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急性血栓5P徵象 搶救黃金6小時

急性血栓5P徵象 搶救黃金6小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週邊動脈血管疾病泛指除了通往心臟或腦部以外的血管,發生狹窄或阻塞問題的統稱,導因於動脈粥狀硬化後,形成一種帶有脂肪的斑塊沉積在血管壁,當斑塊破裂後,身體啟動凝血反應修補損傷血管,血液凝結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狹窄或阻塞,不同於民眾熟知常發生於老年人的肢端動脈慢性阻塞,病程可能長達數年。急性血栓症肇因 外力壓迫、外傷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吳敘平醫師指出,急性血栓症常肇因於外力壓迫、外傷,或如心房纖維顫動等心律不整疾患,病患因心房無法有效收縮,血液容易滯留在左心房產生血栓,血栓脫落後隨血液循環推向遠側動脈,就容易發生腦中風,或腹腔內臟器、上下肢血管等無法預期的急性栓塞,吳敘平醫師表示急性血栓症有所謂的「5P」的臨床徵象,若出現「5P」徵象就要趕緊把握搶救6~12小時黃金治療期:1)疼痛(pain)2)蒼白(pallor)3)感覺異常(paresthesia)4)麻痺(paralysis)5)脈搏消失(pulselessness) 肢體麻木、發紫 血液循環恐受阻急性血栓症黃金治療期為6~12小時,組織缺血越久越易壞死,吳敘平醫師提醒,幾乎所有的急性血栓症都會有突發性感覺異常或疼痛,疼痛開始的時間就是動脈阻塞時間,如果合併有血色喪失、肢體蒼白麻木,甚至發紅、發紫、發紺等症狀,應懷疑血液循環可能受阻。此時建議民眾立即就醫,醫師將會視臨床症狀給予血管擴張劑為阻塞組織爭取血流量,再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或血管攝影等影像學檢查確認阻塞位置後,進行再灌流治療,避免組織壞死嚴重只能截肢的遺憾。   

3招退暑氣 預防熱傷害

3招退暑氣 預防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依據中央氣象局未來一週天氣預報顯示,各地大多屬於高溫炎熱的天氣,最高的氣溫約在30至37度間,東南部地區有焚風發生的機率,因此有讓民眾發生熱傷害(如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等熱傷害)的機會。尤其是6大高危險族群如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預防熱傷害的3要訣: 1)保持涼爽/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直射,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2)補充水分/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免胃不舒服。3)提高警覺/檢查居家及工作場所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於室內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身體狀況。熱傷害 嚴重會頭痛、嘔吐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FAST」自我檢測 遠離腦中風

「FAST」自我檢測 遠離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腦中風為台灣近年來引起國人死亡的重大急症之一,死亡人數僅次於惡性腫瘤與心臟疾病,腦中風為一項急症,主因是腦部的血流受阻,導致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需即時接受有效的治療,恢復腦部血流,否則將留下許多後遺症,不僅需要急性期的醫療照顧,後續的醫療與社會成本更是非常龐大。黃金治療3小時 減少神經功能障礙因此,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需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快速且準確的診斷,並提供正確的治療,如給予血栓溶解劑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減少中風所導致的神經功能障礙,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正懷表示,在剛發現腦中風的3小時內,是使用血栓溶解劑最佳時機。8成逾黃金3小時 無法施打血栓溶解劑不過腦中風除了發生當下時的急診處置外,更重要應是事前預防與正確知識傳遞,有超過8成以上病患是因為超過黃金3小時,而無法施打血栓溶解劑,為能及早爭取時間、減少中風帶來的傷害,因此黃金3小時內就醫非常重要,林正懷醫師表示,一般人該如何及早發現腦中風,可以使用「FAST」來檢測:●  Face 臉/笑一下,是否一側臉無力或麻?●  Arm 手/兩手平舉,是否一側手臂無力?●  Speech 說話/說話時,是否口齒不清、無法表達、或者聽不懂?●  Time 時間/及時通知119送醫。

