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子癲前症恐早產、胎死 35後孕風險高5倍!

子癲前症恐早產、胎死 35後孕風險高5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現代人晚婚,連帶產子年齡也受影響;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顯示,過去婦女第一胎平均年齡為25歲,而現在已延後變成30歲。但也因此,12年來罹患子癲前症人數增加近4成,其中35歲高齡產婦更為高風險群,易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產婦昏迷,甚至危及性命。胎盤血流減少 寶寶無法獲得氧氣所謂子癲前症,主要為胎盤功能不良所致,發作時因通過胎盤血流減少、胎兒無法正常獲得氧氣與營養;一旦懷孕媽咪病發,很可能需要終止妊娠,對產婦及胎兒將造成嚴重後果,其被視為產科的頭號敵人!來自德國柏林夏里特大學附設醫院醫師Stefan Verlohren表示,平均每20位孕婦就有一人罹患子癲前症,為新生兒早產、發育不良甚至死亡的主因之一。30歲以上風險增近2倍 好發中晚孕期根據健保資料顯示,30歲以上懷孕生產罹患子癲前症風險將增1.79倍,35歲以上更可能出3至5倍威脅。而針對妊娠期間有肥胖、未成年或大於35歲、初產婦、糖尿病患、慢性高血壓及多胞胎等具危險因子的產婦,都可能提高機率。一般而言,子癲前症好發於中晚孕期,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如噁心、體重增加、下背痛和四肢腫脹等很可能被視為正常情況,而輕忽子癲前症發生徵兆;因此,若懷孕20週以上孕婦發生高血壓及尿蛋白症狀,更應進一步檢驗,評估是否有子癲前症風險。

中藥未煮沸先嚐一口 婦上吐下瀉疑中毒

中藥未煮沸先嚐一口 婦上吐下瀉疑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有些人感冒生病習慣求助西醫、吃西藥;也有人喜歡利用中藥養生、調解不適。不過醫師建議,生病時還是不要自尋藥解,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一名中年婦人日前因身體虛弱不適至中藥房抓藥,沒想到吃完後出現頭暈、嘔吐、拉肚子等症狀。對此,南投醫院醫學專科醫師郭俊輝表示,個案至中醫房抓藥時,中醫師指示其需將相關藥材與生薑一起煮沸才可服用;但婦人在未經煮沸時就先嚐一口,沒想到馬上就出現不適反應。他說,此是否為真中藥,或流行病毒腸胃炎所致還有待釐清。附子含烏頭鹼 生服易有全身性症狀進一步檢查發現,導致婦人不適原因為中藥為常見的「附子」,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顏素美說,附子性辛甘、大熱,有毒且具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食療本草和本草經集注提到,附子若與黑豆、甘草、人參、或生薑一起煮即可降低其毒性。此外,南投醫院腎臟科醫師葉哲廷也說,附子在中藥處方中並不罕見;但由於其含有烏頭鹼等成分,如生服很容易出現全身性症狀,如舌頭麻木、頭暈、嘔吐及腹瀉等神經消化系症狀;部分病患服用後很可能發生心律不整、血壓不穩等危及生命狀況,應不可大意。最後他提醒,不論服用是中藥、西藥皆須依照指示,才不至於影響自己健康。

人正真好?專家:外表出眾者被貼標籤 不易升遷

人正真好?專家:外表出眾者被貼標籤 不易升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人人都想擁有一張漂亮臉龐,不僅看起來出色美艷,甚至在課業、職場都可以搭上順風車!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長相出眾者,在班上往往能得到師長注目與關心,畢業後至職場甚至比他人薪資高出百分之10至15;顯示外表好看的人從小到大都有優勢!從小受關注 職場薪資高他人15%不過,若你擁有一張帥氣、美麗的樣貌,可別高興得太早;心理學家還發現,雖然令人稱羨的外貌能帶來好處,卻也常伴隨「衰事」;如他人擔憂難相處即不願當朋友、交流,或是上司懷疑能力,慣以「花瓶、小白臉」等稱號;另外,這樣的光彩背後,也常讓女人難以得到高層位階、不易升遷。多在意外表 壓力大較憂鬱然而不管男性或女性,當外表過於出眾時也很容易引起同性妒忌、擔憂能力被超過而從旁攻擊;不只如此,根據美國約會網站調查指出,外表極佳的人,配對成功率比一般人少上許多,因此常出現美女屢屢找不到對象的窘境。此外,心理學家還說,帥哥美女多半比他人更在意自己外表,因此常造成壓力大、較憂鬱等情緒;事實上,過度在意外貌很容易改變與他人互動模式,並對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溫鹽水、按壓穴位 中醫治鼻塞5妙方

