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壓力大?身體警訊可自我檢測

壓力大?身體警訊可自我檢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王小姐是一位年約40歲、有2名小孩的職業婦女,因為工作和家庭兩頭燒,某日就寢前,她突然感到頭暈、胸悶、手腳發麻、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經精神科醫師評估,王小姐罹患了恐慌症,由於她長期處在快速、緊繃壓力狀態下,醫師建議她學習放鬆來改善恐慌症狀,後來王小姐學習生理回饋治療,以放鬆取代緊繃,情緒有顯著改善。偵測身體訊號 血壓、心跳、指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彭鍾伃表示,生理回饋治療是利用一套可以偵測身體訊號的儀器,包括血壓、心跳、指溫、肌肉張力、腦波等和自律神經系統有關的生理功能,並以影像或聲音的方式呈現出來,讓我們即時可以看或聽到身體內部活動的情形。學習放鬆 掌握自己的情緒狀態藉由這些訊號可以認識壓力、情緒與生理反應之間的關係,在治療師協助下,學習放鬆技巧來操控這些生理反應,進而學習控制與掌握自己的情緒狀態,經過反覆練習後,最終也能不需依靠儀器,自己覺察生理反應與情緒變化,且有能力自己調控壓力反應。長期壓力大 免疫力降低彭鍾伃醫師表示,現今快速忙碌與超重負荷的生活型態似乎已成為常態,過去研究已證實長期處在壓力狀態下,身體狀態會從最初的警覺對抗慢慢消耗殆盡,造成免疫力降低,各種疾病出現,任何人想要增加自我狀態的覺察、提升自我調控或對抗困境的能力,都可以藉由生理回饋的幫助達到目標。 

有吃有保庇?6成鈣難吸收

有吃有保庇?6成鈣難吸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國內運動風潮日漸盛行,根據體育署最新運動城市調查結果,國人落實333運動原則的比例仍不足半數,其中30~49歲民眾運動達成率僅有37.4%,換算全國近475萬中壯族運動未達標,以骨骼及行動力照護的觀點而言,除了333原則提及的運動頻率、強度之外,運動種類與飲食營養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低強度散步 無助骨骼健康另外,國人從事的運動種類較為侷限,國內調查顯示,民眾平常偏好的運動項目中,有氧運動佔大多數,低強度的散步無助骨骼肌肉健康,卻占最多數,飲食營養部分,補鈣觀念認知度高,但現代人有外食飲食習慣,加上「有吃有保庇」的錯誤心態,可能讓鈣質流失大於利用量,大大削弱鈣吸收率。 改良233 兼顧運動與營養為搶救民眾行動力危機,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推出改良版的233行動力強化方程式,每日飲用「2」杯含有完整骨骼營養群的高鈣牛奶,累積運動「30」分鐘,選擇能夠兼顧柔軟度、平衡感、肌力「3」種運動種類的健走運動,即能兼顧運動與營養攝取。補鈣保骨 效率不彰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理事長吳至行指出,運動是促進關節軟骨組織健康與提升肌力的重要途徑,如果單靠運動缺乏適當的營養補充,恐無助行動力提升,以國內狀況而言,一般民眾雖具備補鈣保骨的觀念,鈣攝取仍存在效率不彰的問題。每日2杯高鈣奶 兼顧鈣、鎂人體鈣質吸收利用,高達6成以上的鈣攝取不會吸收,因此,鈣的攝取應搭配鎂、鉀、磷、鋅等礦物質作用,提升吸收利用率,每日2杯高鈣牛奶,即可兼顧鈣、鎂、維生素D3、優質蛋白質等多重營養元素,啟動小腸、大腸、骨鈣沉積的3階段鈣吸收作用,提升補鈣效率,加乘運動效益。

