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運動「分期付款」 趕走文明病!

運動「分期付款」 趕走文明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補教名師徐薇,從事教學工作長達20年,長期因工作忙碌,吃飯時間不固定,甚至天天都吃宵夜,直到40歲身體開始走下坡,甚至出現心悸、頭暈等症狀,才驚覺必須改變生活型態,而最簡單是從改變飲食攝取方式開始,徐薇分享自己的養生食譜,只要用甜菜根、紅蘿蔔、紅番茄,切塊與水熬煮,就可以喝到天然又美味的養生紅湯。植化素可降低罹癌機率、預防文明病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副院長賴基銘表示,現代人長期處在3高1低(高油、高糖、高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模式,蔬果量都攝取不足,其實蔬果中的植化素所產生的生物效應可以有效降低罹患癌症的發生機率,還可以預防其他文明病,平時就要更要遵守「蔬果彩虹579」原則,每天要攝取足夠份數的蔬果。蒜生吃 可提高抗癌效用蔬果選擇顏色越深越好,多色多樣化的選擇,更能攝取到具不同抗氧化功能的植化素,此外,賴醫師更教大家小撇步-像「蒜」這類的食物最好生吃,因為加熱之後會降低蒜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最好能將生蒜切薄片或拍碎後,放置常溫中10分鐘,讓空氣與之接觸,能讓蒜中的蒜胺酸、蒜酶轉化為蒜素,提高抗癌的效用。每天15分鐘 運動「分期付款」徐薇保持身材的祕訣就是日行萬步,賴醫師補充,即使忙碌,運動也可以分期付款,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恆才有效果,最正確的方式當然是遵循「333」原則,即每周運動3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但是如果太過忙碌也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每天運動15分鐘來達成目標。 

神經注射 「解套」手麻背痛

神經注射 「解套」手麻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陳先生肱骨骨折,拔掉鋼板後出現橈神經損傷,手腕伸肌有典型垂手(drop hand)現象,手臂麻痛現象越嚴重,蔡先生長期有下背痛,合併麻痛感在右小腿外後側的症狀,小腿疼痛嚴重時走路一跛一跛,核磁共振顯示為中度脊椎盤突出,做復健拉腰數月無改善。5%葡萄糖水將周遭疤痕組織分離傳統的處理為做疤痕的復健按摩,做神經的滑動運動,若復原不佳則開刀做神經鬆解手術,接神經,或做肌腱轉移手術,在奇美醫院復健部總醫師蘇炯睿的建議下,陳先生接受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以5%葡萄糖水將橈神經與周遭的疤痕組織分離,疼痛的問題在第1次神經解套注射的1周後有明顯之改善。開刀位置 因周遭疤痕壓迫而腫大以蔡先生而言,因其麻痛的方式與常見之坐骨神經痛不同,其麻痛跳過臀部及大腿為非連續性,又發現其小腿之麻痛與背部之疤痕有關,懷疑為傳導痛,在超音波底下,可發現在背部的開刀位置,自表面往深層5、6公分處,都有細小神經,因周遭之疤痕壓迫而腫大。神經受損 可將血小板注射神經周遭若是因為關節不穩定導致筋膜失常,則需要做增生療法或自體血小板(PRP)注射於受損之韌帶(非關節內注射),若是有嚴重之關節內結構受損如半月板破損無法靠自體修復或注射修復,則需要接受開刀修補或切除部分無法再生的部位,若神經受損的過於嚴重,也可將自體血小板注射於神經周遭促進其再生。因此,神經解套要成功,仍要靠著張力平衡的重建(Biotensegrity),找出一開始張力失調的元凶,能增生的增生,不能的以開刀切除或重建,將身體的硬體矯正後再搭配軟體的矯正也就是復健運動矯正身體用力的方式,方能讓疼痛永久解除。 

