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想抗老紓壓 遵守健走6重點!

想抗老紓壓 遵守健走6重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運動有益身心健康」,這句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真正能奉行的人卻非常有限,很多人「持續運動」的遠大願望只停留在夢中及口中,只要想到運動會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以及全身酸痛,一票人就紛紛打退堂鼓。至於運動後淋漓暢快的舒爽,以及運動帶來的好處,當然就無從體驗囉!省錢、有效率 非健走莫屬很多人都以為,動到「氣喘如牛」才能稱得上「運動」,其實並非如此,運動並不需要這麼狼狽,也不需要這麼痛苦,如果要選擇一種最省錢、有效率,又不會讓人陷入「兩天捕魚、三天曬網」惡性循環中的運動,就非「健走」莫屬了。擺脫肥胖、活化腦力、延緩老化「健走」在最近幾年,成為全球最風行的運動,它的好處多到數不清,健走可以幫助你擺脫肥胖,可以活化腦力跟體力,可以延緩老化,可以預防心臟病、老年癡呆、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可以幫你走出好骨質,可以改善因姿勢不良而引起的肩膀、腰部、背部酸痛,可以紓解壓力、消除疲勞。享受陽光洗禮 幫助維生素D合成「抽不出空」是最多人缺乏運動的理由,從今天起這個理由不再成立了,因為走路也可以是運動,我們每天都一定有機會走路,就算你是開車一族,也還是有可以幫自己「創造」走路機會,例如停車停遠一點,再者,走路時還可以一邊享受陽光的洗禮,幫助維生素D的合成,讓骨骼更健康,怎麼樣走,才能消耗熱量?實際上,只要走動就可以,當然,走的速度越快,消耗的熱量越多,因此,我建議想要健走的人,把握以下幾個走路重點:1) 走路時抬頭挺胸,盡量將身體線條拉高,不要彎腰駝背。2) 盡量邁開你的步伐,但舒適是前提,別故意跨大步。3) 頸部、肩膀放鬆。4) 走路時,手肘自然擺動,比較理想的姿勢是彎曲約成90 度,這樣比較容易加快腳步。5) 膝蓋放鬆,不要刻意打直。6) 腳跟先著地,接著再將身體重量放在腳掌前1/3處。離地的時候,應該是腳尖用力推離地面。(摘自/不吃藥最健康/大喜文化出版)

「弟弟」紅腫潰瘍 入珠10顆肇禍!

「弟弟」紅腫潰瘍 入珠10顆肇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想重振雄風卻弄巧成拙!部分男人迷信陰莖入珠的威力,陳姓男子入珠10顆後,不到半年就因感染而導致陰莖紅腫潰瘍,疼到看診卻還是捨不得取出,只願取出3顆,不到2個月又痛又腫,才願意再取出剩餘的7顆珠子,衛福部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卓榮表示,入珠無益又具感染風險,最好不要開「命根子」的玩笑。又紅又腫、潰瘍 還有分泌物醫師蔡卓榮指出,這位30歲的陳姓男子半年前在陰莖入珠10顆,2個月前來看診時,入珠處的陰莖周圍又紅又腫,不僅潰瘍,還有分泌物,他勸告陳男,珠子旁邊的組織已經細菌感染,要解決問題,最好把肇禍的珠子取出來,才能一勞永逸,若只是吃藥打針,恐無法痊癒。取出7顆直徑約0.8公分珠子蔡卓榮醫師說,陳男本來只願藥物治療,經過2個月,陳男又來看診,已在別的診所取出潰瘍最嚴重部位的3顆珠子,但病情又發作,只能再就醫,他告誡陳男,若不取出禍端,腫痛難癒,陳男才同意手術,他割開包皮,取出7顆直徑約0.8公分珠子,是晶瑩剔透的玻璃珠。將珠子植入陰莖皮下組織蔡卓榮表示,入珠是將珠子植入陰莖皮下組織,傷口復原後勃起時珠粒會突出陰莖表面,通常是男性以為這樣較能使女性在性行為時達到滿足,不過,女性的感覺不見得如此,甚至不以為然,而常見的入珠數是1、2顆,10顆比較少見,但也有人自稱入珠2、30顆。清潔不足、循環不好 易感染入珠手術常是民間的非醫療機構執行,消毒及器械清潔可能不足,容易感染,而珠子的種類很多,有人甚至使用bb彈,都存在著不同的風險,而且入珠後,包皮易因珠子而被撐緊,使血液循環不好,更易感染,總而言之,外來物容易變成身體的感染源。

營養多 母乳還可助產後止血!

