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C肝可根治 勿輕忽黃金治療時機

C肝可根治 勿輕忽黃金治療時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所公布的C型肝炎篩檢調查報告顯示,國人C肝盛行率為4.2%,換句話說,全台有約55萬人正面臨C肝的威脅。由於感染C肝病毒後,多年後可能出現肝硬化、肝癌等風險,且部分感染者會因為沒有任何症狀,容易輕忽,這也使得台灣在根治C肝的道路上,阻礙重重。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主任陳健弘醫師表示,目前國內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已經感染C肝卻不自知;且被診斷為C肝的患者,接受治療的比率僅10至20%;其中,沒有繼續追蹤的C肝患者,究其原因多與無症狀而輕忽有關。另外,根據肝基會去年的調查發現,C肝患者未接受治療的主因,在於身體無法負荷傳統治療注射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的組合療法所產生的副作用,另有17%的患者因為治療費用過高而無法持續治療;甚至有11%的患者不知道C肝是能治癒的。由此可見,國人對於C肝的認知似乎仍嫌不足。C肝治療拖延 嚴重可能影響治癒力隨著C肝病毒口服新藥上市,只要早期治療,治癒率約達95%以上,且療程較短。陳健弘醫師說,C肝患者一旦延遲就醫,不但會令治療效果變差,對於治癒的機會也隨之降低,甚至可能進入換肝一途,因此,最好在還沒有肝硬化的情況下,及早積極治療,才是較好的選擇。雖然明年健保可能會有條件的給付C肝口服新藥,不過,由於C肝口服新藥目前仍未列入健保給付,有些患者會選擇購買網路上所販售較為便宜的學名藥或印度藥,陳健弘醫師提醒,由於這類來源不明的藥品無法保障其品質,也無從得知其療效及副作用,建議不要冒險,仍應尋求正規管道才有保障。另一方面,自從C肝口服新藥納入健保議題被炒熱後,有部分原本需要及早治療的民眾會有所等待,但因政策祭出仍需多方考量,恐延誤治療,仍建議C肝患者須與醫師討論,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機。C肝治療選擇多 患者不應輕易放棄陳健弘醫師提醒,目前C肝已有新藥可治癒,即使價格仍高,也有傳統干擾素治療組合可以使用,治癒率也能達到70%,因此若已知罹患C肝的患者應及早做治療,此外,若是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為C肝感染者,目前國內已提供年滿45歲可進行一次B、C肝的免費篩檢;更重要的是,C肝在初期、甚至即使到了肝癌初期都可能沒有明顯症狀,然而出現腹水、黃疸、肝昏迷時,通常已經是後期或者末期,就只能進入換肝,甚至可能連換肝也來不及,且存活率低,實在輕忽不得。

日牙痛60次 三叉神經搞鬼!

日牙痛60次 三叉神經搞鬼!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苗栗一位34歲男性,2、3個月以來左邊臉頰疼痛難受,每次痛30秒到1分鐘,一天不定時痛50~60次,刷牙、講話、吃東西都讓他痛苦不已,一開始以為是牙齒痛,最後經詳細檢查確認為典型的三叉神經痛,醫師先給予藥物治療,但患者仍感覺疼痛,因此為其安排減壓手術,術後患者恢復狀況良好,一星期即出院回家。血管或腫瘤壓迫 50~60歲長者好發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李振培表示,三叉神經是最粗大的腦神經,從腦部向下延伸,分成感覺神經根與運動神經根,感覺神經再分成3支周圍神經分佈到顏面,三叉神經痛,即是三叉神經在腦幹根部被壓迫所致,原因包括有血管或腫瘤壓迫、血管病變以及退化性疾病等,好發族群以50~60歲以上長者較多。三叉神經痛和牙痛的症狀非常難分辨,因此建議先找牙醫確認是否有牙齒問題,曾有病人單側上下排的牙齒都被拔光,才發現是三叉神經痛,所以選擇可信賴的牙醫先做判斷非常重要,若排除牙齒或臉部五官的問題,即為單純的三叉神經痛,50~60%的患者是因血管壓迫到神經而引起的疼痛,少部分則是血管病變或長瘤。減壓手術 復原期短且復發率也低排除長瘤和血管病變因素而造成的三叉神經痛,治療方式會先給予藥物治療,若可減緩疼痛只要持續服藥、定期追蹤即可,疼痛無法解除或不適應藥物副作用,如暈眩,建議以減壓手術來處理,術後復原期短且復發率也低,由於三叉神經痛無預防方式,因此症狀發生時一定要先確認疼痛的原因,才能正確治療,早日回到正常生活。

