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年節零食好肥!健走20分鐘 才抵2片芒果乾

年節零食好肥!健走20分鐘 才抵2片芒果乾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春節將屆,除了年菜佳餚,親友齊聚談天更少不了零嘴相伴,然而許多年節點心暗藏著高油、高糖、高鹽的危機,像是芒果乾2片,就有百大卡。因此營養師呼籲民眾,掌握選食年節零嘴的小撇步,別讓年後肥胖找上身,因為這些多餘攝取的熱量需要足夠活動,如須爬樓梯15分鐘或是健走20分鐘,才可消耗額外攝取的100大卡。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林怡辰營養師說,民眾可先認識各類零食成分及熱量高低,以每一百大卡為單位計算。像是糖果類僅可食用1~2個,如:核棗糕1個、牛軋糖2個,小粒糖果則約可食用4~7個,如:金幣巧克力4個、牛奶糖5個。糕點僅可食用如:鳳梨酥半個、蛋捲1根。乾貨類則可食用約2個芒果乾或3個豆干丁。零食挑堅果類較優 原味負擔少而堅果類較一般零食不同的是,堅果含豐富膳食纖維、植物固醇、維生素及礦物質,依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可攝取一湯匙,約45大卡,如:帶殼瓜子約40粒、帶殼開心果約10粒、杏仁果或腰果約5粒,同時建議選擇原味且低溫處理的堅果,減少身體負擔。林怡辰表示,若碰上無法抗拒的零食,建議先備好容器或小袋子,依每100大卡為單位取出可食量,避免聊天時無形中過量食用。因為,額外攝取的零食需要足夠活動才可消耗,以50公斤的成人為例,需爬樓梯15分鐘、健走20分鐘、騎腳踏車30分鐘或瑜珈40分鐘,才可消耗額外攝取的100大卡,若不想年後發福,嘴饞之際不妨多想想。

他尾牙吃到腳腫 亂服降尿酸藥竟全身紅疹

他尾牙吃到腳腫 亂服降尿酸藥竟全身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6歲的黃先生,因尾牙季應酬不斷,隔天起床時發現左腳踝關節腫脹疼痛,自覺可能是痛風發作,竟向患有痛風的兄長拿降尿酸藥allopurinol服用,沒想到數日後黃先生出現口腔多處潰瘍、全身紅疹、水泡等藥物過敏現象,甚至住進加護病房,醫師診斷為疑似藥物引起的「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由於黃先生並無任何醫師處方降尿酸藥物的紀錄,因此無法申請藥害救濟。尾牙、春酒不斷 大魚大肉釀成痛風根據往年經驗,年節前後尾牙、春酒不斷,再加上過年期間大魚大肉,是痛風好發的高峰期。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有痛風病史的民眾應注意節制飲食,並遵照醫囑按時用藥;此外,因痛風治療藥物各有不同適應症、注意事項及風險,所以必須經過醫師診斷後,依病情處方適當藥物使用;建議民眾若出現關節腫痛等疑似痛風症狀,務必就醫,切勿自行買藥服用或與他人分享藥物,不但無法對症下藥,萬一發生藥害也無法適用藥害救濟保障。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目前政府雖對合法藥品提供藥害救濟保障,但還需要符合「正當使用」的要件,也就是必須依照專業醫療人員指示或藥物標示來使用藥品,萬一不幸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嚴重疾病住院、障礙或死亡),方可適用藥害救濟。因降尿酸藥在我國藥品分級是屬於醫師處方藥,須經醫師診斷,處方才能使用,黃先生的藥品取得不符合「正當使用」的要件,依法不得申請藥害救濟。「疹破痛紅腫燒」 六字絕記藥物不良反應藥害救濟基金會也說明,降尿酸藥物allopurinol為藥害救濟給付之常見藥品,極少數人因體質關係,可能在初次用藥後數週內引發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建議民眾用藥期間應留意身體變化,若出現「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破」-口腔潰瘍;「痛」-喉嚨痛;「紅」-眼睛不適(紅腫、灼熱);「腫」-眼睛、嘴唇腫;「燒」-發燒等,任一疑似藥物過敏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用藥史,及早治療可避免嚴重藥害發生。

