科接受胸部X光和驗痰檢查。如果都沒有結核病症狀,則須每年至少檢查一次胸部X光。 

天冷就是要溫補?當心體質不對反更燥熱

天冷就是要溫補?當心體質不對反更燥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秋天漸漸進入尾聲,這個禮拜日就是立冬,許多人也稱作補冬,因為古人認為冬天的天氣寒冷,需要補充營養。許多人喜歡在天冷時燉補湯補身體,然而中醫師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進補前,先辨識自己是屬於何種體質,進一步決定使用溫補或寒補的方式。確認體質 選擇溫補或涼補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陳中奎醫師表示,氣虛、陰血虛以及氣滯都可能會是氣血失調原因!現代人營養來源多,吃補更應該適合自己體質,才不會引起反效果。一般人的體質可以簡單分成燥熱與虛寒兩種,其中燥熱體質的人,因為體內的陽氣熱氣被鬱住,無法送到四肢,平時可能會容易怕熱,或者有口乾舌燥、嘴破、牙齦腫脹、長青春痘、便祕或痔瘡出血等症狀,所以,不適合一昧的溫補。建議選用黃精、玉竹、首烏、晉耆、枸杞、麥冬、大棗等,滋陰補氣的藥材,涼補的方式更適合體質燥熱的民眾。至於虛寒體質的人,因為本身陽氣不足,如果再加上長期吃冰或過度食用生冷食物加重體內寒氣,或者服用過量苦寒性質的清熱解毒草藥、草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一到冬天容易手腳冰冷。因此可以選用黨蔘、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熟地、白芍、肉桂、黃耆、淮七等,以十全大補湯的藥材為基底去做適當增減,用溫補的方式來達到補氣、補血、去寒的功效。食補非大魚大肉 營養均衡就夠有了湯底,當然也要有搭配的食材,花蓮慈濟醫院鄭安君營養師表示,許多人對於食補的觀念,大多停留在要大魚大肉,或者高油高熱量的食材,但其實營養均衡就是最好的食補。並舉例利用豆腐與荸薺當作基底製作彩色丸子。豆腐本身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提供人體運作必須的氨基酸,再加上黃色的玉米,綠色的麻芛粉、毛豆仁,紅色的胡蘿蔔,黑色的黑木耳、香菇,以及紫色的芋頭等,這些材料不僅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而且有抗氧化、抗凝血、低熱量等好處。

男子手腳無力+胸痛 主動脈剝離併發腦中風

男子手腳無力+胸痛 主動脈剝離併發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一名50多歲男性,某日突然左手、左腳無力合併胸痛,送至急診經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確診為急性主動脈剝離併發腦中風,緊急的升主動脈置換手術後,心跳血壓穩定,意識狀態清楚,僅有殘存的左側肢體無力,復健後可逐漸以輪椅進步至以拐杖行動。死亡率高難診斷  且手術風險高成大醫院心血管外科蔡孟達醫師說,主動脈剝離是指血液經由主動脈內膜的撕裂處,進入主動脈壁中層,使得正常的血管腔被剝離成真腔與假腔兩個空間。因可能併發主動脈破裂、心包填塞、器官血流不足等情形而有極高的死亡率。而且,當影響到頸部的血管時,病人可能以意識不清或某側肢體無力合併胸痛作為表現,此時要診斷出中風的根本原因,是主動脈剝離並不容易,需靠急診醫師的經驗。劇烈胸痛是徵兆  控制血壓助預防因此當確診為急性主動脈剝離併發腦中風後,病患家屬在接受手術與否的決定更是困難。原先已經造成腦中風的部位不會因為主動脈的手術而完全改善,術後勢必有殘存的神經學後遺症。而手術本身也具有高風險,手術過程有可能使得中風惡化或者由缺血性中風轉為腦出血。預防勝於治療,所以平時要注意自身的血壓狀況,若沒控制好有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尤其近來天氣變化早晚溫差大,也是主動脈剝離的好發時間,高血壓與心臟病患者,要特別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一旦出現劇烈的胸痛、背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台C肝盛行超越中日韓 看牙、輸血易感染

