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每日3茶匙油 皮膚好光滑

每日3茶匙油 皮膚好光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35歲女性上班族林小姐,平時有自己料理的習慣,很重視體脂肪,去醫院做健康檢查時,發現體脂肪率超出標準值,覺得自己是因為平時做料理時油放太多,所以就忌口不吃油炸食品,並開始做無油料理,體脂肪率反而上升到40%,影響自己對外在的自信心,而且也開始覺得皮膚粗糙,有便秘的困擾。體脂肪率降到28% 改善便秘詢問醫師後,發現原來是每日的油脂攝取量不夠所引起,於是聽從醫師的建議,開始重視油脂的攝取,並控制每日至少吃3茶匙(一茶匙5公克)食用油,且選擇含有中鏈脂肪酸的食用油,體脂肪率反而下降到28%外,皮膚粗糙及便秘問題都有改善。35.8%女性 料理時幾乎不放油台北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指出,從調查中發現64.2%在料理時會放食用油,35.8%在料理時幾乎不放食用油的女性中,對食用油的攝取存在著3大迷思:1)    無油最健康/在料理時不放食用油的女性中,有38.1%認為不攝取就能避免囤積體脂肪。2)    少油也健康/在料理時,超過95%認為應限制食用油攝取量,以幫助體脂管理,但其中卻有近60%的女性,每日食用油的攝取不足3茶匙,擔心油脂攝取過多,易引起囤積體脂肪、脂肪肝及高血壓等健康問題。3)    忽略營養均衡/多數女性用油觀念停留在有油好料理,所以其中只有17.2%重視營養均衡,但卻以為只要用油少就均衡,許多女性料理時過度限制用油量,食用油攝取不足,反而可能囤積體脂肪或引起其它健康問題。中鏈脂肪酸分子小 易被人體吸收在油脂攝取管理上選擇食用油品的標準,應以脂肪酸組成為首要重點,特別是選擇中鏈脂肪酸的食用油,因脂肪酸依長短不同,不同長度的脂肪酸,在體內經歷不同的處理過程,其中,中鏈脂肪酸分子較小,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代謝,不易囤積在皮下或內臟周圍形成體脂肪。

健走會傷身! 如何預防受傷?

健走會傷身! 如何預防受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健走是很多人選擇的運動,雖然健走有益健康,但是也別輕忽健走可能帶來的運動傷害,尤其是大熱天健走,不要忘了補充水份,在健走之前,也應該要做伸展操和暖身,甚至於健走的姿勢要正確,以及要穿上運動鞋,或是戴上護膝與護踝,才能預防運動傷害發生。 手臂要有一定高度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技術長林立峰表示,一般因為健走而出現的運動傷害,也是與骨骼肌肉有關;例如在健走時,手臂要有一定高度,往前不要超過肩膀,往後到腰部即可,否則肩關節會因為過於受力,進而容易使肩關節受傷。 有點喘+能和別人說話的速度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骨科期刊學術研究建議,健走速度應每小時4.8-6.3公裡,相當於每分鐘90-120步,健走不但能促進心肺功能,而且能增加骨質密度、改善肌力及平衡,進而可防止跌倒的發生,林立峰技術長指出,健走不是散步,健走是必須要有一點速度,有點喘以及能和別人說話的速度,這樣才能達到健走的目的。 不可彎腰駝背+快步走+腳跟先著地健走姿勢也要注意,林立峰技術長進一步指出,健走不可以彎腰駝背,否則會腰痠,另外,健走要加快速度,往往膝蓋會痠痛,所以膝蓋要保持彈性,不要跨大步,而是要快步走,此外,健走要腳跟先著地,接下來才是腳掌,這才是正常步態,因為腳尖先著地,就會對膝蓋不利。 穿運動鞋+補充水份林立峰技術長並提醒,在健走前也要做伸展運動與暖身運動,而且要穿運動鞋,不要穿平底鞋,也可戴護膝與護踝來保護下肢,還有就是年紀大的老人家,往往有三高與心血管疾病,健走速度就要量力而為,只要有點喘但是仍然能和人講話的速度即可,而且大熱天還要防中暑,健走前中後都要補充水份,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黏住手機 青少年記憶力變好差