尿道感染沒感覺?糖友「藥」小心

尿道感染沒感覺?糖友「藥」小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5歲的王女士,發燒頭暈到院急診,以為是中暑,但中暑是因身體調節能力異常,無法正常排汗,併有體溫高、意識障礙,甚至昏迷或休克症狀,大部分急診病人就醫若主述為中暑,多半是熱疲勞,補充適當水分即可,但是王女士發燒數天,醫師判斷病人非中暑。細菌逆行感染 造成腎盂腎炎病人4、5天前開始發燒,本以為中暑請家人協助刮痧,情況一直沒有改善才就醫,急診檢傷時,體溫高達39度,尿液檢查發現有嚴重泌尿道感染,且細菌隨著輸尿管逆行感染,已經造成腎盂腎炎,經抗生素治療與水分補充,住院1周,順利出院。尿道短 容易膀胱炎、泌尿道感染豐原醫院急診醫師林技政表示,泌尿道感染是急診室常見的細菌感染,所謂的泌尿道是指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與附屬的器官,正常狀況下泌尿道是處於無菌的狀態,但在尿道出口處的細菌,容易經尿道逆行性的感染到膀胱,尤其女性因為尿道短,更容易產生膀胱發炎,泌尿道感染。解尿灼熱困難、血尿、下腹部疼痛泌尿道感染常見的症狀有頻尿,解尿灼熱困難、血尿、下腹部疼痛或腰部疼痛,不過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人,沒有這些常見症狀,因此會增加診斷的困難性,王女士患有糖尿病並且規則服藥,沒有解尿灼熱感,才誤把泌尿道感染認為因中暑而發燒。補充水分、避免憋尿、不穿緊身衣醫師提醒民眾,夏天不僅在戶外工作容易流失水分,在室內也很容易,很多人在室內的冷氣房,就不覺得該補充水分,空調會調節室內濕度,使得皮膚表面有較少的汗液存留,比沒使用空調的室外更容易流失水分,補充水分、避免憋尿,還要保持尿道口清潔,最好避免穿太緊身的衣褲,遠離悶熱環境,就不容易造成細菌滋生。

改善濕疹 五行草還可延壽!

改善濕疹 五行草還可延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釀造雜糧食醋時,要將各種原料具有的味道、營養和特有的香氣混合發酵,產生具有獨特風味的健康醋,讓這幾種原料一邊發酵,一邊產出多樣的物質,舉例來說,以醋酸為首的70幾種有機酸,和主要存在於穀類食醋的10種胺基酸,都是讓雜糧食醋發出香氣和甜味的主要功臣。韓國傳統食醋 以米、麥子釀造雜糧食醋是韓國長久的傳統食醋,當時以米和麥子來製造家釀酒的時候,便很自然的往灶台放瓶家釀醋,現代居住環境改變,便利的飲食文化也讓灶台的空間消失了,等待食醋熟成的時間和情調消失了,但即使如此,我們要的不是古老食醋的單純享受,而是從矯正的角度,盼望能夠復原現在餐桌上缺乏的情調和營養。五穀釀成食醋 產出營養飲品將含有均衡物質的五穀混合釀成食醋,就能產出讓身體健康的營養飲品,釀造時大部分會以帶有胚芽的全穀為原料,並先在水中充分浸泡、磨粉、煮粥,然後加入少許的麥芽粉、麴粉,在自然溫度中發酵,發酵的過程中,也可以釀造出「二釀酒」、「三釀酒」,這些初釀的狀態都不錯。馬齒莧含多巴胺 助改善濕疹馬齒莧的葉子又稱為「五行草」、「長命菜」,它擁有紅色的莖、黑色的果實,清綠的葉子、白色的根、黃色的花,因此稱為五行草,而吃馬齒莧菜葉有助於長壽,所以也有了「長命菜」的別名,除此之外,它的莖葉因為含有叫做多巴胺的物質,可以改善體內濕氣、膿包、惡瘡,有助緩解濕疹、腳癬等慢性皮膚病。(本文摘自/天然花草醋事典:花葉×水果×穀物,找回健康的100品美麗配方/山岳出版)

