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老人須知 保命防「跌」4大要點

老人須知 保命防「跌」4大要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發現,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一位是交通事故,第二位則是老人跌倒(落),老人跌倒後對心理與生理均造成傷害,甚至可能會增加死亡機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應多加小心防範,在下床或起身時動作要緩慢,先在床邊稍坐片刻,以防發生姿態性低血壓而跌倒。備妥隨身藥物 避免錯失服藥時間寒冷或陰雨天氣儘量避免外出,外出時注意穿著保暖衣物及防滑鞋、攜帶雨具、手杖、手電筒等,清晨或夜晚光線不足時,可在衣物外貼上反光標誌,慢性病人應備妥隨身藥物才出門,以免錯失服藥時間,導致急性發作,上、下車前要先確認車子已停妥,開車門前要注意來車,過馬路時,要注意燈號秒差,留些餘裕的時間,公車靠站時,也不可倉促逼近、追趕。行走時避開積水處、陡坡、碎石處郊外旅遊要有家人或同伴隨行,注意踏青路線地形、天氣變化,善用手杖或登山杖,行走時要避開積水處、窪地、陡坡、雜草叢及碎石處,同時要衡量自已的體力,並預估往返所需時間,若開始覺得身體有些疲累時,即應折返,而在居家環境則要注意照明以及防滑等,以下為老人防跌4大要點:1)居家活動範圍維持適度照明/居家活動範圍內保持適當亮度,如設置床邊小燈,至廁所通道設夜間壁燈,並備妥緊急備用照明,也要注意電燈開關處的識別亮度。2)平常行徑路線清除障礙物/清除動線上障礙物(雜物、家具、電線等),保持動線淨空,並在家具的尖銳處加上防撞條或泡綿。3)居家地板維持乾燥與防滑/地面維持乾燥,避免潮濕與光滑,長者臥室可採用木質地板,或鋪設防跌軟墊,以預防跌傷。4)浴廁要能防滑有扶手/浴室設置的止滑墊要鋪滿整個浴室,在馬桶及浴缸旁加裝扶手,門檻前要設止滑的腳踏墊,以吸收水滴,並降低地面與門檻的落差,可在浴室內擺放不積水且防滑的椅子,讓長輩隨時使用。

愛泥地打滾 過敏機率較低

愛泥地打滾 過敏機率較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大熱天也會打噴嚏,鼻子癢、不停流鼻水,嚴重甚至曾引發氣喘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世界有過敏體質的人約占30%,基於空氣品質低落,環境殺手細懸浮微粒的肆虐,過敏似乎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在泥地打滾 免疫系統較強除了空氣品質的疑慮之外,另一個問題就是現代人太過愛乾淨,從前有句話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掉在地上的食物仍然可以檢起來吃,也有研究證實,時常在泥地裡打滾的小孩,免疫系統較其他人強,過敏機率就低,另外,房子太乾淨,有過敏兒的機率也會比較高。紅腫、發癢、胸悶、難以呼吸現代人接觸到的細菌少,免疫系統不懂得分辨好菌、壞菌,因此當接觸到新的菌,免疫系統一混亂,就會導致過敏症狀出現,過敏患者的局部器官或組織可能會有紅腫、發癢的症狀,另外也會有胸悶、呼吸不過來等情形。呼氣有喘鳴聲 伴隨白色的痰過敏導致的氣喘一開始會先出現咳嗽、喉嚨癢等症狀,一般來說較容易發生在清晨或傍晚,呼氣時會明顯有喘鳴聲,有時還會伴隨透明或白色的痰,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內科系醫師林鴻銓表示,當PM2.5(細懸浮微粒)上升10微克,氣喘的機率就會上升2~4%。有超過8成氣喘患者覺得自己恢復良好,不必再繼續服藥,氣喘基本上無法根治,若定期接受治療,氣喘症狀只可以緩和,因此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誤以為已經好轉而停止服藥,或停止就診,寒暑交替、晝夜溫差大仍會使氣喘患者暴露於危機當中。

