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胸悶又咳嗽 PM2.5高少出門!

胸悶又咳嗽 PM2.5高少出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台灣中南部灰濛濛的一片,依據環保署資料顯示,中南部地區空氣不佳是受到颱風影響,導致竹苗至高屏地區大氣擴散條件不佳,汙染物容易累積,空氣品質較差,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例如氣喘、慢性肺阻塞疾病)的患者在空氣汙染嚴重時,應盡量減少出門次數,以保護呼吸道及肺部遭受侵害。溫度、濕度變化 易致呼吸道疾病發作入秋溫度變化較大,昨日下午中部地區PM2.5(細懸浮微粒指標)高,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施志宏表示,天氣溫度及濕度的變化,以及空氣汙染皆容易導致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急性發作,天氣驟變,患者的鼻子會最先知道,不只會有打不完的噴嚏,還容易伴有咳嗽、胸悶情形。咳嗽、呼吸困難 嚴重可致呼吸衰竭當細懸浮微粒進入人體後在肺部吸收,造成肺部以及全身性的傷害,容易形成慢性支氣管炎、細支氣管擴張、肺水腫或是支氣管纖維化等症狀,使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狀加劇,甚至引發急性發作之狀況,像是咳嗽、呼吸困難、呼吸時出現喘鳴聲等,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減少出門、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呼籲民眾預防保健的重要性,而體質敏感者即免疫力較差者需注意健康維護,建議民眾在環保署發布新聞消息時盡量減少出門,並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平時亦可至環保署網站查詢空氣品質現況,查看台灣各地區的細懸浮微粒指標,若感到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加劇時,需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在家就可做!愛滋篩檢好方便

在家就可做!愛滋篩檢好方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爲讓民眾瞭解自身感染情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自9月1日啟動在家愛滋唾液快速自我篩檢服務,截至9月底止,已有1,000餘人次使用,領取數量以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民眾較多,但考量人口數,花蓮縣民眾領取比例較高,衛生局也以便利商店貨到付款方式提供花蓮縣民領取試劑,讓偏遠地區民眾,有機會篩檢自身感染情形。愛滋自我篩檢 設置104個服務點疾管署表示,今年與6家民間團體及7縣市衛生局共同辦理愛滋自我篩檢服務,於中心、衛生局(所)、學校、三溫暖及咖啡館等處所設置104個服務點,民眾支付200元購買試劑,在家完成篩檢後,只要至服務網頁登錄,除可領回200元,還可填寫問卷抽超商禮券,預計提供至12月15日或至使用完畢為止。希望90%感染者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世界衛生組織擘劃出愛滋防治策略三零(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願景,並在階段目標提出於2020年達到90-90-90全球愛滋防治目標,第一個90就是希望90%的感染者可知道自己是否感染,才能即早開始治療。為了擴大篩檢觸角,讓更多民眾在確保自主與隱私情況下篩檢,望達成第一個90%目標的愛滋防治新策略,世界衛生組織也大力推動自我篩檢,全球已有包含美國、英國、法國等至少16個國家推行愛滋自我篩檢。初步篩檢呈陽性 快進一步檢驗民眾取得唾液篩檢試劑後,可參考衛教影片、透過24小時諮詢服務專線:0963-905-989或參閱試劑包裝內之操作說明進行自我篩檢,提醒民眾如果初步篩檢呈陽性反應,無須過度驚慌,應前往衛生局(所)或愛滋病指定醫院進一步確認檢驗。 