溫鹽水、按壓穴位 中醫治鼻塞5妙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76歲的陳婆婆,這幾年常覺得喉嚨癢、卡卡的想咳嗽,但是痰不多,晚上睡覺時想咳嗽的感覺更明顯;中醫師表示,鼻為肺之孔竅、咽為肺之門戶,風、寒、燥、熱等外邪(如細菌、病毒或致敏物質)入侵,鼻咽首當其衝,導致出現咳嗽等症狀,若治療不當或遷延不癒,則久病必虛,除了肺之外,甚至累及肝、脾、腎,反加重治療的困難度。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王瑜婷醫師指出,中醫將鼻塞、鼻涕倒流依以下5種症狀分別有不同治療方式:1) 風寒外襲/鼻塞、多清稀或白濁涕,噴嚏、咳嗽頻作,痰稀白,咽癢聲重,並有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治療以宣肺散寒、縮涕止咳為主。如小青龍湯,或葶藶大棗瀉肺湯合杏蘇散加減。2) 風熱外襲/鼻塞、涕多白濁或略黃,部分患病兒童可見鼻唇溝兩旁被涕液長期浸潤的粉紅色糜爛的痕跡,鼻腔黏膜潮紅,咳嗽有痰,痰稠或黃稠,咳痰不爽,口乾、咽痛,惡風、頭痛,治療以疏風清熱、宣肺化痰為主。方如桑菊飲加減。3) 痰濕上泛/鼻塞、涕白濁或略黃,咳嗽多痰,痰白而黏,胸脘易悶,夜晚痰聲漉漉,納差、體乏、便溏,治療宜健脾燥濕、理氣化痰。方如二陳湯加減。4) 痰熱上泛/鼻涕多且黃稠,咳嗽痰黃稠且難出,甚至痰中帶血,胸悶,口渴發熱,口乾苦,咽痛,小便黃、大便乾燥,治療宜清熱肅肺、豁痰止涕。方如清金化痰湯加減。5) 肺腎虧虛/鼻涕多,質清稀白稠且綿綿不斷,咳嗽反覆發作且痰質清稀,氣喘胸悶,若天寒則加重頭眩、心悸、畏寒、肢體沉重,咳嗽嚴重時甚至二便失禁或兼小便不利,治療宜補腎納氣、溫肺縮涕。方如真武湯合縮泉丸加減。王瑜婷醫師表示,除了中藥治療外,平時亦可用溫鹽水洗鼻,除了可以清除鼻腔內黏稠的分泌物以及所沾附的細菌、病毒及過敏原外,還可幫助潤濕鼻腔;睡眠充足、適當紓解壓力、補充水分、外出時戴口罩,此外,平時也可以按壓穴位來預防或紓緩,如印堂通竅,迎香穴通鼻竅、散風邪,合谷穴疏散風邪、清瀉肺氣,足三里可扶正培元,加強人體抗邪能力。

洗腎者有憂鬱症狀 增1.45倍死亡率

洗腎者有憂鬱症狀 增1.45倍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號稱洗腎王國,目前洗腎患者約7萬5千多人,研究顯示,其中每3位就有1人有憂鬱症狀,不僅提高1.59倍慢性腎臟病患者初次住院的風險,更使死亡風險提高1.45倍。醫師指出,逾8成透析患者會出現睡眠障礙,如何減壓及調適,對患者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題。加入合唱團 緩解憂鬱症狀為使腎友能夠適時紓壓,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成立腎利知音合唱團,希望藉由歌聲傳遞信心,讓一些自我設限陷入低潮的腎友,能重新走出來,並透過演出,讓其他腎友及其親友乃至社會大眾知道腎友透過良好治療,仍可擁有豐富及樂活的人生。合唱團員的腎友陳阿姨表示,自己在懷孕時,因妊娠毒血症導致腎功能逐漸衰退必須洗腎,由於外界對洗腎患者的眼光和誤解,讓她一直隱瞞病情,就像是個祕密壓在心裡三十多年,也常躲起來痛哭。直到加入了腎利知音合唱團,讓她勇敢站出來,告訴大家,洗腎也可以過得很好!8成5透析者 同時有睡眠障礙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王濋諭也分享自身經驗,當初被送進急診室緊急插管洗腎,住院的前兩週沒有闔過眼,即便是安眠藥加量仍無法入睡,擔心睡著了就醒不過來。之後經過幾年的居家透析治療,身體狀況穩定了,卻時常感到胸悶、呼吸不順,到耳鼻喉科檢查,醫師拿了兩塊捲起的紗布塞在鼻孔十分鐘,症狀竟都消除了,才知道原來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台大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姜至剛指出,長期接受洗腎且患有憂鬱症者,死亡率相較未患憂鬱症患者提高1.45倍,且85.8%的透析患者都睡不好。因此腎友如何透過減壓及生活調適讓身心同時健康是很重要的課題,也因此透過病友團體的活動,讓腎友幫助及帶領腎友,在臨床上已經看到明顯成效。

