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手指麻木?小心為周邊神經損傷

手指麻木?小心為周邊神經損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先生長期從事打字工作,每天有相當長的時間都在使用電腦滑鼠,所以右手前三指麻木,雖然甩手後會比較舒服,但有時候拿東西會掉,近來症狀加重,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及睡眠,就診後才發現是周邊神經損傷。導致神經支配區域 感覺異常或是消失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姿璇說明,周邊神經是支配人體四肢軀幹的神經,同時連接大腦和脊髓,它能夠將身體各處的感知傳入大腦,另一方面將大腦的命令傳至身體各部的肌肉,以引發必要的反應和動作。若是周邊神經損傷,可能會導致該條神經支配區域的感覺異常,或是消失,同時伴隨肌肉無力、萎縮以及功能喪失,陳姿璇醫師指出,造成周邊神經損傷的可能原因有三:1)慢性局部壓迫/部分神經會通過骨頭突出處,經年累月的不良姿勢以及動作不當,往往會導致該處神經的壓迫以及損傷,如長期手腕的重複動作(打電腦、搬重物等),易使正中神經在手腕處受壓迫,其後果是造成手掌的第一至第三指,以及第四指一半的麻木,以及拇指掌側肌肉的無力,以及萎縮。2)急性壓迫/神經如持續長時間壓迫會造成急性神經功能喪失,如有些人喝醉酒一整夜將頭枕在上臂昏睡,隔天醒來後發覺手腕手指下垂無力,這是由於手臂上的橈神經受到急性壓迫所致,這類的陳京損傷通常具可逆性,及時治療可挽回。3)外傷/如車禍、刀槍傷以及重物壓迫等意外也會傷害周邊神經。症狀有運動異常:肌肉無力、萎縮陳姿璇醫師表示,周邊神經損傷的臨床症狀有運動異常:肌肉無力、萎縮、喪失肢體功能、感覺異常:包括疼痛、麻木、無知覺、燒灼或是刺痛等異常感覺、自主神經異常:肢體冰冷、出汗異常等交感神經症狀,陳姿璇醫師提醒民眾,正確的診斷和及時的醫療處置可以減輕神經的壓迫以及損傷,也可以避免掉不必要的手術。此外,針對肢體功能的缺失,也可以施予適當的訓練,以減輕或是避免肌肉萎縮與變形。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塵爆植物人甦醒 靜脈雷射立功

塵爆植物人甦醒 靜脈雷射立功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到今年6月底,八仙塵爆剛好發生一年,此次塵爆事件造成死傷人數不少,有的傷患離世、有的成為植物人,不管是哪種情況,對傷患本身與家屬都帶來莫大的壓力。然而,在這樣困苦的氛圍下,仍有好消息,被判定為植物人的楊姓女傷患,透過靜脈雷射(氦氖雷射)的療程,不但甦醒,能開口說話、下床行走,這樣的結果令人為之一震,整形外科張光正醫師表示,其實不只是植物人,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病,靜脈雷射療程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什麼是靜脈雷射,竟可以使植物人甦醒?究竟靜脈雷射為什麼可以使植物人甦醒,基礎作用原理為何呢?張光正醫師說,靜脈雷射又稱作雷射光纖淨血,是利用雷射光線直接於血管內照射,提升粒線體將能量轉化為維持細胞功能的核甘酸分子,增加紅血球帶氧量、提升血管彈性,透過這樣的原理,來達到血液循環的提升,減少體內容易致癌的自由基的堆積,神經病變修復等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楊姓女傷患能夠慢慢甦醒的原因。哪些狀況適合使用靜脈雷射?張光正醫師說明,目前靜脈雷射廣泛使用在各種疾病上,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病,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其他像是免疫力不足、睡眠困擾、自律神經失調、身體不明痠痛、惱人的過敏問題、氣喘、蕁麻疹等,透過低能量的生化雷射作用,都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當然,因為靜脈雷射屬於侵入性治療,所以張光正醫師說,有凝血功能障礙、免疫力低下、體內正在發炎、懷孕、心臟裝有節律器等病患,不適合使用靜脈雷射的療法,若有需要,應跟專業醫師詳細討論。靜脈雷射治療停看聽!靜脈雷射雖有助於改善目前醫療上較為棘手的疾病,不過張光正醫師提醒,民眾在選擇醫療院所、醫師、儀器前,有一些注意事項應該先評估,才能確保安全。1)選擇有執業登記的醫療院所。2)儀器要有衛福部醫療許可證。3)選擇領有執照的專科醫師:張光正醫師說,比如高血壓患者想要透過靜脈雷射來改善病情,就應該選擇心臟內科醫師為佳;而痛風患者則選擇新陳代謝科醫師,如此才能確保療程的安全。民眾除了慎選有衛福部核可之儀器外,所使用的雷射管、雷射光纖針的產地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德國進口及其他國家生產的,了解越清楚越能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另外,很多民眾進行靜脈雷射療程後,發現病情有改善,就不再注重飲食及其生活習慣,「不要以為靜脈雷射是仙丹妙藥。」張光正醫師提醒,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疾病的首要手段,呼籲民眾不應本末倒置。