不沾鍋塗全氟碳化物?專家:增糖尿病風險

不沾鍋塗全氟碳化物?專家:增糖尿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全氟碳化物(簡稱PFCs)由於具有防水抗油的特性,在過去五十年中已被廣泛使用於多種生活用品與工業製程中,常用於製造不沾鍋塗層,及食品包裝如披薩盒、微波爆玉米花袋子、室內裝潢、地毯和個人護理產品等。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指出,全氟碳化物在環境中分布廣泛,且具有持久性與生物累積性,長期暴露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孕婦暴露PFCs環境 恐影響幼兒體重、智商根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指出,血中全氟碳化物較高者,會增加其頸動脈內中皮層厚度,且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先前台大公衛學院團隊對小孩氣喘的研究,發現氣喘小孩的PFCs濃度皆較高,且暴露較高PFCs的氣喘病人,會增加氣喘嚴重度及其過敏發炎指標。在台灣的出生嬰兒世代研究則發現,PFCs會經過胎盤臍帶血傳送給胎兒影響神經發育。以國家衛生研究院環醫所人員為主的團隊,則發現孕婦曝露較高PFASs(全氟烷基化合物)時,不但和孕婦本身的甲狀腺素濃度下降有關,也可能導致其新生兒的甲狀腺濃度下降,由於甲狀腺素在嬰幼兒的正常生長發育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追蹤新生兒,觀察到隨者曝露程度的增加,出生後2、5、8、11歲體重顯著較輕,並且這些兒童的智商分數也有較低的情形。不當排放 河川、地下水皆可測得上述重要的本土研究,指出PFCs對人體的健康效應,從胎兒、小孩、青少年到中年人皆有明顯影響,如何減少暴露,值得我們特別重視。目前台灣河川、底泥、水生魚類及地下水中皆可測得PFCs,其濃度受到鄰近排放源之影響。歐盟及美國皆相繼嚴格規範,淘汰並限制使用,因此台大公衛院呼籲政府,對此訂出標準,早日規範全氟碳化物的使用,訂出時程淘汰並嚴格限制使用。

他癌症骨轉移痛到想自殺 熱治療助緩解

他癌症骨轉移痛到想自殺 熱治療助緩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癌症病患一旦出現骨轉移,常合併劇烈疼痛,讓人生不如死。59歲的林先生2年半前被確診罹患腎臟癌第四期時,腫瘤細胞已有多處骨轉移,手術後歷經22次放療與化療,治療期間嗎啡用到極高劑量還是無法止痛,甚至有過自殺念頭。這種狀況持續整整一年,他才轉到北醫臺北癌症中心接受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骨轉移造成的疼痛立刻大幅緩解,嗎啡止痛藥的服用劑量也大幅降低,甚至還能騎腳踏車運動。聚焦加熱 同時控制腫瘤、舒緩疼痛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邱仲峯指出,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是新型非侵入性且無痛的超音波聚焦熱治療,在核磁共振影像(MRI)導引定位下,超音波聚焦加熱到攝氏60~80度,再對準轉移性骨腫瘤及受其侵犯的感覺神經進行熱消融,可同時達到局部腫瘤控制與疼痛紓解的效果。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4年初認證核可這項技術,北醫附醫至今已成功完治近60例骨轉移個案。根據在北醫接受「傳統放射治療」與「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等兩組病患的配對分析報告,結果發現接受熱治療的病患在疼痛緩解上,比傳統放療來得更有效率。研究報告指出,接受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的病患,一週後對治療的反應率即達76.2%,並持續增加至三個月的89.5%;相較於接受傳統放療的患者,一週後的治療反應率只有14.3%,一個月後71.4%的治療成效才迎頭趕上,和熱治療並駕齊驅。8成患者疼痛狀況獲改善邱仲峯表示,這項研究證明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對於癌症骨轉移病人的劇烈疼痛,可以達到迅速而有效的緩解。北醫附醫放射腫瘤科醫師李欣倫進一步指出,治療過程中,機器會持續以MRI掃描影像及監測溫度,可確保病患的安全性。在已完成治療的個案中,治療後第一天,7成多的疼痛分數明顯下降超過2分,一個月後約有近8成病患反映疼痛情況大幅改善,疼痛分數也由平均6~7分下降到1~2分。他說,這項無傷口、非侵入性且副作用少的新技術,目前在子宮肌瘤以及骨腫瘤已有顯著的臨床療效,乳房、攝護腺、胰臟、肝臟等部位之腫瘤也正在進行臨床試驗。除了腫瘤治療外,隨著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技術的發展與成熟,這種無創治療方式在國外已開始應用於多種腦部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原發性顫抖症、頑固性疼痛、肌張力障礙,以及骨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疼痛,與脊椎小關節發炎引起的下背痛,未來發展令人期待。

