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二手菸飄進教室 7成學生盼校園外禁菸

二手菸飄進教室 7成學生盼校園外禁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內每25分鐘就有1人死於菸害,二手菸更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質,對孩童更會造成或加重呼吸道疾病,導致認知能力缺陷,其危害更甚於成人。國內雖實施菸害防制法,校園內二手菸的暴露量也明顯降低,然而,校園外公共場所二手菸暴露率卻不減反增,且有近2成青少年天天暴露於校園外公共場所二手菸的危險環境中,健康堪憂。國人吸菸率 7年來首度上升菸害防制法新規定自98年1月11日起實施,自103年4月1日起,更實施國家公園指定區域及公園綠地等,除吸菸區外不得吸菸。根據104年的統計,禁菸公共場所二手菸保護率已達92.3%,但室外二手菸暴露率卻已悄悄地由97年36.2%,攀升至104年的55.0%,尤其青少年校園外二手菸暴露率更為明顯;此外,國人吸菸率也由103年16.4%微幅回升17.1%,為7年來首度上升。校園外易暴露二手菸 2成學生天天吸國民健康署表示,台灣每年至少有2萬人死於菸害,為此,國健署推動二代戒菸與營造無菸環境,終於讓青少年吸菸率下降,從民國97年到104年,國中學生吸菸率已經降低超過一半(54.9%),高中職學生吸菸率亦降低近3成(30.1%)。另青少年校園二手菸暴露情形亦有改善,但校園外二手菸暴露保護仍有不足。過去一年內,青少年公共場所之二手菸暴露率逐年增加,104年國中生校園外公共場所二手菸暴露率為60.4%,較103年57.3%增加;高中職學生校園外公共場所二手菸暴露率為68.5%,也較前一年的65.6%增加。進一步追問青少年二手菸暴露天數,發現有近2成青少年天天暴露校園外公共場所二手菸。近7成青少年 贊室外公共場所禁菸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研究指出,長期的二手菸暴露,將提高心血管疾病、肺癌及中風死亡之風險,對孩童更會造成或加重呼吸道疾病,造成認知能力缺陷。菸害防制法已規範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學校,及大多數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止吸菸,然而,若有人於學校周邊人行道吸菸時,菸煙極易飄進校園內,危害師生健康。依據國健署調查發現,有65.0%國中生及70.2%高中職學生贊成校園外公共場所禁菸,如遊樂場、人行道、各建築的出入口、公園或海灘等。國民健康署呼籲各縣市政府能全面推動高中職以下學校將無菸校園環境延伸至校園外周邊人行道,以保護青少年在公共場所不受二手菸害。

全家都沒打流感疫苗 老翁傳染4孫子

全家都沒打流感疫苗 老翁傳染4孫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北市自104年10月起,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已14例,其中新店區58歲男子除確診為流感併發重症,同住的4個孫子亦出現發燒及咳嗽等類流感症狀,經調查全家都未接種流感疫苗。衛生局呼籲,今年流感疫苗株與流行病毒株吻合,保護效果更好,針對免疫力較差的長者、幼兒等高危險族群應及早接種,以維護自己和家人健康。衛生局指出,5日新增的新店區個案,無慢性病史但未接種流感疫苗。12月29日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症狀後就醫,30日因呼吸困難、血氧濃度不足插管,現於加護病房治療中,檢驗確定感染H1N1流感病毒。除個案本身,家中4個孫子也都出現發燒及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所幸就醫後均已痊癒。流感高峰期 老人、幼兒接種率僅4成衛生局強調,時序進入流感高峰期,雖然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整體使用率已超過9成,但長者及幼兒族群接種率僅4成,群體保護力仍不足,且農曆春節返鄉團聚、外出旅遊,人與人之間互動頻繁,感染流感機會增加,而接種後需2~4週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應及早接種,才能產生最好的效果,保護自己也保護週遭的親朋好友,安心過好年。 