肌力差!婦每日運動竟骨鬆

肌力差!婦每日運動竟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ㄧ名年過5旬的家庭主婦,每日固定到公園運動,平日飲食選擇也力求清淡少肉多蔬果,力行健康生活,1次在家不慎滑倒嚴重骨折,醫師告知才知道原來骨密度、肌力狀況都不及格,該患者雖有固定運動習慣,從事的多半是簡單的柔軟伸展操動作,並未配合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強化骨密度 要考量運動強度許多民眾對運動的認知寬鬆,認為有動就算有運動,甚至連上下班或往返運動場的過程,都納入運動時間的計算,然而要達到肌力與骨密度的強化,運動的強度必須同步考量,以多數民眾會從事的散步走路運動來說,雖然健走(速率一般是每小時5.4~6公里)已被多數研究證實有助骨密度,但低強度的慢速走路卻無助於骨密度。一下補足運動量 易傷害肌肉另一種常見的運動強度錯誤,則是將所有運動集中於假日,意圖在短時間內以高強度運動補足1周運動量,並將運動後的疲勞痠痛誤認為運動成效的展現,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理事長吳至行表示,這類一步登天式的激烈運動法,除了無益健康,更容易造成肌肉、骨骼與關節的傷害,每日30分鐘規律的中強度運動較為適當。肌力與有氧 再搭配柔軟度訓練注意身材的輕熟族偏好有氧運動、重視肌肉線條的健美族習慣重量訓練、養生族則偏好瑜珈太極等柔軟運動,少有民眾兼顧3者的均衡發展,以一般民眾都能輕鬆入門的健走來說,包含了肌力與有氧2種運動型態,再搭配暖身與收操的柔軟度訓練,就是一套完整的入門行動力訓練。

治病、調味 醋還可助鈣吸收!

治病、調味 醋還可助鈣吸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天然釀造的食醋,近幾年越來越為人所重視,這些食醋就像可以治百病的魔法神水一樣,看似略顯誇張的效果讓人眼睛一亮,其實這是令人開心和值得感謝的事,因為食醋對人體的好處終於被發現,所有被食醋吸引的人,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它的神奇功效,也讓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食醋」對人體的重要性。不只調味 可預防、治療疾病有學者主張,人類開始使用食醋約在10,000年前,但是從食醋製作的原理來看,其實更早以前,人類就開始使用的可能性很大,雖然一般人都將醋的功用侷限於調味料的使用上,但其實在悠久的歷史中,醋更多時候是扮演著預防疾病、治療疾病的角色。吸收過程 可能攝取排斥的物質我們每天都會飲食,透過嘴巴將食物吃進肚子裡,這一連串的消化、吸收的過程,會製造出人體必需的營養,並且製造能量來維持生命,但是在這個消化、吸收的過程,也有可能攝取了人體所排斥的物質,因而衍生出許多症狀,造成身體諸多疾病。醋含分解酵素 可緩解症狀天然發酵的食醋,在人體的消化和吸收過程中,會促進並分解消化液,因為天然醋本身就含有分解酵素、維生素、礦物質,可以緩解身體許多症狀,人體透過主食或飲料來吸收醋,而醋的原料蘊含了基礎物質,這些基礎物質經歷了微生物的分解和合成,再次發生變化後,改變為低分子結構。累積疲勞、毒性物質可排出這些比體細胞更小的低分子結構,他們的代謝活動會使活性氧變小,加上發酵過程產生的各種酵素,互相搭配之下,便可以將人體內各種部位累積的疲勞物質、毒性物質排出體外,甚至能協助吸收細胞內難以搬運的鈣和鐵的物質。(本文摘自/天然花草醋事典:花葉×水果×穀物,找回健康的100品美麗配方/山岳出版)

