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7撇步 戰勝兒童肥胖

7撇步 戰勝兒童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指出全球的過重人口數由2014年的20億人,將上升至2025年的27億人,世界肥胖聯盟將今年10月11日世界肥胖日主題訂為「戰勝兒童肥胖」,目標是提升人們對於肥胖的挑戰性的認知,以及戰勝肥胖的具體作為。國中學童過重、肥胖率為29.0%及28.8%根據教育部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我國103學年度國小及國中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29.0%及28.8%,國小男童及女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分別為32.8%及24.9%,國中男生及女生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33.1%及24.2%。增加成人時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兒童肥胖導致種種健康問題,若不及時處理,將危及孩子的未來健康,例如:早發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女童早發育、氣喘及心理健康,研究發現比起正常小孩,肥胖兒童的血管硬度較高,長期肥胖會造成孩童和成人的心臟結構異常,國民健康署呼籲兒童肥胖防治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著手:1) 「和糖說不、開水最優」/鼓勵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2) 「溫馨共餐、全家安康」/鼓勵「跟孩子一起用餐」,以及「幫孩子準備餐點」,如此不但能照顧全家人的健康,亦能促進親子關係。3) 「鮮食蔬果、均衡飲食」/鼓勵多攝取新鮮蔬果、鮮奶、堅果、糙米飯等,養成孩子均衡飲食、避免偏食。4) 「拒絕零食、遠離高熱量」/避免洋芋片、炸雞、速食等高油、高鹽、高熱量,容易造成肥胖的食品。5) 「多多運動、減少久坐」/降低孩子使用電腦、手機和看電視等久坐時間,建議每天能累積60分鐘的中度到重度的身體活動。6) 「全家動員、走向戶外」/建議家長假日計畫全家一起從事親子活動,善用國民健康署輔導各縣市規劃的運動地圖及親子活動空間,多利用開設的健走步道、自行車車道,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從事身體活動。7) 「適當休息、充足睡眠」/鼓勵孩子養成規律生活習慣,避免晚睡及熬夜,每天至少睡眠6~8小時。

吃「苦」當吃補?把關「藥」安全

吃「苦」當吃補?把關「藥」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郭奶奶有高血壓也有糖尿病,某天突然頭暈就醫,醫師認為奶奶血壓偏高,除了血糖藥,又多開了1顆降血壓藥,幾天後,奶奶量血壓發現血壓竟從偏高變成偏低了,直到下次回診,醫師才發現奶奶為了方便,也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拿降血壓藥,導致重複吃了2倍劑量的降血壓藥,醫師囑咐奶奶停掉診所血壓藥,並天天記錄血壓變化。主動告知藥歷 把關自身「藥」安全如果個案看診時,能主動讓醫生知道自己正在吃什麼藥,提供醫療院所正確的用藥資訊,就能避免吃下2倍劑量的降血壓藥,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藥劑科技術主任胡雅姿指出,病患就醫時應該主動告知醫師、藥師自己的就醫習慣或目前正在服用的藥,做為醫師、藥師的用藥評估。病患可以善用醫療院所的藥事照護服務,例如新竹馬偕「藥物諮詢服務」窗口提供的雲端用藥整合諮詢服務,能提供就診前3個月在各醫療院所的就診、用藥資訊,也有藥師能為民眾解答各種用藥相關疑惑,包括怎麼正確吃藥、忘記服用時該怎麼辦、藥品如何保存等,守護民眾用藥安全。提供健保卡 可查詢3個月內用藥紀錄臨床上最常見民眾重複用藥、錯誤用藥,胡雅姿主任指出,有鑒於民眾經常有跨院看病、多科拿藥的需求,民眾只要提供健保卡,醫師或藥師就可以立即查詢病患過去3個月,於各醫療院所就診的所有用藥紀錄,提供醫師臨床處置、開立處方,或藥師衛教諮詢參考,開辦以來已經指導18,032位病患正確用藥。過量導致肝腎功能損傷 或藥物性肝炎許多民眾仍有「吃藥當吃補」的觀念,目前藥品製作趨勢,是將2到3種成份結合在一起成為「複方藥」,吃1顆就可以獲得2到3種藥效,但同成分或同作用的藥品成份,會因來自不同藥廠而有不同名稱,若以為「不同藥名就是不同的藥」,容易發生吃太多劑量的情況,嚴重還可能因藥物過量導致肝腎功能損傷,或引發藥物性肝炎。

治腰痠去「脊」病 1根細線搞定!