出國注意!江蘇確診H7N9病例 旅遊疫情變警示

出國注意!江蘇確診H7N9病例 旅遊疫情變警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江蘇省公布新增2例H7N9流感確定病例,為該省去(2015)年入秋後首度出現H7N9流感病例,疾管署宣布自即日起提升江蘇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警示(Alert)。農曆年節將至,兩岸往來將更為頻繁,提醒當地台商及計劃前往該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個人衛生及飲食,避免接觸禽鳥與出入活禽市場,以降低感染風險。中國入秋來確診13例中國大陸自去年入秋以來累計13例H7N9流感病例,為中國大陸浙江省6例、廣東省3例、江蘇省2例、上海市1例、江西省1例,多為50歲以上且具禽類暴露史之農民、禽類從業人員。全球自2013年迄今累計690例,包含中國大陸670例、香港13例、台灣4例、加拿大2例、馬來西亞1例,WHO於2015年12月14日更新275例死亡。廣東亦新增H5N6病例 旅遊疫情同為警示另中國大陸廣東省新增1例H5N6流感確定病例,為深圳市25歲男性,活禽暴露史或接觸史不詳。自2014年起中國大陸共累計7例H5N6流感病例,為廣東省4例、雲南省2例、四川省1例,多具活禽市場或禽類暴露史。目前針對人類禽流感旅遊疫情建議,中國大陸浙江省、廣東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江蘇省及上海市旅遊疫情建議列為警示(Alert),其他省市(不含港澳)列為注意(Watch)。食用禽類應煮熟 注意個人衛生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中國大陸應落實洗手等個人衛生措施,避免接觸禽鳥類與出入活禽市場;食用雞、鴨、鵝及蛋類要熟食。返國時如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上述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接觸及旅遊史。

清潔不當+沒回診 當心植牙全GG

清潔不當+沒回診 當心植牙全GG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植牙沒保養,當心周圍發炎恐掉光!醫師表示,植體周圍炎乃因口腔清潔不當,加上植牙後沒有定期回診檢查,導致牙菌斑附著在植體表面,長時間下來就可能造成植體周圍炎,嚴重恐讓你的植牙全報銷。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牙科沙怡君醫師表示,近年來人工植牙蓬勃發展,牙科治療與患者生活品質也因此受到影響。牙周治療不再局限於保留自然牙齒,而是更積極與慎重的藉助植牙的投入,以及相關軟硬組織的修復,來達到整體口腔功能與美觀重建。沙怡君醫師說,牙科治療一般以控制發炎為優先,進行過程當中,對於治療的反應如果沒有效果或仍然不適合保留的牙齒,宜再次評估治療計劃。一般來說,當牙周組織破壞未達50%,則多數仍可挽救,但倘若牙周組織破壞達7成以上,情況就不太樂觀了。抽菸者尤要當心 植體失敗率多4成植牙失敗的原因,多是因為細菌感染,而這些細菌則與造成牙周病的細菌類似,因此為了追求植牙長期的健康與穩定,植牙前宜確保整個口腔環境沒有太多的致病菌,並教導患者正確口腔衛生習慣以及與醫師有良好的配合,共同來維護與保養。沙怡君再次強調,植牙並非一勞永逸,雖不致於再發生蛀牙或根管疾病,但牙周病問題仍不可輕忽!因此除了清潔工作不可少,定期回診也是關鍵,提醒患者植牙後一定要養成回診檢查習慣,尤其是有抽菸的患者,更應特別留意,因為抽菸者,會比常人多出4成的植體失敗率。

護「心」運動 飲食下手最關鍵

護「心」運動 飲食下手最關鍵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古時候醫療技術與藥物雖然貧乏,但過去的人身體好像沒有那麼多毛病;隨著時代的進步,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精進的情況下,現代人卻出現越來越多的慢性病,其中「心血管疾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有鑑於此,馬偕醫院林佩蓁營養師日前透過衛教講座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日常飲食來保護自身與家人的「心」。對抗心血管疾病 飲食下手最關鍵談到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林營養師說,由「飲食」著手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管道,只要控制「吃」這件事情,就能從頭預防。外食族看過來假使你是外食族,該怎麼吃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林營養師說,首先,飲食一定要力求均衡,在均衡的條件下,來選擇各大類食物。1)主食:選擇富含五全穀根莖類的食物,因未精緻的穀類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鉀、鎂(可舒張血管,使血壓平穩),如:全麥、雜糧五穀雜糧的饅頭、五穀飯、地瓜、芋頭等食物。2)配菜:儘量要有兩道純青菜為主的配菜,夾取時應要瀝乾湯汁,減少攝取過多的鹽分及油脂。3)主菜:絕大多數人主菜都會選擇肉類食物,林營養師建議部分可選用植物性的蛋白質來取代動物性蛋白質,以減少飽和性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取,像黃豆製品(豆腐、豆干、生豆包等)。4)飯後吃水果:用餐後,建議來份水果,水果除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外,也富含植物素(多酚類化合物、茄紅素、花青素等),是有力的抗氧化物質,可降低身體的氧化壓力,改善血管健康。林營養師提醒,假使你喜歡吃動物性肉品,建議要將外皮去掉,因為皮往往含有很多脂肪,飽和性脂肪酸及膽固醇含量高,不利心血管健康;再來,儘量不要選用過度加工的黃豆類製品,如:炸過的豆皮、豆腐,百頁豆腐也儘量不要,因為這些食物在製作過程中添加高量油脂。下廚族看過來至於自己下廚該怎麼烹飪,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呢?林營養師回答,烹調用油選擇要以植物性油脂為主,因為它含有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像是橄欖油、芥花油、葡萄籽油、苦茶油等,輪替使用。且應因視不同的烹調方式選擇用油,才能讓飲食均衡、安全且營養。搭配綜合維他命 幫助心血管健康最後,林營養師建議,平時飲食也應該儘量多多攝取蔬果,才能吃到較多的植化素及抗氧化物,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供身體所需,才能幫助心血管疾病預防。忙碌的現代人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實在有困難。林營養師表示,針對忙到沒有時間下廚、吃蔬果的人,但又擔心自己飲食不均衡的人,建議可以每天攝取綜合維他命(不建議只吃單一營養素)來補足身體需要的營養素,當然綜合維他命的選擇,儘量以大品牌、通路透明化的廠商為佳,同時也建議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時,應該注意廠商原物料如何取得等資訊,才是聰明護「心」的不二法門。