台C肝盛行超越中日韓 看牙、輸血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根據衛福部103年國人死因統計,肝癌盤踞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慢性肝炎與肝硬化也長期名列十大死因。台灣早期為B肝帶原的「流行區」,導致肝病猖獗,隨著B型肝炎疫苗的預防,威脅逐年下降,而被視為第二號殺手的C型肝炎,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更是不容忽視。半數急性C肝會轉成慢性台灣一年約有1萬3千位國人死於慢性肝病及其後遺症,平均每45分鐘就有一人因肝病死亡。其中慢性肝病患者7成由B肝造成,約2到3成與C肝有關。相較於B肝,民眾對C型肝炎較不熟悉,然而台灣C肝盛行率高達4%,是全球少數盛行率超過3%的國家,帶來的威脅不容小覷。國內染B肝人數約240萬人,C肝感染者約只有40到60萬人。但是急性B型肝炎患者約有5%會轉變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C型肝炎感染者卻有高達50%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一旦演變為肝硬化,高達3成在十年內演變成肝衰竭,甚至每年有1~4%會發生肝癌。C型肝炎全球發現至今僅26年,與國人聞之色變的登革熱病毒是親戚,都具高突變率,不易研發疫苗。一旦感染C肝,患者不但面臨肝硬化、肝癌風險,還可能導致神經、心血管、腎臟、免疫與其他癌症等「肝外病變」威脅。血液傳染為主 治癒率高台灣肝病策進會理事長、臺大內科系高嘉宏教授提醒,C肝感染途徑主要透過抽血液與體液傳染,因此開刀、輸血、共用針頭、看牙、針灸、拔罐、穿耳洞、性行為、刺青、紋眉等,只要有傷口、器械消毒不全,接觸到被汙染的血液製品,就可能感染。相較於B肝透過藥物只能控制病情,C肝則是可以被治癒。近年來,C肝治療有劃時代進步,多款全口服藥問世,不需打針,療程縮短,副作用少,治癒率逾9成,甚至逼近100%,有助於一次擺脫肝苦。可預見在不久的將來,C型肝炎有機會如同天花等嚴重傳染病,成為歷史名詞。

流感非老小專利 健康成人也應接種疫苗

流感非老小專利 健康成人也應接種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季節來臨,並不是只有老年人及幼兒才是高危險群,成年人也可能因為免疫力不夠而被傳染,尤其在大型聚會、人潮聚集之處,就是病毒的最佳溫床,醫師表示,流行性感冒主要是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盡早接種疫苗,才能有效預防流感。人潮聚集成病毒溫床 交叉感染機率高人稱「熱血主播」的徐展元日前也捲起袖子,到住家附近的診所自費施打流感疫苗,更號召其他家人共同參與。尤其近日由台灣與日本共同舉辦的首屆世界棒球12強賽即將開打,屆時也會有很多爸媽帶小朋友到球場加油,或是民眾到酒吧觀賽,此時若有疫苗的保護,就不怕流感來攪局。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呂俊毅醫師指出,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流感傳播的高峰期,而流感是一個具高度傳染力且重複爆發的嚴重疾病,感染對象不分男女老幼,不僅症狀比普通感冒嚴重,所引發的併發重症還有可能影響日常上班或就學,如常見的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還有部份病例伴有腹瀉、嘔吐等症狀。像防毒軟體 不施打可能更嚴重有些民眾覺得曾施打過流感疫苗還是感冒,而懷疑其效用,呂俊毅解釋,其實不打可能會更嚴重,「打流感疫苗就像幫自己下載防毒軟體」,根據研究,健康成年人接種流感疫苗9成以上可以產生有效的抗體反應,且有效降低流感病毒的傳播能力。醫師也建議,流感高峰期間到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最好能戴口罩,勤洗手,如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一旦確診為流感患者,遵照醫師囑咐和處方,多居家休養避免互相傳染。呂俊毅進一步提醒,流感病毒的流行很難預測,盡早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預防的方法。今年疾管署即採購三萬劑三價流感疫苗,符合公費族群的幼兒、老年人及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請儘速接種。另外,家有新生兒的爸爸媽媽、通勤族、經常出入公共場所者、工作壓力大,抵抗力不足的上班族,課業繁重的國、高中生等也建議自費接種。