治腰痠去「脊」病 1根細線搞定!

(撰文/徐平) (諮詢/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腰酸背痛是許多現代人的文明病,除了因長期維持同一姿勢導致的後遺症,還有患者在做了脊椎手術後,承受長期的慢性疼痛,脊椎病人經過保守或手術治療,患部疼痛問題仍然沒有改善,或者是脊椎感染、曾動過脊椎手術嚴重沾黏者,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表示,這類患者不適合再次接受手術,脊髓電刺激療法可做為另一選擇,可以透過疼痛控制來緩解神經痛,使病人不再受慢性疼痛所苦。   (脊椎刺激療法,不受體質、體型、年齡因素影響,只要一根極細導線,就可以迅速改善脊椎疼痛問題。 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頑固疼痛 電極導線可解決 阮威勝院長表示,目前治療脊椎疾病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藥物、物理治療、傳統手術、微創手術等,但若術後病人症狀沒有改善,仍然持續腰痠背痛或下肢疼痛,並無法得到滿意的療效,醫學上通稱為「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對於這類頑固疼痛的患者,一條極小的電極導線就能夠解決。 電流可以發出抑制疼痛的訊息 脊髓電刺激療法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醫師會從患者背部切開一個小傷口,接著再放入一條極細的電極導線,另外,再透過埋於下腹部的神經刺激器,透過神經刺激器,電流可以發出抑制疼痛的訊息,由此解決患者的慢性疼痛,與一般復健診所的電極貼片、磁力貼相比,不但可以預先進行控制住疼痛,結果顯示更能有效達到制痛效果。   (脊椎刺激療法不但可以緩和慢性疼痛,對於下肢血液循環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圖片提供/取自優活健康網) 改善血液循環 截肢比率降3成 除了適用於「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FBSS,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患者,脊椎刺激療法還適用於糖尿病、高血脂病人,也可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對於糖尿病及高血脂病人,因下肢周邊動脈阻塞造成的缺血性下肢疼痛,脊髓電刺激療法不僅能減輕,還可改善血液循環,使截肢比率降低至大約3成。 遙控器控制 避免導線亂放電 保守的患者常擔心這種療法會不會有漏洞,電極導線有沒有漏電的可能,導致身體發生不自然反應,阮威勝院長表示,植入神經刺激器的病人出院後,可由患者或家屬協助使用病人遙控器來控制疼痛,可避免電極導線亂放電,另外,電流是直接刺激疼痛的部位,所以對身體的其他部位不會有不良影響。   (此種療法對於不同體質、體型、身高或肥胖程度並沒有影響。 圖片提供/取自優活健康網) 不受體質、體型、身高、肥胖程度影響 除了孕婦不適用此種療法之外,脊椎刺激療法病不受個人體質、體型、身高、肥胖程度影響,也就是說,如果傳統的脊椎治療對民眾沒有良好的效果,那麼都可以與醫師討論使用此種療法,另外,完成脊椎刺激療法後,植入後的6~8星期內,為防止電極導線移位,需限制部分活動,日常飲食照舊即可。 阮威勝院長提醒,此療法只能緩和疼痛,不能夠完全根除疼痛,對慢性疼痛患者而言可藉由緩和疼痛來恢復正常生活,使他們不再腰背酸痛、夜不成眠,根據研究,脊髓電刺激療法可減少患者約5到7成的疼痛感,不但可以改善長期使用止痛藥物的習慣,也可以趁機解決頭痛等副作用問題,脊椎疼痛的解決效率也可以更快速,9成的疼痛都可有效控制,早期就醫,找出疼痛成因,就可以盡早恢復正常生活。