醫訊/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

醫訊/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頭頸癌患者進行手術、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後,可能會出現牙關緊閉、張口困難、舌頭活動度不足、頸部肌肉纖維化等症狀,面對這樣的副作用,如何透過確實的復健運動進行改善呢? 亞東醫院將舉行衛教講座,由癌症資源中心物理治療師林慧芬,將在課程中帶您認識放射線治療後的影響,以及如何使用彈力帶的輔助達到復健的目的,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時間:105年10月17日 星期(一) 下午14:00-15: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二樓J250-J253空間(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709

5撇步 趕走惱人過敏!

5撇步 趕走惱人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60歲左右女性,長年受鼻子過敏的困擾,打噴嚏、鼻塞、流鼻水都是家常便飯,過去有B型肝炎的問題,近一年內鼻涕倒流的狀況日益嚴重,到醫院求診自述鼻涕倒流除睡著時可以感覺不到外,從早到晚都有咽中異物感,天天不舒服的感覺讓她有輕生的念頭,於治療兩個禮拜後鼻涕倒流狀況改善50%。濕度差異、空氣汙染 誘發慢性咳嗽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旭東表示,過敏性鼻炎雖然是小毛病,但一發作起來真的會要人命,根據健保署統計,102年全年門診申報過敏性鼻炎及花粉熱就醫案件共計418萬件,相當於5個人就有1個有過敏的問題,在季節交替的季節更是好發,也會因濕度的差異、空氣污染而誘發慢性咳嗽,無法好好入眠,降低生活品質。過敏原、運動、飲食要注意考試壓力大、心情鬱悶誘發鼻炎發作,可以配合疏肝解鬱的小柴胡湯,緩解鼻癢、眼癢等不舒服,若是因鼻過敏症狀嚴重影響到情緒,謝旭東建議,過敏性鼻炎居家護理可以注意以下幾點:1)    避免過敏原 /衣物以純棉的衣服為主,房間要裝空氣清新器,塵顢在環境濕度在50度以上容易生存,在台灣潮濕的環境更容易發生。2)    運動強身 /以上半身為主效果較好,例如籃球或是羽毛球。3)    飲食禁忌 /少食堅果類、海鮮類、食品添加物如零食類,這類食物會引起發炎及過敏反應,約9成的患者屬於寒性體質,要少吃生魚片、西瓜、哈密瓜、水梨等或是冰涼的飲料。4)    穴位保健 /曲池、迎香、足三里左右輪流按摩,在睡前左右各順時鐘搓100下。5)    保健茶飲 /玉屏風養氣茶材料:黃耆3錢、白朮3錢、防風3錢、紅棗2顆做法:黃耆、白朮、防風、紅棗加水至1000ml,加水煮成500-600ml適應症:體質偏寒,考試或是工作過度疲勞誘發過敏。 

補充大腦能量 早餐非吃不可!

