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過度防曬+少運動 妙齡女腳踩空竟骨折

過度防曬+少運動 妙齡女腳踩空竟骨折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民眾愛漂亮重視美白,出門擦防曬是必備功課,但若過度塗抹,使得身體接觸日照的時間太少,恐會埋下骨質疏鬆的隱患。中國有一名33歲的女主管,即使都待在辦公室,平常還是全身都要擦上防曬,因為工作繁忙的關係,每天固定需要一杯咖啡提神,有次腳踩空竟骨折。曬太陽助合成維生素D 是保鈣良方當地醫師解釋,像患者過度或長期塗抹防曬,會阻礙人體自身維生素D的合成,而維生素D則直接影響對鈣質的吸收,再加上工作與生活多偏靜態,又沒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都容易造成骨質密度不足,也因此,原本大家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的骨質疏鬆症,現在趨向年輕化。其實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人,一般每天至少要曬30分鐘太陽,讓身體足以合成維生素D,來幫助對鈣質的吸收。30歲前勤補鈣 存骨本要趁早骨質疏鬆發病的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但每天過量飲酒、喝大量咖啡確實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在20-40歲的時候,骨密度會達到高峰,40歲以後會慢慢下降,所以30歲以前若不及早存骨本,那麼婦女停經及男性步入老年時,鈣質流失後骨密度下降較快,也就更易發生骨折。4警訊現身!當心骨鬆找上門骨質疏鬆一定要測骨密度才會發現嗎?當地醫師提醒,4個骨鬆警訊出現,請盡速到醫院檢查,並且透過正確飲食和規律的運動習慣,來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1)疼痛/主要集中在腰、背及胸部,因為骨鬆易引起腰椎和胸椎的骨折。2)體力下降/這是最明顯的症狀,像是走路走不動易感到疲倦。3)身高縮水/一下子發現自己的身高矮了2-3公分,甚至有些駝背傾向。4)易骨折/像是在平地跌倒或者打個噴嚏就骨折。 