遵守3大方向 居家養骨好方便

遵守3大方向 居家養骨好方便

(撰文/徐平) (諮詢/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年紀漸長後,許多民眾發現走路變得吃力,突然站立時有困難、容易軟腳,體力大不如前,因此開始嘗試保健食品,希望藉由補充營養,幫助回復年輕時的體力及活動力,然而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建議,平時的脊椎養護應從日常均衡飲食著手,藉由營養補充品雖然可輕鬆攝取特定的營養成分,但若攝取過量,易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所以保健食品較適合作為補充用,透過每日飲食攝取營養,運動保健身體,避免不良姿勢3大方面著手,才是保健良方。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阮威勝院長建議從飲食、運動及姿勢3大方向來保養脊椎。 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保持肌力避免腰痛 延緩脊椎退化 脊椎退化引起的腰痛與骨骼、肌肉、神經、血液循環等因素息息關關,維持適當規律的運動也可預防脊椎退化,運動的重點可放於負重和阻抗活動,看似輕鬆,卻能在運動過程當中,有效訓練腿部肌肉,例如步行、慢跑、跳舞及舉重,保持肌力對於避免腰部痠痛,延緩脊椎退化有相當的助益。   (透過多運動,如跳舞、慢跑等,可以增強肌力,延緩脊椎退化。 圖片提供/取自優活健康網) 避免不良姿勢 每日補充3.5杯牛乳 平時維持正常的坐姿及站姿,避免不良姿勢,避免因玩3C產品及線上遊戲而長期低頭,40歲以後鈣質便會逐漸流失,尤其女性在停經後,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每天需要補充成人所需鈣質為700毫克,相當於3.5杯牛乳,但要提醒的是,每日若攝取3克以上鈣質,容易引起泌尿道結石,破壞體內礦物質平衡,反而引發身體機能障礙。 鰻魚、杏仁 促進循環、改善麻痺 若想要維持良好的骨骼、肌肉健康,富含鈣值的牛奶、小魚、綠色蔬菜,是最好的選擇,香菇、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害怕骨鬆,蛋黃將是你預防老化的口袋名單,許多人擔心蛋黃的膽固醇高,盡量避免攝取蛋黃,阮威勝院長表示,適量蛋黃可以提供維生素D,補充不常運動的缺失,另外,黃豆富含蛋白質,增加胺基酸外,還有助組成肌肉,鰻魚、杏仁富含維生素E,可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肉麻痺等症狀,另外,蛤蜊富含維生素B12,可修復受損神經,恢復正常機能。 背肌與腹肌強壯時 脊椎較不易退化 阮威勝院長表示,多做核心肌群運動,加強背肌、腹肌,當背肌與腹肌強壯時,脊椎比較不易退化,或是做負重運動,來增加骨質密度,平時如果肩頸痠痛,適當的利用按摩、徒手治療來放鬆,會有所幫助,以下提供在家就可以做的核心肌群鍛鍊招式,來幫助增強背肌與腹肌: 1) 平躺,雙腳屈膝打開與骨盆同寬,收小腹,先吸一口氣,吐氣時將脊椎從尾椎骨起一節節抬起到肩胛骨,膝蓋與身體呈一直線,再吸一口氣,一邊吐氣,同時從胸口起,把脊椎緩慢放下。(示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王思翰 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2) 雙手平放,收小腹。吸一口氣,吐氣時用核心心肌群力量,將上背往上延伸如C字的弧度。再吸一口氣,吐氣時將背部緩慢放下。(示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王思翰 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產後憂鬱 醫:產後失血導致

產後憂鬱 醫:產後失血導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其實發生率並不低,大約平均為10%。在西醫理論認為,是女性生產後荷爾蒙分泌會開始大量減少或紊亂所導致,因此情緒起伏變得極大,加上一些外在、非預期的環境因素(像是沒有自信照顧孩子,或是與婆家相處產生的壓力等),因而引發焦慮、憂鬱的情緒,出現煩躁、生氣、無法控制地不斷哭泣、失眠,或對原來喜愛的事失去興趣,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的傾向。產後憂鬱 與肝氣不舒密切相關而在中醫認為,產後憂鬱的發生與肝氣不舒密切相關。但為何會在產後容易產生?我認為一大因素是,產後失血導致。肝血虛,進而影響肝氣的順暢,所以產生情緒不佳、煩躁易怒、懷疑自己能力、無法信任人等問題,而這些都會造成與家人相處的磨擦。尤其對第一胎的新手媽媽無疑是心理和身體的負擔。我曾經在臨床上看過一個案例,是病人在產後多年後才說出,當時她面對產後憂鬱症時,被家人當作精神疾病治療,甚至還住院很長的時間;夫妻雙方因為這個問題,最後選擇離婚。這位病人娓娓道出她的經歷的當時,我和她都泛紅了雙眼,如果當初能遇到良醫為她解決這樣的困擾,透過中藥調理身體,也許現在還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婚姻和可愛的孩子。所以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絕對不應該一個人躲起來。產後憂鬱症是可以解決的,不應該成為夫妻雙方的爭執來源。常見症狀 情緒不穩、憂鬱中醫治療上可用疏肝理氣藥方調理。辨證治療上,針對肝氣鬱結型的患者,常見症狀是情緒不穩、憂鬱、胸脅悶痛、食慾不佳,可用「消遙散」加減,以疏肝解鬱。穴位針灸,則可針對陽陵泉、太衝穴等。若屬於心氣不足型者,常見症狀為精神不集中、莫名悲傷、心神無法安定,可用「養心湯」加減,有安神作用。穴位治療,可針對內關、神門等穴。其他藥方像是「柴胡舒肝湯」、「甘麥大棗湯」等,也常應用於臨床上,針對不同患者症狀加減調理。(本文摘自/中醫師教你 坐好月子 打造好體質和好體態/商周出版)