補充大腦能量 早餐非吃不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很多人總是推託自己很忙、沒有胃口而不吃早餐,事實上早餐幾乎是支撐我們人體運作一整天的能量來源,所以最好別忽略它,養成每天固定吃早餐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一輩子的健康就靠早餐來維持。忽略早餐 大腦、其他部位的能源會不足早餐是開啟一天活力的「金鑰」,不同於晚餐,攝取過多的熱量很容易會使人發胖,而早餐卻是支撐我們一天活動的精力來源,忽略掉早餐,那麼我們人體的大腦、其他身體部位所需的能源便會不足,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效率都會大大減低。睡眠通常會消耗300到500卡洛里兩餐之間最長的空白期,就是人體睡覺休息的時候,假設前一晚8點吃晚餐,第2天早上7點吃早餐,算起來人體有足足11個小時是沒有進食的,雖然我們的身體處於睡眠狀態,但新陳代謝仍持續在進行,一個晚上下來通常會消耗300到500卡洛里左右,早餐正好可以補充那些被消耗掉的維他命、礦物質以及構成身體主要成分的蛋白質。能量不足 影響人體的正常運作如果不吃早餐,表示從前一天吃完晚餐開始到第2天吃中餐以前,身體是處於空腹狀態,這段時間內活動所需的能量會不足,進而影響人體的正常運作,一旦營養失去均衡,就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如果是青少年早上餓肚子,身體就會挪用成長所需的能量,這樣就會造成發育不良。不吃早餐的後果 1)  身體活動一整個上午的能量會不足,整個人變得無精打采。2)  大腦運作時需要用到的葡萄糖不夠用,導致集中力、思考能力低落。3)  胃會在早餐的時候分泌胃酸,如果在空腹狀態分泌胃酸,會讓我們的腸胃變弱。4)  沒有吃東西腸道就不會蠕動,於是體內的熱量消耗也會減少,這也是形成肥胖的原因之一。5)  如果早餐沒有吃,中餐、晚餐就會暴食,減重不成反而變胖。6)  腸道的蠕動會減緩停滯,這樣就會造成便祕。7)  會處於低血糖的狀態,人會變得疲勞而且容易生氣、感到不安。(本文摘自/Slow Brunch!四季的早午餐/自由之丘出版)

秋意濃溫差大 膝蓋開始疼痛、卡卡

秋意濃溫差大 膝蓋開始疼痛、卡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每逢季節轉變,往往也是身體關節疼痛的好發時節,嚴重的話還可能影響生活品質!天氣變得濕冷,你的關節也開始隱隱作痛了嗎?臨床發現,的確天氣轉冷,病患膝蓋僵硬的程度會比較明顯,此時若再加上久坐不動、少運動及肥胖等問題,退化性關節炎不舒服的症狀機率也會跟著升高。久坐、肥胖 易始退化性關節炎「早」上門退化性關節炎是人體老化的現象,好發於年長者身上,主因是隨著年紀增長,關節軟骨變薄且磨損嚴重,導致骨頭僵硬、關節液變少,關節因此出現不可逆的疼痛。不過假使民眾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經常久坐不動,又有肥胖的問題,退化性關節炎很有可能提早找上門。當民眾久坐不動,就代表著身體沒有得到適當的伸展,在沒有活動的情況下,肌肉強度一定低,此時,膝蓋就得承受更多的重量與壓力來維持身體的重量;若再加上體重過重的問題,膝蓋的負荷又更大,所以臨床上經常可以發現,肥胖患者伴隨著退化性關節炎問題的發生。退化性關節炎隨著嚴重程度不同保養方式也略有差異。首先,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口服藥、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治療外,也可藉泡熱水澡、局部熱療、電毯及熱敷等方式舒緩關節疼痛;另外,若關節磨損程度較輕微,則可選擇攝取關節軟骨素(如硫酸鹽葡萄糖胺)的補給品,從體內開始調整改善關節狀況。3招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別因疼痛而不動至於如何改善退化性關節炎,以下3個方式,提供給各位民眾做參考:1)減少對膝蓋的使用:如果平時有過度使用膝蓋的動作,應該減到最低。2)減重:減重是減少膝關節壓力的方式之一,建議減到BMI值25以內。3)增加大腿肌力:藉由強化大腿的肌肉,可以幫助分散膝蓋的負重重量,改善壓力。提醒民眾若藉由攝取葡萄糖胺來緩解或保健退化性關節炎症狀,要注意葡萄糖胺有分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及食品級的鹽酸鹽葡萄糖胺,建議食用前請先諮詢專業醫師、藥師,並遵照醫師指示食用。另外,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千萬不要因為怕疼而不動,應保持規律且緩慢的運動,同時加強膝蓋處的保暖,多管齊下才是真正的保護關節之道。 (文章摘錄自/優活健康網站內新聞)

