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用心傾聽 給孩子一個無壓環境

用心傾聽 給孩子一個無壓環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週一,女孩放學後回來,特別到廚房找我聊天:「媽媽,我同學小綺今天早上哭得好傷心。」「你有沒有關心她?她發生什麼事情了?」「她週末2天都被爸爸關在家裡,把錯的題目寫了100次!」我感到吃驚:「為什麼會這樣?她一定很難過。」修正、別再錯 才能無壓力的成長女兒也跟著委屈地點頭:「她真的很難過,她問我,我的週末過得一定更加不開心,因為我沒有她考得好,但是我不敢告訴她,我整個週末都在玩,你還帶我去看了星星。媽媽,你要知道,她考了99分!」女孩的話,讓我想了很多,現在的教育呈現的是什麼狀態呢?分數對於家長比讓孩子快樂成長更為重要嗎?但在我想那麼多的問題中,我唯一沒有想的就是─我這樣對我的女孩,算是放縱嗎?我沒有想,是因為,我很清楚地知道,我灌輸給孩子的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只要去修正,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認真聽課,這些就足夠了,唯有做到這些,才能讓她在輕鬆愉悅且毫無壓力的環境中成長。認真聽課、盡力考試就足夠歷經半年時間,女孩擁有了她的學習方法,能力逐步上升且呈現穩定的趨勢,有一次,她拿著試卷找我簽名,她突然問我一個問題:「怎麼辦?我不是第1名。」「寶貝,考試不是為了拿第1名。」「那為什麼小綺的爸爸會那麼生氣呢?」「寶貝,那是小綺爸爸的想法,媽媽覺得,考試不是為了第1名,而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只要你認真聽課,做考卷的時候真的努力了,是不是第1名,也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你說呢?」從那以後,女孩的學習進步,但每次的考試,她都不會跟我分享她考了第幾名,而是跟我分享她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課,考試的時候會不斷地認真檢查,若說她的成績因此後退了嗎?其實不然,每一張考卷的問題,她全都答對了。過程中全力以赴 面對結果處之泰然我想起佛法中常說的一句話─隨緣,有些人都覺得隨緣是順其自然,我的理解卻是,過程中必須全力以赴,面對結果要處之泰然,那才是隨緣的真正涵義,考試的排名是結果,身為家長的我們,先不要看那個結果,要看的反而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真的陪她們一起努力了嗎?(本文摘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時報出版)

過動兒不服藥 受傷風險增34%

過動兒不服藥 受傷風險增34%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智是名聰明活潑的小三生,上課喜歡跟同學講話,老師把他換到前面座位,小智仍然很難專心上課,下課時也會因玩得過火而受傷,某天小智休息時去盪鞦韆,頭部著地落下癲癇的後遺症,得長期在神經科服藥控制,經過評估,小智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藥物協助下,小智上課開始可以專心,成績進步了,衝動性也下降。學齡兒童約有3%~9%的發生率成大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謝依婷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不罕見,學齡兒童當中約有3%~9%的發生率,平均1個班級可能會有2到3位,許多家長受網路言論或親朋好友的影響,認為ADHD不需要就醫,更排斥孩子服藥,導致延誤黃金治療時間,甚至造成如上述案例般讓人痛心的結果。調整大腦多巴胺 回到專心狀態謝依婷醫師表示,科學證據顯示,ADHD主要與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調控不良有關,導致患者想專心卻無法專心,靜不下來,衝動控制不佳,容易嘗試危險刺激的行為,用藥是在調整大腦多巴胺的濃度,讓孩子回到可以專心狀態,思考眼前要做的事情,不再衝動行事。不接受藥物治療 頭部受傷危險高34%在2015年一篇德國的研究文獻中提到,確診為ADHD的兒童與青少年,如果不接受藥物治療,頭部受傷的危險,比接受適當藥物治療的一群高出了34%,另一篇2015年丹麥的研究中提到,適當的藥物治療,可降低ADHD孩子意外傷害43%的危險性,適當的藥物治療,可讓ADHD患者減少自我傷害、憂鬱以及物質濫用的可能性。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尋求專業協助謝依婷醫師表示,藥物自然有其副作用,部分孩子會出現腸胃不適、食慾不振等,但也有孩子並未出現任何副作用,受益於藥物的幫忙,可以幫助患者找回專心及自信,因此,她特別提醒,如果孩子疑似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應尋求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醫師協助,勿輕信網路謠言,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愛骨4步驟 延緩骨鬆13年