「老」是不爽 情緒支持防憂鬱

「老」是不爽 情緒支持防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目前約是10%,也就是65歲以上的老人已達200多萬,老年人口的醫療支出是一般人的2.5倍左右,老人憂鬱除了增加醫療資源使用率外,更會降低患者社會功能與生活品質,此外,老人憂鬱症患者的自殺死亡率及整體死亡率也較健康老人高,可見老人憂鬱症與自殺防治的重要性。老年人情緒低落 也很少傷心難過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理師聞振祺表示,老人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和成年憂鬱症是一致的,辨識老人憂鬱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老年人即使情緒顯得低落,也很少出現激烈傷心難過的表現。抱怨記憶變差 認知功能減退患者常常情緒淡漠,對生活失去熱情與活力,確固著於許多包括疼痛等主觀的身體不適症狀,變得非常焦慮,患者同時會抱怨記憶變差,認知功能減退,對未來的日子感到失去信心,他們可能因為這些身體症狀遍訪名醫,也做過許多檢查、服用許多藥物,但卻難以好轉。退休、喪偶、獨居 可能造成老年憂鬱在生理因素方面有老人的身體疾病或是身體狀況衰退,除了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外,生活也無法獨立,需要他人的協助照顧,這都會讓老人的心情陷入低落,在心理社會因素方面,如退休、喪偶、獨居、沒有朋友、沒有興趣嗜好、經濟來源不穩定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老人的憂鬱。藥物治療有限 需要家人情緒支持長輩出現憂鬱的現象,光靠藥物的治療效果有限,老人憂鬱症患者需要更多的家人情緒支持與陪伴,當我們身邊的老人出現輕微的憂鬱傾向時,如果可以及早被發現並施以合適的治療,不但可以讓老人生活得更有品質與尊嚴,更可以為社會節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

保「胃」健康 快拋棄睡眠3壞息

保「胃」健康 快拋棄睡眠3壞息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胃,還好嗎?近期在國際期刊研究中發現有睡眠問題的人,胃部問題比率也相對高,顯示出睡眠問題確實涉及胃部毛病,提醒國人勿輕忽睡眠不正常造成壞菌增生的嚴重性,從調整睡眠習慣起步,平時維持規律飲食並選擇保胃功效的優酪乳,,預防不正常生活作息所產生的胃部隱憂。熬夜晚睡 破壞菌相平衡造成負擔針對全台1035位上班族所做的「不正常作息與胃部問題影響調查」中,近5成反應有胃部不適問題,開業家庭醫學科醫師王健宇解釋,人在熬夜及晚睡等睡眠作息不正常的情況下,壞菌會異常地增生,破壞菌相平衡,造成胃部負擔,長期下來恐引發胃部不適,因睡眠導致胃警報的「睡眠3壞息」問題,包括:1)    熬夜晚睡/午夜12點以後入睡的上班族,53%表示有胃部問題,比例大幅高於12點前入睡的上班族,顯示出熬夜及晚睡對胃部問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2)    亂睡失眠/入睡時間不固定者,56.1%表示有胃部問題,而經常有失眠情形者,有胃部問題更高達61.7%,不固定時間睡及失眠增加了胃部負擔,使壞菌滋生並累積於腸胃系統,造成極大負擔。3)    加班缺眠/加班超過3小時的受訪者中,有58.4%表示有胃部問題,一天工作超過8小時者,也有超過5成反應胃部有不適情形,馬不停蹄工作讓胃部跟著加班,胃部問題就會接踵而來。縮短睡眠時數、吃消夜 破壞胃部健康王健宇醫師補充說明,當縮短睡眠時數,胃部就會不停運作,因此深夜也較容易有吃宵夜,刺激消化道,滋生的壞菌會破壞胃部健康,產生不適感,精神不佳的上班族中,約55%自述有胃部問題,顯示出作息不正常與胃部不適相互影響,胃部保健就該從平時做起,透過好菌的補充,可以減少不適問題發生。

