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父母難說服 醫:除非認同

父母難說服 醫:除非認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血糖高的父母喜歡吃甜食,與血壓高的父母卻喜歡吃重鹹,是同樣的道理,明明知道這樣做對身體不好,卻還是想要這樣做。有時是因為習慣,有時是因為這樣做,可以帶來某種程度的滿足。這種心態就好像當初父母在你小的時候,對你說不要看電視、不要玩手機,或不要太晚睡一樣,你明明知道規定不可以,但你還是想要去做。不過,相反的,假如今天爸媽對小孩子講的是,不要玩火、不要碰滾燙的熱水,或不要把手指伸進電風扇裡,相信很多小孩就算父母沒有講,也不會去做這些事。明知有些事情會有壞處 還是選擇做看清楚這兩者的差別了嗎?同樣出發點都是為了對方好,為什麼有些建議小孩子會聽進去,但是有些忠告就算講了無數次,無論怎麼講,對方都聽不進去呢?因為即使是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斷力。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知道哪些事會讓自己受到立即的傷害,而哪些不會,因此,就算明明知道有些事情做了後會帶來壞處,但是由於還沒有深刻的體認,相對於眼前馬上得到的好處來講,最後還是選擇做這些事情。這個道理不僅適用在小孩子身上,對於年長的父母也一樣通用。所以當父母根據以往的經驗,認為稍微吃甜一點,或者是鹹一點,好像也沒有發生什麼事,他們就會繼續做下去。至於為什麼父母不舒服,寧可吃中藥?也許爺爺奶奶從小就讓他們吃中藥調養身體,並且對他們說,中藥比較溫和,雖然效果比較慢,但是比較沒有副作用;西藥雖然有效,但是西藥很傷身體,而且有很多副作用。你的嘮叨 往往直接跳過與無視所以父母也就習慣吃中藥來治病,父母甚至會對你說,難道你沒看到藥袋上滿滿的副作用,而且他們都這樣過了大半輩子,根據他們的經驗,他們做的這些小事,其實對身體都不會有什麼大礙,所以儘管你很緊張,他們對你的嘮叨,卻往往選擇直接跳過與無視。看到這裡,了解了嗎?對於心中早有定見的長輩們,要他們改變以往的生活模式,或者放棄舊有的習慣是很難的,除非他們認同你的看法,否則即使你天天提醒,也只會讓他們覺得心煩,有時甚至還會生氣,讓你們的關係處於不愉快之中。(本文摘自/照顧父母-不讓父母的小病痛,變成大危機/寶瓶文化)

年長男性跌不起 骨折死亡率高!

年長男性跌不起 骨折死亡率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而言,骨質疏鬆在初期時,並不會有特別的症狀,大部分都是在提重物或是跌倒發生骨折後,患者才會注意到。但是有些人從外表還是可以發現到一些徵象,例如身高變矮,走路會彎腰駝背,沒有辦法挺起胸來,或脊柱側彎與關節變形,然後合併有持續性的背痛與腰痛,如果有這些徵兆,就要特別小心。跌倒易引起 大腿的髖關節、骨盆受傷老年人在跌倒時,會反射性的用手去支撐身體,這時手部的腕骨與前臂的橈骨就有可能會發生骨折。而且跌倒也很容易引起大腿的髖關節、骨盆,或是大腿骨受傷而動彈不得。另外,在彎腰提重物,甚至是滑倒時,胸椎與腰椎也會承受很大的衝擊力,如果再加上骨質疏鬆所造成的脊椎骨變形,這時就容易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通常在跌倒所產生的骨折中,有百分之二十會與脊椎骨的骨折有關,而百分之八十是屬於非脊椎骨的骨折。由於年長者常常會有身體其他方面的疾病,所以發生骨折後,有時沒有辦法用開刀處理,這時骨折就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很高的風險。年紀越大 髖關節骨折的機會越高以「髖關節骨折」來說,男性髖關節骨折的發生率大約是女性的二點二倍,而且年紀越大,發生髖關節骨折的機會越高。發生髖關節骨折後,如果能夠越早開刀,身體復原的情況會越好,但是假如因為心肺功能不佳,不能開刀,後續發生併發症的機會也會變高。在這種情況下,患者除了日常生活會受影響,也因為沒有辦法自己翻身,容易併發褥瘡、肺栓塞、肺擴張不全、肺炎與泌尿道的感染,存活率也會降低。之前的研究,發現在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後,五十歲以上的男性死亡率是同年齡男性死亡率的四點六倍,而女性則是二點八倍。男性髖關節骨折死亡率 比女性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骨折後所併發的後遺症,甚至會持續到骨折後好幾年。例如髖關節骨折仍然會影響病人在十二年後的死亡率,而且男性在發生髖關節骨折後的死亡率,無論在任何年齡層都比女性來得高。所以年長的男性是禁不起跌的,在生活上要更加小心。(本文摘自/照顧父母-不讓父母的小病痛,變成大危機/寶瓶文化)