別再卡「關」!醫病溝通要主動

別再卡「關」!醫病溝通要主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全身都卡「關」!54歲的何女士,10年前起腳趾開始出現紅腫、熱痛症狀,當時以為是長期爬山導致不小心扭傷,一個月間反覆到中醫師及復健科就診,症狀都好好壞壞,直到有一天起床,何女士發現全身都不能動,到免疫風溼科就診,才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開始出現「晨僵」情形,早上起床都需要耗費很大的力氣及時間。小關節晨僵明顯 改小分子藥物治療103年發病期間,何女士小關節晨僵、疼痛的症狀越來越明顯,她表示,只要一出現狀況,她就會積極與醫師討論,由於害怕針頭不敢打針,醫師建議何女士可以嘗試小分子藥物治療,與傳統口服藥治療方式相同,可降低轉換治療的不安感。維持原有用藥習慣 抑制發炎反應類風溼性關節炎(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高達90%病友在發病頭2年,骨骼會遭到破壞導致關節變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任蔡文展醫師表示,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選擇非常多元,對中、重度病友而言,可使用小分子口服藥物治療,可維持原有用藥習慣,抑制發炎反應。與醫師對話 不要客氣詢問其他治療蔡文展醫師表示,55%的病人會不好意思與醫師開口討論症狀,約73%的病患也擔心在開口說出症狀時,會被醫師認為是在抱怨,何女士表示,診間也常聽到許多病人與醫師的對話,認為他們對就醫非常害羞,由於自己的身體疼痛指數、發生症狀醫師不知道,因此她認為精準與醫師對話很重要,並且不要客氣向醫師詢問其他治療方式。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表示,病友在面對疾病帶來的負面情緒時,除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同症病友互相交流也有助於紓解情緒,蔡文展醫師補充,掌握黃金治療期,積極與醫師對話,才是緩解治療的不二法門。

感冒喘不過氣 竟是雙側肺炎!

感冒喘不過氣 竟是雙側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3歲的陳先生原本身體硬朗,除了高血壓外沒有其他重大疾病史,過去也不常生病,這次出現發燒、咳嗽、全身痠痛的症狀,原本想說只是輕微感冒不以為意,沒想到休息幾天都沒有改善,且逐漸出現喘不過氣的感覺,於是至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門診就診,經診療後確診為A型流感,胸部X光更發現併發雙側肺炎。流感易有高燒不退、肌肉痠痛、倦怠疲勞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王維理表示,氣溫逐漸降低,流感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台灣的流感病人通常從10月開始就會慢慢變多,自12月到隔年2月為流行高峰期,流感病毒感染與一般感冒,都常見有咳嗽、流鼻涕及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但流感更易有高燒不退、全身肌肉痠痛、更明顯的倦怠疲勞、胃口變差等全身性症狀。他表示,最重要的是流感患者還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肺炎,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105年7月1日起至106年5月21日因為流感併發重症如肺炎、神經系統併發症、侵襲性細菌感染、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而需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的病人共有2005人,其中95.1%沒有接受流感疫苗接種。好發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長輩王維理醫師指出,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都不太一樣,因此建議大家每年都要接種當年度的流感疫苗,才能獲得最好的保護力,此外,每年冬春交替之際也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的流行高峰期,又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長輩、及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肺病、慢性腎衰竭、免疫不全等病人,造成併發症甚至死亡。 

心臟衰竭如骨牌崩塌 死亡率5年達50%

心臟衰竭如骨牌崩塌 死亡率5年達50%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公佈104年國人死因統計,心臟疾病連年高居十大死因第二位,此外,健保署2014年統計資料顯示,心臟衰竭平均住院天數高居所有心血管疾病之首,許多老年人或三高、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容易無視心臟衰竭警訊,誤以為易喘、夜間胸悶與下肢水腫等症狀,導致心臟衰竭病程如骨牌效應般急速惡化,嚴重者恐猝死。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於今日偕同心臟專科醫師,呼籲患者注意心臟衰竭初期症狀,把握治療黃金時期,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指出,美國目前約有570萬名心臟衰竭患者,每年於心臟衰竭疾病治療、住院等花費高達307億美元;而在歐洲,44%的患者於出院後一年內至少會再次住院。心臟衰竭容易急速惡化、突然猝死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暨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俊立表示,心臟衰竭是容易急速惡化、突然猝死的疾病,然而一般大眾缺乏正確疾病認知與治療積極度,導致住院率與死亡率居高不下,對社會與家庭造成無法衡量的損失。心臟衰竭 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喘」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暨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副秘書長楊甯貽表示,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臟就像以有洞的吸管吸食珍珠奶茶一般,即使再努力運作,也無法輸出足夠血液供應身體各器官所需,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喘」,此外,心臟疾病患者、具「三高」或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人,都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注意累、喘、腫 需積極治療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指出,若感覺「累、喘、腫」或夜晚忽然胸悶難耐,甚至要起床開窗透氣,需特別注意。此外,要有效扭轉心臟衰竭病情,除了積極接受心臟衰竭藥物治療、配合醫囑及定期回診外,尚需嚴格控制飲食的水分及鹽份、維持適當體重、控制血壓,就能有效控制疾病。

