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懷孕期間私密處感染 補充益生菌助預防

懷孕期間私密處感染 補充益生菌助預防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懷孕是女人最辛苦也最喜悅的過程,看著肚子一天一天大起來,對於迎接新生命的喜悅無人能比,然而,隨著懷孕的開始,孕婦體內的荷爾蒙也跟著改變,身體也開始產生各種症狀,「私密處感染」就是其中之一。想透過外用藥或內服藥來改善,又擔心對寶寶造成影響,到底懷孕期間對於私密處的預防之道該怎麼做,才能保護媽媽也保護胎兒呢?就讓醫師來告訴你。懷孕改變體內荷爾蒙 增加私密處感染機會「為什麼孕媽咪容易有私密處感染的症狀呢?」婦產科林宗毅醫師解釋,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女性孕期荷爾蒙的變化,懷孕期間女性動情素升高,會使得陰道分泌物增多,常讓孕媽咪感到黏膩不舒服,若再加上天氣悶熱,穿著不透氣的布料式褲裝,就很容易引發私密處不舒服。他解釋,只要私處受到感染,分泌物可能會出現乳白、綠色的顏色,形狀也會變得黏稠,甚至會伴隨著搔癢、紅腫,嚴重連排尿都會有不舒服的刺痛感。懷孕期間用藥治療 影響胎兒健康?很多人認為,孕媽咪因為肚子裡有寶寶,治療上最好不要用到藥物,林宗毅醫師認為,站在胎兒健康的立場,不使用藥物是最好的,但目前私密處常見用藥,也因考量到肚中胎兒,多半是不會影響懷孕安全,所以孕媽咪可以放心接受治療。他補充,女性陰道本來就屬於弱酸性,在發現自己陰道感染時,可藉著補充乳酸桿菌,及時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就可重建私密處正常菌種生長,這樣就不容易私密處感染。益生菌產品 選擇有投入人體臨床試驗尤佳雖然適量補充乳酸桿菌能夠預防私密處感染,問題是,坊間產品那麼多,到底要怎麼選擇才正確?林宗毅醫師解釋,有投入正式人體臨床試驗是較佳的,這是能證實產品安全性的代言,另外,有沒有通過衛福部認證之檢驗機構如SGS、全國公證、德國杜夫萊茵等,檢驗合格也是很重要的。要注意的是,因為乳酸桿菌遇高溫會死亡,所以在攝取時水溫建議不要超過40度。

出怪聲、怪動作 妥瑞兒非過動症

出怪聲、怪動作 妥瑞兒非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家的孩子會時常坐不住、不由自主的發出怪聲、作怪動作嗎,許多家長在遇到孩子的症狀時,會聯想到過動症,然而就醫後卻可能被診斷為妥瑞氏症,在100個孩子當中,可能就會有一個妥瑞氏症患者,而「妥瑞氏症」觸發的因子是壓力、疲累、睡眠不足、身體不適,甚至比較敏感的孩子,會受氣溫、氣候變化影響。愈被罵愈焦慮 動作會更多孩子愈被罵就愈焦慮,觸發動作會更多,因此除規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治療的第一線做法是「教育家長、學校師生以及周遭的環境朋友為主」,讓他們理解「妥瑞氏症」,幫助病人最好的方式是「忽略他的症狀」,不要特別在意與提醒。初發5~7歲 8~12歲高峰期「妥瑞氏症」是因腦部內分泌系統出問題,初發年齡約5到7歲,8到12歲是高峰期,青春期症狀比較多且明顯,病人常在這段時間診斷出來,大部分妥瑞氏症只是短暫陣發,持續時間短,1個月內偶爾出現1、2次,只有1%到1‰的人會持續1年以上,男女比例相當,大部分病人的症狀在20歲後會逐漸消失。重覆清喉嚨、眨眼 理解並忽略家長如發現5到7歲的孩子重覆清喉嚨、眨眼與吸鼻子,應先做身體檢查,排除其它疾病因素,千萬不要責罵,以免症狀惡化且容易讓孩子感到焦慮與憂鬱,蕭醫師說,妥瑞氏症類似眨眼的動作,病人可以暫時忍住不眨眼,但過程會造成更大的不舒服。「瑞氏症的症狀並不會干擾別人,但一般人在大眾運輸系統、公共場合看見有人發出特別聲音與動作,往往還是會指指點點。」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蕭亦伶指出,妥瑞氏症患者,他們的行為不是故意的也不奇怪,更沒有惡意,請家長、學校與社會理解並忽略這些症狀,不必害怕擔心,更別投以異樣眼光,讓他們享有自在的空間。