孕期便秘水腫4大困擾 吃對食物有解

孕期便秘水腫4大困擾 吃對食物有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懷孕期間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但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的改變,更能加強消解不適感的作用。配合孕婦較常發生的症狀,以下提出各種建議,請務必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看看。貧血懷孕時,為了傳送充足的血液給寶寶,血液的循環量會增加。雖然說血液循環的量增加了,但因為只是血液中的水分增多而已,所以比起懷孕之前,血液變得更是水水的,容易引起貧血。飲食面/多攝取小松菜、羊栖菜、蛤蜊、芝麻等鐵質含量多的食品,同時也攝取含有優質蛋白質的大豆食品、維他命C豐富的綠黃色蔬菜等等。生活面/懷孕時和懷孕前相比,據說鐵質的需求量是1.5倍左右,但如果生活上沒有發生任何問題,也無須格外補充營養補充品。請從日常生活開始注意,用心地從飲食中攝取鐵質吧。定期產檢時若被診斷出貧血,就需遵從主治醫生的指示。便秘有些人雖然以前從來沒有被便秘困擾過,但懷孕之後,卻因為變大的子宮壓迫到直腸,而引起便秘。便秘持續下去的話,也容易造成痔瘡,所以務必要注意。飲食面/請多攝取地瓜、蓮藕等根菜類,海帶芽、羊栖菜等海藻類,以及菇類等含有很多膳食纖維的食品,也請攝取足夠的水分。生活面/請養成做孕婦瑜伽或步行等適度運動的習慣吧。另外,有便意的時候卻忍著不排便,可能因此錯失時機而引起便秘。不管有沒有便意,最好每天都在固定時間去廁所,養成習慣很重要。害喜害喜是從懷孕前期開始的症狀,大多人到第12~16週左右時就會改善。害喜持續的時間長度是因人而異,症狀也是各式各樣,包括想吐、改變食物嗜好、吃不下東西,或總是嘴饞想吃點什麼的狀況等等。飲食面/若是常常吃不下東西,就在想吃的時候,少量進食,注意不要挑食。在料理中淋上檸檬汁,選擇加了酸味的食物,或醃漬菜等清爽的食物,比較容易吃得下。嘴饞的話,要留意少量就好,一點一點地吃東西。並且請在考量到寶寶的營養下,用心選擇吃的東西。清涼飲料或冰淇淋等,含有很多砂糖的食物都要避免,改成用當季水果來克服嘴饞吧。生活面/吃不下的症狀如果持續太久,心裡也會變得很不安吧。其實,這個時期的寶寶,因為之前儲存在母體內的營養還很充足,所以還不用太過擔心。不妨和朋友聊聊天,或是出去走走,轉換一下心情就好了。如果有這樣的症狀 請和主治醫生討論/一天吐好幾次,體重也減輕了4~5公斤,不只是食物,就連水都喝不下等等。日常生活都無法正常過,因為害喜變得很辛苦的孕婦,請和主治醫生討論改善方法。腳的冰冷、水腫冰冷和水腫有密切的關係,因身體冰冷影響腎臟功能低下的話,就會出現水腫。懷孕時,腿和腰的冰冷,會形成對寶寶來說很不舒服的環境,所以需要多加注意。飲食面/茄子、小黃瓜、苦瓜等夏季蔬菜,芒果、木瓜等熱帶水果,或是清涼飲料、加了砂糖製成的甜點等,這些食物可能是造成身體比較冰冷的原因,請注意不要攝取過量。生活面/孕期在夏天時,注意衣著不要穿太薄,也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裡。孕期在冬天時,有必要注意因運動不足而引起的冰冷。建議在天氣好的日子去散散步,或是做做孕婦瑜伽,從身體裡面開始暖起來吧。建議的對應法/使用薑的泡腳浴1)準備一個可以浸泡到小腿深度的水桶或盆子,把一小塊薑磨成泥後放進去。2)準備適合熱度的熱水,倒入水桶中約到小腿一半的高度。3)把雙腳放進水桶中,泡到額頭或鼻翼出汗,大約15~20分鐘左右即可。這樣做可以讓身體由內而外開始熱起來。(本文摘自/順產操/台灣廣廈出版)

用變質精油按摩胸部 加大不成反致黑斑上身

用變質精油按摩胸部 加大不成反致黑斑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利用精油按摩已成為時下女性公開的秘密,不只能促進乳房生長,還可舒緩壓力、放鬆心靈;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精油的「寵愛」以達豐胸效果。特別是精油中若含有雌激素或不明化學物質,可是存在不少健康隱憂。吸收過多激素 易內分泌失調不論有沒有功效,精油已是女性豐胸的首選!這是因為透過按摩乳房的過程,能起到潤滑作用、促進乳房血液循環使胸部變大,對二次發育有不少幫助。但是,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精油按摩時應特別留意且不可過度使用,以免造成反效果或副作用,影響健康。首先,使用精油時應避免接觸眼睛、黏膜及私密處皮膚,若不小心碰到也要立刻沖洗;而如果精油中含有柑橘等成分,得避免接觸日光及紫外線照射,以免造成精油變質;若繼續塗抹,恐出現黑斑或黑色素沉澱。此外,長期用精油按摩胸部,也可能使乳腺組織吸收過多外來激素,導致內分泌失調、引發疾病。避開乳頭位置 減少意外增生率而透過精油按摩時,也應避開乳頭位置;因為乳頭容易吸收各種物質,如長時間塗抹精油,會使乳頭大量吸收,造成乳腺意外增生;過去曾有個案持續半年使用精油按摩胸部,導致乳房長出外型似葡萄串的結節,經過手術才無大礙。因此,民眾在使用時務必留意產品來源及成分。事實上,影響胸部大小的原因有很多,如基因遺傳、生長激素不足及發育期的飲食習慣等,因此許多「悔恨當初」的女性除用精油按摩外,也會選擇豐胸乳液來刺激乳腺;但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使用會抑制體內雌性激素分泌、影響發育;還有可能引起子宮內膜過度增生、使皮膚色素沉澱等問題,因此追求外在美時不忘慎選產品,以免適得其反。