狂按胸部恐致乳腺炎 7大壞習慣傷奶奶

狂按胸部恐致乳腺炎 7大壞習慣傷奶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偷偷讓胸部升等,幾乎是每個女孩的心願;因此不少人會在晚上、洗澡時努力按摩,或是來點豐胸補品。不過除了增添魅力及美感外,其實乳房健康才是最重要;若一股腦兒只想讓罩杯升級,而不經意造成乳房受傷,可就得不償失!懷孕、生理期勿按摩 以免子宮收縮不良而按摩胸部則是多數女孩的豐胸首選,不僅能使乳房變大,還可幫助胸部代謝循環、改善胸形,保持與腋下的淋巴暢通,讓氣色更好;但是,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雖然按摩胸部的好處多多,但懷孕期間及生理期時應避免此行為,如過度按壓恐怕造成子宮收縮不良及乳腺發炎。7大不良習慣 當心造成乳房傷害不只如此,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不經意動作會造成乳房傷害,以下提供7點常見的壞習慣:1)過度擠壓/按壓胸部時力道應放輕柔,感覺一點痠痛即可;不宜過度擠壓,以免導致乳腺發炎。2)內衣不適/在選擇漂亮內衣之餘,也要考量點綴物、材質可能造成的傷害;如過多蕾絲及尼龍材質易引起皮膚過敏。而太緊的塑身內衣也會造成乳房血液不通引發疼痛,甚至造成乳腺增生等疾病。3)人工流產/由於人工流產會強迫中斷妊娠的生理變化,使體內激素水平在乳腺剛發育時被快速中斷,導致乳房復原不全,易誘發乳腺增生。此外濫用避孕藥也會有相同情況發生。4)高熱量食物/冰品、巧克力雖是多數女性最愛,但其不只易使人發胖,還會造成乳房危機;攝取太多恐怕導致乳房脂肪瘤,甚至引發乳癌。5)壓力太大/別小看壓力造成的傷害!工作、學業和家庭壓力很容易使女性內分泌失調;而由於女性乳房周圍遍布淋巴組織,當代謝失調時易會導致毒素堆積,形成乳房疾病。6)吸菸喝酒/尼古丁及酒精可說是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過去資料顯示,有抽菸習慣的女性是他人罹患乳癌的3 倍;而長期酗酒者也會高出4成以上的乳癌風險。7)睡姿不良/照顧胸部連睡覺時都不可掉以輕心!若長期習慣側睡者,要小心乳房大小不同現象;而身體處於扭曲、不對等的睡姿也會影響乳房血液循環。不過經過調整後,即可使乳房逐漸恢復對稱、擺脫大小奶之苦。 

毛躁有救了!洗頭加牛奶 助髮質強韌、柔順

毛躁有救了!洗頭加牛奶 助髮質強韌、柔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愛美的女性有福了!一般人都知道,喝牛奶有益身體健康,因為其含有優良蛋白質、鈣質及豐富維生素B群,可說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飲品;不過現在又有一項會讓女性欣喜若狂的發現,原來飲牛奶還能預防老化、改善氣色,甚至連秀髮都沾上好處!有助脂肪分解 改善體態不少女性因為怕胖對牛奶避之唯恐而不及,但其實這正是與減肥越來越遠的想法;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曾有國外研究顯示,增加奶製品的攝取量,能使腰圍、體重、血壓和血糖保持於正常範圍內;這是因為奶製品富含能調節血漿中維生素D濃度的鈣質,而增加脂肪分解,對改善體態有一定幫助。促進新陳代謝 預防老化另,攝取牛奶對消除黑眼圈也是相當有一套!由於睡前喝上一杯溫熱牛奶,其中蘊含的蛋白活性有助身體放鬆,能夠更快速進入深層睡眠,因此能改善因睡眠品質不佳引起的熊貓眼。不只如此,過去研究還發現,牛奶中的活性物質能增強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可說是「抗老」的獨家秘方。洗髮精加入牛奶 增強髮質而由於頭髮是人的第二張臉,對女性而言,髮質好壞更是在意;因此若想改善掉髮或因染燙毀壞的髮質問題,牛奶在此時也能派上用場!事實上,只要在洗髮精和護髮素中加入些許牛奶,就能增加髮質強韌並改善掉髮困擾;而牛奶中的營養成分及維生素也能使髮質柔順、光滑。喝牛奶好時機:早餐後1~2小時、睡前1 小時此外,喝牛奶的時間也要注意,應於早餐後1~2個小時及睡前1 小時為佳。首先,由於牛奶含有鎮靜助眠作用,上班族若在此時飲牛奶,很容易感到昏昏欲睡、提不起勁,對工作及學習都有影響;因此最好於吃完早餐再配上牛奶較好。而因為牛奶中的鈣質能消除緊張情緒,如睡前喝杯溫牛奶不僅能消除疲勞,還可幫助鈣質吸收。 

變臉找自信?研究:愛整形的人更悲觀!