婚前驗出12公分瘤!質子治療助滅癌

婚前驗出12公分瘤!質子治療助滅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8歲年輕男性婚前健康檢查,竟然發現肝臟左側有一顆12公分腫瘤,屬於末期肝癌,若使用X光放射線治療,器官損害面積過大、可能連腸胃都會受到波及,只能接受標靶治療,經過長庚醫院團隊專業評估,這名患者較適合接受質子放射治療,搭配肝內化療,接受治療後,腫瘤在7個月後消失,不過後來肝臟又長出2顆小腫瘤,醫師以電燒除去腫瘤,並建議患者接受肝臟移植。 質子治療減少其他組織、器官損壞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教授張東杰主任解釋,肝癌患者接受傳統X光放射線治療時,X光放射線很容易傷害附近正常組織、器官,因此患者會承受較大副作用,若是肝硬化患者,接受治療後,便可能產生腹水、肝功能下降、內分泌酵素往上飆升等嚴重後果。如果以車子做比喻,X光就好像一台剎車功能不佳的車子,很容易開過頭,殃及無辜,質子治療則好像一台剎車功能較好的車子,到達目的後,不易暴衝,因此治療範圍可以鎖定病灶,大幅減少其他組織、器官損壞。 肝癌患者需要慎選療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洪志宏表示,對於肝癌患者,每種治療都有其限制,像手術切除就不太適合肝功能不佳、年齡過大、腫瘤位置不佳、血管侵犯患者,肝臟移植需要面臨肝臟來源問題,射頻燒灼若是腫瘤大於5公分、位置不好、靠近血管,也不太適合,X光放射治療則會對其他正常肝臟組織造成傷害,其他療程為疏緩性治療,無法真正根除病灶,如果患者上述治療都不太適合,可能就要考慮接受質子放射治療。 張東杰主任補充,質子治療並不適合用於瀰漫性肝癌,患者接受治療後,只有約15%的患者肝硬化指數增加一分以上,有些患者會有一些輕微皮膚反應,過去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接受質子治療的患者中,只有一名接受標靶治療的患者出現較嚴重傷口。(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暴瘦20公斤 剖腹抓到「結核菌」

暴瘦20公斤 剖腹抓到「結核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0歲蔡姓婦人有多年糖尿病史,1年半前開始規律洗腎,反覆不明發燒2個月、嚴重貧血,暴瘦近20公斤,反覆跑急診、住院,體重從本來的68公斤,遽降為50公斤,血紅素也掉到6以下(一般洗腎病人8~10,正常人女12,男14),醫院經多科會診檢查,經剖腹切片化驗,竟是肺結核菌跑到骨盆腔的「核外結核」。電腦斷層影像 腹腔內淋巴結腫2倍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一心表示,嚴重貧血可能造成心臟衰竭,不只走路會喘,全身痠痛、吃不下,還會造成體力衰弱,多科會診後,排除洗腎廔管感染、尿道感染,因電腦斷層影像腹腔內淋巴結腫大2倍以上,懷疑感染或其它腫瘤轉移可能,從卵巢與腹腔淋巴結切片採樣送驗,在腸繫膜的地方看見像小米狀的結核菌,最後採取開腹取樣本方式進行化驗,確認是位於腹腔深處的結核菌。主要症狀咳嗽、夜間發燒、體力衰弱陳一心主任表示,肺外結核的狀況十分少見,蔡姓婦人經治療體力與貧血問題各方面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他表示,國人熟知的結核菌在肺部表現,主要症狀是咳嗽、夜間發燒、體力衰弱,可藉痰或是血液來診斷,「肺外結核」在日常診斷並不常見,一般會被覺察是因腋下頸部異常腫大,加上夜間發燒、體重減輕而被懷疑是癌症轉移。糖尿病洗腎的病人本身比較脆弱,一旦免疫力下降時,可能遇到結核菌活化起來,菌就會到處亂跑,肺部是最常見的,不過其它器官如腹腔、腦部甚至是躲在更深處如胰臟、脾臟,也曾經有臨床報告。