妙齡女高低眉難親近 肉毒微整掃憂鬱

妙齡女高低眉難親近 肉毒微整掃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新年新氣象,過年前是微整形旺季,許多民眾會選擇紋眉開運,而與生俱來的眉毛缺損原因各異,有些人是八字眉、一字眉、不對稱眉等。28歲的莫棠予長期有高低眉的困擾,講話時不自主的左眼就會挑一下、挑一下。過去不以為意,直到18歲學會化妝、打扮後,才覺得影響生活。有時給朋友兇兇的感覺,或是讓人覺得不好相處、嚴肅。花30分鐘畫眉毛 還要控制表情皮膚科醫師黃雍宗表示,眼睛是靈魂之窗,而眉毛就如窗簾。眉毛影響面相,直接影響工作運勢及人際關係。有的看起來是愁眉苦臉,帶給人一股憂鬱感,而濃眉大眼者看起來眉目有神、很有精神。莫棠予也表示,每次出門前總要在眉毛花上快30分鐘時間。工作時還得控制表情,盡量不讓左邊笑,後因為愛美而尋求專業醫師是否有別的方式可以改善。經黃雍宗醫師評估後,以微整形方式3~4次調整後,利用注射肉毒桿菌及些許玻尿酸拉提微調,莫棠予現在已沒有高低眉問題,畫眉毛時間也從30分鐘縮短到2~3分鐘,省下不少時間,整體而言也顯得比過去端莊。追求韓式平眉 醫:非人人適合黃雍宗提到眉毛影響面相及運勢,眉尾向上似劍眉,給人的感覺是易怒、生氣;八字眉看起小氣等。受韓劇影響,近年流行韓式平眉,給人的感覺是眉形自然、好相處、不具攻擊性、個性和善、平順、無辜、零殺傷力。他指出,診間許多年輕患者自覺眉形不夠完美,想追求像韓國女藝人一樣的平眉。然而眉形與面相有關,因人而異,執行任何醫美療程中應仔細評估,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平眉,也不一定都需微整形。紋眉或微整各有優缺點 仔細評估再執行黃雍宗醫師表示,改造眉毛的方式很多元,如傳統的紋眉、繡眉,新型的還有飄眉等。在醫美方面可使用肉毒桿菌、植眉,每個方式各有優缺。黃雍宗表示,使用化學染劑的紋眉、繡眉時,要注意器具是否為拋棄式針頭,並觀察事後有無發炎現象,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執行完若有刺痛、腫痛感,應立即就醫,由專業醫療人員評估是否感染或惡化。若採微整形方式調整眉形者,黃雍宗提醒,懷孕者、玻尿酸或肉毒桿菌過敏者、血管性疾病都不建議。最後提醒,進行微整形應找合格有信譽醫療院所,了解術前及術後注意事項,才能喜上眉梢,帶來新年新氣象。

少女以為感冒竟昏倒 心跳停45分葉克膜救回

少女以為感冒竟昏倒 心跳停45分葉克膜救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就讀高中二年級的小萱,去年9月期間,因感冒症狀持續多日,後期連走路也越來越喘,到診所打點滴卻不見起色,直到在學校中昏倒送醫,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後,才確診罹患「急性心肌炎」,緊急給予人工葉克摩放置後,心臟功能才逐漸恢復,卻夜讓小萱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回。無力、走路會喘 恐是急性心肌炎作祟收治個案的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加護病房李明聲醫師表示,小萱到院時,心跳幾乎停止,且量不到血壓,經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罹患「急性心肌炎」,緊急給予人工葉克膜放置,整個急救過程中,整體心跳停止時間超過45分鐘,他表示,若再慢幾分鐘到達醫院,後果將不堪設想。李明聲指出,急性心肌炎的徵狀為無力、走路會喘、心跳加快、四肢冰冷,其實症狀並不明顯,且容易誤認為是感冒;一旦發作,病情變化很快,如不立即處理,很可能造成憾事。昏倒前覺得心跳快、心臟痛進行ECMO裝設的心臟外科謝永堃醫師指出,在臨床上也看過,即使裝上了葉克膜、使用了各種治療,但是心臟的力氣沒有那麼快恢復,這種情況下到了葉克膜使用時間一過,治療就沒有辦法成功;幸好小萱在裝上葉克膜的第一個晚上,心臟的功能就有明顯的改善。小萱入院第一晚,平均血壓只有50~60 mm/Hg,直到隔天才慢慢上升,並會診謝永堃醫師、兒童心臟外科邱英世教授共同診治,終於在入院第六天上午移除ECMO,意識也終於逐漸恢復。 小萱指出,當時都以為是感冒,到診所拿藥、吊點滴,到了後來連爬樓梯、走路都會喘,直到倒下之後,才知道自己這麼嚴重;在昏倒之前,感覺心跳很不規律,跳的特別快,很想讓它停下來,但因為心臟很痛,後來就沒有意識了。兒童心肌炎重症 存活率不到5成彰基兒童醫院院長楊瑞成醫師表示,心肌炎在兒童上並不少見,但在重症上還是比較少數的,國內每年大約少於一百例;假如得到重症之後,存活率是不到一半的,小萱經歷如此不尋常的經驗,但是得到美滿的結果,也讓小萱跟家人感情更好、更加珍惜生命。