變臉找自信?研究:愛整形的人更悲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在這個「看臉的年代」,外觀幾乎是判斷他人的直接標準,而這個完全不公平行為,卻讓不少人投向整形手術懷抱,盼能藉此找回自信、青春永駐;但美國研究卻發現,其實整形帶來的改變,與內在自尊根本毫無關連,反而還會使人越整越悲觀!「擁有漂亮帥氣的外表,走路起來都有風!」事實上,想要擁有這般迷人自信,並不需要動刀、打針、微整,你只需要重新建立價值觀並且認識自己!美國心理學家表示,常見的整形原因多半為改善皺紋、抗老及「重拾年輕自信」,然而整形過後雖能得到外在改變,但依舊無法使患者打從心底快樂。中年人擔心變老 愛用整型「找青春」根據美國整形外科統計,「割雙眼皮」及「施打肉毒桿菌」為最多人進行的整形手術,且40~60歲者為大宗;研究人員因此特別針對59位年約50歲的患者,進行微整手術及為期半年的內在心理研究,藉此了解患者術前後的想法與自信心。結果顯示,雖然患者在外表上幾乎都年輕9歲左右,但外觀與內在認知並沒有直接關聯,他們依舊害怕進入更年期和即將面臨的老化危機。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患者心理認為,雖然整形能帶來外表年輕,但依舊無法改變年老事實;甚至還會覺得自己相當「不好看」。由此證明,整型與自信並沒有相對關係。

選對玻尿酸 避免肌膚凹凸不平、有團塊!

選對玻尿酸 避免肌膚凹凸不平、有團塊!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隨著年齡漸漸增長,細紋、淚溝、黑眼圈、蘋果肌凹陷漸漸出現了嗎?女人為了讓自己維持年輕肌膚,尋求醫美的途徑來對抗老化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其中,玻尿酸可說是被廣泛運用,朱家緯醫師說,因為玻尿酸等注射填充物施打後當下可看見成果,所以是許多愛美人士的第一選擇。不同年齡層需求也不大相同臨床上玻尿酸的使用從20到60歲都有,朱醫師舉例,像20多歲的人,可能會因為鼻型塌、下巴短,透過玻尿酸填充山根或是下巴;而30~40歲的人,可能會出現淚溝或蘋果肌凹陷;至於50~60歲的人,則有木偶紋、法令紋、抬頭紋等困擾,透過玻尿酸一樣能改善。另外,許多愛美人士都有相同疑問,在接受玻尿酸療程後能否一併進行其他項目?朱醫師說,有些人除了臉部有細紋外,也常伴隨著膚色不均、毛孔粗大等問題,這時可以在施打玻尿酸後,接著進行其他療程,除了注重術後保濕,最重要的還是要先詢問你的醫師,確保自身體質與肌膚的條件是否合適。玻尿酸廣泛運用 如何選擇才安全?玻尿酸一直是醫學界不可或缺的工具,劑型與用途也越來越多元。朱醫師說,傳統的玻尿酸大致上可以分為小分子、中分子以及大分子或是凝膠式,依填補部位選擇不同劑型的玻尿酸,但若注射深度過於淺表,臨床上可能出現填補後肌膚凹凸不平、產生團塊等問題。朱醫師說,目前市面上有一種全凝膠材質的玻尿酸,相較於過去顆粒劑型,與肌膚相容性較高,也較能均勻貼近皮膚真皮層,填補後也較不會出現淺層注射凹凸不平或是團塊等問題,提供給追求愛美女性另一項選擇。術後3要務必知 3大族群不適合玻尿酸療程術後的護理往往是重要關鍵。朱醫師分享,若是在施打玻尿酸過後,必須要求民眾做這三件事情:1)    加強保濕:玻尿酸療程注射後,要加強保濕,增加肌膚保水性。2)    避免按壓:傳統玻尿酸的顆粒型分子在施打完後,回家刻意按摩,有可能會導致填補的部位移位,所以一般打完玻尿酸後,建議不需過度按壓肌膚。3)    勿泡澡或泡溫泉:不管是哪種療程,術後3天內不宜泡澡或泡溫泉,因為傷口暴露在潮濕的環境下,發生感染的機會比較高。雖然玻尿酸用途廣泛,但還是有些人不適合施打,朱醫師說,假使你本身對玻尿酸過敏、施打部位做過永久性填充物,或者術後自我照護能力不好,這三種人都不建議施打,最後,朱醫師提醒,消費者在準備施打前,要先睜大眼睛,選擇有經驗、有專業執照的醫師,且醫療院所使用的玻尿酸是否符合衛福部規定才是重點,療程前做好功課準沒錯!