心裡藏炸彈?練習回到「平人」狀態

心裡藏炸彈?練習回到「平人」狀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縵者」,就是「寬心」,你有時候覺得今天天空地闊、心情特好,沒什麼煩惱,這時的寬心就能算是很高的境界了嗎?在莊子看來並不是,那是今天運氣好、事事如意,所以你暫時寬心,「窖者」,有時候城府深藏,不讓人看清你內心真實的感受。表面溫和、柔順 心裏藏著一顆炸彈我有個學生,是位很溫柔的女孩,跟她說什麼她總是微笑說「好」,但有一天我卻被她發表在臉書上的一則貼文嚇壞了,她說她遇到一個很惡劣的人,臭罵她一頓,她表面上雖然跟對方賠不是,但心裏卻是憤怒,暴躁異常,甚至動念想痛毆那人一頓,這就叫「窖」,表面溫和、柔順,但心裏的地窖卻藏著一顆炸彈,隨時可能在背地引爆。告別童年後的我不喜在別人面前流淚,有次忘了在學校受到什麼委屈,只記得回到家看到家人,還高高興興地走上3樓,3樓房間的燈原是暗的,直到我打開3樓燈光,在燈亮的剎那,我背對世界所有的人,才放任眼淚流下來,那時候覺得自己好能忍、好堅強。眾生心緒 都不是理想的心靈狀態但就莊子看來,這都是不健康的,「密者」是思慮細密,乍聽之下似乎是好事,但就聖人而言,因為思慮多,想法才會縝密,在「其神凝」的練習中,我們致力於凝定心神、無思無慮,非思慮縝密,可見以上莊子摹寫的眾生心緒,都不是理想的心靈狀態。小恐惴惴 最短時間回到「平人」狀態「小恐惴惴」,對一些小恐懼,你會因此小心翼翼、緊張擔憂,我上醫家課程最喜歡遇到這種學生,身體一點違和,就急著配藥、勤快運動,想能趕快恢復原狀,這種學生會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到沒病的「平人」狀態,很快回到健康的水平。有的同學則不然,一週前問我:「發燒該怎麼辦啊?」我說得去看醫生,下週上課我問他:「同學你去看醫生了嗎?」「喔,沒有耶,這禮拜很忙。」「那你發燒好了嗎?」「好像不那麼燒了。」顯然他不太在意。(本文摘自/莊子,從心開始/天下雜誌出版)

睡一覺就好?頭痛療程恐達半年

睡一覺就好?頭痛療程恐達半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師,我頭痛是不是腦裡長瘤」、「偏頭痛不是只有痛一邊」、「要吃多久的藥才會好」、「有沒有方法可以預防偏頭痛」,由於缺乏充分的頭痛知識,60%病人會到處逛門診、20%會掛急診,造成醫療浪費,事實上,偏頭痛是個可以緩解或治療的疾病,醫師、護理人員、病人或家屬,對偏頭痛有一定的認識,才能提高生活品質。訊號異常 造成噁心、嘔吐、畏光、怕吵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定義為20大失能疾病之一,臨床上也常見病人因偏頭痛造成生活品質下降,生產能力減少、時常請假等,由於偏頭痛是生物基礎訊號異常,傳遞至下視丘所產生一連串的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如同失智般目前作為疾病(disease)處理,而非僅僅症狀(symptoms)治療。情緒、壓力、溫度、飲食 引發偏頭痛由於內在的荷爾蒙變化、生理時鐘、情緒、壓力,或外在的氣候、溫度、飲食、作息因素,造成周邊血管興奮物質(glutamate,substance-p,CGRP)外漏,刺激三叉神經及中樞傳遞引發偏頭痛,起初多數病人睡一覺或休息都會改善,隨著病程進展,不僅吃藥無法抑制頭痛,持續時間愈來愈常,最終成為慢性偏頭痛時才來就醫。調整作息、飲食、運動 能預防頭痛由於偏頭痛年齡層20~40歲居多,病人通常不喜歡吃藥,因此從作息調整(愈規律愈好)、飲食預防(避免刺激性、巧克力、起司類)、運動(瑜珈、太極)、喝水(~2500cc/日),將可減少發作次數及頻率,利用溫度生物回饋(感溫指環),也能達到頭痛預防效果。