別讓歲月痕跡跟著過年 微整形救肉鬆臉

別讓歲月痕跡跟著過年 微整形救肉鬆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過一年又要老一歲,馬上就是農曆新年了,許多人搶在過年前修修臉,不希望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痕跡一起過年。醫師表示,隨著年紀的增加,膠蛋白流失,臉部出現法令紋、淚溝,更嚴重的是臉頰上開始出現垂墜的肌肉、嘴邊肉或鬆弛的下巴等,這些都是讓人看起來覺得老的象徵。不需開刀就能改善鬆垮臉很多女性更在意臉部肌肉的緊實度,廖國良醫師指出,想改善鬆垮的現象,擊退歲月留下的痕跡,音波拉皮手術是目前較夯的解決方法。與傳統拉皮手術比起來,不用進入手術室挨刀,在診間就能進行微整形。廖國良指出,音波拉皮利用超音波聚焦,將超聲波聚焦於單一個點以產生高能量,作用在肌肉筋膜層(SMAS),讓SMAS層產生收縮,達到拉提的效果。好處是沒有傷口,不過需等待3~6個月後才能見到效果。他解釋,所謂微創拉皮是利用自體膠原蛋白增生的原理,讓自己的皮膚再生膠原蛋白,達到緊緻的效果。廖國良特別提醒,在進行微創拉皮時一定要使用衛福部許可的材料,以降低治療的風險。生活作息正常、均衡飲食 也能防止下垂廖國良醫師不諱言,微創式拉皮的成果,可能與個人臉部條件有關。例如:3、40歲的輕熟女,皮膚裡的膠原蛋白流失不嚴重,僅透過微創拉皮就能馬上看到緊緻平整的效果;若是膠原蛋白流失多的人,肌肉鬆弛度大的熟女,就必需搭配玻尿酸或3D聚左旋乳酸填充。就像蓋房子需要鋼筋搭配水泥,微創式拉皮就像鋼筋結構,而玻尿酸、膠原蛋白就像水泥。即便使用微創拉皮,缺少玻尿酸或膠原蛋白時,臉部的皮膚雖然拉緊了,但缺少QQ的彈性與柔美的線條,外形看起來還是會讓人覺得怪怪的、不自然。除了透過醫美達到回春效果,醫師建議,生活作息正常、不熬夜、均衡飲食,並做好臉部保濕與防曬,也有助於延緩臉部肌肉下垂。在選擇醫美療程時,有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事前提供完整的諮詢等,是對自身的保障。

春節旅遊防茲卡 馬爾地夫等6國家要注意

春節旅遊防茲卡 馬爾地夫等6國家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道導)近期國際間討論最多的傳染病「茲卡病毒」,在中南美洲及東南亞等國家爆發,因為國際交流頻繁,臺灣於1月10日也出現首例自泰北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為進一步監控防治該病毒感染之發生,以維護國人健康安全,茲卡病毒感染已列入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醫師如發現疑似個案,應於24小時內通報。感染者僅1/4會出現症狀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春節連假有出國旅遊規劃的民眾,應事先掌握各國目前流行疾病狀況,因應茲卡病毒流行,我國已提升中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馬爾地夫六國為第一級注意(Watch),前往上述流行國家時,一定要做好適當防護措施避免染病。衛生局指出,茲卡病毒的症狀與傳染途徑與登革熱類似,傳播的病媒蚊也相同(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但症狀較輕微,資料顯示感染茲卡病毒者約僅有1/4比例的人會出現症狀,若出國旅遊感染但無症狀回台灣,住家附近又孳生病媒蚊,很有機會造成本土疫情的發生,故除了出國做好適當防護避免被蚊蟲叮咬外,平時落實孳生源清除工作,避免孳生病媒蚊更顯重要。輕微發燒合併斑丘疹 應立即就醫衛生局強調,茲卡病毒尚無疫苗或特效藥物治療,前往流行地區旅遊的民眾應避免被蚊蟲叮咬,返國後執行自主健康監視,如出現發燒(通常是微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痛、結膜炎、頭痛、後眼窩痛及噁心等症狀時,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及早診斷與處置;而在台灣的民眾,透過定期清除住家周遭孳生源是降低感染茲卡病毒的重要工作。

