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爸爸媽媽請注意:蛋蛋危機!

醫訊/爸爸媽媽請注意:蛋蛋危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歲的毛毛常常跟鄰居的小朋友打架,一日哭著跑回家說隔壁的哥哥踢到他的蛋蛋,晚上爸爸幫毛毛洗澡發現他的陰囊右邊大左邊小,急忙帶他去泌尿科就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右邊溝通性陰囊水腫,即腹腔與陰囊間有個小通道未關閉,為了避免造成箝頓型疝氣,毛毛接受了手術修補。疝氣、陰囊水腫 陰囊兩邊不對稱男童的陰囊若出現兩邊不對稱的狀況,可能的原因包括:疝氣,陰囊水腫,隱睾,睾丸腫瘤,副睾發炎……等,其中如箝頓型疝氣可能引發小腸壞死,睾丸扭轉則需在數小時的黃金時間內接受復位和手術,不可不慎。泌尿科臨床專家 為您「危機解泌」臺大醫院泌尿部和臺灣楓城泌尿學會首度南下舉辦跨縣市活動,與高雄四大醫院(高醫、高榮、義大、高雄長庚)及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聯手合作,集結數十位大師級泌尿科臨床專家,為您「危機解泌」!活動全程免費,歡迎您邀請親朋好友一同共襄盛舉~~~網路踴躍報名中!座位有限,報名要快!其他詳情請洽學會網站:www.tmua.org.tw,或FB搜尋「臺灣楓城泌尿學會」,亦可加入學會的Line官方帳號:@wrz9017d,隨時掌握第一手資訊!活動費用: 全程免費活動時間: (高雄場)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9:00 – 16:00      (台北場)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9:00 – 16:00活動課程: 上午:尿液知識、結石、女性泌尿、小兒泌尿 講座      下午:攝護腺、性功能 講座活動地點: (高雄場)高雄醫學大學 國際學術研究大樓B2      (台北場)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https://www.tmua.org.tw/GUHD2016.php)聯絡電話: (02)2312-3456#65326 林小姐(高雄場)/王小姐(台北場) 

別再說教 傾聽也是一種愛

別再說教 傾聽也是一種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多少家長,是以「藉著溝通之名,實則行說服之實」的呢?在跟女孩們的相處之中,我日漸行走得宜,是因為我知道,「傾聽」的最終目的不是說教,更加不是批評,陪伴女孩們成長,我們總想給她們滿滿的愛,我們期予這些愛足以讓她們去應對生活中的每一份挫折。陪伴中不可或缺 非傾聽莫屬陪伴中必不可缺的一劑,非傾聽莫屬,透過傾聽,我們足以看到孩子另一個內心世界,而透過傾聽,我們才能毫無障礙地行走於孩子們內心的花園,看見孩子們內心的缺失,亦或是見證她們因你給予的愛,而讓內心變得豐盈飽滿。感歎時光流逝 也見證彼此的成長女孩們的記憶力驚人,幾天前的事情我可能已經忘記,但她們卻仍舊記得幾個月前的事情,順著記憶之繩可以清楚地找著線索理出情節,姐妹倆還會互相補充彼此的記憶,我們常玩的遊戲之一叫作「翻記憶」,就是講起過去的一件事情,彼此分享再補充,往事浮於心頭,我們感歎時光流逝,卻也見證彼此的成長。曾受到別人幫助 從此也願意幫助別人有一次,我陪姐妹倆玩遊戲,我們列舉生命中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人,是什麼事情讓你感動或難過?我跟女孩們分享兒時母親對我的關愛照顧,以及語文老師對我的讚美讓我從此與文字結緣的感動事件,小女兒說出曾受到同學的幫助讓她感覺很貼心,從此她也願意伸手幫助別人,大女兒此時抬頭問我:「是不是難過的事情也可以說?」「當然,我很願意聽。」「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麼講。」從女孩們出生至今,我跟女孩們之間無所不談,此時的她們心底裝有秘密?到底是什麼困惑讓她不知道怎麼講?她的擔憂與顧慮是什麼?微博有個ID名叫「說給樹洞聽」,很多陌生人皆將自己的秘密交託給那個樹洞,人人皆有傾聽的能力,但在傾聽的同時還要替她保密,讓交託自己秘密的人心裡有份安全感。祕密樹洞 絕對不讓第3人知道想到此,我小聲對女孩說:「姐姐,你就把媽媽當作是一個秘密樹洞,你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訴我,我呢?負責幫你保管這些秘密,絕對不會讓第3個人知道,好不好?」「真的不會有第3個人知道?」我點點頭:「等你想說的時候,隨時都可以來找媽媽,媽媽非常樂意聽你說你的小秘密,不管多晚,我都會等你喔。」(本文摘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時報出版)