肺癌基因檢測新利器:液態生物檢體

肺癌基因檢測新利器:液態生物檢體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03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位居國人主要癌症死亡率排行之首,當年全國肺癌發生人數11751名,死亡人數為9,167名,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 19.9%,且肺癌死亡人數有逐年增加之趨勢。在國內罹患肺癌的病人中,超過6成的比例為肺腺癌,早期肺腺癌並無明顯症狀,多是在腫瘤壓迫至正常器官或組織時,患者才會察覺異狀,因此約有75%的病人在就醫時,病情已發展為晚期肺腺癌 (IIIB, IV期)。以標靶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晚期肺腺癌多半不適合手術治療,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以標靶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這類病人約有60%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致癌基因突變,可先用標靶藥物治療,可惜的是標靶藥物平均12個月後就會產生抗藥性,也就是讓腫瘤變小或消失一段時間,之後療效又開始變差了,腫瘤長得更大或轉移到其他地方。已有針對T790M突變 第三代標靶藥物研究顯示產生抗藥性的病人中有一半以上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產生了新的突變 (T790M) ,也就是EGFR致癌基因的第790個氨基酸,由蘇氨酸(threonine)突變為蛋氨酸(Methionine),導致第一及第二代的標靶藥物無效,所幸目前已有針對T790M突變的第三代標靶藥物可用,其中位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為9.6~13.1個月。目前檢測T790M突變,仍然以組織切片或開刀病理檢體(蠟塊檢體)為主,如前所述,病人大都是晚期肺腺癌又疾病惡化,身體狀況過於虛弱,無法承受進一步的組織切片或開刀,導致沒有機會接受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喪失了可以延長壽命,及改善生活品質的大好機會。抽血10ml 即可偵測 EGFR T790M突變所以檢驗醫學部分子細胞病理,及遺傳室在鍾飲文院長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研發新檢驗方法,發展了液態生物檢體檢測,液態生物檢體,只要透過抽血10ml,即可偵測病人血液中 EGFR T790M突變,不僅為無法進行組織切片的病人帶來福音,也能透過檢測結果選擇有效的治療機會。

過度陪伴 小心孩子變「大雄」!