秋冬難保水 皮膚搔癢來敲門

秋冬難保水 皮膚搔癢來敲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明明沒有被蚊蟲叮咬,也沒有皮膚炎,但是就是奇癢無比,仔細看一下搔癢的地方,皮膚看起來白白的,表面有點粗糙,這就是皮膚乾燥引起搔癢的症狀,特別是老年人,因為皮膚油脂分泌減少、肌膚水分減少,很多人有皮膚乾癢的問題,因皮膚乾燥而引起的搔癢症狀,不只侷限於銀髮族,這種「皮膚搔癢症」在乾燥的秋冬季節也很容易發生。剝落的角質刺激皮膚 造成搔癢皮膚搔癢症又稱為乾皮症(皮脂缺乏症),皮膚表面的脂質或是角質層的水分無法保持,快速流失造成皮膚乾燥,剝落的角質掉在皮膚上刺激皮膚,造成搔癢,通常健康的皮膚表面,角質層可以留住水分,皮脂和水分混合之後形成皮脂膜作為皮膚的屏障,抵擋皮膚受到外界的刺激。洗澡後或就寢時 體溫高搔癢更嚴重本來賀爾蒙會負責調節皮膚的皮脂量,但是因為隨著年齡的老化,賀爾蒙分泌減少,才導致皮脂分泌變少,皮膚搔癢症發生的部位大多在手腕或腳,特別是大腿和小腿,或是背部、腹部周圍、全身,也有局限在外陰部或是肛門周圍的,洗澡後或就寢時,體溫升高,搔癢的情況會更嚴重,因而造成睡眠不足,皮膚表面因為乾燥看起來白白的,有時甚至會產生龜裂。不要抓癢、皮膚保濕、避免空氣乾燥預防搔癢的第1步就是不要抓癢,另外,皮膚的保濕也很重要,塗抹具有保濕功效的乳液,注意皮膚保養,冬天使用暖氣時,也要注意室內的濕度,使用加濕器或是放置濕毛巾,避免空氣過度乾燥。症狀較輕的可塗抹凡士林或是含有尿素的軟膏等來改善症狀,如果還是沒有改善,早上和白天使用尿素軟膏,洗澡後及睡前除了擦抹凡士林之外,加上含有維他命A或維他命B的軟膏,效果會比較明顯。天然素材內衣褲 可防水份流失有濕疹的情況時,除了塗抹外用保濕劑,也可以使用類固醇藥劑,搔癢情況嚴重時,還可以請醫師開立內服藥,膝蓋以下的部分最容易有乾燥的情況產生,穿著天然素材的內衣、長褲,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老年人晚上睡覺時喜歡使用電熱毯,但是使用電熱毯會讓皮膚更加乾燥,所以建議睡前開電熱毯讓棉被暖和,睡覺時就把電熱毯關掉。或是使用熱水袋就不會造成皮膚乾燥。(本文摘自/漢方讓你活到100歲/天下雜誌出版)

拯救惡視力 別再關燈玩手機!