血便、解不乾淨誤認痔瘡 檢查竟是大腸癌

血便、解不乾淨誤認痔瘡 檢查竟是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王姓男子,日前因為便秘、大便出血、解完還想再解的感覺,認為自己罹患痔瘡,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就診,醫師安排檢查後,診斷為大腸癌,立即安排相關治療。有鑑於此,外科廖師賢醫師提醒,直腸癌早期症狀經常被誤認為痔瘡,因而延誤病情,呼籲民眾不容小覷、加強警惕。早期症狀似痔瘡  易延誤腸癌病情廖師賢醫師表示,每個人在肛門口周圍都有很多小靜脈,當這些靜脈不正常擴張或變大時,我們稱之為痔瘡。靜脈會擴張主要是因為長期靜脈壓力增加的緣故,例如便祕、懷孕及長期蹲坐等都會令靜脈壓增加,引起痔瘡。但是,痔瘡與大腸直腸癌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疾病,因症狀相似,除了有大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與裡急後重的狀況,許多直腸癌在早期都會被誤認為是痔瘡,因而忽視或延誤了病情。大腸癌的發病與飲食、營養有關。因此廖醫師提醒,要預防大腸癌必須要先改正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大腸癌。首先不偏食、多吃蔬果,多吃高纖維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會刺激大腸、增加腸蠕動,藉由增加糞便量,稀釋致癌物及減少致癌物與腸道黏膜接觸的時間來達到保護的效果。   

打疫苗就不會感冒?醫:無法預防非流感病毒

打疫苗就不會感冒?醫:無法預防非流感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打了流感疫苗,整個冬天就不用害怕感冒威脅。」這是許民眾的迷思,然醫師表示,每年冬季施打的流感疫苗,僅可預防當年最流行的3種流感病毒,對於其他型別的流感病毒或非流感之呼吸道病毒則沒有預防的效果。並非只有流感病毒會造成吸道感染成大醫院急診部施欣怡醫師表示,會造成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有許多,除了常見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外,隨著分子診斷學的進步,過去不易以傳統病毒培養方式檢驗出的病毒,如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人類冠狀病毒等,也逐漸被認為重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相對於小兒及兒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已累積許多流行病學資料,台灣成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流行病學並不清楚。有鑒於此,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成功大學基因體醫學中心、台南市永川醫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聯合進行南台灣成年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症流行病學相關研究。呼吸道病毒 流感病毒A、鼻病毒最常見研究納入267位於成大醫院或台南地區醫院就診之呼吸道感染症成年民眾;結果顯示,流感病毒A及鼻病毒為研究期間最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其次依序為人類冠狀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腺病毒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整體而言,於所有呼吸道感染症病患,22%病人感染流感病毒、24%病人感染非流感之呼吸道病毒、2%病人同時感染流感及非流感呼吸道病毒。分析病人的潛在疾病發現,免疫功能低下病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及腎衰竭長期洗腎病患,為感染非流感呼吸道病毒之高危險群。施打疫苗 仍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施欣怡醫師表示,於流感季節,流感病毒及非流感之呼吸道病毒同時於社區中傳播,造成已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仍有可能出現非流感病毒所引發的呼吸道感染症狀。因此即使打過疫苗,民眾還是要注意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時,亦應注意呼吸道禮節,咳嗽時應戴口罩,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之後要洗手等,以減少疾病的散播。

高齡產夫後代不聰明!研究:男30歲生小孩最好

高齡產夫後代不聰明!研究:男30歲生小孩最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想增產報國?得先算好「年齡」才行!一般人都知道,女性到了35歲後,卵巢功能減退、卵子質量與受孕能力皆下降,較不適合懷孕;但是,法國一項研究發現,其實不只女性需要看歲數,連男生都要算清楚!年過35雄性激素少 睪丸分泌下降1%相信不少人都聽過,生育年齡會影響寶寶智商;但過去總將矛頭指向辛苦懷孕的母親,卻忽略其實提供精子的男性才是關鍵!法國研究發現,男性在35歲後,體內雄性激素會開始減少,且平均一年睪丸激素分泌量下降百分之1,精子基因突變率也相對提高;在精子質量與數量都不穩定的情況下,很容易影響胎兒健康。研究顯示,父親在30~35歲成功「產出」的小孩,於智力測驗中獲得分數較高;這是因為男人在30歲時精子素質達顛峰且會持續5年,到35歲才開始下降。不只如此,美國婦產科專家也稱30幾歲的男人為「模範父親」,由於這段時間身體素質最好、事業及經濟都較穩定,正是養育孩子的好時機。女性25歲卵子質量高 分娩危險小而多數人都認為女性越早生育越好,在身材、健康方面都能快速恢復;但其實,女性雖然在20歲時進入性成熟期,但這僅是女性生殖系統發育及卵巢生理方面的成熟,不代表心理、生理都達到最佳狀態;因此這時候還不算是最佳受孕年紀。事實上,女性在25~35歲時,生理及心理才算成熟且卵子質量好、精力充沛,受孕機率高。此時若懷孕生育,分娩危險小、胎兒生長發育良好也有利孕育、撫育胎兒。因此,女性最適合受孕的年齡為25~35歲,其中又以25~30最好。