研究:飯後喝綠茶 飽足感延長2小時

研究:飯後喝綠茶 飽足感延長2小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來,有一組以色列研究團隊解開了禁忌。這個由一群著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證實了,早餐時享用甜點,可以有效促進減重。早餐吃甜點:一整天不想碰甜食他們針對193名體重過重者進行研究,觀察到進行飲食控制的減重成效,享受豐盛早餐加上甜點的研究對象,比沒吃甜點的研究對象更好。沒吃甜點的那一組受到了雙重懲罰,因為他們不但沒有甜點吃,飲食控制的成效也較差。有吃甜點的研究對象較少感覺到極度飢餓,而在一天當中,也不會有吃甜食的念頭。科學家針對這種現象提出了解釋:早晨吃甜點,可以減少類生長激素(一種可引起飢餓感的荷爾蒙)分泌。以「百無禁忌吃甜點」開始一天的生活,就等於消去了這天當中對於含糖食物的需求。研究團隊認為,早晨的甜點,能夠調節一天的飢餓感。餐後喝綠茶:飽足感延長兩小時想要保持窈窕,顯然得避免每餐的餐後吃甜點。可是,當同桌的人都在享用,或餐廳提供了誘人的選擇時,你通常也很難避免來個飯後甜點。給你一個建議:可以點一杯綠茶,取代甜點。這樣就能讓自己不用對著空盤子,羨慕地看著別人。此外,不久前有一組瑞典研究團隊也證實了:改喝綠茶,可以讓用餐後的飽足感延長兩個小時。(本文摘自/不吃藥,激活身體的自癒力/寶瓶文化出版)

站一下、爬樓梯就累?11點腰腿肌老化警訊

站一下、爬樓梯就累?11點腰腿肌老化警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常聽人說:「老化從腿部開始。」經由我多年的授課及研究,這句話是真的。當年齡增長時,最令人對「老化」有感的,不正是腰、腿呈現的退化嗎?因為肌肉機能與平衡感都減弱了,無論或站或走、還是跑步,日益衰退的腰力和腿力,都令人愈來愈常感到自己「上了年紀」。聽到我這麼說,或許很多人認為「還早啦」、「我還很年輕」……不過,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很多人的老化都是從30幾、40幾歲時開始的。比方說,你是否有過以下這些經驗?1)地面只是稍微凹凸不平,卻老是會絆到腳。2)雖然沒有絆到腳,走路時腳底總是抬不高、不停摩擦地面。3)經常撞到小腳趾。4)覺得爬樓梯很吃力。5)站著穿鞋或穿襪時,無法保持平衡、身體搖搖晃晃。6)坐在椅子上時,雙腿會在不自覺張開。7)明明是個小水窪,卻無法輕易跳過(要跳之前會猶豫一下)。8)搭電車或公車時,站一下就覺得累。9)站起來時,嘴裡忍不住發出「呦~咻」的吆喝聲。10)雙腳冰冷或水腫的情形變得比以前嚴重。11)走路時經常被後面的人超越。以上都是腰腿開始老化的警訊,若是有任何一個情況都該有所警惕。事實上,目前研究已知:腰腿的衰退和身體其他機能相比,會在較年輕的階段開始。 (本文摘自/效果驚人!1:1逆齡步行法/商周出版)