正面感受 把愛付諸行動

正面感受 把愛付諸行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傑佛瑞博士說,擁有親愛關係,是他所謂『從成功過渡到價值』的關鍵」珍妮絲說,「請告訴我們,你們如何重新啟動與家人及朋友的情感。」「前一段時間,我們發現有時我們會過於主觀,如果朋友做了冒犯我們的事,我們會傾向於捨棄朋友,那時我們了解到,如果繼續這麼做,很快就會沒朋友,我想起當我還小的時候,母親曾經告訴我:『只要你去尋找,會發現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份像珍珠般的美好。』」就算父母離異 還是繼續深愛孩子「最初幾次是不容易,」溫蒂說,「然後哈羅德和我發現,我們已經在自己孩子身上練習過很多次了!有多少孩子能夠一直惹人憐愛呢 ?」「就我所知,沒有孩子做得到。」珍妮絲承認。「但是你聽過有人會與孩子面對面坐下來,然後說:『沒有辦法了,我們必須分手』的嗎 ?」賴瑞笑著說 :「說得好,就算父母離異且彼此憎恨,他們還是會繼續深愛著他們的孩子。」自己有感受 才會更有意識重視感受「請告訴我們,你們如何重新啟動彼此的關係。」賴瑞問。「我們開始留意彼此的感受,」溫蒂說,「我們發現自己有正面感受,也有負面感受,於是開始更有意識地重視正面感受。」「關鍵在於辨識出哪一種感受,」哈羅德說,「對我們來說,正面感受就像是把愛付諸行動。」「這種解釋方法很有趣,」賴瑞說,「但我不確定是否真能理解你想表達的,你可以再多說一些嗎 ?」「當然,我相信你們參加過很多場婚禮。」哈羅德說。「我們的確是。」珍妮絲說。「毫無疑問,你們一定聽過《聖經》中<愛的真諦>。」哈羅德繼續說。「你是指『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那一段嗎 ?」賴瑞問。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沒錯,」哈羅德說,「它摘錄自《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不論你是否有宗教信仰,它都完美羅列出一連串正面感受,以及因為有愛才能產生的行為,事實上,我非常熟悉這個部分。」哈羅德複誦著: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本文摘自/人生下半場,更精彩!—4把金鑰重啟人生,創造美好老後/日月文化出版)

避免糖尿病 改用小湯匙吃飯!