毒咖啡上癮 治療難度高

毒咖啡上癮 治療難度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報章媒體常報導警察破獲毒咖啡、毒奶茶製作工廠,或是有心人士常以它作為性侵藥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酒癮門診發現,近日因使用毒咖啡、毒奶茶前來就醫者,比起先前增加。三合一咖啡、奶茶 混入多種毒品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陳亮妤解釋,所謂的毒咖啡、毒奶茶是指地下製毒工廠將毒品裝入在坊間常見的三合一咖啡、奶茶包中,其製作過程常一次混和多種毒品,除了傳統的K他命、搖頭丸、安非他命以外,甚至包含剛列為二級毒品的MDPV(浴鹽)及三級毒品Ethylone等新興毒品。喝了可以集中精神、容易放鬆由於價格便宜,加上網路行銷的推波助瀾,迅速在台灣造成流行,不少原本即使用K他命或其他俱樂部用藥(club drugs)者,紛紛轉為毒咖啡、毒奶茶的使用者,多數使用者往往不清楚內含物有哪些,只表示喝了可以集中精神、或是喝了比較容易放鬆等等。被害妄想、幻覺、激躁、心跳加速該院發現,毒咖啡、毒奶茶的使用者常常出現被害妄想、幻覺、激躁、心跳加速等症狀,部分患者因被害妄想而攻擊家人前來就診,甚至有患者因被害妄想及幻覺而隨身帶刀,而被帶來該院急診就醫,此類已出現精神病症狀的患者,多需要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症狀約數日至數周可以緩解。臨床戒斷症狀不一樣 增治療難度除了嚴重的精神症狀,也有部分患者因使用上癮前來就診,由於此類毒咖啡、毒奶茶內容物很不一致,從K他命到搖頭丸到其他新興毒品都有可能,因此,臨床上呈現的戒斷症狀也不一樣,增加了治療的複雜程度。由於包裝的關係,多數使用毒咖啡、毒奶茶的患者都認為此類物質無害、或不會上癮,然而這些都是錯誤迷思,陳亮妤醫師呼籲,若有使用此類物質或其他毒品的患者,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協助,還是有機會展開幸福生活。

常用抗生素 恐致糖尿病上身!

常用抗生素 恐致糖尿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老鼠若頻繁接受抗生素治療,很容易產生第一型糖尿病,研究中,研究人員所使用的抗生素劑量,相當於孩童接受中耳炎治療所使用的抗生素劑量。 抗生素可能影響胰島細胞發炎反應研究作者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轉譯醫學與微生物學教授馬汀.布拉瑟表示,研究顯示,老鼠經過3個抗生素療程後,第一型糖尿病發生機率大幅上升。 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在台灣,第一型糖尿病為常見兒童、青少年內分泌疾病,每年10萬人中約有1.5人發病,盛行率約千分之0.5,第一型糖尿病人數估計約有1到2萬人。改變腸道生態 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布拉瑟解釋,抗生素會改變腸道細菌生態,這可能引起連鎖反應,造成免疫細胞T細胞出現變化,胰臟中的胰島細胞專門負責製造胰島素,而這些改變可能導致胰島細胞發炎反應加劇,增加第一型糖尿病風險。布拉瑟指出,過去有其他研究發現,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等自體免疫疾病的小孩,腸道細菌生態往往與健康小孩不太一樣。不過這項研究結果是否適用於人類,還需要做更多研究,才能有所定論。 以10歲兒童來說 平均接受10項療程這項研究結果並不是要家長、醫師完全避用抗生素,而是要家長最好和醫師討論一下,以了解小孩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何時使用較恰當。 布拉瑟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人數每20到25年就翻倍成長,患者人數增加之快,不太可能是基因改變造成,觀察一些其他因素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小孩使用抗生素情況也變得非常普遍,以10歲兒童來說,平均都曾接受10項抗生素療程,或許兩者有些關連性。接受抗生素治療的老鼠 罹病風險2倍研究人員將老鼠分成2組,1組老鼠在3個不同時間點接受低劑量抗生素治療,另1組老鼠則沒有接受抗生素治療,研究中所使用的老鼠相當於6個月大到1歲大嬰兒,結果顯示,接受抗生素治療的老鼠較容易產生第一型糖尿病,罹病風險為沒有接受抗生素治療老鼠的2倍之多。此研究結果已發表於8月22日出版的「自然微生物學」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不可不知!10大流感錯誤告訴你

不可不知!10大流感錯誤告訴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就是穿太少才會感冒」、「天氣太冷害我得流感」、「只要打針感冒就會馬上好」,流感季節即將到來,民眾應該多加預防,許多民眾對流感都有錯誤認識,只要有感冒徵兆,家人就會催促趕緊多加衣服,吃維他命,一旦確定感冒,就會表示應該趕緊加衣服,只要流汗感冒就會快點好。病毒變化多 每年種類都有不同然而,許多家庭保健方法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如果使用這些方法來治療感冒,症狀可能不會好,反而更糟,流感病毒變化多端,每年種類都會有些微不同,有感冒症狀應趕緊就醫,不要按照網路祕方或古老傳說。深化正確的流感防治觀念疾病管制署今(10月7日)特別公布國人10大流感錯誤認知並加以解惑,希望深化民眾正確的流感防治觀念,進而轉化為實際的預防行動,降低感染風險,疾管署委託分析近半年網路聲量數據,並找出網路社群及媒體討論聲量或關注度前10高的流感錯誤認知:1) 打疫苗可以百分之百預防2) 流感就是現在最流行的感冒3) 感冒治不好變成肺炎4) 一定要吃藥感冒才會好5) 一般感冒會轉化成流感6) 吃維生素/維他命即可治療流感7) 因為天氣太冷而得流感8) 打完針感冒就會好9) 流汗可以治感冒10) 穿太少會得流感儘快接種疫苗 保護自身與家人健康疾管署表示,一般人常以為流感是普通感冒而輕忽,事實上流感嚴重時也有致命的危險,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有鑒於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擴大實施對象,疫苗採購量倍增為600萬劑,並已於10月1日開打,請民眾儘快接種疫苗,保護自身與家人健康。 