過度洗手反效果?粗糙乾燥更易使壞菌附著

過度洗手反效果?粗糙乾燥更易使壞菌附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殺菌就是殺人!」—這是某位知名微生物學者所說的話。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不禁恍然大悟:「原來如此,說得太好了!」說得真的太好了,讓我佩服極了。因為我們一定要與細菌共生。拜腸道裡面的常駐菌所賜,我們得以有效地吸收營養,挑出壞東西,把它排出體外。此外,拜常駐菌所賜,我們方得以保有免疫力及抵抗力。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卻還是會因為一點小感冒,而隨便服用抗生素。雖然最糟糕的是因為感冒就開立抗生素的醫師,但是服藥的人也有錯。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去看醫生,然後很感激似地把藥吃下去,這種壞習慣根深蒂固地殘留在我們日本人的本性裡,這真的是非常嚴重的情況。對於與我們共生的細菌而言,抗生素是極為惡質的天敵。消化道內的常駐菌,將幾乎死於抗生素的手下。這等於我們違反了規定,無視與它們共生的約定。而常駐菌不僅僅只有腸道細菌而已。我希望各位不要以為自己的手掌非常乾淨,乾淨到連一個細菌都沒有,不知各位實際的想法如何呢?實際上,就體外來說比較常清洗的手掌,據說也存在數百至上千個細菌,而這些細菌幫我們防堵外來侵入的細菌增殖,幫我們抵禦紫外線的傷害。但是,如果我們討厭手上有細菌、覺得不乾淨,因而洗手過度的話,不但手部變得粗糙乾燥,還將使得致病壞菌容易附著在手上,進而容易侵入體內。換言之,這也是「過猶不及」,過度而莫名地討厭微生物,並且把它殺死,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如此一想,或許就不會認為「殺菌就是殺人」是一句誇大的話了吧!當然,當我們無法掌控的龐大有害物質蜂湧而至,常駐菌也無法抵擋。因此最重要的就是留心食物的鮮度及平常的衛生習慣,但是也千萬不要潔癖過頭了。無論什麼菌,只要殺了就安心,到處去把充斥於市面上的「除菌、抗菌商品」買回家備妥,用殺菌效果高的香皂洗澡。這種過度偏愛乾淨的人,是該重新信任常駐菌的能力,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時候了。讓常駐菌不受到有害藥物及殺菌劑的干擾,在開心活潑的狀態下於身體運作,方得以稱得上是健康度高的身體。(本文摘自/打造身體一生不積毒的方法/天下雜誌出版)