杜絕醫療暴力 5項措施報你知

杜絕醫療暴力 5項措施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發生多起醫院急診醫療暴力事件,造成醫護人員受傷,對於醫院急診暴力事件,衛服部部長林奏延表示,對於此事件應給予以強力譴責,要求醫院若發生暴力事件,警政單位接獲通報後,應儘速到場處理。施暴人以現行犯逮捕 處30萬元以下罰金警政單位到場後,應將施暴人員以現行犯逮捕,並建議法院從重量刑、速審速決,衛福部部長林奏延呼籲立法院支持醫療法修法,將醫院之醫療暴力事件視為公共危險罪,以確保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安全。為保障醫事人員執業與病患安全,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的方法,妨礙醫療業務,導致危害安全,違反規定者,可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警察機關應立即協助排除或制止,並依醫療法第106條,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萬元以下的罰金,涉及刑事責任者,立即移送檢察官偵辦。危害身心安全 病人就醫權益急診醫療暴力不僅危害醫事人員身心安全,更妨害危急病人的就醫權益,除內政部警政署,協助於全國各縣市醫院急診室設置巡邏箱(簿)加強警力巡邏,各縣市衛生局所轄,設有急診室之醫院完成5項安全防暴措施: 1) 門禁管制2) 警民連線3) 24小時保全人員4) 張貼反暴力海報5) 急診室之診療區與候診區作業空間明顯區隔 速報警察機關 醫院暴力零容忍醫院若遇急診醫療暴力案件,應迅速提報當地警察機關,期望司法單位勿枉勿縱,保障第一線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衛福部呼籲社會各界,一起支持對醫院暴力零容忍之立場,共同為就醫安全把關,讓醫事人員從事醫療業務時,不會有所恐懼或遭受影響,保障全民安定有序的健康醫療權利。

小看背痛? 恐致肢體癱瘓

小看背痛? 恐致肢體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些人背痛很厲害,活動時一般的止痛藥沒效,半夜還會痛醒,嚴重的可能影響到神經功能,會併發肢體癱瘓無力等,成大醫院感染科醫師王竣令指出,遇到這類病人,先檢查白血球或其他發炎指數,以判斷背痛是感染病菌造成的,還是一般退化性構造的問題,如壓迫性骨折,如果發炎指數高,加上發現脊椎發炎或化膿,就有可能是脊椎骨髓炎。細菌侵犯脊椎 恐引起併發症致死脊椎骨髓炎是細菌侵犯脊椎,影響到旁邊的椎間盤軟骨,會引起併發症嚴重可能導致死亡,王竣令醫師表示,這類病人平均住院日都要30天以上,背痛的原因很多,一般X光片也不容易看到病兆,疾病診斷需花較長時間才能發現,病患需要配合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或核子醫學檢查的鎵67炎症掃瞄,才有辦法確定診斷。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 治療更困難王竣令醫師表示,致病的原因可能是其他部位感染所致,包含皮膚、泌尿道或其他部位化膿,最常見的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的骨髓炎,而有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治療更困難,其他包含鏈球菌、腸球菌或其他腸內菌等,也都有過造成脊椎骨髓炎的報告,而結核菌培養需花更長時間,若是由結核菌造成,診治上會更困難。抗生素治療 6至12周才能控制脊椎骨髓炎需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常常要6至12個星期才能控制,過去平均住院日統計多為1個月以上,王竣令醫師指出,一旦病人有神經學症狀、化膿感染用藥物效果差、脊椎持續性變形,或因為脊椎不穩定造成難以控制的痛,這時就需要脊椎骨科手術的幫忙,無法單靠內科治療。病人身體若無法承受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帶來的副作用,或無法接受手術或麻醉等風險,治療上就會陷入困境,王竣令醫師表示,這類病人常是年紀大又有其他器官疾病,有可能從原本行動自如到需要依賴人照顧,需要病患及家屬的耐心來面對這疾病。

糖尿病患者福音 『這款水』可控糖?