拯救惡視力 別再關燈玩手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什麼,全台網路焦慮症高雄最嚴重!響應2016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與愛爾康藥廠合作進行2016全台護眼趨勢調查,調查結果揭露南部民眾,維持錯誤使用3C習慣的比率大於其他縣市,近1/3高雄人3C不離身,只要一天不使用網路,就會感到焦慮、擔心,為全台網路焦慮症最嚴重地區。高雄市高中生76.99%有視力問題高達6成曾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使用手機,為南部地區最大宗的錯誤用眼習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主任吳佩昌表示,視力保健及正確用眼觀念應從小做起,根據高雄市政府統計,高雄視力不良率國小生為45.15%,國中生躍升至73.02%,高中生高達76.99%有視力問題,近視比率攀升與學童使用3C產品的用眼方式錯誤相關。躺臥、側臥或趴著、用手機看漫畫根據調查顯示,4成南部學童習慣躺臥、側臥或者趴著使用,更有近3成持有5吋以下手機,吳佩昌醫師進一步解釋,臨床上常見學童使用手機看漫畫與電子書,長期間近距離閱讀,缺少戶外活動,睫狀肌難放鬆,易快速加深近視度數,而高度近視將更容易引發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疾病。近視比例高 提早於20~29歲罹病據統計,視網膜剝離患者中,1成以上有高度近視的問題,近視3百度以上,剝離的機會高出10倍,也因台灣高度近視比率高,視網膜病變罹患率高於其他多國,且更提早於20~29歲出現罹病高峰。學童眼睛在發育 藍光容易長驅直入吳佩昌醫師特別提醒,學童的眼睛仍在發育,水晶體較成人透明,藍光容易長驅直入,長時間聚焦在視網膜可能導致視覺傷害,使用3C產品時應保持較遠距離並適時休息,由於台灣高度近視者多,台灣年輕視網膜剝離患者比率也高於它國,因此他也建議從年輕就養成定期眼睛檢查的習慣,以即早發現病徵、即早治療。

失智症 親人都是「陌生人」

失智症 親人都是「陌生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失智症一開始可能只有「記憶力衰退」,常常會忘東忘西,但是忘記的事項會越來越多,發生的頻率也越頻繁。一開始,或許可以經由別人的提醒而想起忘記的事,但是到最後,會「完全忘記」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所以會對自己原本的工作與技能感到陌生,漸漸的,會搞不清楚時間、日期與地點,連帶的,連自己的親人也會認不得。這使得判斷力與警覺性也會受到影響,如過馬路不看紅綠燈與斑馬線。退縮的負面情緒 比如沉默寡言有些人則是抽象思考能力有所改變,如沒有辦法操作電器、提款機,或看不懂指標,甚至會影響邏輯能力,例如把不相干的物品擺在一起,或在床上放置臉盆、在浴室擺放鍋子等,會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事。在情緒的表現上,有些人會暴躁易怒、疑東疑西、焦躁不安,甚至攻擊別人。但是,有些人則會表現出「退縮的負面情緒」,比如沉默寡言、突然大哭,或對很多事情不感興趣。同時也會出現重複的行為與言語,忘了自己曾經做過,或說過的事。家人支持與陪伴 維持生活的最大動力所以失智症的患者會覺得身邊的親人是「陌生人」,不認得自己的家人,家人也會傷心難過他們的轉變。對病人與家人來說,站在眼前的親人,再也不是原本的他了!失智症的病人需要隨時有人在他們身邊。如果沒有人在他們的身旁陪伴,他們的生活會一團亂,而且家人的支持與陪伴,也是維持失智者生活的最大動力。對異常行為並不知道 沒有「病識感」親人的陪伴,除了可以「降低」失智症的「嚴重程度」,也可以安撫失智者的情緒,減少發生憂鬱症的機會。但是,一整天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的陪伴,往往是照顧者最大的壓力來源。所以照顧者必須有一個觀念,失智症患者本身對於自己的異常行為並不知道,也就是他們不會有「病識感」,所以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與耐力,才能照顧他們,因此照顧失智症的親人,需要全家人的支持。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承擔起照顧的責任,需要全家一起動起來。大家一起分擔與合作,才有可能長期走下去。(本文摘自/照顧父母-不讓父母的小病痛,變成大危機/寶瓶文化) 

事半功倍 減肥就選月經週期?