營養多 母乳還可助產後止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對新手媽媽而言,撐過懷孕初期的害喜不適、後期大腹便便、頻尿以及更加辛苦的生產過程,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出生,又有煩惱的問題要考慮,最重要得當然是考慮要給自己的小寶貝喝母乳,還是配方奶,對於許多常見的疑惑,衛福部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馨慧,提供給新手媽媽們專業意見跟常見問題解惑。初乳含很好營養及免疫來源新手媽媽擔心剛生產完是否有母乳,黃馨慧醫師表示,初乳呈現淡黃色,一般來說量不多,但因為含有較多的抗體,對新生兒來說是很好的營養及免疫力來源,剛出生的寶寶胃容量還小,需要的母乳量不大,所以在生產完,新生兒出現尋乳反射時,就可以開始嘗試母乳哺餵,可以讓子宮收縮幫助產後止血,也能刺激母乳的產量。寶寶在喝飽後會自然的鬆開嘴另外,因為親餵時不知道寶寶喝進去多少,許多媽媽擔心會讓寶寶吃撐了,黃馨慧醫師表示寶寶們都很聰明,會表達出自己是否吃飽,在正確的含乳姿勢下,努力吸允的寶寶在喝飽後會自然的鬆開嘴,另外母乳哺育沒有時間的限制,只要寶寶出現尋乳反射,親餵媽媽們就可以試著哺餵母乳。母乳量不夠 別給自己太大壓力雖然說母乳的確是寶寶們最天然的食物來源,但每位媽媽的身體構造、生活環境、甚至工作性質都不同,也可能在生下寶寶之後,母乳量不夠,並不是一定要餵養母乳,對於奶量不夠的媽媽,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新手媽媽們要照顧小孩,壓力已經很大,不要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維持輕鬆心情,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寶寶。

尿不出來 骨盆重建改善脫垂

尿不出來 骨盆重建改善脫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名60多歲的婦女長期有解尿困難的問題,在一般診所求診,有一天因為陰道出血到醫院求診,內診發現,這名婦人的子宮及陰道壁脫垂很嚴重,因為長期的脫垂磨擦,造成陰道壁有許多潰瘍傷口而導致陰道出血,後來病人接受骨盆重建手術,生活品質大為改善。羞於性器官檢查 無法早期就發現成大醫院婦產部醫師吳珮瑩表示,在台灣,許多年長婦女都羞於性器官的檢查,因此許多骨盆腔器官脫垂的情形,無法在最早期就被發現,因為患部較隱晦,一般人通常認為過幾天就好,不喜歡馬上求醫,往往都是反覆感染,身體出現明顯不適,才被家人帶至門診求診。懷孕、生產、粗重工作、慢性負壓增加吳珮瑩醫師指出,骨盆腔器官脫垂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所以無法提早發現,造成婦女骨盆腔器官脫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懷孕、生產、粗重工作及慢性負壓增加等,都是常見原因,所以,婦女在生產後要避免骨盆腔脫垂的問題,可以練習做骨盆肌肉運動,如凱格爾運動。利用機器 協助病患訓練骨盆肌肉若是已經有輕微的骨盆腔器官脫垂,一般患者或想暫時不動手術者,吳珮瑩醫師表示,一般是以生理回饋、電刺激及子宮托等保守性治療的方式處理,生理回饋的治療是利用機器協助病患訓練骨盆肌肉。陰道骨盆重建 恢復快、無傷口脫垂較嚴重者,還是需要做手術治療,吳珮瑩醫師表示,手術從陰道或從腹部手術皆可,經陰道骨盆重建手術,恢復快,肚子不會有傷口,腹部手術則可使用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時間縮短,術後都能改善骨盆腔器官脫垂的情況,而選擇的考量為依據病人的情況選擇適當的手術治療。

起床口乾 鼻塞恐致慢性咽炎!