避免糖尿病 改用小湯匙吃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少數人才知道的醫界祕辛:許多慣用右手的外科醫生,吃飯時會刻意用左手,有些專攻代謝或是糖尿病的內科醫生,則會用小湯匙吃飯,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狼吞虎嚥 是糖尿病和肥胖問題捷徑他們之所以如此注重飲食細節,全是為了提升工作表現,可說是一種職業病,外科醫生的工作需要雙手並用,為了磨練雙手的手感,才會以非慣用手吃飯,我有一陣子也用左手吃飯(我的慣用手是右手)。此外,專攻糖尿病的內科醫生為了避免自己罹患糖尿病,刻意用小湯匙吃飯,放慢進食速度,以大湯匙狼吞虎嚥、媲美大胃王的進食方式,是導致糖尿病和肥胖問題的捷徑,從某方面來說,用小湯匙吃飯也等於實踐了「放慢進食速度」與「細嚼慢嚥」。吃飯時不喝水 促進唾液自然分泌至於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的原因其實相當簡單,因為水分會稀釋口腔裡的唾液,只要口中有食物就不喝水,仔細咀嚼促進唾液分泌,由於唾液可以提升免疫力,因此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細嚼慢嚥,幫助唾液分泌。利用辛香料彌補鹽分 增加調味多樣性另一方面,高血壓專科醫生吃飯時特別注重鹽分攝取量,大家都知道,攝取過量鹽分會引起高血壓,專門治療高血壓的醫生都會告訴病患,日常飲食要減少鹽分用量,所以他們自己吃飯時也會吃得較清淡。利用辛香料,例如胡椒、辣椒、芥末、山葵、大蒜、香草等,不僅能彌補減少的鹽分用量,還能增加料理調味的多樣性,向這些專業醫生看齊,改善你的飲食習慣吧!(本文摘自/醫學博士才知道的驚人工作分配術/核果文化出版) 

喝太甜!珍奶熱量等於一個便當

喝太甜!珍奶熱量等於一個便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手搖飲料可說是台灣人的最愛,根據加盟協會統計,目前台灣約有1萬5千家手搖飲料店,台灣人愛喝飲料的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有些人幾乎是天天1杯飲料甚至2至3杯以上也不足為奇,但這些飲料都有個共同的通病就是添加了過多的「糖」。每日精緻糖攝取量下修至5%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建議正常成人的精製糖攝取量每日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最近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還建議將每日精緻糖攝取量下修至5%,若以每日需求2000大卡的正常人來看,大約等於25公克的糖,即5顆方糖,隨便喝一杯含糖茶飲就已經超標。珍珠奶茶熱量 將近排骨便當顯示現代社會越來越正視糖攝取過量的問題,雖然現在市面上的飲料店已經很客製化地可選擇甜度,但大家知道嗎?就算是微糖也大約含有3顆方糖、半糖也含有6顆,全糖就有12顆,倘若再加上各式各樣的配料像是珍珠、布丁、椰果、粉條、咖啡凍等,以珍珠奶茶為例,一杯熱量約有714大卡,將近一個排骨便當的熱量。假如一天喝一杯,一年下來體重估計將暴增30幾公斤,真的是非常之恐怖,因此,減少糖的攝取量不但能夠減少熱量的囤積,也可以減少長期下來所衍生的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脂甚至癌症等疾病的發生率。選擇原味茶飲 熱量幾乎等於0建議選擇天然原味的茶飲,如普洱茶、祁門紅茶、高山青茶、茉香綠茶等,這些無糖茶熱量幾乎等於0,不會帶給身體負擔,喜歡濃醇奶味的人則可選擇添加低脂鮮奶的鮮奶茶,優於含有大量飽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的奶精粉,倘若想追求口感,可以考慮低熱量的寒天、蒟蒻、愛玉、仙草、羅勒子、小紫蘇、山粉圓等。或是在家自製茶飲,可用一般茶包沖泡熱紅茶加上新鮮檸檬片,就是一杯好喝的檸檬紅茶,或是利用一些帶有甘甜滋味的中藥材如甘草、山楂、枸杞、黃耆、決明子、彭大海、洛神花等來沖泡,也是很不錯的養生飲品,假如真的很嗜甜的朋友,那麼酌量地使用代糖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本文摘自/變身超吸睛自然系美女/原水文化出版)