黏住手機 青少年記憶力變好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使用手機,了解手機對孩子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手機是很有用的,不過,有研究顯示,使用手機可能對孩子處理某些資訊的能力會產生負面影響,對科技的依賴度,讓兒童和青少年思考的機會也變少,最研究報告顯示,使用過多的科技用品,會讓孩子的工作記憶能力受到重創。怪罪手機 不承認錯在自己所謂的「工作記憶」,指的是使用短期記憶來儲存資訊的能力,因為智慧型手機可以儲存很多資訊,兒童和青少年不需要記得太多資訊(例如,電話號碼),便導致工作記憶能力無法增強,而孩子依賴科技來規劃自己一天的行程、提醒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也無法建立自身的內化能力。科技是個奇妙的工具,它可以協助我們時間管理,但是,如果孩子過於依賴它,而不須負個人責任時,它就是個障礙了,例如,當孩子未能履行承諾時,便歸咎於手機沒有提醒他們,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怪罪於手機,而不承認錯在自己,就好像這是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藉口。「黏」在手機上 與環境隔離此外,我們更容易記得最近經歷過的事情,例如,我們會將最近的談話內容或最近閱讀到的事物儲存在我們的短期記憶裡,之後如果再有其他新事物,才會取而代之,如果青少年每隔幾分鐘就查看手機,或是發簡訊、使用社交軟體、看圖片、收發電子郵件,那麼,這些活動就會一直保留在短期記憶中。這也意味著,青少年不太可能記得你在他們開始使用手機之前要他們做的事情,因為接下來的數分鐘內,會有很多新事物佔據他們大腦的記憶空間,當孩子「黏」在手機上時,他們與環境和周遭事物是切斷的,無法專心聽從或記得你對他們的要求,也對他人的提醒毫不在意。規範使用手機的時間智慧型手機內建許多有用的工具,看起來好像對學生的作業相當有幫助,不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智慧型手機並不適合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使用,因為孩子往往會被手機的其他功能吸引,反而不能專心做功課,查看社交軟體、電子郵件,或是玩遊戲,如果孩子在做功課或念書時玩手機,父母一定要好好觀察與提醒。(本文摘自/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在科技時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積極行動力/大好書屋)

老人產熱不足 注意四季防寒

老人產熱不足 注意四季防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中醫認為,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養陽極為重要,陽氣隨年齡增長在虧耗,《黃帝內經.靈樞》中說:「人到40,陽氣不足。損與日至。」意思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會逐漸虧耗。陽氣溫養全身、維護臟腑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持,陽氣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反之,人就會生病;若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多活動 多日晒吸收陽氣「陽虛則外寒」是中醫的另一個觀點,陽氣虛,生理活動就會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禦寒能力下降。也就是說,人體陽氣衰微,氣血不足,無法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人就特別容易怕冷,中老年人的陽氣呈逐漸衰弱虧耗的狀態,因此中老年人平時要注意,在有陽光時多到戶外活動,以多晒太陽,多補充外界陽氣。工作、運動都需要陽氣陽氣來源有二:一為先天性的,來自於遺傳,二為後天性,主要從食物中吸收的營養成分轉化而來,人體的正常運作、工作、運動、性生活、情緒波動、適應氣溫變化、修復創傷等,各項活動都需要消耗陽氣,老年人的生理機能由於日益減退,進食量、活動量都在減少,後天陽氣來源大減,自然會逐漸虛衰。老人代謝降低15% 產熱不足進入老年後,人體的各個系統和組織都開始退化,相比青壯年,老年人的基礎代謝降低10%~15%,產熱不足當然更怕冷,而肌肉活動是增加產熱的重要途徑,人在劇烈運動時,肌肉的產熱量是正常情況下的60倍,老年人肌肉萎縮,重量減輕,又少活動,由肌肉活動增加的熱量自然較少。感覺冷 出現寒顫、皮膚緊縮芬蘭的研究發現,人體對冷熱適應,會隨年齡不同而改變,在低溫時,老年人比年輕人更難保持體溫恆定,特別是60歲以上的男性,一般人冷了會出現寒顫、皮膚緊縮等現象,從而使體溫調節中樞自動調節,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增加代謝以減少體內熱量繼續喪失。(本文摘自/袪寒除萬病全書:痘痘不停、老是有痰、便祕、肥胖、貧血、頸椎痠或緊、糖尿病……你以為是燥?其實是寒,大國醫教你斷根小祕方/大是文化)