不再「肝」苦!新藥9成治癒率

不再「肝」苦!新藥9成治癒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在台灣,每年肝病死亡人數高達13,000人,約佔所有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因糖尿病(6%)或高血壓(3%)死亡的比率,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說明,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患者中,超過3分之2因不自知而疏於追蹤治療。共用刮鬍刀、牙刷 就有可能感染B型肝炎病毒與C型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類似,均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穿耳洞、針灸、刺青時,若未使用拋棄式針頭,或共用刮鬍刀、牙刷等,就有可能感染,偏遠地區就醫不便,早期民眾打針找密醫若未用拋棄式針頭或針劑,就會增加感染風險,肝基會將持續與全台各地區衛生單位合作,加強衛教、篩檢、就醫追蹤,以期降低感染率。傳統療法需打針 易有副作用楊培銘教授指出,據統計全台C 肝就醫人口比例僅佔40%,現行健保給付的傳統療法(長效型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雖然治癒率可達7至8成,但需打針,療程長(約半年至一年),且副作用發生機率不低,包括發燒、掉髮、紅疹、食慾不振、情緒低落等,容易造成部分患者因不適而中斷治療,或儘管符合健保給付條件,卻對治療怯步。全口服新藥 治癒率逾9成C肝免注射干擾素的全口服新藥已在台上市,不需打針、副作用極低,療程大幅縮短(多在12週),治癒率逾9成,部分藥品臨床試驗顯示治癒率逼近百分之百,由於全口服新藥帶來「治癒」的高度確認性,大幅提升患者治療意願。

懶用牙線?牙齦萎縮高10倍

懶用牙線?牙齦萎縮高10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炎炎夏日,不少民眾甜食冰品、冷飲不離手,含糖飲料、甜食容易使口腔變成酸性環境,如果又加上只刷牙不使用牙線,牙齒滋生牙菌斑,就會提高牙齦發炎、牙周病、蛀牙的機率,也容易引發敏感性牙齒。一位20歲女性至牙科就診,經X光片檢查發現全口有許多牙縫蛀牙,甚至部分牙齒已需要拔除,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醫師姜永秀表示,門診常發現民眾忽略使用牙線而造成蛀牙,嚴重者還需要植牙,不論牙縫有沒有卡食物殘渣,除了刷牙也要使用牙線,才能清潔牙縫細菌。清潔不當導致發炎 造成敏感性牙齒吃冰冷食物牙齒有酸痛感,清潔不當的牙齒,易有牙垢、牙結石堆積導致牙齦發炎、牙周病,引起牙齦較嚴重、不正常的萎縮,就會造成敏感性牙齒,口腔裡面都有許多無害細菌,但當人們進食時,細菌會把食物當成養分,經過半小時,便形成牙菌斑,沒有徹底清潔,長期下來會造成蛀牙、牙周病等,所以學習正確使用牙線很重要。牙縫清潔 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才有效果姜永秀醫師認為,牙縫清潔要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才有效果,牙線棒的設計,無法順著牙齒外形清到底部的牙齦,且使用牙線棒在清潔後牙牙縫時,容易被臉頰擋住方向而難以置入,而牙籤僅能剔出大塊食物殘渣,不僅牙菌斑仍黏附在牙齒上面,也容易戳傷牙齦,都不是清潔牙縫的適當工具。牙齦會隨著年紀增長有自然萎縮的情況,但細菌造成的破壞速率可達自然萎縮的10倍,姜永秀醫師表示,除了牙線牙間刷也是清潔牙縫的好幫手,建議挑選適合自己的牙間刷尺寸,使用時不需再用牙膏,記得要從內側面往外清牙縫,若是最細的牙間刷都進不去牙縫,則仍然必須使用牙線清潔。