12飲食指南 讓你越吃越瘦

12飲食指南 讓你越吃越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是否也認為「瘦身=餓肚子」?想瘦身其實不用辛苦地餓肚子,而「挑食」是當一個健康「瘦」美女的必備條件,身為忙碌的上班族,家中又沒開伙,每到吃飯時間是否總是搖擺不定、不知道該吃什麼來減肥?抑或是明明肚子已經餓得咕嚕咕嚕卻又硬要偽裝成小鳥胃吃得少少地?但這樣拼命壓抑自己,等到餓魔大發威後,往往一發不可收拾,又得和好不容易挨餓瘦下的一公斤肥肉再度相聚。外食族、宅食族 吃飽也能瘦身其實減重可以不用餓得這麼痛苦,不管妳是忙碌的「外食族」,還是勤勞下廚的「宅食族」,跟著張醫師與營養師,我們帶妳「挑食」去,分享吃飽飽也能瘦身的幸福菜單!1) 減少攝取澱粉、甜點,當我們吃下碳水化合物時,血糖會上升,這時候胰臟會釋出胰島素,將糖帶入細胞內,以脂肪型式儲存起來,常吃會讓血糖飆高的食物時,就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促進體脂肪的合成和抑制體脂肪的分解。2) 三餐定時定量,每一餐的份量固定,勿吃過量。3) 用餐時細嚼慢嚥,每一口都要咀嚼20下再吞下。4) 選用高纖的五穀雜糧、糙米、豆類等,增加飽足感又促進腸道健康。5) 蛋白質挑選低脂之白肉、瘦紅肉、魚、海鮮、蛋、奶類及豆製品,剔除可見的肥肉和皮。6) 彩虹五蔬果,每餐盡量包含各種顏色的蔬菜或水果,蔬菜每天至少3至5份以上;水果至少2份。7) 建議直接進食新鮮水果,勿食用果汁、果乾、蜜餞。餐與餐之間如有飢餓感,建議可以攝取1份水果或1顆大番茄以充飢。8) 湯品以蔬菜、海鮮等所熬煮的清湯為主,避免濃湯、羹湯、油膩膩的雞湯與大骨湯。9) 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維,烹調方式選擇清蒸、煮、燙、滷、烤、涼拌、燉、涮、燜,避免炸、煎、炒、芶芡、糖醋、紅燒。10) 醬料是隱形殺手,應減少添加,調味以天然辛香料為主,如:蔥、薑、蒜、辣椒、九層塔、醋、檸檬;避免美乃滋、沙茶醬、黑胡椒醬、麻醬、番茄醬等高熱量高鈉醬料。11) 天然的尚好,避免食用加工製品,如各式醃漬品、醬菜、煙燻火腿、香腸、豆腐乳、肉鬆、加工火鍋料(丸類、餃類)等,以免攝入過多的食品添加物。12) 多喝水維持新陳代謝,每日至少攝取2000cc以上的水。(本文摘自/變身超吸睛自然系美女/原水文化出版)

減重輪迴 小心「溜溜球效應」!

減重輪迴 小心「溜溜球效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人一輩子都在節食減肥、復胖,復胖、減肥中輪迴,確實,傳統減肥方法很難做到不復胖,根據研究,減肥復胖率高達95%!為什麼減肥後很容易復胖,甚至比原來更胖?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方向來回答:儲藏能量的形式 不能隨意改變身體不會隨便改變體重,造成「溜溜球效應」,為什麼呢?因為身體會根據長期的身體脂肪量、基礎代謝率、飲食總熱量、運動量等因素,來運算「安全體重」(或安全脂肪量)。由於脂肪是身體儲藏能量的形式,牽涉「身體的存活」,不能隨意改變。體重突降 大腦會驅動食慾例如,現在的體重經常維持在80公斤左右,如果飲食熱量、運動量都沒有「長期」的明顯變化,身體就會認定80公斤就是「安全體重」,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會努力維持一定的體重,維持越長久越不容易打破。如果進行節食減肥,體重突然降低下來,身體一旦認為太瘦了,會馬上「關掉」肥胖訊號(瘦體素)的分泌,大腦收不到肥胖訊號,就驅動食慾,開始大吃大喝,大量囤積體脂肪,同時大幅降低基礎代謝率,保護的脂肪不再被燃燒,於是體重就如同「溜溜球」彈回來一般,不僅回復原有的體重,而且通常是比原來更胖!身體必須有時間學習、運算新的安全體重減重時,體重像是「下樓梯」,一階一階的下來,身體必須有時間來學習、運算新的安全體重,這一階一階的樓梯就是「停滯期」,一定要有耐性,才不容易引發「溜溜球效應」!(本文摘自/肥胖風暴/博思智庫出版) 

緩解過動症 靜坐辦的到!