8大危機 高齡孕媽咪該知道!

8大危機 高齡孕媽咪該知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位孕媽咪都希望自己能平安度過孕期、順利產下寶寶,高齡準媽媽雖然已克服懷孕門檻,但孕期中隨之而來的各種狀況,使得孕媽咪與寶寶都得面臨比一般人更高的風險性。提前準備、隨時調整身心狀態事先認識以下潛在的生理問題,提前做好準備與各項檢查,隨時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不但能因應孕程可能發生的種種挑戰,也能讓妳在產後迅速恢復健康與體力、全心照顧新生兒。1)     畸形兒機率高/以數據來說,35歲以上孕婦懷有唐氏症寶寶的機率是1/300,滿40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則提升至1/100。2)     流產機率增加/由於高齡懷孕者比較容易出現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情形,女性在30歲左右懷孕,其自然流產率約在10%,過了35歲約為25%,40歲以上的話則超過3成,甚至達到50%!3)     早產機會高/40歲以上的高齡孕婦,早產的風險與年輕孕婦相比,高出將近50%,主要還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體質與子宮環境的健康度卻相對變差,不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容易在妊娠中後期發生異常,導致寶寶提早出生。4)     自然產比例較低/臨床上很多高齡產婦擔心自己體力不足,或為了避開生產時可能產生的風險,早早便決定採剖腹方式生產。5)     產後恢復較慢/年過35歲之後,年齡越大的女性在經歷懷胎、分娩後,生理機能及生殖器官需要康復的時程也會比年輕媽咪來得較長。6)     不利於寶寶體質健康發展/高齡女性的卵子健康、子宮環境、為胚胎供應營養的能力,一般而言都會比適齡懷孕女性的狀況較差,就連胎兒體型,都會出現過小或過大的可能性。7)     併發症多/年齡越大的女性,身體因受孕後產生變化,在懷孕期間得到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及其他併發症的機率也比年輕產婦為高。8)     多胞機率大/為了提升胚胎著床的成功率,醫生一次植入數個胚胎的比例高,導致產生2個以上的受精卵,懷雙胞胎、多胞胎的發生率也大為增加。懷多胞胎 應早期考慮減胎很多人可能會羨慕只要辛苦一次、便可擁有2個寶寶,事實上,這些媽媽不但在孕程中負擔極重,母嬰二人所面臨的風險,包括糖尿病等併發症、容易早產、剖腹產、早期破水的機率也遠比一般單胞胎者更高,而若發現產婦懷有多胞胎(三胞胎以上)時,醫師在必要時會在妊娠早期考慮是否進行減胎,以保障母親與寶寶的健康。(本文摘自/吃對營養順序孕媽咪好孕又快瘦/台灣廣廈出版)