農、工人員負重傷膝 好發關節炎

農、工人員負重傷膝 好發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過半百,得到退化性關節炎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升,是種老年常見疾病,也是一種常見慢性的、漸進性的關節軟骨損傷疾病,肇因於關節面的軟骨長期受到重力以及重複動作的情況下,有了程度上的磨損,若是工作又是較為粗重者,影響更為明顯,以下肢的膝關節以及髖關節退化為最常見。組織結構未復原 強度、韌性下降除了老年患者,另一個好發族群,為過去有舊傷,但沒有接受良好的治療者,因肌腱、韌帶的組織結構沒有復原完全,強度與韌性下降,當身體組織使用到一定年限,容易因血液循環下降而引發病症。疼痛、關節功能障礙、僵硬退化性關節炎最顯著的3大症狀為:疼痛、關節功能障礙以及關節僵硬,多數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只是覺得膝蓋卡卡、不能蹲跪、無法久站、上下樓梯困難或是坐久了站不起來,早上起床時會有關節僵硬的徵兆。膝關節紅腫發熱 雙腿變形當病症加重時,則出現膝蓋內側疼痛,向上牽連引起腰酸背痛,向下蔓延引起腿肚痛或踝痛,膝關節外觀紅腫發熱,雙腿逐漸變形,睡覺一段時間後起床時感到關節僵硬,更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會讓膝關節攣縮不能完全伸直,肌肉無力,極有可能會萎縮。常負重、有運動傷害易引起退化性關節炎也是一種與職業有很強關聯的疾病,如果爸爸年輕時的職業是屬於營造、林木、農、礦工業從業人員,因工作所需常要負重,或是曾經是運動員有運動傷害,年老時也較容易引起退化性關節炎。關節置換 術後1~8週黃金期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得置換人工關節,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的病史、疼痛指數加以評估,當膝蓋關節炎退化變形嚴重,則需以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治療方式擺脫疼痛,即使已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仍要把握術後1~8週黃金復健治療期,由專業物理治療師進行有效的復健治療與訓練。

醫訊/泌尿衛教講座

醫訊/泌尿衛教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夜尿、頻尿、想尿尿不出來等泌尿問題,一直是許多中年男性的頭痛問題,許多男性在步入中年後泌尿風險增加,除了跟身體新陳代謝疾病、情緒因素,或是膀胱、尿道的生理病理學變化都有關係,近年來泌尿問題更有年輕化的趨勢。為提供民眾全方位的照顧,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從8月開始,每周三下午1點30分,將在泌尿科門診舉辦門診衛教講座,第3周講座由泌尿部醫師李政霖分享「熟男隱形殺手-攝護腺癌淺談」,講座主題富知識性,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泌尿部門診衛教講座(熟男隱形殺手-攝護腺癌淺談)時間:105年8月17 日 星期(三) 下午:13:30~13:50地點: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3段707號)洽詢:新聞聯繫電話:03-8561825 轉 分機3470、5202或3548行動電話:0935-232419、0953- 509588

7旬男腎臟病 亂拿藥險送命

7旬男腎臟病 亂拿藥險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70歲劉姓男患者,患有痛風症狀,3年前因為輕微血尿被檢查出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一期,醫師建議每半年回診檢查腎功能,但患者自認身體狀況沒有大問題,平常都自行到中藥房拿藥服用,沒有按醫囑回醫院做定期追蹤。最近因呼吸會喘及嘔吐被送醫,抽血後發現腎功能竟然只剩下百分之五,血色素也只有正常人的3分之1,經緊急安排洗腎及輸血,才救回患者的性命,目前患者定期回診洗腎,狀況穩定。老化、糖尿病 恐造成慢性腎臟病童綜合醫院腎臟科曾天佑醫師表示,只要是造成腎臟實質的傷害及功能下降,都是慢性腎臟病的起始病因,而老化、糖尿病、高血壓、泌尿疾病、心臟血管疾病、高蛋白飲食、肥胖等等,都可能造成慢性腎臟病或是造成腎臟功能惡化的危險因子。無明顯症狀 80~90%未被診斷出來慢性腎臟病已經是世界流行病之一,台灣每100人中就有近12個人得病,但是因為慢性腎臟病不會有明顯的症狀,有將近80~90%的病人未被診斷出來,病人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或是其他原因就診,才發現腎功能異常,等到腎功能剩下百分之十,患者才會有食欲不振、嘔吐、皮膚癢等尿毒症狀。惡性腫瘤、抽菸 應定期接受篩檢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為糖尿病、高血壓、具腎臟病家族史、老年人(> 55 歲)、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紅斑性狼瘡)、長期濫用止痛消炎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服用標示不清的草藥或偏方、惡性腫瘤、抽菸、代謝症候群等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避免腎功能進一步的惡化與併發症發生,減少進入末期腎臟病須長期洗腎的風險,曾天佑醫師呼籲,愛護自己的腎臟,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有下列5點方法:1)維持理想體重、保持運動習慣、不抽菸及酗酒。2)均衡飲食、不需大補特補、避免大魚大肉、少鹽、少加工品、適量喝水、不要憋尿。3)尋求正確的醫療途徑、不亂吃藥。4)自我觀測尿液型態,定期健康檢查。5)如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疾病,要定期回門診追蹤治療。 

尿急又尿血 當心攝護腺癌前兆!