補腎壯陽 試試這4種種子

補腎壯陽 試試這4種種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古代,用種子入藥來補腎養腎的方法並不少見。《攝生眾妙方》中就曾經收錄一個方子,名曰「五子衍宗丸」,其主要成分就是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覆盆子和車前子。五子衍宗丸 治不育症、尿頻、白帶多五子衍宗丸起源於唐代著名的補益中藥方劑,因其配料中的五種中藥材的名字均有一個「子」字,故名五子,此方是用來補腎陽的,治療男性腎虛精少、陽痿早洩、改善精液品質、治療不育症等,後來擴展到治療尿頻,甚至是婦女白帶多,被譽為「古今種子第一方」,其實究其治病的原理,就是植物的種子能夠補充腎氣,增強人體的陽氣。種子為即將萌發的生命貯備能量那麼為什麼植物的種子具有補腎助陽的功效呢?大多數的種子萌發時,都是靠自身的胚乳提供營養的,也就是說種子萌發時是不需要借助化肥等外界的營養的,可見,種子已經為一個即將萌發的生命貯備好了能量,就像哺乳動物的胎兒那樣得到了充足的養料,可以說種子是植物中能量最集中的一部分。因此,種子藥物是可以用來補腎助陽的。植物種子能夠補腎壯陽以前,很多人認為只有狗肉、羊肉等這些肉類食物才可以補充人的腎氣,所以對於很多素食主義者來說,只有無可奈何的份了,而現在,知道植物種子能夠補腎壯陽,這一觀念的確立,可真是幫了素食主義者的大忙,他們可以透過多吃種子類的各種乾果,來補腎氣、壯陽氣,使生命充滿活力,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補腎壯陽的植物種子。1) 枸杞子 /枸杞子可以說是補腎壯陽,延年益壽的健康良藥,用枸杞子泡酒喝還能治療陽痿,但是枸杞子滋膩,具有生濕、膩滯的副作用,外感熱邪、脾虛有濕以及泄瀉者最好忌服。2) 核桃 /大家常聽說核桃補腦,因為以形補形,核桃肉形似人腦,現在很多大人都給孩子買核桃牛奶來喝,希望能提高智力,其實,核桃主要的功效是補腎固精,「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因此補腎就是補腦。3) 韭菜子 /韭菜又叫「起陽草」,現代人還稱之為蔬菜中的「威而剛」,其實韭菜子溫補肝腎,壯陽固精的功效也不遜色,可以補腎壯陽、固精止遺,還可以健脾暖胃。4) 板栗 /板栗又叫「腎之果」,對於養腎有很好的功效,板栗對於腰痛很有幫助,板栗可以養腎,故可治腰痛,所以,腎虛腰痛者最適宜吃板栗了。(本文摘自/男人養腎,女人養肝/八正文化出版)