從旁守護 成為強而有力的後盾

從旁守護 成為強而有力的後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旁守護」青少年的成長,可說是輔助者最重要的任務。給予青少年適當的忠告與建議確實也很重要。但是,能給孩子忠告或建議的人出乎意料的多,而願意聽從忠告與建議,重新振作成長的孩子則相當了不起,這樣的孩子甚至可說不太需要輔助者吧!成長是一條辛苦的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走過。對孩子來說,這時候如果有人從旁守護整個過程,他會非常安心。真正的成長 是找出一條「自己的」路身為心理治療師,我曾幫助過許多經歷挫折的人重新站起來。事實上,我認為自己的工作的核心就是「從旁守護」。很多人來找我時,以為我能夠教他從挫折中重新站起的「好方法」,期待我給他某種建議。但是,如同我一直以為反覆強調的,對某個個人來說,真正的成長,是他自己找出或是鋪設一條「自己的」路,這不是可以經由他人輕易教導的。因此,當他在這條痛苦的路上前進的期間,其他人除了從旁守護之外,什麼事情也無法做。話雖如此,各位能夠了解從旁守護是多麼困難與痛苦嗎?給予孩子自由 持續陪伴如果用更詳細的說法來說明從旁守護,就是盡量給予孩子自由,持續陪伴在他的身旁,永遠不失去期待。舉例來說,假設有一個人陷入失戀傷痛的青年,覺得自己生不如死,並且說要出去旅行,尋找自己結束生命的地方,這時我們能夠「給予他自由」嗎?如果他真的自殺,一切都無法挽回。又或者,某位青年因為工作上的一些小事,就與上司吵架辭職,這樣反覆發生幾次之後,當他再次表示想要找工作時,我們能夠「不對他失去期待」嗎?必須學習相信 人類的可能性一般來說,需要輔助的人,都是很難讓人產生期待,或是讓人不想給予自由的人。但正因為如此,不對他失去期待以及給予自由才有意義。為了持續抱著期待,我們必須學習相信人類的可能性。幾乎所有的人,都只靠孩子的外在表現來判斷「那傢伙不行」,或是「期待他也沒用」。但是,人類有潛力,也有可能性。孩子只有對他懷著期待且從旁守護的人建立關係,才能以此為基礎,開發出潛力與可能性。這樣的事情光說不練是不行的,如果沒有親身體驗應該是很難理解。但是,只有對所有人都放棄的孩子持續懷抱期待,並且參與他,陪伴他逐漸成長、改變,才能在日後成為他強而有力的後盾。(本來摘自/轉大人的辛苦/心靈工坊)

心臟幾歲?端粒測試可預測

心臟幾歲?端粒測試可預測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問:「一個典型病人的心臟有多老?」對方很可能會有點困惑的回答:「和我的年齡一樣大吧。」就某個意義上,當然是正確的,心臟和動脈都跟身體同時出生,但在某個意義上卻是錯誤的,因為身體的不同部分都以不同的速率成長。皮膚差異是由於遺傳、陽光皮膚最容易看到這一點:有些人在5、60歲時,就有下垂、皺紋、斑點等,而有些人可能維持緊實、豐滿,相對水嫩的皮膚,這種差異是由於遺傳、陽光、飲食、運動、壓力和睡眠等因素所造成,這樣的觀點,同樣適用心臟和動脈。飲食、運動 加速或延緩老化就時間上來說,它們是完全隨著年齡而增長,但是就功能的角度來看,它們可能會顯著比你的年齡更為年輕或更加衰老,遺傳、飲食、運動習慣,以及其他許多因素,都會加速或延緩心臟和血管的老化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在晚年仍然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狀況,而其他人在年輕時,就開始與相關疾病奮鬥。檢視染色體長度 預測生化年齡遺憾的是,人體沒有天生的「心臟健康儀表板」,顯示心血管系統運作的現況,然而好消息卻是,過去幾十年當中,已經發展出許多高科技的測試法,讓我們得以了解,心臟和動脈的運作狀況,以及心臟到底比實際年齡年輕?還是衰老?不過,還是可以知道,心臟和動脈是否發揮和年齡相應的功能,這會是保護心臟的一個重要步驟,對於如何加強心臟,腎致必要的話,減緩的它的功能老化,可以透過檢查每個主要危險因子,運用非侵入性的心血管檢查方法,確定動脈的年齡,還有一種稱為端粒測試的基因測試法,檢視染色體長度,用以預測生化年齡。(本文摘自/關於心臟病,醫生可能不會說的事:揭露冠心病真相,教你面對心臟代謝的革命性飲食計畫/博思智庫)