食品添加磷擬放寬 醫憂洗腎人口暴增

食品添加磷擬放寬 醫憂洗腎人口暴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面對一波波的食安風暴,衛福部食藥署也參考國際趨勢,調整食品添加物標準,重新編列食品添加物使用規範,其中有不少項目標準引發爭議,以食品添加物磷酸鹽使用為例,大幅放寬使用限量標準,從每公斤3000毫克至44000毫克,各界專家學者憂心,此舉恐增加台灣洗腎人口,使國人健康更雪上加霜。添加磷會被人體全數吸收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過多的食品添加物將造成人體的負擔,以此次草案中的磷酸鹽限量標準為例,新版草案中限量麵包每公斤9300毫克,遠超過現行3000毫克。他強調,人體只會吸收天然植物中的磷約10~30%,動物磷則約為40~60%,但是添加磷幾乎100%會被吸收,飲食中若一不留意很容易就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800毫克。攝取過多的磷,容易導致高血磷症,併發心血管疾病、血管鈣化、腎病等健康危機。有腎臟疾病者 應減少食用量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姜志剛指出,攝取過多磷酸鹽導致心血管疾病的說法還言之過早,目前還需臨床證據佐證,低磷飲食有其必要性,但一般市面上許多食物都含有磷酸鹽,如起司、加工肉品等,還是建議腎臟病患者少吃,一般民眾也需酌量使用。江守山醫師表示,民眾想吃的安心,除了依靠政府把關外,自行選購無添加或合法適量添加的天然食品,減少過多食品添加物攝取的機會,就可降低各項可能影響的疾病風險。

自我要求高!國人憂鬱症倍增 男性居多

自我要求高!國人憂鬱症倍增 男性居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大多數人都嚮往功成名就,但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為何會選擇自我結束生命?據中研院於201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近20年來台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盛行率倍增,而憂鬱傾向的人生勝利組以男性居多,普遍自我要求高、追求成就感,容易執著於尚未達成或更高之目標,而長時間給予自己超過負荷之壓力。有些成功人士害怕表達脆弱的一面、害怕向人求助,習慣獨自面對難關,而在不堪負荷時,忘記他們還有求助的選擇。衛生局自殺的成因複雜而多樣,往往包含了精神疾病、心理學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家庭因素、人際關係問題、以及生物性體質因素等,根據衛生局統計,自殺原因以家人感情因素46.4%為最多,其次為精神疾病24.2%、工作經濟16.5%,顯見影響我們感到幸福與否的主要外在因素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關係。4招自我調適 走出陰霾足夠的物質條件、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心理健康的保護因子,但與個體更緊密的則是心理的韌性。心理韌性可解釋為個人面對失落、困境時,有效的因應和適應能力,當生活變化產生壓力時,自我保護的生物本能。而培養心理韌性有許多方法,,以下有幾個可以參考:1)運動/運動時,體內的正腎上腺素、血清素、腦內啡等神經傳導物質會增加分泌,可以產生愉悅、幸福感,運動的同時也能暫時擺脫煩惱,減輕焦慮煩躁。2)聊天宣洩/與三五好友或家人聊聊苦悶煩躁之事,宣洩心中壓力,彼此關心打氣,共同討論解決之道也是面對壓力的好方法。3)培養興趣/比如閱讀、聽音樂、澆花、烹飪等,在日常生活中找尋時間空檔,讓自己從壓力中釋放、調劑身心。4)飲食、睡眠/充足的睡眠與均衡飲食,也是保持身體及心理健康的好習慣。

放血治中風?醫:把握黃金3小時有得救

放血治中風?醫:把握黃金3小時有得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民間偏方常有此一說,中風的人可以放血急救,但醫師認為很多人就因為這樣,錯失中風急救的黃金三小時!一名年約70歲的老爺爺,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家人早上上班前發現老爺爺左手左腳無力,且講話不清楚出現大舌頭的現象,家屬第一時間不是緊急送醫,而是相信民間偏方放血,拖了3小時,直到中午才送醫院,錯過了所謂「急性中風黃金3小時」。急救黃金期 決定預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陳憲青醫師表示,天氣驟降,低溫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中風的病患增多。小於3小時內的中風,臨床上是所謂治療中風的黃金時間,及早就醫處置,可決定病人未來預後,應提早就醫。4招辨識中風徵兆而中風易在冬季發生,最近天氣變化大,民眾要注意保暖,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三高問題的患者,須隨時注意血壓、醣化血色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並學習辨識中風徵兆,提高警覺性,把握「急性中風黃金3小時」。陳憲青醫師強調,不要因偏方,而錯失黃金就醫時間,並建議民眾經由學習,以早期觀察自己或身邊親人,因此他也建議民眾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網站,所提供的FAST口訣辨別中風徵兆並及早處理:●「F」就是FACE/觀察患者微笑或是面部表情,如露出牙齒時,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下垂。●「S」就是SPEECH/請患者講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就是TIME/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