蚯蚓爬上腿 8跡象判別靜脈曲張

蚯蚓爬上腿 8跡象判別靜脈曲張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低頭看看,是否有發現腿上浮現出一條條青綠色、深紫色,宛如蚯蚓或蜘蛛網狀的血管,甚至摸起來表面凹凸不平?如小蛇般的「靜脈曲張」,它不只影響外觀,嚴重時還會出現下肢腫脹、痠痛,甚至是潰瘍的症狀,同一個姿勢維持許久,血管管壁便會逐漸缺乏彈性,而出現逆流情況,靜脈血管就不斷撐大和擴張。年長者、孕婦、久站職業者易發生好發族群除了與家族遺傳有關,還包括有年長者、孕婦、過於肥胖者,以及與久站、久坐工作性質相關的老師、專櫃小姐、警衛、廚師、餐廳服務生、空服人員、司機等,年齡層也相當廣,介於20歲至75歲,至於男女比例方面,約有20%的女性和10%~15%的男性患有靜脈曲張問題。青綠色、紫紅色血管明顯 腿部腫脹靜脈曲張發生初期,腿部皮膚的青綠色或紫紅色網狀血管會開始變得明顯之外,不見得會有不適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外科醫師歐陽志佩表示,除了很在意自己外表的女性之外,很多病患都是當感覺到腿部有腫脹、麻木、痠痛、容易抽筋等不適現象時,才會來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靜脈曲張劇烈腫脹 導致慢性潰瘍歐陽志佩印象中曾看過最嚴重的病患,就是雙腿因靜脈曲張劇烈腫脹導致慢性潰瘍,由此可見延誤治療的後果有多可怕。若懷疑自己是否可能患有靜脈曲張,可從下列跡象來做判斷:1) 腿部有「脹、腫、硬、痠、痛、麻」等不適感。2) 腿部某處皮膚變色。3) 維持坐姿或站姿一段時間後,下肢明顯感覺不舒服。4) 腿常容易出現抽筋現象,特別是在下午或晚上半夜的時候。5) 雙腳經常感覺疲累或沉重感,而且症狀不易消失。6) 左右腿粗細明顯不同,其中一隻感覺特別腫脹。7) 腿部皮膚常感覺發癢或發熱。8) 下肢皮膚摸起來有凹凸不平感

好髒!1/5瓶裝水含工業污染物

好髒!1/5瓶裝水含工業污染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利用大眾對飲水品質的關注,業者把瓶裝水行銷成純淨、安全,但別被騙了,這句聲明顯然跟事實不符,對瓶裝水的監督付之闕如,一如包裝食品,瓶裝水由食品藥物管理局管理,該單位的規定比環保署對自來水的限制來得寬鬆。氣泡水更鬆 只需符合衛生規定約有7成瓶裝水從來沒有跨州銷售,因此連FDA的監督都規避了,很多州自稱有管理瓶裝水—雖然大多根本沒有什麼監管的資源—但1/5的州沒有,而FDA的規定並不適用於掛名「氣泡水」(sparkling water)、「碳酸水」(seltzer water)、「蘇打水」(soda water/club soda)、「通寧水」(tonic water)之類的飲料,這些被視為「軟性飲料」的東西甚至不必遵照瓶裝水的標準,只須符合模糊而未明訂汙染限度的衛生規定。約有1/5的瓶裝水含有合成有機汙染物針對瓶裝水品質所做的研究,就反映出缺乏管理的現象,國家資源防衛委員會(National Resource Defense Council)分析了103種品牌的1000瓶水,近1/4的瓶裝水品牌至少有1件樣本違反該州對瓶裝水的汙染規定,尤以砷或特定致癌人造(合成)化合物為最,約有1/5的瓶裝水含有合成有機汙染物,如工業或塑膠化學物質(甲苯、二甲苯、鄰苯二甲酸脂、己二酸鹽、苯乙烯等等):1) 所有塑膠製品都可能害你生病 /尤其是在非常高溫或低溫之下,塑膠瓶會將有毒的分解產物濾進內容物裡面。2) 瓶裝水要價太高 /人們每加侖花一萬倍得的錢買瓶裝水捨自來水,如果1瓶20盎司的瓶裝水要價1美元,那麼買一盎司不比自來水好(沒更差就萬幸)的東西就要5分錢,汽油每盎司也不過2分錢(假設油價每加侖2.5美元),水的生意已經比石油更有利可圖了!3) 瓶裝水意味更多垃圾 /瓶裝水每年製造150萬噸的塑膠廢棄物,其中超過80%的瓶子會被直接丟棄,而非回收,塑膠廢棄物正構成一道道廣闊無垠的塑膠垃圾渦流,在世界各大洋無止境地旋轉,殺害、汙染誤將塑膠垃圾當成食物的鳥和魚。(本文摘自/大地療癒力:用真正「土生土長」的食物養出健康的孩子/平安文化出版) 