愛骨4步驟 延緩骨鬆13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0歲以上國人12.3%有骨質疏鬆症,65歲開始女性骨質疏鬆症的比例高出男性1倍以上,根據2013~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對50歲以上民眾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量測其骨質密度,結果有骨質疏鬆症的民眾佔了12.3%,其中男性為8.6%,女性為15.5%。髖骨骨折 25%會在1年內死亡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進一步指出50歲以上的人群中,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因骨鬆的問題易導致骨折,引起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和長期殘疾,其中又以髖骨骨折為最嚴重,因為一旦發生髖骨骨折往往造成需要他人的輔助照護,也喪失行動上的自主權,更嚴重的是約有20~25%的機率會在1年內死亡。增加10%骨密度 可延緩骨鬆發生13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IOF指出,在年輕時能多增加10%骨密度,就可延緩骨鬆發生達13年,骨質疏鬆症可以預防,免於未來發生骨鬆性骨折,國民健康署提供愛骨4步驟,幫助大家對抗這個「無聲的殺手」。1) 營養充足多攝取鈣質、衛生素D及蛋白質等,其中乳製品(鮮奶、優格、起司)是最容易獲得鈣質的來源之一,身體也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2) 定期荷重運動建議民眾從事健走、慢跑、爬樓梯、舞蹈、登山、跳繩、舉啞鈴操,雙手拿約0.5~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之安全物品等,具有對抗地心引力之運動。  3) 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在骨密度的維持以及骨折方面,「戒菸」是最正確的決定,為確保骨質健康,也不應酗酒,若飲酒,應適量,同時還要避免過度飲用咖啡及熬夜等不健康生活形態。4) 查明自身是否具有風險因子父母曾發生過髋骨骨折,則個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會提高,服用類固醇藥物者、停經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都要注意骨骼健康。

「四高」控制好 遠離年輕型中風

「四高」控制好 遠離年輕型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34歲的陳姓男子是名業務,某天下班時家人發現他突然口齒不清、步伐不穩接著倒地不起,立即將他送醫,檢查後診斷腦中風,醫師表示陳男本身有高血壓及痛風病史,平日也有抽菸喝酒的習慣,但因無明顯不適症狀,一直未服藥。年輕型中風 佔所有腦中風人口的1/10民眾常誤認為腦中風是老年人才會罹患的疾病,據統計初次中風發生在45歲以前的年輕型中風,約佔所有腦中風人口的1/10,雖然恢復狀況較老年人好,但仍約有1/4的致殘率,對病人及家屬在身心與經濟上造成莫大打擊,年輕人也不能忽視中風,應積極預防。服藥穩定控制四高、改善飲食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表示,中風是造成殘障的主因,因此提醒民眾平時應積極控制導致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定期服藥穩定控制四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必且改善日常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度運動紓壓。單側肢體偏癱、口齒不清 快叫救護車職能治療師張緯珊表示,中風常見的徵兆包括突發性的單側肢體偏癱、口齒不清或詞不達意、頭暈或步態不穩、不明原因頭痛、單眼或雙眼看不見等,她強調病患當下即使意識清楚,仍要迅速打119呼叫救護車並記下發作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有嘔吐感 讓麻痺側位於上方側躺她表示,在救護車抵達前,應讓病人躺臥並鬆開衣物等待,以確保流向腦部的血量,若必須移動時,請以寢具或床單注意扶好病人頭部使其不會彎曲,保持身體與頭部平行安靜的移動病人,有噁心嘔吐感時,要讓麻痺側位於上方的姿勢側躺,避免嘔吐物堵住呼吸道。

