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抗性澱粉 輕鬆吃不怕胖

抗性澱粉 輕鬆吃不怕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許多民眾為了減重,會減少甚至完全斷絕吃澱粉,但是,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減肥不能吃澱粉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完全阻絕澱粉來減重,不僅效果不彰,甚至造成身體機能受損,減重無效反傷身,其實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澱粉類食物經過特定溫度處理,會讓腸道吸收熱量呈現較多或較少之比例,而熱量差異原因就在於其中「抗性澱粉」含量之多寡。抗性澱粉 難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蔡玉思營養師表示,「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 RS)是難以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之澱粉,此類澱粉被人體攝取後,可以抵抗小腸分泌的澱粉分解酵素,無法被小腸吸收,但可直接道大腸被利用,是類似膳食纖維功能之澱粉,抗性澱粉可分為4類:1)物理隔絕的(如外殼)顆粒完整,且外殼粗糙的五穀類等未精緻加工之澱粉,例如糙米、紫米等全穀類。2)顆粒形態難以被消化之澱粉,如生馬鈴薯、未成熟香蕉。3)經烹調後冷卻之老化澱粉,如隔夜飯、壽司、冷麵。4)經化學修飾後不易消化之澱粉,非天然澱粉,例如一些食品添加物。需搭配調整飲食、運動習慣蔡玉思營養師提醒,若只是相信多吃抗性澱粉可以減重,但卻沒有調整飲食、運動習慣,效果恐怕不彰,減重者的飲食是熱量控制的均衡飲食,對於喜好澱粉類食物的人,如果在每天澱粉類食物建議量中,提高抗性澱粉的比例,或許有助於減重目標達成,但是腸胃道消化能力較差者在腸胃道中發酵產氣,容易加重腹脹不適的影響。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想喝甜飲?3種茶飲健康喝!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想喝甜飲?3種茶飲健康喝!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炙熱的夏天裡,來杯冰涼又甜的飲品是不少人的心頭好,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卻是陷入「甜」蜜陷阱,想喝飲料又怕傷身恐怕是道難以克服的難題。根據國際期刊研究報告顯示,從1980年至2010年,調查51個國家超過60萬人中,全球每年約有18萬4千人因為愛喝含糖飲料,死於相關疾病;而其中近7成,也就是13.3萬人死於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報告中,台灣每百萬人中有72人,死於與長期喝含糖飲料而引發的糖尿病。 長時間攝取大量含糖飲料 可能誘發糖尿病余朱青營養師解釋,長時間攝取大量含糖飲料,對於特定族群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而所謂特定族群包括先天帶有糖尿病多種基因變異的人、過度肥胖者、對糖代謝能力低下者(胰島素功能差)等等,長時間攝取大量含糖飲料有可能會提早誘發罹患糖尿病風險。余營養師也提醒,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必須要靠定期血糖檢測才會發現。一般來說,如果身體出現異常疲倦感、喝多、尿多、吃多、視力模糊等其中一種症狀就需就醫檢查。桑葉茶、秋葵水、黑豆茶幫忙控血糖若糖尿病患者或高風險族群,真的想喝飲料,那該怎麼辦呢?余營養師說,3種類型茶飲可供選擇:1)桑葉茶:桑葉中所含的桑葉生物鹼(DNJ)成分能預防食物在小腸中被分解成葡萄糖。2)秋葵水:秋葵富含維他命A和B群、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其中秋葵的黏液含有黏多醣,其水溶性纖維會包覆糖分,控制身體糖分吸收。3)黑豆茶:黑豆富含花青素,其中的抗性澱粉、蛋白質和纖維,能幫助穩定血糖,加上黑豆的升糖指數較低,適合糖尿病患者選擇食用。挑選飲品要經SGS檢驗 喝的健康無負擔若在飲用過程中,擔心現成的桑葉、秋葵、黑豆製品有農藥、微生物及重金屬殘留等問題,建議可選擇市售飲品來代替,不過余營養師提醒,選擇市售飲品要挑選通過SGS農藥檢驗,及符合相關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對於糖尿病患者,建議不要選擇含糖飲品,避免增加身體負擔,選擇無糖、無防腐劑、無香料的飲品才較安心!