糖尿病患者福音 『這款水』可控糖?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度發布糖尿病全球報告指出:估計罹患糖尿病的成人人數到2014年激增至4億2千2百萬人,增幅幾乎是1980年的3倍。WHO警示,糖尿病大幅擴散,主要因為全世界發生「飲食、行動和生活方式」改變。在台灣更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4位,營養師余朱青解釋,台灣罹患糖尿病人口數眾多,除了與先天多種遺傳基因變異有關外,後天的不良生活與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導致代謝下降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機率。糖尿病患者攝糖需控制 秋葵輔助控制血糖?余營養師進一步說明,糖尿病患者平常需節制攝取吸收率快的單醣類食物,如果汁、水果、奶茶等,除了熱量高外,還會促使胰島素大量分泌,造成血糖上升。一般來說,精緻糖一天的建議攝取量,為不超過總熱量的10%以下,其理想是降到5%以下,舉例來說,一個成年人總熱量2,000卡,建議每天攝取糖分不要超過200卡,理想攝取量則為100卡。最近在網路上有文章指出,秋葵對控制血糖有幫助,是真的嗎?余營養師指出,通常在咀嚼秋葵時會有黏滑的感覺,這種黏滑的成分是由黏多醣及果膠、水溶性膳食纖維構成。黏多醣的水溶性纖維可以抑制糖類吸收,有助減緩血糖上升,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另外,秋葵其中主要的原花青素 (procyanidin) 和異槲皮素(Quercetin),能預防細胞損傷助抗氧化。自製秋葵水助控糖 選購市面飲品需通過SGS檢驗民眾若想自製秋葵水飲用,建議選購表面絨毛完整、顏色鮮豔且無農藥的新鮮秋葵,不過因秋葵產季僅有5個月(6月-10月),且不易存放、容易褐變,購買上建議少量購買以確保品質。而作法是將新鮮秋葵去頭去尾、切片後泡入常溫開水中一晚,早上空腹飲用。余營養師補充,光喝秋葵水是不能作為治療糖尿病的,糖尿病患者還是要透過飲食、運動雙管齊下來增加身體新陳代謝,促進體內荷爾蒙分泌平衡。若民眾對自製秋葵水感到不便,目前也有市售秋葵水沖泡飲品,通過SGS農藥、藥物、重金屬、防腐劑等4項檢驗,在選擇上多一個選購標準,在飲用上也多一分保障。

中風復健黃金期 重回生活關鍵

中風復健黃金期 重回生活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位59歲婦人,過去除了高血壓以外沒有什麼病史,有一天,她突然左側肢體無力、走路跌倒,緊急送至醫院急診,經醫師檢查後確診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經住院處置後病況穩定,即協助她進行復健治療。中風易產生併發症 肩膀脫位、褥瘡苗栗大順醫院復健科醫師郭芝蘭表示,中風常造成部分失能的問題,像是肢體無力、感覺異常、講話口齒不清、失語症、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認知功能障礙、甚至導致癱瘓,同時也容易產生一些併發症,例如:肩膀脫位或疼痛、關節攣縮、吸入性肺炎、褥瘡等,因此復健對中風患者非常重要,尤其中風半年內更是復健的黃金期。儀器治療、肌力訓練等物理治療為讓中風患者獲得良好的恢復狀況,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失能情況以及病人中風前的生活與工作狀態,來制定完善的復健計畫,安排適當的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治療內容包含,給予患者儀器治療、誘發技術、肌力訓練及運動等物理治療,讓患者在粗大動作上能快速恢復。另外,在職能訓練部分會針對個案需求,設計符合其能力的治療性任務,利用認知圖卡、洞洞板、筷子、湯匙、曬衣夾等日常生活用品,來訓練認知能力、精細動作及日常生活功能,以強化自理的獨立性,幫助病人能更快回歸正常生活。8成以上 復健後能恢復生活功能早期復健介入能預防併發症發生,有些無法達成的功能缺失,則可以用輔具或居家環境改造來協助,因此,大於8成以上的中風病患,經由復健的幫助都能恢復一定程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與行動能力。 

中醫輔助療法 可提升癌症存活率

中醫輔助療法 可提升癌症存活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根據 2014 年刊登於《Cancer》期刊及 2015 年投稿於《Liver International》期刊,分別有關中醫輔助治療乳癌及肝癌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中醫輔助治療有助於提升乳癌及肝癌病人的存活率。在健保給付下,最常使用於處理乳癌病人的中藥分別為加味逍遙散、歸脾湯、香砂六君子湯、白花蛇舌草、丹參、蒲公英及半枝蓮等,在藥理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增生的作用之單方或複方。提升存活率 加味逍遙散常用於治療肝癌病人的複方為小柴胡湯、茵陳五苓散、香砂六君子湯、柴胡疏肝湯及甘露消毒丹,而在統計中對於提升存活率有明顯相關的是加味逍遙散及柴胡疏肝湯,若化療過程中容易出現口腔潰瘍,可考慮在化療前三天,依病人臨床表現辨證使用甘露消毒丹、玉女煎或涼膈散,亦可使用綠茶葉、絞股藍、金銀花煮成漱口水使用。噁心嘔吐 可按壓內關穴若肝癌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出現黃疸,亦根據表現及病人體徵,選用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大柴胡湯或茵陳朮附湯等方劑化裁以退黃,除了藥物外,平時亦可做穴位按摩,透過經氣的疏通,調控臟腑氣機及功能,例如:噁心嘔吐者,平時可以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睡眠不好可按神門穴等。 