四物湯催生肌瘤?中醫師解密

四物湯催生肌瘤?中醫師解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有則新聞指出,有位沒有署名的中醫師在其診所FB分享一則貼文,文中直指女性應該要遠離四物湯、八珍湯與十全大補湯,因為這些湯會使子宮卵巢的腫瘤腺肌症增長;此文一出,立刻引起女性朋友關注。然而,有不少中醫師則是認為,有些危言聳聽! 婦科疾病常用四物湯中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浩瑞表示,四物湯中的藥品性味並不強,而且婦科疾病中,這些藥材常有在用;至於會有此論點,則是和之前有項研究有關,該研究是以大量的當歸萃取物做體外細胞實驗,結果發現,當歸雌激素萃取物會使子宮內膜細胞增生,因而懷疑當歸會誘發子宮肌瘤。 就好像喝咖啡會導致骨鬆?然而,四物湯是否會造成子宮肌瘤,就好像喝咖啡會導致骨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黃浩瑞醫師指出,因為實驗室所做的當歸萃取量很大,濃度高,又沒有考慮到交互作用和吸收率,因而就污名化四物湯;而咖啡會導致骨鬆的研究也是如此,就是要每天喝二、三百杯才有可能發生骨鬆! 有人一輩子沒喝四物湯也得子宮肌瘤中醫師余雅雯也指出,這樣的訊息爭議性很大,有很多的人在討論,只是這樣的說法有些偏頗;因為造成子宮肌瘤的原因很多,有人一輩子沒有喝四物湯,也一樣發生罹患子宮肌瘤的案例,不見得喝四物湯就一定會引起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也會用四物湯中藥做治療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組成;其實,四物湯會用在血虛的患者,反而有些子宮肌瘤會用四物湯治療,而且會再加減其他中藥。余雅雯醫師進一步指出,四物湯經過炮製後,每味藥的性味也會不同,有些子宮肌瘤在治療時,除了四物湯之外,還會加上活血中藥桃仁、紅花,或是清熱藥黃連、黃芩。 四物飲是食品字號 但不要當三餐吃那麼坊間有很多四物飲可以喝嗎?黃浩瑞醫師說,市售的四物飲是屬於食品字號,雌激素有效含量都在標準以下,若是想喝都可以喝,因為若是劑量太高,食品字號是無法過關的;但是不要將健康食品當三餐吃,因為有人反而把健康食品吃得比三餐還重要,那就本末倒置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關關」難過!關節炎恐致眼疾