老人跌傷前3名 騎車、下床、耕作

老人跌傷前3名 騎車、下床、耕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104年事故傷害是十大死因第6位,標準化死亡率每十萬人23.7人,相較於85年每十萬人口58.99人,降幅達60%,進一步分析各年齡層死亡率,雖然都有下降,值得關注的是,65歲以上群族下降幅度較低,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一位是交通事故,每十萬人40.8人,第二位則是老人跌倒(落)的24.61人,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約為1/6),跌傷且有就醫者比率為8%。骨折或頭部外傷 增死亡率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長輩因有跌倒經驗而害怕再跌倒,因此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居家環境、規律運動及用藥,都是可以預防的方法,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也千萬別因噎廢食。跌傷前3項為騎車、上下床及耕作102年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造成跌傷最常見的前3項活動為騎車、上下床及耕作/農事,最常見的4個部位為下肢、頭部、上肢及髖骨,另外,長者最近一次發生跌傷的地點,有56.3%發生在住處內,有43.7%發生在住處以外。在住處內最常發生跌傷的前二個地點,第一位為在家俱旁(椅子、床、沙發或其他家俱旁)23.7%,第二位為浴室、淋浴間或廁所等12.3%,在住處以外最常發生跌傷的前二個地點,第一位為路邊(包含人行道)46.2%,第二位為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13%。

防眼病變 抓寶行動3不3要

防眼病變 抓寶行動3不3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Pokémon Go!「精靈寶可夢」手機遊戲在臺開放下載後,民眾走出戶外抓「寶」,低頭族隨處可見,危機四伏,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在玩遊戲之餘,別忘了「觀前顧後」防範事故傷害、小心自身安全及「用眼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3010原則,避免在大太陽底下緊盯螢幕。遵守交通規定 防制遺憾事故因應抓寶風潮,建議設定遊戲時間,利用鬧鈴提醒自己設定查看手機的頻率,半小時或1小時才查看1次訊息,以減少投入遊戲時間過多,而影響飲食、睡眠時間或荒廢了課業與工作,父母也應主動了解並陪伴孩子,玩家更應遵守交通相關規定,以避免影響交通及防制令人遺憾的事故發生。光線反射 黃斑部病變危險因隨時需盯著手機螢幕,就可能因長時間近距離觀看螢幕,而讓近視度數加深,在大太陽下盯著螢幕尋寶,極可能因光線反射而使眼睛暴露在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的危險中,為避免民眾因抓寶導致人身安全及眼睛健康受傷害,提供「抓寶行動3不3要」給民眾參考:●3不 /1)    不進入危險區域,如馬路、火車鐵路沿線及航空管制區等。2)    氣侯不佳時,天色太暗時,不外出抓寶,以維護自身安全。3) 不單獨戶外行動,應結伴同行,互相提醒注意路面及周遭環境安全。●3要 /1)    要保持對環境的警戒,切莫一直低頭專注手機螢幕,而忽略人身安全,讓自己落入危險中,或給歹徒有侵犯的機會,室內玩寶可夢,也應注意安全,以免跌倒。2)    要遵守3010原則,務必掌握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3) 要有適當的視力防護,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強烈陽光照射時段,若紫外線太強時,建議戴遮陽帽或太陽眼鏡,並補充適量水分。

打網球傷伸直肌 戴護具防傷害

打網球傷伸直肌 戴護具防傷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喜歡打網球嗎?2016年奧運即將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展開,被列為奧運項目的網球,也是大家所喜愛的熱門運動,然而,卻有不少人會因為沒有做好防護措施,或是打球前沒有做好暖身運動,致使出現運動傷害! 熱身不足或運動過度 「假日運動手」易上身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鄧奕廷表示,網球是需要速度和肌力的運動,尤其是許多人都是假日運動手,常常忘了要做熱身和伸展運動,再加上一些不適當的動作,或是超過自己身體可負荷的疲勞,就很容易出現運動傷害。   手臂和肩膀疼痛居多網球的運動傷害,以伸直肌最常見,尤其以手臂和肩膀疼痛居多,物理治療師鄧奕廷指出,急性期應用冰敷降低發炎和腫脹;急性期之後,可用熱敷及配合肌內效貼紮來緩解,並可進行適當的伸展運動,和重量訓練來加強肌力,增加肌肉的強度,預防下次的運動傷害。 手腕與手肘戴護具+訓練手腕肌力物理治療師鄧奕廷進一步指出,想要預防打網球所可能造成的運動傷害,首先要在手腕與手肘處戴上護具,減少肌腱壓力,並且應該要做好暖身運動與伸展運動;此外,平常也可多訓練手腕肌力,例如手持啞鈴或是裝滿水的寶特瓶,將手腕往上翹起來,到極限的角度維持10秒鐘,重覆10次。(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退化性關節炎 有年輕化趨勢