2年身高劇增 原是腦下垂體瘤

2年身高劇增 原是腦下垂體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30歲男子手腳肥大、腳踝增厚、額頭前攏、嘴唇變厚,罹患極為罕見的巨大「腦下垂體瘤」,導致生長激素分泌異常,造成肢端肥大症,除了五官外型異常外,病患也因為脊柱側凸,膝關節變形,疼痛不已。說話模糊不清、流口水  患者從17歲開始外型發生劇烈變化,不僅手掌、腳掌變得厚實,下巴、前額骨越來越凸出,原以為是青春期發育,沒想到接著嘴唇變厚、外翻無法閉合,說起話來模糊不清,口水經常不自主地流出來,還有視力模糊等症狀,2年內身高還劇增到180公分,怎麼看都與「正常人」有些不一樣。腦下垂體 人體控制荷爾蒙中樞「腦下垂體」位於頭顱內的蝶鞍部,相當於頭顱的正中央,是很小的腺體,直徑雖然不超過1公分,但卻是人體控制荷爾蒙的中樞,花蓮慈濟醫院一般神經外科醫師邱琮朗表示,病患的垂體瘤約7公分,腫瘤面積很大,纖維化的腫瘤就像橡皮一樣硬,生長激素甚至超標至40以上,相當罕見。除了腦下垂體瘤的問題外,病患的第4、5的腰椎間盤凸出,腰椎狹窄的程度相當厲害,走起路時一跛一跛的,身軀都呈現彎曲狀,尤其是疼痛發作時,只能躺在床上,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吳文田,分別為他進行硬膜上神經阻斷術,與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手術後患者腿部疼痛明顯得到舒緩,不僅行走不再需要攙扶,身型、步伐也更挺直了,在他的臉上也看到了信心。  

高血壓患者別忘顧肝 多喝2種茶!

高血壓患者別忘顧肝 多喝2種茶!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肝病與高血壓息息相關,忙碌現代人除了要小心肝,還要小心高血壓,國外有研究發現,高血壓是「最殺」的慢性病,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殘人數高居第1,在台灣更是每4人就有1人罹病。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林巧梅醫師解釋,以中醫觀點來看,造成高血壓常見原因是『肝陽上亢』,多因肝火太旺;肝腎陰虛所引起。而中醫講的「肝」和自律神經關係密切,是體內內分泌失調的表現,常見的症狀如情緒急燥、亢奮激動、面色潮紅、舌紅等。所以「肝陽上亢」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等息息相關。杜仲茶與丹蔘茶輔佐 減緩血壓爆衝林醫師表示,一般高血壓患者除了服用藥物來穩定病情外,其實也可以透過食療來幫助,而杜仲與丹蔘是選擇之一。以中醫來看,杜仲性溫,味甘微辛,歸肝、腎經,是一種溫和滋補的中藥材,含有杜仲膠、生物鹼、配醣體、維生素、有機酸及礦物質,常被中醫用來降壓、補肝腎、增強筋骨、安胎等方面。而丹蔘味苦,微寒,歸心、肝經。含有丹蔘酮I、IIA、IIB和隱丹蔘酮,經研究指出具有減緩心肌梗塞的作用。此外,還含有丹蔘素、丹蔘酚酸、原兒茶醛、原兒茶酸等,實驗也證實確有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幫助。然而,林醫師提醒,丹蔘含活血成分會加乘抗凝血劑作用,如有長期使用抗凝血劑藥物時,要避免使用丹蔘,建議可以先詢問醫師專業建議再做補充。高血壓患者勿貿然停藥 選擇認證茶飲較安心杜仲與丹蔘雖皆屬中藥材,但因較為稀少故得來不易,且品質參差不齊,又怕有農藥殘留等問題,建議民眾可挑選市面上已通過SGS檢驗,經認證零農藥及無重金屬殘留的杜仲茶與丹蔘茶產品,在飲用上較為安心。另外,林醫師補充,若是高血壓患者,已服用西藥一段時間,不建議貿然停藥。而當身體處在感冒、睡眠不足、壓力大等情況下,也容易造成血壓升高,所以充足的睡眠、規律運動、適當紓解壓力是重要的,在飲食上也盡量少鹽、少味精及醃漬的食物,並減少食物中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才能降低高血壓的發生唷!