「關關」難過!關節炎恐致眼疾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常見的關節炎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幼年型多發關節炎、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萊特氏症、貝氏症)、結晶性關節炎(痛風)及退化關節炎等,關節炎症狀,有時會合併身體其他部位的症狀,例如僵直性脊椎炎常會合併虹彩炎、貝氏症會有視網膜病變等,在治療時,不止治療關節問題,而是要治療全身。局部腫痛、關節畸形、晨間僵硬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關節炎的特性包括局部腫痛、關節畸形、晨間僵硬、氣象台、病情反覆、持續變化,時常合併周邊軟組織痛等,關節炎形成的原因,包括退化磨損、發炎反應、飲食因素、體質基因、病毒感染、壓力、內分泌調控異常等,賴寧生提醒,罹患關節炎後並不是少做事、多進補就可改善,還是要接受治療。關節炎的整合治療包括NSAID抗發炎止痛藥、類固醇、關節炎特殊用藥(DMARDS、DMAODS)、外科矯治、復健及病人自我學習,如病友會、專題知識演講等,對於一般人常心存疑慮的類固醇治療,賴寧生院長指出,關節炎治療若沒有類固醇,一定會失敗,只要精準調配使用劑量,即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有氧運動、肌力訓練 可改善疼痛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蔡明倫表示,根據觀察,有氧運動、肌力訓練、水療及太極拳等,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疼痛、身體功能的改善有所幫助,運動前應該先決定適量的運動劑量,並評估個人損傷情形、運動偏好、合併症、運動可以性,來做為開立個人運動處方的依據。簡單的伸展、肌力等運動,利用隨手可得的羽球拍、彈力繩等工具,也可以進行肌力訓練,循序漸進,強化肌肉、關節,蔡明倫物理治療師指出,雖然目前沒有醫學實證認為運動能改變疾病,但運動對於患有髖、膝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症狀處理上仍扮演重要角色,持之以恆練習,可以獲得症狀及功能的改善。

保持樂觀 「半杯水」的哲學

保持樂觀 「半杯水」的哲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個高一女學生寫信來,說她從小就一直覺得事事輕鬆順利,不論課業、生活,一切雖不算頂好,但都比雙胞胎妹妹好很多倍,雖然她的身材沒有妹妹來得好,但頭腦卻比一般人好,成績也一直比妹妹好。認為自己只有不好 好的都被拿走了但是她上了高中後,妹妹的成績真是比以前好太多了(甚至比她好),這等於是說,她連最後的優勢(功課好)都不見了,她覺得自己是澈底失敗了,她問我該怎麼辦?同樣是一個媽媽生的雙胞胎姊妹,她卻認為自己只擁有不好的一面,所有好的都被妹妹拿走了,想想,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思,乾脆自殺算了。對於這位讀者的「砍布簾(Complain)」,我想告訴她一個故事: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弟弟出了車禍,撞爛了一條腿,最後不得已截肢了。妳想想,年紀不到20歲的男孩子,正值青春年華,怎能忍受這種打擊呢?一樣的打擊 心境轉變很重要聽說,他弟弟偷偷自殺了好幾次,但都不成功,後來,他弟弟在電視上看到一位小男孩,名字叫什麼記不得了,這位小男孩不但沒有腳,連下半身都沒有了。但是,小男孩對人生仍充滿自信,開朗的笑容和敏捷的動作,讓他弟弟感動得抱頭痛哭。一樣是人,一樣遭逢慘痛打擊,為什麼能活得不一樣?我家巷口有個賣肉粽的老伯伯,有一次我去吃肉粽,吃完了,嘴巴很油、喉嚨很乾,就跟他要一杯開水喝,可是,這肉粽伯亂怪的,他只倒了半杯開水給我,然後就跟我說:「如果你在沙漠中快渴死了,好不容易上帝給你一杯滿滿的水,你不小心手一軟,杯子掉下去,等撿起來,卻只剩半杯水,你會怎麼辦?」絕望的人總是看見失去的部分我手掐著肉粽咬牙切齒地說,「我恨不得把那隻軟掉的手砍成八塊半,本來我可以喝滿滿一杯的,害我只剩下半杯,我當然嘔死了。」後來,肉粽伯說,很多人來他攤子吃肉粽,他都問這個問題,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像我,不過,有幾個人的回答卻不一樣,他們說:「感謝上帝,我還有半杯水。」同樣是半杯水,絕望的人總是看見失去的部分,樂觀的人永遠感恩剩下的部分,你說做人好不好玩?這位手腳健在的讀者,請想想,如果是妳,妳要怎麼看這半杯水?妳要怎麼回答?(本文摘自/懂得放下,就是一種享受/沙發書坊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