緩解過動症 靜坐辦的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也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最常見的兒童心理疾患,特色是當事人很難保持專注,也難以控制行為,外顯症狀為易衝動和長期的過度活動。17歲兒童青少年中約有8%患有ADHD根據2007年的一項研究,估計全世界約有5.29%的人口患有ADHD,而美國4~17歲兒童青少年中約有8%患有ADHD,這一心理疾患不光是干擾當事者,對同班上課的同學也有影響,藥物治療不只對人體有害,打亂人體的生理時鐘、使食欲和睡眠減退、導致憂鬱,甚至對30%的患者是根本無效的。θ波增加時 腦部開始阻斷相關資訊已有其他研究人員找出對治這一疾患的其他療法,神經科學家弗瑞德‧崔維斯博士(Dr. Frederick Travis)檢驗18名經診斷患有ADHD的中學生的腦波圖(EEG),觀察他們在電腦上進行具有相當難度之視動作業時的腦部活性,其中一組是進行第1次作業後立即學習超覺靜坐,另一組則是隔了3個月後才學習靜坐。這項研究的腦部活性指標是腦波的θ/β比例,比例低則表示於作業進行時腦部較為活躍,經診斷為ADHD的患者,表示其正常清醒和專注狀態的β波較低,而能夠阻斷大腦處理不相干訊息的θ波較高,θ波增加時,腦部開始阻斷相關資訊,而β波下降,專注力就會受損,結果就是難以長期保持專注了。靜坐之後 θ/β比例即有明顯下降研究結果顯示,在學習超覺靜坐之後,腦波圖的θ/β比例下降了,而在進行第1次作業後立即學習靜坐的學生,在3個月時的θ/β比例即有明顯下降,到了第6個月時降得更低了,降幅達48%,由8.8降到了4.6。另一方面,對照組的θ/β比例則比研究開始時還高,直到隔了3個月開始學習靜坐之後,才由11.7降至7.4,這2組的學生在接觸超覺靜坐之後,進行測驗時的腦部活性都提升到了接近一般正常的範圍,θ/β比例降低48%的驚人降幅,比起藥物治療一般不到3%的降幅,兩者差異是相當顯著的。(本文摘自/靜坐的科學/天下雜誌出版)