植髮不怕被發現 免剃頭植髮正流行

植髮不怕被發現 免剃頭植髮正流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禿頭一直是男性最不想遇到的事,現代人因飲食西化及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禿頭有年輕化趨勢,為了改善禿頭問題,許多民眾會嘗試各種方式來使頭髮生長,包括生髮水、假髮、民間偏方等,也有民眾會考慮植髮,但相對的,又怕植髮被發現,因此常在療程後請假在家,以目前植髮技術來說,其實有不需剃平頭就可完成植髮的方式,讓民眾不需遮遮掩掩。7成患者想植髮怕被發現 「韓式美型植髮」化繁為簡開業診所林宜蓉醫師表示,約有7成植髮患者會因生性害羞或缺乏自信心而不想讓人發現去植髮,過去植髮技術需要剃平頭才有辦法進行,往往讓很多想植髮的患者不敢輕易嘗試,能拖就拖,錯過了黃金治療階段。現在植髮技術進步,目前有一種「韓式美型」植髮將手術化繁為簡,標榜免剃光頭,全程由醫師操作種植,有些診所會由助理代為塞毛囊,因為技術改良,幾乎可以隔天就上班,較不易被周遭朋友發現。林醫師提到,植髮FUE可分為植髮機器人、電動、手工三種方式,FUE是以電鑽方式在頭皮挖洞鑽孔提取毛囊,是否剃頭取決於醫師,過去曾有醫師為滿足患者免剃髮的需求,以不剃髮使用手動鑽孔方式來取毛囊,不僅相對耗時且無法滿足需要大面積植髮患者的需求,所以醫師不得不將患者理光頭,以提高手術效率降低毛囊損耗的風險。植髮需專業醫師把關 術前做好充分溝通林宜蓉醫師進一步說明,據門診統計約有2成民眾到診時,才發現自己並非適合植髮,或是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植髮技術而敗興離開。林醫師強調,一昧滿足患者不切實際的心理期待,往往是容易造成醫療爭議主要原因。為了避免糾紛發生,提醒民眾,各種植髮技術仍有一定的條件限制,需要專業醫師把關,而民眾需要充分將心中的期待值及困難與醫師溝通,做好心理及生理準備再進行植髮手術。植髮並非改善掉髮 術後仍需細心照護開業診所黃挺達醫師也表示,植髮往往是改善禿頭的最後手段,但並非改善掉髮問題,因此植髮後仍需持續照顧及保養,如未來每日掉髮超過100根以上,還是要盡快就醫診斷,尤其雄性禿大多是基因導致,所以植髮後建議搭配藥物治療方式進行,否則未來毛髮出現狀況仍會有掉髮問題產生。

發燒多日不退 竟是急性A肝

發燒多日不退 竟是急性A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28歲男性,因連續多日發燒、食慾不振及全身倦怠,至醫院急診就醫,抽血發現肝功能異常,肝細胞指數(GOT/GPT)超過正常值的100倍以上,黃疸指數略高,診斷為急性肝炎,兩星期後,與他同住的弟弟也因為急性肝炎住院,檢查結果發現兩人皆有急性A型肝炎。由糞口傳播 流行於亞洲、非洲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醫師鄭琬豑說明,A型肝炎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由A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依據疾病管制署流行病學說明,主要流行地區包括亞洲、非洲與中南美洲地區,台灣目前因整體環境衛生條件已較進步,一般人在嬰幼兒時期沒有接觸到A肝病毒,無法產生免疫力,一旦至青少年或成年後才有機會接觸到時,發病症狀可能會比較嚴重。最好預防方式 接種A型肝炎病毒疫苗鄭琬豑醫師表示,民眾日常主要需注意飲水及飲食衛生,環境衛生清潔也很重要,此外,因為A型肝炎最好的預防方式,還是靠接種A型肝炎病毒疫苗以得到保護力,另外,鄭琬豑醫師提醒要前往A型肝炎流行地區的工作者,特殊職業如廚師及餐飲食品從業人員,或是有發生不安全接觸等性行為民眾,建議可以自費接種A型肝炎病毒疫苗,以預防可能的感染。

27歲業務 壓力激出腸躁症

27歲業務 壓力激出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27歲的小陳,是一名時常˙跑東跑西的業務,常常在吃完飯後,腹部陣陣絞痛,衝到廁所痛快一陣子後,卻又像個正常人,好像甚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平常沒事偶爾發作便算了,腸子卻特別愛在公司案子多、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來作怪,讓他困擾極了。反覆腹痛 合併改變大便習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藍鴻杰指出,小陳很有可能是「腸躁症」的患者,腸躁症是一種反覆性的腹痛、或腹部不適,合併改變大便習慣或狀態的症候群,病患腸道往往是「功能」上的異常,而非「結構」上的病變,因此,即便安排許許多多的消化道檢查,卻又找不出任何異常。每月發作逾3天 發作時間超過6個月藍鴻杰指出,要確定診斷腸躁症,病患在症狀上必須有腹部不適或腹痛,在發作頻率方面,過去的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發作超過3天,發作時間則超過6個月,在排便方面,至少要符合下列任二種情況,腹部不適隨著解便而改善、腹痛發作伴隨著排變次數的改變、腹痛發作伴隨著糞便外型或質地改變。確認腸躁症的診斷後,到底病患腸子發生甚麼問題?原因可能包括:腸道蠕動的不協調、內臟神經的過度敏感、腸道黏膜發炎或是屏障出了問題、腸道內的「好菌」和「壞菌」比例失衡、大腦與腸道間的交互影響,也因為可能的原因甚多,又牽涉到腸道與神經系統間的交互作用,治療起來格外需要病患和醫師間的信賴與耐心等待。養成運動習慣 幫腸子寫日記藍鴻杰醫師強調,每位患者要治療時都要有的認知就是:腸躁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的、良性的症候群,首先,只要沒有禁忌,強烈建議要養成運動習慣,透過適當運動便可以改善腸躁症症狀,再來幫自己的腸子寫日記,記錄腸躁症發作日期,發作頻率,發作時的疼痛或不適程度,當時糞便狀態,以及當時所吃過的東西,透過腸道活動的日記和醫師溝通,病患會比較有機會用客觀方式知道自己問題在哪。 