尿急又尿血 當心攝護腺癌前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許多人擔心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也開始出現許多毛病,晚上頻尿、尿流斷斷續續,甚至有血尿產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攝護腺出了問題,連帶影響性功能,失去從前男性雄風,罹患攝護腺癌的人數近年來逐年攀升,短短10年已成長2倍,而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為最常見的攝護腺癌篩檢方式。60歲以上隨著年齡增長 罹患率也提高美國癌症協會指出,2015年美國男性罹患攝護腺癌人數22萬,高居男性癌症第一名,甚至超越肺癌與大腸癌,據最新台灣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死亡率與發生率皆高居10大癌症第6名,60歲以上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罹患率也提高。攝護腺癌的篩檢方式,分為肛門手指觸診、超音波、切片檢查與血液檢查,其中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為最常見的攝護腺癌篩檢方式,一般而言PSA正常值上限介於2.5~4ng/ml,受到年齡與其他生理因素影響,範圍不同,若PSA值超出4以上,則可能有攝護腺癌的危險,應主動進一步檢查。尿急、滴尿、夜尿頻繁、血尿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任王炯珵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初期的症狀大多為尿急、尿流變細、滴尿、尿流斷斷續續、膀胱無法排空、夜尿頻繁、血尿等,和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狀相似,因此容易被民眾輕忽。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或45歲以上有家族攝護腺癌病史,須每年抽血檢驗PSA,才能及早治療,使攝護腺問題不再擴大,當後期攝護腺癌侵犯到貯精囊,便會出現精液帶血或射精疼痛等問題,若有骨轉移時更會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或脊椎受到壓迫而產生神經方面的症狀,因此許多患者在初期很難察覺疾病的嚴重性,等到確診時常常已是攝護腺癌末期。 

疼痛幕後黑手 竟是肌肉收縮!

疼痛幕後黑手 竟是肌肉收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疼痛的原因1─因發炎所引起的疼痛(感受性疼痛)因受傷、燙傷等身體組織損傷而造成發炎,產生引發疼痛的物質而感知的疼痛,像骨折、挫傷、割傷和蚊蟲咬傷等等也包括在內,因為這種疼痛大多是暫時性的,只要治療造成疼痛的發炎現象,疼痛也就跟著消失。感受性、神經性、心理性疼痛●疼痛的原因2─因神經所引起的疼痛(神經性疼痛)傳達痛覺的神經因受到壓迫等等的原因而出現異常,造成損傷,進而引起的疼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因意外或受傷造成的神經損傷,或是因脊椎狹窄症或疝氣導致神經受到壓迫因而引發的疼痛。●疼痛的原因3─因心理方面所引起的疼痛(心理性疼痛)這類疼痛是因為緊張、不安、壓力等等的心理、社會因素所引起的疼痛,它的特徵是身體看不到任何病徵,但疼痛卻在身體的各個部位發生。老化 造成肌肉、骨頭衰弱除了這3個種類之外,還有另一種疼痛的原因,「老化」,年紀越大,全身上下的疼痛是否就越難避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肌肉確實會漸漸衰弱,骨頭也的確慢慢在變形,也是疼痛的原因,然而經年累月造成的身體變化並非疼痛的全部原因,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來我院裡看診時,明明2個膝蓋都變形了卻跟我說:「我只有一邊的膝蓋會痛。」說到被拉扯而產生痛覺,這其中一定有某個肌肉正在收縮才「拉扯」到別的肌肉,這個縮收的肌肉其實就是疼痛的「幕後黑手」比如說肩膀酸痛很多情況都是:●名為胸大肌的肌肉將肩膀往前拉●連結肩胛骨和肋骨,位在腋下的前鋸肌使力拉扯,造成肩膀疼痛    腳心變扁平 竟然閃到腰有男性是因為腳心漸漸變得扁平,才造成閃到腰的情況,像這種病患只要藉由用腳趾夾毛巾的動作來鍛鍊腳底板的肌肉,腰痛的狀況就會明顯改善,一再重複閃到腰的情況也將不再發生。矯正頸椎錯位 治好膝蓋痛有國中田徑隊的男學生,因為矯正了頸椎錯位而治好了膝蓋疼痛,還有男子是因為位於臀部兩側的臀中肌僵硬才患了五十肩,此外,還有一位60多歲的女士,只靠調整腳踝方向就治好了脖子酸痛,一位40多歲的女性因為手腕骨錯位而造成下顎疼痛。不是只按摩、推拿疼痛的部位就好,還要揪出疼痛的「幕後黑手」,把它消滅才行,這麼做,疼痛的真正原因才能徹底消除。(本文摘自/徹底終結!肩頸痛、腰痛、膝蓋痛:了解疼痛的真相,日本整脊專家獨創「掃黑體操」,讓你告別疼痛/出色文化)