退化性關節炎 有年輕化趨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退化性關節炎不再是老人專利,運動、過度的負重、肥胖或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會讓關節過度磨損,使得罹患關節炎的病患年齡,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而關節保健的迷思與討論也越來越廣泛。退化性+類風濕性 常見兩種關節炎關節為骨頭的末端,在外層有平面的軟骨,讓兩個骨頭之間互相摩擦。而支撐著軟骨與活動的,是由韌帶、肌腱、肌肉、關節囊與附著的肌肉組織,組成了一個可重複使用數十萬次活動的構造。關節炎主要是關節的軟骨退化或者結締組織發炎產生,常見的關節炎為退化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過度使用、運動、身體重量過重或是喜好爬山、慢跑的民眾;而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遺傳的體質,自體免疫細胞會攻擊關節構造,造成全面性的關節功能損傷,與退化性關節炎磨損只有部分位置的狀況不一樣,是全身性的破壞,可經由驗血檢驗出。腰、臀、腿復健有助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究竟該怎麼透過復健運動來緩解或預防膝關節退化?過去總認為膝關節退化透過訓練大腿肌肉即可,但光靠這樣其實是不夠的!一旦發現膝關節退化,也說明著腰椎、髖骨可能也有退化的情況,復健運動應該腰、臀、腿肌都要訓練到才對。為了避免民眾在家做錯運動,造成更嚴重的傷害,退化性關節炎的復健多半是較溫和的運動,如:水中走路、騎腳踏車、原地抬腳,有助強化下肢整體肌肉群的耐力;但假使想學強度更大的運動,就建議民眾要諮詢專家做進一步的評估。聽從醫囑並配合正確的復健治療針對大部分民眾會自行服用葡萄糖胺來緩解膝關節退化的疼痛,的確有研究報告指出藥品級葡萄糖胺,有助減輕初期膝關節退化的情況,但假使膝關節軟骨已經磨損到了中重度時,葡萄糖胺的療效就沒這麼顯著。此外,前兩年骨科醫學會也提出,治療膝關節退化應適當藥物治療並配合復健,特別呼籲民眾,若有膝關節無力的問題,應趁早就醫聽從醫囑並配合正確的復健治療,幫助緩解關節退化的狀況,千萬不要因為怕痛而不動,反而容易加重退化的情況。(文章摘錄自/優活健康網站內新聞)