Hold住情緒!婚姻不變質

Hold住情緒!婚姻不變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親近的人,什麼話都可以說!」在日本,很多人具有這種錯誤觀念,因此在面對家人或朋友時,不少人也毫不保留地用語言表達情緒,問題是,這樣很容易就會破壞雙方的關係,夫婦之間,因為脫口講出不該說的話,最後導致離婚的案例也相當多,「既然是夫婦,應該沒有問題吧!」就是這種過於大意的想法,才會讓人發出輕率的言行。想說的話說出口 可能演變為離婚在美國,很多家庭也存有這種想說但是無法說出口的情況,就像白領菁英家庭,欠缺丈夫可以對妻子坦白、妻子可以對丈夫說出真心話的環境,因為,想說的話一旦說出口,對方可能會要求離婚,同時向自己要求一大筆金錢的贍養費。或者離了婚之後,2人又都覺得寂寞,必須去找精神醫生做心理諮詢,這樣的案例也很多,日本的婚姻情況則不太一樣,夫婦就算不小心說話傷到了對方,總有一方會比較忍耐,因為口角就隨即宣告離婚的案例,到目前為止很少見。保持信任 必須遵守最低限度的禮節但是今後的時代,如果說出對方已經強調過「唯有這個,我不能原諒」、「只有那件事,我不希望你說」等這類的事,夫婦之間的關係就會出現裂痕,雙方也很可能因此導致離婚。在婚姻之中,彼此要能保持信任,就必須遵守最低限度的禮節,只因為是夫婦或家人,就應該言無不盡,其實事實上並非如此,唐突的言語會脫口而出,主要是因為心情太放鬆了,尤其是喝了酒、膽子變大的時候更要注意,因為此時,你可能會控制不住情緒,說出唐突的話,因此要特別留意。(本文摘自/療癒好情緒/天下雜誌出版) 

快看!哪些個性為致癌潛在因

快看!哪些個性為致癌潛在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既然個性與疾病相關,那麼,有所謂癌症個性可言嗎?現代西醫把賭注集中於遺傳基因上,試圖從中尋求癌症的解答,只有一小部分醫者注意到個性在疾病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個性在疾病上是否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早已被「A型人易得心臟病」的事實所證明,個性絕對與疾病有關,也確實有科學家投身研究所謂的癌症個性。很多癌症病人有嚴重憂鬱症、自我否定1951年,克萊恩(Klein)與索賓(Sobin)觀察到有很多癌症病人有嚴重憂鬱症、自我否定、對自身疾病的過度陳述,1952年時,韋斯特(West)、布倫伯格(Bloomberg)和艾利斯(Ellis)3人的報導指出,他們利用心理測試後發現,比起腫瘤成長較慢者,癌症快速成長者有隱藏內心感受的強烈傾向,且比較沒有能力以正面行動來減低緊張。完全壓抑情緒和動力、缺乏洞察力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科所發展的綜合個性輪廓測試法也透露,癌症病人易完全壓抑情緒和動力,伴隨此特徵的是,明顯缺乏洞察力或自我察覺的力量,此外還有敵對性和依賴性這2個特點。敵對性往往是朝自己,在意識層面以內疚和自我毀損呈現,在行為模式上則明顯有某些自殘傾向,依賴性問題則呈現在無彈性和單方向的人際關係上,常以自我犧牲來換取別人的接納與同意。有助於癌症康復的個性有負面的個性,也一定有正面的個性,癌症不是絕症,有不少病人絕處逢生,存活了多年,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的復癒可能與正面的個性有關嗎?是的,既然有易得癌的個性,有助於從癌症康復的正向個性應該也存在,甚至有治療師或醫師發明讓癌症病人能找回自己生命活力的方法與治療,哪些特質有助於讓人從癌症康復。初步研究發現,康復者將他們的成功歸功於下列的心理因素:‧ 75%相信正向的成果會出現。‧ 71%有積極對抗的精神。‧ 71%有接受疾病的心態。‧ 71%視疾病為一種挑戰。‧ 68%對自己的疾病與後果承擔起責任。‧ 64%有重新再活下去的欲望或意志。‧ 64%保持正面的情緒。‧ 61%有(宗教)信仰。‧ 61%有新的生活目的感。‧ 61%改變生活習慣與行為。‧ 59%有主宰感。‧ 59%改變生活型態。‧ 57%有自我滋育感,較能肯定自我。‧ 50%有社交支持。(本文摘自/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柿子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