遠離一口爛牙!每日最少刷5次

遠離一口爛牙!每日最少刷5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牙科門診常會有一群坐著輪椅,由家屬或看護推來求診的特殊需求病患,包括中風、失智症或其他特殊系統性疾病等,需長期照護的中老年患者,也有先天智能障礙、自閉症、精神障礙或腦性麻痺等身心障礙患者,另一類是對牙科治療有嚴重恐懼,而沒有辦法依常規程序治療的病人,這類特殊需求者的口腔清潔問題常是家屬的一大困擾。不做口腔清潔 小心全口蛀光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張訓誠表示,特殊需求者病患的認知及行為,跟一般民眾不太相同,無法理解口腔清潔重要而抗拒刷牙,由於身體上的不便,大多數病患需由家人或看護協助清潔口腔。患者常因配合度不佳,完全沒做口腔清潔,加上到醫院或診所看診嫌麻煩等因素,就醫時,往往全口牙齒都已蛀光,或是牙齦紅腫,且經常伴隨著口臭,也因缺牙及假牙的配戴,造成口腔功能失能,咀嚼機能障礙,不僅危害口腔的健康,更影響整體健康及生活品質。按摩減少心理恐懼 刷毛呈45度角張訓誠醫師指出,特殊需求者病患除了需定期到牙科門診追蹤治療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平時把口腔照護好,對於家屬及看護,首先需要耐心誘導病患適應潔牙工具,可給予按摩,使用固定的潔牙方法,減少心理恐懼,容許病患潔牙時拿著熟悉的物品或聽音樂,張醫師呼籲,家屬千萬不可忽略他們的口腔清潔。每天早晚及餐後刷牙共5次,使用小頭軟毛牙刷,沾一點含氟牙膏或使用漱口水,並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潔牙,不建議使用海綿棒潔牙,按照一定順序,輕輕地短距離前後刷,刷頰舌側時,刷毛呈45度角朝向齒頸部輕刷,如此可降低牙齦發炎的狀況。

照光抗憂鬱 銀髮族更需要藍光

照光抗憂鬱 銀髮族更需要藍光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人類的生物時鐘使用自然光調整一天的開始,如果你需要鬧鐘才能起床,代表你需要更多睡眠,有生理節律睡眠障礙症(circadian rhythmsleep disorders, CRSDs)或相關困擾的患者,不妨請精神科醫師協助評估治療。科學家們一直想瞭解為何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變差、反應時間變慢、睡眠減少,甚至失眠憂鬱,藍光過去被認為與上年紀的長輩眼睛黃斑部病變有關,眼睛的光感受器需要光來調整生理節律系統,但是45歲的成人平均只收到50%的光,55歲的時候剩37%,到了75歲僅剩17%。抑制褪黑激素藍光 對年長婦女沒影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醫師陳坤波說,暴露在明亮的光線會抑制褪黑激素,可顯著抑制年輕女性褪黑激素的藍光,對年長的婦女卻沒有影響,因此銀髮族比年輕人需要更多的藍光。冬季憂鬱症患者 早晨起床後多照光陳坤波醫師指出,冬季憂鬱症的患者需要在早晨起床後多照光,不要在九點以後才起床,因為睡眠的中點是落在半夜兩點到四點,所以晚睡的人早起,早睡的人往往晚起。早上多照光 下午少照光暑假要出國旅行的人,如果擔心時差影響旅遊興致,最佳建議是在旅遊的前兩天,依據目的地作息時間逐步調整睡眠與飲食,吃安眠藥調整時差的人,千萬不可在飛機上飲酒,向東飛行(如到夏威夷旅遊)的人,與冬季憂鬱症患者相同,都屬於相位延遲(Phase delay type circadian rhythm),可以藉助咖啡提神,記得到了目的地要在早上多照光,下午少照光,使用褪黑激素調整時差的人,要掌握起床後第十四個小時的使用原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