起床口乾 鼻塞恐致慢性咽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而言,感冒剛開始影響鼻子的感染時並不嚴重,往往只有症狀,卻不見得有肉眼或觸摸可發現的鼻甲或黏膜的實質變化,這個階段中醫稱為「氣病」,氣病階段一個療程約需1到2個月。鼻甲腫脹時 有時需超過3個月的治療一旦鼻甲持續保持在肥厚狀態或黏膜持續保持充血、有腫脹狀態的實質變化時,有時需超過3個月的治療,甚至於需6個月的調理,這便是到了「血病」的階段。肥厚的鼻甲病情拖久了、複雜了,中醫對治的作戰策略就得更多元、精細。愛甜食、澱粉、少運動 鼻塞很要命當鼻塞的症狀由感冒時發生,到日常生活中都會察覺鼻塞的不舒服時,代表風寒外邪所引發的感染後遺症,已的向鄰近的器官、組織入侵,這個過程依個人運動習慣、飲食、生活起居的習性的不同,進展速度有很大的不同,對於一般喜歡甜食、澱粉、肥胖、很少運動、平日皆在泠氣房內生活、工作的人而言,鼻塞很快就會成為一個要命的健康殺手。呼吸道肌肉張力降低 產生打呼睡覺打呼,是最常早期被發現的症狀,對於年幼的小孩,父母很快就會察覺到這個問題;大人則往往是室友或配偶才有機會發現,人在入睡後,由於呼吸道肌肉張力降低,使得呼吸道變得較狹窄,如果再加上有鼻腔、鼻咽或口咽有結構上狹窄的情形,將會造成呼吸氣流的進出遇到相當的阻力,而產生打呼的現象,因此也將增加嘴巴協助代償呼吸的機會。睡眠中斷 代表鼻塞影響到咽部一個簡單的技巧是醫師詢問病人:「是否早上起床時嘴巴覺得乾?或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想喝水?」更嚴重的情形,是有部份病人夜裡因為口乾而需起床喝水,導致睡眠中斷的困擾時,代表鼻塞的情形已影響到咽部,將逐步發展出慢性咽炎。(本文摘自/感冒應該看中醫/大塊出版) 

真的夠嗎?遺贈稅補長照財源缺口

真的夠嗎?遺贈稅補長照財源缺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為補足長照財源缺口,財政部規劃將遺產稅及贈與稅作為長照基金財源之一,遺產淨額超過1億元、贈與淨額超過5,000萬元部分,適用20%最高稅率,財政部預計10月中,將遺產及贈與稅法草案報行政院審查,調增稅率、不動免稅額,預計每年受影響的遺贈稅申報戶不到1%。經濟民生影響範圍小 不易稅負轉嫁將遺產稅及贈與稅作為長照基金財源將會產生哪些影響,長期關注長照議題的交大生醫論壇發起人陳靖騰認為,跟增加營業稅比較起來,對經濟民生的影響範圍較小,不易稅負轉嫁,物價飆漲,是一個可以增財財源,卻不會影響經濟的方法,而且因為免稅額度的關係,屬於富人稅,要在一定的免稅額度上才有繳稅必要,對於一般民眾影響不大,而缺點則是屬於機會稅,稅源不穩定。遺贈稅率調高,主要受影響對象以高資產者為主,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問題的浮現,陳靖騰表示,一是富人有可能會採避稅於海外,降低資金投資國內意願,二是遺產價值是以公告現值評定估算而非市價,富人將資產傳承以公告現值低之資產給遺贈給後代,降低稅基,減少遺贈稅支出。應建立起 國人財產全球總歸戶的概念而對於這些可能產生的問題也應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陳靖騰表示,在巴拿馬事件及兆豐案之後,全球各國都建立起反避稅的規範,應速與全球各國簽立租稅協定,建立起[國人財產全球總歸戶]的概念,減少避稅管道,實現租稅公平,增加稅收,對於各國建立遺贈稅,辦理文件標準流程,在死亡證明書,贈與對象證明等,都訂定流程,透過政府認證文件控管,形成租稅堡壘,減少租稅漏洞,遺贈稅亦應採實價課稅模式,房地產實價課稅實施後只針對不動產交易所得稅課稅,遺贈稅卻還是以公告現值評定,應修法落實租稅正義採實價課遺贈稅,避免租稅漏洞。對長期照護族群 擴大經濟規模然而長照的缺口是逐年增漲的,短期內這樣子的財源或可因應,長期來看必須有更多的財源加入,在減少避稅漏洞外,也應該積極發展長照產業,對長期照護族群,擴大經濟規模,降低照護成本,發展長照產業及經驗,輸出到世界各國促使長照產業之經濟發展,才是可長可久之道。