恐龍家長+軟爛學生 老師好委屈

恐龍家長+軟爛學生 老師好委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上課不可以睡覺」該不該堅持,這包含很多面向的討論,若是老師因為學生上課睡覺而處罰了學生(如叫他起立站個5分鐘),學生心中不滿,回去加油添醋一番,恐龍家長說不定就會來興師問罪,理由是我的孩子上課之所以睡覺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是因為老師上課內容貧乏、是因為學校通風狀況太差、是因為天氣太熱又不開冷氣。學生紀律 須整套配合再說,我的孩子自己放棄受教權,又不去干擾別的學生,老師憑什麼嚴厲處罰我的孩子?憑什麼當眾羞辱我的孩子?這下事情就有得吵了,若是校長對內強勢對外卻怕事,在校內老師群體相對弱勢的情形下,當事老師就會很「委屈」。在教育第一線的資深老師非常清楚,要求學生上課不睡覺、不使用手機、不吃飯盒、不吃零食等規範,絕對不可能是老師單打獨鬥1人承擔,也絕不可能在朝會時段,校長、教官來段訓話或說段大道理就可以解決,而是必須要有整套系統配合才行。上課態度差 罰離開教室英國大倫敦地區北部一間以教授視覺與表演藝術為主的學校Kingsmead School,就非常徹底地禁止學生帶手機來學校,為了貫徹這個政策,校門口安裝了偵測器,可以防止學生偷帶手機進來。校園內若是學生不遵守規定(如想辦法偷帶手機),或是上課態度不佳(當然包括睡覺),將會處罰學生離開教室,到辦公區(校長和主任的辦公集中區)的走道上靜坐閱讀或是完成規定的作業,這些處分都會通知家長,並且會將處分期間學生閱讀了哪些文章、完成哪些作業,回報給家長了解,因此沒有被指責剝奪受教權的嚴厲責難。睡覺、滑手機 成普遍現象現今在國內的上課情境是學生睡覺、玩手機、吃零食、吃飯盒、喝飲料或看小說的比比皆是,根本就已經是普遍性現象,為何會如此?老師為什麼不管?當然絕對會有學生口中很「機車」的老師不斷要求規矩,因為不斷要求的狀況下,課程進度自然受到影響。(本文摘自/教育這種病/時報出版)

想減肥 淋巴、腳踝是關鍵

想減肥 淋巴、腳踝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能夠減肥成功的關鍵,其實就在「淋巴」與「腳踝」,最近我們常聽到的「淋巴」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理解它的真正價值與意義的朋友,我想應該不多,在我的客戶中,也有許多人不知道淋巴排毒的原始意義。淋巴可以幫助變瘦嗎?說起「淋巴」,一般會自然地聯想到「會變瘦」、「臉可以變小」、「淋巴堵塞」、「排毒」等字眼,然而「淋巴排毒」到底指的又是什麼呢?淋巴排毒原本是作為醫療上的使用,以醫學及解剖生理學為基礎,所開發出來的一種醫療技術。手部變輕 滿滿的「被撫慰」只要我們能掌握正確的知識,就能在執行中安全地獲得成效,其實,當時的我正處於窮途末路,差點就把身體搞壞的階段,在朋友的介紹下,結識了教授我淋巴排毒的恩師,我一邊與他閒聊,他一邊按摩我的左手,他的手暖呼呼的,讓人感覺非常舒服。不知為何,我開始感到非常放鬆,按摩完後,我的手指也變得纖細,手骨及手筋也變得明顯,感到手部變得很輕、很容易活動,而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滿滿的「被撫慰感」,對當時走投無路的我來說,就像在山窮水盡之中看見桃花源一樣,於是,我當下就立刻決定要開始學習淋巴排毒。淋巴排毒 全新境界對我而言,上課的內容全都是未知的新事物,每次上完課,我的腦袋都像是快要爆炸了一般!日日夜夜,在我不斷重新整理筆記、不斷複習的過程中,也讓我開始有了「茅塞頓開」的感受,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新發現。「淋巴排毒」撫慰了當時身心俱疲的我。因此我便開始抱持著,要讓更多人體驗這個絕妙技法的願望,開設了美體沙龍。現在,使用者的評價在街頭巷尾傳開,藉此讓我能夠幫助更多客戶。(本文摘自/一天3分鐘!轉轉腳踝,下半身就能瘦/平裝本)  