醫訊/認識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醫訊/認識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是骨髓造血幹細胞病變的疾病,骨髓造血系統無法製造有品質的血球,血液中正常血球數量減少,病患可能會轉化成急性白血病,常見的症狀包含貧血、頭暈、疲倦、出血以及不明原因發燒或瘀青、體重減輕等現象,因為症狀不易辨別,可能導致錯過診斷與治療時機。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將於10/23(日)在台大景福館1樓會議室舉辦「戰勝不良骨髓 健康未來相隨」講座,特別邀請到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內科部醫師周文堅到場分享演說,剖析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症狀以及治療趨勢,歡迎各位有興趣的名眾報名參加!名稱:戰勝不良骨髓 健康未來相隨時間:105年10月23日 星期(日) 下午14:00-15:20地點:台大景福會館一樓會議室(台北市公園路15-2號)洽詢:(02)2314-0390 分機19陳小姐線上報名:http://ppt.cc/OcVji

放鬆頸部肌肉 幸福感跟著來

放鬆頸部肌肉 幸福感跟著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頸部僵硬會引發諸多神經性病症,會為患者的身體跟精神層面帶來各種惡劣影響,嚴重的話,甚至會讓人陷入憂鬱情緒,進而做出自殘行為,頸部僵硬就是這麼可怕,其中最大的病因就是僵硬的頸部肌肉妨礙了副交感神經的運作,所以如果要醫治神經性病症,只要治療好頸部肌肉,活絡副交感神經的運作就可以了。促進食慾、引領身體走入放鬆狀態副交感神經的主要功能,副交感神經負責調節唾液、胃液、胰液、腸液等消化器官的體液分泌,還有刺激腸胃或食道的蠕動,簡單來說就是促進食慾,讓人可以舒適地用餐。另外還負責減緩心臟的跳動次數,擴張血管,使血壓下降,就是在引領身體走入放鬆狀態,當副交感神經正常運作的時候,身心就能獲得舒緩和放鬆,進入幸福的狀態,相反地,副交感神經失常會使身體冒出各種問題,所以為了預防自律神經失調,平時就得要隨時刺激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快樂享食、適當睡眠 可改變健康狀態建議大家可以先從快食快眠(快樂享食,適當睡眠)開始著手,不過,要在慌忙的現代社會裡實行快食快眠,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只要大家平時多留意一點,就足以改變身體的健康狀態,大家一定要找到一項能讓自己放下工作、煩憂,可以沉浸其中的興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別忘了在享受興趣的同時,把重擔通通拋在腦後。副交感神經是屬於休息的神經,所以為活絡副交感神經,記得凡事不要過於好強,可能有人以為玩電動就可以放鬆身心,不過要是你玩的是格鬥遊戲,反而會讓情緒逐漸進入備戰狀態,非但不會刺激副交感神經,還會更加促進交感神經的活動,交感神經是屬於戰鬥的神經,所以在睡前玩電動,會更讓人睡不著覺。喝花草茶、打造舒緩放鬆時間更何況,玩電動還會為頸部帶來負擔,是造成頸部僵硬的一大原因,最近時有耳聞的「電玩腦」,也是因為交感神經過於活絡,才會讓大腦經常處在備戰狀態中,難以獲得充足休息,造成心情浮躁,性格變得易怒暴躁,所以當你想要喝杯飲料喘口氣的時候,建議你也可以選擇像花草茶這種擁有放鬆效果的飲料。平時要打造一點自在悠閒,舒緩放鬆的時間,遇到不用工作的假日時,就好好轉換一下心情,讓自己一整天都能時時放鬆身心,只要活絡副交感神經,就不用再煩惱像是自律神經失調症等神經性病症了。(本文摘自/一日五分鐘,頸部放鬆自療力/高寶出版) 