舒適生活 氣切不是終點

舒適生活 氣切不是終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志明騎車貪快發生車禍,腦內出血,意識不清楚,插管住在加護病房一星期,雖然生命跡象穩定,但意識仍迷迷糊糊,醫師建議家屬做氣切,爸爸將氣切與長期臥床的印象聯想在一起,但長期臥床的病人需要氣切,是因為氣切能讓他們更舒適、更容易照顧,氣切並不會造成病人病況的任何變化。頸部另做一切口將氣切管插入氣管氣切是用來替代口咽式氣管內管,就是民眾比較熟悉的「插管」,從頸部皮膚另做一切口直接將氣切管插入氣管,氣切管的功能其實跟口咽插管的功能一模一樣,雖然多了個頸部的傷口,但在手術後的1個星期內,頸部傷口的疼痛就會消失,事實上比口咽插管要來得舒服許多。能自行咳痰 氣切管路就可以移除另外,其實氣切是可以移除的,只是民眾不常見到這種狀況,所以才會有氣切做了就是一輩子的誤解,其實在原發造成呼吸衰竭的疾病治療好,病人呼吸衰竭情形解除,並且恢復到能夠自行咳痰之後,氣切管路就可以移除,氣切管一旦移除之後,氣切傷口會會於5~7天內自行閉合。實現自主呼吸 就有機會能夠說話只要病人做了氣切並能脫離呼吸器,可以實現自主呼吸,就有機會能夠說話,而且,不只能說話,只要病人聲帶沒有壞掉,不會嗆到,病人即使帶著氣切,也能夠從嘴巴吃東西,過上接近平常人的生活,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表示: ‧ 氣切只是氣管插管的一種替代管路,不影響病情。‧ 只要病人不再需要氣切,氣切可以移除。‧ 氣切病人一旦脫離呼吸衰竭,可以說話。‧ 氣切病人有機會可以從嘴巴吃東西。

新生兒狂吐奶 原來是腸阻塞!

新生兒狂吐奶 原來是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剛出生的新生兒,只要一喝奶就狂吐不止,一直持續了好幾天,家人擔心得要命,小嬰兒還在婦產科診所沒有回家,就被轉診到大醫院看診,經由檢查發現,這名新生兒竟然是因為腸子長了幽門蹼,進而造成腸阻塞,才導致所喝的奶都給吐了出來。幽門蹼阻擋食物到達腸道收治這名新生兒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表示,該新生兒出生時體重有3000多公克,但是卻無法進食,短短四天時間,人就瘦了一圈,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因為他的胃與十二指腸之間長出幽門蹼,進而阻擋了食物到達腸道,因而導致腸阻塞,使得所吃下的奶全都給吐了出來。 X光檢查診斷可確診通常新生兒會發生腸阻塞的原因以腸閉鎖居多,而有幽門蹼的情況則是比較少見,林雨利醫師指出,腸閉鎖是指腸子與腸子沒有相連接起來,至於新生兒會出現腸阻塞原因都是先天性,而有幽門蹼的情況則是比較少見,至於診斷腸阻塞的型態則是可以經由X光確認。嚴重吐奶應及早就醫確認林雨利主任進一步指出,當確診為幽門蹼造成的腸阻塞之後,就要立刻以手術來將幽門蹼切除即可,但若是因為腸閉鎖造成的腸阻塞,治療就比較複雜,得要將沒有相連的腸子接起來,而且新生兒才出生沒有幾天,反而不能用內視鏡做治療,得要開刀手術才安全。 由於新生兒會出現溢奶很常見,而新生兒若是有腸阻塞,其症狀就是吐奶,所以,如果新生兒出現吐奶的情況很嚴重,家長就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因為腸阻塞導致,必須帶孩子及早就醫確認。(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運動15分 死亡風險降22%