事半功倍 減肥就選月經週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月經是正常排卵的未孕女性例行的約會,在整個月經週期內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和黃體素的水準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對於多數月經週期規律正常的女性來說,自月經第1日至卵泡發育成熟(大約2周後)是卵泡期,體內黃體素水準仍保持低水準,但雌激素水準逐漸升至最高,為排卵做好準備,排卵日大概在月經來潮的第14天,排卵日至下次月經來潮前是黃體期,體內的雌激素、黃體素水平均較高。黃體素可能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黃體素具有促使胃腸平滑肌鬆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減少、胃排空延緩、膽囊排空時間延長、腸蠕動減弱等作用,可能會導致女性在黃體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吸收功能下降,這可能是流言所說「月經第14天左右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的由來。不過這種影響一般在懷孕時較為明顯(黃體素水準更高),而在普通月經週期中,黃體素水準沒有那麼高,表現並不明顯。並且,吸收功能下降並非不吸收,如果進食過多熱量,同樣會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在任何階段都不應該認為「吸收不好不會發胖而放縱自己暴飲暴食。體內乳酸水平均和月經週期無關當然,以上只是簡單的理論推測,實際上人不可能只處在基礎代謝的狀態,因為身體的其他活動,實際的消耗會更大,霍爾頓等研究者在2002年發表的文章中,將月經週期分為早卵泡期(雌、黃體素水平均低)、卵泡中期(雌激素升高,黃體素水準低)和黃體中期(雌、黃體素水平均高)進行實驗,在90分鐘的中等強度體力活動中,正常體重女性的能量物質氣化水準,和葡萄糖利用水準在這3個階段並無顯著差異。瓦卡沙 (Vaiksaar)等研究者在2011年發表的文章中,將月經週期分為卵泡期和黃體期進行實驗,發現在1小時測功儀練習中,女賽艇運動員的能量消、氣耗水準、運動和靜息的心率水準、能量物質的氧化水準,以及體內乳酸水平均和月經週期無關。(本文摘自/謠言粉碎機:危言聳聽,身體請注意!/信實文化出版)

代謝水準高 90秒肌肉養成術

代謝水準高 90秒肌肉養成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肌肉分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3種,這裡我們討論的主要是影響形體的骨骼肌,骨骼肌的每塊肌肉都是由許多的肌纖維組成,每個肌纖維實際上都是1個多核細胞,肌纖維又由許多肌原纖維組成,每條肌原纖維都可分成1節節的肌小節、肌小節中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形成的粗、細肌絲互相嵌合在一起,2種肌絲的互相牽拉使肌肉可以做出收縮伸展的動作。運動刺激肌纖維 使肌肉越來越大塊骨骼肌之所以在經過一些訓練之後會越來越強壯,是因為這些運動刺激了肌纖維,使其中的收縮性蛋白(如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變多,肌節的數量也會橫向增多,這些變化都會導致肌纖維的橫截面積變大,從而使肌肉越來越大塊。需要順帶一提的是,肌纖維按照收縮速度和代謝類型可以被進一步分成2種:偏於支持有氣運動的慢肌纖維和偏愛無氧運動的快肌纖維,儘管所有肌纖維都有增大的可能,但增大程度不同,練出的大塊肌肉主要是由於快肌纖維的增長。重複性低強度練習 快肌纖維幾乎用不到儘管從先天條件上來說女性練肌肉的難度更大,但運動方式對肌肉的養成有著更為關鍵的作用,選對運動方式,減肥苗條兩不誤,前面提到,肌肉的增大主要得益於快肌纖維的生長,但在重複性的低強度練習和固定姿勢活動中,快肌纖維幾乎不會被用到,比如在女性喜歡的跑步(尤其是長跑)或自行車運動中,慢肌纖維會慢慢增大,但肌肉增大的主力軍快肌纖維卻不會明顯增大,甚至會出現萎縮。中等長度的休息時間是最利於肌肉養成的不管採用什麼鍛鍊方式,每做完一組練習大家都需要讓肌肉休息一下,而這個休息時間對肌肉生長的影響也不小,如果把休息時間分為短(少於30秒)、中(60-90秒)和長(180秒以上)3種類型,中等長度的休息時間是最利於肌肉養成的,這種情況下肌肉既可以從疲憊中恢復過來,肌肉中的各種有利於肌肉生長的代謝産物水準又可以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濃度。(本文摘自/謠言粉碎機:危言聳聽,身體請注意!/信實文化出版)

5大好處 天天吃早餐才知道!