她顏面神經麻痺1年 美顏針後見「笑」

她顏面神經麻痺1年 美顏針後見「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秋冬真是各種疾病的好發季,不只皮膚病會趁氣候轉換找上門,竟連顏面神經麻痺都來攪局!一名44歲女子因天氣冷加上過度勞累,而罹患顏面神經麻痺長達1年;求診無數都不見效,近日竟然透過美顏針治癒,讓她不再臉歪嘴斜,終於可以自然的微笑。初期症狀:臉部抽蓄、流淚、耳鳴由於秋冬季早晚溫差大,加上流感盛行,若壓力過大又忽略養生,人體免疫力很容易快速下降、被病毒吞噬顏面神經,一不小心就會「面子不保」!而這名女子因忙於家庭及工作,蠟燭兩頭燒的結果讓她罹患顏面神經麻痺長達1年;不只左臉肌肉麻痺導致面部歪斜,還因為眼皮無法緊閉,造成眼睛過乾而不適。起初女子尋求西醫治療,不見效果後改吃中藥與針灸,持續1 年的針灸過程,雖然面無表情時看不出異狀,但笑起來依舊嘴角歪斜,且左眼皮還是無法完全合閉;不只如此,她連舌頭也變得麻痛又敏感,每當吃到味精或辣味食品時,舌頭就像著火一般令人崩潰。直到朋友介紹美顏針可以治療此問題,才決定姑且一試。針灸刺激氣血循環 加速神經重建經過第一次的治療後,左臉從麻痺造成的鬆垮變為緊實、且眼皮能輕鬆閉上;多次進行後竟然臉部肌肉可以正常控制!對此,中醫師廖千慧解釋,由於傳統針灸治療的針具較粗,許多患者因為臉皮膚薄、加上神經敏感而不願接受針灸治療;但隨醫療更新發展後,美顏針幾乎與頭髮一樣細,讓人不再畏懼;因此接受度高、效果良好。同時因為針灸能刺激氣血循環,使受傷的神經加速重建;加上美顏針的特殊針法,對肌肉張力及臉型矯正都有一大幫助;廖醫師強調,其實除了改善顏面神經麻痺外,其他因為不明原因引起的臉部無力,或肌肉張力過高導致的不對稱,都可藉此恢復。

只是一塊乾癬?小心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一次爆發!

只是一塊乾癬?小心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一次爆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位五十歲男性腳趾無故腫脹,足部大拇趾腫如香腸,起初一直當作痛風治療,但幾週後症狀都未見好轉,連腳踝也腫起來,痛到不能走,直到轉診至風濕免疫科,醫師同時發現該名患者手腕關節有關節炎,且多處指甲表面有凹陷小洞病變、耳朵裡也有一小塊的皮膚乾癬,經問診及理學檢查後才確定罹患乾癬性關節炎。在使用傳統化學免疫調整藥物治療不見成效後,改申請使用生物製劑,男子病情終於得到控制。小小乾癬別忽視 關節破壞不可逆!台中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陳怡行主任表示,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功能疾病,大約有30%的乾癬患者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乾癬不只是皮膚外觀問題,若不積極治療,患者合併心血管疾病(如腦中風、冠心症)及代謝症候群的機會也會比一般人高1.5到7倍!而且,乾癬受犯的體表面積越大、患病時間越久,風險也就越高,千萬不可輕忽!陳怡行主任解釋,關節炎就跟房子失火一樣,關節就好比房子的結構,當未被柱蝕(也就是關節發炎狀況控制良好時),其受損程度就會降低,此時房子結構穩固,使用年限可以保固終生;相反的,若是延遲治療且未妥善控制發炎,當結構被破壞,就會發生變形走位,保用年限就會大大縮短。因此,及早診斷、找到合適方法治療是很重要的。「乾癬會從受過傷或物理刺激的地方長起。」陳主任分享,臨床中曾遇見一位原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當時症狀是下背疼痛,做了幾次脊椎矯正手術,後來在手術傷口處竟出現發現表皮有紅腫脫屑斑塊,才發現是乾癬,等到被確診時中間已落差十年。乾癬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較一般人高出50%!事實上,罹患乾癬疾病愈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愈高。陳怡行主任表示,根據臨床資料顯示,乾癬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除了較一般人高1.5到7倍,死亡率也高出50%!換句話說,乾癬患者可能較一般人提早10年發生中風,且平均會減少5年的壽命。因此,當患者回診時,醫師主要先控制發炎為主,同時加做如紅血球沉降速率(ESR)及測量血液中的發炎指標(CRP)來評估發炎程度,並確認是否有三高等問題。 陳主任提醒,乾癬需要長期治療,除了患者本身日常生活應遠離菸酒、控制體重,遠離誘發因子外,目前健保局也有給付多種口服藥物及兩大類注射型生物製劑治療可作為選擇。他也補充,根據研究指出,接受抗腫瘤壞死因子等生物製劑治療,可改善皮膚的乾癬症狀,同時控制全身慢性發炎,進而降低病患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達到理想的疾病控制。