放棄 闖出更大的成功

放棄 闖出更大的成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今年50了,因為過去幾十年有太多迥異於我人生規劃中的事情發生在身上,我因此有了比別人更多更豐富的職場履歷,從去年起,我在多場海內外的演講邀約中,談起我這些特殊工作經歷,無不讓人嘖嘖稱奇。天生瀟灑、韌性夠想來也還真令我自己感到意外──我出過唱片、走過伸展台、做過教授、出過書、做過導遊、空少,還當過記者、主播、選上立委、當上導演,還辦過國際影展擔任主席,這一路上所歷經過的旅程,按照一個我老外友人的說法:「全世界沒有第2個人!」如果你問我是怎麼辦到的,我大概也很難有完整的回答──是歷經了人生多次失敗後,所培養出的韌性?還是我天生瀟灑個性使然,面對抉擇總能從死胡同中脫困?抑或是心臟大顆、賭性堅強,願意挑戰不可能的基因使然?遇失敗 轉念更美好我不知道,或許都有可能吧!我僅能說的較清晰脈絡是:當我在人生中碰到每一次重大失敗時,我的轉念比別人快;或是說,每次當別人在欽羨我的成績時,我一次又一次選擇放棄,跌破眾人眼鏡,卻反而換了更好的天空。堅持自己的路 充滿驚喜18歲那年我放棄重考跑去唸三專,25歲那年我放棄美商空少工作出國唸書,30歲那年我放棄主播工作再次赴美深造,35歲那年我放棄媒體優渥待遇𨍭去從政,46歲那年我放棄公職投入科技創新懷抱,在做這些決定時,每每有人笑我愚蠢,但我從不動搖,堅持走自己的路,反而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失敗和成功本來就是一線之隔,失敗了不放棄,的確有機會成功,我不敢說我是成功,但我勇敢面對我的失敗,我不敢說我有智慧,但我願意分享我所擁有敢放棄的勇氣,這本書要向所有的年輕人致意,因為,有你們,世界會更好,地球會更強!我能做的,就是提供多些過來人的點滴經驗,讓年輕的力量,早日改變世界!2016.1.19寫於寒冬中的台北(本文摘自/放棄的勇氣:勇敢改變現狀、突破框架,人生才能贏更多/時報出版)

部屬愛請假?數字勸告才有效

部屬愛請假?數字勸告才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案例】總務課的細川課長在早會中,對公司全體員工呼籲:「現在流行性感冒非常嚴重,請大家務必各自做好健康管理。」但是員工都沒有認真聽,或許是因為一大早的緣故,甚至還有人打呵欠,如果是你,為了讓全體員工認真做好健康管理,會怎麼說呢?向員工傳達意外的訊息【清水先生這樣想……】必須向員工傳達會令人感到意外的訊息,我認為身為總務課主管,細川課長說的話非常重要,但這些話卻沒有傳達到員工耳裡,理由就是因為,這些都是不用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清水:老師,我的回答如何?深澤:你的意見非常好,的確,做好健康管理是理所當然的事,身為總務課主管,對員工傳達重要的訊息時,就是他的關鍵時刻,所以你的意見是,在這時候,不能光說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事,對吧?那麼你所謂「會讓人感到意外的訊息」,具體來說是什麼呢?清水:老實說,我還真無法明確說出是什麼。談話加入感興趣的事【深澤老師這樣想……】其實,完全不需要想什麼讓人感到意外的訊息,反而要加入讓人感到這件事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事,以這次的案例來說,就是用數字傳達,如果一個人請假一天,會對公司整體業績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比方說:「最近流行性感冒大為肆虐,請大家務必各自注意健康管理,以我們公司來說,如果一天有一個人請假,理論上將造成10萬日圓的損失,因此,請假的人就必須在別的地方做出補償,如果請假3天的話,就是30萬,也就是說,可能是好幾個人的薪水。用數字掌握員工我們總務課預計,將以數字掌握員工請病假的狀況,並反映給人事課,不過,畢竟大家都是人,也有不得已的時候,如果身體不舒服請病假,就會造成這種狀況,所以請大家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每天注意自己的健康管理。」(本文摘自/下指令用數字,凸槌部屬變到位:部屬常跟你說做不完、辦不到?把工作量化管理,再混的人都能精準到位/大是文化)

吸管文化知多少?