腹有硬塊 嬰兒腹腔鏡肝葉切除成功

腹有硬塊 嬰兒腹腔鏡肝葉切除成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年五月初,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化名)在家人幫忙洗澡時,摸到上腹部有凸起的腫塊,進而發現肝臟腫瘤,因血中胎兒蛋白升高加上經電腦斷層導引取得肝臟切片的病理報告,證實是肝母細胞瘤,由診斷當時的電腦斷層判斷,腫瘤的PRETEXT分期為II期且腫瘤與重要肝臟血管相連。化療後腫瘤縮小 侷限在肝臟左葉經過化療之後,追蹤的電腦斷層顯示腫瘤已經縮小,並侷限在肝臟左葉,這時候的小寶也8個多月大了,依照世界上現行的治療策略,手術完整地切除腫瘤(當腫瘤是侷限性且範圍不大時)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也是最有可能根治肝腫瘤的方法。傳統上,肝葉切除手術需要在上腹部有個10多公分的切口,術後傷口的癒合較慢且需要復原的時間也較長,於是醫療團隊希望能提供小寶更好的手術選擇,自從1992年Gagner首次發表腹腔鏡肝腫瘤切除手術後,雖然世界各國已經逐漸應用在成人的肝臟腫瘤手術中,此項手術方式應用在兒童肝臟腫瘤仍算少數,更別說是應用在嬰幼兒了。置入內視鏡與器械進行肝葉切除經由一般外科醫師陳德鴻手術指導與協助下,結合兒童外科黃富煥醫師的嬰幼兒微創手術經驗,終於順利幫小寶完成腹腔鏡左肝切除手術,手術由1個位於下腹部1公分半及2個位於左右側腹各半公分的皮膚切口,置入內視鏡與器械進行肝葉切除,然後透過將下腹部切口延長至4公分後,將切除的肝葉取出體外。術中出血量控制在50毫升左右,術後3天經口進食並於第5天出院,不僅讓孩子們可以享有微創手術傷口小、時程短、恢復期短的好處,也為台灣兒童外科領域開創嶄新一頁。

睡不好?揭露3大迷思

睡不好?揭露3大迷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些失眠的人,對睡眠抱持一種不切實際或僵化的看法,許多普遍卻錯誤觀念讓人對睡眠產生誤解,以下我們討論的是,如何扭轉錯誤的認知,進而讓你能好好睡一覺。1) 我需要睡8小時或睡更久。這是對睡眠不切實際的一種想法,因為對睡眠的需求因人而異,即使是同一個人的睡眠需求,也可能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當人們正在談一場浪漫的新戀情時,他們需要的睡眠量會比平常少許多,但是他們日常的表現仍然很好,事實上由於生活充滿興奮,睡眠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浪費時間。睡眠品質 比睡眠時數重要相較之下,當人們的情緒低落或憂慮時,他們通常就希望晚上能睡8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不過,「希望睡更久」與「需要睡更多」是兩回事,如果你堅信自己需要睡8小時才夠,一旦你睡不到這個時數,就會自覺睡不夠而感到焦慮。基本上,睡眠品質遠比睡眠時數來得重要,你或許有過這種經驗:曾經睡了8小時或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並未擁有理想的心情、精力與專注力,睡得很少但卻意外地在白天活力十足。2) 我從沒有睡眠問題,現在也應該一樣。在前段的討論中提到,睡眠不是固定不變的,睡眠能力會隨你的年齡改變,因此你應該改變自己對於睡眠的期望,如果你正值中年,但卻堅信自己應該擁有年輕人的睡眠與精力,那麼你會大失所望,因為,隨著年紀漸長,能產生的深度睡眠會隨之減少,在白天容易疲倦的時間也會增加,這些都是正常現象。3) 我應該在頭一沾枕時就睡著,而且要一覺睡到天亮。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在半夜從未醒來過,其實,他應該更精確地說,他不知道他在半夜清醒過,能在任何時間睡著,或是一上床就立即睡著,又或是半夜不會清醒過來的人,很可能他們極度睡不好,或是患有睡眠疾病,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當時間分分秒秒過去而你還是睡不著,你會煩惱這又將是一個失眠的夜,而且這種煩惱將讓你往失眠的洞裡鑽得更深,此外,也讓你無法意識到自己其實曾經度過許多在30分鐘內就睡著的「正常」夜晚,讓你誤以為自己是睡眠品質很糟的人,一旦你相信自己是睡眠劣質者,這可能會變成一種惡夢成真的預言。(本文摘自/安眠,藥不要/時報出版) 