老婦發燒咳嗽誤認感冒 沒想到是血癌

老婦發燒咳嗽誤認感冒 沒想到是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天氣漸漸轉涼,臺灣也進入傳統的季節性流感流行期,但若是持續咳嗽未癒,可要當心是其他疾病!像是近日有一位年約70歲的老婦人,因為反覆發燒以及有輕微的咳嗽症狀,持續了數週,期間僅服用鎮痛解熱和感冒症狀用藥,但症狀並未緩解。而且還越來越嚴重,身體體力也更加虛弱,家人將他送至急診,詳細檢查後發現竟是血癌。感染科醫師提醒民眾,出現發燒或者類流感的症狀時,應盡速就醫,若發燒持續不退,很可能另有病因須詳細查明。持續不明原因發燒 即要當心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每年冬季12月開始到隔年3月是流感流行季節,該名婦人因發燒、咳嗽就診,入院後經醫師診視,覺得並非一般感冒,安排血液抹片檢驗後,發現許多不成熟的癌細胞,是俗稱血癌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馬上轉介血液腫瘤科醫師進行進一步診視治療。檢驗科陳怡靜主任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常發生持續發燒,合併白血球異常,貧血,血小板低下等症狀,常需血液抹片診視,甚至抽取骨髓檢驗。廖嘉宏醫師也提醒,如果民眾出現發燒或類流感的症狀,須盡速就醫診視,以免延誤病情。

冬天穿太多悶壞「妹妹」 陰道炎上門

冬天穿太多悶壞「妹妹」 陰道炎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女性私密處如長期處於潮濕、悶熱狀態,很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而隨著冬天的腳步接近,氣溫下降,許多女性為了保暖開始穿上緊身褲襪或褲子,寒流來時甚至穿到兩三件,當心會把「妹妹」悶出病來。醫師指出,夏、冬是陰道炎好發季節,女性要更注意私密處,是否長時間被悶在濕熱環境及分泌物增加、顏色氣味改變,甚至出現搔癢或灼痛,這些都是陰道炎上門的徵兆。正常白帶:無色、無味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醫科謝惠婷醫師表示,正常情況下,婦女陰道都會有適量分泌物,也就是生理性白帶,通常為白色透明、無異味且無刺激性。其分泌量會隨著年齡、月經週期、懷孕及使用口服避孕藥等原因而變化。謝惠婷說,正常陰道存有乳酸桿菌,使陰道酸鹼度維持在4.0~4.5,可與其他內生菌種達成動態平衡。但若因為外陰部不通風、免疫力減弱、壓力、性行為、避孕藥、抗生素使用及陰道灌洗等因素影響陰道環境,造成病原體大量繁衍而導致陰道分泌物的量、顏色與氣味發生變化,伴隨局部癢痛或分泌物濃稠時,就是發生陰道炎了。輕忽陰道炎 恐增不孕、早產風險陰道炎是女性很常見的疾病,根資料顯示,一年內約有8~18%的婦女會發生嚴重度不等的陰道炎症狀。最常見3種原因為:細菌性陰道炎、陰道念珠菌感染及陰道滴蟲感染,合起來造成約90%的陰道炎。其中尤以陰道念珠菌感染最難纏,因為許多患者都認為分泌物減少就是好了而自行停藥,導致反覆發生,成為慢性感染,療程恐須半年。而醫師也提醒,陰道炎若放任不管,發炎部位恐擴及子宮頸、骨盆腔,容易導致不孕及早產,不可不慎。保持乾爽  8招呵護「妹妹」因此謝惠婷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也提供以下方法避免陰道炎的產生或復發:1)盡量穿著寬鬆、通風的棉質內褲。2)勤換洗內褲、毛巾並晾在有陽光或通風處。3)不要過度灌洗陰道或使用婦科清潔液,破壞陰道原本的弱酸性環境而造成病原菌生長。4)若非必要避免使用護墊、棉條。5)不要濫用抗生素而破壞原本陰道菌落的動態平衡。6)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以免傳染給伴侶,加重復發率。7)多補充水分,定期排尿且不憋尿,把細菌帶走。8)可吃優格、喝優酪乳或補充益生菌來增加陰道的好菌落。