運動15分 死亡風險降22%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15分鐘,就能讓長輩身體更健康!中秋過後,隨之而來的是登高敬老的九九重陽節,想對家中長輩表達敬意與祝福,卻老覺得時間不夠,根據2016年歐洲心血管預防和康復協會大會(EuroPRevent),法國聖埃蒂安大學附屬醫院發表的研究指出,年長者每天運動15分鐘可降低22%的死亡風險。一半運動量 降低死亡風險卻達22%研究者以2個群組為調查對象,分別為法國群組(1,011位65歲成人)與國際性群組(122,417位60歲成人),以每周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 MET),將受試者分為-不運動、低度、中度和高度4組,平均追蹤10年,探討它們與死亡風險的相關性,追蹤期間法國與國際群組死亡率分別為9%與15%。結果顯示與不運動的老人相比,中度和高度運動量所降低的死亡風險率為28%和35%,從事愈多體能活動的老年人身體愈健康,研究結果亦發現,從事低度運動量的老人(相當於每天快走15分鐘)雖僅從事一半的建議運動量,其降低的死亡風險卻達到22%。嘗試不同運動 減緩老化、增強機能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研究中提到的15分鐘運動應達到中強度運動,就是快走或健走比較喘的程度,若只是一般步行速度,建議長輩拉長運動時間,達到一周150分鐘的運動量才有效果,他建議老人可嘗試不同種類的運動,像是健走、慢跑、跳舞、瑜珈,減緩老化還增強身體機能。床上抬腿 每個動作從3次增加到5次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年長者的運動習慣可視為一種健康指標,如果能走、跑或騎車表示體況不錯,如果長輩不想運動,她建議可以引導長者參與,延伸到參與團體運動,甚至發展成相約遊山玩水,也可從床上抬腿等運動做起,每個動作從3次慢慢增加到5次,都可達到運動效果。

注意力不集中 排便不順有關!

注意力不集中 排便不順有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蓄積在人體內的廢物約有75%會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糞便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一旦過長,將會造成多餘脂肪堆積,降低人體的免疫力與代謝力,也容易引發肌膚粗糙、肩頸痠痛、疲勞倦怠、煩躁焦慮等各種身心失調的症狀,在工作上自然會效率不彰。排便順暢 才能打造不易疲勞的體質現代人外食及吃加工製品的機會增加,社會上充斥著各種添加了化學調味料、添加物及脂肪等各種妨礙營養吸收與影響排泄機能的食品,要徹底避免這類的食品或許很難,但成功人士無不運用智慧,想辦法在日常生活中,多攝取一些能提升排泄力的食物。每天攝取味噌、醬油、起士 可增好菌為了增加排便的順暢度,他們經常吃發酵食品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其中,味噌、醬油、漬物、豆瓣醬、起司、優格等,是較具代表性的發酵食品,每天持續攝取,將能有效增加體內的好菌,讓占了人類體重約1至1.5公斤的腸內細菌變得更有活力與朝氣。另外,豆類、穀類、蔬菜、菇類及藻類等,則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成功人士都會提醒自己,每餐一定要吃到這些食物才行,如此,每天的排便就會無比順暢,血液得到淨化,身體當然也就不容易感到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煩躁易怒 小心腸胃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煩躁易怒的人,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的腸胃狀態,我相信身體一定有哪裡不舒服,像是容易便秘、常拉肚子或胃痛等,因為一個人的腸胃機能只要不正常,大腦便無法發送正確的訊號,請試著回想一下,自己菸酒的量是否多了點?是不是經常外食、吃油炸類的食物?還是多半偏好加了許多化學調味料或添加物的餐點呢?正常吃飯、充分咀嚼 腹瀉自然痊癒當煩躁想吃甜食、或壓力過大想喝酒等要塞東西給身體,何不先留意一下身體的排泄狀況,看看自己的腸胃是否健康,排便是否正常,經常拉肚子,有時是跟飲食不正常有關,許多人在學會正常吃飯與充分咀嚼後,腹瀉的狀況就自然痊癒了。就像工作一樣,不先想好要output(成果、表現)什麼,就拼命地input(努力、付出),往往一點用處也沒有,因此平常在為增強體力而吃之前,可要記得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讓自己排便順暢喔!(本文摘自/這樣吃,會變有錢!/好優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