過度陪伴 小心孩子變「大雄」!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根據調查指出近2成8的父母過度的陪伴,無論孩子從事任何事情都陪在身邊,而有6成平均每天與孩子相處時間不超過一小時,此外,超過1成5父母更有假象型陪伴的行為,針對結果,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唐先梅教授表示,調查結果雖顯示超過7成父母陪伴時間是足夠的,但應留意的是父母陪伴子女的品質,因為父母與子女的互動是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人際關係、價值觀與責任感等的重要因素。高達7成父母 缺合宜陪伴觀念台灣有高達7成父母親缺少合宜的陪伴觀念,其中包括陪伴過度型、陪伴不足型、陪伴假象型,此外,近3成陪伴過度的父母,天天無時無刻陪在孩子身邊,缺乏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而陪伴不足型的父母中,平均每周固定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到三天,其中近3成沒有固定時間,因工作繁忙,將孩子交由長輩和保姆照顧。 過度陪伴 孩子易因挫折感到沮喪過度陪伴的孩子依賴感較重且卻乏自主能力,容易因為挫折感到灰心沮喪,進而可能衍生被霸凌或霸凌的極端行為,人際關係受限,孩子的人格特質如民眾所熟知的哆啦A夢卡通中的人物-大雄,父母應適時放手,給孩子一些獨立空間,讓孩子透過自我學習的機會,培養孩子處理問題與自我管理的能力。 每天固定給孩子 一段不被打擾的陪伴而陪伴不足的孩子則容易缺少安全感,更容易藉由小動作吸引他人注意,或容易使用物質與金錢尋求同儕關係認同,往往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孩子的人格特質易呈現流星花園卡通中的人物-道明寺,唐先梅教授建議,忙碌的父母共同討論親職分工,父母可輪流陪伴子女,至少每天固定給予孩子一段不被打擾的陪伴時光,並時常給予孩子正面且具體的肯定,讓孩子不會感到被忽略。 

抑制疤痕增生 2招抗留疤!

抑制疤痕增生 2招抗留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外科醫師最常聽到的病患要求就是「拜託,縫漂亮一點,我不想要有疤」。但有傷口必定有疤,重點是如何讓疤痕也可以很美麗。外科陳德福醫師說,疤痕形成的原因很多,除了跟醫師縫合技術有關,個人體質、術後有無感染、術後選用哪種敷料都會對其造成影響。疤痕分4種 傷後照護錯誤也易形成陳德福醫師表示,傷口癒合過程中,因纖維母細胞增生打破皮膚原有膠原蛋白的排列組合,進而形成疤痕。若受傷在表皮,則疤痕為表淺性疤痕,通常半年後會逐漸淡化。但若受傷在真皮層以下,則要有與疤痕長期抗戰的準備。然而,受傷之後,傷口也會因感染,無適當縫合,錯誤照護方式等問題,而留下疤痕。陳醫師補充,在門診上,常有病患問疤痕的形狀是不是蟹足腫?其實,不是每個疤痕都是蟹足腫;再者,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蟹足腫體質。陳醫師說,疤痕分為表淺性、萎縮性、肥厚性,及增生性。所謂蟹足腫就是增生性疤痕,不只疤痕變厚,還會從原本受傷部位向外增生,因形狀如蟹而得名。2招不留疤 美容膠、矽膠片抑制疤痕增生至於受傷後,傷口要如何照護,才會比較不留下疤痕呢?陳醫師說,以下2點提供給民眾參考:1)適當縫合:當受傷的傷口較深,仍需醫師進行縫合,使傷口盡早癒合。縫合後的傷口請按照醫師囑咐時間拆線,臉部傷口約3~5天,身體約10~14天。過早拆線,傷口可能未完全癒合、過晚拆線,則容易留下像軌道般的縫線痕跡。2)避免感染:需每天檢視傷口有無發炎,盡量每天換藥,正確的換藥方式應是先經由生理食鹽水清潔,再擦上含有抗生素的藥膏,此外保持傷口乾燥也很重要。由於傷口癒合約需一到兩周的時間,要使疤痕穩定則需半年以上,因此有的醫師會建議民眾在拆線後使用美容膠或矽膠片,但要怎麼選才較適合呢?陳醫師說明,不管是使用美容膠或矽膠片,目的都在維持疤痕穩定,不再使疤痕增生,且持續時間需半年以上。若是一般表皮或真皮層傷口,且無蟹足腫或肥厚性疤痕體質的人,建議使用一般美容膠;若是較深的傷口、有蟹足腫或肥厚性疤痕體質的人,則建議使用矽膠片,矽膠片能比美容膠提供較多的壓力保護及保濕功能,進而抑制疤痕增生。蟹足腫體質免驚! 3方法減少疤痕增生至於有蟹足腫體質的民眾也不需太緊張,目前的治療方式雖不能使傷口回復皮膚一開始的狀態,但至少能美化,或改善蟹足腫發癢的症狀,以下3種方法,為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1)類固醇施打:類固醇能改善發炎及血管新生,有助減少疤痕增生。2)染料雷射:透過雷射光的熱效應對血管壁進行破壞,使血管中的含氧血紅素吸收雷射光後,可以收縮破壞血管壁,將血管壁中的色素組織代謝出體外,改善疤痕。3)放射性治療:以手術切除疤痕後,再進行低劑量的放射性治療。陳德福醫師提醒,疤痕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保有正確觀念,去正視並解決,適時與醫師討論對策,總有一天也能戰勝疤痕,擁抱受傷後全新的自己。