5大好處 天天吃早餐才知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腦細胞會利用葡萄糖轉換成能量,因為人體體內的葡萄糖存量並不多,雖然可以透過晚餐攝取,可是一到早上就會消耗殆盡,所以吃早餐之前人體血液裡所有的營養素含量是偏低的。•  吃早餐可以提高學習能力與工作效率 /早上餓肚子尤其會讓大腦活動產生問題,因為葡萄糖是大腦運作時所需要的能量來源,在前一天晚餐上攝取的葡萄糖在經過12個小時後會消耗殆盡,這時如果又沒有吃早餐,體內就沒有多餘的葡萄糖可以使用。一旦體內的血糖含量降低,身體就會覺得累而且容易發脾氣,集中力也會降低,整天得動腦筋的學生、坐辦公室的職場人要是不吃早餐,集中力和思考力都會大大降低,很容易影響在校的學習成績與工作成效。•  吃早餐有助於減重 /很多人為了減肥刻意不吃早餐,調節體重最好的方法其實是三餐照常吃,而且要吃的營養均衡,不吃早餐,會造成午餐和晚餐的暴食,變得容易嘴饞,動不動就想找東西吃,加上腸胃太久沒有食物進來,一旦吃進了東西腸胃就會本能的想要一次吸收完畢,因而造成腸胃的負擔。暴食會讓糖分的吸收量變多,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便會增加,連帶使得膽固醇濃度提高,其實早餐攝取的熱量大部分在白天活動的時候就會燃燒消耗掉,很少會轉換成體脂肪,吃早餐的好處還可以加速體內新陳代謝的進行,並且增加熱量的消耗量。•  吃早餐有助腸胃運動與改變便祕 /常便祕的形成是因為大腸裡沒有水分或者腸道蠕動異常造成的,吃飯與排便的不定時也是引起便祕的最大原因,為了使腸道的機能恢復正常,最好能夠每天定時吃早餐來解便祕,在固定的時間內讓食物吃下肚後,刺激腸道的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這樣對改善便祕有很大的助益。•  吃早餐有助於預防成人疾病 /早上6點到10點這段時間是人體腎上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這時血壓會升高,血小板的的濃度也會變高,血小板的濃度一旦變高,血液就會變得比較黏,這時膽固醇會累積黏在血管壁上。要是沒吃早餐,這時血小板的濃度會標高,腦中風的機率相對就會提高,由於人體會透過飲食將膽汁裡的毒素排掉,早上空腹那麼毒素就會留在膽汁裡,罹患膽結石、大腸癌的機率也會比較高,早餐若能攝取纖維質,有助於將累積在膽汁或腸道裡的致癌物質排出去。(本文摘自/Slow Brunch!四季的早午餐/自由之丘出版) 