烏黑好方「髮」 快攝取8營養

烏黑好方「髮」 快攝取8營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有掉髮、禿頭危機的朋友來說,能多長一根是一根,能多留一根是一根,當然,懂得判斷資料來源的可靠度,學會篩選所接收的訊息也相當重要,像「避孕藥+洗髮精」、「母乳塗抹頭皮」之類的生髮偏方就真的太扯啦。均衡攝取多元化營養素留住髮絲並沒有標準做法,只有大原則可依循,有關於洗髮精的挑選、正確洗髮步驟,前面也都有提過,至於飲食上,最大原則就是均衡攝取多元化營養素,以下幾種營養成分對頭髮成長有幫助,飲食上可多注意,避免缺乏:1)     維生素C /維生素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的合成,頭皮也是皮膚,擁有足夠的膠原蛋白,能夠幫助毛囊頭好壯壯。另外,維生素C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落髮,並且促進鐵的吸收,一般的新鮮蔬果都是攝取維生素C的重要來源。2)     蛋白質 /蛋白質是頭髮重要的原料,頭髮內超過9成由它構成,希望髮絲健康,蛋白質攝取要足夠,動物性食物及植物性食物都含有蛋白質,其中又以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最易被人體吸收。3)     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 /維生素A能保護肌膚細胞,讓頭皮更健康,另外,它與頭髮的成長和維持有關,缺乏維生素A頭髮容易乾枯掉落,一般黃紅色蔬果都富含維他命A及β胡蘿蔔素,如番薯、芒果、西瓜、南瓜。4)     維生素B群 /維生素B5(泛酸)可以改善掉髮、減少白髮,B6可以預防調髮並促進鋅的吸收,B2(核黃素)與B6、葉酸一起作用時,可以幫助血色素形成,供應充足的氧氣給毛囊,有助頭髮健康,建議可多食用豆類、肉類、雞蛋、肝臟、堅果類及綠葉蔬菜。5)     矽 /矽是一種身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很多食材含有矽,如草莓,紅椒,青椒,大麥,小麥,燕麥,米,或帶皮肉類,一般說來,選擇有機栽培的蔬果,或是未處理過的新鮮食材,比較能攝取到所需營養。6)     銅和鋅 /足量的銅能確保頭髮的粗細、維持髮色,足量的鋅有助於毛囊細胞的製造,體內的銅和鋅必須維持平衡才有益健康,想要攝取銅和鋅並兼顧平衡,可以多食用黑芝麻。7)     鐵 /女性朋友比較容易出現缺鐵狀況,富含鐵的食物如葡萄乾、蛋黃、肝臟、紅肉(瘦肉)、蠔、家禽、鮭魚、鮪魚,以及全麥類食物。8)     硫 /硫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成分,直接影響的皮膚、頭髮、指甲的健康,富含硫的食物很多,如肉類、魚類、奶蛋豆類,另外蒜、洋蔥、高麗菜、大頭菜、萵苣、球芽甘藍、海帶、海藻及部分堅果類也都含有硫。(本文摘自/絕對有方髮/凱特文化出版) 

別亂摸!防禦缺口易致紅眼

別亂摸!防禦缺口易致紅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寶可夢遊戲風靡全台,許多人到戶外抓寶,沙子和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返家後腎上腺素分泌直線下降,眼睛像兔子一樣的紅,異物感和疼痛不斷刺激眼睛。無法恢復眼睛疲勞 快求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主任馮介凡醫師提醒,若是休息一夜後仍然紅眼,無法恢復眼睛疲勞,就該警覺到應該要尋求醫療協助,馮介凡醫師說明,醫學上持續的紅眼症主要有3大類疾病,分別是1)     急性傳染性結膜炎。2)     角膜感染潰瘍。3)     葡萄膜炎。伴隨眼淚和黃色分泌物 由接觸感染急性傳染性結膜炎是眼白遭病毒感染,造成眼白結膜部分血管充血,甚至微血管破裂出血,這種紅眼會伴隨眼淚和黃色分泌物不斷流出,這類病毒是接觸傳染,經由手部傳播,如:開門、摸桌椅或是電扶梯等方式,把別人的病毒送到自己的眼睛裡。搓揉、受損 造成眼睛表皮防禦缺口馮介凡醫師表示,角膜感染潰瘍常見的原因是細菌或黴菌的感染,健康的眼睛本來有堅強的表皮隔絕感染源,當表皮因搓揉或異物受損,造成眼睛表皮防禦缺口,手部或是異物上的細菌,就有機會侵入眼睛角膜細胞,造成化膿性感染。角膜沒有血管 打針吃藥都沒用在台灣,隱形眼鏡的使用是最常見的危險因素,這種感染就像皮膚上長爛膿包,細菌會吃掉皮下的肉,而眼角膜厚度只有薄薄一層,最怕清除細菌前已吃穿角膜,角膜沒有血管,打針吃藥都沒用,只能靠不斷的點藥水提高殺菌藥物濃度。紅眼時間長、有黃色分泌物 快就醫馮介凡醫師呼籲,一般眼睛疲勞引起的紅眼多半休息即可改善,當紅眼時間拉長、有黃色分泌物、外傷或是配戴隱形眼鏡等危險因子,就該盡速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