覺得很累?小心是腎細胞癌

覺得很累?小心是腎細胞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就只是覺得累!」57歲的陳先生近來總覺得很累,到醫院做健康檢查發現左腎有顆10公分大的腫瘤,轉泌尿科確診是第三期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緊急手術摘除左腎。很累、食欲不振 半年少了10公斤陳先生的工作是導遊,帶大陸團遊台灣,近幾個月帶團卻常「走不動」、「軟腳」,覺得很累,以致食欲不振,半年體重減輕了10公斤,他自認為是帶團太忙了,才會累到瘦下來,也因為沒有其他症狀,他不以為意,經家人勸告應做個健檢,才到醫院檢查。 衛福部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陳文銘表示,陳先生的抽血報告有貧血狀況,懷疑腫瘤是惡性的,生長速度快,需要養分,才導致貧血,身體疲累,於是進一步以電腦斷層檢查,確診陳先生是第三期的腎細胞癌,癌細胞沒有轉移。好發於50至70歲 男女比例2比1陳文銘醫師指出,腎細胞癌主要是腎臟細胞異常增殖形成,是腎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原因不明,好發年齡介於50至70歲之間,男女比例約2比1,初期的腎細胞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等到出現血尿,腰痠、腰痛時,大多已出現癌細胞轉移,也有病人因咳嗽、咳血而就診,卻發現腎細胞癌已轉移到肺部。 陳文銘醫師表示,腹部超音波對肝臟及腎臟的診斷率很高,成年人最好每年做一次包含腹部超音波的健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若是身體突然出現疲累,有可能是腫瘤在短時間內增長,應該要馬上就醫。  

乳癌年齡降 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乳癌年齡降 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102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共有1萬1281人罹患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4名。醫師觀察發現,45歲以下乳癌發生人數,10年已成長2成,患者有年齡下降的趨勢,建議女性天天自我檢查,每2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 6大乳癌高危險族群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源清表示,乳癌的致病原因不明,但有6大高危險族群,包括年齡大於45歲;未生子或35歲以上生第一胎;環境荷爾蒙影響,如塑化劑;飲食偏好高脂肪、甜食或肥胖者;初經在12歲前或停經在55歲後;有乳癌家族史。 常見的乳癌症狀張源清醫師指出,常見的乳癌症狀包括大小不規則的硬塊,大部分沒有疼痛感;皮膚潰爛或變色,皮膚呈橘皮樣紅腫、潰爛;乳頭外型改變,乳頭凹陷、持續潰瘍;乳房外形改變,乳房局部凹陷或凸起;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或帶血的分泌物。 自我檢測 及早發現張源清醫師提醒,女性應每天自我檢測,9成乳癌患者是藉由自我檢測發現的,但也不能只依賴自我檢測,建議45歲以上每2年應做1次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有家族史者可提早至40歲開始檢查,定期檢查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存活率。 術前輔助治療 乳癌治療新趨勢如何治療呢?張源清醫師強調,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是根據患者基因表現不同,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也就是所謂的「術前輔助治療」,術前先用藥、再手術,可藉由腫瘤對藥物反應好壞,判斷治療方式是否有效,當治療成效良好,可縮小開刀範圍,也能提升存活期、降低復發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噁!知名手搖飲 生菌數超標165倍

噁!知名手搖飲 生菌數超標165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艷陽高照,飲冰品成為民眾夏日消暑良方,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市售69件飲冰品中,有2件生菌數超標,經衛生局責令業者限期改善並再次複驗後未符合標準,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三商巧福冰塊 驗出生菌數逾17倍衛生局表示複抽仍不合格之2件產品,分別是「三商巧福板橋店」使用之「冰塊」產品,經抽驗檢出「生菌數1,700CFU/ml(標準:100CFU/ml以下)」不符規定;「Come Buy」製售之「冰塊」產品,檢出「生菌數600CFU/ml(標準:100CFU/ml以下)」與規定不符。手搖飲Mr. Wish 超標165倍衛生局指出,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數值為產品的衛生指標,衛生指標菌如超過標準,即表示在製作過程當中的衛生狀況、食材、器具、包裝過程可能遭受污染,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狀況不佳而導致交叉污染。今年6月,知名奶茶販賣機業者「福知奶茶」遭爆料,員工打赤膊邊工作邊摳腳,福知濃茶拿鐵驗出20萬個生菌數,比正常值200多了1000倍,消息一出,福知飲品立即下架,知名手搖飲料店Mr. Wish,上月也遭驗出生菌數165萬CFU/ml,是標準值165倍。手上有傷 停止調理食物夏天食品中微生物及病原菌極易滋生,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製售之飲冰品應符合飲料類及冰類衛生標準,除重視製作過程中的環境衛生,若工作人員手上有傷口,應立即停止調理食物,避免汙染食材,並應遵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落實自主管理,以確保消費者飲食權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