黑點眼前飄?視網膜裂孔快修補

黑點眼前飄?視網膜裂孔快修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都有飛蚊症的困擾,有人很年輕時就出現,有人是到了花甲之年才有,看東西時,眼前總是有異物感,像是有蚊子在眼前亂飛,因而被稱之為飛蚊症,不少人去醫院檢查,都被告知定期追蹤,但卻被這現象搞得很煩,到底何時應該要做治療呢? 年輕人大約有1成5會出現玻璃體混濁而會有飛蚊症的原因也不少,想要做治療還得要看成因,眼科醫師何一滔表示,眼睛出現飛蚊症,一定要找原出原因,通常會有飛蚊症是因為玻璃體混濁造成,根據統計,年輕人大約有1成5會出現玻璃體混濁,70歲以上老年人則高達7成以上。 高齡或高度近視易出現飛蚊症眼睛裡有三分之二都是玻璃體,而正常的情況是透明清澈,但是隨著年齡增加或是高度近視,玻璃體會加速混濁,使得玻璃體出現懸浮物,因而產生飛蚊症,而且眼睛裡所出現的蚊子,可多可少,可大可小,何一滔醫師指出,若是屬於玻璃體混濁所造成的飛蚊症,只需要定期追蹤,還不一定需要做治療。 視網膜裂孔需以雷射來修補若是飛蚊症是因為視網膜裂孔所導致,那就要做治療了!何一滔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果是視網膜裂孔而造成飛蚊症,因為會使視網膜周邊血管破裂,進而使得玻璃體出現嚴重的飛蚊症,而針對視網膜裂孔所造成的飛蚊症,由於會有較大範圍的黑影擋住視線,這時就需要以雷射修補來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保「密」防「跌」 多吃黑芝麻

保「密」防「跌」 多吃黑芝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90歲的謝爺爺,因跌倒導致右髖疼痛,無法站立,經X光檢查發現為右髖粉碎之大腿骨骨折,和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骨釘內固定手術,術後一週康復出院,另一名94歲羅奶奶,也是因為跌倒造成右髖之大腿骨粉碎骨折,疼痛、無法站立,經詳細身體檢查,發現心肺功能明顯較差,接受骨折內固定手術後,復原良好。髖關節骨折長者 一年死亡率約為30%髖關節骨折是65歲以上老年人常見的嚴重創傷之一,病人可能因此臥床、生活失能,造成患者和家屬生活上極大的不便和壓力,根據統計數據,發生髖關節骨折長者,一年死亡率約為30%,然而,經由骨科及早手術治療,是能有效改善的。可能導致虛弱、褥瘡、感染 甚至死亡衛福部苗栗醫院骨科醫師汪家成指出,長者除了會比年輕時有稍多的健康問題或疾病外,也容易在跌倒時發生骨折,其中又以脊椎和髖部的大腿骨骨折最痛苦,造成時間上或長或短的臥床、失能,此類外傷,如果不積極治療,除了短期造成的劇痛、臥床不便外,中長期有可能導致虛弱、褥瘡、感染、靜脈栓塞,甚至因此而死亡。保持骨質密度 加強正確、適度的運動汪醫師進一步指出,老年人發生跌倒次數和傷害嚴重度,隨年紀增加而相對增高,提醒民眾應該及早做好「保『密』防『跌』」,保持骨質密度部份,應該加強正確、適度的運動,例如快走、騎單車和補充鈣質,可攝取奶粉、小魚干、吻仔魚、黑芝麻、紫菜、髮菜等,都是含鈣量高的食物,以避免骨質疏鬆症發生。地面宜平整防滑 照明要適當預防跌倒則應注意居家環境,地面宜平整防滑、照明要適當、動線無障礙物,傢俱固定擺放,此外,此外,還需留意是否服用藥物,有無可能引起暈眩或方向感迷失的潛在危險,才能有效防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