快看!別再犯喝豆漿9大忌

快看!別再犯喝豆漿9大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豆漿營養豐富,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是預防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動脈硬化的佳品,但是,不是任何體質的人都適合喝豆漿。1)    脾胃虛寒者不宜喝 /豆漿性味偏寒,所以,脾胃虛寒的人要少喝,消化不良、腎功能低下的患者都要注意。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患者食用豆製品時,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的胃酸將會引起胃脹等不適,更有可能加重病情。2)    病後體虛者不宜喝 /大豆性味寒涼,精神疲倦、全身無力的人以及痛風患者最好不要飲用豆漿,而那些大病初癒,或者正在養病的人,他們的腸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此時飲用豆漿,容易引起噁心和腹瀉,所以,病人在恢復期間不要喝豆漿,可以適當喝一些優酪乳,有助於消化,加速腸胃功能恢復。3)    保溫瓶保溫的豆漿不宜喝 /豆漿不適合在保溫瓶裡保存,因保溫瓶內的環境比較溫濕,細菌會在其中大肆繁殖,另外,豆漿中含有皂毒素,這種物質能夠將保溫瓶裡的水垢溶解下來,人體攝取這樣的豆漿,會引起各種不適,危害身體健康。4)    加蓋煮的豆漿不宜喝 /豆漿必須煮開,而在煮的同時,要打開鍋蓋,讓豆漿裡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隨著水蒸汽揮發,這樣才不會攝取到有害物質,危害健康。5)    缺鋅的人不宜喝 /豆漿中含有大量的鈣,鈣質補充過多,會抑制人體對鋅的吸收,所以,缺鋅的人不適合飲用豆漿。另外,經常喝豆漿的人也要注意補充鋅。6)    空腹不宜喝豆漿 /空腹飲用豆漿,會使得豆漿中含有的蛋白質在人體內轉化成熱量,隨之被消耗掉,其營養成分並不能被人體全部吸收,喝豆漿時,最好同時攝取一些饅頭、麵包等澱粉類的食物。7)    服用抗生素的人不宜喝同時飲用 /豆漿和抗生素中的物質會起化學反應,所以,不要和紅黴素等抗生素同時進食,兩者的時間間隔最好在1小時以上。8)    加入雞蛋的豆漿不宜喝 /雞蛋的蛋清是一種黏性蛋白,會與豆漿中的胰蛋白結合,產生無法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物質,這樣喝下去的豆漿和雞蛋,就都失去了原有的營養價值,所以,不要在豆漿裡加入雞蛋。9)    不滿一週歲的嬰兒不適合喝豆漿 /不滿一週歲的嬰兒腸胃功能薄弱,他們的腸胃還不具有用來消化豆製品的消化,豆漿也無法代替母乳和奶粉,所以不要給嬰兒喝豆漿。(本文摘自/養生豆漿美味又健康/人類智庫出版) 

體驗綠生活 來塊「好色旦糕」!

體驗綠生活 來塊「好色旦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杯子蛋糕是下午茶永遠的經典品項,但奶油慕斯色彩鮮豔,常因大量的色素添加令人望之卻步,位於松山的純植物烘焙坊,力行綠色生活,利用紫色地瓜、甜菜根、百香果、檸檬等蔬果製作出純天然色素,用蔬果製成的慕斯代替鮮奶油,愛吃甜點又怕胖,現在你可以重新將杯子蛋糕列入午茶甜點選擇!蔬果及五穀轉化替代動物成分7年前,從事視覺設計的老闆曹思蓓,無意間看到《地球公民》的記錄片,發現原來組成生活的一日所需,包含飲食、生活用品、服裝等,許多都是由動物被殘忍對待、犧牲而來,為了不再讓更多動物受到傷害,她下定決心吃素。喜歡吃甜點的她發現,源自歐美的「Vegan」飲食概念,去除所有動物性的成份,大量運用有機、植物性的食材,透過豐富的蔬果及五穀的轉化與替代,可以讓許多「Vegan」重新回味、模擬想念的滋味。拿掉蛋奶 從體內環保作起店內的「旦」糕,取日出的意義,代表新的世代,全新觀念的誕生,希望可以藉由去除動物性成分,包含作蛋糕所需的蛋、奶,要作出好吃的甜點,早點從體內環保作起,不犧牲美味,維持健康也可以有另一種選擇。別被便宜綁架 提供多方受惠「我們都習慣被便宜綁架。」曹思蓓表示,食安問題是一大隱憂,為了去除氫化的奶油、化學色素、白糖、漂白麵粉,店內使用的都是有機麵粉、有機糖、天然色素,她希望能夠由她的店作起,讓少數人正在努力的事,能夠提供多方受惠。從食品到環境 每個細節都安心除了吃的「旦糕」之外,店內的桌椅也都是採用FSC國際認證的環保造林製作而成,木材表面無塗料,保持了原木的自然紋路,讓客人接觸到的桌面也是舒服而安全的,從食品到環境,店內的每個細節都讓客人安心,希望在適應新的變化的同時,也可以享受美味和維護環境,延緩環境的惡化之餘,也能夠保障下一代的福祉。

Menu