孕期遵守3少原則 預防便秘水腫、妊娠高血壓

孕期遵守3少原則 預防便秘水腫、妊娠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肚子裡的寶寶是吸收來自媽媽的營養而成長的。因此,懷孕時的飲食,以有規律並能充分攝取營養為基本原則。有些孕婦因為很怕體重增加而不確實吃好三餐,但這樣寶寶無法成長,媽媽的體力也會不夠。相反的,疏忽體重管理,導致體重增加過多的話,則會引起妊娠高血壓症候群或妊娠糖尿病等,甚至是難產的風險也會提高。做好體重管理 進行有規律的飲食懷孕期間體重增加的基準,雖然會依懷孕前的體型而異,但大約是增加7~10公斤。從害喜狀況減輕的懷孕中期開始,增加的基準是一週大約增加0.3~0.5公斤就可以了。只是單純的吃是不行的 要用心讓寶寶能開心飲食單純地只要讓體重增加7~10公斤就好了嗎?當然不是這樣。均衡地攝取為了讓寶寶成長必要的營養是很重要的。另外,懷孕時的飲食生活,也會直接影響到產後的哺乳期。為了分泌出讓寶寶開心喝的母乳,請用心留意懷孕時的飲食。建議以少鹽、少糖、少油的料理為飲食原則懷孕期間的飲食一定要注意的是鹽分、糖分、油分,三者的攝取量不能過多。鹽分攝取過多,容易造成水腫,也會成為妊娠高血壓症候群的誘因。糖分攝取過多,會把鈣質排出體外,讓血液循環變差,而且容易便秘。另外,油分攝取過多,也會讓血液循環變差,身體容易囤積脂肪。想要解決這些問題,特別推薦以穀物、蔬菜為中心的飲食。請選用當季的食材,並且是用心烹調,能發揮食材本身味道的清淡口味吧。只要注意飲食,媽媽的身體狀況也能逐漸調整好。1)蔬菜類(特別是綠黃色蔬菜)/小松菜、菠菜、秋葵、南瓜、番茄、青花椰菜、青椒、高麗菜、蔥、韭菜等。能幫助蛋白質、脂肪、醣類作用的維他命類,製造血液或肌肉的鐵質,以及具有預防便秘效果的膳食纖維等都很豐富。2)豆類/大豆、紅豆、四季豆、豌豆、豆芽菜、納豆、豆腐等。製造血液或肌肉的蛋白質,幫助骨骼或肌肉生成的鎂,以及調節體內的水分和鹽分的鉀等都很豐富。3)魚類/竹莢魚、沙丁魚、秋刀魚、鮭魚、鯖魚等。富含製造血液或肌肉的蛋白質,或降低血脂肪的不飽和脂肪酸。4)種籽果實類/芝麻、核桃、杏仁、落花生、栗子、銀杏等。含有防止身體老化的維他命A、C、E等抗氧化營養素,以及降低膽固醇的不飽和脂肪酸等。5)菇類/香菇、鴻喜菇、舞菇、金針菇、蘑菇、木耳等。含幫助鈣質吸收的維他命D,及連結細胞和細胞之間的黏多醣類。6)海藻類/海帶芽、海苔、羊栖菜、昆布、和布蕪、海蘊(水雲)等。具有預防便秘效果的水溶性纖維,及製造骨骼或牙齒的鈣、鎂等都很豐富。7)薯類、根菜類/番薯、馬鈴薯、芋頭、洋蔥、牛蒡、蓮藕、胡蘿蔔、山藥、大蒜等。含有能幫助蛋白質、脂肪、醣類作用的維他命類,預防便秘的膳食纖維,以及調節體內的水分和鹽分的鉀等。8)糙米、雜穀類/糙米、麥、稗、小米、黍子等。和白米相比,維他命B群或礦物質含量更豐富,所以只要把主食換成糙米、雜穀類,就能補給營養。另外,對預防便秘有效果的膳食纖維也很多。(本文摘自/順產操/台灣廣廈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