脊椎側彎壓迫心肺 3D列印提升手術成功率

脊椎側彎壓迫心肺 3D列印提升手術成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年僅13歲的國中生,因為原發性脊椎側彎問題,彎曲角度過大,不僅外觀改變,甚至壓迫到心肺,醫師指出,脊椎側彎的治療方法,依據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當彎曲角度超過四十度時,病患外觀會出現明顯改變,嚴重者甚至壓迫到臟器,影響心肺與腸胃功能。此時醫師多半建議開刀矯正及固定。一般手術麻醉時間長 對病患不利自從3D列印加入陣容,醫療領域起了如虎添翼的變化,像是脊椎側彎手術的成功率,就可以看到明顯提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醫師陳賢德表示,日前收治兩位十三歲的患者,有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的問題,彎曲角度大,不僅外觀改變,其中有一位甚至有壓迫到心肺的狀況。經評估過後,決定採用開刀方式治療。手術治療脊椎側彎最普遍且傳統的做法,是進行脊椎內固定,在每一節脊椎椎弓根打釘,並在脊椎兩側植入金屬鋼條,以機械力學的方式矯正脊椎側彎。然而在椎弓根置入螺釘時存在許多風險,包括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內臟損傷、椎弓根釘錯位及背部肌肉損傷等,許多即時性或永久性的後遺症。尤其錯位椎弓根釘的發生率高達兩成,必須透過高度精密技術來克服變數。另外,冗長的麻醉時間也對病患較為不利。 3D列印 精簡手術程序、減少副作用骨科部與該院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合作,將醫療影像立體化,根據病患的脊椎特徵,避開依附在脊椎上的重要神經、血管,定位出落點,幫助醫師精準的將螺釘置入於脊椎中,而且相較現有的手術機器人導航系統,更能達到類似的效果,手術成本也相對平價。陳賢德醫師說,透過3D列印的模型,醫師若能在術前掌握置入螺釘的位置,進行模擬及練習,便可有效降低手術時間,提升手術成功率,且避免放置失準的情形產生。透過電腦斷層掃描與3D列印技術的結合,不僅改善了冗長且繁複的手術程序,也讓醫師能進行完整的手術規劃,模擬突發狀況。而設計的手術導板位置精準,則可降低麻醉和人為失準的風險,有效預測術後狀況,減少後遺症發生。

今年首例!女赴香港旅遊染德國麻疹

今年首例!女赴香港旅遊染德國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今(2016)年首例德國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39歲女性,1月18日因皮膚多處出疹就醫,由於症狀未改善,且出現發燒、咳嗽、頸部淋巴腺腫大等情形,於20日再度就醫,經檢驗確認感染德國麻疹,目前個案健康情形良好並已解除隔離;由於其在暴露期間均於香港自助旅遊,研判為境外移入病例。孕婦感染恐造成死產、胎兒缺陷疾管署表示,個案於可傳染期間(1月11日至1月25日),除搭乘飛機返國及就醫外,其餘時間均於住家中,為防範疫情擴散,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疫調查工作,目前已掌握80名接觸者,包括親友、機上鄰近座位乘客、就醫時曾接觸之相關醫護人員及病患,目前尚未發現有懷孕中之接觸者,也沒有其他人出現疑似症狀,接觸者將追蹤觀察至2月15日。此外,因接觸者中包括已離境之外籍人士,疾管署將透過國際衛生條例國家對口單位(IHR National Focal Point)通知相關國家。去(2015)年共7例德國麻疹確定病例,其中包括4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中國大陸2例、越南1例,另1例感染國家不明。國內民眾9成5以上曾經感染或已接種疫苗,一般人感染後大多症狀輕微;但孕婦於懷孕前期感染可能造成死產、自然流產,胎兒可能發生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心臟病等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國內育齡婦女如經檢驗不具德國麻疹抗體,可檢具德國麻疹抗體陰性報告,至各縣市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免費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欲前往疫區 先諮詢旅遊醫學門診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前,可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評估MMR疫苗接種需求;於流行地區應隨時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觸摸口鼻,出入人潮密集地區可戴口罩加強自我防護。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暴露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