想瘦!高強度間歇運動有效嗎?

想瘦!高強度間歇運動有效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網路上瘋傳只要做4分鐘「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消耗熱量的效果如同做了30分鐘的有氧運動,讓很多想減肥卻懶得花太多時間運動的上班族躍躍欲試,只是不少人跟著網路上的影片節奏開始練習,卻發現氣喘吁吁、心臟狂跳,這方法真是安全有效的減肥法嗎?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理事長暨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家驊表示,最近一個刊登於《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研究證實,幾分鐘的HIIT,比45分鐘持續速度的有氧運動,具有更好的減脂效果,若身體能負荷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強度,很適合用來健身減脂。 進食後肌肉及脂肪 會競爭搶奪能量高強度間歇訓練之所以能有效減脂,郭家驊教授說明,是因食物被吃下肚後,碳資源會開始進入血液,肌肉及脂肪組織會互相競爭搶奪這些能量,運動時動員的肌肉比例愈高,肌肉能搶到的資源愈多,若食物的能量不夠肌肉所需,腹腰部脂肪組織儲存的碳資源會轉移供肌肉使用,因此能達到減脂作用。高強度間歇訓練 可挑戰超過60%肌肉一般而言,走路約只有挑戰全身不到15%的肌肉,慢跑約挑戰全身20%的肌肉,高強度間歇訓練對身體的挑戰性極高,雖然沒有辦法支持太久,卻可以挑戰全身超過60%的肌肉,雖然研究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減脂效果很好,但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醫師韓偉提醒,這方法強度太強,適合運動員,不適用一般人,也不建議想快速減肥的人以此為努力目標。頭暈、冒冷汗 應立即停止運動如果在練習中感覺自己呼吸急促,心臟激烈跳動,快喘不過氣,或是感覺頭暈、冒冷汗、想吐,身體某處肌肉愈來愈痠痛,代表心臟和肌肉快承受不了,建議應立即停止運動,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別勉強做這類高強度間歇運動,因為會突然增加心臟負荷,若某些動作沒有做正確,也可能傷膝或讓自己受傷,反而失去運動的好處。

婦人鼻血不止 鼻腔藏惡瘤!