愛逞強!調查:火象星座最自認健康 不願健檢

愛逞強!調查:火象星座最自認健康 不願健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你是否寧願花大錢幫車子維修、換輪胎、烤漆並勤於車檢,卻不願花一毛錢投資自己的健康?根據網路調查發現,國人平均車檢頻率與費用比健檢高出2倍、5成民眾寧願砸錢於愛車,也不愛自己多一點;其中又以B型和魔羯座的人為大宗,認為汽車比自己健康還重要!愛車勝於自己:魔羯、巨蠍、獅子 調查顯示,國人平均車檢頻率高於健檢2~4倍,費用也多出2~3倍;由此可見,民眾對於車檢與身體健康的態度有明顯落差。調查進一步發現,愛車大於愛自己的人,以血型B型者居多,佔54%;其次為A型、O型和 AB型。星座方面又為魔羯座佔61%,過半數認為車子比較重要,第二名則是愛家的巨蠍座,再來是獅子座。風象星座 不愛將金錢投資健康此外,調查也指出,願意投資自己健康星座第一名為土象星座,其次是火象、水象,最後則為風象星座;證明風象星座較不願將金錢砸在健康上。另也發現,未曾做過健檢者對健康管理多處於消極態度;其中高達6成3民眾知道「需要」定期檢查,但卻無實際行動。自認健康沒必要 射手座奪冠雖然國人健檢意識提高,但付諸行動者卻寥寥可數;調查還看出,最不願健檢的原因多為「覺得身體健康沒必要檢查」,其中牡羊座佔29.6%、獅子座有23.8%、射手座比例最高,佔34.5%,推斷「火象星座」最容易自認健康而不愛就診、檢查。

別當鴕鳥!35歲前健檢治療 癌症風險可降3成

別當鴕鳥!35歲前健檢治療 癌症風險可降3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當我國吹起「小確幸」風潮時,卻鮮少人知道,其實只要健康、無病纏身比什麼都更重要!根據網路調查顯示,雖然民眾對健檢意識提高,但實際做到者卻成反比;更整理出國人未做健檢4大通病為「省錢、忙碌、裝懂、裝傻」。因此,在追求生活品質時,應將健康放入首選;唯有好的身體才能獲得「大確幸」!30~39歲青壯年自認健康 又怕面對你有做過健康檢查嗎?不願前往的原因又為何?根據調查指出,國人未做健檢主因分別為「認為健檢費用高」佔72.4%、「忙碌沒時間」有30.2%、「有做過抽血檢查,結果正常就無須健檢」佔26.5%和「擔憂結果、不願面對有病狀的事實」為19.4%。其中,30~39歲的青壯年更認為自己身體健康,沒必要做檢查;同時,此族群也擔憂面對結果而不願進行。近年提倡乳癌篩檢 揪出6成初期患者對此,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韋朝榮醫師說,其實健檢的項目可依照年齡區分,如年輕人做基本檢測、40~49歲時再多加癌症篩檢、於50歲增加心血管疾病就好;若分清楚年齡做檢測,不僅可快速揪出病症、也能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羅鴻源也說,由於癌症好發年齡為40歲左右,若30~35歲就開始做定期篩檢,即可提早發現問題、趁早治療。他指出,近年在提倡乳癌篩檢情況下,有將近6成患者於初期就開始治療、晚期發現者也有變少趨勢。黑心食品+空汙+基因 健康無形殺手因此韋朝榮醫師提出未來健檢5大趨勢;分別為健檢年齡下降化、服務個人化、儀器科技化、預防醫學專業化及健康管理系統化等。其中,由於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加上無形的健康殺手,如黑心食品、空汙、基因缺失等,越來越多人願意在35歲前進行健康檢查。最後,韋醫師呼籲,早期發現慢性病、癌症者,多半都能得到良好治療效果且降低百分之30的風險;且根據個人健康狀況,醫師也為協助建立正確飲食、良好生活習慣。民眾只要配合定期追蹤檢查,都會得到改善;因此,健康檢查應早期規劃,才能有效降低健康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