胖到無法睡!宅男戒網路 成功甩73公斤

胖到無法睡!宅男戒網路 成功甩73公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47歲的林先生十多年前因為車禍韌帶斷裂,長期在家休養,且開始沉迷於網路,導致體重直線飆升,162公分的他,體重竟達151公斤,健康也大受影響,不只三高、心臟病纏身,甚至造成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胖到連居家護理師都看不下去,建議他參加減重班,在醫師及營養師的幫忙下,林先生靠著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順利減到剩74公斤!以為少吃就會瘦 反而越減越肥林先生說,減重之前,在公車上一個人要佔兩個位子、受到旁人側目,連回到位於三樓的家中都要休息好幾次才能爬完樓梯;做許多事情都力不從心,更不用說出門工作。曾經嘗試過要減肥,以為少吃就會瘦,而沒有增加運動量,結果不但效果有限,且很容易復胖,導致體重一直居高不下。過度肥胖的林先生,長期受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苦,甚至因為睡眠障礙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騎車恍神摔車,更擔心擔心晚上睡覺會一覺不醒;萬芳醫院復健科醫師林硯農表示,肥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重要因子,減輕體重有助改善。此外,現代人多依賴3C產品、網路,久坐少動的「靜態生活習慣」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沉迷遊戲導致活動量減少,則一整天消耗的熱量僅有1200大卡,遠少於於正常活動量的1800大卡。 拒當低頭族 一年減74公斤林醫師表示,呼吸中止-淺呼吸指數(AHI)可分為輕、中、重度三級,AHI指數30以上屬於重度,林先生體重151公斤時,AHI高達111.8 counts/hr,透過參加醫院的減重班,林先生學會培養運動習慣,每週運動180分鐘以上,包括慢跑、散步及跳有氧舞蹈等。除了運動外,林先生也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且真正下定決心,切斷家中網路,拒當低頭族,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從開始減肥的147公斤減到剩74公斤,腰圍也從原本的142公分減至目前88公分,睡眠呼吸中止的情況趨緩,血壓、血糖與尿酸的指數也有大幅改善。他表示,要減到60公斤才會恢復家中網路,可見其驚人意志力。

工作場所禁菸 他決心戒除30年菸癮

工作場所禁菸 他決心戒除30年菸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5歲的翁先生,從高中時期開始抽菸,每天菸量高達一包,菸齡將近30年。後來因為工作的地方禁止吸菸,讓他萌生戒菸的想法,而至戒菸門診求診,經由藥物治療與定期接受衛教的方式,終於成功戒除!翁先生在童綜合醫院擔任司機工作近10年,工作時因為醫院禁止抽菸,所以常常都需要跑到離醫院10公尺的地方才能抽菸,既倉卒又麻煩,讓他感到相當困擾;還有不想因為二手菸而影響到妻小健康,所以興起戒菸的想法,但過去曾靠自己的力量戒菸卻都失敗。只靠意志力太難!戒菸門診協助克服最近,得知有2個同事經由醫院戒菸門診成功戒菸,便下定決心到戒菸門診尋求協助;經醫師開立戒菸藥物,並轉介進行戒菸衛教,透過藥物治療與定期接受衛教的方式,翁先生開始嘗試改變生活習慣與規則服藥,慢慢減少吸菸量,1個月後開始完全停菸,迄今3個多月都沒有再碰觸菸品,戒菸成功。童綜合醫院戒菸門診個管師周怡君表示,戒除菸癮並不容易,因為抽菸者身旁一定會有相同嗜好的朋友,常在不自覺的狀況下有重蹈覆轍;因此會衛教尋求戒菸門診協助的民眾,學習克服菸癮的各種方法,如喝水、運動、深呼吸等,並且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也很重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