聽力篩檢要注意 早產兒聽損機率高

聽力篩檢要注意 早產兒聽損機率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損如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於 6 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之語言和身心發展,依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未滿3個月之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1成7沒有確診 恐錯失治療黃金期但有約1成7新生兒聽力篩檢未通過者,沒有接受進一步的確診,可能讓孩子錯失治療的黃金期,恐會造成終身遺憾,聽力篩檢如未通過先不要緊張,儘快帶寶寶至醫院進一步做診斷性的檢查,才能確認是否有聽損及聽障情形與嚴重程度,醫師會依據個別情況,建議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高危險群:聽障家族史、早產兒聽損之高危險群包括有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期的前三個月內,有無感染過像德國痲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出生時缺氧、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出生後細菌性腦膜炎、頭頸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重度聽障幼童影響語言遲緩十分明顯,在3歲前大多已經被診斷,但輕、中度聽障幼童卻不容易被發現,有些兒童至6~7歲時,才被診斷聽障者,主要二大原因是輕、中度感音神經性聽障及中耳炎導致,因症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再加上幼童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故經常為家長及師長所忽略,這些輕、中度聽障幼童大多需經由篩檢發現。 

糖尿足部病變 吸菸惡化恐截肢

糖尿足部病變 吸菸惡化恐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台灣的洗腎朋友很多,名列世界前茅,其中又以糖尿病為主要病因,糖尿病的併發症很多,有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視力及腎功能減退,糖尿病洗腎患者的足部尤其容易受傷,糖尿病的腳部潰瘍,起因於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下肢病變,洗腎患者還常因為體內鈣磷不平衡,形成動脈血管鈣化而加重缺血症狀,因而形成周邊神經病變或動脈血管阻塞疾病。這些都會造成足部多重的病變,影響感覺、運動、循環功能與結構,所以病患的腳更容易產生傷口與感染,若合併吸菸則會更嚴重,傷口若持續惡化,將演變成感染、潰瘍與壞死,甚至必須要截肢。長期血糖控制、定期足部檢查有鑑於截肢和感染,對於個人生活功能與家庭的影響甚鉅,大家應不可輕忽這個問題,尤其在溼熱的夏天,台灣多雨和潮濕氣候下,更需注意腳部皮膚保健,以免小的傷口或感染日益擴大,導致嚴重併發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劉文勝建議,糖尿病足部潰瘍的預防,著重於長期血糖控制、定期足部檢查與衛教。此外,控制鈣磷平衡,減少血管鈣化,也是重要課題,劉文勝醫師說,糖尿病足部潰瘍的治療,需評估傷口與感染程度,選擇有效的治療方式,依照病患足部形狀與病況,可以考慮早期適時的鞋具輔助,以降低足部潰瘍發生與後續截肢風險,定期篩檢和自我照顧檢查仍是最重要的。

尼伯特風災後 小心傳染病威脅

尼伯特風災後 小心傳染病威脅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災後清掃家園務必落實下列防疫措施,並留意飲食衛生,以降低傳染病感染風險尼伯特颱風挾帶強風豪雨襲台,造成部分地區傳出災情,疾管署提醒,民眾災後清掃家園務必落實下列防疫措施,並留意飲食衛生,以降低傳染病感染風險。首先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預防登革熱,風災後一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民眾應儘速做好環境整頓,主動巡視居家環境,並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如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以降低社區病媒蚊密度,減少登革病毒傳播。清理家園 務必穿雨鞋或防水長靴清理家園勿赤腳及穿拖鞋,避免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由於災後容易產生污水、污泥或災害廢棄物,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出現腹瀉、黃疸症狀 儘速就醫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受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以利醫師診療,也要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豪雨後飲用水可能受到汙染。若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徹底煮沸後才可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可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廚具及餐具應煮沸消毒,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