婦人鼻血不止 鼻腔藏惡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位38歲的女性,一年多來反覆流鼻血,都僅自己塞衛生紙止血,最近因流鼻血更加頻繁而求醫,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冠欽表示,內視鏡發現患者的鼻腔內有一顆約2公分的瘜肉,經切片化驗,竟在瘜肉內長了惡性腫瘤,這樣的包藏惡癌的病例少見,呼籲民眾勿輕忽反覆流鼻血,有必要做進一步的診斷。鼻血血量大 一直流不停患者有時候會突然滴下鼻血,都是從左邊鼻孔流出,以衛生紙捻成紙條塞住鼻孔,一陣子後又止血,雖然反覆地流鼻血,也未求醫,最近一次因再度流鼻血,不但血量大又一直流個不停,趕緊至醫院求診,醫師在鼻竇及鼻腔的地方發現有一顆2公分×1公分的瘜肉,由於一般的瘜肉應該不會這樣嚴重的出血,化驗結果發現是瘜肉內包藏著惡性腫瘤,確診為「嗅神經母細胞瘤」。勿用衛生紙塞鼻孔 血塊恐塞住呼吸道王冠欽醫師表示大部份流鼻血的症狀是因鼻中膈黏膜較脆弱,因摳挖而受傷出血,也有人因打噴嚏太大也會流鼻血,千萬不能用衛生紙塞住鼻孔,恐會因形成血塊而塞住呼吸道的危險,正確的止血方法是頭向前傾,用手指捏住出血側鼻子壓迫止血及冰敷兩眼間的鼻根,應該很快就會止血,如果是經常性又反覆流鼻血,應儘速求醫,找出流鼻血的病因。症狀:鼻塞、流鼻血、頭痛嗅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源自嗅覺上皮的罕見惡性腫瘤,其致病的原因不明,發生之年齡層由三歲到七、八十歲都有,在二十及六十歲左右為其兩個高峰期,男女發生率約相等,且大部份病人病程緩慢,病人最常出現的症狀是鼻塞,其次尚有以流鼻血、流鼻水、頭痛、複視等症狀。

3多控3高原則 遠離失智症

3多控3高原則 遠離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台灣因人口老化,失智症人口不斷攀升,儼然是另一國家安全議題,全國上下無不致力於失智症預防之宣導,近日某報導指出高血壓患者長期用藥,有更高比率產生健忘症、阿茲海默症,台灣失智症協會鄭重澄清, 依台灣全國性調查,服用抗高血壓藥物,並未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而有高血壓病史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明顯高於無高血壓病史者,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高血壓患者應依醫囑規則用藥,維持血壓在正常範圍內,以減少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可達降低失智症風險之功效。3多 :  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失智症的預防包括3多也就是,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以及採地中海式飲食,避免頭部外傷、憂鬱、抽菸以及控制3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雖然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但是做好失智症的預防,就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台灣失智症人口 已突破25萬大關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提醒民眾,藥物有其作用(療效)也有其副作用,民眾若有用藥之疑慮,應與醫師討論,不宜貿然自行停藥,以免影響健康,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已突破25萬大關,台灣失智症協會提醒民眾,未來可能將有更多失智症相關傳聞,在未有足夠研究證據時,建議民眾避免輕信、更不要轉傳未經証實的傳聞。

醫訊/營養行家 抗癌專家

醫訊/營養行家 抗癌專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治療中常見的副作用,如:體內黏膜破損影響營養的攝取與吸收,導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足使療程中斷,甚至影響癌症病人持續接受治療的意願。因此,如何在治療期間運用技巧,攝取充足營養提升免疫能力,減輕副作用以配合完成療程,是癌症病人不可不知的營養觀念,亞東醫院特別舉辦講座,主講人為血腫科林世強主任,為癌症病友解答。名稱:營養行家 抗癌專家時間:105年 7月13日(三) 9:00~12: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十樓第二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醫訊/正確用藥報你知

醫訊/正確用藥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個人都有使用藥物的經驗,但您確定用藥方式是正確的嗎?不當的用藥方式不但無法對症下藥,還可能會危害健康。亞東醫院邀請您來和藥學部的王怡茹藥師一起動動腦,看看平時的用藥觀念對或錯,同時藥師將帶您認識與活用,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當個正確用藥達人。名稱:正確用藥報你知時間:105年7月13日(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