吸管文化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啤酒喝法,是將啤酒裝在大容器中,以飲用吸管吸取,飲用管的底部附有以骨頭或金屬片製成的濾網,一方面可擋住不想一併飲進的穀殼與顆粒,另一方面還可增強酒精作用。關於此種吸管飲法,最古老的描繪出現在西元前4000年的葛瓦拉峰遺址,該情景出現在一枚印章上,無以計數的美索不達米亞滾筒印章,刻劃了許多以吸管喝啤酒的人生百態。此外,有支銅製的吸管,出自西臺帝國位於庫撒立-撒利撒的神廟釀酒坊,也提供了佐證,說明安納托利亞地區的人們亦熟知蘇美──阿卡德文化的啤酒釀造技術。吸管的歷史西元前4世紀,身兼歷史學家與職業軍人身分的色諾芬,針對安納托利亞的一處地底住屋有如下描述:「一旁擱著酒,這種以大麥製成的酒就盛裝在大容器裡。所釀的酒漂浮著麥芽核仁與外殼,一直滿到邊上。內插著數根麥管,有些長、有些短,沒有折口,誰渴了隨意抽取一根就吸將起來。這未經稀釋的飲料濃烈得很,但非常美味。」此外,小亞細亞南邊的烏魯博朗海域(Uluburun)殘存著一艘西元前1400年沉沒的商船,於船上發現了飲用管的遺跡,在約旦也發現了很多銅器時代的飲用管,吸管確實是啤酒文化裡密不可缺少的部分,直到如今,在非洲許多地區,吸管仍是飲用上文提及之歐帕克啤酒的必要配備。除了飲用吸管外,還有一種飲用碗,可以作為祭祀之用,娜社女神的讚歌如此稱頌著:「我將飲用碗呈在妳之前,我將為妳澄清啤酒。」因此,啤酒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其實有著雙重作用,一方面,是祭典上不可或缺的要角,通常帶有國家或宗教上的色彩。也因如此,皇宮與寺院都會設置自己的釀酒坊,並聘請專家工作,另一方面,對於廣大的民眾來說,啤酒似乎是當時唯一的飲料,讓原本僅有大麥麵包與鹹湯為主食的一般人感到生活更加圓滿,根據推測,那時約有40%的穀物收穫是作為啤酒釀造之用。啤酒 古老的法規啤酒當然可以純屬享受,那時的小酒館,除了啤酒,若消費到一定的金額,在老闆娘默許下,也提供某些特別的服務,但在這種場所裡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有關當局顯然不太放心,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系統律法,也就是西元前18世紀刻在玄武岩圓柱上的《漢摩拉比法典》,便為啤酒價格相關事宜規定了洋洋灑灑四大條。(本文摘自/釀‧啤酒:從女巫湯到新世界霸主,忽布花與麥芽的故事/大好書屋)

充滿希望 找到快樂的鑰匙

充滿希望 找到快樂的鑰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亞斯伯格症中,家族排列只是一個開始,「所有的因緣串成,匯集成一個巨大的能量,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但至少期望在有限的能力中,發揮到最大程度的影響力,讓人們注意到社會上有這樣的問題存在,還有一群人需要我們的幫助。」林芳寬堅定地表示。亞斯伯格資訊不完整 少人注意隱藏在臺灣眾多角落中的一樁,在基金會起心動念,於民國99年開始,積極辦理一系列亞斯伯格家屬的家族排列及助人者工作坊,肇因於花蓮的一所小學,學校裡的亞斯伯格孩子因為與眾不同的行為,無法融入學校生活,儘管當地校長張世璿非常有心想要解決,無奈亞斯伯格症沒有人特別注意,當地相關資訊甚少。張校長非常有心,他努力且積極地與臺北當地的資源聯繫,找到了吳文傑,這才有了家族排列工作坊的首次展開,「半年6場,從花蓮開始,每次都是小學生的家長來參加。」林芳寬緩緩述說道。親子營、戲劇故事 認識亞斯柏格猶如破天荒的創舉,很快地,在各界引起廣大的迴響,可是直到100年的亞斯伯格系列工作坊的展開,以身心覺察、MUS-MOV 親子營、家族排列、戲劇故事等四個課程為主軸的工作坊,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由此可知,在亞斯伯格症候群,尤其是其家屬身上到底背負了多大的壓力及艱辛。在身心覺察中擔任「導師」的陳玉秀每次上課,都忍不住一再提醒,嘆息道,「你們都太緊張了……太緊張了。」融合不同元素 引導亞斯兒與人溝通在亞斯伯格的領域中,尤其明顯,透過各種不同、創新的的引導,譬如音樂、舞蹈、戲劇、寫作等等各種方式,可以說是顛覆許多人的傳統觀念,只要有一絲希望、只要有一線可能,能提供協助,正面的影響,基金會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執行。(本文摘自/愛,從臺灣飛翔:一個角落也不遺忘/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