打開人體過濾器 讓毒素排出去

打開人體過濾器 讓毒素排出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們發現,在胃腸道每一個部分裡,會排放那種毒素的只有腺細胞,在大量的糞便裡,含有有毒的排泄物,當中含有腸子黏膜與剝落的黏膜細胞,在晚上與禁食時,身體便傾向於積極排放含有毒物質的排泄物,就算完全沒有進食,每天也會排出超過20公克的糞便,若除毒素活動非常活躍,有時候就會出現「黑膽汁」情況。大腸的能力比其他部位強3倍根據博格(Buerger)的看法,罹患尿毒症或重金屬中毒的人會有大腸潰瘍的狀況,這些人的大腸排出的毒素,比消化道的任何一段都更活躍,的確,如果水銀進入人體─無論是意外吃下肚、從粉塵或蒸汽吸入,或透過皮膚吸收,其中將有很大部分的水銀會從腸子黏膜排出,然而,最主要的排泄途徑還是透過大腸黏膜,就處理水銀來說,大腸的能力比腸子其他部位強2倍至3倍。直腸是大腸的末端,它被濃密如海綿的痔靜脈網絡所包圍,它們如果膨脹,就可能會產生痔瘡。當肝臟必須負擔過多的解毒工作時,就特別有可能發展出痔瘡,古代的醫生會用水蛭在靜脈上放血,藉此讓肝臟和身體獲得舒緩。舌頭能夠精準地反應腸子的狀況我認為主要負責排泄有毒蛋白質的器官是大腸黏液,因此我稱大腸黏膜為人體內的「過濾器」,並且希望我的病人都能打開這個「過濾器」,如果過濾器堵塞了,那麼原本應該進入大腸的毒素便不得其門而入,只能繼續留在身體裡,對身體造成危害。沒有人能明白解釋為什麼過濾器會堵塞,就算對病人進行臨床檢查,我們還是無法了解原因,就連透過解剖也無法得知,但是,就我的經驗來說,透過對舌頭進行檢查,我們能夠評估消化道黏膜的排泄活動,並且判定過濾系統是否阻塞,換句話說,舌頭能夠精準地反應腸子的狀況。一旦罹患慢性疾病 舌頭通常是乾燥的正常的舌頭一定是濕黏的,然而一旦罹患了慢性疾病—包括癌症,舌頭則通常是乾燥的,而且只會有少量或根本沒有黏液覆蓋在上面,這表示身體的排泄功能受損,而且過濾器很有可能已經阻塞了。舌頭色深 表示排泄系統密集清毒素當病人接受治療之時,他們的舌頭又會慢慢有黏液覆蓋在上面,而且顏色也會漸漸變成白色、灰色,或甚至是鋼青色,覆蓋的程度愈高,顏色就會愈深,表示排泄系統愈密集地清除體內的毒素。如果身體的狀況沒有改善、過濾器還是堵塞,那麼間質裡就會充滿毒素,最後被迫進入胃裡,導致劇烈的陣陣嘔吐,進入小腸後則會導致腹瀉,進入皮下組織則會產生為期數週的盜汗,而且癌症病人還會出現典型的黃色汗液。(本文摘自/癌症大震撼!/柿子文化出版)

維持腸道保護力 少吃加工食品

維持腸道保護力 少吃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因為壓力而出現反覆腹瀉,或便秘的過敏性腸症候群(IBS)的症狀,腸道是非常敏感的臟器,那是因為它們負起了分隔體外和體內的門房任務,胃和腸道位於口腔非常深處的地方,所以往往被認為是在「體內」,但是,所謂的體內是指腸壁的內部。我們和腸內細菌是共生腸內住著超過一百種以上、一百兆個左右的菌,這些菌一邊保持調和,一邊擊退來自外界的入侵者—各種細菌或病毒以及區分選擇食物,或者將營養素加以合成,對我們有各方面的助益。另一方面,我們則給予它們優質的食物,提供一個讓它們容易棲息的場所,也就是說,我們和腸內的細菌是共生(共存共榮),此外,負責吸收大部分營養成分的小腸當中有許多神經細胞和免疫細胞,據說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有大半是在這裡製造出來的。提升腸道能力 避免腸胃受寒人體的臟器還藏有許多未解的謎題,腸道足以左右人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臟器,這卻是不爭的事實,提升機能,也就是提升「腸道的能力」是這些腸內細菌們的網絡工作。重視腸道,避免腸胃受寒、不要只吃太過冰冷的食物、隨時保持排便順暢,而且要記住不要攝取食品添加物、抗生素等不必要的東西(化學合成物質),尤其要注意化學合成物質,我們的身體本來就不擅於處理加工食品,因為當中往往含有各種食品添加物。禁止動不動就服藥、最好不要吃抗生素把速食麵等食物當成主食來攝取,本身就是對身體的一種殘酷傷害,說到化學合成物質,藥物也是我們不想吃進體內的東西之一,當然,有時候因為需要不得不服用藥物,但是絕對禁止動不動就服藥的行為,尤其是抗生素會滅絕腸道內的細菌,所以最好不要吃抗生素。腸內環境的好壞會大大地左右大家的壽命,這種說法並不為過。舉例來說,納豆有納豆菌、乾鰹魚有鰹魚黴菌,發酵食品的幕後推手—─微生物(菌)有各種不同的種類,這些有用的微生物(菌)是可以和人類共生的生物,也許在今後的研究實驗中將會發現微生物(菌)的新作用。(本文摘自/九成疾病可以自癒/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