性別比提高 生男生女都是寶

性別比提高 生男生女都是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為響應聯合國重視投資及培力女孩,讓女孩獲得應有的人權及照顧,我國訂定每年10月11日為台灣女孩日,國內於100年禁止性別篩檢及性別選擇性人工流產,近年來第1、2胎性比例(男/女)維持在1.06至1.09間,但第3胎性比則上升到至1.18以上。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翻轉中出生數少、偏好男生及使用科技技術,致使許多父系社會傳統國家,造成性別失衡,根據國民健康署於100年及104年,對台灣地區20縣市民眾與剛生育後婦女進行「對子女性別態度」調查結果顯示:1) 2次調查一般民眾及剛生育後婦女,均有9成贊成政府「禁止性別篩檢」政策2) 對子女性別沒有特別偏好的比率,一般民眾由100年71.1%上升至104年74.9%,剛生育後婦女由100年64.6%上升至104年73.6%。3) 偏好男孩的比率,一般民眾由100年10.1%下降至104年6.5%,剛生育後婦女由100年14.7%下降至8.4%。4) 婦女與家人對下一胎的性別偏好,不論是婦女本身、先生或公婆,在男女均可,沒有特別偏好的比率,104年均較100年提高。重男輕女現象已有改變結果發現,多數民眾已有男孩女孩一樣好的觀念,顯現國人過去男孩才能傳宗接代、重男輕女的刻板印象已有了改變,尤其有性別偏好者的父母親,對偏好女孩的期待更高過男孩,但還是有少數婦女因傳宗接代,或因夫家期望,為達到期待子女性別,表達考慮下一胎使用性別篩選技術。不應以任何形式揭露胎兒性別父母及孩子之間的親情連結跟子女性別並無關聯,長久情感的親密互動,才是真正讓父母感到「有女、有子萬事足」之關鍵,為幫助更多胎兒平安出生,國民健康署呼籲除非醫療必要,不應進行胎兒性別篩選或性別選擇性墮胎,即使是人工生殖的胚胎,除非基於醫學理由,也不應以任何形式揭露胎兒性別。

日刷1次牙 5旬男重度牙周炎

日刷1次牙 5旬男重度牙周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3歲曾先生長期口腔衛生維護不佳,每天只有早上起床刷1次牙,也沒有定期看牙醫的習慣,偶爾刷牙會流血,一直不以為意,但近半年開始出現牙齦化膿、腫痛、及咬東西牙齒疼痛現象,才求診進行全口牙周X光檢查,才發現罹患了重度牙周炎。惡化會疲勞、睡眠不足、牙齦退縮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牙科醫師陳勇利說,牙周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隨病情惡化,或是身體抵抗力減退,如疲勞、睡眠不足等,等到牙齦退縮、腫脹化膿、或牙齒動搖等問題產生時才來求診,當身體抵抗力較強時,症狀又會自然緩和下來,反覆拖延等到牙周病進行到中、末期時再治療,往往已為時過晚,喪失不少寶貴的牙齒。預防重於潔牙、定期口腔檢查陳勇利醫師指出,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簡單的說是口腔衛生不良造成某些特定牙周致病菌侵犯牙齒周為組織的1種發炎性疾病,進而造成支持牙齒周圍的齒槽骨流失,牙周病的預防首要著重於正確的潔牙,包含牙刷、牙線的使用抑制牙菌斑的生長及配合定期口腔檢查,牙周病經醫師評估需要進一步治療,主要分為3個階段:1) 齒齦下刮除術將口內細菌作機械性的移除。2) 手術性治療包含深層清創和牙周再生治療。3) 牙周定期性維護性治療。牙周破壞是累積性、不可逆陳勇利醫師最後強調,牙周病的破壞是累積性的、不可逆的,也就是牙周破壞3分、3分就沒有了,我們能做的就是穩住現有的7分,讓它不要再繼續惡化,預防重於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乃牙周治療的金科玉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