容易老!保青春遠離油炸物

容易老!保青春遠離油炸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氧氣是細胞產生能量的必要物質,沒有它我們就會死亡,然而,再和氧氣不斷交互反應過程當中,也成了身體壓力的所在,現在的問題是氧化,一種不斷發生的天然生化反應過程,氧化會產生所謂的自由基,這是一種會在細胞內與其他分子相互作用的不平衡分子,導致蛋白質、細胞膜和基因的破壞。自由基竊取電子 試圖平衡自由基造成損害的原因,是因為它會竊取另一個分子電子,以試圖平衡本身,而被竊取的次級分子,則因失去平衡而無法工作,為了本身需要重新平衡,被竊取的次級分子會積極的從第3級分子搶奪電子,又造成第3個電子的破壞,如果次級分子不能找到另一個電子,它就會死亡,或繼續以傷害身體的方式來運作。氧化使心臟病、黃班部病變惡化就像發炎一樣,氧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化反應,為有當它失控,才會引發問題,比如當它發生過於頻繁,或氧化了錯誤的物質,不受控制的氧化和自由基,會使許多條件更加惡化,包括心臟疾病、黃班部病變、糖尿病和癌症,氧化也被認為是衰老的一個主要原因。煙燻、燒烤 增強人體氧化現象我們容易吃下氧化的食物(想像切開的蘋果放在空氣中變褐色),和因氧作用變的略有酸敗的油脂,當食物在高溫下油炸時,食物分子中的分子鍵會變的極不穩定,進而產生自由基,煙燻、燒烤食物也會這樣,不是自身被氧化,就是增強其他物質進入人體氧化的現象。抗氧化劑水準高 降低心臟疾病大量研究清楚的顯示,抗氧化劑過低,與冠心症的風險增加有關,相反的,抗氧化劑的水準高,則降低心臟疾病、中風和其他心血管的風險,研究人員曾經認為,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是藉由提供足夠的電子給自由基,來防止與氧化壓力相關疾病和可能的危害。(本文摘自/關於心臟病,醫生可能不會說的事:揭露冠心病真相,教你面對心臟代謝的革命性飲食計畫/博思智庫)

彈力超強!羚羊要歸功肌筋膜

彈力超強!羚羊要歸功肌筋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彈振、產生彈性張力以及儲存能量,這些是肌筋膜的主要特色,尤其是肌健的主要功能,根據生物機械學家的觀察,羚羊以及袋鼠動作迅速敏捷的大功臣就是肌筋膜組織,這2種動物的彈跳能力著實驚人。羚羊及袋鼠敏捷動作 歸功肌健羚羊雖然身材袖珍,縱身一躍卻可達3公尺高、10公尺遠,赤大袋鼠榮膺動物藉跳遠冠軍跳遠記錄為13公尺,赤大袋鼠的奔跑速度高達每小時60公里,完全不輸給競賽神駒。不過,這些優異的彈跳表現卻無法從肌力觀點來解釋,羚羊體型嬌小,沒有大塊的肌肉群,但是,羚羊優雅的後腿上有著長長的肌腱,後腿上的阿基里斯腱更是強壯無比,果真,羚羊及袋鼠敏捷的動作與長跑實力必須歸功於肌腱,尤其是其中一種非常巧妙的肌筋膜機制。肌筋膜 作用力變為彈力位能生物機械學家以彈功機制來解釋肌筋膜的功能,彈弓為什麼能夠發射,首先,彈弓臂處於機械張力狀態,張力一旦消失,之前所儲存的彈力位能會轉變成迅速向前射出彈丸的動能。另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橡皮筋,拉開橡皮筋之後迅速放開,就可以把橡皮筋彈出去,或以橡皮球為例,球掉到地板,地板會給球1個作用力,球變形之後將這股作用力儲存為彈力位能,然後很快恢復原來的形狀,並從地面彈起來。著地時肌健被壓縮 重新充滿動能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並不需要許多肌肉力量,只要符合最低限度即可,肌肉必須先行收縮,讓肌腱處於張力狀態,完成第1個跳躍動作之後,後續的「連續跳躍」動作則仰賴地心引力與動物本身的重量,身體著地時,肌腱或阿基里斯腱被壓縮,又重新充滿張力動能。輕功攀牆的喵星人、突然跳起來的青蛙,擅長的是定點跳躍,人類肌腱的機械能量儲存容量甚至超過其他靈長類動物,除了人類之外,其他靈長類的肌腱與羚羊的跑跳肌腱構造並不相同,在這方面,人類出現了明顯不同於其他靈長類的演化。(本文摘自/肌筋膜健身全書/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