6招改善打呼 降低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

6招改善打呼 降低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說到呼吸,一般正常人是用鼻子呼吸,當用鼻子呼吸時,空氣中的髒東西、細菌、病毒等大部分會先在鼻腔中過濾,再經由咽頭淋巴輪做最後的清除,才使乾淨、舒適的空氣進入體內。但是你是不是也常不自覺得用口呼吸呢?尤其是張口熟睡時,若只覺得睡覺時用口呼吸看起來不美觀,那可就低估口呼吸對身體的影響,特別是鼻過敏與鼻塞患者,睡覺口呼吸的問題較一般人來的嚴重。呼吸道阻塞勿輕忽 連帶影響身體健康黃奇卿醫師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牙醫師參與睡眠有關的呼吸障礙治療,呼吸道阻塞會引起呼吸障礙,以孩童來說,上呼吸道阻塞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大不了,但長期下來,可能造成瀰漫性蛀牙、行為障礙,發育遲緩,睡眠障礙、肺心病及日後呼吸道阻塞所引發的相關牙周病問題。研究顯示,當呼吸受到影響可能會導致顱面畸形,齒顎不正、下顎變形、顳顎關症候群與磨牙症等。而顱面形成異常會造成呼吸道阻塞,呼吸障礙,鼻呼吸受損,口呼吸等症狀。而長期口呼吸也易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障礙情形,其中,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睡覺時呼吸會中止、大聲打呼等,也是引發心臟疾病、中風猝死的原因之一。口呼吸影響大 易有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黃奇卿醫師說,口呼吸對身體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時也會影響臉部生長、牙齒排列、口腔健康等問題,當用口呼吸時,口腔肌肉鬆弛無力,會讓舌頭無法隨時頂到上顎處,使舌根下沉,當空氣通過狹窄的上呼吸道時,就會有打呼現象產生,甚至引起暫時停止呼吸,造成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打呼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體兩面的,幾乎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都會打呼,而也有一部份會打呼的人本身也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口呼吸不只有成人會發生,就連孩童也可能出現,而長期口呼吸容易造成孩童口呼吸症和口顎功能障礙,進而引發呼吸道發育異常、發音異常、舌頭功能異常、吞嚥異常、鼻塞、鼻子過敏、扁桃腺腫大、呼吸道阻塞、缺氧、過動、注意力不集中、顎骨發育異常、咬合不正、中臉發育不足等問題。6點改善打呼及呼吸道阻塞打呼及呼吸道阻塞,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甚大,又有哪些方式可以協助改善呢?黃奇卿醫師提出以下6點供民眾參考:1)高能量二極體雷射:可以使用在縮小軟腭與懸雍垂上,使鬆弛的軟組織變得緊緻。2)物理方式:可以戴上止鼾牙套,幫助下顎前移,或是阻止舌頭向呼吸道方向移動。3)舌頭與呼吸方式的復健:舌頭運動可以加強舌頭收縮力,減少舌頭體積和強化鼻道呼吸功能等。4)行為改變:像是藉由運動減肥或改採側睡姿勢,來減少打鼾的情形。 5)止息位置維持器:是藉由下顎前移與垂直高度的增加,加大呼吸道空間來改善打鼾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6)上顎擴骨:對於上顎狹窄所造成呼吸道阻塞的病人,可以經由上顎擴骨來增加鼻腔的空間。提醒民眾,當出現打呼不規則、打呼聲如雷、半夜嗆醒、夜尿以及白天精神不濟等症狀,就有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到醫院做詳細檢查。不然長期下來,睡眠不斷被干擾,導致夜間無法進入熟睡期,白天疲勞嗜睡,容易造成工安方面的危害及交通意外發生,不可不慎。

曬傷處理第一步 醫:沖冷水

曬傷處理第一步 醫:沖冷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今年夏天高溫連連,氣溫平均幾乎都超過35度上,各地紫外線指數也都屬於8級以上過量級,沒做好防曬工作、熱愛戶外活動的民眾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曬傷,肌膚就容易呈現紅腫炙熱的曬傷狀況,防曬工作千萬不要偷懶,才能避免皮膚受到傷害,而曬傷後也要立刻處理,避免過度發炎。 立刻沖冷水或冰敷 減少刺痛感當肌膚被曬到紅腫刺痛,皮膚科醫師陳振豐建議立刻沖冷水或冰敷,藉由急速降溫來減少刺痛感並鎮定肌膚,接著可使用保濕產品來補充肌膚水分,若肌膚已曬到發炎脫皮,除了儘快冰敷降溫之外,有脫皮狀況產生則代表肌膚表皮細胞已壞死,即使再擦上保養成分也無法吸收,可等到發炎紅腫情況消退後,再使用油性乳液,來加速死掉表皮的代謝。油性產品讓組織發熱 無法降溫陳振豐醫師提醒,許多民眾在曬後肌膚發炎情況下,誤以為馬上塗上萬金油、面速力達母等具清涼感產品,能消炎降溫,其實這都是錯誤方式,塗抹上的清涼感是因薄荷等成分刺激,實際上並不能幫助降溫,而曬傷發炎之後立即擦上此類油性產品來包覆肌膚,反而會讓組織繼續發熱,溫度無法下降。曬傷易使皮膚老化 黑斑、皺紋肌膚曬傷後,陳振豐醫師建議可擦上輕量類固醇藥膏及蘆薈露產品,能改善紅腫熱痛狀況並消炎鎮定,但勿將新鮮蘆薈直接擦上,以免當中的不純物質導致過敏,一般情況下,人們在發現皮膚曬傷後,如果不緊急處理,容易導致皮膚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導致讓皮膚出現老化症狀,包括黑斑、皺紋、鬆弛、角質層增厚…等,讓視覺年齡較實際年齡老,因此,在皮膚曬傷後,應立即處理或者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醫師會視情況,開出消炎止痛藥給患者服用,降低發炎情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